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交通运输》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交通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交通

第20讲中国的交通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找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城市。

2.理解我国主要内河航道和港口。

先学过程: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概述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海运和河运)、航空、管道运输等。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合理选择二、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交通网密度差异:东部运输网稠密,西部稀疏。

2.铁路运输(1)线路格局:以北京为中心,京广线和陇海—兰新线为主干,构成大致呈六纵、六横的基本框架。

(2)主要南北向铁路干线:A京沪线、B京九线、C京广线、D焦柳线、E宝成—成昆线、京哈—沈大线。

(3)主要东西向铁路干线: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读图思考]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1.京沪高速铁路行驶在我国哪两大地形区上( )A.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2.京沪高速铁路与下列哪条铁路相交( )A.陇海线B.京广线C.浙赣线D.焦柳线3.京沪高速铁路经过了哪些行政中心( )A.北京石家庄济南南京上海B.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C.北京天津济南杭州上海D.北京天津烟台无锡上海后教过程: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完成情况分别提问,学生不断补充回答完成。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程上去更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更正。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然后共同总结。

(快尖班适用)1.下表中数字①~⑤表示海运、河运、航空、公路、铁路5种交通运输方式优劣的大体排序((1)A .② B .③C .④ D .⑤(2)2014年1月,新疆部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雪灾,国家民政部向新疆灾区紧急调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救灾物资。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作用以及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与作用2. 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3.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比较4.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与发展5. 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作用、分类;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与发展。

2. 教学难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的比较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业的相关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航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

2. 讲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与作用,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

3. 讲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介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4. 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作用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与发展的了解程度。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理》2. 图片: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及地图3. 视频:有关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视频资料4. 案例:有关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案例分析5.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第二课时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教学评价。

高中地理教案:中国的交通运输

高中地理教案:中国的交通运输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中国的交通运输一. 本周教学内容本讲包括第九单元一、二节二. 重点(1)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2)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性。

三. 难点本区主要铁路的分布四. 知识结构⎥⎥⎥⎦⎤⎢⎢⎢⎣⎡战略后方内陆腹地边疆⎥⎥⎥⎥⎥⎥⎦⎤⎢⎢⎢⎢⎢⎢⎣⎡⎢⎣⎡⎢⎣⎡---------水平低,贫穷少数民族聚居社会经济条件类型多,数量大资源条件地形为主导复杂多样自然条件— ⎢⎢⎢⎣⎡合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南昆铁路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五. 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大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在各地区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交通问题。

运输紧张,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成为国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

所以,交通运输建设也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

第九单元第一节“西南地区交通建设的地理背景”,分别讲述了本区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其中,应以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为重点。

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很有特色,但对交通建设影响最大的是地形说明条件,因此,教材主要分析了西南区的地形特点。

分两个层次来说明。

第一个层次是比较微观的层面,即分地形区阐述,如青藏高原冰川广布、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四川盆地山岭环绕、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等。

总体上说,本区地势崎岖复杂,既有海拔的差异,又有地质条件的差异,交通运输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二个层次是比较宏观的层面,分陆路和水陆两方面来说明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西南地区虽有许多大江大河,但受地形地势影响,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不理想。

只有一部分河流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西南地区地形条件如此恶劣,为什么国家还要花大力气进行交通建设呢?这与本区的资源条件是分不开的。

西南地区的自然资源具有总量大,种类多,结构合理等特点,是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资源的“潜在价值”大,正说明大量资源的使用价值还没有真正实现,与交通运输滞后是分不开的。

优越的资源条件使这里的交通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2)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学会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布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和密度;(2)以实例分析,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运用比较法,评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适应性和效益。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和理解;(2)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交通运输发展对环境的影响;(3)激发学生对交通运输技术创新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1)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和分类;(2)分析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3)阐述交通运输业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 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1)陆地运输: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2)水上运输:内河、沿海、远洋;(3)空中运输:航空、无人机;(4)管道运输:石油、天然气。

3.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和密度(1)分析铁路、公路、航线的分布特点;(2)了解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3)探讨交通运输网络的密度与经济发展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2)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和密度。

2. 教学难点:(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布局;(2)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交通运输技术创新的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地位、作用和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2)案例分析法: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实例;(3)比较法:评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适应性和效益。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交通运输网络分布、密度和实例;(2)地图:分析交通运输线路和区域发展关系;(3)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交通运输业?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2)导入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地理《交通运输》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在经济开展中的作用。

2.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知道选择客运和货运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4.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考虑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的不同需求后,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资料(幻灯片展示)(一)山西省地下埋藏有上千亿吨的煤炭资源。

过去,很多煤炭开采出来运不出去。

另一方面,沿海许多城市因为缺煤,工厂不能正常开工。

现在,修建了专门运煤的大秦铁路,山西的大量煤炭可以运出去了。

(二)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

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师问)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生答)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幻灯片展示古代交通运输方式)(师问)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属于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交通运输业主要是运送旅客和货物,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开展的先行官”.二、新课教学1.设疑导读(1)如果你暑假方案到黄山旅游,在选择交通方式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学生讨论:目的地黄山的位置(到哪里去),票价(贵不贵),路途要花费的时间等。

(2)如果你是公司的业务员,要将1000台电脑从中关村发往陕西省延安市,在选择运输方式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与去旅游有什么不同的考虑?学生讨论:除了一样要考虑目的地陕西省延安市的位置(运到哪里去),运费(贵不贵),路途要花费的时间外,还要考虑运送的货物是电脑和运输的数量1000台。

教师总结:要想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除了明确自己的需求外,还必须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关于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汇总

关于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汇总

一、教案设计:教案名称: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地位和作用;2. 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 能够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4. 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地位和作用;2.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教学难点:1.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2.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地位和作用。

3. 课堂讲解:讲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如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不足等。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方案。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如高铁、自动驾驶等。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设计一条交通运输线路,或提出一种新的交通运输方式。

5. 分享成果: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二、教案设计:教案名称: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地位和作用;2. 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 能够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4. 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地位和作用;2.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教学难点:1.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2.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6讲中国的交通运输学案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6讲中国的交通运输学案

第26讲中国的交通运输[核心素养目标] 1.识记并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合理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2.借用地图运用区域认知方法在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上准确指出或填出铁路干线的名称。

3.结合我国的交通运输建设,综合分析影响我国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因素。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读图填绘构建脑图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概述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公路、________(海运和河运)、航空、________等。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填图绘图】在上图中填出:图中三条线所表示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

(1)铁路——长途、大宗货物的运输和客运。

(2)公路——各种运量小的短途货运和客运。

(3)水路——运输时间不受限制的大宗或笨重货物运输和客运。

(4)航空——客运为主,贵重或急需物品的运输。

(5)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二、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交通网密度差异:东部运输网________,西部稀疏。

2.铁路运输(1)线路格局:以________为中心,________线和陇海—兰新线为主干,构成大致呈六纵、六横的基本框架。

(2)主要南北向铁路干线:A________线、B 京九线、C 京广线、D________线、E 宝成—成昆线、京哈—沈大线。

(3)主要东西向铁路干线:①京包—包兰线,②________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4)主要铁路枢纽:a________,b 郑州,c________,d 宝鸡,e________,f 株洲,g________。

【特别关注】亚欧大陆桥亚欧大陆桥是指横跨亚欧大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联运的运输方式。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等港口,比北线缩短行程3 000 km ,时间缩短一半。

3.公路运输(1)公路网:以________为骨架干线,连接主要城市构成的公路运输网络。

关于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汇总

关于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汇总

关于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汇总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探讨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3)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探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和作用;(2)运用实例,探讨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3)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和局限;(2)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3)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交通运输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业;(2)提问:什么是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有哪些分类?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学生结合地图和图表,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和作用。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2)教师通过实例,阐述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交通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主要的交通方式;我国南北及东西铁路运输大动脉;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设计合理的运输方式、线路。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我国南北、东西铁路干线及枢纽城市,交通线路和方式的选择。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选择。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Fra bibliotek,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重点掌握我国交通运输网东密西疏的大致分布格局,并牢记我国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三横五纵”线。另外大家外出乘列车时要正确使用列车时刻表,选出自己该坐的列车。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一【探究点拨】
1.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与我国的人口、经济发展、农矿产品、地形等因素有关。
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我国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人口、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
结合亲身经历思考相关问题。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2.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运输方式选择。
教学建议
关于我国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应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识记巩固。
运输方式选择是本课重难点,可让学生先填写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表格,然后举实例进行巩固;也可适当补充一些新近修建的铁路,让学生了解铁路建设的现状。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PPT课件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技能运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过关,可以下讲台进行相关的抽查。同时对部分的题进行适当的点拨。
抢答的方式与探究讨论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3.我国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交汇的主的铁路枢纽要有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昆明、贵阳等。
探究二【探究点拨】
1.运输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客、货的运距、运费、运量、时效、货物性质、出行目的等,还要结合运输方式的速度、运量、分布等。
2.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追求的是运输效率高,即高速、高效。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3.22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概况
1.交通运输网
2.交通运输点
二、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方式特点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制作PPT课件、搜集我国交通发展历程素材。。
学生准备:
1.完成《预学案》,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问老师。
2.搜集我国交通方面发展的素材。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难免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所以,外出旅游便成了许多家庭度假的一种时尚。同学们都到哪些地方旅游过?乘坐的什么交通工具?沿途经过了哪些城市?走了哪些路线?(以谈话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谈论的兴趣。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交通运输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