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文言文部分)知识积累及阅读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文言文部分)知识积累及阅读巩固

寓言四则一、文学文化知识积累1.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2.《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3.《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人物。

杞人忧天这则成语多用来形容不必要的、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二.通假字1.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2.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消除三、一词多义于:(1)闻之于宋君:被(2)令人问之于丁氏向(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若:(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如(2)若屈伸呼吸:你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天积气耳2.被动句:闻之于宋君五、阅读理解巩固(一)穿井得一人(9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到,等到)(2)国人道.之(说,讲)⑶有闻.而传之者(听说)(4) 闻.之于宋君(使……听说)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听到的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18.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19.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二)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相传伊索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其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二、相关资料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

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

三、问题归纳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

寥寥数字,就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

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

这里的心理描写,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

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本题运用故事结尾妙处两步分析法。

故事这样结尾是为了与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形成鲜明的对比。

讽刺那些妄自尊大的人,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

四、课文主题《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第22课《蚊子和狮子》一、文体知识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短小故事。

寓言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教训。

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的寓意便是其中心所在。

二、问题归纳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蚊子之所以能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他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2.重点词语。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分别概括出这四则寓言的寓意。

2.区别它们的异同之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2.《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3.《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4.《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卷六》,作者刘安,西汉思想家。

四、课堂笔记
1.赫尔墨斯:自命不凡、爱慕虚荣、自吹自擂、爱面子。

2.蚊子: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疏忽大意。

3.智子疑邻:缺乏调查,主观臆断。

4.塞翁失马:祸福相依、乐极生悲,任何事物都有可能转化。

五、课后习题解答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中,赫尔墨斯到雕像店里两次问价的目的
是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是被人所瞧不起的”。

2.《蚊子和狮子》中,蚊子战胜了狮子,为什么又被蜘蛛消灭了?答:蚊子
战胜了狮子是因为蚊子有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和毫不畏惧的精神;被蜘蛛消灭是因为蚊子胜利后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丧失了警惕性,而蜘蛛则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3.《智子疑邻》中,宋国的大夫智其子而疑其邻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富
人讲的是身份贵贱,所以认为儿子高明;而老人说的是人之常情,老人触犯了富人的身份地位的忌讳。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22《寓言四则》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22《寓言四则》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22《寓言四则》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2019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深刻的道理,以给人启示的文学体裁。

通常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事物。

战国时代的《庄子》中便有“寓言十九”的说法。

2.神话本是由先民们集体口头创作,是人类开思考与探索世界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神灵故事,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和集体愿望的表达。

如经典的神话形象盘古、女娲解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同时沉淀着人类对恶劣生存环境的久远记忆,对战胜和改造自然的渴望。

3.童话,属于儿童文学。

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通常语言通俗生动,情节曲折离奇,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如前面学过的《皇帝的新装》。

4.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作家。

他曾是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终于获得自由。

伊索与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5.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秦国丞相。

早年经商,到赵国都城邯郸出差时,吕不韦遇到了秦国留在赵国做人质的王子——秦异人。

吕不韦具慧眼,大力扶持异人回秦国即位(“奇货可居”的由来)。

后来,异人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因此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他曾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郡,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作出巨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吕不韦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

后来受到嫪毐(làoǎi)叛乱牵连,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zhèn)自尽。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zuǎn)的《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的典故即源于此)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是“杂家”的代表作。

6.列子,列御寇。

据说是战国时郑国人,道家人家。

《列子》原题作者为列御寇,但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假托列御寇之名。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一、文体知识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二、课文细读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地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不一样。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的有何寓意?不要钱,如果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他的雕像可以白送。

以神喻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寓言四则》知识点集锦

《寓言四则》知识点集锦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第三十课《寓言四则》一、文学常识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它的特点是具有劝谕性和讽谏性。

2、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3、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4、《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等人编著的。

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赫尔墨斯的“笑”有什么含义?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三、《蚊子和狮子》1、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呢?以己之长克人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智者胜。

2、胜利的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骄兵败。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智子疑邻》本文选自《韩非子·说难》,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①宋:宋国②雨:yù,下雨③坏:毁坏【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被毁坏了。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①筑:修补②盗:小偷【译文】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墙,一定会有小偷进来偷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①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②云:说【译文】他家隔壁的老人也这样说。

暮而果大亡其财,①暮:晚上②果:果然③亡:丢失【译文】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①其家:他的家人②甚:很,非常③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④疑:怀疑【译文】他的家人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课内古诗文07:《寓言四则》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课内古诗文07:《寓言四则》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第七讲寓言四则一、考点重点实词二、知识点讲《穿井得一人》(一)概述《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

这则故事精简地揭示了信息传播中容易出现的误解和失真现象。

丁氏原本只是说挖井后节省了人力,但传言却逐渐变形,最终变成了丁氏挖井挖出了一个人。

这种误传不仅曲解了丁氏的原意,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全文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保持警惕,避免轻信谣言,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辞,避免因表述不清而引起误解。

(二)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要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情况,丁氏回答说:“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像这样得到的消息,还不如不知道。

(三)注释穿:挖穿、开凿。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于:在。

《杞人忧天》(一)概述《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这则故事通过杞人忧天的寓言,表达了对于无谓忧虑的批评,提醒人们应该理性看待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要过分担忧和恐慌。

同时,该故事也展现出友情的力量,朋友之间的关心和帮助能够让人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二)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身容,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一、狐狸的假装
故事:一只老狐狸被猎人追捕,便在一棵大树下面出了一巴掌,狐狸恐慌得连忙抱住大树狡辩道:“我是大树的枝叶,怎么可能动!”猎人见了瞒天过海,放过狐狸而去。

笔记:本寓言故事展现了狐狸以狡辩骗取安全的勇敢,以及猎人仁慈劝阻的品德,教诲人们绝不能以谎言欺骗他人,也要以善良的心做事。

二、猴子的惊喜
故事:一只猴子爬到顶上一棵桃树上,正想好摘到一些桃子,结果一看每个枝头上都挂满了桃子,无比激动,便把自己搂进枝头间,吃掉了桃子。

笔记:本寓言故事彰显出贪婪的危害,提醒人们要有恰当的自制力,节制贪婪的欲望,不要对一时的惊喜而忘记自己的本分。

三、兔子的聪明
故事:一只兔子被猎人追赶,他一路跳过小坎儿,准备豁出去,突然发现还有一个大小坎儿,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兔子把自己背起来,双腿站立,把自己当成了一棵树,猎人以为是一棵树,自然就没有发现他,兔子得以逃脱。

笔记:本寓言故事告诉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想出聪明的办法来战胜困难,兔子抓住机会,变拙为巧,用聪明的办法逃出了困境。

四、蚂蚁的勤劳
故事:一只蚂蚁在河边采集落叶,突然一只鹰从天上俯冲,想要抓住蚂蚁,蚂蚁从鹰的爪子中跳了出来,回到家里,就对家人说:“做事要立刻行动,莫要耽搁”。

笔记:本寓言故事提醒人们勤劳致富、有勇无畏,只要采取有效行动就能成功摆脱困境,有效利用时间,及时行乐,勤劳致富才是正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
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大家学习了很多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的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下面xx为大家带来,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这些内容。

一、重点字词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bì护塞sài上遽jù髀bì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果大亡其财果:果然。

亡: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居数月居:经过。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父子相保保:保全。

二、重点句子
.用原文填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祭,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语文知识点的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