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火山和地震》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知道它们与地壳运动的关系,以及认识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对于火山和地震这些自然现象,他们可能已经在生活中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它们与地壳运动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火山和地震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知道它们与地壳运动的关系,认识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火山和地震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珍爱生命,关注自然,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知道它们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火山和地震的奥秘。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地观察等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分析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本组的合作探究成果。
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2.4 火山和地震

3.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地震发生时, 在震中附近, 先感觉到大地 在上下颠簸, 然后左右摇晃。
破坏性的地震会造成山体滑坡或崩落, 大 地褶皱断裂, 地面隆起或塌陷。地震还会引 起海啸。
2008年汶川地震, 死亡人数10万左右,直接经 济损失8451亿人民币,汶川80%—90%的房屋倒塌。
1976年7月28日,这是中国人民难以忘却的日子。 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7.8级地震,100万人口的大 城市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24万人死亡,16万受伤。
印
8.5级地震, 近30万人遇难
度
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
地
震
和
海
啸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 1960年5 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大地震, 为 8.9级。
我国最大的地震时2008年5月 12日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 为8.0级。
二.地震
1.地震的成因
绝大多数的地震由于地球内部力量 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而造成的。
2.地震发生的预兆
1.井水冒泡, 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 2.地温明显增高, 感觉天气异常闷热 3.用仪器测出当地的地形有微小变化 4.一些动物行为异常, 如老鼠出洞等
震级: 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地震烈度: 地震时地面和建筑物受到 的破坏程度
火山与地震
一.火山
1.火山的成因
思考: 可乐为什么能 喷发? 火山喷发也是这样的 吗?
火山喷发的科学原因:
坚硬的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 浆在活动着, 岩浆是沿着地壳薄弱处的 裂隙喷出地面的, 产生喷发的自然现象。
2.火山喷发现象
通红的岩浆喷出, 有白雾, 雾气很浓, 灰尘笼罩 天空, 慢慢堆积形成火山丘; 如果在海里喷发, 海水 会发热, 不久形成火山岛, 从而改变地形。
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火山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2. 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及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火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火山喷发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火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火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火山喷发的原因及过程。
4. 演示:用PPT展示火山喷发的过程。
5. 练习:学生完成火山相关练习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二章:探索地震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影响。
2. 掌握地震的预测及防范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地震的预测及防范措施。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地震现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2. 讲解:介绍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影响。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地震的预测及防范措施。
4. 演示:用PPT展示地震预测及防范的方法。
5. 练习:学生完成地震相关练习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三章: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性。
2. 掌握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火山与地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二者关联性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性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4. 演示:用PPT展示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5. 练习:学生完成火山地震带相关练习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四章:火山地震灾害与防治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地震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教案 苏教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地球的板块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表面的板块构造;2. 掌握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3. 了解火山和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地球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教学难点:板块相互作用和火山地震的形成教学准备:地球板块构造图、火山和地震图片、PPT课件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板块构造图,了解地球表面的板块划分;2. 讲解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如碰撞、俯冲、拉裂等;3. 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与板块运动的关系;4. 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火山和地震的认识和感受。
巩固练习:1. 根据地球板块构造图,简述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2. 解释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及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球板块构造图和讲解板块运动,使学生了解了地球表面的板块划分和板块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分析火山和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二章:火山与地震的特点教学目标:1. 掌握火山和地震的特点;2.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3. 学会观察和描述火山和地震现象。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教学难点:火山和地震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教学准备:火山和地震图片、PPT课件、地震仪模型教学过程:1. 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2. 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如板块边缘和地壳活跃地带;3. 演示地震仪模型,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监测和预警;4. 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火山和地震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方法;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火山和地震特点的认识。
巩固练习:1. 描述火山和地震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2. 简述火山和地震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
苏教版科学六上《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火山和地震》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本节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火山地震的预测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物理知识,对于火山和地震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预测等深层次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完善。
此外,学生对于火山和地震的恐惧心理也需要加以引导和缓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掌握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能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火山地震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了解火山地震的预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难点:火山地震的预测方法及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火山地震监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火山和地震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火山和地震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特点。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展示火山地震的分布及预测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如地图、地球仪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探究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火山和地震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火山和地震的特点及成因。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和地震课件完美版

火山喷发也能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 能在地下形成铁、铜、 金刚石等多种矿藏。
地震
地震的形成
• 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 (zhězhòu) 。
• 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 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 地震也是地球上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层的褶皱现象
地层褶皱现象示意图
4 火山和地震
火山
火山的形成
• 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 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 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 灾害之一
地表 地层
火山结构示意图
温泉
地球内部的压力促 使熔岩喷出地表
熔岩流,喷涌出的岩浆沿 着地表低处流淌
地层中的岩浆,在未被喷 出地表前聚集在地下
火山通道
火山的形成
死亡人数约83万。
地震的预测
• 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 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是第一架自动测定地 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
它构思巧妙,当地震发生时,朝着地震的 方向龙嘴里的小球就会掉到下面的蟾蜍的口中, 这样就可以确定地震的方位了。现代的地震监 测仪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强的灵敏 度。
但大自然也会通过这样那样的征兆向我们传达很多 信息
地震发生的前兆
• 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泥渣上浮,势必地震。
• 二、池沼之水,风吹成谷荇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 震。
• 三、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萍淘,此常情。若风日晴和,台飓不 作,海水忽然绕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
• 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中,势必地震。
准备好必要的 防震物品
小学科学310《火山与地震》(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10《火山与地震》(教案及反思)教案:小学科学310《火山与地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和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投影仪、教学PPT、小黑板、教学实验器材、学生课本。
2. 教学环境:课堂中央布置互动展示区,放置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打开教学PPT,展示一张火山爆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火山的认知。
2. 引导学生回忆课前所学的地震知识,与火山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和实物,向学生介绍火山的定义和成因。
解释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岩浆喷发现象,以及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利用。
2. 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地震的定义和成因。
解释地球内部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地震波,以及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步骤三:合作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地震或火山相关的实验项目。
2. 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步骤,通过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来揭示地震和火山的一些表现形式和特点。
3. 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和自己的发现。
步骤四: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总结地震和火山的共同特点和区别,并进行归纳整理。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和讨论自己的观点。
3. 整理出学科310《火山与地震》的重点知识,以备复习备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火山和地震为主题,通过讲解和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1. 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了解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
2. 教学实验的设计和指导不够明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指导。
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地球的表面1.1 地球的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的表面特征。
1.2 地球板块运动解释地球板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板块的运动和相互碰撞。
通过地球板块模型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板块的运动规律。
第二章:火山爆发的原因和过程2.1 火山爆发的原因解释火山爆发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和地壳裂缝的作用。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火山爆发的现象。
2.2 火山爆发的过程解释火山喷发过程中的岩浆上升、喷发和火山灰扩散的过程。
通过火山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火山爆发的过程。
第三章:地震的成因和传播3.1 地震的成因解释地震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地壳断裂和地壳运动的作用。
通过地震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震的成因。
3.2 地震的传播解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方式。
通过地震波传播模型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震的传播过程。
第四章:火山和地震的影响4.1 火山爆发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爆发对环境、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火山爆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2 地震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地震对建筑物、道路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火山和地震的监测与预防5.1 火山和地震的监测解释火山和地震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学生了解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火山和地震监测设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监测过程。
5.2 火山和地震的预防措施引导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预防措施,包括建设抗震建筑、制定应急预案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六章:火山和地震的探测技术6.1 火山和地震探测设备介绍地震仪、测震仪、红外线探测仪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了解探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6.2 火山和地震探测技术讲解遥感技术、地质勘探技术、地下水监测技术等在火山和地震探测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2.2020
编辑课件
1
18.12.2020
编辑课件
2
18.12.2020
编辑课件
3
18.12.2020
编辑课件
4
18.12.2020
编辑课件
5
和
18.12.2020
编辑课件
6
一、读图,认识火山的结构
火山口、岩浆通道、火山锥
1、火山由哪几部分
构成?其喷发物主要
火有山哪灰(些固?体)、熔岩(液
火山喷发前
18.12.2020 火山开始喷发
编辑课件
火山冲出地面 10
火山的类型
死火山是史前曾经喷发过,而有史以来未
活动的火山。(2000余座)
18.12.2020
死火山
编辑课件
11
火山的类型
休眠火山是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
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
18.12.2020
休眠火山
编辑课件
12
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 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编辑课件
17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18.12.2020
编辑课件
地震的分布与火山的分布基本重合
18.12.2020
地震
编辑课件
火山
22
5、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1)预报地震的方法 民间经验预报 科技预报:地震仪
18.12.2020
编辑课件
23
地震的前兆
18.12.2020
编辑课件
24
(2)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措施:
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 最忌相互压挤,否则会导致人员伤亡, 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体2)和、气火体山喷出的岩浆
主要来自何处,它们
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在地球巨大内力
软流层 18.12.2020
的作用下
编辑课件
7
二、火山的类型
活火山
死火山
18.12.2020
编辑课件
休眠火山
8
活火山是指正在喷发或是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
日本的圣山——富士山
18.12.2020
编辑课件
9
冰岛火山
火山喷发前兆
18.12.2020
编辑课件
25
读图再讨论:读中国地质灾害分布 图,找找你的家乡是否处在地震预 报带上。
18.12.2020
编辑课件
26
作业:
课下上网查找有关 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 做一份手抄报。
18.12.2020
编辑课件
27
18.12.2020
编辑课件
13
庞贝古城与毁灭它 的维苏威火山
庞贝城--被掩埋的人
18.12.2020
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
灾,对人类的编生辑课命件 财产造成威胁。 14
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
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
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
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还有,火山景观是
18.12.20自20 然旅游景观的组编成辑课部件 分。
15
(日本神户大地震)
1、地震的发生:
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地层 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18.12.2020
编辑课件
16
2、地震的基本特征
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震中距:
地表某地距
震中的距离。
18.12.2020
18
3、地震的危害
18.12.2020
编辑课件
19
18.12.2020
编辑课件
20
4、地震的分布规律
(1)、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
在环太平洋陆地和 地中海—喜马拉地区。
和周围海区
雅山一带
18.12.2020
编辑课件
21
(2)、将世界地震分布图和世界火山 分布图进行比较,你能发现它们的分 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