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与开发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考试重点

1、旅游规划:指对旅游地的未来发展目标和方案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编排、组合的选择过程。
2、旅游中继交通:是指社会交通枢纽或干线至旅游目的地入口或边界的交通运输,又称“入内交通”。
3、旅游资源开发: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将能吸引一定区域内旅游者现有和潜在旅游对象物、旅游设施、服务等因素进行发掘、整合,最后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
4、保护性开放:指以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在确保旅游资源的自我恢复功能、历史文化价值不被破坏的前提下的开发,并把制定完善的保护措施作为开发的前提。
5、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对专家征询意见,并将收集到的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如此反复达到意见一致,最终得到预测结果的一种方法。
6、开发性保护: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活动,改善旅游资源现有的环境,提高其自我恢复功能。
7、旅游环境:旅游者活动空间内与旅游者相关的一切自然和人文因素。
8、旅游合理容量:以确定区域空间旅游的合理规模,也就是旅游环境、社会、旅游心理最低的“忍耐度”。
9、旅游开发管理:是指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开发的管理,其基本任务是通过管理手段不断调整与解决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从而落实旅游规划的总体目标。
10、旅游发展战略:指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记忆索要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手段,核心是旅游地(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11、客源市场调查:又称客源市场营销调研,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纪律、整理、分析和总结与规划决策相关的旅游客源市场需求信息,以了解现实客源市场和潜在客源市场,为科学地进行旅游规划提供客观依据的活动。
12、客源市场定位:是指旅游区根据目标市场上的旅游者偏好、竞争状况和自身优势,确定自身产品在目标市场上应处于的竞争位置。
13、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地、旅游区、旅游点的区域空间能力。
14、旅游交通:广义:是指旅游经营者或管理机构向社会推出的一种旅游产品。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第1章旅游规划与开发概述一、旅游规划相关概念1、旅游区域:是指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由组织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和若干旅游设施、旅游区等因素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地域范围。
★相对的,可大可小;★具有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具备高水平的旅游管理2、区域旅游:是一种以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接待旅游者、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经营服务方式,是在特定空间存在的旅游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
3、旅游资源:是指经过开发后,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形及无形因素。
4、旅游规划:从学术角度定义为: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从通俗角度理解为: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吸引物,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
5、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有什么联系:旅游策划作为策划的一种,是依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和旅游地的资源优势,对该旅游地的旅游项目进行定向、定位的过程,是在旅游规划基础上对旅游产品的研制、发展、优化的过程。
二、旅游规划特点与原则1、旅游规划六大特点:主题性、协调性、目的性、战略性、技术性、综合性2、旅游规划五大原则:形象原则、市场原则、美学原则、效益原则、保护原则三、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关系1、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的理解:1)从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较旅游规划产生的年代早,编制旅游规划时应在适应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保证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从创新角度看,旅游规划不能一味妥协于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应该建立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在编制旅游规划的时候邀请一些城市规划专家参与,也可主动向城市规划部门提出建议。
3)从实际角度看,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是统一的,只不过城市规划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旅游功能是城市功能之一,所以旅游规划只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方面。
旅游资源与开发(4)

峨眉山
秀美
㈤ “幽”美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幽”美一般是指以丛山深谷、山间盆 地为地形基础,辅以铺天盖地的高大乔木,构成封闭或 半封闭的空间环境的景观,清静幽深。
如青城山享有“天下幽”的美称。
青城山
㈥ “奥”美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奥”美一般是指比 幽景更为复杂深远、封闭僻远的空间 环境。
三、思维: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从“感觉”、“知觉”到“思维”,旅游者对旅游资源产生了 “想象”和“理解”。这样,对旅游资源的欣赏就更深刻、全面, “想象”和“理解”越丰富、越多,从旅游中获得的美感就越多。
四、情绪:
三、听觉美: 指在特定环境中,旅游资源能给人以悦耳动人的音乐般的感受。 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鸟语、风声、钟声、水声等。
四、嗅觉美:
指嗅觉器官受到刺激所产生的欢快的、令人陶醉的感受。
如花的芳香、陈酿、丰美的肴馔、水果、清新的空气等,
都能给人以嗅觉美的享受。
五、协调美:
主要指以自然风景为基础,渗透了 人文内容的景观美。主要类型有:
情绪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经验。情绪发生
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具有情景性、短暂性的特
点。如当我们徜徉于青山绿水中时,总会心花怒放,顿感欢愉。
对旅游资源的高质量的欣赏,往往是那种情化为景,景溶于情,情景
交融的“审美情绪力”的高度体验。
五、情感:
钱今昔教授认为对旅游资源还有更高一层的审美 因素,即“情感力”。
2、美感的形成: ①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 A、人的感觉是美感的前提; B、客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总结word参考模板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第一章1.旅游资源概念:①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②“旅游资源”是环境中的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
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注:①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内涵:②1)、强调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
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所在。
2)、强调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旅游者3)、旅游资源是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2.旅游资源的形成:自然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相互作用,长期演化而构成的有规律的典型的综合体,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受地球圈层、地质构造、水文侵蚀、气象气候、生物等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
(1)地球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2) 自然地理要素地域组合和分异规律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分布(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本底(4)地球水体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景环境和素材(5) 气候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6)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活力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吸引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
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不仅受历史遗存、文化地域差异、宗教、市场需求、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1) 深厚的历史遗存(2)显著的地域文化差异(3) 深刻的意识形态影响(4)动态的市场需求3.旅游资源的特征: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区域独特性不可移置性群体组合性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季节性时代性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价值不确定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性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观赏性启迪性4.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
(完整版)《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 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
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知识点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知识点一、旅游资源规划概述1. 旅游资源规划的定义和作用旅游资源规划是指为了满足旅游发展和旅游业的需要,合理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保护和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达到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综合性规划。
旅游资源规划的作用是制定长远的旅游资源利用方案以及规范和引导旅游开发,改善资源质量,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等。
2. 旅游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旅游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先期保护原则和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统一原则。
其中,合理性原则是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必须符合整体规划,并考虑旅游业的需要和旅游规划的目的,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高质量和效益;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便使旅游资源长期得到保护和利用;适宜性原则指旅游资源利用应符合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客观因素;先期保护原则是指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要优先于开发,确保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支持旅游业的长期发展;而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统一原则则是指,在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要相互协调,统筹谋划,实施旅游开发应考虑资源保护。
二、旅游资源规划的内容旅游资源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旅游规划背景、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方案、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和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等方面。
1. 旅游规划背景旅游规划背景是指制定旅游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
主要包括旅游业的发展背景、旅游规划的目的、旅游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旅游规划的制定依据等方面。
2. 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开发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概况、旅游资源的定量、定性分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等方面。
3.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潜力、利用水平等进行分析,为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未来旅游市场需求、资源可持续利用性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和旅游资源规划的基础条件等方面。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第一节旅游系统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二、旅游系统的概念1988年,美国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甘恩(Gunn)率先提出了旅游规划系统的概念。
他将旅游系统划分为需求板块和供给板块两个部分,其中供给板块又有交通、信息促销、吸引物和服务等部分组成。
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依赖性。
所谓旅游系统可以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部分。
三、旅游系统的结构(一)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1、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2、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3、旅游企业子系统4、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二)、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1、旅游需求2、旅游供给3、旅游市场(三)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重点)1、旅游客源地2、旅游目的地3、旅游通道(四)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1、宏观2、中观3、微观第二节旅游规划概述一、旅游规划的概念(重点)旅游规划是指: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二、旅游规划的功能三、旅游规划的分类(一)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1、空间尺度分类2、时间尺度分类规划的期限是指规划产生效力的时间跨度,如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多则为10-20年。
就规划期限而言,可以将旅游规划划分为: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
(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三)按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重点)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aster Planning)2.控制性详细规划(Control Detail Planning)3、修建性详细规划(Constrction Detail Planning)四、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一)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解析1、旅游投资方2、区域旅游的管理运营方3、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4、旅游者5、旅游资源6、旅游规划的审批资源(二)个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重点)1、召开座谈会2、聘请专业顾问小组3、聘请规划领导小组4、实施区域公投制度5、进行市场统计调查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形式(一)旅游规划的内容(二)旅游规划的成果形式(重点)一是规划文本;二是规划图件。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汇总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汇总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估?
旅游规划与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 旅游规划与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就业环境的改善;
旅游规划与开发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2、建立政策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保证旅游均衡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3、政策保障体系的特点?
针对性;
时效性;
导向性;
综合性;
协调性。
4、建设财政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旅游财经保障体系适应了旅游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 旅游财经保障体系有利于改善旅游企业融资环境;
旅游财经保障体系可培养旅游企业竞争力。
5、财经保障体系的特征和内容?
特征:
间接性;
时滞性。
内容:
财政保障;
金融保障。
6、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具备精深的业务经营才能;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
旅游技术服务人才的素质要求。
强烈的服务意识;
良好的个人修养;
熟练的服务技能。
7、建立环境生态保障体系的意义?
旅游对土地、水、大气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旅游对动植物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旅游对自然、人文景观及环境的影响。
8、环境生态保障的原则?
环境生态保护规范性原则;
环境生态保护大众化原则;
环境生态保护强制性原则。
9、加强环境生态保护的措施?
对水体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对大气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对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2、四君子:梅、兰、竹、菊3、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4、园中三杰:玫瑰、蔷薇、月季5、十大自然保护区: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的白头山附近地区,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中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人参等动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
②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小熊猫等珍稀动物。
③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地区,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季雨林。
④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主要保护灰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⑤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的建阳、崇安、光泽县境,以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为主。
⑥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锡林浩特市,主要保护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⑦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神农架林区,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⑧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东段,主要保护濒危动物、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风景区和荒漠绿洲。
⑨盐城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黄海沿岸,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珍禽自然保护区。
⑩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和多种珍稀动物的综合自然保护区。
6、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1名:丹霞山(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第2名: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3名:大金湖(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4名:龙虎山(江西省鹰潭市)第5名:资江—八角寨—崀山丹霞地貌第6名: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7名:赤水丹霞地貌(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7、八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8、中国四大园林: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和留园。
9、七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
10、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11、四大名泉:济南趵突泉与江苏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泉城”—济南的四大泉群:趵突泉、珍珠泉、黑龙泉、玉龙潭12、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3条件与2模式:条件:第一,应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资源。
这是旅游产品形成的基础。
第二,形成一定规模的设施接待能力。
这是开展旅游业的物质保证。
第三,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
这是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
模式:共生模式和提升模式13、十大名茶:一、西湖龙井;二、太湖碧螺春;三、黄山毛峰;四、庐山云雾;五、六安瓜片;六、君山银针;七、信阳毛尖;八、武夷岩茶;九、安溪铁观音;十、祁门红茶14、十大赏花圣地:(1)江西婺源(油菜花)(2)西藏林芝(桃花)(3)武汉大学(樱花)(4)杭州太子湾公园(郁金香)(5)河南洛阳(牡丹)(6)云南罗平(油菜花)(7)河北赵县(梨花)(8)安徽黄山(油菜花)(9)北京玉渊潭(樱花)(10)南京梅花山(梅花)二、名词解释1、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2、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和地壳物质组成不断变化的作用。
3、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沿断裂面发生较大位移的一种地质构造类型。
4、褶曲:岩层在侧方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
5、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6、飞来峰: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7、丹霞地貌:指红色砂、砾岩层在垂直节理控制下,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发育而成的各种奇峰怪石的总称。
它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丹霞地貌。
8、雅丹地貌:指风蚀垄槽地貌景观,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黏性土因干缩而产生裂隙,经强烈的定向风吹蚀而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鳍形的“垄脊”和宽浅不一的“沟槽”,并沿着盛行风向延伸的奇特景观。
9、羊背石:带有漂砾的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基岩进行磨蚀,形成了犹如羊群伏在地面上一样的羊背石。
10、天生桥:是指洞顶岩壁石体由于溶蚀、侵蚀、重力崩塌而形成的桥状地形。
11、堆石洞:是由于岩石块体塌落堆砌成的石洞。
12、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度假健身、参与体验等活动的各种水体资源,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3、湖泊:是地面上的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
14、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15、瀑布:是流水从悬崖、陡坡上倾泻而下形成的水体景观,或者河流纵断面突然产生破折而跌落的水流。
16、岛屿:是海洋、江河或湖泊中被水包围的小片陆地。
岛屿类型: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岛礁:江海中隐现于水面上下的岩石以及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成的岩石状物就称之为礁。
三、简答题1、什么是旅游资源?为什么说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答: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的范畴在不断地扩大。
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
旅游资源范畴的扩大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旅游资源的界定应有一定技术经济前提。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使得旅游资源的内容不断扩大。
原来不是旅游资源的事物和因素,今天就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予以开发。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向。
使得过去不是旅游资源的事物现象今天也成为了旅游资源。
2、简析旅游资源的特点答:(1)美学的观赏性,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有美学特征,具有观赏性。
即:旅游资源最核心的是其吸引功能。
(2)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3)种类的多样性和结构的综合性(4)性质的时代性和季节的动态性(5)使用的永续性和开发利用的易损性(6)内涵的文化,增智,科学性(7)评价的复杂性3、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有什么内在联系和不同?答:旅游资源无论在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以单一形式出现.一个旅游区,往往其构成是各种旅游景观或景观要素的综合体.各类旅游资源在地域上的组合形成旅游景观。
由旅游资源及旅游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旅游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
旅游景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是一个具有美学意义和吸引力的区域环境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子系统在内的复合系统。
4.简述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答: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极为密切。
(1).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旅游资源质量影响旅游业发展水平(3).旅游资源影响旅游业的产业结构。
5、简析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5个途径。
答:⑴应充分发挥单一旅游资源的多种旅游功能,并结合市场需要不断进行再开发。
⑵依据相对优越的资源和区位条件,通过集聚布局效应,适度扩大开发规模,增加规模效益,深化、显化旅游资源的内涵,突出整体优势,强化与其他旅游区的差异,以利于塑造特色鲜明的新的市场形象,增加旅游产品的观赏性和影响力。
⑶注重景区多种旅游资源的协调开发,满足旅游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⑷应注重旅游资源的区域协作开发,结合市场需要,对整个区域或跨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⑸应注重旅游资源和产品创新。
深挖传统资源潜力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创造新生资源,将已开发、待开发资源相互结合来进行产品创新。
6、旅游资源分类意义和原则答:意义:(1)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2)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3)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原则:(1)分类应以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作为出发点,确定分类范围和内容;(2)分类应以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作为主要标准;(3)分类应考虑资源的成因/特点/形式/年代等特征;(4)分类应尽可能系统化/规范化.7、旅游资源分类类型(1) 其他角度分类①按利用角度a可再生性旅游资源;b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②按经营角度:a有限的~;b无限的~.③按吸引力级别:a世界级~;b国家级~;c省级~;d市县级~.④以区域功能为主划分(即区域内~所体现的主要功能):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人工建筑旅游资源;商业旅游资源;科考旅游资源;民俗风情和宗教旅游资源。
(2)以旅游资源的属性分类①传统方法: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②1990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中科院地理所和国家旅游资源开发司):2级+8大类+108个基本类型;③1992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6类+74个基本类型④2003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科院地理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8主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8、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类原则、对象、结构。
答: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分类结构: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每一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
9、熟记国标分类体系和内容(见书本P400)10、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区别答:旅游资源评价结果所反映的是对旅游资源本体价值的总体判断,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则是在旅游资源价值认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旅游环境要素、旅游开发条件、开发方式与开发规模等综合因素,来评估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二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不属于同一个范畴。
11、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答: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能量如热能、压力等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主要由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所引起。
具体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12、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有哪些方面答:旅游功能:一、审美功能二、科普教育功能三、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运动功能四、文化旅游功能地文景观作为地理空间的物质基础,对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有规定和限制作用:(1).决定旅游活动开展的难易程度(2).造就重要的构景要素(3).体现旅游地的总体特征及观赏效果13、、简述风景名山的特点及利用与开发答:特点:(1)名山是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实体。
(2)名山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3)名山拥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
(4)名山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体。
利用:观赏游览、避暑、度假疗养、登山探险、滑雪、体育锻炼、科学考察以及供人们从事历史、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