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路线说明

合集下载

理科毕业设计技术路线

理科毕业设计技术路线

理科毕业设计技术路线理科毕业设计技术路线在理科领域,毕业设计是学生们展示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机会。

毕业设计的技术路线的选择对于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理科毕业设计技术路线,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是许多理科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核心内容。

这种技术路线通常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结果分析。

这种技术路线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和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然而,这种技术路线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实验工作和数据处理,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较大。

二、数学建模与仿真数学建模与仿真是另一种常见的理科毕业设计技术路线。

这种技术路线通常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参数调整和仿真结果的分析等步骤。

学生可以选择某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其规律,并进行参数调整和仿真实验。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应用推广。

这种技术路线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并且对于一些难以进行实验的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这种技术路线的缺点是需要较高的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能力,对于一些不擅长数学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三、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理科毕业设计技术路线。

这种技术路线通常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步骤。

学生可以选择某个热门领域或者前沿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理论分析,总结和评价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这种技术路线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或者仿真工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并且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能力。

然而,这种技术路线的缺点是需要较高的文献查找和阅读能力,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工程设计与实践应用工程设计与实践应用是一种比较实际的理科毕业设计技术路线。

毕业设计技术路线

毕业设计技术路线

毕业设计技术路线【篇一: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怎么写】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怎么写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

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

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

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

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

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

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

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

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

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

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

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

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

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旅游毕业设计方案路线

旅游毕业设计方案路线

旅游毕业设计方案路线一、概述本毕业设计方案旨在设计一条创新、吸引人的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行体验。

该方案将结合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等要素,打造一个多元化、富有魅力的旅游线路。

二、目的地选择1. 目的地A: 古镇小城- 特色:古老的街巷、建筑风格独特、传统手工艺品- 活动:参观古镇、品尝当地美食、体验手工艺制作2. 目的地B: 自然风光景点- 特色:壮丽的自然风光、多样的植物和动物- 活动:观赏日出/日落、徒步旅行、野餐、自然摄影3. 目的地C: 文化名城- 特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和艺术展览- 活动:参观博物馆、欣赏艺术作品、体验传统文化活动三、行程安排第一天:- 上午:抵达目的地A,参观古镇,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

- 中午: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 下午:参观当地手工艺品作坊,亲自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

- 晚上:享受当地特色民俗表演和传统音乐。

第二天:- 上午:前往目的地B,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拍摄美丽的风景照片。

- 中午:在自然景点举行野餐,享受户外自然生活。

- 下午:徒步旅行,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 晚上:在露天篝火晚会中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第三天:- 上午:参观目的地C的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

- 中午: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 下午:欣赏艺术展览,了解当地的艺术氛围。

- 晚上: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体验当地独特的传统风情。

四、交通安排根据旅游路线的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如公共汽车、地铁、轮船或者租车等,以确保游客能够顺利到达每个目的地。

五、住宿安排根据每个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需求,选择提供舒适和便利设施的酒店、民宿或客栈作为住宿选择,以确保游客在旅途中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和享受。

六、费用预算根据目的地选择、交通安排和住宿安排等因素,制定详细的费用预算,包括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以及活动和门票费用等,以确保游客能够在旅行中控制好预算。

七、宣传推广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可通过制作精美的旅游宣传册、制作精美的旅游宣传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开展推广等方式,向大众宣传推广旅游线路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提高线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毕业设计方案报告书技术路线

毕业设计方案报告书技术路线
结果发现在系列的实验中,汤面分离型的面条在十分钟后开始显示出其优点,而十五分钟之 后两者的差别就更加明显了。平常碗的汤面已经温的了,而新碗的面条还是热的;口感更是天差地别, 新碗面条在十五分钟后仍然很有嚼劲,比平常碗强太多。因此,我觉得这个课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解决问题,并改善人们的生活!
4.设计定位
6.最终方案 6.2三维图
渲染图的颜色有多种 搭配,有适合年轻人的明 艳颜色,有适合中年人的 稳健色调。整个产品的各 个配件都是单独可以替换 的,无论是“肩带”还是 双碗或是盖子,都可以随 心所欲的替换颜色。
6.最终方案 6.3三视图
外层碗
上半径是60mm, 下半径是50mm, 高度是120mm。 内层碗
5.初步方案 5.3方案三
这是一体式的汤 面碗,中间有隔板用 以分离汤和面,隔板 周围有直径不大的圆 孔。使用时商家先配 汤再盖隔板再加面。 顾客使用时只需要用 筷子把隔板缓缓往下 摁让汤浮上来即可。
5.初步方案 5.4方案四
与方案三相比仍 然是隔板结构,但少 了圆孔,多了一把和 隔层相连接的叉子。 使用时和方案三相同, 但是商家在使用时能 跟方便的放入隔层, 而不用借助相应的工 具。顾客在使用时先 拉起隔层,再从隔层 上取下叉子进食。
最终方案65生活应用当你来到餐馆点上一碗拉面刚坐上半分钟不到就发现你的面条在厨师和助手的通力协作下完成并递到你的手中你还来不及惊讶于餐厅的上菜速度突然发现手中的一次性碗不同于以往的简单单一反而非常漂亮有着兔子耳朵般的可爱肩带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让碗里的面条清晰可见的碗盖以及美丽的碗身
毕业设计方案报告书技术路线
报 告 人:XXX 指导老师:XXX
目录
1.选题背景 2.设计流程 3.市场调查 4.设计定位 5.初步方案 6.最终方案 7.总结

毕业设计路线

毕业设计路线

毕业设计路线毕业设计路线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渐接近尾声,毕业设计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会的阶段,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毕业设计不仅是一次学术上的考验,更是一次实践能力的锻炼。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毕业设计的路线,希望能够给即将面临毕业设计的同学们一些启示和建议。

第一步:明确目标在开始毕业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毕业设计既可以是一个展示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也可以是一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机会。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

这有助于你在设计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并且能够更好地衡量自己的成果。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导师导师在毕业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导师能够给予你指导和建议,帮助你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与你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

因此,在选择导师时,我们需要考虑导师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以及与自己的兴趣是否匹配。

与导师的合作关系良好,将为你的毕业设计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第三步:制定详细的计划一项成功的毕业设计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应该制定一个时间表,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截止日期。

这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发生。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

一个好的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整个设计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第四步:深入调研和文献综述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文献综述。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我们的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同时,调研和综述还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为我们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和文献综述。

第五步:设计和实施在完成前面的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具体的设计和实施。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设计和实施。

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毕业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与分类系统设计与实现。

二、设计目的和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图像识别与分类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毕业设计旨在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的图像识别与分类系统,以满足日常生活中对图像识别与分类的需求,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设计内容:1. 系统需求分析,通过调研和分析目前图像识别与分类系统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确定设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 深度学习技术研究,深入研究深度学习技术,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掌握其原理和应用。

3. 图像处理算法设计,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图像特征提取、图像分类和识别等。

4. 系统架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确定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和数据流程。

5. 系统实现与测试,使用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设计的系统,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四、设计方法和技术路线:1. 调研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市场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 技术研究,深入研究深度学习技术,包括CNN、RNN等,掌握其原理和应用。

3. 算法设计,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图像特征提取、图像分类和识别等。

4. 系统实现,使用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设计的系统,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五、设计预期成果:1. 完成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与分类系统原型。

2. 实现图像处理算法,提高图像识别与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完成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报告。

六、设计进度安排:1. 第1-2周,调研分析,确定系统需求和功能要求。

2. 第3-4周,深度学习技术研究,掌握相关原理和应用。

3. 第5-6周,图像处理算法设计,完成算法设计方案。

4. 第7-10周,系统架构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公路毕业设计总说明

公路毕业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一、概述(一)总体任务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工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路线平纵横、路基路面、防护工程、附属设施的设计工作。

(二)技术标准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7m计算行车速度:80km/h极限最小半径:250m一般最小半径:400m最大纵坡:5%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500m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3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70m路面设计标准荷载:BZZ—100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中央分隔带外缘(三)路线概况本设计任务段始于王村至坝上;起止里程桩号为K0+000~K1+954.277,全长约1.95km,为双向4车道。

1.经济地理环境测区内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及蔬菜。

沿线交通以县级公路为主,部分公路与设计线路交叉。

2.地形地貌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类型、岩性特征,本路段位置地貌单元为平原微丘,地势较平坦、起伏不大。

该路段沿线多为水田,主要生产水稻。

沿线土质均为粘性土。

3.水文气象本地区属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上,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约15℃,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

4.地层岩性本路段地质状况较好,该项目所经地区以粘土为主,并有花岗岩等岩类,但埋置深度较深。

土壤主要有白砂土、黄砂土、泥砂土、泥土。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大中桥考虑地震烈度按六度设防。

二、总体设计本设计路段起点为王村,路线前段有农田,中间段有小片居民区,后段为平原微丘地带,沿线无不良工程地质,其他地区无法绕越,方案二路线最短,占用经济作物面积最小,但是经过池塘数目最多,路基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方案一和方案三虽然经过鱼塘数量较方案一少,但是路线长度和经济作物占地都比方案一多,其中方案三路线最长,填挖方量较大,离村庄距离也最远,不利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总说明1.1 设计任务及依据依据地形图、《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完成给定路线的初步设计。

包括:路线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小桥涵设计,路线平面交叉设计,应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

1.2 沿线自然情况本设计路段为山岭重丘区,沿线为第四级冲击和洪积层,表层土壤为粉质中液限粘土,中层为冲积形成的砂砾、圆砾,底层为砂岩土壤。

土壤渗透性较好,地层比较稳定。

1.3 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该道路为汽车专用公路的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5000~15000。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8%。

技术指标选取表1.4 路线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路线的起点桩号为K69+000.000 ,终点桩号为K79+089.893,总里程为10.090公里,全线设置了涵洞13道。

最大纵坡度为6%,路面宽度为10.5米。

该路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面层(水泥混凝土),基层(水稳砂砾),垫层(砂垫层)。

1.5 路线设计起讫点及设计高程起点坐标 N- 5367600E-22545000 设计高程342.030终点坐标 N- 5373600E-22547700 设计高程421.570第二章路线线形设计2.1 纸上定线和路线方案的确定2 .1.1 了解资料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

2.1.2 定线根据给定的起终点,分析其航空(直线)距离和所需的展线长度,选择合适的中间控制点。

在路线各种可能的走向中,初步拟定可行的路线方案,(如果有可行的局部路线方案,应进行比较确定),然后进行纸上定线。

(1)在1:10000的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在起,终控制点间研究路线的总体布局,找出中间控制点。

根据相邻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貌、地质、农田等分布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的地带,拟定路线各种可行方案。

对于山岭重丘地形,定线时应以纵坡度为主导;对于平原微丘区域(即地形平坦)地面自然坡度较小,纵坡度不受控制的地带,选线以路线平面线形为主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线说明
一·路线平面设计说明
该项目为一级公路,具有干线功能,所以要注意线形要求。

路线线形指标应该均衡,视野良好,与周围景观相协调,提高路线舒适程度。

设计时应结合地物·地形·实际环境需求,做到少占良田·少拆迁建筑物,并尽力保持原有水利体系的完整性。

初选方案大致走向
路线起点从双印子附近的直线开始,为避免与铁路平交和房屋拆迁故而从李大人庄附近的山脚下经过,然后沿旧路112线大致走向,经过关子口和李湖湾。

路线后部从杨家堡后面开始沿旧路行进至周家窑。

在路线中部,初选方案在小村南侧绕行,随后都在赵川镇北面绕行。

二·平面
2.1定线
该项目为旧路改造,应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原有旧路路基,但由于各方因素的综合影响,李大人庄至杨家堡路段基本为新建公路。

选线过程中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旧路平曲线半径不符合本次设计公路技术标准要求的,按公路技术标准重新调整。

(2)、原有旧路直线、曲线组合不当的,按公路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调整,使平曲线间直线长度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关于最小直线长度的有关规定;如直线长度达不到最小直线长度的要求,则调整线型,使之组合成S型曲线、复型曲线。

(3)、路线途径村庄时,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按“尽量少拆或不拆”的原则布线。

(4)、布线时以“少占或不占”耕地为原则。

(5)、在满足公路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平纵横综合考虑,尽可能减少工程量。

(6)、小桥涵服从路线,对于大、中桥,公路路线布设时考虑桥位的选择。

2.2曲线设置
1·全线共设11个弯道,平曲线总长6083.249m,缓和曲线采用回旋先。

2·圆曲线半径的选择原则:
①应符合技术标准;
②顺应地形要求,尽可能在条件允许时利用旧路,减少工程量;
③兼顾平纵被配合要求;
3·最大平曲线半径900m/1处,最小平曲线半径450/1处。

4·缓和曲线的选定依据
①首先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

②顺应地形,尽可能利用原有旧路,减少工程量。

③满足平曲线间组合的需要,尽量与圆曲线长度接近1:1:1;满足超高缓和段所需的长度需要。

三·纵断面
3.1拉坡定线
(1)、纵断面设计线为未加宽前路面中心线标高。

(2)、拉坡定线原则:《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关于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合成坡度等的有关规定。

(3)、拉坡主要控制点:路线起终点、桥涵及隧道,路线交叉,路基最小填土高度等的要求标高。

(4)、平纵横综合考虑:根据平面定线意图和拉坡定线的原则,全面考虑地形情况以及控制点的要求,使纵坡即顺应地形的变化,又满足控制点的要求。

3.2纵坡及坡长
纵坡设计以最大纵坡5%·最小坡长100米控制。

3.3竖曲线
全线共设23个竖曲线,总长5199.017米,占路线总长的26.835%。

3.3.1竖曲线设置原则
①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②满足各个控制点的要求
③在增加工程量不大的前提下,力求满足从视觉观点所需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值;考虑平曲线及竖曲线的相对组合关系。

3.3.2全线共设竖曲线23个,其中凸型竖曲线12个,凹型竖曲线11个。

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为6000/1处,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为6000/1处。

四、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时注意起终点处与原有公路的顺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