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新品种_渝青1号_的选育及其示范推广_李隆云
芥菜新品种昭青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芥菜新品种昭青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叶国琼;杨静康;王昌琴;凌成琼
【期刊名称】《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年(卷),期】2022()16
【摘要】昭青1号是通过收集地方芥菜老品种资源进行单株定向选择、自交纯化育成的高产、抗病、品质好的芥菜新品种。
其株型直立,叶椭圆形,深绿色,叶片正面无刺毛,叶面泡状凸起程度极强,叶缘缺刻无或极弱,波状程度弱,叶柄宽厚,生长势强,单株净重2.0~2.5kg,适合云南海拔1600~2000m秋冬季节种植。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叶国琼;杨静康;王昌琴;凌成琼
【作者单位】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永善县种子管理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青萝卜新品种"翠玉青"的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
2.叶用芥菜新品种“黔青2号”的选育
3.叶用芥菜新品种黔青1号的选育
4.辣椒新品种昭椒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5.粮草兼用青稞新品种“甘青1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花蒿青蒿素研究进展

黄花蒿青蒿素研究进展作者:龙金花熊硕刘硕谦肖文军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5年第06期摘要:从黄花蒿资源的优选和改良、促进青蒿素积累的栽培技术的优化、青蒿素提制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以及青蒿素功能与产品开发等方面对黄花蒿青蒿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黄花蒿青蒿素开发利用的热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黄花蒿;青蒿素;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S5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06-0145-03青蒿素是一种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新型抗疟药物,主要从我国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提取而来。
青蒿素类药物因其具有高效、低毒、强抗疟性等特点,被WHO批准为世界范围内治疗脑型疟疾和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1-2]。
我国青蒿素产业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商品化的青蒿素均是从我国的黄花蒿植物中提取获得,但由于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低,生产成本非常高,导致青蒿素类产品的价格超出了发展中国家疟疾患者的承受能力,严重影响了青蒿素在抗疟疾方面的应用。
笔者从黄花蒿资源的优选和改良、促进青蒿素积累的栽培技术、青蒿素提制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以及青蒿素功能与产品开发等方面,综述了黄花蒿青蒿素研究进展,以期为黄花蒿青蒿素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黄花蒿资源的优选与改良1.1 资源优选目前栽培的黄花蒿基本由野生黄花蒿直接引种,而青蒿素在野生黄花蒿中的含量很低(0.1%~1%),因此选育优良品种对青蒿素的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向极钎等[3]采用派生系统法和集团混合法对青蒿植株类型进行定向筛选,选育出平均产量为4 226.7 kg/hm2,青蒿素含量为1.071%的鄂青蒿1号。
李隆云等[4]利用母系系统选育和混合选择制种相结合的选育方法选育出青蒿素质量分数在1.0%以上的青蒿新品种“渝青1号” 。
马进等[5]选育出了青蒿素含量高达1.945%的株系。
通过传统选育育成的高含量青蒿素单株其优良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后代性状分离,表现多样化,需要极大的工作量和时间。
叶用芥菜新品种黔青1号的选育

叶用芥菜新品种黔青1号的选育吴康云;郭惊涛;邓英;孟平红;袁学华;蔡炎【摘要】Qianqing 1, a new leaf mustard cultivar, was bred by purification and rejuvenation of Dushan local wide-leaf mustard cultivar according to leaf mustard resource and production reality in Guizhou. It was approved by Guizhou Variety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in July, 2010. The yield of Qianqing 1 is 1978 ~ 3144 kg/667m2, 10. 84% higher than CK. Qianqing 1 with 160d growth period,moderate crude fibre content, rich nutrition, crisp, wide leaf, fleshy leaf stalk and excellent economic character can be cultivated in areas with an elevation of 900~ 1 300 m in Qianxinan, Qianzhong, Qiannan regions and Liupanshui city in Guizhou.%黔青1号系结合贵州叶用芥菜资源和生产实际,由贵州省独山地方宽叶青菜品种提纯复壮后育成,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从播种到收获160 d,产量1 978~3 144 kg/667m2,比对照(贵阳鸡冠青)平均增产10.84%;粗纤维含量适中,营养丰富;肉质脆嫩,叶片宽大,叶柄肥厚,经济性状优良,适宜黔中、黔西南、黔南地区及六盘水市海拔在900~1300m的地区及相似地区种植.【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4【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新品种;黔青1号;叶用芥菜;选育【作者】吴康云;郭惊涛;邓英;孟平红;袁学华;蔡炎【作者单位】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独山县麻尾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独山,558200;贵州省仁怀市农业局,贵州,仁怀,564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7.9叶用芥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俗称盖菜、青菜,原产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以发达的叶片和叶柄供食用[1]。
黄花蒿青蒿素研究进展

黄花蒿青蒿素研究进展龙金花;熊硕;刘硕谦;肖文军【摘要】从黄花蒿资源的优选和改良、促进青蒿素积累的栽培技术的优化、青蒿素提制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以及青蒿素功能与产品开发等方面对黄花蒿青蒿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黄花蒿青蒿素开发利用的热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This paper review 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artem isinin from A rtem isia annua L.from the selection and im provem entof good resources ofA rtem isia annua L.,the optim ization ofcultivation techniques conducive to the accum ulation ofartem isinin,artem isinin extraction technology,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technology,the function and productdevelopm entof artem isinin and other aspects;and prospectsforthe future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 entofthe artem isinin from A rtem isia annua L.【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145-147,151)【关键词】黄花蒿;青蒿素;研究进展;综述【作者】龙金花;熊硕;刘硕谦;肖文军【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青蒿素是一种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新型抗疟药物,主要从我国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提取而来。
青贮玉米新品种--渝青1号

青贮玉米新品种--渝青1号
李国雄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青贮玉米是世界上畜牧业发达国家的重要饲料来源.欧美等农牧业发达
国家广泛种植青饲玉米,其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占整个玉米种植面积的30%-40%。
在我国.受传统粮食观和种植业政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一直将籽粒产量水平的提高作为品种更换的主要目标.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李国雄
【作者单位】邵武市水北街道科特派员工作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01
【相关文献】
1.粮饲青贮兼用型杂交玉米新品种渝单七号的选育 [J], 杨华;邱正高;蔡治荣;祁志云;张胜恒
2.青贮玉米新品种筑青1号、筑青2号制种技术 [J], 付洋;周剑;闵清友;傅同良;邓勇;申睿
3.青贮玉米新品种科青161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J], 柴玉坡; 黄晓燕
4.高产优质青贮玉米新品种黔青44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 王安贵;陈泽辉;刘鹏飞;吴迅;郭向阳;祝云芳
5.青贮玉米新品种开青1号丰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J], 李豪远;陈威;许海良;彭星星;吴占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蒿新品种选育及优质生产栽培技术

青蒿新品种选育及优质生产栽培技术青篙,原植物为黄花蒿(Artemisia anIzu,~L.),因含有青蒿素(Artemisinin)而在药用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青蒿素类药治疟疾效果明显,不仅是我国目前唯一被WHO认可的按西药标准研究开发的中药,也是我国仅有的2个被收入世界药典的中药之一。
我国是青蒿素的主产国,但目前青蒿素的生产几乎全部以野生青蒿资源为原料。
虽然具有加工价值的野生青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武陵山区,但因其类型混杂,产量不稳定,青蒿素含量参差不齐,不能稳定供给加工的需要,同时青蒿素类药品用量的增加,引发国内青蒿素加工企业对青蒿野生资源进行掠夺性采收,无序竞争甚至恶意炒作现象时有发生,青蒿原料年产量与质量进一步下滑,资源瓶颈成为我国青蒿索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
为了保证优质青蒿原料供应、稳定产量与质量,必须开展青蒿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建立稳定的规范化的原材料生产基地。
1病原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为多变性,表面有一层棒状和蘑菇状的纤突,称为表面抗原。
棒状纤突对红细胞有凝集作用,称血凝素(H),蘑菇状纤突具有将吸附在细胞表面上的病毒粒子解脱下来的作用,称神经氨基酶(N),据此可进行亚型分类,现已知有16个H亚型(H1一H16)和10个N亚型(N1一N10),在自然界组合成众多的亚型毒株,其中H5、H7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多种禽类具有高致病性。
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但在低温、阴雨天气情况下有较强的活力及传染性;对脂溶性溶剂敏感,常规消毒药如福尔马林、酸类、碱类、洗涤剂类、卤素类消毒药均能杀灭;在直射阳光或紫外线下,经40~48 h即被灭活;加热到56~C 30min或65-70’:’C几分钟即可灭活。
2流行病学禽流感为鸡、火鸡、鹌鹑、番鸭和某些野禽类的急性致死染或带毒,有时也能造成大批死亡,鸽子可以带毒,但很少自然发病。
一般认为是带毒的候鸟将其作为世界性传播,已证明在野鸭的肠道中存在几乎所有的亚型禽流感病毒。
黄花蒿抗疟相关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对施肥方式的响应

1 . 1 试 验材料
供 试 黄花 蒿 品种为 渝青 1号 ( 渝 品审鉴 2 0 0 9 0 0 8 ) , 青 蒿素 含量 高达 2 , 大面 积种植 于重 庆市 武 陵山 区和三
峡库 区 , 由重 庆 市 中药 研究 院李 隆 云研究 员鉴 定并 提供 种子 。
防止冠 脉 粥样硬 化 、 抗癌 等作 用 ,临床 上用 于治疗 冠 心病 和高 血压 ] ; 而且 还具 有清 除 自由基 , 保 护 细胞 , 延 缓 衰 老 的功 效 , 并 与青 蒿 素起协 同抗 疟 和抗癌 的作 用 ] 。 因此 , 黄 花蒿 可用 于人 和动 物的疾 病治疗 和保 健 ] 。有 研 究表明, 以黄花蒿 作 为反 刍动 物的饲 料添 加剂 , 不仅 向动物 提供 所 需 的纤 维 素 、 大 量元 素 、 微量元素、 氨基 酸 及 维
相 关 。DP P H・ 清 除率 总体 为 不 施 肥 处 理 最 高 , 施 肥 后 不 同程 度 降 低 , 施 肥对总黄 酮含量影 响不大 , 但显著 提高 了
青 蒿酸 、 去氧青蒿素 、 青蒿素的含量和累积量( 产量 ) 及总黄酮的产量 , 其 中有 机 无 机 配 施 和有 机 肥 处 理 总 体 优 于 无 机 肥 。 说 明 在集 约 化 种 植 黄 花 蒿 的 过 程 中 , 提倡 施 用 有机 肥是 必要 的 。 关 键词 : 黄花蒿 ; 施肥 ; 青蒿酸 ; 去氧青蒿素 ; 青蒿素 ; 总黄酮 ; 抗 氧化 活性 中 图分 类 号 : ¥ 5 6 7 . 9 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5 7 5 9 ( 2 0 1 4 ) 0 l _ 0 3 3 9 - 0 7
量[ 1 , 增加 肥 料 中的磷 钾 比例 提 高青蒿 素 含 量_ 1 。但 是 , 在 黄 花 蒿栽 培过 程 中 , 施 肥 方 式对 抗 疟抗 氧化 活性 的关 系研究 甚少 , 而黄 花 蒿体 内的抗 疟 相 关 成分 和抗 氧 化 活 性 与其 作 用 和 药 效 密切 相 关 。 为此 , 论 文研 究 了在不 同施 肥条 件下 , 黄花 蒿 的生长 、 青 蒿酸 、 去氧 青蒿 素 、 青 蒿素 、 总黄 酮 的含量分 布 和抗氧 化 活 性等 , 旨在为 提高 黄花 蒿 的品质 和科 学施肥 提供 理论 依据 。
青蒿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_杨永康

青蒿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杨永康1,向极钎1,覃大吉2,李卫东1,戴清堂1,殷红清2,邹迎春2,曾凡忠2,马进2(1.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湖北恩施445002;2.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摘要 介绍了鄂青蒿1号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育方法、选育过程、品种评价及品种审定,并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该品种及青蒿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青蒿;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栽培中图分类号 S 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9)07-115-02作者简介 杨永康(1962-),男,湖北公安人,副研究员,从事药用植物研究。
收稿日期 2009-06-23 青蒿,原植物为黄花蒿(A r t e m i s i a a n n u aL .),因含有青蒿素(A r t e m i s i n i n )而在药用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青蒿素类药治疟疾效果明显,不仅是我国目前唯一被W H O 认可的按西药标准研究开发的中药,也是我国仅有的2个被收入世界药典的中药之一。
我国是青蒿素的主产国,但目前青蒿素的生产几乎全部以野生青蒿资源为原料。
虽然具有加工价值的野生青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武陵山区,但因其类型混杂,产量不稳定,青蒿素含量参差不齐,不能稳定供给加工的需要,同时青蒿素类药品用量的增加,引发国内青蒿素加工企业对青蒿野生资源进行掠夺性采收,无序竞争甚至恶意炒作现象时有发生,青蒿原料年产量与质量进一步下滑,资源瓶颈成为我国青蒿素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
为了保证优质青蒿原料供应、稳定产量与质量,必须开展青蒿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建立稳定的规范化的原材料生产基地。
1 青蒿新品种选育1.1 选育目标 质量:青蒿素含量≥8‰;产量:3750k g /h m 2;稳产性:产量年度变异系数≤10%;纯度:种群纯度≥95%。
1.2 选育方法 根据育种目标和对野生资源特征特性的研究,采用派生系统法和集团混合法进行植株类型或亚类型(派生系统)定向筛选与淘汰,在中选类型中选择优势单株留种,下年度类型间隔离、同类型混合种植,开花前去杂去劣去病,进行种群的表现型纯化和相关性状检测鉴定;对通过品种鉴定的纯化类型或亚类型(品种)进行多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为品种审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完成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生产试验示范,为品种推广应用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钟国跃 , 王美胜 , 李方义
1
3
3
( 1.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重庆 400065; 2. 重庆市中药良种选育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 400065; 3. 重庆通和制药有限公司 , 重庆 408200)
[ 摘要 ] 目的 : 阐明青蒿新品种 “渝青 1 号 ”的选育方法 、过程 , 确定 新品种的推广价值 。 方法 : 在青蒿主产区收 集青蒿优 良种质资源 , 筛选优良种质 , 采用青蒿素 质量分数测定和单株干叶产量测定 , 应用单株 母系系统选 育法和混 合选择制种 方法 , 品比试验 、区域试验和生产性 试验 相结 合 , 选 育和 示范 推广 青蒿 新品 种 。 结果 : 选 育的 青 蒿新 品种 干 叶产 量达 3 000 k g · h m-2 , 较野 生青蒿增产 10%以上 ; 青蒿素质量分数在 1. 0%以上 , 比 野生青蒿 中青蒿 素质量 分数提 高 0. 2%以 上 。 结论 : 采用 单株母系系统选育和 混合选择制种相结合的选育方法 , 可明显提高青蒿的 产量和青蒿 素质量分数 , 是青 蒿新品种培 育中的一 种切实可行 、简便快速的育种方法 。 经生产验证和示范推广证明 , 选育的青蒿新品种 “渝青 1 号 ” 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 [ 关键词 ] 青蒿 ; 品种 ; 母系系统选育法 ; 渝青 1 号 ; 青蒿素 ; 干叶产量
第 35卷第 19期 2010 年 10月
V o l . 35, I s s u e 19 O c t o b e r , 2010
青蒿新品种 “渝青 1号 ”的选育及其示范推广
李隆云
1, 2*
, 吴叶宽
1, 2
, 马鹏
1, 2
, 崔广林
1, 2
-2
。 田国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7]
1990 年在酉阳
县进行小面积青蒿种植表明 , 青蒿干叶产量最高为
[ 稿件编号 ] 20100330007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2006B A I 09B 014) [ 通信作者 ] *李隆云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 中药材栽 培技术 、品 种选 育 与 质 量 评 价 研究, E m a i l : l i l o n g y u n 8 @ 163 . c o m , T e l : (023 ) 89029118
[ 18]
种植 。 为验证 选育的 青蒿 良种 的增 产效 果 , 2004 2006 年在酉阳 、云阳丰都等地进行生产种 植示范 , 采用净作 , 育苗穴栽 , 密度 60 ~ 70 c m× 60 ~ 80 c m , 各试点根据当地生产情况确定密度 ( 一般基本苗控 制在 22 500 ~ 27 000 株 /h m) 。 田间管理按正常青 蒿种植技术进行 。 2. 4 区域试验 在酉阳李溪镇与麻旺镇 、 黔江区 、 丰都包鸾镇进 行 “通和 5 号 ”的区域试验 。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 小 2 区面积 10 ~ 15 m , 重复 3 次 , 随机排列 。 采用净作 , 育苗穴栽 , 保苗株数在 15 000 株 /h m以上 , 设保护 行和观察道 , 保护行不少于 2 行 。 3 结果 3. 1 单株系间比较试验 2002 年试验结果表明 , 不同种源的青蒿干叶产 量和青蒿素质量分数有差异 。 经方差分析表明 , 25, 21, 24, 19 号 的干叶 产量显 著高 于其他 处理编 号 。 结合青蒿素质量分数测定结果 , 将 25号中选择其他 性状优良的单株作为 2003 年筛选材料 , 见表 1。 2003 年将 2002 年筛选的材料进行田间种植 , 根 据田间种植表现 , 目测植株长势 , 并进行编号标记 , 对 测定青蒿素质量分数的植株观测茎色 、 叶形 、 叶色 、 叶 质 , 测定株高 ( c m ) 、干叶量 ( g ) , 选择 10 个青蒿素质 量分数高的单株供下年进行干叶产量筛选 , 见表 2。 2004 年 10 个单株系干叶 产量试验结果表 明 , 选育的优良单株的青蒿干叶产量有一定差异 。 经方 差分析表明 , 1, 2 号的干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编号 , 见表 3。 2005 年将 2004 年 1 号优良单株系中选优良单 株种植 , 按种植顺序进行编号 , 测定优良单株青蒿素 质量分数 , 选择 4 个青蒿素质量分数高的单株供下 年筛选 , 见表 4。 2006 年将 2005 年筛选的 4 个单株系 , 采用随 机区组设计 , 与生产种进行比较试验 。 结果表明 , 不 同株系间青蒿素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 ; 不同株系间 干叶产量差异显著 , 以 413, 23 的干叶产量显著高 于其他株系及生 产用种 , 较生产 用种 ( 三奇 ) 增产 15% 以上 , 见表 5。 根据干叶产量试验结果 , 对 2006 年种植 4 13 株系中 , 选择株型好的单株 , 测定青蒿 素质量分数 , 从中选择青蒿素质量分 数大于 1. 4% 的单株授粉 , 作为 2007年的种子基地繁殖用种 。 · 2517·
[ 17] [ 515] [ 1]
1 200 k g ·h m , 青蒿素质量分数最高达 1. 08%, 比 野生青蒿质量分数提高 0. 28%。 因此 , 确定青蒿新 品种的育种目标为青蒿素质量分数 0. 9%以上 , 青 蒿干叶产量 150 k g 以上 。 植株生 物性状为株型紧 凑 、叶密 、茎色紫色 , 生长旺盛 。 由于野生青蒿的青蒿素质量分数不稳定 , 产地 间青蒿素质量分数差异大 , 不利于青蒿素的工业生 产 , 因此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重庆通和制药有限公 司于 2000 年开始收集重庆酉阳附近的青蒿资源 , 进 行优良青蒿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新品种的培育研究 。 1 材料 [ 1] 课题组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 , 确定酉阳县野 生青蒿青蒿素质量分数比较高的乡 、镇作为材料收 集区域 , 2000 年采集了青蒿素质量分数高 、株型和 长势较好的栽培植株和野生植株 , 在酉阳县李溪进 行种植 , 根据单株田间株型和长势表现 , 淘汰不良单 株 , 保留优良母系单株 , 分别单株采收种子 , 作为本 项目的育种材料 。 2001 年又在酉 阳县及武陵山附 近质量分数高的区域采集 20 份材料 , 在 2000 年收 集的单株系中筛选优良单株 9 个 。 2002 年在酉阳 县李溪镇 ,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 将上述 29 份材料与 生产种进行田间种植比较试验 , 进行单株系的干叶 产量和青蒿素高质量分数筛选 , 同时对田间表现优 良的单株保留于田间 生长 , 种 子成熟时单收单 藏 。 2003 年 , 将 2002 年单收单藏的优良单株 ( C Q 5) 种 子播种 , 于 8 月采样测定青蒿素质量分数 , 选择 10
2 2
第 35卷第 19期 2010 年 10月
V o l . 35, I s s u e 19 O c t o b e r , 2010
表 1 2002 年不同种源青蒿干叶产量和青蒿素质量分数
种源 玉屏大龙镇 酉阳丁市 ( 岩门顶 ) 铜仁茶店 铜仁谢桥 铜仁北门武警中队 龚滩 酉阳板溪 酉阳板溪 酉阳板溪 , 红杆 酉阳板溪 , 3号单株 , 红杆栽培 酉阳板溪 , 1号单株 , 红杆栽培 酉阳板溪 , 2号单株 , 红杆栽培 酉阳小坝 酉阳县城附近 铜仁茶店青杆株 铜仁谢桥青杆株 铜仁茶店红杆株 铜仁机场路边 玉屏田平 玉屏田平红杆 Q 1 Q 2 Q 3 Q 4 Q 5 Q 6 Q 7 Q s h 1 Q s h 2 生产种 N o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青蒿干叶产量 /g Ⅰ 2 075. 4 1 748. 5 1 704. 1 1 785. 2 1 606. 7 1 600. 5 1 842. 6 1 596. 7 1 896. 2 2 137. 5 1 682. 3 1 636. 7 1 574. 2 123. 5 1 792. 1 1 728. 5 1 892. 3 2 104. 5 2 197. 3 1 646. 7 2 578. 1 1 533. 4 2 358. 7 2 048. 5 2 232. 2 1 893. 4 1 909. 5 1 596. 4 1 917. 2 2 011. 7 Ⅱ 1 872. 3 1 702. 6 1 534. 3 1 736. 7 1 435. 5 1 373. 8 1 910. 5 1 564. 2 1 716. 5 2 101. 2 1 699. 1 1 592. 8 1 623. 8 104. 3 2 174. 3 1 506. 4 1 986. 7 2 017. 2 2 325. 8 1 583. 2 2 536. 4 1 636. 7 1 854. 8 2 256. 1 2 566. 8 1 623. 7 1 616. 8 1 773. 2 2 123. 5 1 866. 8 Ⅲ 1 895. 3 1 823. 1 1 932. 3 1 825. 3 1 417. 2 1 425. 3 1 746. 1 1 582. 7 1 625. 7 1 979. 4 1 913. 2 1 923. 1 1 773. 1 109. 2 2 038. 5 1 896. 7 2 136. 5 1 883. 6 2 124. 1 1 506. 4 2 066. 7 1 707. 2 1 726. 1 2 436. 3 2 436. 7 1 586. 5 1 736. 7 1 894. 5 2 006. 1 2 043. 6 均值 1 947. 7c d e f g h B C D E F 1 758. 1e f g h i j k C D E F G 1 723. 6e f g h i j k C D E F G 1 782. 4e f g h i C D E F G 1 486. 5j k G 1 466. 5k G 1 833. 1d e f g h i C D E F G 1 581. 2i j k F G 1 746. 1e f g h i j k C D E F G 2 072. 7b c d A B C 1 764. 9e f g h i j C D E F G 1 717. 5f g h i j k C D E F G 1 657. 0h i j k D E F G 112. 3l H 2 001. 6b c d e f B C D E 1 710. 5f g h i j k C D E F G 2 005. 2b c d e f B C D E 2 001. 8b c d e f B C D E 2 215. 7a b c A B 1 578. 8i j k F G 2 393. 7a A 1 625. 8i j k E F G 1 979. 9b c d e f g B C D E 2 247. 0a b A B 2 411. 9a A 1 701. 2g h i j k C D E F G 1 754. 3e f g h i j k C D E F G 1 754. 7e f g h i j k C D E F G 2 015. 6b c d e B C D 1 974. 0b c d e f g B C D E 青蒿素 质量分数 /% 1. 03 0. 69 0. 77 0. 82 0. 74 0. 71 0. 79 0. 86 0. 89 0. 84 0. 78 0. 77 0. 88 0. 53 0. 77 0. 56 0. 87 0. 96 0. 79 0. 73 0. 90 0. 79 0. 89 0. 81 0. 91 0. 71 0. 72 0. 88 0. 92 0.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