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合集下载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实验报告_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实验报告_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篇一: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报告——土壤各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前言:在林业生产中,土壤是生产良种和壮苗的基础。

在选择母树林、建立种子园和区划苗圃地时,必须土壤的宜林性质。

促使林木种子丰产和培育壮苗,也必须采用土壤培肥措施。

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造林地土壤的宜林特性,将苗木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上。

在天然林中,土壤与森林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

森林的生长、森林的类型、森林的分布和自然更替都受土壤因子的制约。

银杏是珍稀名贵树种,又是特种经济果树,近年来白果收购价格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群众栽培银杏的积极性。

但银杏生长缓慢,一般要20多年才能开花结实,并且产量低。

通过嫁接、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及加强经营管理,可使银杏早实丰产。

银杏丰产栽培应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目前江苏的大佛指、家佛手、洞庭皇;浙江及广西的园底佛手、山东的大金坠、大园铃等均属名优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遵循区域化原则,将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引种。

关于银杏一些详细情况请参考:关键字:土壤理化性质银杏1.土样基本情况采样时间:20xx-09-02地点:林业楼前的一片小树林人员:鲁燕,胡曼,曲娜,杜桂娟,于龙,张家铭,刘通,陈布凡层次:A0层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上种了一片草地,还种了一些乔木和灌木2.实验概况本实验在20xx-09-02~20xx-11-04于林业楼123进行,实验目的主要是了解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为我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实验项目(1)样品采集与保存:表层混合法,环刀采样法。

(2)土壤密度测定:烘干称重法(3)土壤样品的处理:研磨与过筛的方法(4)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5)土壤有机物含量的测定:Twrin法(6)土壤速效K的测定:醋酸铵浸提法,原子吸收光度计法4.总结经过这学期的实验课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实验课程安排有点少,一次实验持续的时间也较少。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精选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

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二、实习要求1、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

三、实习过程1.实习目的:(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关于土壤实习报告3篇

关于土壤实习报告3篇

关于土壤实习报告3篇土壤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名称:土壤植物地理实习地点:湖北应山自然保护区时间:20xx年XX月23日--20xx年XX月25日实习人员: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专业指导老师:***二实习目的与要求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升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具体要求学生: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 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

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

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身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四实习内容(一)环境条件环境是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影响植物生存是环境因素(生态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6个基本类型:非生物因子:⑴气候因子。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土壤的实习报告集合八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户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

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察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第二站。

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始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

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现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

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里汲取营养,并生活得很好。

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

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

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

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

由于我们的实验点选在山顶,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非常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异常的泥泞。

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

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勉强强安全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

2023年土壤的实习报告范文汇编六篇

2023年土壤的实习报告范文汇编六篇

2023年土壤的实习报告范文汇编六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户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

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察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第二站。

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始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

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现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

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里汲取营养,并生活得很好。

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

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

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

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

由于我们的实验点选在山顶,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非常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异常的泥泞。

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

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勉强强安全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这里的风很大,吹得我们的心都凉了。

好不容易等老师说完了注意情况,我们就开始动手了。

但问题又出现了,原来我们组负责带工具的同学,忘记把工具带上来了,只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合其他一起完成了这个任务。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

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__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__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

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目的意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常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土壤路线调查(或概查)的方法。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前的有关资料和图件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土壤地理调查路线的选择;土壤剖面的选点、观察、描述与记载;土壤标本与样品的采集;土壤图的调查与绘制;编写土壤调查报告或土壤图说明书。

有条件时,可与土壤遥感调查与制图实习同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习的准备工作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

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

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

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

一般多采用1:5000~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

范围大者可采用1:100000地形图。

在确定无地形图的情况下,可以用比例尺平面图代替。

结合生产任务的野外实习,还需匹配相当或比例尺略小的行政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1、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与图件1)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着重搜集的数据有气温、年均温、》10度积温;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以及气候图。

2)植被:植被类型、组成结构、被覆情况、指示植物等。

主要搜集自然植被、植被图等。

3)地貌: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侵蚀切割程度,以及地貌类型图等。

4)母质和母岩:地质图、岩性分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岩性及其分布规律。

土壤的实习报告通用7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通用7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通用7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

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指导老师: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实习人员:xxxx级全体同学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

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

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
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实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绝大部分来源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升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
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能够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月x日到xx年x月x日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馏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

选择具有代
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
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
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
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

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目主要有:土
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2、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录
、各发生层次的形态特征与描述记录
①土壤颜色
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是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之一;使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既科反映土壤的成土环境,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土层性质的外在表现。

土壤质地
含义:土壤颗粒的粗细状况,即砂砾、粉粒和粘粒等级所占重量
百分数。

野外判断方法:目视手测法。

用手指捻摸或加水湿揉土条来判断土壤质地。

③土壤结构
含义:土壤颗粒在自然状态下的胶结情况,或孤立存有,或者相
互粘结在一起形成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团聚体。

野外判断方法:将原状土壤拿到1m高度,自由下落,根据破碎行层的团聚体形态,判断所属类型:团粒状、块状、核状、片状、单粒
等结构。

④土壤根系
植物根系的种类、多少和在土层中的分布状况,对成土过程和土
壤性质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土壤剖面的形态描述中,必须观察植物
根系。

⑤土壤PH值
土壤溶液的PH值反应土壤酸碱性的指标,在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土
壤PH值变化处于PH4—PH10之间。

绝大部分作物生长发育事宜的土壤PH值介于5.5—8.5之间。

四、实习内容
1、2013年6月16日中午12:00,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下雨。

剖面一:大明山的海拔256M,是地带性分布土壤,典型的赤红壤。

中国土壤分类有两个体系: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

根据发生学分类
该剖面土壤叫赤红壤;系统分类叫富铁土。

土壤剖面是研究野外土壤实
习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应该学会通过土壤剖面来研究土壤。

土壤剖面
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

为了节约时间和方便我们
直接借用自然剖面挖新剖面观察。

剖面要具有代表性,挖土壤剖面时
应该是向阳的方便观察,剖面要垂直,剖面的上面土壤不能扰动,植
被不能破坏,不要有人踩踏,因为会破坏原有的结构,影响土壤层次
的厚薄。

该剖面赤红壤分层形成原因:赤红壤发生过程当中,发生了
强烈淋溶和矿物风化;强烈淋溶和矿物风化都会导致土壤的盐基离子大
量流失。

降雨量大,约为1200—15000mm,温度高,必然发生强烈淋溶和矿物风化比较彻底。

母质是砂页岩母质,母质的特性决定了该剖面
土壤的特性是砂性粘性搭配比较合适,这个因素导致了淋溶比较强烈。

该剖面的地形是山前坡地,剖面里有泥土有石块,石块的磨圆度不明显,母质是原地风化的母质。

因为是坡地所以水土流失大造成了淋溶。

④生物影响,铁芒箕、血桐、芒草等分布密集。

植被类型丰富,有高
大的乔本、灌木和草本,由铁芒箕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可知该地赤
红壤属于酸性的,跟之前的分析相符合。

因为淋溶比较强烈,会导致
盐基离子流失从而导致土壤变酸性。

观察土壤剖面,要观察土体构型(即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也称为土壤剖面
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特征)。

分为A层、Ac层和C层,该剖面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