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贡献

浅析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摘要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创者。
中西方文化在中国“五四”时期曾进行了猛烈的撞击,鲁迅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不但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鲁迅在现代文学创作题材、语言、文学体裁以及现代小说理论方面都有一定的论述,所以说,鲁迅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鲁迅现代文学发展贡献文学主张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鲁迅先生在中西方文化进行猛烈撞击时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一鲁迅对现代文学题材方面的贡献文学题材,简单来说就是写什么,关于这一问题鲁迅先生曾有明确的论述。
鲁迅先生认为新文学应该对人们各式各样的生活进行描写,所以说题材就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强调文学题材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多样化,所以他特别鼓励作家要对自己的生活天地进行扩大,并且逐渐开拓新的文学创作题材领域。
鲁迅在对台静农的小说进行评论的时候,就特别对题材新颖进行了强调,他说:“要在他的作品里吸取‘伟大的欢欣’,诚然是不容易的,但他却贡献给了文艺;而且在争写着恋爱的季节,都市的明暗的那时候,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
”可见,他对台静农所采用的新颖题材抱有极大的赞赏。
对于萧红的《生死场》进行评价的时候说:“自然这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鲁迅先生所说的采用新颖的题材,并不是说让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去有意的猎奇,而是对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进行真实的描写。
鲁迅先生不只是提出扩大题材领域这一文学理论,他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实现题材的广泛性和多样化,其小说就开创了“表现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这两大现代文学创作题材。
鲁迅先生的贡献

鲁迅先生的贡献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入人心。
他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还涉及到社会、教育和思想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鲁迅先生的贡献。
一、文学贡献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笔调和思想深刻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
他通过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形式,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社戏》等都深刻地刻画了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探讨。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深受人民的喜爱,他以扎实的写作风格和犀利的笔调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现象的真相。
他的作品具有启蒙人们思想的作用,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对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社会贡献鲁迅先生对社会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创作,他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倡导社会改革。
他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许多年轻人,鼓励他们关心社会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声音。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思想进行了批判。
他的作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引发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对社会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鲁迅先生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如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革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三、教育贡献鲁迅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为中国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素养,而不仅仅着重于知识的灌输。
鲁迅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教育无疆界”的主张,强调教育应该超越国界和民族的差异,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而言,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为中国的文学、社会、教育等领域带来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作品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论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论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翘楚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文、小说和散文,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视野,深深影响了中国及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
在鲁迅的努力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得到了重要的推动,他的贡献也闪耀着中国文学艺术的力量。
首先,鲁迅在将中国时装文学发扬光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将当时流行的时尚文学方式,以及洋溢着东方智慧的中国元素融入其中,使中国文学可以在海外广受好评的同时,也受到国内读者的好评。
他的文学作品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故事和真实生活,使中国文学应景生动。
其次,鲁迅在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他创作《狂人日记》、《故事新编》等文学作品,不仅开创了新的小说创作模式,而且在采用丰富生动的表达技巧,生动讲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
他还创造了“散文体”,将自然、哲理、爱情、明现与自身观点相结合,创作出能引起强烈共鸣的散文作品,令越来越多的作家仿效,以其文字塑造了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革命性发展。
此外,鲁迅敦促新文学运动,把经典文学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唤醒,对新作品施加更多压力,以更现代的方式来发挥文学作品的潜能。
他还勇于反映社会现实,敢于表达不一笑的意见,以此倡导真实的叙事技巧,以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写作,从而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更新更具有社会改变意识的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鲁迅的文学贡献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文学史的变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他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与情感手段,使中国文学得以发展、更新、深化,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因此,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也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浅谈鲁迅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

浅谈鲁迅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摘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更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开创者。
他以《呐喊》《彷徨》等小说展现了中国小说的另一种气息和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别样生命力。
鲁迅先生的小说既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养分,又借鉴了外国小说的精粹为自己所用,并由此开创了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先河。
鲁迅先生通过小说过从不同的角度,又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中华民族深层的国民性,引起人们的觉醒。
鲁迅先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对全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心灵忏悔。
于是中国现代小说在他笔下开创,也再他的笔下成熟。
他以自己别具匠心的小说创作实现了中国由古典小说到现代化小说的良性转变。
[关键词]鲁迅小说艺术现代化贡献鲁迅先生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
他以平等自由的创作态度对待普通民众,描述了民众的觉醒,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农民,出现了知识分子;他用白话文进行创作,让国民通俗易懂,于是有了《狂人日记》;他用抽取生活片断的方法全景式的展现生活全貌,于是有了“孔乙己排出大洋的潇洒场面”;他用多种方法揭露人物内心矛盾和人物性格的复杂化,于是有了子君和涓生刻骨铭心的爱情神话;他还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小说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小说叙述形式和内容、叙述方法和角度、叙述类型和模式多样化。
1918年,他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随即引起轩然大波,它以深切而又独特的格式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一、实现了小说题材的现代化变革中国古典小说无论是隋唐的传奇故事,还是《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还是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他们的小说中人物多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才子佳人,妖魔鬼怪,却极少有反映平凡生活中普通劳动人民的角色。
而鲁迅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和传统古典小说以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区别开来。
他以思想家特有的视角审视时下的社会,借鉴西方现代小说体式,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突破传统小说过分追求离奇情节和非凡人物的偏向,创造了以闰土、阿Q为代表的一系列农民形象,使被压迫者第一次成为小说的主角。
鲁迅先生对中国的贡献

鲁迅先生对中国的贡献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是中国近代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主要力量。
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体系的核心和推动力,而且还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时代。
因此,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无可置疑。
一、对现代文学贡献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第一次把中国现代文学抛向现代文学新的高度,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旧文学的束缚,引发了中国文学的新的时代。
其中,他提出的“新小说”的理念,指导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他的作品,比如《彷徨》、《故事新编》、《呐喊》、《朝花夕拾》等,在中国的文学领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崭新时代。
二、对思想价值贡献
鲁迅先生把他的作品与他的思想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思想价值融入到作品中,大胆地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和时代思潮,进行社会讽刺和社会批判,把自由、民主和进步的思想写入他的作品里,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思想上,都提出了极大的改变,在影响中国现代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风格的创新
鲁迅先生在写作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注重心理描写,情节自然、流畅,通过历史事件表现真实生活,特别注重语言材料的收集和创造,实现语言的生动和真实。
其风格曾经影响过无
数中国文学家,在影响中国文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得出结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置疑的。
他一方面为中国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时代,另一方面,也把思想价值融入到作品中,创新风格,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
这种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最重要的支柱,也是中国文学漫长历史起点的至关重要的篇章。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时代价值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时代价值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对当时的文学界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时代价值。
一、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他的文学创作和文论著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精华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精华。
他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中吸取营养,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思想性,表现了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视。
2. 推动中国现代文学从“清新”到“浪漫”的转变鲁迅的创作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从“清新”到“浪漫”的转变。
他在文学风格上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用普通百姓的语言来创作作品,极大地提高了文学的普及性和可读性。
3. 鲁迅的新思想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鲁迅的新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反映出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新思想的追求,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二、鲁迅的时代价值鲁迅是一位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艺术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 鲁迅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鲁迅思想不仅带有强烈的批判性,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他以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思考,引导读者深刻了解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启发读者思考,提出自己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见解和看法。
2. 鲁迅文学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鲁迅文学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特征。
他的作品强调了文学与时代相结合的重要性,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
3. 鲁迅作品对后代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鲁迅的文学作品具有开拓性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作品对后代的思想启示和引领都不可忽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营养。
结语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时代价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鲁迅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深思熟虑的思想家和勇敢的革命家。
他的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而闻名于世,对中国文学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影响作用。
本文将从鲁迅的文学贡献、思想观点和革命思想三个方面来探讨他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鲁迅的文学贡献鲁迅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作品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孔乙己》等为代表,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嘲笑,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和不公。
他的文字饱含愤怒和批判精神,直指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鲁迅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刻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对传统观念和封建礼教进行了精准的剖析。
他通过对个体形象的塑造,让读者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对个人意志的压迫和剥夺。
同时,他以直抒胸臆的笔触揭示社会的矛盾,为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打下了基础。
二、鲁迅的思想观点作为一位思想家,鲁迅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呼吁人们要摆脱封建迷信和思维定式,追求真理和人性的解放。
他提出了“白话文运动”,主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思想,打破文言文束缚,使文学更接近真实生活。
鲁迅的思想观点也体现在他对民族精神的探讨上。
他深知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
因此,他主张要唤醒人民的觉醒,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他提出了“立人之大节,存天理人情”的理念,呼吁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为正义和公平而斗争。
三、鲁迅的革命思想作为革命家,鲁迅积极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
他曾参与创建过进步刊物《新青年》,以文学武器激起了激进青年的反抗精神。
他坚信文学和政治的密切关联,认为只有通过改变社会和政治制度,才能实现文学的真正价值。
鲁迅发起过“五四”运动,呼吁青年投身于民主与科学的斗争中。
鲁迅与现代文学的影响

鲁迅与现代文学的影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鲁迅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进行探讨,详细介绍鲁迅的独特创作风格、对文学界的影响以及对后世作家的启示。
一、鲁迅的独特创作风格鲁迅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擅长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社会现实,以及深入人心的文学形象塑造。
他的作品充满了悲愤、讽刺和幽默,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鲁迅的笔触犀利而直接,直面社会问题,不回避现实的丑恶和残酷。
他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言谈举止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对文学界的影响鲁迅的作品对于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作品推动了文学风格的革新和演变。
鲁迅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单一模式,开拓了文学的新路径。
他注重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以真实的角度揭示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这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接地气,贴近真实生活,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其次,鲁迅敢于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和权威,他的作品对于人们的思想触动深远。
他大胆批判旧文化,揭示社会问题,呼吁人们关注民生。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意识,激励了一代代文人的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感。
鲁迅的影响还体现在他对文学语言的革新上。
他倡导使用白话文进行创作,摒弃了繁琐的文言文,使作品更加通俗易懂,广泛的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他对于文学语言的革新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对后世作家的启示鲁迅不仅在自己的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后世作家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鲁迅的作品告诉我们,文学应该关注人民、关注社会。
他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在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这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即通过文学来关怀社会,为人民发声。
其次,鲁迅的作品强调独立思考与反叛精神。
他在旧体制下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受传统的束缚和桎梏。
这为后来的作家树立了一个榜样,勇于突破常规,坚持独立的艺术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社科学院
现代文学专题
题目:试论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班级:11汉本(1)班
姓名:孙万娟(11205039)
指导老师:***
2013年9月25日
试论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当中而长久不倒,终身都以其铮铮铁骨坚守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思想之自由”,以个人之力成为现代文学开创者、奠基人,并铸就了一坐无可企及的高峰。
与其他知识分子不同的是,鲁迅并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其弃医从文的根本目的是“立人”。
他在东京求学时一次看幻灯片看到愚昧的中国人被屠戮,感到国人“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愤而弃医从文。
破而后立,“破”与“立”是对立统一的。
在鲁迅早期的小说创作中,“立”更多表现为“破”,即表现为强烈的批判意识,对国民性顽劣的“根”进行了深层挖掘,对“病灶”进行了无情的解剖和针砭。
“立”是正面建树,鲁迅致力于重塑国民新的思想文化人格,呼唤“精神界之战士”,培养有独立人格、独特个性的新一代。
既然说到了鲁迅的批判主义观,就不得不提到鲁迅为中国文化转型和中国现代化所作的思考和一些重要观点了,包括“拿来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科学主义等。
鲁迅对于中国文化转型的思考,虽然既主张对传统进行批判,又主张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甚至主张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但是,鲁迅并没有丝毫的崇洋媚外思想,他的《拿来主义》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这种“破而后立”、“拿来主义”的思想无疑对于现在的21世纪也是具有时代意义。
鲁迅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①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②,从一问世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这是鲁迅对自己小说的评价。
第一、表现的深切。
首先,是体现在小说题材的突破性。
中国的传统小说历来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绿林好汉的世界,即使是描写人世间的生活,也是不离其神仙鬼怪,以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和情节的曲折性为特色。
然而鲁迅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彻底的面向现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由此开掘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其次,是体现在独特的观察与表现的视角,即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
如《药》通过清末革命者夏瑜惨遭杀害却被愚昧的劳动者买去治病的故事,真是的显示了民众的落后愚昧无知,也揭示了中国旧民主主义的不彻底性和悲剧性。
义。
再次,是鲁迅小说常见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与“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
前者如《示众》,主要表现了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以及对于“启蒙”的无奈质疑。
后一种模式如《故乡》、《在酒楼上》,蕴含了“反抗绝望”与彷徨。
最后,还有思想的深邃上。
鲁迅的小说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拷问。
鲁迅那时的思想追求和艺术追求都是与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历史需要融合在一起的。
以上两点在鲁迅的小说中清晰可见:《狂人日记》写的是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吃人本质,却只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日记来披露。
《孔乙己》写的是造成几千年中国知识分子屈辱历史的科举制度的危害,讲的只是一个乡村读书人的几个片断。
《风波》写辛亥革命在农村的影响,讲的却只是一场乡场上的"辫子的风波"。
第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首先,在创造手法上,鲁迅开辟了多种创造方法的源头:《孔乙己》、《祝福》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狂人日记》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肥皂》、《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表明在某些局部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充分体现了鲁迅的“拿来主义”的创作态度。
同时,在鲁迅的小说中,还“常常回响着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这使得鲁迅的许多小说“以多声部的复调为特点”,乃至成为“复调小说”。
其次,在格式上,鲁迅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
《狂人日记》所采用的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在中国小说上显然是一个首创;《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中途起笔。
这些写法打破了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
再次,在塑造人物方面,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④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例如阿Q这个人物,几乎人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几乎人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阿Q精神”。
还有,鲁迅在写人物时,还注重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即使“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⑤。
同时,鲁迅还是散文的集大成者,其散文诗集《野草》和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均为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
《野草》的风格与写作姿态不同于《朝花夕拾》,也可以用“独语”来概括,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
这主要是逼视与抒发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紧张、焦虑,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
所以说,《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是浸透着生命体验的“反抗绝望”的哲学。
《野草》很晦涩难懂,阅读时关键是琢磨体会其用意象象征(暗示)的感觉、意趣与思维,要把握其“独语”中所表露的“自我审视”的性质。
如《影的告别》中“彷徨于阴暗之间”的回环反复的语句,传达出内心斗争的深刻。
鲁迅也说过,他并不希望青年读懂他的《野草》,因为《野草》只属于他自己。
而《朝花夕拾》(原为《旧事重提》),都是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记叙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片段,包含了作家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使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和谐的结合起来。
提到鲁迅,就不能不提及鲁迅的杂文,杂文是鲁迅作为革命战士的最锐利的武器,大量评论时政的杂文,都是指向旧制度、旧文化的“匕首”。
通过杂文,鲁迅显现出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者形象。
他的杂文多收于《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中。
鲁迅杂文形象性很强,他文章中的说理、论辩、批判、驳论等逻辑力量都是透过鲜明的形象来体现的,因而他的杂文具有浓郁的艺术色彩。
鲁迅杂文的文体自由多变,短评是他常用的形式。
他的文风或严峻凛然,或清新隽永,或锋芒毕露,或泼辣犀利,或意味深长,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他的杂文是现代文学中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文体。
总的来说,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
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
他的一生为中国文学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清醒的现实主义、彻底的反封建思想和对人民大众的无比热爱,他的“立人”思想的提出以及为改
造国民性所作出的不懈努力,都为中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文化思想史书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他的散文、小说和杂文创作成为记录他的思想,批判封建文化,对敌作战的有力武器。
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创作的魅力,即是他人格魅力之所在,不愧为“民族魂”。
参考文献:
①严家炎:《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求实集》,第1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②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第238页
③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鲁迅全集》第6卷,第519页
⑤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鲁迅全集》第5卷,第5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