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真菌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蚕桑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而病虫害是制约蚕桑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地保护蚕桑养殖业,以下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巧。

一、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1. 白僵菌病的防治白僵菌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

预防和控制白僵菌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蚕种,提高遗传抗性;-加强饲料管理,保持蚕室干燥通风;-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干旱或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等。

2. 细菌性蚕病的防治细菌性蚕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主要有:-选用抗病蚕种,增加蚕的免疫力;-控制饲料的污染,保持蚕室的清洁卫生;-加强饲料营养管理,提高蚕的抵抗力;-使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如四环素等。

3. 桑根黑斑病的防治桑根黑斑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桑树苗进行栽植,提高桑树的抗病能力;-避免桑树过度密植,保持通风良好;-及时修剪枯死的树枝和叶子;-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等。

二、常见虫害的防治技巧:1. 蚕蚜的防治蚕蚜是常见的蚕桑养殖中的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定期巡视蚕室,发现蚕蚜及时清除;-合理施肥,保持桑树的生长健康;-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寄生性蜂类等;-在桑树的底部放置黄色的黄板,吸引蚕蚜并进行集中捕杀。

2. 蚕叶螨的防治蚕叶螨是蚕桑养殖中的常见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及时清除桑树的杂草和枯叶,减少螨虫的滋生地;-合理控制湿度,避免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敌百虫等;-进行规范的轮作和间隔休养,减少螨虫的发生。

3. 蚕蛾的防治蚕蛾是蚕桑养殖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在蚕室周围悬挂黑色的灯泡,吸引蚕蛾并进行集中捕杀;-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氰戊菊酯等;-进行规范的轮作和间隔休养,减少蚕蛾的滋生。

综上所述,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与技巧包括白僵菌病、细菌性蚕病和桑根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以及蚕蚜、蚕叶螨和蚕蛾的防治技巧。

家蚕真菌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家蚕真菌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家蚕真菌病害的发生及防治作者:彭希洪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08期真菌病害是家蚕饲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真菌病的危害呈上升趋势。

特别在多湿地区或多湿季节发生较多。

在发病严重的地区造成的损失高达10%左右,有的蚕农在夏秋季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了蚕农的经济收入,同时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为此,为防止僵病危害,确保蚕茧丰收,通过分析僵病发生的特点,结合生产实践,提出蚕僵病的防止措施。

1.家蚕发生真菌病害的原因气象因素。

在养蚕生产中,蚕室的温湿度对僵病的发生与蔓延有直接关系。

蚕室低矮通风不良或靠近水源等造成多湿条件时容易发生僵病。

从季节来看,多雨季节发病较多,干燥季节较少。

有的蚕农在外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调节室内高温多湿的环境。

桑园害虫的交叉感染。

家蚕真菌病的病原能广泛地侵染野外昆虫、桑园及其他作物的害虫。

罹病昆虫的粪便、尸体将会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污染桑叶,随桑叶进入蚕室,成为蚕儿发生僵病的传染来源。

部分蚕农放松桑园管理或不能及时有效消灭桑园害虫,给僵病的发生带来隐患。

养蚕前消毒不到位。

有的蚕农养蚕前不消毒;有的蚕农对蚕具只洗晒不消毒或只消毒不洗晒;有的蚕农使用消毒药剂不规范。

养蚕前消毒不彻底。

蚕期中消毒不规范。

有的蚕农不能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科学方针。

消毒意识淡薄,选择消毒药物不当,药剂的使用浓度掌握不准,还有的蚕农把不能混用的蚕座消毒药和添食药同时使用等等。

蚕沙及病死蚕处理不当。

有的蚕农防病意识极差,蚕沙乱倒乱放,病死蚕甚至不进行处理,乱丢乱扔,造成污染环境,病原随空气和饲养人员进入蚕室。

2.家蚕真菌病的防治对策调节好蚕室蚕座温湿度。

蚕室内要加强通风换气,调节好蚕室、蚕座温湿度。

大蚕期要做好通风排湿、多撒干燥材料、勤除沙,加强蚕座的卫生工作。

加强桑园管理。

注重桑园管理,提高桑叶的质量,增强蚕的体质。

一方面要施足肥料,并要多施有机肥,氮磷钾搭配施;另一方面要做好治虫工作,控制桑园虫害基数,防止交叉感染发病。

家蚕真菌病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

家蚕真菌病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

禁止病 区苗 木 向无病 区调 运 。对感病 轻或 有感 病嫌 疑 的苗 木用 4 ℃ 温水 ,5 5 2 %多 菌灵 WP 0 50倍液
或 0 3 漂 白粉 液浸 根 3 m n 效 果较 好 。 .% 0 i, 3 2加强 田问管 理 . 发 现重 病 株 应 立 即 挖 除 , 际 土壤 用 2 福 尔 株 %
32 增强蚕农科学养蚕意识 .
三 是进行 桑 园治虫 , 防交叉 传染发 病 。 预
染 家蚕 , 秋 季 节 , 候 环 境 适 宜 于 真 菌 的 生 长 发 晚 气
育, 桑园染病 的昆虫又比较多 , 因此易发生僵病。白 僵 菌制 剂作 为农 林 业 害虫 的生 物 防治 , 采 用 的 隔 若
离 和消 毒措 施 不 当 , 会使 孢 子逸 散 , 污染 环境 。 12 传 染 途径 . 蚕真 菌 病是 由真 菌 经皮 肤侵 入蚕 体 而引 起发 病 的, 传染 途径 为 接 触 传 染 。真 菌 的病 原 分 生 孢 子 通 过空 气 、 蚕具 、 草等 介体 带进 蚕 座并 附着 于 蚕 的体 簇
部痕迹 用 5 漂 白粉液 涂 布 , 下 的菌 丝 膜 集 中一 % 剥
起 进行烧 毁处 理 , 杜绝病 菌传播 。
蚕 及其 尸体要 及时 拾 出 , 人 消毒缸 后集 中销 毁 , 倒 不 能收集 晒干 出售 。蚕 沙 要 集 中沤 制 , 不 可 乱倒 乱 切 放, 以免 随 风传播 。养蚕 结 束后 , 室 、 具 及 蚕室 蚕 蚕
病苗 调运 是远 距 离传 播 的主要 途 径 , 次 是 农 其 事操 作及农 具 的传染 ; 该病 菌属好气 菌 , 在偏 酸性 土 壤 中和砂 壤土 的 桑 园 中发病 较 多 , 度 采 叶和 桑 园 过

家蚕真菌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家蚕真菌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白僵 病 的病 原属 于 半 知菌 亚 门 ( e t o c t D ue myoi r — n )丝 孢 纲 ( y h myee) a、 H p o ct 、丝 孢 目 ( y h m c s H po y-
e l )丛 梗 孢 科 ( nl ca ) 白僵 菌 属 ( eu e te 、 as Mo iae e 、 i B a v— r) i 。危 害家蚕 的 白僵 菌 主要是 球孢 白僵 菌 , 次是 a 其
卵孢 白僵 菌 。
孢 子 , 后 被 覆成 白色 、 色 、 色 、 色 、 色 、 最 黄 绿 灰 黑 红
( ) 等不 同的颜 色 。根 据僵 蚕体 表分 生孢 子 的颜 赤 色
色作 为 各种 僵病 的名称 , 次 为 白僵 病 、 依 黄僵 病 、 绿 僵病 、 僵病 、 灰 黑僵 病 、 赤僵 病 等 。另 一 类是 病 蚕死 后 尸体 不 硬 化 , 在 病 斑 处 有 硬 块 感 , 多 随着 时 间 的
菌丝 大小 为 6 1 m 2 ~ . m。 - 0t x . 25 x 0
12 绿 僵 病 的病 原 -
胀 ,从 一 端或 两 端长 出芽 管穿 破蚕 体 壁侵 入 蚕体 。
当分生 孢 子 的芽 管侵 入 蚕体 后 在蚕 体 内吸收 养分 ,
继续 生长 或分 枝 成为 丝状 、 隔膜 的 营养 菌丝 。营 有
隔 膜 , 8 1 . 宽4 m。 长 - 4p m, 13 曲霉 病 的病 原 .
病 蚕 尸体 之 所 以能 硬 化 是 由于 引 起 蚕 发 生 僵 病 的 真 菌经 皮肤 侵 入蚕 体 后 能在 蚕体 腔 产 生芽 生 孢子 , 从 而 随着蚕 体 液达 到 蚕身 体 的每 一 个部 位 , 使 蚕 致

农村家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村家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园病 虫 害 没 有 进 行 统 一 的 防 治 ,桑 园 中鳞 翅 目昆虫
能带人蚕室使用 。 33 调节 蚕 室 、蚕座 合 理温 湿度 .
根 据 蚕 龄 大 小 和 当 时 的 气 象 环 境 ,及 时 升 温 排
湿 ,加 强蚕 室 通 风换 气 工作 ,多 撒 吸湿 干 燥材 料 ,如
14 没有 做好 桑 园治虫 工作 . .
() 3 每次 除沙 后 ,用 含有 效 氯 1 的漂 白粉 液对 蚕 % 室地 面 进行 消毒 , 以切断 传染 途 径 。蚕 网用 漂 白粉 液 消毒 后 在 1光 下 曝 晒 ,才 可使 用 。没有 消 毒 的 用具 不 3
部 分蚕 农 重蚕 轻桑 的意识 和 经 济条 件 限制 ,对 桑
孵化不好 ,导 致实用孵化 率降低 ,从 而增加收蚁批 次 。经 过 多年 实践 ,本 人 认 为要 提 高实 用 孵化 率 ,必
须 对 照催 青计 划适 当升 高或 降 低 温度进 行 调 节 ,具体 可参考 表 l 。
蚁 ,结果反而收不完且收成多批 。若胚胎发育过慢则
表 1 不 同 胚 胎 发 育 阶段 所 需 温 度 标 准
4 做 好 补 催 青 工 作
补 催青 的好坏 将 直接 影 响 蚕种 的实用 孵 化率 。蚕 种 领 回后 要及 时摊 开 ,以薄 薄 一 层 为宜 ,同时 加 强补
湿 :作 。在补催青 中蚕农往往 容易 忽视湿 度 的重要 r 性 ,从 而造成孵 化不齐 。具体 标准为 :温度2 . , 5℃ 5 干湿差 1 ℃ ,直 到收蚁 当天早 上 5 . 5 点开 灯感 光 。
沙发 霉发 热 。
34 妥善处 理 病蚕 及 蚕沙 .
白僵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染 ,传染源是病

浅谈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

浅谈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

浅谈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是家蚕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会给养蚕户带来一定的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原因、症状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养殖家蚕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原因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粒子病病毒引起。

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在特定的气候环境下易发生并传播。

通常在春、夏季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病毒的传播速度会加快,家蚕养殖的密度较大、通风不良也会加重病毒的传播和发生。

家蚕微粒子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家蚕的行为和外观上。

家蚕感染了微粒子病病毒后,会出现食欲减退、活动力减弱的情况。

家蚕的身体会逐渐出现异常的现象,例如体色发黑、变软、局部出现白色颗粒状物质,严重时还会出现死亡现象。

感染微粒子病病毒的家蚕还会出现羽化不全、羽翅发育不良等现象,导致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

1. 加强对饲料的管理为了减少家蚕感染微粒子病病毒的可能,养殖户需要加强对家蚕饲料的管理,确保饲料的新鲜和干燥。

在添加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来源和卫生情况,避免添加污染的饲料进入饲养环境。

2. 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养殖环境的清洁度直接影响家蚕的健康状况,因此养殖户需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包括清理养殖场的粪便、残渣和病虫害等,保持养殖环境的干燥和通风。

3. 控制养殖密度和加强通风合理控制家蚕的养殖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病毒的传播和发生。

加强养殖场的通风,保持养殖环境的湿度适宜,有利于减少微粒子病病毒的传播和发生。

4. 采取隔离措施一旦发现家蚕出现微粒子病的症状,需要及时将患病家蚕进行隔离,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对患病家蚕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以减轻家蚕的痛苦,并减少病毒的传播。

5. 加强疫病防治在日常的养殖管理中,养殖户需要加强对家蚕疫病的防治,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减少病毒的传播和发生。

定期对家蚕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家蚕,是预防微粒子病病毒的有效手段。

家蚕真菌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家蚕真菌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了家蚕 真 菌病常见 类型 及发病原 因, 并提 出其 防治技 术, 主要 包括: 严格 消毒 、 时施 药、 及 改善环境 、 防治 虫害、 病
蚕处理 等。
关键词 : 家蚕真 菌病; 类型; 病原 因; 发 防治技 术
中图分类号 ¥ 8 . 1 8 8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0 - 7 1( 1 7 7 2 0)1 - 0 - 0 0 3 0 16 0 2 6
病原为 白僵 菌 , 梗霉科 , 丛 白倡 菌属 。 多由接触传染 。 病 原体 的分生孢 子 附着 于蚕 体后 , 遇多 湿环 境伸 出芽 管 , 透 过体壁 , 血液 中增殖 , 在 形成 营养菌 丝和短 菌丝 , 分泌 白僵 菌毒 素 , 血液 变性 致死 。 4 ~2 ℃时发 病较 多 。 蚕 使 在2 8 病 体 表 出现油渍状 病斑 。 临死 时排软 粪 , 蚕体伸 展 , 头胸部 突 出。 后营养 菌丝穿 出体壁 , 成新 的分生袍 子 , 死 形 使体壁 密 布 白粉 , 为再污染病 源。 成 从感 染到死亡约 3 6 。 d
1 绿僵 病 . 2
物, 须彻底 清除 , 面铲土或 用清水 冲洗 , 绝真菌孢 子在 地 杜
蚕室 内外 的留存 。
32 及 时 施 药 .
及 时使 用 防僵 药 剂 能有 效地 防 止真 菌孢 子 侵入 蚕体
寄生 。 如僵 病 发生 量 较多 , 每天 早 、 各使 用 1 漂 白粉 防 晚 次
僵 粉 或“ 僵 灵 ” 药 剂进 行 蚕 体 蚕座 消毒 ; 灭 等 如发 病 量较 少 , 天使 用 1 , 到 不 见僵 病 为止 。 可采 取 熏 烟 法 , 每 次 直 亦 待蚕 吃 净桑 叶 , 做好 蚕 室密 闭 , 使用 优 氯净 或福 尔 马林等

如何控制家蚕蚕病的发生

如何控制家蚕蚕病的发生

如何控制家蚕蚕病的发生汇报人:2023-11-30•蚕病发生原因及危害•预防措施与方法•诊断方法与技巧•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原则•环境调控与改善措施•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蚕病发生原因及危害病原菌感染饲养环境不良饲料问题遗传因素蚕病发生原因分析03生态破坏01产量下降02成本增加蚕病对家蚕产业影响1 2 3保障家蚕产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防治重要性与紧迫性02预防措施与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及优良种源选择抗病性强的家蚕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蚕病流行情况,选择适合当地养殖的抗病性强的家蚕品种。

引进优良种源从正规的蚕种场引进经过检疫的优良种源,确保种源质量。

建立严格检疫制度,杜绝带菌带毒传入严格检疫制度定期消毒合理饲养密度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蚕体抵抗力下降。

精心饲养提供适宜的饲料、温度和湿度,保持蚕室通风良好,提高蚕体抵抗力。

及时隔离病蚕发现病蚕及时隔离,防止病原体传播。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体抵抗力03诊断方法与技巧由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包括病毒性蚕病、细菌性蚕病、真菌性蚕病和原虫性蚕病等。

其中,病毒性蚕病具有发病快、传播广的特点;细菌性蚕病则表现为病程较长,具有传染性;真菌性蚕病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生,病症多样;原虫性蚕病由寄生虫引起,具有潜伏期和慢性传染的特点。

非传染性蚕病由非生物因素引起,如中毒、营养不良和机械损伤等。

中毒性蚕病常由农药、工业废气等污染物引起;营养不良性蚕病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易感染其他病原体;机械损伤性蚕病则由饲养管理不当造成。

传染性蚕病常见蚕病类型及特点介绍VS临床诊断方法和注意事项观察症状检查环境隔离防治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显微镜检测实验室检测技术应用04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原则化学治疗法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体,从而达到治疗蚕病的目的。

优点效果显著,作用迅速,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缺点易产生药物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可能引起蚕的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 了蚕农 的生产 积极 性 , 引起 高 度重 视 。 须
重周 围大环 境及 桑 园 的消毒 , 使真 菌病 原 在 大 环 致 境 中越积越 多 , 形 中给家 蚕饲养 带 来 了隐患 。 无
2 3 饲育形式的影响 . 因养 蚕实行 的 “ 三制 ” 即每 年 春 、 三 , 中秋 、 晚秋
3 家蚕真菌病 的防治对 策

l 0・
●桑茶 叶 逼讯
总第 16期 5
3 1 改善 饲养 条 件 . 蚕室 内要 加强 通风 换气 , 节好 蚕室 调 蚕座 温 湿 度 。大蚕 期要 做 好 通 风 排湿 , 可 能利 用 电风 扇 等 尽 设 备条 件 增 强蚕 室 内排 湿 能 力 。要 多 撒 干燥 材料 、 勤 除沙 , 强蚕 座 的卫 生工 作 , 真 菌病原 不 能得 到 加 使 存 活 的适 宜条 件 。 .
在夏秋季 , 桑园害虫不仅造成桑 叶产量 、 质量下 降 , 而且桑园内的桑毛虫 、 桑尺蠖等害虫发生真菌病后 , 与 家蚕形 成交 叉 感染 , 也是 造 成 家 蚕 真 菌 病加 重 的


个 重要 因索 。
制甚至不能发芽。在适宜的温度下 (5 , 2 o 湿度越 C)
高对 真 菌分 生 孢 子 的发 芽 、 长 更 为 有 利 。一 般 以 生 湿 度 9 O 一10 最 适 ,0 以 下 时 不 能 发 芽 。如 8 k 0% 7% 白僵 菌 , 度 在 9 % 一10 时 发 芽 、 育 都 好 ; 湿 0 0% 发 8 %时 能 发芽 , 发 育 不 良;5 时 能 发 芽 , 大 多 0 但 7o k 但 数 不能 发 育 ;O 以下 时 不 能 发 芽 。所 以养 蚕 生 产 7% 中僵 病 感染 率 的高 低 , 受湿 度 影 响 最 大 。 当发 生 孢
温 、 度和 真菌 分 生孢 子 ( 湿 僵病 病 原 ) 的发 芽 十 分密 切 。在 适 宜 的湿度 下 ( 和 湿度 ) 分 生 孢 子在 饱 , l 0℃开 始 发芽 。1 0—2 ℃ , 度越 高 , 芽 、 长 越 8 温 发 生 好 。最 适 温度 为 2 4—2 c 8C。2℃ 以上 生 长 受 到 抑 8
养 蚕期 间 , 收蚁 前 用 防 病一 号 进 行 蚁 体 消 毒 在 后再 喂叶 。 以后 坚 持 在 各 龄起 蚕 、 蚕 易感 染 期 用 熟 防僵粉 或灭 僵灵 等进 行蚕体 蚕 座消 毒 。对 有 病 情 发 生 的 , 每 天需撒 二 次 , 至控制 ; 要 时 , 桑 叶食 则 直 必 在 尽后 _ , 用优 氯净 15/ 或 硫 磺 3 5/ 行 熏 烟 .gm3 . gm 进 消毒 3ri, 后 通 风 排 烟 以 杀 灭 空 气 中 的真 菌 孢 0 n然 a
不考虑大局和长远利益, 自家蚕得了真菌病后 , 病死
蚕不进行处理 , 乱丢乱扔 , 甚至去喂畜禽。还有的蚕 农在真菌病大暴发后 , 晒卖僵蚕。致使真菌病原 到
处扩散 , 真菌病 的 防治增 加 了难度 。 给
不重视五龄后期 、 上蔟及蔟 中的管理 , 造成上蔟
后 大 量僵蛹 的发生 。
2 1 年 第 6期 01
蚕桑茶 叶 竭
・ 9・
家 蚕 真 菌 病 发 生 原 因及 防治 措 施
钱 洪 良
( 苏省 宜兴 市杨巷镇 农服 中心 江 24 5 ) 12 5
真 菌病是 养 蚕 生 产 中的 常 见 病 , 目前许 多蚕 区 真菌病 的防治 已不 再 是 蚕 病 防 治 的 重点 , 几 年 由 近 于多 种 因素 的 影 响 , 菌 病 危 害 又 呈上 升 趋 势 。笔 真 者在 宜 兴 、 阳等 蚕 区 进行 了调 查 , 年 曲霉 病 、 溧 每 白 僵 病 、 僵病 造成 的损 失达 5 一lO 有 的蚕农 在 绿 % Ok, 夏秋 季甚 至 颗粒 无 收 , 接影 响 了蚕农 经济 收入 , 直 挫
消毒防病措施不得法 , 消毒药物选择不当, 药剂 浓度 掌握不 准 , 还有 的蚕 农 把 不 能 混用 的蚕 座 消 毒
药和 添食药 同时使 用等 等 。有 的蚕农 只注 重 药物 添 食 治疗 , 注重蚕 体蚕 座消毒 和 熏烟 消毒 , 之消 毒 不 加 药剂 的浓度 掌握 不好 , 大大 降低 了消 毒效 果 。 有 部分 蚕农 防病 意识极 差 , 只顾个 人 眼前 利 益 ,
子的芽管从体壁或伤 口入侵 后, 即使外界环境十分
干 燥 , 丝都 能在 蚕体 内大 量生 长 , 菌 导致 蚕儿死 亡 。
2 家 蚕 发 生真 菌 病 害 的 原 因
2 1 气象因素 . 夏 秋 季节 , 均 气 温 在 2 ℃ 左 右 , 气 相 对 湿 平 8 空
度较大 , 不适 宜蚕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 饲养条 件较差的 , 不能有效地调节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 , 给 曲霉病 等 真 菌病病 原 的繁殖 提 供 了条件 。 2 2 养蚕环境污染严重 . 在 蚕 区 , 别 是养 蚕历 史悠 久 的蚕 区 , 多数 农 特 大 民都从事蚕桑生产 , 居住相对集 中, 屋舍相邻 , 不注
真 菌病 是通 过 空气将 分 生孢 子传播 的。孢 子 附
24 桑 园害虫 交叉感 染 . 蚕农 放松桑 园管 理 , 防 治虫 害方 面 , 在 只在 春 季 前进 行 防治 , 多数 蚕农甚 至全 年从 未进 行 过 , 大 尤其
于蚕儿体表 , 发芽侵人。主要是接触传染 , 其次是创 伤传 染 。
25 消毒防病观念差 . 在 家蚕饲 养 过 程 中 , 能很 好 地 贯 彻 “ 防 为 不 预
主, 综合 防治 ” 的方 针 。当该 病 发 生 后 , 只寄 希 望 于 药 物治 疗 , 真菌病 是 以水平 传播 方式 扩散 蔓 延 , 而 传 染 性极 强 , 一旦个 别 蚕 儿 染 病 , 果 不 能 及 时 控 制 , 如 会 导致 家蚕 真菌病 的 大暴发 。
三季 发种 量基本 是 2 12的 比例 , :: 中秋 蚕 、 晚秋 蚕之 间 的时 间间 隔 很 短 , 中秋 蚕 刚上 蔟 , 晚秋 蚕 就 进 蚕 室 , 不及 消毒 。 中秋 蚕大 蚕期 不能 错开 高 温期 , 来 给
蚕期 的饲 养管理 带来 了不 利 因素 。
1 真菌病 的传染途径 与发 生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