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血管系统的发生1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动脉导管
卵圆孔
3.
胎儿头颈部和上肢血供丰富,含氧
量高;下肢和腹盆脏器血液含氧量 静脉导管 低。
脐静脉
(四)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出生后,随着脐循环停止,肺呼吸
开始,血液循环发生下列变化 1 .脐动、静脉和静脉导管闭锁,分 别形成脐外侧韧带、肝圆韧带和 静脉韧带;
2 .动脉导管闭锁——动脉韧带;
3 .卵圆孔关闭,出生后1年左右,
二、心脏的发生
(一)原始心管的发生
第18-19天, 生心区:围心腔(paricardiac coelom)——心包腔 间充质形成1对生心索(cardiogenic cord)
原始 横隔
融合
1对生心索 —— 1对心管cardiac tube —— 1条心管—— 原始心脏
心包腔与心背系膜(dorsal mesocardium) 的演变
卵圆孔完全封闭,成为卵圆窝。
主 要 内 容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脏外形的演变及内部的分隔
胎儿血循环的特点及出生后的改变
心脏的常见先天性畸形
心背系膜
围心腔
心肌外套层
心胶质
心壁的组织分化 心管内皮 心胶质
内皮层 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
心内膜
心肌膜 心肌外套层 心外膜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心管3个膨大:心房atrium ,
头端接动脉囊,尾端接静脉窦
心管的弯曲:
U形弯曲—— 心球和心室(球室襻),右、前、下 S形弯曲—— 心房和静脉窦,左、后、上
左脐静脉近心段退化;
中间段(脐与肝脏间)----→静脉导管(连接脐静脉与下腔静脉)
左、右头臂静脉
左角
左前主静脉
右角
解剖学-心血管系统(总论、心)

解剖学-心血管系统(总论、心)第9章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脉管系统的一部分。
脉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分布于人体各部。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后汇人静脉,故淋巴管道可视为静脉的辅助部分。
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把营养物质和氧等输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又将细胞和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运送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
此外,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体温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
淋巴系统的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和组织,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构成人体重要的防御体系。
第1节心血管系统总论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1、心脏(heart)是中空的肌性器官,是连接动、静脉的枢纽和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借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两个半心。
每半又分为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形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
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经房室口相通。
心房接纳静脉,心室发出动脉。
2、动脉( artery)为导血离心的血管。
自心室发出,在行程中不断分支,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动脉管壁较厚,管腔呈圆形,具有定的弹性,可随心的舒缩而搏动。
3、毛细血管( capillary )是连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呈网状的微细血管。
毛细血管分布广,数量多,除了软骨、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毛发、牙釉质和指甲和被覆上皮外,遍布全身各部。
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慢,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4、静脉( vein)是导血回心的血管。
起始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在回心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依次形成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最后注人心房。
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液在静脉内流动缓慢。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从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后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医学资料】心血管系统

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 ❖ 心脏功能:具有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心钠素、
生物活性多肽
.
.
.
.
二、循环生理
❖ (一) 心脏的生理活动 ❖ (二) 血管的生理活动 ❖ (三)微循环、组织液、淋巴液 ❖ (四)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五) 器官循环的特点
心的传.导系统
.
.
.
❖ 6.心包:保护心脏
❖ 包在心外面的锥形纤维囊。心包壁由浆膜和 纤维膜组成。
❖ 浆膜:分壁层和脏层,脏层构成心外膜。两 层之间为心包腔,腔内有少量浆液(心包液) 起润滑作用,减少摩擦。
❖ 纤维膜:为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在心基 部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的外膜相连,在心尖 部附着于胸骨的背侧壁,外面有心包,由于心肌收缩、瓣膜
启闭、血流加速和减速对心血管壁的加压和 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 械振动而产生的声响。 ❖ (1) 第一心音 发生在心缩期,音调较低,持 续时间长,属浊音,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 楚。产生因素: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闭合 运动和腱索张力增加时所发生的振动,以及 心室内压增加血液冲击瓣膜叶片和腱索所引 起的弹性振动;②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主动 脉壁及肺动脉壁所引起. 的振动;③心室肌收 缩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
❖ 肝静脉,脾胰大小肠的静脉血——门静脉— —肝毛细血管——肝静脉。
.
❖(三) 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肺、消化器官不起 作用,其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和氧都是通过 胎盘由母体提供,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 1、心脏的房中隔上有一卵圆孔,使左、右心房 相互相通,但由于孔的左侧有一瓣膜。且右心 房的大力高于左心房,故右心房的血液只能向 左心房流。
心血管系统疾病-1

心血管系统疾病-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下列哪种成分不是粥样斑块内通常具有的∙A.苏丹Ⅲ染色阳性物质∙B.中性粒细胞∙C.纤维组织增生伴有透明变∙D.泡沫细胞∙E.无定形坏死物质(分数:1.00)A.B. √C.D.E.解析:2.关于高血压病脑出血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以基底节内囊部多见∙B.内囊处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受血压冲击易破裂∙C.小动脉痉挛,可引起漏出性出血∙D.脑出血原因都是内囊区小动脉痉挛引起∙E.微动脉瘤破裂(分数:1.00)A.B.C.D. √E.解析:3.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病理变化不包括∙A.脂纹∙B.纤维斑块∙C.粥样斑块∙D.细动脉玻璃样变∙E.斑块内出血(分数:1.00)A.B.C.D. √E.解析:4.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叙述中下列哪项正确∙A.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形成泡沫细胞∙B.平滑肌细胞产生胶原∙C.纤维帽形成∙D.钙化∙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 √B.C.D.E.解析:5.风湿病心脏受累时,马氏斑常见于何处∙A.右房前壁∙B.左房后壁∙C.右房后壁∙D.左房前壁∙E.左室后壁(分数:1.00)A.B. √C.D.E.解析:6.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在∙A.细动脉内膜∙B.动脉内膜∙C.微动脉内膜∙D.大、中型动脉内膜∙E.小动脉内膜(分数:1.00)A.B.C.D. √E.解析:7.下列哪项不是高血压时脑部的病理变化∙A.脑水肿∙B.脑软化∙C.脑出血∙D.脑凝固性坏死∙E.视网膜渗出出血(分数:1.00)A.B.C.D. √E.解析:8.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变多位于主动脉各分支开口处∙B.可引起夹层动脉瘤∙C.胸主动脉病变最重∙D.病变可继发钙化、出血∙E.可继发血栓形成(分数:1.00)A.B.C. √D.E.解析:9.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A.左心室肥大∙B.颗粒性固缩肾∙C.脑软化∙D.脑出血∙E.视网膜出血(分数:1.00)A.B.C.D. √E.解析:10.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原因哪项除外∙A.饮食中含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动物脂肪过多∙B.糖尿病∙C.高血压∙D.甲状腺机能亢进∙E.吸烟(分数:1.00)A.B.C.D. √E.解析:11.缓进型高血压病最有特征性的动脉病变是∙A.动脉粥样硬化∙B.动脉中层钙化∙C.细动脉透明变性∙D.细动脉纤维素样变性∙E.小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增生(分数:1.00)A.B.C. √D.E.解析:12.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淋巴细胞浸润∙B.浆液渗出∙C.AschOff小体∙D.纤维素样坏死∙E.粘液样变性(分数:1.00)A.B.C. √D.E.解析:13.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中下述哪种最少见∙A.脑血栓形成和梗死∙B.腹主动脉瘤∙C.心瓣膜病∙D.冠状动脉血栓形成∙E.冠状动脉内出血(分数:1.00)A.B.C. √D.E.解析:14.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中联合瓣膜病变常发生于∙A.二尖瓣和三尖瓣∙B.尖瓣和主动脉瓣∙C.三尖瓣和主动脉瓣∙D.三尖瓣和肺动脉瓣∙E.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分数:1.00)A.B. √C.D.E.解析:15.下列哪项是恶性高血压病的肾脏特征性病变∙A.肾小球纤维化∙B.肾细动脉壁纤维蛋白样坏死∙C.肾小叶间动脉内膜增厚∙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E.肾小管上皮变性(分数:1.00)A.B. √C.D.E.解析:16.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是∙A.大脑中动脉∙B.大脑前动脉∙C.大脑后动脉∙D.颈内动脉起始部∙E.基底动脉(分数:1.00)A. √B.C.D.E.解析:17.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变的表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瓣膜增厚变硬∙B.瓣膜短缩∙C.瓣叶间粘连∙D.腱索增粗变短∙E.瓣膜断裂,穿孔(分数:1.00)A.B.C.D.E. √解析:18.在风湿病中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B.风湿小结∙C.心肌变性坏死∙D.心外膜纤维素渗出∙E.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分数:1.00)A.B. √C.D.E.解析:19.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A.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B.瘢痕性固缩肾∙C.大红肾∙D.脓肿肾∙E.大白肾(分数:1.00)A.B. √C.D.E.解析:[解题思路] 因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合并血栓形成导致肾梗死,梗死灶机化后局部形成瘢痕。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含答案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A1型题1. 心脏骤停早期诊断最佳指标是A.瞳孔突然散大B.测不到血压C.颈动脉和股动脉脉搏消失D.呼吸停止E.面色苍白答案:C[解答] 心脏骤停早期的征象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2. 单纯左心衰竭的典型体征是A.下垂型对称性水肿B.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C.双肺底闻及湿罗音D.胸腔积液E.颈静脉怒张答案:C[解答] 单纯左心衰竭引起的是肺淤血。
右心衰引起的是体循环淤血。
3. 腹部外伤伴有内出血休克,最有价值的处理原则是A.补充液体B.给予镇静剂C.使用血管活性物质D.控制感染E.及时手术探查答案:E[解答] 休克的处理原则抗休克的同时,处理原发病,此题的情况需要及时手术探查,处理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治疗休克。
4.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注意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B.以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为主C.多饮食高蛋白D.饮食钾、钙丰富而钠低的食品E.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答案:A[解答] 高血压患者除了限制盐的摄入以外,还可以增加钙和钾的摄入,不宜吃太甜的食物。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代偿期不具有的体征是A.肺气肿征B.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C.颈静脉充盈D.剑突下心脏收缩期搏动E.右心室奔马律答案:E[解答] 奔马律的存在提示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
6. 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第6肋间,考虑为A.左心室增大B.右心室增大C.左心房增大D.右心房增大E.心包积液答案:A[解答] 正常心尖搏动,坐位时,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
此题中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为左心室增大的体征。
7. 右心衰竭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始动因素是A.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C.水与钠潴留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淋巴液回流受阻答案:A[解答] 右心衰竭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
8. 不属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是A.突发突止B.心率>150次/分C.心律绝对规则D.第一心音强弱不等E.大部分有折返机制引起答案:D[解答] D答案的特点见于心房颤动。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医学教学课件

(高位缺损) 右动脉球嵴 部分
最常见
心内膜垫 异常
肌性室间隔缺损(低位缺损)
3.动脉干和心球分割异常 肺动脉狭窄(*)
法洛氏(Fallot)四联症 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大
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 主动脉肺动脉隔笔直下降
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 动脉干分割不均等
动脉导管未闭(常见) 主动脉和肺动脉相通
3.静脉窦的演变 右角 (增大) 总主静脉 + 前主静脉近侧段 上腔静脉 卵黄静脉 下腔静脉终末部
扩大处 右心房, 原始右心房 右心耳 右心房扩大 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
左角 (缩小)
总主静脉 左房斜静脉 左角近端 冠状窦 左角扩大部分 左心房
原始左心房 左心耳
左肺血 右肺血
左肺静脉(2支) 右肺静脉(2支)
室间孔——肌性室间隔游离缘的凹陷与心内 膜垫间所留的孔
胚7周末 心内膜垫结缔组织赠生 左动脉球嵴尾部膜性组织
右动脉球嵴尾部膜性组织
三者融合 使室间孔关闭
膜性室间隔 (未融合 室间隔缺损)
三、 弓动脉的发生与演变
弓动脉
腮弓中连接腹主动脉与背主动脉的血管 胚4周起成对出现(6对) 胚6-8周演变为心脏附近的大动脉
游离原始内皮细胞源自造血干细胞(原始血细胞)
原始毛细血管
原始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出芽
卵黄囊壁
体蒂 胚外中胚层
绒毛膜
相互
联络
胚外毛细血管网
胚内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内皮 原始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出芽 胚内毛细血管网
(二)心管的发生(胚3周)
口咽膜头侧脏壁中胚层
(生心区)
出现空隙
间充质增生
(背侧)
(腹侧)
心周体腔 (围心腔)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试题

⼼⾎管系统的发⽣试题第⼆⼗三章⼼⾎管系统的发⽣⼀、⾃测试题(⼀)选择题单选题1.造⾎⼲细胞最早起源于()A.卵黄囊壁胚外内胚层B.绒⽑膜壁胚外中胚层C.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D.⽺膜囊壁胚外中胚层E.体蒂2.原始⾎管的卵黄静脉和脐静脉()A.均开⼝于⼼球B.均开⼝于静脉窦C.均开⼝于⼼房D.前者开⼝于⼼房,后者开⼝于静脉窦E.前者开⼝于静脉窦,后者开⼝于⼼房3.⼈胚胎最早的造⾎场所是()A肝B.尿囊C.⾻髓D.卵黄囊E.牌4.关于⾎岛的描述中,哪⼀项错误()A.最初从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发⽣B.随后也可由⽺膜、体蒂的胚外中胚层发⽣C.是⾎管和原始造⾎⼲细胞的原基D.周边的细胞形成⾎管内⽪E.中央的细胞成为造⾎⼲细胞5.⽣⼼索位于()A.前肠腹侧B.喉⽓管沟的腹侧C.⼝咽膜的尾侧D.⼝咽膜的前⽅E.喉⽓管沟的背侧6.原始⼼脏发⽣于()A.脊索腹侧的胚内中胚层B.⼝咽膜前⽅脏壁中胚层C.原始胸腔内的脏壁中胚层D.⼝咽膜头端两侧的内胚层E.喉⽓管沟腹⾯的胚内中胚层7.围⼼腔最早位于()A.⽣⼼索背侧B.⼝咽膜的尾侧C.⽣⼼索腹侧D.喉⽓管沟的腹侧E.前肠背侧8.以下关于⼼管的发⽣的描述中,哪⼀项错误()A.⼝咽膜前⽅的外胚层增⽣,形成两条纵⾏的⽣⼼索B.⽣⼼索背侧出现围⼼腔,⽣⼼索形成⼀对原始⼼管C.原来位于⼝咽膜前⽅的围⼼腔和⽣⼼索转到前肠的腹侧D.围⼼腔由原始⼼管的背侧转到腹侧E.左右⼼管逐渐融合成⼀条⼼管9.早期⼼管出现三个膨⼤,使⼼管由头端⾄尾端依次分隔成() A. 肺动脉、主动脉、⼼室和静脉窦B.肺动脉、主动脉、⼼室和⼼房C.⼼球、⼼室、⼼房和静脉窦D.静脉窦、⼼房、⼼室和⼼球E.⼼球、⼼房、⼼室和静脉窦10.以下关于⼼外形的演变描述中,哪⼀项错误()A.原始⼼管为⼀条纵管B.⼼管分为⼼球、⼼室及⼼房三个膨⼤C⼼管弯曲形成凸向前下⽅的“U”形弯曲D.⼼房移向⼼室左后上⽅,并向两侧膨出E.⼼房与⼼室之间缩窄形成房室管11.⼼房分隔时,第Ⅰ房间孔位于()A.第Ⅰ房间隔头端B.第Ⅱ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C.动脉球嵴与⼼内膜垫之间D.第Ⅰ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E.第Ⅰ房间隔与室间隔之间12.⼼房分隔时第Ⅱ房间孔的形成是由于()A.第Ⅰ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留有⼀孔B.第Ⅱ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留有⼀孔C.在第Ⅰ房间孔未闭之前,在第1房间隔上端⼜产⽣⼀孔D.在第Ⅰ房间孔已闭之后,于第Ⅱ房间隔上端⼜产⽣⼀孔E.第Ⅰ房间隔与第Ⅱ房间隔未完全合并13.以下关于⼼房分隔的描述中,哪⼀项错误()A.从⼼房背侧壁正中线发⽣第Ⅰ房间隔,第Ⅰ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的孔为第Ⅰ房间孔B.第Ⅰ房间孔封闭前,在第Ⅰ房间隔头端⼜出现第Ⅱ房间孔C.在第Ⅰ房间隔左侧出现较厚的第Ⅱ房间隔D.第Ⅱ房间隔尾侧保留卵圆孔E.第Ⅰ房间隔的尾侧恰好遮盖卵圆孔14.⼼房在胚胎时期的分隔状态是()A.左右⼼房始终不完全分隔,故右⼼房⾎液始终可流⼈左⼼房B.左右⼼房始终不完全分隔,故左⼼房⾎液始终可流⼈右⼼房C.⾄胚胎末期,⼼房基本分隔完毕,故左右⼼房⾎液已不交通D⾄胚胎末期,⼼房已分隔,⾎液只能从右⼼室经室间孔⼈左⼼室E.⾄胚胎末期,⼼房已分隔,,⾎液只能从右⼼房经房室孔⼈右⼼室15.在⼼房间隔上的卵圆孔是()A.在第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隔的上端,左侧被第I房间隔覆盖 B.在第1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下端,右侧被第1房间隔覆盖C.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上端,右侧被第1房间隔覆盖D.在第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下端,右侧被第1房间隔覆盖 E.在第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下端,左侧被第Ⅰ房间隔覆盖16.参与⼼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房间隔和第Ⅱ房间隔B.房间隔和⼼内膜垫C.房间隔和动脉⼲嵴D.房间隔和室间隔膜部E.房间隔和⼼球嵴17.房间隔最后的封闭是由于以下哪两种结构融合⽽成()A.第1房间隔与⼼内膜垫B.第Ⅱ房间隔与⼼内膜垫C.第1房间隔与第Ⅱ房间隔D.第Ⅱ房间隔与动脉⼲嵴E.第1房间隔与⼼球嵴18.胎⼉期,左右⼼房相通的孔是()A.第1房间孔B.房室孔C.卵圆孔D.房间孔E.室间孔19.室间孔位于()A.室间隔肌部与室间隔膜部之间B.室间隔膜部与⼼内膜垫之间C.室间隔肌部与⼼内膜垫之间D.室间隔膜部与⼼球嵴之间E.室间隔肌部与⼼球嵴之间20.参与⼼室分隔的结构有()A.⼼内膜垫和室间隔肌部B.⼼内膜垫和室间隔膜部C.室间隔肌部和室间隔膜部D.室间隔肌部和⼼球嵴E.室间隔膜部和⼼球嵴21.参与室间隔膜部形成的结构有()A.第Ⅰ房间隔和第Ⅱ房间隔的结缔组织B.⼼内膜垫和左右⼼球嵴的结缔组织C.半⽉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D.房室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E.⼼球和⼼内膜垫的结缔组织22.以下关于⼼室分隔的描述中,哪⼀项错误() A. 在⼼室侧壁处形成室间隔肌部B.室间隔肌部与⼼内膜垫之间有室间孔C.室间孔被室间隔膜部封闭D.左右⼼室完全分隔E.室间隔包括室间隔肌部和膜部23.主动脉肺动脉隔可分隔()A.左右肺动脉B.肺动脉和主动脉C.⼼房和静脉窦D.⼼室和主动脉E.⼼房和⼼室24.胚胎⼼房第⼀孔的闭合是由于()A.第⼀隔与第⼆隔融合B.第⼀隔与⼼内膜垫融合C.第⼆隔与⼼内膜垫融合D.第⼀隔与静脉窦瓣融合E.第⼆隔与静脉窦瓣融合25.常见的房间隔缺损发⽣在()A.第⼆孔处,因第⼀隔吸收过⼤B.第⼆孔处,因第⼆隔吸收过⼤C.第⼀孔处,因第⼀隔与⼼内膜垫未融合 D.卵圆孔处,因第⼀隔吸收⾯积过⼤E.卵圆孔处,因第H隔未与⼼内膜垫融26.胎⼉期左右⼼房之间的⾎流⽅向从() A.左⼼房经第11房间孔⾄右⼼房B.右⼼房经卵圆孔、第1房间孔⾄左⼼房 C.左⼼房经卵圆孔⾄右⼼房D.右⼼房经卵圆孔⾄左⼼房E.左⼼房经第1房间孔⾄右⼼房27.胎⼉⾎液循环的特点之⼀是()A.动、静脉⾎液严格分流B.主动脉⾎液可流⼈肺动脉C.右⼼房⾎液可直接流⼈左⼼房D.脐动脉内⾎液含氧量⾼E.左⼼房⾎液流⼈左⼼室28.胎⼉⼼脏内的压⼒()A.左⼼房内压⼒低于右⼼房B.左⼼房内压⼒⾼于右⼼房C.左右⼼房压⼒相近D.右⼼室压⼒最低E.左右⼼室压⼒相近29.形成法乐⽒四联症的最主要原因是()A.右⼼室肥⼤B.膜性室间隔缺损C.主动脉骑跨_D.肺动脉狭窄E.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多选题1.参与⼼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隔B.第2隔C.⼼球嵴D.动脉⼲嵴E.⼼内膜垫2.与室间隔发⽣有关的是()A.⼼室底壁的肌组织B.⼼内膜垫C.⼼球嵴D.第1隔E.第2隔3.参与左、右⼼房形成的结构包括()A.原始⼼房B.上腔静脉C.下腔静脉D.肺静脉E.静脉窦右⾓4.原始⾎液循环中.开⼝⼦静脉窦左、右⾓的是() A.原始⼼房B.静脉导管C.脐静脉D.总主静脉5.卵圆孔的解剖关闭()A.在出⽣时⽴即完成B.在出⽣后1年左右完成C.与左⼼房压⼒增⾼、右⼼房压⼒降低有关 D.是继发隔与⼼内膜垫愈合的结果E.是继发隔与卵圆孔瓣愈合的结果6.正常胎⼉出⽣后⾎液循环的变化是() A.脐静脉闭锁变成静脉韧带B.静脉导管闭锁变成肝圆韧带C.卵圆孔封闭,在房间隔右侧遗留卵圆窝D.动脉导管闭锁变成动脉韧带E.脐动脉闭锁变成脐外侧韧带7.房间隔缺损的原因有()A.卵圆孔瓣有穿孔B.⼼内膜垫发育不全,原发孔未闻C.原发隔上部吸收过多,继发孔过⼤D.继发隔发育不全,卵圆孔过⼤E.原发隔和继发隔未发育完全8.法洛四联症包括()A.肺动脉狭窄、右⼼室肥⼤B.肺静脉狭窄、右⼼房肥⼤C.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狭窄、左⼼室肥⼤E.主动脉骑跨、房间隔缺损9.胎⼉左⼼房的⾎液来⾃()A.静脉窦B.右⼼房C.肺静脉E.下腔静脉10.参与⼼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隔B.第2隔C.⼼球嵴D.动脉⼲嵴E.⼼内膜垫(⼆)填空题1.⼈胚第3周,⼝咽膜头端两侧的_________细胞增⽣,形成两条纵⾏的_____________索。
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症状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1、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病人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
循环系统疾病引起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功能不全,也可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炎、心包压塞等。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也是病情较轻的一种。
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
引起呼吸困难的体力活动如快步行走、上楼、一般速度步行、穿衣、洗漱等。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才逐渐缓解。
(3)端坐呼吸:常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之一,病人平卧时有呼吸困难,常被迫采取坐位。
2、胸痛:许多循环系统疾病可产生胸痛,常见的有各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A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
典型心绞痛位于胸骨左,呈阵发性压榨样痛,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后可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多是持续性剧痛,呈濒死感,伴心律、血压改变;急性主A夹层动脉瘤病人可出现胸骨右或心前区撕裂样剧痛或烧灼痛.急性心包炎引起的疼痛可因呼吸或咳嗽而加剧;心脏神经官能症也可出现心尖部针刺样疼痛,但与劳累、休息无关,且活动后减轻,常伴有神经衰弱症状。
3、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感。
最常见的病因为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等。
也可因心脏搏动增强,如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心功能代偿期及全身性疾病,如甲亢、贫血、发热、低血糖反应等,以及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
此外,生理性因素如健康人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过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
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氨茶碱等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致心悸。
心悸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病情成正比,初发、敏感性较强者,夜深人静或注意力集中时心悸明显,持续较久者适应后则减轻。
心悸一般无危险性,但少数由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者可发生猝死。
此时多有血压降低、大汗、神志改变或意识障碍,脉搏加速或微弱不能触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干和心动脉球的分隔
主动脉肺动脉隔 右肺动脉 主动脉 肺动脉干
主动脉肺动脉隔
退2出5
三、胎儿血循环途径和出生后变化
㈠ 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出生前,无自主呼吸,故出生前、 后血循环途径有别。
点击
循环途径流程图 见教材彩图27-12
小图 见大 图
(教材最后一页)
退2出6
胎 儿 血 液 循 环 途 径
间隔
主动脉 肺动脉隔
膜性室 间隔
退2出1
4、动脉干与心动脉球的分隔
动脉干 内侧面 、心球 内侧面
(第5-8周) 愈合
左 、 右 主肺动脉隔 心球嵴 (螺旋状) (螺旋状行走)
升主 动脉
主动脉
肺动 脉干
肺动脉
退2出2
右心球嵴
动
左心球嵴
脉
干
和
心
动
左、右
脉
心球嵴
球
融合成
的
主动脉
分
肺动脉
隔
隔
退2出3
人胚心脏发育(第6周) 动脉球嵴
生后改变 退2出7
2、特点
功能: A、V血混合,但基本分流
结构: 脐血管-脐A(2)、脐V(1) 3
导管--A导管、V导管
2
孔---卵圆孔
1
退2出8
㈡ 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原因:
① 断脐 ─→胎盘循环中断─→下腔V及 右房血压↓
② 肺呼吸→肺血管阻力↓、肺血流量↑ ─→ 肺V至左房回血↑ ─→左房压>右房压
房室管的分隔
腹侧心 内膜垫 左房室管
退1出4
2、原始心房的分隔(第4-5周末)
第一隔(原发隔): 心房头端背侧壁正中线
─→镰状隔膜 第一孔:下缘与心内膜垫之间 第二孔:第一隔中央上部,若干小孔融合而成
第二隔(继发隔):第一隔右侧头端腹侧壁─→
镰状隔膜,覆盖第二孔
卵圆孔:下缘与心内膜垫之间 卵圆孔瓣:覆于卵圆孔左侧的第一隔
前、后主静脉
背主动脉 卵黄静脉 卵黄动脉
心室
脐动、静脉
退出6
二、心脏的发生
㈠ 原始心脏的形成
围心腔2 (背侧) 生心区
生心板2 (腹侧)
18-19天
头褶 心管2
融合
心管2
心 管1
融合
围心腔2 心包腔1
退出7
横窦
心背心系背膜系膜
参见教材 P396, 图27-5
心管
头
褶
位 置 改 变
使 心管心心包包腔腔 和 围
退1出5
第二隔
形成中的 第二孔
第一隔 第一孔
右心房
①
②
第二孔
左心房 闭合中的 第一孔
卵圆孔瓣
右心室
卵圆孔
左心室
③
④
退1出6
心房分隔示意图
从右心房方向观察
从 额 状 面 观 察
退1出7
3、原始心室的分隔(第4-8周末)
肌性室间隔: 心室底壁形成一半月形肌性嵴
室间孔: 肌性室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 左右心室借此孔相通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组胚教研室 文建国
stop
1
目目 录录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㈠ 血管发生 ㈡ 早期的血液循环系统
二、心脏的发生
㈠ 原始心脏的形成 ㈡ 心脏外形的建立 ㈢ 心脏内部的分隔
三、胎儿血液循环途径和出生后的变化 四、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㈠ 血管发生
心
腔
侧
褶
由 双 变 单
使 心 管 和 围
心
腔
退出8
㈡心脏外形的建立
(第4--5周)
直管(第21天) 出现两个 缩窄环
心球 —心室— 心房—静脉窦
心包固定
“U”形 (球室袢) “S”形
心包固定
心脏雏形(第35天)
外形图 退出9
心球
心 心室 管
心房
远侧段:细长,称动脉干 中 段:膨大,称心动脉球 近侧段:被心室吸收,成为原始右心室
退3出4
3、动脉干分隔异常:
①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
原因:
分隔时 未成螺旋方向
右心室
主动脉
肺动脉 左心室
退3出5
3、动脉干分隔异常:
②主动动脉
动脉
隔分隔不均
退3出6
3、动脉干分隔异常:
③ 法乐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
左角
静脉窦
右角
球室襻 心室与心球之间的U形弯曲,凸向右、腹、尾侧。
退1出0
心脏外形的建立
退1出1
心脏外形的建立
退1出2
㈢ 心脏内部的分隔(第4-8周) 1、房室管的分隔 (第4-5周)
背侧组织
背侧心内膜垫
增厚
融合
腹侧组织
腹侧心内膜垫
房室管一分 为二(左右)
退1出3
房室管
腹侧心 内膜垫
右房室管
退3出1
1、房间隔缺损 (房缺)
最常见的为卵圆孔未闭
原因:
① 卵圆孔瓣穿孔 ①
② 原发隔过度吸收
③ 继发隔发育不好
④ =② +③ ③
② ④
退3出2
2、室间隔缺损(室缺)
① ①膜肌性性缺缺损损:: 较 较常 少见 见
原因:
心 嵴心过内、部肌度膜室未膜垫间融吸组、隔合收织球 肌
右心室
室间孔
左心室
退3出3
原因:
主动脉肺动脉 隔分隔不均,
偏向肺动脉侧
右心室
左退心3出7 室
4、动脉导管未闭
出生后动脉导管不闭锁,主动脉 和肺动脉之间继续有血流通过。
多见于女性
原因:
出生后动脉导 管壁肌组织不 能收缩所致
未闭的 动脉导管
退3出8
膜性室间隔: 第8周初发生,来源有三:左、
右球嵴尾端和心内膜垫
退1出8
第二隔
形成中的 第二孔
第一隔 第一孔
室间孔 肌性室间隔
①
②
第二孔
左心房 闭合中的 第一孔
卵圆孔瓣
右心室
卵圆孔
膜性室间隔
③
④
左心室
退1出9
人胚心脏发育(第6周)
肌性室 间隔
退2出0
膜性室间隔的形成
返回分隔
右球嵴 左球嵴
室间孔 心内膜垫 肌性室
先胚外、后胚内
1、胚外过程(第15~16天)
内皮管 胚外中胚层 血 岛 (周边)
(卵黄囊)
原始血细胞 (中央)
内皮管网
2、胚内过程(第18~20天)
胚内中胚层
内皮管
(间充质)
内皮管网
退出3
血岛和血管形成
胚外 中胚层
原始 血细胞
内皮细胞
退出4
㈡ 早期的血液循环系统构成
时间:第四周
特点:左右对称
返回途径
退2出9
㈡ 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结果:
①卵圆孔闭锁: 功能性关闭→结构性关闭 (卵圆窝) ②脐血管退化: 脐A→脐侧韧带;脐V→ 肝圆韧带
③V导管退化: → V韧带
④A导管退化: 3月后 → A韧带
返回途径
退3出0
四、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
1、房间隔缺损 (房缺) 2、室间隔缺损(室缺) 3、动脉干分隔异常 4、动脉导管未闭
三个循环
1、体循环:
1对心管、 6对弓A、 1对背主A、数对背节间A 1对总主V、1对前主V、1对后主V、1对静脉窦
2、卵黄循环: 数对卵黄A、1对卵黄V 3、脐循环: 1对脐A、 1对脐V
第三周末,胚内、胚外血管接通,开始血液循环。 心血管系统是体内最早执行功能的系统。
退出5
原始心血管系统构成
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