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3讲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时限时训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衡阳联考)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讲述:维特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从小就有抱负。
当他踏上社会后,才发现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他的正直、嫉恶如仇的个性,也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他甚至还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无法自拔。
最后,社会遗弃了维特,而他在郁闷中产生了厌世的心理。
在威廉这位好友的劝告下,维特在绝望中自杀了。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理性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自由主义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存在于17-18世纪,歌德生活时间大致是19世纪初,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存在于19世纪初,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大量描述主人翁的内心世界,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是20世纪的文学流派,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是经济思想,不是文学流派,故D 项错误。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单元过关训练 新人教版

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
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
该思想(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就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相结合,与材料中“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相符,故C项正确。
] 2.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六十年里,中国先后出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的主张虽有不同,但都( )A.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B.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C.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D.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都旨在借鉴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旨在政治上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极为有限,故B项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在主张学习西方,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故C项正确;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都反对政治制度变革,故D项错误。
]3.(2017·益阳调研)五四运动后,鼓吹新思潮的刊物有400多种。
新思潮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各种各样被称为“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流派。
这时的情况是,“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之痛,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
这说明当时( )A.学生运动放弃游行示威方式,转向进行理论思想宣传B.进步学生抛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走上了切实可行的道路C.新思潮庞大混杂而无主流思想D.进步人士开始放弃资产阶级思想,转而向往社会主义D[题干中“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不能说明学生就此放弃了游行示威的方式,故A项错误;题干中“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之痛,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并不仅指学生,还包含其他阶层,故B项错误;题干中“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之痛,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说明五四之后的主流思想是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题干中“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人士开始倾向社会主义,故D项正确。
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训练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训练1.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热情返回祖国,并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下列四幅图片中的人物,可归入此列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④解析选项中的四位科学家都是回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和代表。
答案 C2.(2016·温州十校高二联考)一位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
”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④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要求“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
故选B项。
答案 B3.(2016·湖州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后,标志着我国在人类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方面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并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医学成就取得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解析本题考查领先世界的医学成就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
故选B项。
答案 B4.右图所示的报道最早刊登于20世纪( )A.40年代B.50年代C.70年代D.90年代解析图片显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其时间是1970年。
答案 C5.(2016年9月金华十校联考)“墨子号”量子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中国开始跨入太空时代始于( )A.将“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B.“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C.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D.中国正式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开始探索太空开始于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近年高考历史大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 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2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河南开封二模)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解析:选A.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65年”。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是1964年,故A项正确;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2003年“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故B项错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是1970年,故C项错误;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始于1983年,故D项错误。
2.(2017·江苏苏州模拟)据新华社电:“‘神舟’6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解析:选C。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文化

4.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冷战形势的影响,中国一度大规模引 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重点建设国防工业与发展科学技术。后来,坚持自力更 生、攻坚克难,在核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破。 5.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提升科技创 新能力,我国科技进入了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 段,在载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 学的两大支柱。
二、认识科技革命对思想、文艺及影视艺术发展的影响 1.思想方面 19 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 社会主义思潮。19 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3.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时,中国正值内战,科技无从 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左”倾错误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 国一度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改革开放后,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 潮流,积极重视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
选择题——锁定热点考向 热点考向一 [命题视窗] 展。 (2)从文明史观角度考查近代科技的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先进科技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应 尽力避免、克服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合考查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5 年 1 考] (1)依托当今热点考查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等高新技术的发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 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对事物发 经验总结法 展规律的探索上 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2018高考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含解析

【时空坐标】【线索引领】线索1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农业、计算机与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线索2 现代中国文艺和教育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人民性的鲜明特点;教育发展经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到新时期教育的复兴,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线索3 工业革命前的科技发展: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
线索4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与文化(1)科技领域: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文艺领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盛行;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艺术取得辉煌成就。
线索5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1)科技领域:20世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文艺领域:现代主义艺术兴起,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现代主义艺术成为主流。
第32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纲要求]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核威胁。
(2)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成就①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C[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体现出牛顿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思想,而非仅限于法国,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产生于17、18世纪,而文艺复兴运动则是14—17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体现出牛顿革命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早于牛顿革命,故D项错误。
]2.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他认为此“普遍法则”是( )A.经典力学体系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C.近代科学发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D.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确立,不是现代物理学,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与材料中的宇宙运行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说明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客观,故C项正确;D项属于现代科技的范畴,与材料中“中世纪以来”的时间不符,排除。
]3.“小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
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
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C.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A[由“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可知主张是顺应时代才能长存,从“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可知这一思想是与基督教不同的进化论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和中国教育的变革,故B、C两项错误;从“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
[配套K12]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单元高效整合 新人教版
![[配套K12]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5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单元高效整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8b8efbc77da26925c5b094.png)
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单元高效整合新人教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
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
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
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三、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训练
[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2017·北京昌平模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下面选项能够给他提供证据的是近代欧洲的科学( )
A.与近代民主制度相伴而生
B.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C.论证了天赋人权的合理性
D.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发展
解析:选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强调了科学的巨大推动作用,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牛顿的力学体系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推动启蒙思想家探索社会的规律,因此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
2.(2017·江苏盐城模拟)“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解析:选B。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是对宗教思想的冲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新认识,故B项正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C项错误;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3.(2017·河南南阳模拟)18世纪牛顿学说通过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启蒙思想家甚至提出了“牛顿主义”;就是把牛顿建立于近代物理学革命基础上的“科学理性”推及为一般的人类理性,从而把牛顿的自然科学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人文社会领域。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百科全书派的发展壮大
B.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弘扬
C.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提出
D.自由主义成为时代潮流
解析:选C。
题干显示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把牛顿的“科学理性”推及为一般的人类理性,不是百科全书派的发展壮大,故A项错误;这种理性不能理解为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弘扬,故B项错误;理性可以理解为把权力分开,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故C项正确;这种理性不能代表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指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故D项错误。
4.(2017·江苏扬州模拟)“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臵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臵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
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
”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
A.经典力学B.量子理论
C.狭义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
解析:选D。
经典力学主张绝对时空观,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量子理论解释的是微观粒子现象,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按照狭义相对论而言,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质速关系),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符合材料,故D项正确。
5.(2017·江苏苏州模拟)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
这些故事对我们的启迪是( )
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
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
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D.物理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
解析:选B。
科学发展对前人理论有否定也有继承,故A项错误;科学理论
是在对前人理论否定与继承,即批判中向前发展的,故B项正确;伽利略、牛顿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基础,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打破神学桎梏无关,故D项错误。
6.(2017·湖南永州模拟)1902年,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一分克氯化镭。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恶性贫血症逝世于疗养院。
居里夫人在放射性理论上的成就( )
A.为创立相对论奠定了基础
B.为提出量子假说创造了条件
C.促进了原子能的开发应用
D.推动了现代医学的重大发展
解析:选D。
居里夫妇分离的氯化镭属于放射性物质,与相对论无关,故A 项错误;也与量子假说无关,故B项错误;氯化镭不属于原子能开发应用的物质,故C项错误;氯化镭属于放射性物质,推动对人的皮肤的烧伤状况的研究,故D 项正确。
7.(2017·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霾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
出版的1 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
”“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解析:选B。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是在16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诞生,否定了神创说,故B项正确;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标志着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