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域成矿学的概念: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成矿过程和成矿演

化,阐明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地球系统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进行区域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的理论基础,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储矿场的概念:是在一定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上产生的有利成矿的地质、物理、化学因

素的耦合场,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概念,而是各种异常控矿因素的汇聚,以达到成矿物质巨量浓集的效应。

三.水岩反应:水岩反应是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水溶液与矿物岩石间物质成分的相互交换

作用的化学反应。

四.沉积建造的概念:沉积建造是一套具有一定沉积特征和纵向序列特点的岩类组合,它代

表着地球动力演化过程中一定阶段的沉积作用的总体特征,其顶底界面常被假整合、不整合或沉积间断面所隔开。

五.矿源场:矿源场指在地球化学省中,某些金属相当富集,具有作为矿质来源条件的地区,

从中可直接提供成矿物质。

六.矿床的成矿系列的概念: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单元内,在一定的地质发展时期,

与一定地质作用有关,在不同或相同演化阶段,形成的有相互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

七.成矿圈闭:是指促使成矿物质在一个局部的构造-岩石中聚集而不被散失的条件和机制。

八.矿源体:指富含成矿物质并直接对成矿做出贡献的地质体

九.成矿阶段的划分:原始地壳形成时期(2800—3500ma)微板块构造运动时期

(1800—2800ma)地壳的快速增生时期(850—1800ma)古超大陆旋回时期(250—850ma)新超大陆旋回期(0---250ma)

十.成矿作用演化的基本趋势:1.成矿物质由少到多2.矿床类型由简到繁3.成矿

频率出低到高4.聚矿能力由弱到强

十一.大型构造的类型:反映地壳水平运动的伸展、收缩和走滑;反映垂向调整的隆升和沉降,其间可以有各种过渡或转换形式。

十二.中国成矿域的划分:天山-兴蒙成矿域塔里木-华北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扬子成矿域华南成矿域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

十三.成矿单元的划分:全球成矿单元分成二级即成矿超带成矿域大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华力西成矿超带南非成矿区苏必利尔成矿区西奥成矿区乌拉尔成矿带中亚—蒙古成矿带斯堪的那维亚—波罗成矿区)

十四.成矿流体的基本类型:岩浆热液变质热液热卤水地热水地下水海水石油和天然气地幔来源的流体。

十五.成矿物质的来源:(1)地幔源(幔源岩浆、幔源流体及其它);

(2)地壳深部源(硅铝质、镁铁质岩浆,流体等)

(3)地壳表部源(结晶基底、沉积盖层、深循环地下水、岩浆流体、变质流体等);

(4)地面来源(地表岩石、海洋及湖泊等);

(5)宇宙源(陨石、陨尘等)。

十六.矿源区域划分为:地球化学省或金属省、矿源场、矿源体三个等级

十七.成矿流体运移动力:(一)构造应力驱动(二)热驱动三。地形驱动四地层围压驱动

十八.水岩反应可分为:花岗岩的水-岩反应玄武岩的水-岩反应绿岩带的水-岩反应十九.成矿系列从高到低分为:矿床系列组合、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亚系列、矿床式(矿床类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共7个层次。

二十.矿床成矿的变质因素: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流体和水文地质作用、变质作用、气候因素、地貌条件、生物作用因素、矿床本身条件、时间因素

二十一.组成储矿产最基本的成矿动力型式有:边界成矿(包括边缘成矿、临界成矿、界面成矿)、突变(转换)成矿、耦合成矿(多场耦合成矿)、叠加成矿。

二十二.(1)与地壳伸展构造有关的大型构造:裂谷、拗拉槽、大型同生断层、盆岭造、变质核杂岩构造等;(2)与挤压构造有关的大型逆冲断层、大型推覆构造、构造混杂岩带等侏罗山式滑脱褶皱带,前陆褶皱冲断带;(3)与地壳水平剪切变形有关的转换断层、大型走滑断层等。(4)其它大型构造热点构造(4)与垂向均衡作用有关的底辟构造系大型韧性剪切带大型撞击构造

二十三.变质核杂岩的演化与成矿的关系:(1)变质核杂岩的基底通常是太古宙结晶岩系,在有利的地段常作为金的矿源层受地幔上隆控制,常形成大量幔源的基性岩墙及沿剥离断层侵位的岩席或岩体,伴之而来的幔源的金属元素(如铜)常成为后期成矿的物质基础。

(2)伸展作用导致的地壳变薄和地幔上隆造成了变质核杂岩区的高地热梯度的高热流环

境,有利于地壳下部岩石的混合岩化和重熔,使以壳源为主的中酸性岩浆常发育于变质核杂岩的中心部位,为成矿元素的迁移提供了热能。(3)下盘岩石在地壳深处以韧性变形为主,形成网络状韧性剪切带,使基底岩系或侵入其中的基性岩糜棱岩化,提供部分变质热液,加上岩浆来源的热液,形成了还原环境下的热液循环系统。(4)随着沿剥离断层的正向拆离,沿断层带下盘的岩石从深部的韧性域进入上部的脆性变形域。随着围压的降低,岩石易于碎裂和扩容,形成的张性低压空间逐渐成为矿液沉淀的最有利物理空间,造成大量角砾状、脉状和网脉状矿石沿剥离断层带分布。(5)剥离断层及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随着地壳的伸展和地幔的上隆,下盘岩石的逐渐接近地表,氧化-还原界面向下移动

二十四.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区域中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环境,包括区域岩石圈组成、结构和演化,主要地层和构造单元,区域地质发展史,主要的地质成矿事件。 2.研究区域的控矿条件和因素。包括地质学及整个地学的各个方面,有构造、沉积、火山、岩浆、变质、流体、生物、地貌、气候、水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作用及其制约因素。 3.含矿岩石建造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4.研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5.区域内已知的矿种和矿床类型 6.研究区内各矿种、各矿床类型之间的相互关联,包括其成因、时间、空间的联系7.研究和建立区域成矿系统8.研究区域内主要成矿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包括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实验模拟和数学模拟。9.综合研究和阶段性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包括区域成矿的时空结构和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