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压轴题--中考新定义题型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突破十 几何图形综合题 类型六:几何新定义阅读理解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突破十 几何图形综合题 类型六:几何新定义阅读理解题

(1)解:如图所示,(画出其中一种即可).
(2)证明:∵AE∥CD,∴∠AEB=∠C, 又∵AB∥ED,∴∠B=∠DEC,∴△ABE∽△DEC, 即ADEC=BEEC,
又∵∠B=∠C, AB BE
∴△ABE 为等腰三角形,AB=AE,故DC=EC.
(3)解:过 E 点分别作 EF⊥AB,EG⊥AD,EH⊥CD, 垂足分别为点 F,G,H,如答图. ∵AE 平分∠BAD,∴EF=EG, 又∵DE 平分∠ADC,∴EG=EH,∴EF=EH, 又∵EB=EC,∴Rt△BFE≌Rt△CHE, ∴∠1=∠4,又∵EB=EC,∴∠3=∠2, ∴∠1+∠2=∠3+∠4,即∠ABC=∠DCB.
(2)如图②,在钝角三角形 ABC 中,∠ACB 为钝角,
∠ABC=45°,若 AD,AF 分别为△ABC 的高线和角平
分线,倍角高线 AE 交直线 BC 于点 E,若 tan∠ACD
=3,BE=2,求线段 AE 的长. (3)在△ABC 中,若 AB=2,∠ABC=30°,倍角高线 AE 交直线 BC 于点 E,当△ABE 为等腰三角形,且 AE ≠AB 时,求线段 BC 的长.
新定义考题虽有着较为新颖的命题形式,但依然是基于学生知识基础进 行的几何创新,理解定义的核心含义是问题求解的基础.数形结合、模 型建立是问题求解的有效方法.基于定义内容,把握知识联系,是构建 解题思路的基本策略.
5.(2013·安徽第 23 题 14 分)我们把由不平行于底边的直线截等腰三角 形的两腰所得的四边形称为“准等腰梯形”,如图①,四边形 ABCD 即为 “准等腰梯形”,其中∠B=∠C. (1)在图①所示的“准等腰梯形”ABCD 中,选择合适的一个顶点引一条直 线将四边形 ABCD 分割成一个等腰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或分割成一个等腰三 角形和一个梯形(画出一种示意图即可); (2)如图②,在“准等腰梯形”ABCD 中,∠B=∠C,E 为边 BC 上一点, 若 AB∥DE,AE∥DC,求证:ADBC=BEEC;

数学专题1——新定义问题---(吴---翔)

数学专题1——新定义问题---(吴---翔)

数学专题1——新定义问题【专题诠释】所谓“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新定义”型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在复习中应重视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定义型专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景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经典例题】 类型一:规律题型中的新定义例1.(2009山东枣庄,18,4分)定义:a 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11a -称为a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12=--,-1的差倒数是111(1)2=--.已知a 1=-13,a 2是a 1的差倒数,a 3是a 2的差倒数,a 4是a 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a 2009= .【分析】:理解差倒数的概念,要根据定义去做.通过计算,寻找差倒数出现的规律,依据规律解答即可.【解】:解:根据差倒数定义可得:2111311413a a ===-+, 321143114a a ===-- 431111143a a ===---. 显然每三个循环一次,又2009÷3=669余2,故a 2009和a 2的值相等.【评注】:此类题型要严格根据定义做,这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类型题之一,同时注意分析循环的规律. 类型二:运算题型中的新定义例2.(2011毕节地区,18,3分)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如下,*0a b a b a b +=+(>),如:323*2532+==﹣, 那么6*(5*4)= .【分析】:本题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5*4的值,再求出6*(5*4)的值即可求出结果.【评注】: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在解题时要先明确新的运算表示的含义是本题的关键.例3.(2010重庆江津区,15,4分)我们定义ab ad bc cd=-,例如2345=2×5﹣3×4=10﹣12=﹣2,若x ,y 均为整数,且满足1<14xy <3,则x+y 的值是 .【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 的取值范围及x 为整数求出x 的值,再把x 的值代入求出y 的值即可.【评注】:此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 ,y 均为整数求出x 、y 的值即可.类型三:探索题型中的新定义例4.(2009 台州,23, 分)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凸四边形的准内点.如图1,PH=PJ ,PI=PG ,则点P 就是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1)如图2,∠AFD 与∠DEC 的角平分线FP ,EP 相交于点P .求证:点P 是四边形ABCD的准内点.(2)分别画出图3平行四边形和图4梯形的准内点.(作图工具不限,不写作法,但要有必要的说明)(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在括号内填“真”或“假”.①任意凸四边形一定存在准内点.( )②任意凸四边形一定只有一个准内点.( )③若P 是任意凸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则PA+PB=PC+PD 或PA+PC=PB+PD .( )【分析】:(1)过点P 作PG ⊥AB ,PH ⊥BC ,PI ⊥CD ,PJ ⊥AD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PJ=PH ,PG=PI ;(2)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即为平行四边形的准内点;梯形两腰夹角的平分线与梯形中位线的交点,即为梯形的准内点;(3)①当凸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时,易知其对角线交点即为其准内点;②当凸四边形不为平。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新定义经典题型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新定义经典题型

中考数学压轴题之新定义经典题型【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C 的半径为r ,P 是与圆心C 不重合的点,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的定义如下:若在射线CP 上存在一点P ¢,满足2CP CP r ¢+=,则称P ¢为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下图为点P 及其关于C 的反称点P ¢的示意图。

的示意图。

(1)(1)当当O 的半径为1时。

时。

①分别判断点(2,1)M ,3(,0)2N ,(1(1,,3)T 关于O 的反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在?求其坐标;求其坐标;②点P 在直线2y x =-+上,若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P ¢存在,且点P ¢不在x 轴上,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2)当当C 的圆心在x 轴上,轴上,半径为半径为1,直线3233y x =-+与x 轴,轴,y y 轴分别交于点A ,B ,若线段AB 上存在点P ,使得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P ¢在C 的内部,求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yPOCx1 1【0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坐标为()11,x y ,点Q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¹,12y y ¹,若,P Q 为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为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 Q ,的“相关矩形”的“相关矩形”..下图为点,P Q 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意图. .(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①若点B 的坐标为()31,,求点,A B 的“相关矩形”的面积;的“相关矩形”的面积;②点C 在直线3x =上,若点,A C 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直线AC 的表达式;式;(2)O ⊙的半径为2,点M 的坐标为(),3m .若在O ⊙上存在一点N ,使得点,M 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 .【03】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过点P 的直线l 交⊙C 于异于点P 的A ,B 两点,在P ,A ,B 三点中,位于中间的点恰为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时,则称点P 为⊙C 的相邻点,直线l 为⊙C 关于点P 的相邻线的相邻线. . (1)当⊙O 的半径为1时,时, ○1分别判断在点D (,14),E (0,-3),F (4,0)中,是⊙O 的相邻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1中的答案中,任选一个相邻点,在图1中做出⊙O 关于它的一条相邻线,并说明你的作图过程相邻线,并说明你的作图过程. .○3点P 在直线3y x =-+上,若点P 为⊙O 的相邻点,求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1,直线323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若线段..MN 上存在⊙C 的相邻点P ,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范围.21备用图1备用图2 图1【04】定义:y 是一个关于x 的函数,若对于每个实数x ,函数y 的值为三数2+x ,12+x ,205+-x 中的最小值,则函数y 叫做这三数的最小值函数.(1)画出这个最小值函数的图象,并判断点A (1, 3)是否为这个)是否为这个最小值函数图象上的点;图象上的点;(2)设这个最小值函数图象的最高点为B ,点A (1, 3),动点M (m ,m ).①直接写出△ABM 的面积,其面积是的面积,其面积是 ; ②若以M 为圆心的圆经过B A ,两点,写出点M 的坐标;的坐标;③以②中的点M 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为半径作圆. . 在此圆上找一点P ,使22PA PB +的值最小,直接写出此最小值的值最小,直接写出此最小值. .【0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和图形W ,如果线段OP 与图形W 无公共点,则称点P 为关于图形W 的“阳光点”;如果线段OP 与图形W 有公共点,则称点P 为关于图形W 的“阴影点”. (1)如图1,已知点()13A ,,()11B ,,连接AB①在()11,4P ,()21,2P ,()32,3P ,()42,1P 这四个点中,关于线段AB 的“阳光点”是;是;②线段11A B AB P ;11A B 上的所有点都是关于线段AB 的“阴影点”,且当线段11A B 向上或向下平移时,都会有11A B 上的点成为关于线段AB 的“阳光点”.若11A B 的长为4,且点1A 在1B 的上方,则点1A 的坐标为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已知点()13C ,,C e 与y 轴相切于点D .若E e 的半径为32,圆心E 在直线343l y x =-+:上,且E e 上的所有点都是关于C e 的“阴影点”,求圆心E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3)如图3,M e 的半径是3,点M 到原点的距离为5.点N 是M e 上到原点距离最近的点,点Q 和T 是坐标平面内的两个动点,且M e 上的所有点都是关于NQT D 的“阴影点”,直接写出NQT D 的周长的最小值.的周长的最小值.图1 图2 图3yxB A OyxCOD yx11O【06】给出如下规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以及两个无公共点的图形1W 和2W ,若在图形1W 和2W 上分别存在点M (1x ,1y )和N (2x ,2y ),使得P 是线段MN 的中点,则称点M 和N 被点P “关联”,并称点P 为图形1W 和2W 的一个“中位点”,此时P ,M ,N 三个点的坐标满足122x x x +=,122y yy +=.(1)已知点(0,1),(4,1),(3,1),(3,2)A B C D --,连接AB ,CD .①对于线段AB 和线段CD ,若点A 和C 被点P “关联”,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线段AB 和线段CD 的一个“中位点”是1(2,)2Q -,求这两条线段上被点Q “关联”的两个点的坐标;“关联”的两个点的坐标;(2)如图1,已知点R (-(-2,02,02,0)和抛物线)和抛物线1W :22y x x =-,对于抛物线1W 上的每一个点M ,在抛物线2W 上都存在点N ,使得点N 和M 被点R “关联”,请在图1中画出符合条件的抛物线2W ;(3)正方形EFGH 的顶点分别是(4,1),(4,1),(2,1),(2,1)E F G H ------,⊙T 的圆心为(3,0)T ,半径为1.请在图2中画出由正方形EFGH 和⊙T 的所有“中位点”组成的图形(若涉及平面中某个区域时可以用阴影表示),并直接写出该图形的面积.并直接写出该图形的面积.图1 图2R【0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 的半径为r ,P 是与圆心C 不重合的点,点P 关于⊙C 的限距点的定义如下:若为直线PC 与⊙C 的一个交点,满足,则称为点P 关于⊙C 的限距点,右图为点P 及其关于⊙C 的限距点的示意图.的示意图. (1)当⊙O 的半径为1时.时.①分别判断点M ,N ,T 关于⊙O 的限距点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坐标;在?若存在,求其坐标;②点D 的坐标为(的坐标为(2,02,02,0)),DE ,DF 分别切⊙O 于点E ,点F ,点P 在△DEF 的边上的边上..若点P 关于⊙O 的限距点存在,求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取值范围;(2)保持()保持(11)中D ,E ,F 三点不变,点P 在△DEF 的边上沿E →F →D →E的方向的方向运动,⊙C 的圆心C 的坐标为(1,01,0)),半径为r .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作答一个作答. .温馨提示:答对问题1得2分,答对问题2得1分,两题均答不重复计分.问题1问题2若点P 关于⊙C 的限距点存在,且随点P 的运动所形成的路径长为,则r 的最小值为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点P 关于⊙C 的限距点不存在,则r 的取值范围为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________.xOy P ¢2r PP r ¢££P ¢P¢(3,4)5(,0)2(1,2)P ¢P ¢P ¢P ¢r p P¢【07】对于某一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p ,当其自变量的值为p 时,其函数值等于p ,则称p 为这个函数的不变值. 在函数存在不变值时,该函数的最大不变值与最小不变值之差q 称为这个函数的不变长度.特别地,当函数只有一个不变值时,其不变长度q 为零为零..例如,下图中的函数有0,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q 等于1.(1)分别判断函数1y x =-,1y x=,2y x =有没有不变值?如果有,直接写出其不变长度;其不变长度;(2)函数22y x bx =-.①若其不变长度为零,求b 的值;的值;②若13b ££,求其不变长度q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3)记函数22()y x x x m =-³的图象为1G ,将1G 沿x=m 翻折后得到的函数图象记为2G .函数G 的图象由 1G 和2G 两部分组成,若其不变长度q 满足03q ££,则m 的取值范围为的取值范围为 . .【08】P 是⊙O 内一点,过点P 作⊙O 的任意一条弦AB ,我们把P A PB ×的值称为点P 关于⊙O 的“幂值”.(1)⊙O 的半径为5,OP = 3.①如图1,若点P 恰为弦AB 的中点,则点P 关于⊙O 的“幂值”为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当弦AB 的位置改变时,点P 关于⊙O 的“幂值”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是定值,求点P 关于⊙O 的“幂值”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2)若⊙O 的半径为r ,OP = d ,请参考(,请参考(11)的思路,用含r 、d 的式子表示点P 关于⊙O 的“幂值”或“幂值”的取值范围的“幂值”或“幂值”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的半径为4,若在直线33y x b =+上存在点P ,使得点P 关于⊙O 的“幂值”为1313,,请写出b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POBAO备用图备用图【0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中,图形图形W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长度定义如下:设点),(11y x P ,),(22y x Q 是图形W 上的任意两点.若21x x -的最大值为m ,则图形W 在x 轴上的投影长度m l x =;若21y y -的最大值为n ,则图形W 在y 轴上的投影长度n l y =.如图,图形W 在x 轴上的投影长度213=-=xl ;在y 轴上的投影长度404=-=y l .(1)已知点)3,3(A ,)1,4(B .如图1所示,若图形W 为△OAB ,则=xl ,=y l .(2)已知点)0,4(C ,点D 在直线26y x =-+上,若图形W 为△OCD .当y x l l =时,求点D 的坐标.的坐标.(3)若图形W 为函数2x y =)(b x a ££的图象,其中0a b £<.当该图形.当该图形满足1£=y x l l 时,请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x yO BA 1234123x y O 1231234图1【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图形W 给出如下定义:若图形W 上的所有点都在以原点为顶点的角的内部或边界上,在所有满足条件的角中,其度数的最小值称为图形的坐标角度,例如,下图中的矩形ABCD 的坐标角度是9090°.°.°.(1)已知点)3,0(-A ,)1,1(--B ,在点)0,2(C ,)0,1(-D ,)2,2(-E 中,选一点,使得以该点及点A ,B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坐标角度为9090°,则满足条件°,则满足条件的点为的点为 ; (2)将函数2ax y =)31(££a 的图象在直线1=y 下方的部分沿直线1=y 向上翻折,求所得图形坐标角度m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3)记某个圆的半径为r ,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l ,且)1(3-=r l ,若该圆的,若该圆的坐标角度°££°9060m .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r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 O xy D C B A –1–2–312312345。

2018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9种题型

2018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9种题型

2018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9种题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9种出题形式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2、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
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专题03 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中档题、压轴题50题)(解析版)

专题03 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中档题、压轴题50题)(解析版)

专题03�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中档题、压轴题50题)(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中档题30题,难度三星1.规定一种新运算ab ad bc cd =-.(1)2345=;(2)若22233235x x x x M -++-+-=--,则M 的化简结果为.【答案】2-2221x x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的计算,解题关键是能熟练运用新定义中的计算规律结合实数的运算法则求解.(1)根据新定义运算法则即可求解;(2)根据新定义运算法则化简即可求解.【详解】解:(1)原式254310122=⨯-⨯=-=-.(2)由题意得:22523332M x x x x =--++-+-(+)()2210515936x x x x =---+-2221x x =--.2.若一个各个数位的数字均不为零的四位数M 满足其千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等于其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则称这个数为“间位等和数”;将-个间位等和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去掉后剩下的两位数记作A ,千位数字和百位数字去掉后剩下的两位数记作B ,令()33A B F M +=,若四位数M 的千位数为a ,百位数字为b ,十位数字为c ,个位数字为d ,则()1573F =,如果()F M 为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就是这个数可以写成某个整数的平方,如,242=,所以4是完全平方数),那么M 的最小值为.【答案】83;1122.【分析】根据题意得出A 、B 的值,代入()33A B F M +=计算即可解答;由题意可知10A a b =+,10B c d =+,a c b d +=+,代入()33A B F M +=计算得到()3a c F M +=,根据()F M 为完全平方数且取M 的最小值,可得()1F M =,进而求出abcd ,,,的值,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新定义运算,解题关键是读懂题意根据间位等和数的定义正确表示出A 、B ,再结合完全平方③[)1x x -≤,即最大值为1,该选项错误;④[)0.2x x -=不一成立,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①.4.定义:对于一个两位数x ,如果x 满足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零....,那么称这个两位数为“相异数”.将一个“相异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将这个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求和,再除以11所得的商记为()S x .例如,13a =,对调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得到的新两位数31,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和为133144+=,和44除以11的商为44114÷=,所以(13)4S =.(1)下列两位数:40,51,77中,“相异数”为________;(2)计算:(65)S 的值;(3)若一个“相异数”y 的十位数字是k ,个位数字是21k -,且()8S y =,求相异数y .【答案】(1)51(2)11(3)相异数y 是35【分析】本题考查了新定义整数的整除问题,根据定义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先确定各数位上的数字,不同的才是“相异数”.(2)根据()S x 的定义计算即可.(3)用幂乘的方式表示相异数,再根据()S x 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1)∵40中有数字0,不符合定义,不是“相异数”,51中十位数字是5,个位数字是1,不同,是“相异数”,77中,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都是7,相同,不符合题意,故不是“相异数”.故答案为:51.(2)根据题意,得655621+=1,1211111÷=,故(65)11S =.(3)由“相异数”y 的十位数字是k ,个位数字是21k -,且()8S y =得,()10211021811k k k k +-+-+=⨯,解得3k =,∴212315k -=⨯-=,∴相异数y 是35.5.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称为(加乘)运算:A.1B.4C.6D【分析】(1)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定义求解即可;(2)紧扣题目给出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3)根据[][]11x x +=+,[]{}x x x -=,即[]{}2139x x x ++=-,可变为:{}(){}2139x x x x -++=-,整理:{}11x x -=,则有[]{}{}112x x x x =-=-,根据{}01x ≤<,可得[]11x 9<≤,即有[]10x =,或者[]11x =,问题随之得解.【详解】(1)根据题意:[]3.63=,即:{}[]3.6 3.6 3.60.6=-=,故答案为:3,0.6;(2)∵{}m 表示[]m m -的值,称为m 的小数部分,∴{}01x ≤<,即①正确;根据定义可得:[][]11x x +=+,即②正确;∵{}[]111x x x +=+-+,∴{}[][][]{}11111x x x x x x x x +=+-+=+--=-=,∴即③错误,∵[]x a =,[]{}x x x =-,∴{}a x x =-,∴{}x a x =+,∵{}01x ≤<,∴{}1a a x a ≤+<+,∴即④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②④;(3)∵[][]11x x +=+,[]{}x x x -=,∴[]{}11x x x +=-+,∴[]{}2139x x x ++=-,可变为:{}(){}2139x x x x -++=-,整理:{}11x x -=,即:[]{}{}112x x x x =-=-,。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14】相似中的新定义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14】相似中的新定义问题

【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14】相似中的新定义问题1.定义:我们知道,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不全等),我们就把这条对角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相似对角线”.理解:(1)如图1,已知Rt△ABC在正方形网格中,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网格中找到一点D,使四边形ABCD是以AC为“相似对角线”的四边形(画出1个即可);(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C=80°,∠ADC=140°,对角线BD平分∠ABC.求证:BD是四边形ABCD的“相似对角线”;运用:(3)如图3,已知FH是四边形EFGH的“相似对角线”,∠EFH=∠HFG=30°.连接EG,若△EFG的面积为,求FH的长.2.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完美分割线.(1)如图1,在△ABC中,∠A=44°,CD是△ABC的完美分割线,且AD=CD,则∠ACB 的度数是;(2)如图2,在△ABC中,CD为角平分线,∠A=40°,∠B=60°,求证:CD为△ABC 的完美分割线.(3)如图2,△ABC中,AC=2,BC=,CD是△ABC的完美分割线,且△A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完美分割线CD的长.3.定义:若一个四边形能被其中一条对角线分割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友好四边形”.(1)如图1,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网格Rt△ABC和两个网格四边形ABCD与ABCE,其中是被AC分割成的“友好四边形”的是;(2)如图2,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点B'落在边AC,过点A作AD∥A'B'交CA'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四边形ABCD是“友好四边形”;(3)如图3,在△ABC中,AB≠BC,∠ABC=60°,△ABC的面积为6,点D是∠ABC 的平分线上一点,连接AD,CD.若四边形ABCD是被BD分割成的“友好四边形”,求BD 的长.4.定义:连结菱形的一边中点与对边的两端点的线段把它分成三个三角形,如果其中有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称这样的菱形为自相似菱形.(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①正方形是自相似菱形;②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是自相似菱形.③如图1,若菱形ABCD是自相似菱形,∠ABC=α(0°<α<90°),E为BC中点,则在△ABE,△AED,△EDC中,相似的三角形只有△ABE与△AED.(2)如图2,菱形ABCD是自相似菱形,∠ABC是锐角,边长为4,E为BC中点.①求AE,DE的长;②AC,BD交于点O,求tan∠DBC的值.5.定义:我们知道,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不全等),我们就把这条对角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相似对角线”.理解:(1)如图1,已知Rt△ABC在正方形网格中,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网格中找到一点D,使四边形ABCD是以AC为“相似对角线”的四边形(保留画图痕迹,找出3个即可);(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C=80°,∠ADC=140°,对角线BD平分∠ABC.求证:BD是四边形ABCD的“相似对角线”.6.阅读理解:如图1,若在四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点E与点A、B不重合),分别连接ED,EC,可以把四边形ABCD分成三个三角形,如果其中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如果这三个三角形都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 的边AB上的强相似点.(1)解决问题如图1,若∠A=∠B=∠DEC=55°.试判断点E是否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并说明理由.(2)操作发现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2,且A、B、C、D四点均在正方形网格(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试在图2中画出矩形ABCD 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E;(3)如图3,将矩形ABCD沿CM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E恰好是四边形ABCM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请直接写出的值为【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14】相似中的新定义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解:(1)由图1知,AB=,BC=2,∠ABC=90°,AC=5,∵四边形ABCD是以AC为“相似对角线”的四边形,①当∠ACD=90°时,△ACD∽△ABC或△ACD∽△CBA,∴==或==2,∴CD=10或CD=2.5同理:当∠CAD=90°时,AD=2.5或AD=10,如图中,D1,D2,D3,D4即为所求.(2)证明:如图2中,∵∠ABC=80°,BD平分∠ABC,∴∠ABD=∠DBC=40°,∴∠A+∠ADB=140°∵∠ADC=140°,∴∠BDC+∠ADB=140°,∴∠A=∠BDC,∴△ABD∽△DBC,∴BD是四边形ABCD的“相似对角线”;(3)如图3,∵FH是四边形EFGH的“相似对角线”,∴△EFH与△HFG相似,∵∠EFH=∠HFG,∴△FEH∽△FHG,∴=,∴FH2=FE•FG,过点E作EQ⊥FG于Q,∴EQ=FE•sin60°=FE,∵FG×EQ=4,∴FG×FE=4,∴FG•FE=16,∴FH2=FE•FG=16,∴FH=4.2.解:(1)∵AD=CD,∠A=44°,∴∠ACD=∠A=44°,∵CD是△ABC的完美分割线,且AD=CD,∴△BCD∽△BAC,∴∠BCD=∠A=44°,∴∠ACB=∠ACD+∠BCD=88°,故答案为88°;(2)在△ABC中,∠A=40°,∠B=60°,∴∠ACB=180°﹣(∠A+∠B)=80°,∴△ABC不是等腰三角形,∵CD平分∠ACB,∴∠ACD=∠BCD=∠ACB=40°,∴∠ACD=∠A=40°,∴△ACD为等腰三角形,∵∠DCB=∠A=40°,∠CBD=∠ABC,∴△BCD~△BAC,∴CD是△ABC的完美分割线.(3)∵△A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C=AD,∵AC=2,∴AD=2,∵CD是△ABC的完美分割线,∴△BCD~△BAC,∴,∴BC2=BA•BD,设BD=x,则AB=AD+BD=2+x,∴()2=x(x+2),∴x=±﹣1,∵x>0,∴x=﹣1,∴BD=﹣1,∵△BCD∽△BAC,∴,∴,∴CD=﹣.3.解:(1)AB=2,BC=1,AD=4,由勾股定理得,AC==,CD==,AE==2,CE==5,===,∴△ABC∽△EAC,∴四边形ABCE是“友好四边形”,≠,∴△ABC与△ACD不相似,∴四边形ABCD不是“友好四边形”,故答案为:四边形ABCE;(2)证明:根据旋转的性质得,∠A'CB'=∠ACB,∠CA'B'=∠CAB,∵AD∥A'B',∴∠CA'B'=∠D,∴∠CAB=∠D,又∠A'CB'=∠ACB,∴△ABC∽△DAC,∴四边形ABCD是“友好四边形”;(3)如图3,过点A作AM⊥BC于M,在Rt△ABM中,AM=AB•sin∠ABC=AB,∵△ABC的面积为6,∴BC×AB=6,∴BC×AB=24,∵四边形ABCD是被BD分割成的“友好四边形”,且AB≠BC,∴△ABD∽△DBC∴,∴BD2=AB×BC=24,∴BD==2.4.解:(1)①正方形是自相似菱形,是真命题;理由如下:如图3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BC的中点,∴AB=CD,BE=CE,∠ABE=∠DCE=90°,在△ABE和△DCE中,,∴△ABE≌△DCE(SAS),∴△ABE∽△DCE,∴正方形是自相似菱形;②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是自相似菱形,是假命题;理由如下:如图4所示:连接AC,∵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BC,AB∥CD,∵∠B=60°,∴△ABC是等边三角形,∠DCE=120°,∵点E是BC的中点,∴AE⊥BC,∴∠AEB=∠DAE=90°,∴只能△AEB与△DAE相似,∵AB∥CD,∴只能∠B=∠AED,若∠AED=∠B=60°,则∠CED=180°﹣90°﹣60°=30°,∴∠CDE=180°﹣120°﹣30°=30°,∴∠CED=∠CDE,∴CD=CE,不成立,∴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不是自相似菱形;③若菱形ABCD是自相似菱形,∠ABC=α(0°<α<90°),E为BC中点,则在△ABE,△AED,△EDC中,相似的三角形只有△ABE与△AED,是真命题;理由如下:∵∠ABC=α(0°<α<90°),∴∠C>90°,且∠ABC+∠C=180°,△ABE与△EDC不能相似,同理△AED与△EDC也不能相似,∵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AEB=∠DAE,当∠AED=∠B时,△ABE∽△DEA,∴若菱形ABCD是自相似菱形,∠ABC=α(0°<α<90°),E为BC中点,则在△ABE,△AED,△EDC中,相似的三角形只有△ABE与△AED;(2)①∵菱形ABCD是自相似菱形,∠ABC是锐角,边长为4,E为BC中点,∴BE=2,AB=AD=4,由(1)③得:△ABE∽△DEA,∴==,∴AE2=BE•AD=2×4=8,∴AE=2,DE===4,②过E作EM⊥AD于M,过D作DN⊥BC于N,如图2所示:则四边形DMEN是矩形,∴DN=EM,DM=EN,∠M=∠N=90°,设AM=x,则EN=DM=x+4,由勾股定理得:EM2=DE2﹣DM2=AE2﹣AM2,即(4)2﹣(x+4)2=(2)2﹣x2,解得:x=1,∴AM=1,EN=DM=5,∴DN=EM===,在Rt△BDN中,∵BN=BE+EN=2+5=7,∴tan∠DBC==.5.解:(1)如图1,⊕(1)由图1知,AB=,BC=2,∠ABC=90°,AC=5,∵四边形ABCD是以AC为“相似对角线”的四边形,①当∠ACD=90°时,△ACD∽△ABC或△ACD∽△CBA,∴=或=2,∴CD=10或CD=2.5同理:当∠CAD=90°时,AD=2.5或AD=10,(2)证明:∵∠ABC=80°,BD平分∠ABC,∴∠ABD=∠DBC=40°,∴∠A+∠ADB=140°∵∠ADC=140°,∴∠BDC+∠ADB=140°,∴∠A=∠BDC,∴△ABD∽△DBC,∴BD是四边形ABCD的“相似对角线”;6.解:(1)点E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理由如下:∵∠A=55°,∴∠ADE+∠DEA=125°.∵∠DEC=55°,∴∠BEC+∠DEA=125°.∴∠ADE=∠BEC.∵∠A=∠B,∴△ADE∽△BEC.∴点E是四边形ABCD的AB边上的相似点.(2)如图2﹣1,图2﹣2所示:点E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强相似点;理由如下:图2﹣1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5,AD=BC=2,∠DAE=∠EBC=90°,由勾股定理得:DE==,CE==2,∵=,==,∴=,∴△ADE∽△BEC,∵=,==,==,∴==,∴△ECD∽△ADE,∴△ECD∽△ADE∽△BEC,∴点E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强相似点;图2﹣2中,同理:∴△ECD∽△ADE∽△BEC,∴点E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强相似点;(3)∵点E是四边形ABCM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AEM∽△BCE∽△ECM,∴∠BCE=∠ECM=∠AEM.由折叠可知:△ECM≌△DCM,∴∠ECM=∠DCM,CE=CD,∴∠BCE=∠BCD=30°,∴BE=CE=AB.在Rt△BCE中,tan∠BCE==tan30°=;故答案为:.。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28】圆中的新定义问题(2)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28】圆中的新定义问题(2)

【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28】圆中的新定义问题(2)1.以点P为端点竖直向下的一条射线PN,以它为对称轴向左右对称摆动形成了射线PN1,PN2,我们规定:∠N1PN2为点P的“摇摆角”,射线PN摇摆扫过的区域叫作点P的“摇摆区域”(含PN1,PN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2,3).(1)当点P的摇摆角为60°时,请判断O(0,0)、A(1,2)、B(2,1)、C(2+,0)属于点P的摇摆区域内的点是(填写字母即可);(2)如果过点D(1,0),点E(5,0)的线段完全在点P的摇摆区域内,那么点P的摇摆角至少为°;(3)⊙W的圆心坐标为(a,0),半径为1,如果⊙W上的所有点都在点P的摇摆角为60°时的摇摆区域内,求a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T外一点P引它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M,N,若60°≤∠MPN<180°,则称P为⊙T的环绕点.(1)当⊙O半径为1时,①在P1(1,0),P2(1,1),P3(0,2)中,⊙O的环绕点是;②直线y=2x+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若线段AB上存在⊙O的环绕点,求b的取值范围;(2)⊙T的半径为1,圆心为(0,t),以(m,m)(m>0)为圆心,m为半径的所有圆构成图形H,若在图形H上存在⊙T的环绕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M,N,给出如下定义:如果点P为图形M上任意一点,点Q为图形N上任意一点,那么称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为图形M,N的“近距离”,记作d(M,N).若图形M,N的“近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图形M,N互为“可及图形”.(1)当⊙O的半径为2时,①如果点A(0,1),B(3,4),那么d(A,⊙O)=,d(B,⊙O)=;②如果直线y=x+b与⊙O互为“可及图形”,求b的取值范围;(2)⊙G的圆心G在x轴上,半径为1,直线y=﹣x+5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如果⊙G和∠CDO互为“可及图形”,直接写出圆心G的横坐标m的取值范围.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2),点B在x轴上,以AB为直径作⊙C,点P在y轴上,且在点A上方,过点P作⊙C的切线PQ,Q为切点,如果点Q在第一象限,则称Q为点P的离点.例如,图1中的Q为点P的一个离点.(1)已知点P(0,3),Q为P的离点.①如图2,若B(0,0),则圆心C的坐标为,线段PQ的长为;②若B(2,0),求线段PQ的长;(2)已知1≤P A≤2,直线l:y=kx+k+3(k≠0).①当k=1时,若直线l上存在P的离点Q,则点Q纵坐标t的最大值为;②记直线l:y=kx+k+3(k≠0)在﹣1≤x≤1的部分为图形G,如果图形G上存在P的离点,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5.定义:有且仅有一组对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准平行四边形”.例如:凸四边形ABCD 中,若∠A=∠C,∠B≠∠D,则称四边形ABCD为准平行四边形.(1)如图①,A,P,B,C是⊙O上的四个点,∠APC=∠CPB=60°,延长BP到Q,使AQ=AP.求证:四边形AQBC是准平行四边形;(2)如图②,准平行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AD,BC=DC,若⊙O的半径为5,AB=6,求AC的长;(3)如图③,在Rt△ABC中,∠C=90°,∠A=30°,BC=2,若四边形ABCD是准平行四边形,且∠BCD≠∠BAD,请直接写出BD长的最大值.6.我们定义:如果圆的两条弦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条弦互为“十字弦”,也把其中的一条弦叫做另一条弦的“十字弦”.如:如图,已知⊙O的两条弦AB⊥CD,则AB、CD互为“十字弦”,AB是CD的“十字弦”,CD也是AB的“十字弦”.(1)若⊙O的半径为5,一条弦AB=8,则弦AB的“十字弦”CD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2)如图1,若⊙O的弦CD恰好是⊙O的直径,弦AB与CD相交于H,连接AC,若AC=12,DH=7,CH=9,求证:AB、CD互为“十字弦”;(3)如图2,若⊙O的半径为5,一条弦AB=8,弦CD是AB的“十字弦”,连接AD,若∠ADC=60°,求弦CD的长.【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28】圆中的新定义问题(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6小题)1.解:(1)根据“摇摆角”作出图形,如图所示,将O、A、B、C四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后,可以发现,B、C在点P的摇摆区域内,故属于点P的摇摆区域内的点是B、C(2)如图所示,当射线PN1过点D时,由对称性可知,此时点E不在点P的摇摆区域内,当射线PN2过点E时,由对称性可知,此时点D在点P的摇摆区域内,易知:此时PQ=QE,∴∠EPQ=45°,∴如果过点D(1,0),点E(5,0)的线段完全在点P的摇摆区域内,那么点P的摇摆角至少为90°(3)如果⊙W上的所有点都在点P的摇摆角为60°时的摇摆区域内,此时⊙W与射线PN1相切,设直线PN1与x轴交于点M,⊙W与射线PN1相切于点N,P为端点竖直向下的一条射线PN与x轴交于点Q,由定义可知:∠PMW=60°,∵NW=1,PQ=3,∴sin∠PMW=,tan∠PMW=∴MW=,MQ=,∴OM=2﹣,∴OW=OM+MW=2﹣+=2﹣∴此时W的坐标为:(2﹣,0)由对称性可知:当⊙W与射线PN2相切时,此时W的坐标为:(2+,0)∴a的范围为:2﹣≤a≤2+2.解:(1)①如图,PM,PN是⊙T的两条切线,M,N为切点,连接TM,TN.当∠MPN=60°时,∵PT平分∠MPN,∵∠TPM=∠TPN=30°,∵TM⊥PM,TN⊥PN,∴∠PMT=∠PNT=90°,∴TP=2TM,以T为圆心,TP为半径作⊙T,观察图象可知:当60°≤∠MPN<180°时,⊙T的环绕点在图中的圆环内部(包括大圆设的点不包括小圆上的点).如图1中,以O为圆心2为半径作⊙O,观察图象可知,P2,P3是⊙O的环绕点,故答案为P2,P3.②如图2中,设小圆交y轴的正半轴与于E.当直线y=2x+b经过点E时,b=1.当直线y=2x+b与大圆相切于K(在第二象限)时,连接OK,由题意B(0,b),A(﹣,0),∴OB=b,OA=,AB===b,∵OK=2,•AB•OK=•OA•OB,∴•b×2=•b•,解得b=2,观察图象可知,当1<b≤2时,线段AB上存在⊙O的环绕点,根据对称性可知:当﹣2≤b<﹣1时,线段AB上存在⊙O的环绕点,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b的值为1<b≤2或﹣2≤b<﹣1.(2)如图3中,不妨设E(m,m),则点E在直线y=x时,∵m>0,∴点E在射线OE上运动,作EM⊥x轴,∵E(m,m),∴OM=m,EM=,∴以E(m,m)(m>0)为圆心,m为半径的⊙E与x轴相切,作⊙E的切线ON,观察图象可知,以E(m,m)(m>0)为圆心,m为半径的所有圆构成图形H,图形H即为∠MON的内部,包括射线OM,ON上.当⊙T的圆心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假设以T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射线ON相切于D,连接TD.∵tan∠EOM==,∴∠EOM=30°,∵ON,OM是⊙E的切线,∴∠EON=∠EOM=30°,∴∠TOD=30°,∴OT=2DT=4,∴T(0,4),当⊙T的圆心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且经过点O(0,0)时,T(0,﹣2),观察图象可知,当﹣2<t≤4时,在图形H上存在⊙T的环绕点.3.解:(1)①如图1中,设⊙O交y轴于E,连接OB交⊙于F.由题意d(A,⊙O)=AE=1,d(B,⊙O)=BF=OB﹣OF=5﹣2=3.故答案为1,3.②如图2中,作OH⊥EF于H,交⊙O于G.当GH=1时,OF=OG+GH=3,∵直线EF的解析式为y=x+b,∴E(0,b),F(﹣b,0),∴OE=OF=b,∵OH⊥EF,∴HE=HF,∵EF=2OH=6,∴b=3,根据对称性可知当﹣3≤b≤3时,直线y=x+b与⊙O互为“可及图形”.(2)如图3中,当⊙G在y轴的左侧,OG=2时,GG(﹣2,0),当⊙G′在y轴的右侧,作G′H⊥CD于H,当HG′=2时,∵直线y=x﹣5交x轴于C,交y轴于D,∴C(5,0),D(0,5),∴OC=OD=5,∠OCD=45°,∵∠CHG′=90°,∴CH=HG′=2,∴CG′=2,∴G′(5﹣2,0),当点G″在直线CD的右侧时,同法可得G″(5+2,0),观察图象可知满足条件的m的值为:﹣2≤m≤2或5﹣2≤m≤5+2.4.解:(1)①如图可知:C(0,1),在Rt△PQC中,CQ=1,PC=2,∴PQ=,故答案为(0,1);;②如图,过C作CM⊥y轴于点M,连接CP,CQ.∵A(0,2),B(2,0),∴C(1,1).∴M(0,1).在Rt△ACM中,由勾股定理可得CA=.∴CQ=.∵P(0,3),M(0,1),∴PM=2.在Rt△PCM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C=.在Rt△PCQ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Q==.(2)①如图1:当k=1时,y=x+4,∴Q(t﹣4,t),∵1≤P A≤2,∴P的纵坐标为4时,PQ与圆C相切,设B(m,0),∴C(,1),∵CQ⊥PQ,∴CQ的解析式为y=﹣x++1,∴Q点横坐标为﹣,∴﹣=t﹣4,∴m=4t﹣10,∴C(2t﹣5,1),∵CQ=AC,∴(2t﹣5)2+1=2(t﹣1)2,∴t=6或t=2,∴t的最大值为6;故答案为6.②∵﹣1≤x≤1,∵y=kx+k+3经过定点(﹣1,3),∵PQ是圆的切线,AO是圆的弦,∴PQ2=P A•PO,当k<0时,Q点的在端点(﹣1,3)和(1,2k+3)之间运动,当P(0,4)时,PQ=2,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的圆与y轴交于点(0,4﹣2),此时k=1﹣2,当P(0,3)时,PQ=,Q(1,2k+3),∴1+4k2=3,∴k=,∴k=﹣,∴1﹣2<k≤﹣;当k>0时,当P(0,4)时,PQ=2,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的圆与y轴交于点(0,4+2),此时k=1+2,当P(0,3)时,PQ=,Q(1,2k+3),∴1+4k2=3,∴k=,∴k=,∴≤k<1+2.5.证明:(1)∵∠APC=∠CPB=60°,∴∠APQ=60°,且AQ=AP,∴△APQ是等边三角形,∴∠Q=60°=∠QAP,∵四边形APBC是圆内接四边形,∴∠QP A=∠ACB=60°,∵∠Q+∠ACB+∠QAC+∠QBC=360°,∴∠QAC+∠QBC=240°,且∠QAC=∠QAP+∠BAC+∠P AB=120°+∠P AB>120°,∴∠QBC<120°,∴∠QAC≠∠QBC,且∠QP A=∠ACB=60°=∠Q,∴四边形AQBC是准平行四边形;(2)如图②,连接BD,∵AB≠AD,BC=DC,∴∠ABD≠∠ADB,∠CBD=∠CDB,∴∠ABC≠∠ADC,∵四边形ABCD是准平行四边形,∴∠BAD=∠BCD,∵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BAD+∠BCD=180°,∠ABC+∠ADC=180°,∴∠BAD=∠BCD=90°,∴BD是直径,∴BD=10,∴AD===8,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H,∴AB=DH=6,AC=CH,∠ACH=90°,∠ABC=∠CDH,∵∠ABC+∠ADC=180°,∴∠ADC+∠CDH=180°,∴点A,点D,点H三点共线,∴AH=AD+DH=14,∵AC2+CH2=AH2,∴2AC2=196∴AC=7;(3)如图③,作△ACD的外接圆⊙O,过点O作OE⊥AC于E,OF⊥BC于F,∵∠C=90°,∠A=30°,BC=2,∴∠ABC=60°,∠ABC=60°,AC=BC=2∵四边形ABCD是准平行四边形,且∠BCD≠∠BAD,∴∠ABC=∠ADC=60°,∴∠AOC=120°,且OE⊥AC,OA=OC,∴∠ACO=∠CAO=30°,CE=AE=,∴OE=1,CO=2OE=2,∵OE⊥AC,OF⊥BC,∠ECF=90°,∴四边形CFOE是矩形,∴CE=OF=,OE=CF=1,∴BF=BC+CF=3,∴BO===2,∵当点D在BO的延长线时,BD的长有最大值,∴BD长的最大值=BO+OD=2+2.6.解:(1)如图a,当CD是直径时,CD的长最大,则CD的最大值为10;如图b,当点D与点A重合时,CD有最小值,过点O作OE⊥CD于E,OF⊥AB于F,∴AF=BF=4,DE=CE,∴OF===3,∵OE⊥CD,OF⊥AB,∠CDB=90°,∴四边形CEOF是矩形,∴CE=OF=3,∴CD=6,∴CD最小值为6,故答案为:10,6;(2)如图1,连接AD,∵DH=7,CH=9,∴CD=16,∵CD是直径,∴∠CAD=90°,∴AD===4,∵,=,∴,∠ADH=∠ADC,∴△ADH∽△CDA,∴∠AHD=∠CAD=90°,∴AB⊥CD,∴AB、CD互为“十字弦”;(3)如图2,过点O作OE⊥CD于E,过点O作OF⊥AB于点F,连接AO,CO,过点O作ON⊥AC于N,∵∠ADC=60°,AB⊥CD,∴AF=DF,∵OE⊥CD,OF⊥AB,AB⊥CD,∴四边形OEHF是矩形,AF=BF=4,CE=ED,∴OF=EH,∵OF===3,∴EH=3,∴ED=CE=3+DH,∴CF=3+2DH,∵∠AOC=2∠ADC=120°,且AO=CO=5,ON⊥AC,∴∠CAO=30°,AN=CN,∴NO=,AN=,∴AC=5,∵AH2+CH2=AC2,∴75=3DH2+(3+2DH)2,∴DH=2﹣,∴CD=2CE=2(3+2﹣)=.。

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突破五 新定义问题(阅读理解) 类型一:定义新运算

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突破五 新定义问题(阅读理解) 类型一:定义新运算

5 3,则(2*3)*2=
2.
a2+ab-1(a≥b), 4.(2022·陇南模拟)若定义一种新运算:a△b=b2-ab+1(a<b),例 如:2△1=22+2-1=5,(-1)△2=22-(-1)×2+1=7.若 x1,x2是一
元二次方程 x2-3x+2=0 的两根,则 x1△x2 的值为 5或3.
1
1.(2021·绥化)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如果 a≠0,则存在 a b=a-2+ab
+|-b|,那么-12 2 的值是
A.-3
B.5
( B)
3
3
C.-4
D.2
2.★(2022·重庆 B 卷)对多项式 x-y-z-m-n 任意加括号后仍然只含 减法运算并将所得式子化简,称之为“加算操作”,例如: (x-y)-(z-m-n)=x-y-z+m+n, x-y-(z-m)-n=x-y-z+m-n,…,
重难点突破五 新定义问题(阅读理解)
类型一:定义新运算 (省卷 2015T14,2014T20,2013T18)
(2018·天水)规定:[x]表示不大于 x 的最大整数,(x)表示不小于 x 的最小整数,[x)表示最接近 x 的整数.例如[2.3]=2,(2.3)=3,[2.3) =2.按此规定:[1.7]+(1.7)+[1.7)=55 . 【分层分析】根据新定义得[1.7]=11 ,[1.7)=22 ,(1.7)=22 .
新定义运算问题首先要弄清新定义运算的法则,并理解所举的例子,再 模仿计算.
1.(2015·省卷第 14 题 3 分)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 a,b 都有:a⊕b
=a(a-b)+1,其中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如 2⊕5
=2×(2-5)+1=2×(-3)+1=-5,那么不等式 3⊕பைடு நூலகம்<13 的解集是 x>x>-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街私立中学校本作业4
1.(2014•)研究几何图形,我们往往先给出这类图形的定义,再研究它的性质和判定.定义:六个角相等的六边形叫等角六边形.
(1)研究性质
①如图1,等角六边形ABCDEF中,三组正对边AB与DE,BC与EF,CD与AF分别有什么
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②如图2,等角六边形ABCDEF中,如果有AB=DE,则其余两组正对边BC与EF,CD与AF
相等吗?证明你的结论
③如图3,等角六边形ABCDEF中,如果三条正对角线AD,BE,CF相交于一点O,那么三
组正对边AB与DE,BC与EF,CD与AF分别有什么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探索判定
三组正对边分别平行的六边形,至少需要几个角为120°,才能保证六边形一定是等角
六边形?
2.定义:如图1,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和BN,若以AM,MN,BN为边的三角形是
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
(1)已知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若AM =2,MN =3求BN 的长;
(2)如图2,在△ABC 中,FG 是中位线,点D ,E 是线段BC 的勾股分割点,且EC >DE ≥BD ,连接AD ,AE 分别交FG 于点M ,N ,求证:点M ,N 是线段FG 的勾股分割点
(3)已知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定点,其位置如图3所示,请在BC 上画一点D ,使C ,D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画出一种情形即可)
(4)如图4,已知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MN >AM ≥BN ,△AMC ,△MND
和△NBM 均是等边三角形,AE 分别交CM ,DM ,DN 于点F ,G ,H ,若H 是DN 的中点,试探究AMF S ∆,BEN S ∆和MNHG S 四边形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本题12分)
类比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边四边形”。

(1)概念理解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等邻边四边形”,
请写出你添加的一个条件;
(2)问题探究
①小红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等邻边四边形”是菱形,她的猜想正确吗?请说
明理由;
②如图2,小红画了一个Rt△ABC,其中∠ABC=90°,AB=2,BC=1,并将Rt△ABC
沿∠B的平分线BB’方向平移得到△A’B’C’,连结AA’,BC’。

小红要使平移
后的四边形ABC’A’是“等邻边四边形”,应平移多少距离(即线段BB’的长)?
(3)应用拓展
如图3,“等邻边四边形”A BCD中,AB=AD,∠BAD+∠BCD=90°,AC,BD为对角线,
AC=2AB。

试探究BC,CD,BD的数量关系。

4.如图1,点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以P为顶点的角的两边分别与射线OM,ON交于A,
B 两点,如果∠APB 绕点P 旋转时始终满足2OP OB OA =⋅,我们就把∠APB 叫做∠MON 的智慧角.
(1)如图2,已知∠MON =90°,点P 为∠MON 的平分线上一点,以点P 为顶点的角的两边分别与射线OM ,ON 交于A ,B 两点,且∠APB =135°. 求证:∠APB 是∠MON 的智慧角;
(2)如图1,已知∠MON =α(0°<α<90°),OP =2,若∠APB 是∠MON 的智慧角,连结AB ,用含α的式子分别表示∠APB 的度数和△AOB 的面积;
(3)如图3,C 是函数)0(3>=x x
y 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C 的直线CD 分别交x 轴和y 轴于点A ,B 两点,且满足BC =2CA ,请求出∠AOB 的智慧角∠APB 的顶点P 的坐标.
5. (2013,24,13分)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称这个三角形
为“好玩三角形”
(1)请用直尺与圆规画一个“好玩三角形”;
(2)如图1,在Rt △ABC 中,∠C =90°,2
3tan A ,求证:△ABC 是“好玩三角形”; (3)如图2,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a , ∠ABC =2β,点P ,Q 从点A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
分别沿折线AB -BC 和AD -DC 向终点C 运动,记点P 所经过的路程为S
①当β=45°时,若△APQ 是“好玩三角形”,试求s
a 的值 ②当tan β的取值在什么围,点P ,Q 在运动过程中,有且只有一个△APQ 能成为“好玩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an β的取值围.
(4)本小题为选做题
依据(3)中的条件,提出一个关于“在点P ,Q 的运动过程中,tan β的取值围与△APQ 是“好玩三角形”的个数关系的真命题(“好玩三角形”的个数限定不能为1).
6.过平行四边形ABCD 顶点B 分别作边AD,CD 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 ,则△BEF 叫做平行四边形ABCD 的特征三角形。

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则该平行四边形叫做直角平行四边形,如果一个平形四边形是由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拼成,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叫做等腰平行四边形。

(1) 在下面空格上填写三角形的类别,使对应的两个命题都是真命题:
①命题1:矩形的特征三角形是____________;
命题2:菱形的特征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命题1的逆命题,并探索其是否正确,若正确,给出证明,若不正确,举出反例。

(2)如果平行四边形ABCD 的特征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等腰平行四边B 备用图
形。

(3)如果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三角形是含30°角的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它的邻边长的平方的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