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复习题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复习题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复习题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定量预测: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

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成矿期: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

成矿省:某一特殊矿物组合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矿化类型为特征的矿床集中区(有利于成矿的区域)矿化空间分带:指一系列有成因联系的成矿元素或矿物组合、矿化类型等特征在空间上表现出的规律性分布。

矿化的局部分带性:是指矿田矿床或矿体范围内展现出的分带现象。

原生晕:局部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

原生晕分布的范围大于矿体本身的范围,因而显著地扩大了矿床目标的探测范围。

靶元素和探途元素:在勘查地球化学中,成矿的金属元素称为靶元素,容易探测的而且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称为探途元素。

矿物共生:是指在各种金属矿床的矿石中,某些种类的矿物,常由于成因上的联系而构成一套特征的矿物组合。

矿物共生顺序:是指矿床中矿物形成的时间顺序,如果这些矿物表现出空间分布的特点则称为矿物分带。

矿物共生组合:是指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矿物在同时同地开始结晶和结束结晶、晶位与晶粒间相互密切共生并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而不改变的矿物组合,又称为矿物平衡组合。

地质建造:在一定构造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岩石组合。

成矿建造:在一定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和共生关系的矿床组合。

成矿系列:在一定的地质单元内,在一定的地质发展时期,与一定地质作用有关,在不同或相同演化阶段,形成的有相互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

东北大学22春“采矿工程”《矿物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东北大学22春“采矿工程”《矿物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东北大学22春“采矿工程”《矿物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对称面必通过晶体的中心。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晶体在适当条件下也不能自发地形成几何多面体。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大多数矿物的比重介于2.54之间。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按照空间格子基本类型七大晶系共有28种布拉维格子。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一个对称型只能和一种单形相对应。

()A、错误B、正确6.晶体的规则连生包括同种晶体连生与不同种晶体的连生。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晶体形态是其成分和内部结构的反映,一定成分和内部结构的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形态特征。

当然,还要受其生长时的外部环境的影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介电性是不导电或导电性极弱的矿物在外电场中被极化产生感应电荷的性质。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9.不同的单形可以有相同的符号。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同一晶体的不同部分,质点分布不是一样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等轴晶系有多个高次轴。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2.晶胞是指晶体结构中的平行六面体,其形状大小与对应的空间格子中的平行六面体一致。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双晶要素是存在于两个单体之间的,而对称要素是存在于一个单体内部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矿物的条痕能消除假色、减弱他色、突出自色,比矿物颗粒的颜色更为稳定、更有鉴定意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5.只有金属键的矿物才对电流有传导能力。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延展性是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晶格滑移形变的表现,是金属键矿物的一种特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7.类质同象的端员矿物为独立矿物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8.在聚形上,不同单形的晶面能借助对称要素的作用而彼此重合。

成矿预测复习题

成矿预测复习题

区域成矿与成矿预测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变化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成矿作用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矿化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

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和地质环境中,在主导的地质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一组矿床类型的组合。

成矿区(带):矿床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稀少,有些地区密集,成矿相对丰。

成矿域:是Ⅰ级成矿单元,跨洲际的全球成矿单元。

它反映全球范围内地幔物质起伏的巨大不均一性,一般与全球性的巨型构造相对应,它是在全球性大地构造—岩浆旋回期间发育形成的,出现特定的区域成矿作用和相对的矿化类型。

矿田:地壳上的某一含矿地段。

包括在成矿地质背景、物质成分和成因上相近似的一系列矿床和矿点。

与煤田、油田等概念相对应,矿田一般指金属或非金属矿床的聚集地段。

地球化学障:表生带内化学元素迁移强度骤然减弱导致化学元素浓集的地段。

成矿地质条件:指成矿的地质环境,包括围岩,构造,岩石,地层等。

控矿因素: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一切有关因素。

具体如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相、古地理、区域地球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古水文、风化因素、人为因素等。

成矿规律:指矿床形成和分布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等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找矿潜力区:具有很大可能在此找到矿床的区域。

找矿靶区:综合分析找矿地质准则和找矿标志,或通过数学地质方法提取综合找矿信息,并与已知矿床类比进行成矿预测基础上,选定找矿靶区。

找矿模型:通过研究已有矿床的发现史和矿床赋存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基本要素和找矿过程中具特殊意义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信息而提出的找矿综合标志和程序性设想。

二、简答1、区域成矿的基本控制因素:( 1)、区域岩石圈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a.大陆地壳结构与组成,大陆地壳与岩石圈地幔的不均一性主要表现为在各种板块边界带,反应在地质、地物和地化的多个方面。

区域成矿学综合测试2

区域成矿学综合测试2

区域成矿学综合测试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区域成矿学课程综合测试2学习层次:专升本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共40分)1(区域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2(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形成的构造环境、部位及与岩浆活动的关系。

3(进入显生宙,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中多种元素复合成矿的性质更为突出的原因。

4(裂谷-洋中脊构造环境的主要演化阶段与相应的矿床成因类型的关系。

二、论述题(共60分)1(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演化对区域成矿带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2(地质历史中,外生成矿作用演化总趋势和原因。

3(根据读书报告的内容,对其设计一个区域成矿分析的方案,针对已有资料的状况,提出需补充资料的意见和获得它们的途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参考答案一、简答题(共40分)1(区域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区域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方法:以不同板块构造环境为第一级分类~以不同构造作用的演化为第二级分类~以区域地球化学的基本思想为主线来分析区域成矿带各类矿化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将一个区域的成矿问题转化为四个方面去考虑:成矿带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性质~物源系统中成矿物质的浓度和赋存状态~成矿系统中成矿物质的浓度和赋存状态~成矿物质的浓集、沉淀机制和控制因素。

根据具体的研究重点和资料水平~再进行针对性的整理、归纳和演绎~对在这个特定区域构造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对形成不同矿化所作贡献和控制的规律性提出认识。

2(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形成的构造环境、部位及与岩浆活动的关系。

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位于中生代早期华北与扬子陆块碰撞形成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带内~燕山期抬生隆起阶段发育了早阶段中酸性和偏碱性火山-侵入岩类和晚阶段酸性火山-侵入岩类~前者与SK 型、玢岩型和斑岩型 Fe-Cu 矿化有关~后者则与液型的 W, Sn, Au, Sb 等矿化有关。

3(进入显生宙,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中多种元素复合成矿的性质更为突出的原因。

备战矿业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备战矿业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备战矿业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矿业期末考试的备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矿业期末考试题目及其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1. 简述矿床的分类及其特点。

矿床可以根据其形成环境、成因、矿物组成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矿床类型包括沉积矿床、岩浆矿床、变质矿床和热液矿床。

沉积矿床通常由沉积作用形成,如煤、铁矿等;岩浆矿床则与岩浆活动有关,如铬铁矿;变质矿床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如石墨;热液矿床则是由热液流体循环形成的,如金、银矿。

2. 描述矿业勘探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矿业勘探的主要方法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遥感勘探。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地质结构、岩石类型等来确定矿床的位置;地球物理勘探利用物理方法如地震、电磁等来探测地下结构;地球化学勘探则是通过分析土壤、水体中的化学成分来寻找矿床;遥感勘探则利用卫星或航空摄影来识别地表的矿化迹象。

3. 阐述矿业开发的环境影响及其减缓措施。

矿业开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破坏、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减缓这些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确保开发活动符合环保标准;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进行生态修复,如复垦、植被恢复等;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

4. 分析矿业法规对矿业活动的影响。

矿业法规对矿业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它规定了矿业权的获取、矿区的规划、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的矿业法规可以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国家资源,同时也保障矿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矿业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矿业市场的秩序、促进矿业技术的创新和提高矿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5. 讨论矿业安全的重要性及其管理措施。

矿业安全是保障矿业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它涉及到矿工的生命安全、矿山设施的安全运行以及矿山环境的安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期末考试拓展学习(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期末考试拓展学习(八)

地大《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第二部分第一章成矿流体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及矿产勘查摘要:矿床是由含矿流体形成的,含矿流体的组成包括气体、液体、热流体、微量的造岩元素和成矿元素及呈细分散流形式的矿物等。

含矿流体的来源有地幔流体、岩浆流体、变质流体、沉积盆地热卤水流体和富含成矿元素的氧化带渗滤水,部分含有有用矿物细分散流或成矿元素的地表水体等。

势能是驱使含矿流体迁移成矿的主要因素。

含矿流体停止迁移的条件有:一为圈闭环境,二为势能平衡区,三为两种流体的混合区。

研究含矿流体停止迁移的条件,尤其是确定势能平衡区的具体产出位置(深度),温度与势能平衡区的具体产出位置(深度)的关系,对矿产勘查活动可能具有一定帮助。

矿产勘查必须把握含矿流体成矿的思路。

1、引言矿产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矿产勘查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劳动,地质找矿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了解与矿床成因有关的成矿作用。

在地学界,有关矿床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成矿作用一直以来是众说纷纭。

即使是同一矿床,不同的研究者对其成因也有不同的看法。

近年来,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越来越引起各方学者的重视。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质作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形成的矿床也是多种多样的,矿体的形态更是千姿百态。

广义上,除生物堆积形成的矿床外,几乎所有产于岩石圈及地球表面的矿床都与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有关。

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贯穿于矿床形成过程的始终。

含矿流体的流体特性和矿质沉淀作用方式决定了矿体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

研究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成矿作用方式对丰富矿床理论和提高地质找矿的成功率具有现实意义。

2、含矿流体的组成及其来源含矿流体的组成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气体、液体、热流体、微量的造岩元素和成矿元素以及呈细分散流形式的矿物等。

其中热流体(温度)对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结晶、交代成矿具有突出作用。

据1965年戴维思和亚当斯(Davis and Adams)的研究结果,1atm,450°C时,文石转化成方解石的反应时间仅为1分钟,而在室温时,反应时间增至4×1037年。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区域成矿学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区域成矿学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区域成矿学》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答对一题得3分,共15 分)1、区域——指不同规模的成矿带:地壳中矿床集中分布和有利于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是各自在地质构造、地质发育历史、成矿作用方面具有共性的地区。

2、区域成矿学:研究具有不同构造演化历史的成矿带中,矿产的区域分布规律性,成矿作用发生的规律性和这些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

3、MSD:块状硫化物矿床的英文缩写4、BIF:条带状含铁建造的英文缩写5、MVT: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英文缩写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四小题20个空,每空2分,共40分)6、主要构造环境包括裂谷和洋中脊、————————、————————和————————。

答案在6页7、威尔逊旋回经历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胚胎期(东非裂谷)、————————、————————、————————和————————。

8、裂谷和洋中脊环境典型矿床类型包括:穹状隆起阶段与非造山花岗岩有关的——————————矿床、与斜长岩类有关的————————矿床;断裂下陷阶段主要矿床类型包括:————————、————————;——————————;——————————。

陆间裂谷形成阶段:——————————。

洋中脊发育阶段:————————————;————————————和——————————————。

答案在7页9、太古宇花岗岩-绿岩带主要矿床类型包括:与科马提岩有关的硫化镍矿床、与—————————————————————、与———————————————和———————————————。

答案在10页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题8 分,共24 分。

)10、俯冲作用下主要矿床类型如何?答案:8页11、南秦岭层状层控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案:13-14页12、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如何?答案:20页四、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0分,14题11分,共21分)13、简述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答:斑岩铜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

《矿床学》期末复习试题

《矿床学》期末复习试题

矿床学复习一、名词解释2章矿床:指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矿石矿物:产于矿床中可以被工业利用或从中提取有利用价值成分的矿物。

脉石矿物:矿石中有用矿物伴生的无用的固体物质,其组成的矿物为脉石矿物。

夹岩(石):指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

脉石:指矿体中不可利用的矿物和岩石。

矿石结构:即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关系所显示的形态特征。

矿石构造: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包括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及空间相互结合关系。

海绵陨铁结构:指金属矿物为他形粒状集合体,填充在自形硅酸盐矿物颗粒周围的结构。

边界品位:指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边界时单个矿样中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含量。

工业品位:是指在单个工程中单矿层或者储量计算的既定块段中,有经济效益的有用组分的最低平均含量。

围岩: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矿体周围无实际利用价值的岩石。

成矿母岩:指能为一个矿床的形成提供成矿物质来源或与成矿作用直接有关的岩石。

矿源层:成矿物质来源的地层。

矿化期:指一个较长成矿作用过程。

矿化阶段:指一个矿化期内的一段较短成矿作用中矿物堆积过程。

3章克拉克值:即丰度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其丰度值。

浓度克拉克值:是某一地质体中某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也叫富集系数,它表示某种元素在一定的矿床、岩体或矿物内浓集的程度。

浓度系数:矿床工业品位与该矿种的元素克拉克值之比值。

成矿作用:成矿作用即是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上地幔和水圈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内生成矿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外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在太阳能的影响下,在岩石圈上部、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导致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变质成矿作用:在内生作用或外生作用中形成岩石或矿床,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使它们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可以产生某种有用矿物的富集而形成新矿床,或者使原来的矿床经受强烈的改造,成为另一种工艺性质的矿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域成矿学的概念: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成矿过程和成矿演
化,阐明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地球系统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进行区域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的理论基础,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储矿场的概念:是在一定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上产生的有利成矿的地质、物理、化学因
素的耦合场,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概念,而是各种异常控矿因素的汇聚,以达到成矿物质巨量浓集的效应。

三.水岩反应:水岩反应是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水溶液与矿物岩石间物质成分的相互交换
作用的化学反应。

四.沉积建造的概念:沉积建造是一套具有一定沉积特征和纵向序列特点的岩类组合,它代
表着地球动力演化过程中一定阶段的沉积作用的总体特征,其顶底界面常被假整合、不整合或沉积间断面所隔开。

五.矿源场:矿源场指在地球化学省中,某些金属相当富集,具有作为矿质来源条件的地区,
从中可直接提供成矿物质。

六.矿床的成矿系列的概念: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单元内,在一定的地质发展时期,
与一定地质作用有关,在不同或相同演化阶段,形成的有相互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

七.成矿圈闭:是指促使成矿物质在一个局部的构造-岩石中聚集而不被散失的条件和机制。

八.矿源体:指富含成矿物质并直接对成矿做出贡献的地质体
九.成矿阶段的划分:原始地壳形成时期(2800—3500ma)微板块构造运动时期
(1800—2800ma)地壳的快速增生时期(850—1800ma)古超大陆旋回时期(250—850ma)新超大陆旋回期(0---250ma)
十.成矿作用演化的基本趋势:1.成矿物质由少到多2.矿床类型由简到繁3.成矿
频率出低到高4.聚矿能力由弱到强
十一.大型构造的类型:反映地壳水平运动的伸展、收缩和走滑;反映垂向调整的隆升和沉降,其间可以有各种过渡或转换形式。

十二.中国成矿域的划分:天山-兴蒙成矿域塔里木-华北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扬子成矿域华南成矿域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

十三.成矿单元的划分:全球成矿单元分成二级即成矿超带成矿域大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华力西成矿超带南非成矿区苏必利尔成矿区西奥成矿区乌拉尔成矿带中亚—蒙古成矿带斯堪的那维亚—波罗成矿区)
十四.成矿流体的基本类型:岩浆热液变质热液热卤水地热水地下水海水石油和天然气地幔来源的流体。

十五.成矿物质的来源:(1)地幔源(幔源岩浆、幔源流体及其它);
(2)地壳深部源(硅铝质、镁铁质岩浆,流体等)
(3)地壳表部源(结晶基底、沉积盖层、深循环地下水、岩浆流体、变质流体等);
(4)地面来源(地表岩石、海洋及湖泊等);
(5)宇宙源(陨石、陨尘等)。

十六.矿源区域划分为:地球化学省或金属省、矿源场、矿源体三个等级
十七.成矿流体运移动力:(一)构造应力驱动(二)热驱动三。

地形驱动四地层围压驱动
十八.水岩反应可分为:花岗岩的水-岩反应玄武岩的水-岩反应绿岩带的水-岩反应十九.成矿系列从高到低分为:矿床系列组合、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亚系列、矿床式(矿床类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共7个层次。

二十.矿床成矿的变质因素: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流体和水文地质作用、变质作用、气候因素、地貌条件、生物作用因素、矿床本身条件、时间因素
二十一.组成储矿产最基本的成矿动力型式有:边界成矿(包括边缘成矿、临界成矿、界面成矿)、突变(转换)成矿、耦合成矿(多场耦合成矿)、叠加成矿。

二十二.(1)与地壳伸展构造有关的大型构造:裂谷、拗拉槽、大型同生断层、盆岭造、变质核杂岩构造等;(2)与挤压构造有关的大型逆冲断层、大型推覆构造、构造混杂岩带等侏罗山式滑脱褶皱带,前陆褶皱冲断带;(3)与地壳水平剪切变形有关的转换断层、大型走滑断层等。

(4)其它大型构造热点构造(4)与垂向均衡作用有关的底辟构造系大型韧性剪切带大型撞击构造
二十三.变质核杂岩的演化与成矿的关系:(1)变质核杂岩的基底通常是太古宙结晶岩系,在有利的地段常作为金的矿源层受地幔上隆控制,常形成大量幔源的基性岩墙及沿剥离断层侵位的岩席或岩体,伴之而来的幔源的金属元素(如铜)常成为后期成矿的物质基础。

(2)伸展作用导致的地壳变薄和地幔上隆造成了变质核杂岩区的高地热梯度的高热流环
境,有利于地壳下部岩石的混合岩化和重熔,使以壳源为主的中酸性岩浆常发育于变质核杂岩的中心部位,为成矿元素的迁移提供了热能。

(3)下盘岩石在地壳深处以韧性变形为主,形成网络状韧性剪切带,使基底岩系或侵入其中的基性岩糜棱岩化,提供部分变质热液,加上岩浆来源的热液,形成了还原环境下的热液循环系统。

(4)随着沿剥离断层的正向拆离,沿断层带下盘的岩石从深部的韧性域进入上部的脆性变形域。

随着围压的降低,岩石易于碎裂和扩容,形成的张性低压空间逐渐成为矿液沉淀的最有利物理空间,造成大量角砾状、脉状和网脉状矿石沿剥离断层带分布。

(5)剥离断层及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随着地壳的伸展和地幔的上隆,下盘岩石的逐渐接近地表,氧化-还原界面向下移动
二十四.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区域中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环境,包括区域岩石圈组成、结构和演化,主要地层和构造单元,区域地质发展史,主要的地质成矿事件。

2.研究区域的控矿条件和因素。

包括地质学及整个地学的各个方面,有构造、沉积、火山、岩浆、变质、流体、生物、地貌、气候、水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作用及其制约因素。

3.含矿岩石建造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4.研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5.区域内已知的矿种和矿床类型 6.研究区内各矿种、各矿床类型之间的相互关联,包括其成因、时间、空间的联系7.研究和建立区域成矿系统8.研究区域内主要成矿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包括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实验模拟和数学模拟。

9.综合研究和阶段性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包括区域成矿的时空结构和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