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自治旗简介

合集下载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

鄂伦春自治旗〖旗情手册〗

资料一〖旗情手册〗一、概貌篇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三少民族自治旗中成立最早的。

自治旗地域辽阔,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大的旗(市),相当于呼伦贝尔市的五分之一,是上海市的9倍,台湾省的1.6倍。

这里民风淳朴,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古、汉等21个民族共30万人口。

旗辖6镇1乡,3个办事处,其中猎区乡镇4个,猎民村7个。

全旗鄂伦春族2050人,其中猎民830人。

境内驻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所属6个县处级林业局、大兴安岭农管局及所属6个国营农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及大兴安岭面粉厂,设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林管局和加格达奇、松岭两区,占地1.8万平方公里。

2007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3亿元,同比增长10.36%;财政总收入完成7874万元(不含加松税款3300万元),增长14.2%;财政支出54333万元,增长46.78%,是建旗以来财政支出最多的一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8元,增长14.2%;全年完成招商引资2.3亿元, 增长3%。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增长8.8%。

二、资源篇自治旗是个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绿色宝库。

享有‚绿色净土,天然氧吧‛的美誉,森林面积达4389万亩,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杨树、柞树等树种,活立木蓄积量达2.9亿立方米,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广袤的森林里栖息着野生动物15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30余种;经济鱼类10余种。

林间生长着300多种中草药,约占全旗植物总数的60%,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草药有防风、黄芩、龙胆草、兴安杜鹃等,大兴安岭野生药材栽培繁育科技示范项目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山野菜和野生食用菌有蕨菜、黄花菜、柳蒿芽、百合、桔梗、山葱、山芹菜、黑木耳、猴头、榛蘑等40余种,仅蕨菜年产量就达80吨,黑木耳、北芪茶等产品已获得绿标;野果有红豆、都柿、稠李子、山丁子等。

自治旗简介

自治旗简介

鄂伦春自治旗简介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辖6镇1乡3个办事处,有鄂伦春、蒙、汉等21个民族,总人口30万。

境内驻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所属的6个林业局、大兴安岭农场局及所属6个国营农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和加格达奇、松岭两区(其中加松岭两区面积18910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大兴安岭面粉厂。

自治旗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一个有巨大开发潜力的绿色宝藏,具有发展林业、农牧业、水电、旅游事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建旗59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自治旗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关注民生、保护生态”三大任务,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旗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破解制约瓶颈,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鄂伦春旗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统筹兼顾,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和调度,着力抓好综合施策,使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一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除工业增加值外,增速均高于呼伦贝尔市水平。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26.8%;财政收入完成1.36亿元,增长30.36%;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增长55.5%。

财政支出达到12.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二是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变巨大化。

投资6.8亿元开工建设470公里通乡村公路。

投资4366万元完成村屯通电及农网完善工程。

投资2308万元开工建设了7项饮水安全工程。

实施了阿里河镇“六纵九横一环线”道路改造,实施了大杨树镇街西开发、东西南北出口路、南环线、多布库尔猎民村油路等项目。

投资7亿多元建设51.3万平方米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一年内房地产开发建设面积超过改革开放30年来全旗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1. 简介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自治旗,位于中国的东北部。

它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29个旗县之一。

鄂伦春族是本自治旗的主要民族,也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

2. 地理位置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3°26′至125°42′,北纬47°35′至49°44′。

与俄罗斯接壤,是中俄边境地区重要的交通和贸易通道。

该旗总面积约为3,973.8平方千米。

3. 自然环境3.1 气候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湿润。

年平均气温约为-0.6℃,年降水量约为400毫米。

夏季气温最高可达35℃左右,冬季气温最低可降至-45℃。

3.2 地形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地势较为平坦,大致呈丘陵状。

境内有一些山岳地带,但相对较低。

主要河流有猴子沟河、俄东河等。

3.3 生物多样性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自然环境较为保护完整,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大片的原始森林以及众多湿地生态系统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宜居的栖息地。

这里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乐园,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宝地。

4. 文化遗产4.1 鄂伦春民族文化鄂伦春族是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主要民族,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鄂伦春民族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独特的骑马、奔鹿、放鹰等传统技艺源远流长。

鄂伦春族还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代表了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

4.2 历史文化遗迹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其中有一些古老的村落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如黑山村、民高村等。

这些村落是了解鄂伦春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5. 旅游资源5.1 自然景观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境海湿地:被誉为“东北澳大利亚”,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之一。

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还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

鄂伦春自治旗旅游景点

鄂伦春自治旗旅游景点

鄂伦春自治旗旅游景点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以下是一些鄂伦春自治旗的旅游景点:
1. 满洲里国家马术场:这是中国最大的马术场之一,可以观看到精彩的马术表演和比赛。

2. 鄂伦春草原:鄂伦春自治旗拥有广袤的草原,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风景和鄂伦春族牧民的生活方式。

3. 依兰草原:这是一个被鄂伦春族人称为“鄂伦春第一草原”的地方,草原面积广阔,风景优美,是观赏草原风光和进行户外活动的理想地点。

4. 雷鸣山:这是一座名山,山上有许多奇特的岩石和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还有寺庙和佛塔。

5. 东六连河:这是鄂伦春自治旗内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沿河两岸风景秀美,有瀑布和温泉等自然景观。

6. 鄂伦春民俗风情博物馆:这是一个展示鄂伦春族文化和历史的博物馆,可以了解到该族群的传统生活和艺术。

以上只是鄂伦春自治旗的一部分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以探索和欣赏。

鄂伦春自治旗景点

鄂伦春自治旗景点

鄂伦春自治旗景点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一个富有独特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地区。

以下是鄂伦春自治旗的主要景点:
嘎仙洞(Gaxian Cave)
嘎仙洞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9公里处的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麓,是中国古代鲜卑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洞内有重要的北魏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湖泊、森林景观,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景区。

布苏里北疆军事文化旅游区
这是一处融合了军事文化、红色旅游与自然风光的综合景区,游客可以在此了解和体验北方边疆地区的军事历史文化。

相思谷原始景区
以原生态的森林、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为主,展现了大兴安岭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美丽景色。

鄂伦春猎民村及民俗村
村落保留着鄂伦春族传统的狩猎文化和生活方式,游客可以参观猎民的传统民居“撮罗子”,参与或观看鄂伦春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深入了解鄂伦春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鄂伦春博物馆
馆内陈列了大量关于鄂伦春族历史、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展品,是了解鄂伦春民族历史文化的窗口。

兴安森林公园
作为当地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公园内森林茂密,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进行户外探险、生态观光的好去处。

奎源度假村
提供休闲度假服务,结合地方特色,让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能体验到鄂伦春民族风情的服务和设施。

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
家居
在鄂伦春人的家。鄂伦春人用“赞达仁”(山歌)欢迎您,用“阿拉嘿”(舞蹈)欢迎您。游人可以看到典型的民族服饰。大衣叫“苏恩”,是冬天穿的皮袍,用狍皮 精心缝制,狍皮为面、毛为里,穿起来非常暖和。皮靴叫“其克密”,是用16只狍腿的皮拼制成的短靴,以野猪皮或熊皮做底,以狍筋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缝制。在雪地上穿着适用,轻便保暖。“灭塔哈”,是用狍头做的皮帽。用白桦树皮制作的器皿,有桦皮篓、桦皮盒,做工精巧,上面用彩色丝线刺上美丽的图案,是民族工艺。鄂伦春族菜肴风味独特。主要有“库明拉”(晒肉干)、糖拌“吉厄特”(都柿)、狍肉炒“昆比好哇”(柳蒿芽)、野猪肉炖“抗骨拉奴哇”(老山芹)、狍肉炒“给老搔”(黄花菜)、还能吃到“依恩”(猴头蘑)、“莫锅”(木耳)、“豆嫩阿特”(桦树蘑)、吃红鳞、金线、柳根池等冷水鱼,喝“吉厄特啊拉嘿”(都柿酒)。
鄂伦春自治旗交通四通八达,有铁路、公路与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及漠河等旅游景区相连。电力、通讯、餐饮、医疗、娱乐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备。
乡镇 简介
阿里河 河名、镇名。旗人民政府驻地。在自治旗北部阿里与甘河交汇处。阿里河为鄂伦春语,磷火之意。阿里河北依伊勒呼里山,南临甘河,水流湍急,纵贯镇区东部。夏季无风夜常有沼气自燃现象。 吉文 河名、镇名。地处吉文河与甘河交汇的山间平原地带。吉文为鄂伦春语,一种河边野蒿名,鄂伦春人用以晒木耳、肉干、野菜等。镇以河得名。 甘河 河名、镇名。在阿里河镇西50多公里。甘河纵贯镇区南部。甘河为鄂伦春语,大河之意。镇以河得名。 克一河 河名、镇名。四面环山,克一河流经镇区南。克一河为鄂伦春语,紧靠山弯流的河之意。镇以河得名。 大杨树 镇名。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低山丘陵地带。大杨树为汉语。早年,在甘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生长着六棵大杨树。商人以此为通商地点的标记,放木排的人作为停木排的地方。大杨树由此得名,顺延至今。 乌鲁布铁 镇名。地处大兴安岭东麓低山丘陵区。境内森林茂密,沟谷纵横,山地丘陵平原错落其间。甘河、奎勒河流经境内,甘奎以两河得名。乌鲁布铁为鄂伦春语,孤山之意。乌鲁布铁是鄂伦春人定居地区。 西日特奇 托扎敏乡政府驻地。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自然资源丰富。托扎敏意为托河路的鄂伦春人。西日特奇,鄂伦春语,红柳之意。 小二沟 诺敏镇政府驻地。地处大兴安岭南坡低山地带。诺敏河自西向东流经镇区境内。镇以河得名。小二沟为鄂伦春语,小河流之意。四面环山,境内资源丰富。 斯木科 地处诺敏河南岸。斯木科为鄂伦春语,“塔头沼泽地”之意。 宜里 宜里镇政府驻地。位于查勒河南岸。地处低山丘陵向河谷平原过渡带。宜里为汉语。 古里 乡政府驻地。位于多布库尔西岸。古里为鄂伦春古代部落名称。 讷尔克气 位于讷尔克气河东岸。地外丘陵超伏、次生林带。讷尔克气为鄂伦春语,山之意。 齐奇岭 位于甘河北岸。齐奇岭为鄂伦春语,“矗立的山峰”之意。 篝火晚会

鄂伦春自治旗简介

鄂伦春自治旗简介

鄂伦春自治旗一、基本概况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

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东经121°55′~126°10′,北纬48°50′~51°25′之间。

北与黑龙江省呼玛县以伊勒呼里山为界,东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江相望,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接攘,西与根河市、牙克石市为邻。

全旗总面59800平方公里,是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市)。

自治旗境内居住着鄂伦春、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回、满、朝鲜等21个民族,总人口30万人, 其中鄂伦春族2050人, 占总人口的 0.7%。

鄂伦春自治旗下辖6镇1乡3个办事处:阿里河镇、大杨树镇、托扎敏镇、甘河镇、乌鲁布铁镇、诺敏镇、古里乡、克一河办事处、宜里办事处、托河办事处,82个行政村,其中5个猎区乡镇, 7个猎民村。

境内还驻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所属的6个林业局、大兴安岭农场局及所属6个国营农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

在自治旗境内还设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和加格达奇、松岭两区,加松两地(面积为18910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

自治旗属于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著。

年降水量459.3-493.4毫米。

全旗河长在2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138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大河有5条,总流域面积51203平方公里。

河流总长1578公里,径流量4.86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6.38亿千瓦时。

地表水总储量为96.5亿立方米,水量区域分布较为均衡。

地下水总补给量约为15亿立方米。

自治旗森林茂密,林地面积438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48.9%。

主要有落叶松,其次是樟子松、杨树、白桦、柞树等。

林业施业区面积8730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97.2%,森林覆盖率为82.5%,是发展以木材为原料的工业及森林旅游业的理想选择地,是我国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内蒙古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民俗文化

内蒙古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民俗文化
元朝时,鄂伦春人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和“北山野人”,分布极为 广阔,在辽阳行省的管辖之中。明朝时黑龙江以北有“乘鹿以出入”的 “北山野人”,就是指游猎于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的“使鹿部”, 也就是鄂伦春人。清初文献曾把鄂伦春人称为“树中人”。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狍皮制作技艺。
内蒙古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民俗 文化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流行于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是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鄂伦春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黑龙 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亦称之为“兴安岭之王”与“严寒的征 服者”。因为世代以狩猎和游猎为生,所以火对于鄂伦春人的生活尤其重 要,鄂伦春人对火是既敬重又畏惧。鄂伦春族的古伦木沓节就是一种源于 火神信仰的民族文化现象。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 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狍皮制作技艺。
传承意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 布,鄂伦春自治旗文化馆、黑河市爱辉区文物研究中心获得“鄂伦春族狍 皮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主要流传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 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历史悠久,是鄂伦春族民歌的主要 形式,数量多,内容丰富。演唱方式有对唱、重唱、独唱、合唱等,演唱 中常杂以“那依耶”“希那耶”等衬词,听来悠扬婉转,动人心弦。从节 拍节奏上看,赞达仁可分为两大体裁类型:一类是山歌类型赞达仁,一类 是小调类型赞达仁。其曲调以五声音阶的羽、宫、徵调式为主,字少腔长, 节奏自由,旋律高亢刚健、悠扬跌宕,显示出强烈的游猎民族文化特色。 鄂伦春族赞达仁的代表作品有《别喝醉了》《我生长在兴安岭上》《打猎 送行》《你为什么不爱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伦春自治旗一、基本概况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

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东经121°55′~126°10′,北纬48°50′~51°25′之间。

北与黑龙江省呼玛县以伊勒呼里山为界,东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江相望,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接攘,西与根河市、牙克石市为邻。

全旗总面59800平方公里,是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市)。

自治旗境内居住着鄂伦春、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回、满、朝鲜等21个民族,总人口30万人, 其中鄂伦春族2050人, 占总人口的0.7%。

鄂伦春自治旗下辖6镇1乡3个办事处:阿里河镇、大杨树镇、托扎敏镇、甘河镇、乌鲁布铁镇、诺敏镇、古里乡、克一河办事处、宜里办事处、托河办事处,82个行政村,其中5个猎区乡镇,7个猎民村。

境内还驻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所属的6个林业局、大兴安岭农场局及所属6个国营农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

在自治旗境内还设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和加格达奇、松岭两区,加松两地(面积为18910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

自治旗属于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著。

年降水量459.3-493.4毫米。

全旗河长在2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138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大河有5条,总流域面积51203平方公里。

河流总长1578公里,径流量4.86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6.38亿千瓦时。

地表水总储量为96.5亿立方米,水量区域分布较为均衡。

地下水总补给量约为15亿立方米。

自治旗森林茂密,林地面积438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48.9%。

主要有落叶松,其次是樟子松、杨树、白桦、柞树等。

林业施业区面积8730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97.2%,森林覆盖率为82.5%,是发展以木材为原料的工业及森林旅游业的理想选择地,是我国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广袤的森林里栖息着多种珍禽异兽,共有野生动物150多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35种,主要有马鹿、驼鹿、狍子、水獭、雪兔、猞猁、貂熊、黑熊、榛鸡(飞龙)、松鸡、雉鸡等。

林间隙地,灌林丛生,生长着300多种中草药材,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草药,有防风、黄芪、龙胆草、秦艽、兴安杜鹃等。

山野菜产量很高,仅蕨菜年产量就达80吨,其它还有黄花菜、柳蒿芽、百合、桔梗、山葱、山芹菜等40余种可食用植物。

食用菌类有蘑菇、猴头、黑木耳等,山野果有红豆、蓝莓、稠李子、山丁子等等。

自治旗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掌握二十多种矿产资源及分布情况,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10余种,即:金、银、铅锌、镍、钼、石灰石、煤等。

煤炭资源储量约在1亿吨左右。

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鄂伦春民间文化艺术以及人类文明遗址为自治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这里既有大兴安岭群山峻岭的山丘、森林、河流、火山岩、湿地等山岭林区地形地貌、又有草场、湖泊等广阔平原的自然景观;既有鄂伦春古朴神秘的民俗文化,又有30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既有远古历史遗迹鲜卑旧墟石室,又有逐步开发以库图尔其广场为代表的风格各异的景区景点。

其中,位于旗府所在地阿里河镇西北9公里处的鲜卑石室旧墟遗址嘎仙洞,是建立过北魏五朝的鲜卑族发祥地,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现正在建设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鄂伦春民族博物馆馆藏丰富、尽现鄂伦春民俗文化与鲜卑历史,并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鄂伦春猎民村、民俗村保留了鄂伦春民族原始的狩猎文化和古老神秘的民风民俗。

另有未经雕琢的天然大花园——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独具山水特色的——兴安杜鹃植物园、军事旅游特色景点——布苏里渡假山庄、原始森林小火车景点——相思谷等重点旅游项目。

2009年自治旗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除工业增加值外,增速均高于全市水平。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2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8亿元,增长15.8%;财政收入完成1.36亿元,增长30.36%;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增长5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19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326元,增长43%。

财政支出达到12.7亿元。

区域帮扶工作有序推进,自治区18个厅局单位实施帮扶项目101个,到位资金1.88亿元。

西城区对口帮扶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二、主要企业(一)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位于自治旗大杨树镇,垦区南北长约167公里、东西宽128公里,是一个以种植大豆、小麦为主的新型农业机械化垦区。

垦区施业区总面积1904万亩,下辖6个国营农场,即:东方红农场、诺敏河农场、古里农场、宜里农场、扎赉河农场、欧肯河农场。

(二)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森工公司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是自治区设在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单位,成立于1952年。

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中的9个旗市,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

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6个森工公司位于鄂伦春自治旗大兴安岭林区腹地,即:甘河森工公司、阿里河森工公司、吉文森工公司、克一河森工公司、大杨树森工公司、毕拉河森工公司。

(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管局直属企业,公司设置在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是大兴安岭绿色净土中的一户以农为主、多种经营的国有企业。

该公司拥有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基地15万亩。

主要生产大豆、小麦、马铃薯等AA级绿色食品及黄芪、灵芝、赤芍、苍术、金莲花等纯天然正宗北药和木耳、猴头、榛蘑、黄花菜、蕨菜、榛子等纯天然山野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优势和绿色产业优势。

(四)鄂伦春旗嵩天薯业有限公司鄂伦春旗嵩天薯业有限公司是自治旗成立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以马铃薯精制淀粉加工为主。

2007年4月投资9000万元,兴建了年加工精制淀粉4万吨的生产线。

2008年在原有基础上兴建了“无废料马铃薯淀粉加工厂”,新建年产8000吨的马铃薯蛋白提取和年产6万吨的薯渣饲料加工项目。

三、主要景点(一)布苏里旅游度假山庄(AAA)距阿里河镇23公里,为原布苏里战备军事储备基地,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军事后勤保障基地。

始建于1967年,投资27亿元,现有陈列馆、将军楼、地下油库、北国第一哨等军事题材的景观。

该景区于2004年12月晋升为国家AAA 级景区。

(二)嘎仙洞森林公园(AA)公园占地面积15819公顷。

园内栖息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生长着多种食用菌和中草药材,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

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嘎仙洞就座落在公园内一块高达百米的花岗岩峭壁上。

嘎仙洞内右侧石壁上,有公元443年拓拔派大臣李敝来此祭祖时所留下的石刻祝文,共19行201字为汉字隶书,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该公园2002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

(三)兴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克一河林业局南侧,占地面积2600公顷,距阿里河镇108公里。

公园内有六个景区:高山瞭望区、植物栽培区、植物移植区、植物观赏区、游览区、野生动物饲养区。

(四)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诺敏河与毕拉河流域中上游,大兴安岭东麓南坡,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毕拉河林业局。

公园面积为2208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3%,自然景观十分丰富,主要由以下几个景观组成:(1)达尔滨罗:距阿里河镇279公里,系古时达尔滨火山喷发后岩浆沉积堵塞河谷而形成的偃塞湖面。

达尔滨湖长约3.4千米,宽约1.5千米,周边植被丰富、湖水清澈、水质优良,被誉为林海中的“天然花园”。

(2)神指峡:神指峡是大兴安岭唯一的一条大峡谷,距阿里河镇268公里,地势陡峻,河床底部及阶地遍布火山熔岩,长约数十千米,深度约为30--50米,两岸宽约100----150米,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水深1.0—1.5米,瀑布由山石间飞流直下,毕拉河水从峡谷穿梭而下注入诺敏河,峡谷两岸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

(3)石海滩地:位于毕拉河北岸,距阿里河镇260公里。

是一片开阔的玄武岩石群,期间零星分布有珍贵的乔木----黄菠萝,玄武岩的黑色调与黄菠萝的绿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赏心悦目。

(4)四方山天池:位于自治旗诺敏镇西北30公里,毕拉河以南,诺敏河以西的群山之上,海拔933米。

距阿里河镇282公里,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因火山喷发形成方形。

山顶上有一由泉水和雨水汇积而成的天然湖泊----“天池”,水色碧绿幽深,四周都是蜂窝状的岩石,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

由于四方山海拔高、山上建有瞭望楼,楼上视野宽广,景致独特。

(五)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AA) 建在阿里河林业局南部施业区的奎源境内,距阿里河镇43公里。

景区内有阿里河林区仅存面积达600多公顷未被开发的原始林带。

具有独特的北极生态特点,且原始神奇,无噪音干扰、污染侵袭,其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林涛葱郁,风情独特,石崖奇绝,空气沁脾。

(六)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本着“求特色、树精品、成规模”的总体思路进行建设,其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文化,民族风情成为林区旅游业的亮点,由四个景区组成。

(1)鄂伦春风情园以鄂伦春民族风情为主调,其具体由撮罗子(一个直径6米,4个直径5米),赛马场、弓箭射猎场、鹿园4个景区组成。

(2)奎源度假村以蒙古文化的成吉思汗行营,欧式建筑木屋群,露天浴场,林业生产示范观赏区4个景点组成。

(3)森林小火车原始生态圈全长5公里,沿途根据景观状况共分5个车站,即奎源、野猪林、狼窝掌、黑熊窝、相思谷车站。

(4)乳泉溅游览区以连心桥、木草亭、乳泉溅上游划船区、森林氧吧四部分组成。

(七)库图尔其篝火节场地及团结抗战胜利纪念碑库图尔其是鄂伦春语,意为“有福气、吉祥的地方”。

库图尔其广场始建于2006年7月,占地15.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人民币。

它北距大祥瑞寺两公里,西距嘎仙洞5公里,南距团结抗战纪念碑、民俗村各0.5公里和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