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裴给事宅白牡丹)

合集下载

10首牡丹的诗句

10首牡丹的诗句

10首牡丹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10首牡丹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牡丹的10首诗1、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

(.)译文:庭前的芍药妩媚明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干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很多的人来观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2、咏牡丹宋代:陈与义 1自胡尘入汉关,10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10年了,回望家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

岁月使我变得年轻不堪,今日,我独自1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观赏着盛开的牡丹。

3、惜牡丹花2首唐代:白居易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译文: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

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当把全部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4、惜牡丹花2首唐代:白居易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孤独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落泥土中。

译文:暮春季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再也没有人来关怀她孤独凄凉的境况。

纵然是晴明天气里,残花落地犹觉得惆怅,何况在风雨之中,飘落在污泥烂土之中更觉得惨不忍睹。

5、牡丹唐代:李商隐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译文: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俊秀的越鄂君。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

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我是诗人江淹,在梦中得到了那支彩笔,想把清丽的词句,题在花叶上寄给朝云。

国花——牡丹花关于的诗词

国花——牡丹花关于的诗词

国花——牡丹花关于的诗词《赏牡丹》原文: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一、衍生注释:1. “芍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大而美丽,常被视为观赏花卉。

这里与牡丹作比较。

2. “妖无格”:指芍药的艳丽显得格调不高。

3. “芙蕖”:荷花的别称。

4. “净少情”:虽然洁净,但缺少情感韵味。

5. “国色”:形容牡丹的美丽是全国最佳的。

二、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贬低芍药和芙蕖来衬托牡丹的高贵。

诗人说庭前的芍药虽然艳丽但格调不高,池上的荷花虽然洁净却缺乏情感。

然后笔锋一转,强调唯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花开的时候轰动整个京城。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牡丹的卓绝风姿,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牡丹在百花中的独特地位。

三、作者介绍:刘禹锡(772 - 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充满哲理。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方面。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花展,那里面各种各样的花都有。

朋友特别喜欢芍药,觉得芍药特别艳丽。

我就想起了刘禹锡的诗,我对朋友说:“你看这芍药啊,虽然是艳丽得很,可就像刘禹锡说的‘庭前芍药妖无格’呢。

你再看牡丹,那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花开时节动京城’啊。

”朋友听了之后,就对牡丹多了几分敬意。

《牡丹》原文: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头高髻插金钿。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一、衍生注释:1. “锦帏初卷卫夫人”:以卫夫人喻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卫夫人是古代著名的美女。

2. “绣被犹堆越鄂君”:用越鄂君的典故,形容牡丹花瓣重叠的样子。

3. “垂手乱翻雕玉佩”:描写牡丹花枝摇曳如美人垂手翻动玉佩。

4. “招头高髻插金钿”:描绘牡丹花朵如同美人头上插着金钿。

5. “石家蜡烛何曾剪”:石家蜡烛,形容牡丹颜色鲜艳如同燃烧的蜡烛。

关于牡丹的经典诗词三首

关于牡丹的经典诗词三首

关于牡丹的经典诗词三首【第一首】:《牡丹种曲》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此诗为唐代李贺所作,其中描写赞美牡丹的诗句的经典诗句为:“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意思是: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此诗前四句写栽种、花开。

中间四句既写花期不久,亦写贵族富贵不常在。

后四句接上文,继续借物寓人,以花写人。

唐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岁暮,车马若狂,以不耽乐为耻。

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

”诗人李贺写下这首诗对此事实行了嘲讽。

【第二首】:《裴给事宅白牡丹》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此诗为唐代卢纶所作,其中描写赞美牡丹的诗句的经典诗句为:“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意思是: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

此诗通过紫、白牡丹的对比,赞美白牡丹的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

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

能够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第三首】:《戏题阶前芍药》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此诗为唐代柳宗元所作,其中描写关于牡丹的经典诗句为:“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意思是: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牡丹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

此诗一开头就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以突出牡丹不同于普通花卉。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窃窕留余春。

”众花大多随着春天的到来开放,也随着春天的逝去凋零,而牡丹却把花儿开放在暮春时节。

那鲜艳的花朵,露珠滚动,把枝条压得有些倾斜了,极像多饮了一杯佳酿而有点微醺的佳人,那美丽的姿态,把春天匆匆的脚步也换留住了。

《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

《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

《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1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翻译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注释牡丹:属毛茛科植物,又名木芍药、洛阳花,初夏开花,单生,大朵,一般有红、白、紫三色。

占断:占绝。

独占的意思。

好物华:美好的景物。

洛川神女,即“洛神”。

三国魏曹植作有《洛神赋》。

洛川:洛水。

破:突破,超出、胜过的意思。

赏析该诗赞美牡丹花的仙气神韵。

前二句说明牡丹人人爱。

“好物华”就是好景色,洛阳城里的好景色让牡丹花占据并垄断了,谁人不喜欢,从人们的普遍爱好和崇尚着笔,直截了当。

表面是提问,实是表明牡丹人人皆爱,“占断城中好物华”一句,即是对提问的回答。

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无怪人称牡丹是“国色天香”。

“疑是洛川I神女作”,以虚拟之笔,将牡丹与传说中的美女洛神比类,曹植《洛神赋》描绘洛川神女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飙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此诗结句“千娇万态破朝霞”,即取意于《洛神赋》,将牡丹之形、态、色以一“破”字托出。

洛神是“皎若太阳升朝霞”,而牡丹是“千娇万态破朝霞”,犹言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干姣百媚、千姿百态,神女般地钻出,犹如朝霞样的神奇。

“破”字形象,有种活灵活现的态势。

诗人以洛神喻牡丹,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诗人是用了加倍衬托的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创作背景徐凝,约813年前后在世,与施肩吾、白居易、元稹友善,方干曾师事之长庆三年,尝于杭州开元寺题牡丹诗,以“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之句,为白所赏,被白举荐。

唐文宗大和五至七年(831--833年)间曾游洛阳,与白居易等相唱和,此时疑为此间所做。

《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2牡丹种曲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裴潾《白牡丹》的诗意

裴潾《白牡丹》的诗意

裴潾《白牡丹》的诗意
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诗人小传】
裴潾,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以忠信道义著称。

裴潾的文学成就并不很高,不过他曾经主持编修过一部30卷篇幅的《大和通选》,意在延续著名的《昭明文选》,但该书甫一修成便饱受非议,时人议论裴潾编选失当,这部文集很快因此而湮灭无闻。

裴潾亦不以诗歌著称,只有这首《白牡丹》堪称佳作。

【注讲】
①诗题一作《裴给事宅白牡丹》,裴给事不详何人。

唐人对牡丹
充满狂热,如刘禹锡诗中描绘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因为这份狂热,上品牡丹在唐代可以卖出天价,甚至有侯王之家因为爱牡丹、买牡丹而破产。

牡丹以黄色与紫色为贵,白牡丹并不被时人所重。

②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横贯南北的朱雀门大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长安豪贵云集争赏。

③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描写白牡丹如同洁白晶莹的玉盘一般在月色下孤独盛开,因高洁而无人赏识,由此反衬出“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的庸俗可厌。

玉盘承露:汉武帝曾铸造金铜仙人,仙人的手里托着一个盘子,叫做承露盘,用来承接露水,以供炼制仙丹。

“看”,读作kān。

【名句】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白居易《白牡丹》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白牡丹》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白牡丹》全诗翻译赏析白居易《白牡丹》全诗翻译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白牡丹》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牡丹白居易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

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前两句诗文解释:城中赏花的人终日在花丛中往来穿行。

白色的牡丹颜色太素,人们并不观赏它,可是它也拥有牡丹之名。

词语解释:①作于元和四年(809)或稍后。

钱学士:指钱徽,元和三年八月自祠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

②闭:全诗校:“一作开。

”③《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后以虚白形容清静的心境。

④唐昌:观名,在长安安业坊南,观以唐玄宗女唐昌公主名。

内有玉蕊花,为唐昌公主手植。

花每发,若琼林玉树。

见《剧谈录》卷下、《长安志》卷九。

⑤正色:纯正的颜色。

谓青赤黄白黑五色。

旦暮:终日。

⑥时:全诗校:“一作眼。

”白居易白牡丹赏析:时人大多喜欢大红大紫,白牡丹因其素淡且栽种过多而受到了冷落。

其实花的资质与芬芳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是欣赏人的口味不同罢了。

世间其他的事不也是如此吗!。

裴给事宅白牡丹 诗歌鉴赏

裴给事宅白牡丹 诗歌鉴赏

裴给事宅白牡丹诗歌鉴赏
嘿,咱今儿来聊聊裴给事宅的白牡丹!那白牡丹啊,可真是美得出尘。

你瞧,那白牡丹就像是从天上飘落的云朵,纯洁无瑕,“哇,这白牡丹简直比云朵还纯净呢!”(例子:看到那白牡丹的洁白,就好像看到天空中最干净的那朵云。

)又好似羊脂白玉雕琢而成,温润细腻。

想象一下,在裴给事的宅子里,那白牡丹静静地开放着,是不是特别有意境?它不与其他花儿争艳,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展现着自己的美丽,“难道它不厉害吗?”(例子:其他花儿都在争奇斗艳,可白牡丹却淡定地绽放,这是何等的自信啊!)就如同一位高雅的仙子,遗世独立。

人们看到这白牡丹,都会被它的美丽所吸引,忍不住凑上前去细细观赏。

有人会赞叹道:“哎呀,这白牡丹真是太美了!”也有人会沉醉其中,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这白牡丹的魅力也太大了吧!”(例子:看到有人站在白牡丹前久久不愿离去,就知道它的魅力有多大了。


诗歌中对这白牡丹的描写真是太妙了,让我们仿佛能亲眼看到它的模样。

它不仅仅是一朵花,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能打动人心的美好。

我觉得啊,这白牡丹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和宁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的存在就是一种奇迹,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牡丹花最经典十首诗句

牡丹花最经典十首诗句

牡丹花最经典十首诗1.《赏牡丹》——刘禹锡原文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解释诗的前两句通过与芍药和荷花的对比来衬托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意思是庭院前的芍药花虽然艳丽,但格调不高。

“妖” 描绘芍药的艳丽姿态,有点过于妖娆。

“池上芙蕖净少情”,池塘里的荷花虽然洁净,但缺少情韵。

“净” 体现荷花的纯洁,然而诗人认为其略显寡情。

后两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则是对牡丹的高度赞美。

“真国色” 表明牡丹具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和气质,是真正的花中极品。

“花开时节动京城”,描绘了牡丹盛开的时候,整个京城都为之轰动,从侧面体现出牡丹的美丽和受欢迎程度。

2.《牡丹》——皮日休原文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解释“落尽残红始吐芳”,牡丹在其他春花都凋零之后才开始绽放,展现出一种不与百花争艳,后发制人的姿态。

“佳名唤作百花王”,说明牡丹有着“百花王” 的美名,点明其在百花中的尊贵地位。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这两句进一步赞美牡丹。

“天下无双艳” 是说牡丹的艳丽在天下是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独立人间第一香” 则强调牡丹的香气也是世间第一,突出了牡丹在花色和花香两方面的卓越品质。

3.《红牡丹》——王维原文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解释“绿艳闲且静”,描绘牡丹的绿叶茂盛而娴静,“绿艳” 形容叶子的色泽鲜绿,“闲且静” 赋予牡丹一种悠然安静的气质。

“红衣浅复深”,写牡丹的花瓣颜色有浅有深,红色的花瓣层次丰富,增添了牡丹的艳丽之美。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诗人以花拟人,猜测牡丹的花心好像有着无尽的忧愁,而春天的景色又怎么能理解牡丹的心思呢?这两句通过移情于花,使牡丹带有一种深沉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4.《牡丹种曲》——李贺原文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白牡丹的?(4分)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白牡丹的?( 分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白牡丹的?(
题目解答
①通过描写长安豪贵争相观赏紫牡丹的盛况来渲染紫牡 丹的名贵,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②用“玉盘”比喻盛开的白牡丹,形象地写出了白牡丹 的冰清玉洁。③以冷露、月白、风清衬托白牡丹的超凡 清 脱俗。④上联人们观赏紫牡丹时车水马龙、观者如云的 喧嚣情景与下联无人观赏白牡丹、庭园寂寥的冷落景象 构成鲜明对比,通过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写出了 紫牡丹和白牡丹迥然不同的遭际。[4分。答对一点得2分, 答对两点得4分。①“渲染名贵”1分,“铺垫”1分。② “比喻”1分“冰清玉洁”1分。③“衬托”1分,“超凡 分 脱俗”1分。④“对比”1分,“写出不同遭际”1分。] ④“对 ④“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lín
•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1)紫牡丹。 • 别有玉盘承露(2)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 注:(1)慈恩:慈恩寺,为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
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改建。(2)玉盘承露:汉武帝于 建章宫前建神明台,上铸铜仙人,手托承露盘,以贮露水。 白牡丹花。 此喻指 白牡丹花。
•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 本诗
达了作者虽似白牡丹冰清玉洁(或:超 • ①表达了作者虽似白 达了作者虽似白 凡脱俗)却无人赏识的幽怨之情。②表达了 作者对白牡丹冰清玉洁(或:超凡脱俗)却无 人赏识的同情。[2分。答对一点得2分。]
Hale Waihona Puke 鉴赏• 这首诗开篇就点明长安的年轻人趁着春光将尽之 时到慈恩寺观赏紫牡丹的行为, 时到慈恩寺观赏紫牡丹的行为,一“惜”字写出 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留恋, 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留恋,“争”字又把人们争先 恐后地追捧紫牡丹的行径展露的一览无余。 恐后地追捧紫牡丹的行径展露的一览无余。后两 字却写出了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出了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句中一“ 句中一“别”字却写出了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长安年少惜春残, 长安年少惜春残,玉盘、冷露、月白、园空,还有一株孤零零的白 冷露、月白、园空, 争认慈恩紫牡丹。牡丹。 无人”照应了前文的“ 争认慈恩紫牡丹。牡丹。“无人”照应了前文的“争”字,这一动 一静, 一冷的场景描写, 一静,一热一冷的场景描写,使得诗人对白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怜爱之情跃然纸上 别有玉盘承露冷,的怜爱之情跃然纸上 。整首诗对紫牡丹和白牡丹 只是略作点染,并且没有一句褒贬之词, 略作点染 只是略作点染,并且没有一句褒贬之词,但是诗 无人起就月中看。人那高洁 无人起就月中看。人那高洁的品性以及对社会爱慕富贵和权势的陋 高洁的品性以及对社会爱慕富贵和权势的陋 习的批判之义便自现。 习的批判之义便自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