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基石。
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贯穿于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它既担负着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重任,又担负为煤炭开发、利用、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地质服务的责任。
煤炭地质发展必须依靠煤炭地质科技,煤炭地质科技必须围绕着煤炭工业发展而开展工作。
建立新型煤炭地质勘查体系,推进煤炭地质科技创新,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简况和主要成果我国煤田地质工作起源于19世纪中叶。
从德国李希霍芬和我国煤田地质奠基人王竹泉对中国煤炭资源的考察,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150多年历史。
经过我国煤田地质工作者共同努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煤田地质理论和勘查体系。
第一,煤田地质基础研究由传统地质走向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阶段。
相继组织开展了华北、华南、鄂尔多斯盆地和东北中生代断陷盆地聚煤规律和资源评价研究课题,从盆地整体高度,把握了我国主要聚煤盆地演化和煤炭资源聚集赋存规律。
创造性地将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含煤地层划分、聚煤古地理和聚煤规律研究,拓宽了煤田地质研究新思路。
《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建立了聚煤作用系统和系统分析方法,并对我国聚煤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
“中国东部煤田滑脱构造与找煤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滑脱构造理论,实现了中国东部找煤的重大突破。
《中国洁净煤地质研究》课题取得洁净煤技术地质基础研究新进展。
对我国煤中有害微量元素赋存特征及在洗选、燃烧过程中的迁移潜势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编制了我国第一张洁净煤资源分布图。
第二,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我国煤田地形地质特点,合理选择地质填图、遥感、物探、钻探、测试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地质信息,综合研究煤层赋存规律和开采技术条件,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煤炭综合勘探技术体系。
煤田三维地震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勘探精度,可查明5m的小断层和波状起伏及3m小断点;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突破了复杂山区,沙漠、厚层黄土、水上、沼泽以及采空区等等地震施工禁区;勘查能力进一步增强,不仅能解释断层,对陷落柱、煤层宏观结构和厚度变化趋势也取得突破。
国之重器-中油测井CPLog走出国门

成果简介:“国之重器”-中油测井CPLog成套装备横空出世,标志着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测井成套装备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结束了我国高端测井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2022年3月,CPLog走出了国门。
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品牌,是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CPLog品牌成功走出国门,是中油测井“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测井特色、高点定位”的有力印证。
主要创新点:1.坚持世界眼光。
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补链、延链、强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2.坚持国际标准。
瞄准国际前沿、紧盯国际标准,用先进理念推进科技创新、公司治理、队伍培育和文化建设,打造中国测井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3.坚持测井特色。
坚持专业化、一体化发展,全面形成“主营业务协同发展、国际国内双轮并进”的发展格局,建立与党建“四化”相融互促的“四化”管理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4.坚持高点定位。
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测井改革创新发展,全力打造中国测井创新、人才、文化高地,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测井被誉为地质家的“眼睛”,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石油集团独资的专业化测井技术公司,中油测井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地质研究、测井、射孔、测试、录井、随钻测导等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持续深耕测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以及技术服务和资料应用,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专业化测井公司。
结束我国先进测井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油测井以推进测井装备技术国产化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基础性、前瞻性测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总收入5%以上,建立了测井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家级测井重点实验室,通过——会议篇·尖峰时刻2023国企管理年会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陈宝国之重器-中油测井CPLog走出国门样本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国企管理2024.166了CNAS和CMA国家资质认证,具备10个门类57种岩石物理实验分析能力。
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2 0 1 3 年 第2 7 期l 科技 创 新与应 用
中国测井技术 的发技 术学院 , 辽 宁 盘锦 1 2 4 1 0 3 )
摘 要: 我 国经 济 的稳 定 发 展 , 离不 开 对石 油 资 源的 有 效应 用 , 为 了保 证 石 油 资 源的 综合 利 用效 率 的提 升 , 要 针 对 石 油勘 探 过 程 中 的 问题展 开分 析 , 实现 其 测 井技 术 方案 的 有 效 更 新 , 无 论 是 哪 种 感应 模 式都 要 保 障 其 实际 应 用性 , 实 现对 成 像 测 井 仪 的 有 效 应 用, 比如 其新 型 的 过套 管井 测 井仪 器 的应 用 , 实现 其 电 阻率环 节、 相 关监 测 环 节 的优 化 , 以满足 油 藏动 态的 变化 需要 。 关键词 : 新技 术 应 用 ; 成像 管理 ; 地 层 测试 环 节 ; 过 套 管 1关 于 测井 应 用 环 节分 析 价 值 的数 据 。 2关 于 中 国测 井技 术 发展 方 案 的分 析 1 . 1为了促进我 国石油资源的有效应用 , 要保证其 石油勘探环 节、 应 用 开 发环 节 的有 效 协 调 , 实 现其 相 关 油 、 气层的有效控制 , 保 目前 来 说 , 经 济 的发 展 , 世 界 范 围 内的 测 井 技 术 模 式 不 断 得 到 比如斜 井 、 水 平井 等 测井 模 式 的发展 , 满 足 了实 际石 油勘 测 环 证 其 油 田应 用 体 系 的 健 全 ,以有 效 解 决 实 际 过 程 中的 地 质 应 用 问 优 化 , 题。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发 展 , 测 井技 术 模 式不 断 得 到更 新 , 该 测 井模 式 节 的需 要 。上 述 的这 些 环 节 对 于相 关 机 械 仪 器 的 要 求 也 是 比较 高 起源于国外 ,其实现了对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模式 的有效应用。 的, 对 于一 些 应 用 技 术 是 比较 高 的 , 比如 其 设 备 的耐 温 、 耐磨性 , 技 该模式 的正常运行 , 需要保障其各个子阵列的有效应用 , 实现其接 术的系统化 、 科学化等 , 上述环节 的开展 , 离不开其整体应用系统的 收器环节 的正常使用 。 保障其线 圈间距 的有效控制 。 实现工作过程 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 , 促进其配套化水平 的提升。根据 目前测井新 中的频 率 环 节 、 探测 深 度 环 节 等 的协 调 。感应 测 量 模 式 是该 系统 应 技 术 的 发 展模 式 , 我 们 可 以得 知 , 实现 其 流 体 成 像 测 井 模 式 及 其 传 是 非 常必 要 的 , 从 而 促 进 油 田的 动 态 监 测 技术 体 用 过程 中 的一 个重 要 环 节 。为 了 促进 现 实 问题 的 解决 , 也要 进 行 相 感 器 的 有 效应 用 , 关 因素 的采 集 , 比如探 头 温 度 的采 集 、 泥 浆 电 阻率 的有 效 采 集等 。 通 系 的优 化 , 促 进其 检 测 方案 的健 全 。测 井技 术 的发 展趋 势 井 下 集 成 过 对 电阻 率 成像 测 井模 式 的有 效 应 用 , 实 现其 相 关 环 节 的优 化 。把 化 、 系 列化 、 组 合 测井 仪 器 的研 发 成 为测 井 技 术 发展 的一 大趋 势 , 日 由岩性 、 物 性 变 化 以及 裂 缝 、 孔洞 、 层 理 等 引起 的 电阻 率 的变 化 转 化 本 的 T o h o k u大 学 开 发 了 利 用 井 眼 雷 达 的 直 接 耦 合 进 行 电磁 波 测 为 伪色 度 ,直观 看 到地 层 的岩 性 及几 何 界 面 的 变 化 ,识 别 岩 性 、 孔 井 , 新仪 器 可 以获 得 雷 达 图像 、 电导 率 和 相对 介 电常 数 。 仪器 分 辨 率 洞、 裂缝等。 为l m, 理 想 情况 下 探测 深 度 为 1 0 m。 P r o n e t a 开 发 了可 以透过 原 油对 已经 申请 并 获 得 了专 利 。 目 通过对三分量感应测井模式的有效应用 , 保障其各个地层测井 目标 进 行 高分 辨 率光 成 像 的成 像 技 术 , 模 式 的应 用 。这 需 要应 用 一 系 列 的技 术 , 比如 声 波 测井 技 术 环 节 的 前 电 缆测 井 占 主要 地 位 , 随钻 测 井 发 展 比较 迅 速 , 由 于数 据 传 输 等 应用, 实现声波测量模式的优化 , 针 对 其 储 层 应 用 及 其 井 眼 模 式 的 技术 不 足 在相 当一段 时 间 内还 是 以 电缆 测 井 为 主 , 套 管钻 井 测井 是 应用 , 促进其应力裂缝位置、 孔隙压力环节及其岩性 的有效分析。 声 未来 测 井 发展 的方 向 。 成像 测 井 模式 需 要 应用 到 一 系列 的换 能 器 , 也 要 积 极 实 现与 计 算 机 这 几 年来 , 我 国的 测井 技 术 模 式 不 断 发 展 , 但 是 其 依 旧是 不 成 这与其起步时间也存在一定的联 系 , 和国外一些 比较成熟 的 的有效 配合 , 保证其相关信号的有效接 收, 促进其信号的数字化模 熟的 , 式 的发 展 , 促 进其 相 关 图像 处理 环 节 的优 化 。核 磁 测井 模 式 也 是 一 技术 仍 然存 在 一 定 的差距 。我 国的相 关 测 井设 备 体 系是 不 完 善 的 , 种 重要 的应 用模 式 , 通 过 对 核 磁共 振模 式 的应 用 , 促 进对 电 子 波 的 缺乏其核心的自主知识应用系统。 由于受到相关设备的 自身性能的 都影响了石油勘测环节的正常运行 , 比如设备仪器 的精度 问 有效应用 , 以满足现实工作 的需要。 处于热平衡 的自旋系统 , 在外磁 限制 , 场 的作 用 下 磁 化 矢 量 偏 离 静 磁 场 方 向 , 外磁场作用完后 , 磁化 矢 量 题、 分辨率问题及其耐温耐磨性等 。上述环节都是现 阶段需要解决 从 而 满足 现 代 化 的测 井 技术 的发 展 需 要 , 需 要 引起 相 关 领 试 图从 非 平 衡 状 态 恢 复 到 平 衡 状 态 ,恢 复 到平 衡 态 的过 程 叫 做驰 的 问题 , 永 久 传 感器 应 用 以 引进 为主 , 自研发 能 力认 识 不 足 。 国内 豫 。核磁共振 N MR信号 的驰豫 时间与氢核所处的周 围环境密切相 导 的注 意 , 关, 水 的纵 向恢 复时 间 比烃 快 得 多 。根据 核 磁 共 振 特性 间 的差 异 指 光纤 技术 研 究 滞后 , 国 内开 发 的光 纤 传感 器 尚未 应用 。 国 内光学 电 应用 条 件 苛 刻 。 国 内的过 套 管 井 地层 电阻 示含氢密度的高低来识别油层。 共振测井仪主要有哈里伯顿和阿特 视 成 像测 井 仪 功 能不 佳 , 拉斯采用 N U M A R专 利 技术 推 出 的 MR I L 、 斯伦贝谢的 C MR及 俄 罗 率 、 套 管 井地 层 测 试器 、 过 套 管密 度 仪及 水 流仪 研 究 空 白 。 新 型 的生 斯 的大 地 磁场 型 MK 9 2 3 。 产测井仪传感器 、 编码及传输方式 的仿造水平较低。套管井损毁测 B L / 1 . 2 通 过对 随 钻测 井 技 术方 案 的 有效 应 用 ,可 以满 足井 眼 周 围 井 成 像 仪 落后 国外 ,仿 造 能 力 不足 水 泥 胶 结评 价 测 井 还 是 以 C 环境应力状态 的有效分析 , 实现其地质导 向环节的优化 , 保 障其地 V D L及 国外 引进 为 主 , 自主研 发 落后 于 国外 先 进理 念 。 层评价体系的健全。在随钻测井应用过程中, 要促进相关数据传输 通 过 对 油 田勘测 环 节 的优 化 , 以满 足 国家经 济 的稳 定发 展 的需 促进其相关测井技术体 系的健全 , 实现其相关测井设备 的有效 环节的优化 , 比如电磁传输速度 、 光纤遥测环节等 的协调 , 促进其数 要 , 据传输体系 的健全 , 在此过程 中, 由于泥浆 脉冲传输模式 的 自身性 更 新 , 是 满足 其 性 能提 升 的需 要 。 要 针 对 实 际工 作环 节 , 展 开 油 田勘 质, 泥浆循环是不必要的环节 , 需要引起相关应用人员的重视。 过套 探环节的优化 , 降低其勘探 的难度 , 规范相关油 田工作者的 自身行 满 足 其石 油 勘测 环 节 的正 常运 行 。 并 且经 济 的不 断 发展 , 必 然 会 管测井技术现代测井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套管井 中确定地层参数 , 在 为 , 油藏动态描述 中, 国外 近 几 年 主要 采 用 脉 冲 中子 仪 、 过 套 管 地 层 测 推 动 各种 测 井技 术设 备 的进 步 ,相 关 石油 单 位 要 紧跟 时 代 的 潮 流 。 阵列化、 功 能 多 样 化及 组 合 化是 发 展 的需 要 , 一 试器 、 过 套 管地 层 电 阻率 及 永 久监 测 技术 。 过 套 管 电 阻率 测 井 、 偶 极 井 下 仪器 的集成 化 、 横 波 成像 测 井 、 过 套 管地 层 测试 器 和 脉 冲 中子 可 以提 供 下 套 管后 的 只组 合 了多 个传 感 器 的仪 器 能确 定 多 种岩 石 物 理 性质 , 可使 储 量 估 地层孔 隙度 、 体积密度 、 岩性 、 含水饱 和度 、 声 波特性 、 渗透率估算 算 更 准确 、 油 藏监 测 得 以优 化 、 作 业 方 式得 到改 进 。一 段 时 间 内 , 裸 眼测井 、 套管测井 、 随钻测井及井下永久传感器监测技术将共存。 值、 地层压力和地层流体采样。 通过对井下永久传感器 的有效使用 , 保证永久井下监测环节 的 3结束语 优化 , 方便现实生产环节 的发展 , 促进其相关信息的有效应用。 在此 通 过对 中 国测井 技 术 的发 展 方 向 的��
中国石油套管井测井技术的进展、需求与展望

发 与引进 消化 吸 收 相结 合 , 断 完 善 发展 套 管 井 测 不
井技 术 , 形成 了注 入 剖 面 、 出剖 面 、 和度 评 价 和 产 饱
工程 测井 等 4大技 术 系列 , 累计 完 成 了套 管 井 测 井 2 万余井次 , 1 资料 合 格 率 10 、 等 品 率 9 以 0 优 0
试验完 成 了 1 3口井 2 O井 次 的测 井 , 导 措施 4口 指
井 , 见到 良好 的增 油 控 水效 果 。大庆 油 田发 展 了 均 基 于牵引 器输送 的 抽 油机 井 和 自喷井 测 井 工 艺 , 开
为 了解 决低 注 入量 井 的注 入剖 面测 井 技 术难 题, 成功研 发 了集流 电磁流 量测井 等新 技术 , 测量 流
增储 上产 提供 了强 有力 的技 术支持 。 1 1 主 要注 入剖 面测 井技 术及 其典型 应用L . 】 ]
中国石 油许多 老 油 田已进入二 次甚 至三 次采 油
阶段 , C 、 注 O 聚合 物 和三 元 复 合 剂井 越 来 越 多 , 但
常 规注入 剖 面 测 井 对 其 具 有 明 显 的 不 适 用 性 。而 且 , 渗 透油气 田的产量 所 占比例 越来 越大 , 低 其注入
Ab t a t Re iw s t e m a n o t o s i a e h l o g n e h i u s a h e e y P t o i a sr c : v e h i u c me n c s d o e l g i g t c n q e c iv d b e r Ch n
吴 奇 ,李 国欣 ,刘军平 ,刘 国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 限公 司勘探 与生产分公 司 , 北京 1 0 0 ) 00 7
中国石油测井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3.3亿元

中国石油测井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3.3亿元石油工业产业链主要包括地质调查、油气勘探、油气开发、油气生产、炼油化工等环节。
其中,油气勘探、油气开发、油气生产过程需应用到石油测井技术,其作用为测量、记录、分析井下岩石或流体的物理特性,并承担储集层油气评价、地层评价和完井评价的任务。
石油测井是整条石油工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亦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之一。
油气勘探就是利用各种勘探手段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确定油气聚集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探明油气田面积和油气层情况并预测产出能力的过程;油气开发是在油田最终投产前的必要环节。
一个油气田的开发,往往要打几百口甚至几千口或更多的井,用以布置井网,分别用于测试、采油和观察等不同目的;油气生产是把在油井中的油、气从井底举升到井口的整个过程。
油气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层的能量自喷,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气举等人工增补的能量举出。
总之从一口井开钻起,到油层枯竭,油井报废为止,都要进行测井,测井是油气勘探和油田开发全过程中最可靠的监测方法,也可以说不进行测井就无法勘探和开发石油天然气。
按照应用领域分类,测井可分为裸眼井测井和套管井测井。
按照测井方式分类,测井又可分为电缆测井、过钻头测井和随钻测井。
按照测井的技术阶段分类,测井又可分为数控测井和成像测井。
1、中国石油产需现状国家统计局2018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932.42万吨,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增长至19491.8万吨。
受资源禀赋的影响,我国原油产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中以陕西、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产量为6808.6万吨,占同期国内总产量的34.93%;以黑龙江、辽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产量为4445.4万吨,占同期国内总产量的22.81%。
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9491.80万吨,进口数量为45630.42万吨,出口数量为157.70万吨,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64964.52万吨。
2、油田服务产业现状我国油田服务市场规模和石油价格正相关,近年随着石油价格的回落,国内石油服务市场规模下降明显,2017-2019年石油价格反弹,国内油田服务规模出现增长态势,2020年国内油服市场规模下降幅度接近20%。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的未来发展之路

制造 、 井技术服务 及资料 处理 解释 为一体 , 以生产组 织 方 测 是
要 式 出现 的科 研技 术 单位 。2 0 0 7年 1 2月至 2 0 0 8年 2月 , 通 国 内国际 常规 测 井基 本饱 和 , 想 介入他 人 区块 困难 很 大。 市 过 重组整合 , 中国石油 集团成 立 了大庆钻 探公司 、 西部钻 探公 但 测井 高端市 场还 有希 望 , 场上成 像测 井设 备基本 是国外 公 司 生 产 的 , 井 公 司 应 抓 住 这 一 有 利 机 会 , 分利 用 自主 研 测 充 司 、 城 钻 探 公 司 、 海 钻 探 公 司 、 庆 钻 探 公 司 等 五 家 钻 探 长 渤 川
做到人尽 其才 。 的基础 上 , 参考 斯伦 贝谢、 哈里 伯顿 、 贝克休 斯等 先进测 井技 展 才华平 台 , 术, 立足 自力更 生 , 取在 短 时期 内开 发 出独 门测井 仪器 , 争 增 强仪器 的探 测精度和深度 , 升装备核 心竞争力。 提
6 跟踪 未来 油气发 展趋 势 , 住历 史机遇 抓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测井技术简介 (4)1.3 研究意义 (5)2.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 (6)2.1 测井技术分类 (8)2.1.1 电成像测井技术 (10)2.1.2 声波测井技术 (11)2.1.3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13)2.1.4 X射线测井技术 (14)2.2 国内外测井技术发展概述 (18)2.2.1 中国测井技术发展 (19)2.2.2 国际测井技术发展 (21)2.3 测井技术应用领域 (22)2.3.1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24)2.3.2 地热资源勘探 (25)2.3.3 基础工程地质勘探 (26)2.3.4 环境保护与地下水监测 (28)3. 发展现状分析 (29)3.1 测井技术的进步对地质研究的影响 (31)3.2 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32)3.3 测井技术面临的技术挑战 (33)4. 发展趋势 (34)4.1 智能化和自动化 (35)4.2 技术创新与发展 (36)4.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37)4.4 政策与市场驱动 (39)1. 内容简述本文旨在系统概述国内外测井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将全面回顾测井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从基础理论、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应用等方面,分析国内外测井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重点探讨当前测井技术的热门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化测井、4D 测井、全方位测井、多参数测井、精确定位测井等,并分析其技术路线和应用前景。
结合国际国内大趋势,展望测井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应对行业挑战并推动技术的创新升级的建议。
期望该文能为读者提供对测井技术的全面了解,并为行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 研究背景在能源开发与利用日益严峻的当下,测井技术作为石油天然气工业不可或缺的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储层评价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在新材料的寻探和矿床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MDT测井技术应用回顾与展望

MDT测井技术简介
1992年,斯伦 贝谢公司推出MDT 模块式地层动态测 井技术,它采用模 块化设计,引入了 泵出模块、光学流
体分析模块、流动
控制模块、双分隔 器模块等新技术, 仪器性能大大提高。
MDT测井技术简介
• MDT测井技术已开发出多种应用,主要包括:
– MDT可以连续测量地层压力,根据一口井的地层压力数据可 准确地作出地层压力剖面,进而得到井眼剖面流体梯度,确 定出气—油和油/气-水界面;在开发井中,用这些压力数据 能够了解储层中的流体流动情况。 – 利用MDT井下流体分析与取样技术,可实时地观察地层流体 特征,从而直接确定地层是否含有油气;同时可采集到高质 量的PVT地层流体样品,用于油气特性的实验室分析。 – 通过对MDT测压过程的分析,可以计算储层流体的流度和储 层渗透率,为产能预测及油气藏开发提供依据。 – 利用多口井的MDT测压资料,可以监测井间、层间的压力干 扰情况。
10
47
GR(API)
110
SP(mv)
-30 70
(m)
解 释 结 论
RT(Ωm)
0.5 50 180
AC(us/ft)
40
MDT测试成果
MDT快速识别多层系低阻油层
冀东油田在海上重点探井中 集中应用MDT技术,对快速识别多 层系低阻油层、加快南堡滩海勘 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老堡南1井在Ng、Nm、Ed多层 系见良好显示,为及时了解各层 组的含油性,系统地采用了MDT测 井。 共成功测压19点、LFA分析12 点、取样6桶。利用MDT快速直观 地判断出多套层系的油藏分布特 征,大大加快了油气层识别、评 价的节奏,避免了无效试油,缩 短了钻井平台占用时间。
第二阶段:MDT测井技术局部推广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对石油资源的有效应用,为了保证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的提升,要针对石油勘探过程中的问题展开分析,实现其测井技术方案的有效更新,无论是哪种感应模式都要保障其实际应用性,实现对成像测井仪的有效应用,比如其新型的过套管井测井仪器的应用,实现其电阻率环节、相关监测环节的优化,以满足油藏动态的变化需要。
标签:新技术应用;成像管理;地层测试环节;过套管
1 关于测井应用环节分析
1.1 为了促进我国石油资源的有效应用,要保证其石油勘探环节、应用开发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其相关油、气层的有效控制,保证其油田应用体系的健全,以有效解决实际过程中的地质应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模式不断得到更新,该测井模式起源于国外,其实现了对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模式的有效应用。
该模式的正常运行,需要保障其各个子阵列的有效应用,实现其接收器环节的正常使用。
保障其线圈间距的有效控制。
实现工作过程中的频率环节、探测深度环节等的协调。
感应测量模式是该系统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也要进行相关因素的采集,比如探头温度的采集、泥浆电阻率的有效采集等。
通过对电阻率成像测井模式的有效应用,实现其相关环节的优化。
把由岩性、物性变化以及裂缝、孔洞、层理等引起的电阻率的变化转化为伪色度,直观看到地层的岩性及几何界面的变化,识别岩性、孔洞、裂缝等。
通过对三分量感应测井模式的有效应用,保障其各个地层测井模式的应用。
这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比如声波测井技术环节的应用,实现声波测量模式的优化,针对其储层应用及其井眼模式的应用,促进其应力裂缝位置、孔隙压力环节及其岩性的有效分析。
声成像测井模式需要应用到一系列的换能器,也要积极实现与计算机的有效配合,保证其相关信号的有效接收,促进其信号的数字化模式的发展,促进其相关图像处理环节的优化。
核磁测井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模式,通过对核磁共振模式的应用,促进对电子波的有效应用,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处于热平衡的自旋系统,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化矢量偏离静磁场方向,外磁场作用完后,磁化矢量试图从非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叫做驰豫。
核磁共振NMR信号的驰豫时间与氢核所处的周围环境密切相关,水的纵向恢复时间比烃快得多。
根据核磁共振特性间的差异指示含氢密度的高低来识别油层。
共振测井仪主要有哈里伯顿和阿特拉斯采用NUMAR专利技术推出的MRIL、斯伦贝谢的CMR及俄罗斯的大地磁场型MK923。
1.2 通过对随钻测井技术方案的有效应用,可以满足井眼周围环境应力状态的有效分析,实现其地质导向环节的优化,保障其地层评价体系的健全。
在随钻测井应用过程中,要促进相关数据传输环节的优化,比如电磁传输速度、光纤遥测环节等的协调,促进其数据传输体系的健全,在此过程中,由于泥浆脉冲传输模式的自身性质,泥浆循环是不必要的环节,需要引起相关应用人员的重视。
过
套管测井技术现代测井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套管井中确定地层参数,在油藏动态描述中,国外近几年主要采用脉冲中子仪、过套管地层测试器、过套管地层电阻率及永久监测技术。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偶极横波成像测井、过套管地层测试器和脉冲中子可以提供下套管后的地层孔隙度、体积密度、岩性、含水饱和度、声波特性、渗透率估算值、地层压力和地层流体采样。
通过对井下永久传感器的有效使用,保证永久井下监测环节的优化,方便现实生产环节的发展,促进其相关信息的有效应用。
在此过程中,由于不需要进行井下作业,也节省了一定的工作时间。
通过对井间成像模式的应用,促进其地下流体的有效检测,保证其传感器的有效应用,促进井下的相关控制模式的应用,促进其各个层的注水量及其产数量的有效控制,保障其智能化应用体系的健全,避免其相关电子线路受到干扰,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其信息可以通过光纤快速传送到地面等,美国CIDRA公司在光纤压力监测研究方面处于前沿,光纤温度传感器准确度1℃,分辨率0.1℃。
永久井下光纤3分量地震测量具有高灵敏度和方向性,能产生高精度空间图象,不仅能提供近井眼图象,而且能提供井眼周围地层图象,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可以很高精度和分辨率获得井眼中温度分布,用于生产和注入剖面监测,为生产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2 关于中国测井技术发展方案的分析
目前来说,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测井技术模式不断得到优化,比如斜井、水平井等测井模式的发展,满足了实际石油勘测环节的需要。
上述的这些环节对于相关机械仪器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对于一些应用技术是比较高的,比如其设备的耐温、耐磨性,技术的系统化、科学化等,上述环节的开展,离不开其整体应用系统的內部各个环节的协调,促进其配套化水平的提升。
根据目前测井新技术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得知,实现其流体成像测井模式及其传感器的有效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从而促进油田的动态监测技术体系的优化,促进其检测方案的健全。
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井下集成化、系列化、组合测井仪器的研发成为测井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的Tohoku大学开发了利用井眼雷达的直接耦合进行电磁波测井,新仪器可以获得雷达图像、电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
仪器分辨率为1m,理想情况下探测深度为10m。
Proneta开发了可以透过原油对目标进行高分辨率光成像的成像技术,已经申请并获得了专利。
目前电缆测井占主要地位,随钻测井发展比较迅速,由于数据传输等技术不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是以电缆测井为主,套管钻井测井是未来测井发展的方向。
这几年来,我国的测井技术模式不断发展,但是其依旧是不成熟的,这与其起步时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国外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的相关测井设备体系是不完善的,缺乏其核心的自主知识应用系统。
由于受到相关设备的自身性能的限制,都影响了石油勘测环节的正常运行,比如设备仪器的精度问题、分辨率问题及其耐温耐磨性等。
上述环节都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满足现代化的测井技术的发展需要,需要引起相关领导的注意,永久传感器应用以引进为主,自研发能力认识不足。
国内光纤技术研究滞后,国内开发的光纤传感器尚未应用。
国内光学电视成像测井仪功能不佳,应用条件苛刻。
国内的过套管井地层电阻率、套管井地层测试器、过套管密度仪及水流仪研究空白。
新型的生产测井仪传感器、编码及传输方式的仿造水平较低。
套管井损毁测井成像仪落后国外,仿造能力不足水泥胶结评价测井还是以CBL/VDL及国外引进为主,自主研发落后于国外先进理念。
通过对油田勘测环节的优化,以满足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的需要,促进其相关测井技术体系的健全,实现其相关测井设备的有效更新,是满足其性能提升的需要。
要针对实际工作环节,展开油田勘探环节的优化,降低其勘探的难度,规范相关油田工作者的自身行为,满足其石油勘测环节的正常运行。
并且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推动各种测井技术设备的进步,相关石油单位要紧跟时代的潮流。
井下仪器的集成化、阵列化、功能多样化及组合化是发展的需要,一只组合了多个传感器的仪器能确定多种岩石物理性质,可使储量估算更准确、油藏监测得以优化、作业方式得到改进。
一段时间内,裸眼测井、套管测井、随钻测井及井下永久传感器监测技术将共存。
3 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近期内石油勘察的整体趋势,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具备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