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压风机低压供电系统动态无功补偿研究
煤矿井下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的运用分析

煤矿井下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的运用分析摘要:在煤矿井下作业时,需要合理应对电网出现的问题,保证供电系统电压稳定性,才能保证电气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预防出现煤矿作业危险现象。
为了确保煤矿井下作业稳定开展,需要合理融入无功补偿技术,制定明确的技术流程,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本文主要针对煤矿井下低压无功补偿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综合煤矿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煤矿;井下;低压无功补偿;补偿技术;技术运用通过了解煤矿井下作业现状得出,井下供电系统存在用电负荷大、线路长等特点,配电系统可能出现消耗问题,无法保证煤矿作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矿井作业工作而言,需要完善电网设备,合理避免电压损失问题。
在无功补偿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关注技术的节能效果,保证最终的电网功率因数,在改善电网质量的同时,增强电力输送能力。
一、煤矿井下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的内容和作用分析(一)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内容在煤矿行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后,需要关注煤矿开采效率,并且还需遵循能源保护原则,逐渐降低日常开采耗损。
在电能节约方面来看,需要发挥出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的作用,做好技术推广工作。
在现实角度来看,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的内容如下:其通过集中补偿方式,在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变压器进行集中补偿,将系统电压控制到最低,在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预防出现电能耗损。
其次,使用同步补偿和静止补偿方法,在集中补偿工作开展时,了解重点的补偿路径,根据补偿距离和路线,观看设备使用情况,发挥出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的全部作用。
最后,需要发挥出分散补偿作用,通过对比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得出,在电力补偿输送环节,需要根据实践情况,完成补偿方式选择,保证低压电网稳定运行。
(二)煤矿井下作业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的作用在煤矿井下项目开展过程中,合理融入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改变电网设计流程,将电能消耗降到最低。
煤矿行业和其他行业有着直接差异,煤矿行业机械规模较大,机械种类众多。
在低压电网无功补偿技术应用时,需要了解煤矿的现实状态,了解低压电网无功补偿技术应用的关键,满足煤矿项目运转需求。
煤矿配电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应用研究

煤矿配电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应用研究[摘要]煤矿配电无功补偿对于提升供电体系的运用效率,提升功率因数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从低压配电网的无功补偿以及配电变压器的低压无功补偿两大角度出发探究了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并以武汉某电气所设计的补偿方案为例探究了煤矿配电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应用效果。
[关键词]低压配电网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中图分类号:tq113.26+6.3 文献标识码:tq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548―01大型煤矿矿井选煤厂内利用低压用电相关设备时,例如电动机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感性负载,这部分的感性负载对有功功率进行消耗,而与此同时也对感性无功的功率进行占用,这些功率对设备的容量进行占用,会加大了线路的电流量,线路损失和电流量平方存在正比关系,所以,必须进行无功补偿。
煤矿配电网的低压无功无偿能够降低能耗,对电压质量进行提升。
通常来说,无功补偿主要方式包括:通过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补偿、用电设备内部的分散补偿、配电网内线路的固定补偿等[1]。
一、煤矿的低压配电网进行无功补偿技术研究在煤矿配电网之中,电容器最终获得的补偿的容量同电容器接入的方式方法、还未进行补偿阶段存在的负载情况以及具体利用的补偿形式存在直接联系。
从低压配电网安装电容器的各个不同位置出发,低压配电电网会通过并联形式的电容器实现无功补偿,常利用的方法包括:分散补偿的方法、低压集中进行补偿方法以及电网用户终端的就地补偿方法[2]。
具体示意图如下。
当前,通常国内使用的最为常见的无功补偿技术即是如图一所示的第1种方式,即利用用户的专用变压器之内380侧低压母线实行集中的无功补偿,利用微机对低压电网之内的并联电容柜进行控制,其电容量保持在十几甚至成千上百,具体是从用户的用电负荷实际水平产生的波动量出发,进行对应的电容器量实现跟踪补偿,实现在提升用户专用变压器功率的相关因数基础上,无功的就地补偿达到平衡状态。
例如,以无功补偿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例,对专门用于煤矿之中的功率为10kv/0.4kv的一台低压配电的变压器设备,在利用运行的软件对其进行无功补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利用配电变压器实现电网的无功补偿,产生的功率因素能上升至0.98,其中的谐波量也进行了大幅度的降低。
浅谈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

浅谈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2007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煤矿工业节能减排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煤矿井下宜采用动态无功补偿和就地无功补偿,矿月平均功率因素不得低于0.9。
为我们指明了井下供电系统提高功率因素,实现节能降耗的科学有效的具体措施,引起了煤炭系统领导的高度重视,激发了广大煤矿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热情,为实现煤矿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充分认识井下供电系统采用无功补偿技术的重要意义创造了条件。
本文就煤矿井下供电系统采用无功补偿的有关理论及补偿前后经济效益分析对比进行探讨。
1煤矿井下无功功率存在的危害在煤矿井下供配电系统中广泛存在大量的感性负荷,如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这些感性负荷在配电系统中会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降低系统的功率因素,造成线路电压损失加大和电能损耗增加。
此外,对于一些冲击性无功负荷,还会产生剧烈的电压波动,使电网的供电质量恶化,造成电机启动困难或频繁烧毁,特别是在大功率电动机使用上表现尤为明显。
另外,因无功电流的增大会引起供电线路、用电设备绝缘下降,老化,易造成漏电、短路等故障。
如我矿中四区22408面在北八顺槽掘进过程中就遇到此类情况。
该系统采用KBSG-630kV·A/660V型变压器供电,EBH-120掘进机进道,系统总功率550kW。
在掘进到1200m时就遇到掘进机启动困难,电气设备灵敏度校验不合格的情况。
在现有设备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我矿采用将供电变压器前移,馈电开关更换成具有相敏短路保护功能的KBDZ-630型馈开才完成开掘任务。
另外,第一台MGTY250/660型电牵引采煤机用于32-407面也因装机容量大,供电距离远等原因造成启动困难,最后只得提高整个系统电压等级才勉强工作。
这些实例都可归结为系统无功负荷太大造成的后果。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无功补偿的通常做法是在系统中采用固定安装或自动投切方式接人并联电容器等容性设备,这些设备可补偿感性负荷所消耗的部分无功功率。
煤矿井下供配电系统无功补偿的探讨

煤矿井下供配电系统无功补偿的探讨摘要随着现代化矿井快速发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大功率电机大量使用和供电线路的不断延伸,各种感性负荷与地面电网供电电源之间循环的无功功率大量增加,造成井下供电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影响生产,这种情况在大功率设备集中的煤矿供电系统中非常突出。
进行煤矿井下无功补偿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于保障生产、节能降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简要论述了无功补偿的起因、方式以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煤矿;供配电;无功补偿0 引言随着采掘机械化的发展,煤矿的原煤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得工作面电气设备总容量、单机功率明显加大,供电距离加长。
用电设备自身无功功率损耗的存在造成井下电网功率因数较低。
因此,在煤矿供电系统中提高功率因数,补偿无功功率以降低电能消耗是十分重要的。
采用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的目的,就是减少井下供配电系统的线路损耗和变压器的有功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采煤的电力成本。
1 无功功率补偿问题的提出在交流电路中,由电源供给负载的电功率有两种,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光能、热能等其他功率的电功率。
无功功率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
它不对外作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是电压或电动势与无功电流的乘积,无功功率的不足和过剩,都会对电压质量和电能损耗有明显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用电设备不但要从电源取得有功功率,同时还需要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
如果电网中的无功功率供不应求,用电设备就没有足够的无功功率来建立正常的电磁场,那么,这些用电设备就不能维持在额定情况下工作,用电设备的端电压就要下降,从而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无功功率对电网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它会降低发电机有功功率的输出;降低输、变电设备的供电能力;会造成线路电压损失增大和电能损耗的增加;会造成低功率因数运行和电压下降,使电气设备容量得不到充分发挥。
矿井电网中MSC动态无功补偿系统的研究

致 谢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匆匆而过,回首走过的每一步都令人倍加怀念,每一份情愫都令人倍加珍惜。
在这即将惜别之际,首先,我要感谢我尊敬的导师汪玉凤教授,她在我求学和科研期间,在我的专业学习、课题开展和论文撰写等方面都做了悉心的指导。
她对我学习科研的严格要求,使我在专业上学有所成。
她的睿智、敬业精神给我树立了工作和学习的榜样;此外,她还给我提供许多独立工作、实践的机会。
在此,我向汪玉凤教授表示真挚的谢意。
其次,感谢许多在课题上与我一起工作的同学,谢谢他们给予我的帮助。
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光是令人难忘的。
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
在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们在各方面给予我许多支持,正是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才让我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关心过帮助过我的人。
摘 要由于矿井电网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保证矿井电网安全、可靠地运行成了保障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一大要事。
矿井中非线性负荷的大量使用,使谐波和无功大量注入电网,对电网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避免无功冲击对矿井电网产生的影响,特研究了一套动态无功补偿系统来对电网的无功量进行补偿。
机械投切并联电容器(MSC)是众多动态无功补偿方式中的一种。
虽然现在的无功补偿多采用晶闸管控制方式,但是,采用高压真空接触器来动态投切并联电容器组,利用了高压真空接触器寿命长、操作频繁、体积小、重量轻、不爆炸、不污染环境、价格低和良好开断性能的优点,并以它特有的优势逐渐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选用DSP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器,其高效的运算控制能力与高压真空接触器的完美结合,使整个系统具备了控制简单、性能可靠、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和价格便宜等特点。
本文主要针对矿井电网的非线形负荷对矿井电网进行无功补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无功补偿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意义;接着介绍了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和基于i p、i q运算方式的无功电流实时检测及其在MSC中的应用;详细叙述了矿井提升机负荷对矿井电网的影响和对大功率负荷的动态实时补偿方案;重点研究了机械投切选相控制的具体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神经网络对系统进行自适应补偿。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动态无功补偿分析研究

性负荷及 用 电设 备 与地 面 电 网供 电 电源 之 间循 环持 续着 大 量 的无功 功 率 , 同时产 生各 种谐 波 ,
造 成 井 下 供 电质 量 恶 化 和 电 能 严 重 浪 费 , 接 影 直 响 井 下 供 电 电 网 及 用 电 设 备 的 正 常 运 行 。 为 了 有 效 提 高 企 业 的 经 济 社 会 综 合 效 益 , 证 矿 井 高 保 效 安 全 供 电 , 少 事 故 率 和 电 网无 功 损 耗 , 现 减 实 井 下 供 电可 靠 和节 能 降 耗 的 目的 , 须 对 井 下 供 必 电 电 网 进 行 改 造 。 针 对 井 下 供 电 系 统 运 行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 计 选 用 了 无 功 功 率 补 偿 装 置 , 对 设 并 电 网 补 偿 改 造 前 、 的 运 行 结 果 进 行 计 算 分 析 对 后 比验 证 , 证 结 果 表 明 动 态 无 功 补 偿 运 行 可 靠 , 验 具 有 良好 的 经 济 社 会 效 益 。 文 章 以 新 义 煤 矿 井 下 1 0 I综 采 工 作 面 供 电 系 统 为 例 进 行 分 析 研 14 究说 明 。
移 动 变 压 器 3: 水 源 井 供 水 系 统 的 监 控 提 供 了 借 鉴 和 参 考 。 因
此 , 目推 广 前 景 可 观 。 项
作 者 简介 :
王 亭 顺 ( 9 6一 ) 男 , 徽 淮 北 人 , 任 淮 北 矿 业 集 团 许 疃 t6 , 安 现 煤矿 生产技 术部 副科 长 。
高 压 送 往 综 采 工 作 面 移 动 变 电 站 , 离 2 0 m, 距 00 另 1路 送 往 综 采 工 作 面 运 输 巷 机 头 配 电点 , 离 距
矿山供电系统中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设计分析

矿山供电系统中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1-09-28T06:22:07.69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13期作者:姜士国[导读] 随着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矿山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不断下降,姜士国赤峰柴胡栏子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赤峰 024039摘要:随着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矿山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不断下降,随之下降的负荷侧电压导致电能质量严重恶化,严重威胁矿山生产的安全和效益。
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常见的无功补偿装置及控制策略,并深入探讨矿山供电系统中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具体设计,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矿山;供电系统;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静止无功发生器引言: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无功损耗较大、井下设备电压过低等问题在我国矿山开采中较为常见,这会带来严重的电能浪费,且可能导致井底设备烧毁、生产安全受到威胁。
为尽可能解决相关问题,正是本文围绕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设计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常见的无功补偿装置及控制策略1.1常见装置混合型静止宰偿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饱和电抗器、同步调相机、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均属于常见的无功补偿装置,这类装置在吸收功率、响应速度、谐波电流、控制、噪声、损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以混合型静止宰偿器为例,其具备较快响应速度、较简单控制、连续吸收功率、较大谐波电流,可实现分相调节,噪声和损耗较小。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性能与混合型静止宰偿器基本一致,但存在较为复杂的控制,本文研究选择静止无功发生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
围绕静止无功发生器开展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能在最少10ms的时间内完成响应,这使得其在误操作冲击电压补偿方面表现突出,但由于采用多种技术桥式电路,基于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具体设计难度较高。
在故障出现时,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控制稳定性更为出色,这源于其内部的大量电抗器和电容器,由于无功功率下滑变化控制无需采用并联电抗器,因此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占地面积较小。
新时代下无功补偿技术在矿井供电系统应用探析

新时代下无功补偿技术在矿井供电系统应用探析摘要:煤矿井下用电终端设备时常会在低功率的状态下运作,无补偿技术可以提升井下供电系统的运行功率和增强井下电力的输送效率,缓解电流在供电变压器和输送过程中的损耗,该方法将改善供电的环境。
功率因数的高低对输送线路和电力设备的供电能力和功率消耗有重要的影响。
笔者结合自身井下供电实践经验对对物补偿技术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煤矿无补偿技术供电应用1.SVG无功补偿技术基础概念。
无功功率是指电源能量与感性负载线圈中磁场能量或容性负载电容中的电场能量之间进行着可逆的能量转换而占有电网容量叫做无功SVG的主电路改由控制系统、电抗器、IGBI功率转换器共同构成,如果IGBI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于获得精确调节时电抗器的电流亦可获得适当的调整,从而使SVG收到或是吸取符合电网质量建议的无功电流,达动态无功补偿共存波刺激。
如图1指出了SVG等效电路以及工作原理,那麽于UI=US的情况之下,CSS绝不造成补偿作用,于图之中UI>US的情况之下,SVG造成的无功补偿电流落后电网电压,收到可时隔调控的容性无功;于图之中UI2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特点分析。
生产环境简单的供电系统普遍存在着负荷变化剧烈、轻负荷率低、供电线路短、功耗低、功耗高等问题。
快速增加的煤矿在煤矿机械化,煤矿的煤炭产量显著增加,导致显著增加电气设备的总装机容量和单机功率,和电气设备的供电距离已经大大减少。
电力设备无功功率消耗是煤矿井下输电系统电能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可以增加井下配电网的线损和变压器的无功损耗,改善供电和输电。
系统的电能质量改善了供电环境,降低了采煤系统的运行成本,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随著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机械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矿用隔爆安全型无功补偿以及谐波治理装置研制成功并且于井之下供电系统展开了应用,于国内首次构建了对于煤矿井之下综采工作面3300V供电系统展开实时迅速无级的无功补偿,并且大幅度降低电能损耗,改良了煤矿井之下供电模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具备实用价值与市场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压风机低压供电系统动态无功补偿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13T16:24:34.4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作者:张彦博[导读] 摘要:采用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能根据系统无功功率变化及时调节无功补偿容量,稳定系统电压,保证电压质量,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达到节能降耗,保证设备稳定安全可靠运行。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山东济宁 272072)
摘要:采用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能根据系统无功功率变化及时调节无功补偿容量,稳定系统电压,保证电压质量,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达到节能降耗,保证设备稳定安全可靠运行。
关键词:压风机;低压供电;动态无功补偿
引言
济宁二号煤矿压风机房于1998年投入运行,矿井投产初期压风机房内安装投运220kW空压机3台,安装2台800kVA变压器,2台变压器除了为3台空压机供电外,同时为压风机房周围的其它低压动力供电。
随着矿井的开拓延伸,井下用风量不断增加,目前空压机已增加为9台(其中220kW空压机7台,260kW空压机1台,260kW注氮机1台),压风机房供电变压器的容量也扩容至2台1600kVA的变压器。
但压风机房用于补偿感性负载的补偿电容装置仍为矿井投产初期安装运行的固定式补偿电容器,存在以下问题:不能根据无功功率及电压的变化进行自动跟踪补偿,补偿容量已远不能满足要求。
压风机房用电负荷长期出于欠补状态,在欠补状态下,会造成系统运行电流增大,增加损耗,使系统电压降低。
1煤矿压风机低压供电系统动态无功补偿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1.1实施的必要性:
采用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能根据系统无功功率变化及时调节无功补偿容量,稳定系统电压,保证电压质量,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达到节能降耗,保证设备稳定安全可靠运行。
实现无功功率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对电力系统运行有重要的意义:(1)减少发配电设备容量。
无功功率的增加,导致电流的增大和视在功率的增加,从而使发电机、变压器、起动及控制设备和导线等电气设备容量增加。
同时,电力用户的起、控制设备及测量仪表的尺寸和规格也要加大。
因此对配电网络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发配电设备容量。
(2)减少供电设备及线路损耗。
无功功率的增加,使总电流增大,因而使供电设备及线路的损耗增加,这是显而易见的。
(3)降低变压器及线路的电压降。
变压器及线路的电压降增大,使供电网电压产生波动。
在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波动一般对电网电压的影响较小,电网电压的波动主要是无功功率的波动引起的。
如果是冲击性无功功率负载,还会使电网产生剧烈的波动,甚至发生事故。
1.2无功补偿控制原理的研究
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中,按控制物理量的不同,把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控制策略分为以下几类: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功率因数、电压、电流、时间和综合型。
根据单一物理量进行控制总不能满足实际运行的需要。
如单独按功率因数补偿,负荷在低谷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较小,功率因数也低,常有投切振荡现象发生,影响设备的安全使用寿命。
随着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发展,多变量控制也得到了实现。
合理的无功补偿应做到以下几点:最大限度地利用补偿设备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不发生过补偿;无投切振荡;无冲击投切;反应灵敏、迅速。
按电容器安装的位置不同,低压电网利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的方式通常采用低压集中补偿方式、分散补偿方式和用户终端就地补偿方式,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低压无功补偿方式示意图
2项目设计思路
从外部特性和各项指标及用户反映的情况来看,现有功率因数存在以下问题:
(1)容易发生“投切振荡”现象
所谓“投切振荡”是指在某些负荷下,若投入一组电容器,功率因数超过规定的上限:若切下这组电容器,功率因数又低于下限,因此发生反复投切现象。
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与电容器的分组数及容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控制器的功率因数上、下限设置范围以及调节时间有关。
需要从控制器的功能设计上加以解决。
(2)投切方式不合理
现有控制器多数采取“顺序投切”方式。
在这种投切方式下排序在前的电容器组先投后切,而后面的却后投先切。
这不仅使处于前面的电容器组经常处于运行状态,积累的热量不易散失,影响其使用寿命,而且使后面的投切开关经常动作,同样减少寿命。
合理的投切方式应为“循环投切”。
这种投切方式使先投入运行的电容器组先退出,后投入的后切除。
从而使各组电容器及投切开关使用几率均等,降低了电容器组的平均运行温度,减少了投切开关的动作次数,延长了使用期限。
(3)结构设计不合理
现有自动控制器应具备手动和自动控制两种功能,当自动部分出现故障时,可转换手动部分继续工作。
但由于大多数控制器设计为“一体化”结构,所以无法对自动部分进行在线检修,要检修只能整机退出。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在吸取国内外同类产品经验的基础上解决目前控制器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无功自动控制装置达到完善。
根据控制物理量选择的不同,所采取的控制方法也多种多样。
较为合理的补偿装置应最大限度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且不发生过补偿,无投切振荡,无冲击投切,控制过程反应灵敏、迅速。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按照控制物理量的不同无功补偿装置分为:无功功率补偿、无功电流补偿、功率因数补偿及综合型补偿。
对单一物理量进行控制,有其不足之处。
如把功率因数作为投切电容器的唯一判据,不能满足实际电网运行的需要,当负荷低谷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很小,功率因数也很低,常有投切振荡发生,影响设备的安全使用寿命。
若系统以某一物理量作为控制主判据,另一物理量作为辅助判据,实现多变量的综合控制。
如按功率因数控制,电压校正;按无功电流控制,电压校正;按无功功率控制,电压校正;按时间控制,按负荷无功校正;按电压控制,按负荷无功校正等。
3控制策略的确定
(1)按无功功率控制
根据测得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等参数,计算出应该投入的电容容量,然后在电容组合方式中选出一种最接近但又不会过补偿的组合方式,电容投切一次到位。
如果计算值小于最小一组电容器的容量,则应保持补偿状态不变。
只有当所需容量大于或等于下限值时,才执行相应的投切。
(2)按无功电流控制
用负荷无功电流作为控制量,是考虑到当前电压变化时得到更准确的补偿效果。
根据无功电流分量的大小投入电容器组,使电容器提供的容性电流补偿电网中的感性无功电流。
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控制方式,但无功电流的准确、快速检测有一定难度。
(3)按功率因数cosΦ控制
根据预先设定的整定功率因数cosΦmin和cosΦmax,由检测到的电网实际功率因数控制所需补偿的电容容量,电容器组投入后,只有当cosΦmin<cosΦ<cosΦmax,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时,才能运行稳定。
另外,功率因数只是无功分量三个因素之一,并不能准确反映电网中负荷的无功分量的大小,往往造成电网重载时补偿不充分,而轻载时容易产生投切振荡。
(4)按电压控制
电压控制方式利用无功负荷增大时,母线电压下降的特点,以保持安装点电压在一定范围内为目的,多用于集中负荷点的电压调整。
当电网电压超过给定值的上限时,控制电容器组使其从系统断开。
但是,电容器只能发出容性无功功率,提高电压;而不能吸收感性无功功率,降低电压,因此,只在重负荷时投入,轻负荷时部分甚至全部切除。
(5)按电流控制
在功率因数保持一定的前提下,尽管负荷有大小的变化,但负荷的无功功率基本上可认为和负荷电流成正比,则可以通过检测负荷电流来对电容器组进行投切。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负荷功率因数往往不能满足一定不变的条件,一般少用。
结束语
增加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后,在使功率因数得到提高的同时能够有效地稳定系统的运行电压。
提高系统功率因数能够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和降低线路损耗;稳定的供电电压增加设备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郭纪俊.压风机低压供电系统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2,(05):192-193.
[2]安宝岐.煤矿井下无功补偿的必要性[J].煤矿设计,1984,(10):13-19.
[3]罗强.新安煤矿供电系统无功补偿优化改造[J].中州煤炭,2011,(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