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 朗诵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4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把握词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测背诵二、出示目标1、背诵下阕2、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三、自学自测(一)朗读下阕(二) 自测1、提问: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3.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重点】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歌呢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描写雪的诗句。
(过渡语:描写雪的那些诗句都很美,那描写雪的词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伟人毛泽东所创作的《沁园春·雪》,看看他笔下的雪到底有什么震撼人心之处。
)二、诵读本词1. 知识小卡片意象:包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具体的、实在的、可感知的)意境: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
(抽象的、虚化的)感情基调: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取向或情感态度。
(悲哀、忧愁、寂寞、深沉、闲适、欢快、喜悦、热烈、奔放、昂扬)2. 诵读指导发音准确清晰:保持清晰的发音和良好的音质。
把握节奏和韵律:将诗歌的句子和词语有机地连接起来。
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准确传达。
3.字词学习1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莽莽( mǎng ) 分外妖娆( fèn )成吉思汗( hán ) 稍逊风骚( xùn )还看( huán ) 今朝( zhāo )4.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 能够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能够解释诗中的难词难句,理解诗文的整体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 通过对诗中英雄人物的赞美,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诗文难词难句的解释和整体意义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 诗中难词难句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诗中修辞手法的鉴赏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课文《沁园春·雪》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3.2 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窗帘关闭,灯光柔和,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2. 学生座位:按小组合作的方式安排座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雪的美。
2. 引导学生思考雪对自己的意义和感受。
4.2 朗读与背诵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4.3 文本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诗人的作文,培养表达能力。
5.2 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和贡献。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1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诵全词;2、掌握上下阕所写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重点)3、学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揣摩,并能体会其作用。
(难点)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基本知识学习1、识记文常,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以及文章注释中注音的字词。
3、反复朗读全词,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1)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主要采用那些表达方式?(2)作者欣赏这幅图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从词的上阙中哪个字能看出来?(3)上阙中的有虚写的景色也有实写的景色,请你把它在文中勾画出来。
(4)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5)下阕中哪句话是过渡句?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6)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二)重难点突破词的下阙部分作者评论历代的帝王,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和“只识”三个词语,请问它们有什么含义?点拨:“略输”、“稍逊”两个词语一方面表明了毛泽东对秦皇汉武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而“只识”一词则表现了毛泽东对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的之情。
(三)学法指导学习本词,应该先弄清它的创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阕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三、组内合作,收获共享(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朗读设计方案

沁园春雪朗读设计方案一、整体把握。
二、具体朗读设计。
1. 标题。
“沁园春·雪”“沁园春”三个字要读得沉稳、庄重,稍微拖长一点音,“雪”字则要重读,声音干脆,一下把那种冰天雪地、苍茫辽阔的感觉带出来。
就像你在介绍一个超级厉害的大场面一样,先把这个大场面的名字大声又庄重地说出来。
2. 上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要读得大气,“北”字发音要饱满,“国”字稍微重音,“风光”二字舒缓,把那种对北方雪景的宏观视野展现出来。
“千里冰封”,“千里”要连读且快速,“冰封”二字加重音,有一种冰天雪地、大地被冰雪牢牢锁住的感觉。
“万里雪飘”,“万里”也快速连读,“雪飘”的“飘”字要拖长音,仿佛看到大雪在广阔天地间纷纷扬扬飘落的景象。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要稍微拖长音,有一种登高远望的感觉。
“长城内外”,“内”字和“外”字语调要有所起伏,“惟余莽莽”,“惟余”轻声快速带过,“莽莽”重读且拖长音,展现出长城周围一片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大河上下”,“上下”的语调也要有起伏,“顿失滔滔”,“顿失”重读,“滔滔”二字连读且声音逐渐减弱,表现出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汹涌奔腾的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山”字重音,“舞”字要读得灵动,仿佛山像蛇一样在舞动,“银蛇”二字轻快连读。
“原驰蜡象”,“原”字重音,“驰”字读得有力量感,“蜡象”二字连读且声音饱满。
“欲与天公试比高”,“欲与”连读,“天公”重音,“试比高”三个字要读得豪迈,有一种雄心壮志、敢于挑战上天的感觉。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晴日”,“须”字轻轻带过,“晴日”二字重音且稍微拖长音,有一种对晴天的期待感。
“看红装素裹”,“看”字重读,“红装素裹”四个字要读得优美,仿佛看到雪后初晴,大地被红色和白色装点得格外美丽的画面。
“分外妖娆”,“分外”重读,“妖娆”二字读得婉转、轻柔,表现出那种娇艳美丽的感觉。
沁园春雪朗诵流程

沁园春雪朗诵流程沁园春·雪朗诵流程。
一、朗诵前的准备。
(一)了解诗词背景。
(二)字音词义的熟悉。
这里面有些字可不能读错啦。
像“沁园春”的“沁”(qìn),得读准咯。
还有一些词的意思也要明白,比如说“风流人物”,可不是那种风流倜傥的普通意思,而是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呢。
把这些字音和词义都搞清楚了,朗诵的时候就不会出岔子。
二、朗诵的语调与情感。
(一)开篇大气磅礴。
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几句呀,就得读出那种大气的感觉。
声音要洪亮,语调要沉稳。
就好像你站在那广袤的北国大地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这个画面要在你脑海里,然后通过声音传递出来。
(二)描绘山河的陶醉。
到了“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时候呢,语调可以稍微有点起伏。
在描绘长城和黄河的时候,要带着一种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陶醉。
就像你看到了一幅超级美的画,忍不住想要把它的美展现给别人看。
(三)英雄气概的抒发。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几句呀,可就要读出那种豪迈又有点小傲娇的感觉了。
毛主席在这里评论古代的帝王呢,咱要把那种超越古人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
声音要有力量,每个字都像是重重地落在地上。
(四)结尾的壮志豪情。
最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可是整首词的高潮部分啊。
声音要高亢激昂,充满壮志豪情。
就好像在向全世界宣告,现在的英雄人物就在当下,那股自信和骄傲要从声音里满得溢出来。
三、朗诵的节奏把握。
(一)慢节奏部分。
像开头描写雪景的部分,节奏可以稍微慢一点。
每个字都要清晰地吐出来,让听众能在脑海里构建出那个冰雪世界的画面。
比如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几个字之间就可以稍微拖长一点音,就像你在慢慢地欣赏这雪景一样。
(二)快节奏部分。
到了中间评论古人的部分,节奏可以稍微加快一点。
但是也不能太快,不然就听不清字了。
就像你在很有激情地讲述一段故事一样,有那种滔滔不绝的感觉。
《沁园春·雪》的朗读设计

《沁园春·雪》的朗读设计作者:刘梦晓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年第12期《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
品味诗歌是一种艺术享受,需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子和词语。
对于《沁园春·雪》这首毛泽东的词,课堂落实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认知内容、感受声律、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会意境、发展语感。
在反复的吟诵中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为此作了如下的朗读设计。
一、听读诗歌,想象画面1.听男声配乐朗诵,想象诗中的画面。
提示: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想象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伸向远方,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丽。
2.听朗读,标示句中的音节停顿。
提示:一是注意句间的停顿,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标示。
二是长句中的意义停顿,注意句子内部的层次结构,在层次转换处的停顿应该稍微长一些,如上阕前三句总写,然后“望”字总领,末尾三句写词人想象,三个层次间的停顿应该要比较明显,用“||”标示。
再如上阕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前一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构成“总——分”两个层次,朗读时就需要在“||”处读断。
二、自读文本,读出力度1.自读课文,要求吐字要有力度,读时昂扬顿挫。
提示:全词要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望”“惜”处停顿,每节节奏可先慢后快,而后再舒展。
2.第一遍,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
3.第二遍,细读体味情感,注意节奏。
4.第三遍,在配乐中朗读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抒情性。
三、点读诗句,边读边说1.从妙词佳句上品味诗词——自选自读自品。
提示:如“顿失滔滔”的“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再如“莽莽”“滔滔”都用叠词,音响浑厚,产生一种气势磅礴的效果。
《沁园春--雪》---朗诵设计

《沁园春--雪》---朗诵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
教学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
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
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等等,决不胜举。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初读课文1、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学习字词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单于(chanyu)妖娆:妖艳美好。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齐读。
三、再读课文(一)学习上阕1、从词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写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景色的?(夸张、拟人、比喻等。
)3、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进入词的意境,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齐读、指名读词的上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诵读指导
(女)一首词,一种激情,一段岁月
(男)一首词,一道风景,一面旗帜。
(女)眼底神州风雨,
(男)笔下四海惊雷。
(女)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和他的人民创造了新中国的历史;
(男)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永远的自信和豪迈———(全体齐诵读,两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男女合报:请听诗朗诵: 《沁园春·雪毛泽东》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
↗(高昂)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慢)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集体: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慢)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领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
集体: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慢)
集体: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慢)1秦皇汉武,↘(低沉)2略输文采;(慢)3唐宗宋祖,4稍逊风骚。
集体:2遍。
(越读越快)
男领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低,慢)
集体:只识弯弓射大雕。
男领读:俱/往矣──,(慢,拉长)
集体:俱往矣
男领读: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高昂,坚定)
集体: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
男领:独立寒秋
女领:湘江北去,
男领:橘子洲头。
集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男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集体: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男领:鹰击长空,
女领:鱼翔浅底,
男女领合:万类霜天竞自由。
集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动左)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动右)
男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集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女领: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集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男女领读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集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男领:指点江山,
女领:激扬文字,
男女领读合:粪土当年万户侯。
集体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男领:曾记否,
女领:曾记否
集体读:曾记否
男领读:到中流击水,
集体读:浪遏飞舟!
集体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男领:曾记否,
女领:曾记否
集体读:曾记否
男领读:到中流击水,
集体读:浪遏飞舟!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