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现代文学中的主要贡献(2)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物介绍(鲁迅)PPT课件

鲁迅关注人的命运和精神世界,这种人文 关怀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 引导人们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2024您的观看
2024/1/26
27
闰土等农民形象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 的贫苦生活,他们在贫困中挣扎求生 。
麻木的精神状态
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通过农民形象,鲁迅表达了对社会不 公和贫富差距的控诉。
在长期的贫困和压迫下,农民们变得 麻木不仁,缺乏反抗精神。
2024/1/26
14
04
鲁迅文学风格与技 巧探讨
2024/1/26
15
讽刺手法运用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 浙江绍兴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家 庭。
2024/1/26
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后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 矿学堂。
1902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 触西方现代文化,并逐渐形成 自己的世界观和文学观。
4
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状况
2024/1/26
01
辛亥革命前,中国处于清朝末期 ,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社会 矛盾尖锐。
鞭挞奴性心理
02
鲁迅对国民的奴性心理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这种心理是导
致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倡导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03
鲁迅呼吁中国人民要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21
对现代文学发展推动作用
倡导白话文运动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 一,他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推
2024/1/26
23
对当时社会影响
揭露社会黑暗
鲁迅作品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 黑暗面,对封建礼教、旧文化、
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鲁迅介绍ppt

01
02
03
代表作品
《狂人日记》、《呐喊》 、《彷徨》等。
文学地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 一,被誉为“民族魂”。
文学贡献
开创了中国现代白话文小 说的先河,对推动中国文 学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 影响。
社会活动成就与荣誉
反帝反封建
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妇女解放
03
鲁迅思想与观点
反封建思想与观点
01
批判封建礼教
鲁迅作品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常 常直戳人心,他揭示了封建礼教 对人们精神的束缚和摧残。
02
03
揭露封建专制
反封建文化
鲁迅通过作品揭示了封建专制的 残酷和无情,对封建专制制度进 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控诉。
鲁迅认为封建文化是造成中国落 后的根源,他主张反封建文化, 提倡新文化、新思想。
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
要点一
独特的诗歌语言
鲁迅的诗歌作品语言简练、质朴,常 常以形象生动、意象丰富的表现手法 ,展现出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要点二
强烈的情感表达
鲁迅的诗歌作品情感强烈,常常表达 对人民苦难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要点三
多样化的题材与风格
鲁迅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广泛的题材, 包括抒情诗、讽刺诗、哲理诗等多种 形式,展现了他多样化的文学风格。 同时,他的诗歌作品还受到了中国古 典文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023-12-22
鲁迅介绍
汇报人:可编辑
contents
目录
• 鲁迅生平与背景 • 鲁迅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 鲁迅思想与观点 • 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鲁迅的成就与荣誉
中国著名作家鲁迅-PPT课件

先生开始创作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 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 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 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 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 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 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 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 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 《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 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 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 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 《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2(鲁迅)PPT课件

通过对人民命运尤其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旧民主 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问题,深刻地刻画了一群 “老中国的儿女”——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5
《彷徨》
命名由来
《彷徨》收入1924-1925年的11篇作品,继续描写封建社会 的吃人本质。
“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精神上有寂寞、彷徨之感。题《彷徨》 一诗,“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 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 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10
(四)《阿Q正传》
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杰出成就,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 中国现代小说。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以笔名 “巴人”在《晨报副镌》上连载 。
书信《两地书》 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文言小说
《怀旧》、《斯巴达之魂》
3
(二)《呐喊》《彷徨》
1、地位
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2、《呐喊》
(1)、命名由来 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初版收入1918-1922年的15
篇作品,后抽掉《不周山》。 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
篇目11
《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 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 兄》、《离婚》。
内容
作品在对旧制度旧传统进行更加细致揭露的同时,比较集中地描 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浮沉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他们的软弱、 动摇、孤独、颓唐的思想性格弱点。
5
《彷徨》
命名由来
《彷徨》收入1924-1925年的11篇作品,继续描写封建社会 的吃人本质。
“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精神上有寂寞、彷徨之感。题《彷徨》 一诗,“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 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 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10
(四)《阿Q正传》
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杰出成就,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 中国现代小说。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以笔名 “巴人”在《晨报副镌》上连载 。
书信《两地书》 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文言小说
《怀旧》、《斯巴达之魂》
3
(二)《呐喊》《彷徨》
1、地位
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2、《呐喊》
(1)、命名由来 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初版收入1918-1922年的15
篇作品,后抽掉《不周山》。 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
篇目11
《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 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 兄》、《离婚》。
内容
作品在对旧制度旧传统进行更加细致揭露的同时,比较集中地描 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浮沉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他们的软弱、 动摇、孤独、颓唐的思想性格弱点。
鲁迅及作品分析PPT课件

2020/4/27
-
5
鲁迅思想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后期鲁迅显示出在思想上的一些新 的发展,即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早期 坚持个性主义到后来站在阶级角度认识 到群众的力量。
2020/4/27
-
6
前期:
进化论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鲜明特征,但 其思想呈现相当的复杂性。摒弃了进化论中 “弱肉强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 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 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 极因素。
2020/4/27
-
30
1.旧式知识分子形象
(1)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旧社会文人 以《孔乙己》中的 孔乙已、《白光》中的陈
士成为代表。 孔乙已、陈士成曾如醉如痴地追求功名利禄,
却终生未爬上统治者的显赫地位,而他们所受的 教育又不能支持其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最后成为 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
2020/4/27
2020/4/27
-
27
《风波》讲述了撑航船的七斤在城里被剪去了 辫子,当皇帝就要复辟的流言传来时,七斤的家 里立刻紧张起来,辫子的有无成为问题的焦点。 赵七爷、九斤老太等人物各具特点,一个个神态 毕现。小说结尾处描绘了风波过去后的平静,暗 示复辟虽然不曾成功,而生活的进行依旧没有脱 离原来的轨道,既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普 通民众和辛亥革命之间有着深深的隔膜。同时也 说明农民的觉醒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020/4/27
-
13
《 呐 喊 》出版于1923年,它收录了1918年至 1922年的小说十四篇,包括《孔乙己》、《药》, 《明天》,《一件小事》,《故乡》,《头发的 故事》,《阿Q正传》等。
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 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小说具有充 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倾向到具体描写,都和 “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命和思想 革命的特色。
第二讲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文学欣赏)PPT课件

35
《阿Q正传》
36
严顺开饰演的阿Q
丰子恺、丁聪与蒋兆和画的阿Q
37
小说写他先是在赵太爷的巴掌 下,失去了姓赵的资格
38
你怎么配姓赵?你怎么敢姓赵?
39
在赵秀才的竹杠下,失去求婚 和出卖劳力的机会。
40
阿Q求爱
41
在辛亥革命中,在假洋鬼子的 哭丧棒下,失去革命的幸运。
42
不准革命!
43
“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安静 地躺着,合着眼,闭了嘴,口角 间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笑着 这可笑的死尸”。
60
小说的结尾
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 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 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 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 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 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 哀。 “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 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 下。”
15
二、鲁迅的小说创作: 《呐喊》《彷徨》的思 想和艺术
16
《呐喊》《彷徨》大致体现了三 个方面内容: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 露和批判。
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 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 关注。
三、关于变革时代几代知识分子 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17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 露和批判。
67
《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 及史实的演义”
属于神话题材的有《补天》、 《奔月》 属于传说题材的有《理水》、 《铸剑》 属于历史题材的有《采薇》、 《出关》、《非攻》、《起死》。
68
《故事新编》的油滑问题:
油滑:是指一种将古代和现代错
综交融的艺术手法,即一些谐谑 性、调侃性甚至是玩世不恭的细 节表达,比如说在对古代人物的 描写中,虚构出某些喜剧性人物 和随意点染上一些情节。
《阿Q正传》
36
严顺开饰演的阿Q
丰子恺、丁聪与蒋兆和画的阿Q
37
小说写他先是在赵太爷的巴掌 下,失去了姓赵的资格
38
你怎么配姓赵?你怎么敢姓赵?
39
在赵秀才的竹杠下,失去求婚 和出卖劳力的机会。
40
阿Q求爱
41
在辛亥革命中,在假洋鬼子的 哭丧棒下,失去革命的幸运。
42
不准革命!
43
“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安静 地躺着,合着眼,闭了嘴,口角 间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笑着 这可笑的死尸”。
60
小说的结尾
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 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 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 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 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 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 哀。 “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 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 下。”
15
二、鲁迅的小说创作: 《呐喊》《彷徨》的思 想和艺术
16
《呐喊》《彷徨》大致体现了三 个方面内容: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 露和批判。
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 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 关注。
三、关于变革时代几代知识分子 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17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 露和批判。
67
《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 及史实的演义”
属于神话题材的有《补天》、 《奔月》 属于传说题材的有《理水》、 《铸剑》 属于历史题材的有《采薇》、 《出关》、《非攻》、《起死》。
68
《故事新编》的油滑问题:
油滑:是指一种将古代和现代错
综交融的艺术手法,即一些谐谑 性、调侃性甚至是玩世不恭的细 节表达,比如说在对古代人物的 描写中,虚构出某些喜剧性人物 和随意点染上一些情节。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课件

详细描述
鲁迅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创造力和影响力。他的小说、散文、随笔和翻译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 思想内涵。他的长篇小说《狂人日记》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鲁迅的文学作品
02
小说
《呐喊》 收录了鲁迅从1918年至1922年创作 的小说14篇,包括《狂人日记》、《
孔乙己》、《阿Q正传》等。
《彷徨》
收录了鲁迅从1924年至1925年创作 的小说11篇,包括《祝福》、《伤逝 》等。
《故事新编》
收录了鲁迅创作的8篇小说,通过新 编手法对古代故事进行改编,赋予其 新的意义。
散文
01
《朝花夕拾》
02
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回忆 性散文,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
期的生活。
03
鲁迅的争议和批判
05
对鲁迅作品的争议和批判
内容过于悲观
部分人认为鲁迅的作品过于悲观 ,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容易对
读者产生负面影响。
语言风格独特
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学技巧, 使得部分读者难以理解和接受,对 其作品的评价存在分歧。
作品主题单一
部分人认为鲁迅的作品主题过于单 一,过于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缺乏多样性和广泛性。
04
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 一,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02
他的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 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鲁迅与其他现代作家的关系
鲁迅与茅盾、老舍、巴金等作家都有 密切的交往和合作,共同推动了中国 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的求学经历
总结词
鲁迅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创造力和影响力。他的小说、散文、随笔和翻译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 思想内涵。他的长篇小说《狂人日记》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鲁迅的文学作品
02
小说
《呐喊》 收录了鲁迅从1918年至1922年创作 的小说14篇,包括《狂人日记》、《
孔乙己》、《阿Q正传》等。
《彷徨》
收录了鲁迅从1924年至1925年创作 的小说11篇,包括《祝福》、《伤逝 》等。
《故事新编》
收录了鲁迅创作的8篇小说,通过新 编手法对古代故事进行改编,赋予其 新的意义。
散文
01
《朝花夕拾》
02
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回忆 性散文,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
期的生活。
03
鲁迅的争议和批判
05
对鲁迅作品的争议和批判
内容过于悲观
部分人认为鲁迅的作品过于悲观 ,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容易对
读者产生负面影响。
语言风格独特
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学技巧, 使得部分读者难以理解和接受,对 其作品的评价存在分歧。
作品主题单一
部分人认为鲁迅的作品主题过于单 一,过于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缺乏多样性和广泛性。
04
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 一,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02
他的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 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鲁迅与其他现代作家的关系
鲁迅与茅盾、老舍、巴金等作家都有 密切的交往和合作,共同推动了中国 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的求学经历
总结词
鲁迅ppt课件

细腻的心理描写
鲁迅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
独特的叙事风格
鲁迅的叙事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使作 品呈现出多样的叙述视角和时空结构。
04
鲁迅思想内涵及影响
对传统文化反思与批判
反思儒家思想
鲁迅对儒家思想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认为其束 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针砭时弊
鲁迅的作品针对社会时 弊进行深刻批判,揭示 社会问题的根源,引起 人们的反思。
唤醒民众
鲁迅的作品意在唤醒民 众意识,呼吁人们关注 社会问题,共同推动社 会进步。
倡导变革
鲁迅倡导社会变革和进 步,他的作品鼓励人们 勇于改革,推动社会发 展。
对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贡献
传承传统文化
鲁迅的作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后人传承和发展提 供宝贵财富。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族 危机深重。
文化背景
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
文学背景
文学界开始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表 现手法,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求。
02
鲁迅文学作品概览
小说创作
《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以“狂人”的自述揭示封建
礼教的“吃人”本质。
《阿Q正传》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等。
鲁迅成长经历
家庭背景
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
学习经历
曾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 矿路学堂学习,后赴日本 留学。
文学启蒙
在日本期间,开始接触西 方文学和思想,对文学产 生浓厚兴趣。
鲁迅所处时代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和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 拾》均为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 《野草》采用的是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的“小感触” 形势,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 风格,开创了我国散文“独语体”先河。《朝花夕 拾》则是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文中作者用深 情、平易、清新、舒展的语调,记述了自己生活的 点滴片段,风格自然亲切,和谐宽松,开创了我国 现代散文“闲话风”的风格。
第二,参与发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翻译并介绍了多种外国文学,其译著《毁灭》、《死魂灵》等至 今仍是不朽的翻译巨作。也影响了一代作家。
第三,开创了“杂文”这一文体的先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 用文笔直接介入社会,同黑暗的现实和麻木愚昧的国民战斗 的典范。其文字如警句,针砭时弊毫不留情,可以说开一代 风气之先,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最伟大的精神导师。
四、学术贡献
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 《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 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 “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 《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
鲁迅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第一,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诗集。这都是开风气之 先的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和胡适,陈独秀,刘半农, 钱玄同,傅斯年等人共同开辟了中国白话文学的先河,其作品 《狂人日记》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成型的现代白话 小说(区别于《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白话小说),其散 文诗《野草》也成为中国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里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严家炎先
1.实现了小说题材的现代化变革
《阿Q正传》中被压迫被侮辱,想爱不能爱,想活又不能,而且连“革 命”都不能加入,最后蒙冤啷当入狱,惨遭冤杀的阿Q; 《伤逝》中一心追求美好爱情却事与愿违,最后在悔恨中惜别人世子君; 《祝福》中遭受封建精神折磨,最后在闲人们的祝福声中凄凉死去的祥 林嫂。
其他还有,比如《故事新编》式开创了“经典重读”的解读 范,《野草》引入了许多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因素,《中国小 说史略》是第一部完整意义的中国小说史,具有极其重要的 文学史意义等等,这些都是鲁迅给中国文学史留下的宝贵遗 产。鲁迅的文章和行动,对后代人影响至深。
• 第四,社会群体看客想象。如《示众》中的看客群体、《孔乙己》 中嘲笑孔乙己的人、《祝福》中把祥林嫂的不幸当成调味品的鲁镇 人。他们愚昧自私却不愿意接受现实。
3.实现了小说语言通俗明白的现代化变革
《伤逝》最后有这样几个小段: 我仍然只有唱歌一般的哭声,给子君送葬,葬在遗忘中。 我要遗忘;我为自己,并且要不再想到这用了遗忘给子君送 葬。 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 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这几段文字,已经完全没有文言文的影子,已经是完全意 义上的纯粹白话文,已经与中国现当代的小说语言相差无几。 鲁迅先生也成功的完成了中国小说语言由传统向现代化语言 的转变。 鲁迅先生的作品打破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充分的展现了 时代感。鲁迅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 文学革命的先行者。
二、鲁迅对散文、杂文的贡献
就杂文来说,是鲁迅创作数量最多的文体。鲁迅 杂文善于抓取类型,刻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使得议论和形象相结合;善于用于联想,将各种现 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 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将鲁迅深刻锐 利、沉郁冷峻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至今
三、思想表现及深刻的批判性
主鲁
现代
要迅 贡在
献现
文学
代 文
学
中
的
一、鲁迅对现代小说的贡献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最重要 的开拓者,其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 诞生与成熟。
鲁迅的作品率先使用白话文,变革小说体制, 开创了小说创作新时期的先河。
作品《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拒绝深奥的文言文,语言平实无华, 通俗易懂,格式别致新奇,标志着“五四”新 文学创作的开端。无不展示出了鲁迅出色的文 学功底,也为后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 宝贵的借鉴。
鲁迅的小说里常常充斥着两种或两 种以上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两种不同 的声音总是包含在作品总的基调或者 倾向中。
在《孔乙己》中作者用旁观者的口 吻讲述了孔乙己的一生,孔乙己好吃 懒做,不思进取,最终不幸惨死,咸 亨酒店的人们冷漠旁观,把别人的痛 苦当笑料。读者读来不仅有对孔乙己 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有对这冷 漠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思考。多重话语 的大量运用,开创了我国复调小说的 先河,也进一步拓宽了现代小说的创 作空间。
2.实现了人物重于情节的小说结构现代化变革
• 第一,权势者形象。如《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祝福》里的鲁 四老爷、《孔乙己》里的丁举人等,他们是封建时代权威的代表, 他们腐》 的阿Q、《祝福》里的祥林嫂。
• 第三,觉醒者形象。如《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在酒楼上》 的吕纬甫、《伤逝》里的子君和涓生等,他们最先接受西方先进文 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反封建精神,担负起社会革命的重任。
鲁迅精神用最简单的四个字表现来说就是:与质疑批判。
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是鲁迅思想最独特之处,而其思想 中的批判性、时代性、超越性更是为整个社会起到了文化革新 与思想启蒙的作用。不仅如此,鲁迅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 发,以“为人生”“改良人生”为目的,有着对自由意识的彰 显与探索,对国民性的改造和教育。
第二,参与发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翻译并介绍了多种外国文学,其译著《毁灭》、《死魂灵》等至 今仍是不朽的翻译巨作。也影响了一代作家。
第三,开创了“杂文”这一文体的先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 用文笔直接介入社会,同黑暗的现实和麻木愚昧的国民战斗 的典范。其文字如警句,针砭时弊毫不留情,可以说开一代 风气之先,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最伟大的精神导师。
四、学术贡献
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 《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 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 “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 《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
鲁迅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第一,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诗集。这都是开风气之 先的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和胡适,陈独秀,刘半农, 钱玄同,傅斯年等人共同开辟了中国白话文学的先河,其作品 《狂人日记》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成型的现代白话 小说(区别于《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白话小说),其散 文诗《野草》也成为中国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里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严家炎先
1.实现了小说题材的现代化变革
《阿Q正传》中被压迫被侮辱,想爱不能爱,想活又不能,而且连“革 命”都不能加入,最后蒙冤啷当入狱,惨遭冤杀的阿Q; 《伤逝》中一心追求美好爱情却事与愿违,最后在悔恨中惜别人世子君; 《祝福》中遭受封建精神折磨,最后在闲人们的祝福声中凄凉死去的祥 林嫂。
其他还有,比如《故事新编》式开创了“经典重读”的解读 范,《野草》引入了许多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因素,《中国小 说史略》是第一部完整意义的中国小说史,具有极其重要的 文学史意义等等,这些都是鲁迅给中国文学史留下的宝贵遗 产。鲁迅的文章和行动,对后代人影响至深。
• 第四,社会群体看客想象。如《示众》中的看客群体、《孔乙己》 中嘲笑孔乙己的人、《祝福》中把祥林嫂的不幸当成调味品的鲁镇 人。他们愚昧自私却不愿意接受现实。
3.实现了小说语言通俗明白的现代化变革
《伤逝》最后有这样几个小段: 我仍然只有唱歌一般的哭声,给子君送葬,葬在遗忘中。 我要遗忘;我为自己,并且要不再想到这用了遗忘给子君送 葬。 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 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这几段文字,已经完全没有文言文的影子,已经是完全意 义上的纯粹白话文,已经与中国现当代的小说语言相差无几。 鲁迅先生也成功的完成了中国小说语言由传统向现代化语言 的转变。 鲁迅先生的作品打破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充分的展现了 时代感。鲁迅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 文学革命的先行者。
二、鲁迅对散文、杂文的贡献
就杂文来说,是鲁迅创作数量最多的文体。鲁迅 杂文善于抓取类型,刻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使得议论和形象相结合;善于用于联想,将各种现 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 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将鲁迅深刻锐 利、沉郁冷峻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至今
三、思想表现及深刻的批判性
主鲁
现代
要迅 贡在
献现
文学
代 文
学
中
的
一、鲁迅对现代小说的贡献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最重要 的开拓者,其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 诞生与成熟。
鲁迅的作品率先使用白话文,变革小说体制, 开创了小说创作新时期的先河。
作品《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拒绝深奥的文言文,语言平实无华, 通俗易懂,格式别致新奇,标志着“五四”新 文学创作的开端。无不展示出了鲁迅出色的文 学功底,也为后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 宝贵的借鉴。
鲁迅的小说里常常充斥着两种或两 种以上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两种不同 的声音总是包含在作品总的基调或者 倾向中。
在《孔乙己》中作者用旁观者的口 吻讲述了孔乙己的一生,孔乙己好吃 懒做,不思进取,最终不幸惨死,咸 亨酒店的人们冷漠旁观,把别人的痛 苦当笑料。读者读来不仅有对孔乙己 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有对这冷 漠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思考。多重话语 的大量运用,开创了我国复调小说的 先河,也进一步拓宽了现代小说的创 作空间。
2.实现了人物重于情节的小说结构现代化变革
• 第一,权势者形象。如《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祝福》里的鲁 四老爷、《孔乙己》里的丁举人等,他们是封建时代权威的代表, 他们腐》 的阿Q、《祝福》里的祥林嫂。
• 第三,觉醒者形象。如《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在酒楼上》 的吕纬甫、《伤逝》里的子君和涓生等,他们最先接受西方先进文 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反封建精神,担负起社会革命的重任。
鲁迅精神用最简单的四个字表现来说就是:与质疑批判。
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是鲁迅思想最独特之处,而其思想 中的批判性、时代性、超越性更是为整个社会起到了文化革新 与思想启蒙的作用。不仅如此,鲁迅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 发,以“为人生”“改良人生”为目的,有着对自由意识的彰 显与探索,对国民性的改造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