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性能检测
渗透型防水材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分析

渗透型防水材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分析摘要:混凝土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工程建设材料,通过合理手段实现混凝土材料性能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的工程进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介绍了具体的试验流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渗透型防水材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改性影响,希望给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处理的混凝土、未经处理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性能引言:硅酸盐水泥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基础材料,掺入活性物质的新型防水材料,问世以来被应用在各种防水工程中,但各部门对于其认知还较为模糊,没有对其作用形成正确的研究结论。
因此,本次试验尝试将从另一个角度证实其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效果,为国家标准提供重要依据。
1.试验设计1.1试验目的目前很多对于防水材料影响混凝土性能的研究都只局限于一种材料,其结果也较为局限性,缺乏全面性,因此本试验将不同配比的渗透型防水材料涂在混凝土上,综合比对,给予nel方法等加以测试经过不同处理的材料对于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的影响,进行混凝土渗透性能对比,验证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等影响,便于在生产与实际施工中运用,验证经济实用性能,为得出科学有效地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方式与方法提供帮助。
1.2试验方案本试验会根据普通混凝土性能试验标准方法进行试验,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极性制作试件并加以养护,在标准稳定与湿度下静置一个月后进行防水处理,渗入防水材料等方式,为保证充分吸收与反应,选择继续在普通温度与湿度下静置,一个月后再取出进行快速氯离子扩散性试验。
为研究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二者分别对混凝土相关性能的影响,试验将会对混凝土试样进行不同的防水处理,并将各个试件进行分组。
其中,第一组为未经特殊处理的普通混凝土,第二组为涂刷有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的混凝土,第三组为浸润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的混凝土,第四组为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混凝土。
验证防水剂及防水材料的渗透性能测试方法

验证防水剂及防水材料的渗透性能测试方法背景在建筑工程中,防水剂和防水材料的渗透性能是评估其防水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试渗透性能,可以确定材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以确保建筑结构的防水性能。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常用的验证防水剂及防水材料渗透性能的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1. 准备样品:根据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防水剂或防水材料作为样品,并按照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准备。
2. 设定测试条件:根据测试目的和要求,设定合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压力等。
3. 测试仪器:选择合适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如渗透性能测试仪器、气压计等。
4. 样品处理:根据测试方法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清洁、干燥等。
5. 测试操作:将样品放置在测试设备中,并按照测试方法的要求进行测试操作,如施加压力、观察渗透情况等。
6. 测试记录: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并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
7. 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评估样品的渗透性能,并与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对比。
8. 结论:根据测试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对防水剂或防水材料渗透性能的结论,评估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注意事项- 在进行测试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操作规程。
- 在测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试方法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在测试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上,应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测试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 测试结果应仅适用于样品本身,不得推广到其他防水剂或防水材料上。
---注意:以上所述的测试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测试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以上所述的测试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测试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参考标准- 国家标准 XXXX - 行业规范 XXXX。
防水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评价

防水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评价防水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它的性能对于建筑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防水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各种性能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防水材料的研究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防水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并探讨如何评价防水材料的性能。
一、防水材料的性能测试1. 抗渗透性测试抗渗透性是衡量防水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抗渗透性测试方法包括压力法测试和涂层表面防水材料抗渗透性能测试。
(1)压力法测试:该测试方法使用特定的水压力将水渗透到防水材料上,通过观察和测量防水材料的渗透性能来评估其质量。
这种测试方法通常适用于对防水材料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价。
(2)涂层表面防水材料抗渗透性能测试:该测试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涂层表面防水材料的抗渗透性。
测试时,将涂层表面浸泡在水中,观察其是否渗水,以及渗水的速度和程度。
2. 拉伸强度测试拉伸强度是衡量防水材料抗拉伸能力的指标之一。
拉伸强度测试通过施加拉力来评估防水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拉伸强度测试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和撕裂试验。
(1)拉伸试验:该测试方法通常使用拉力机来施加拉力,测量防水材料在一定拉力下的断裂点。
通过该测试可以得出防水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展性。
(2)撕裂试验:撕裂试验主要用于评估防水材料的撕裂强度。
测试时,将防水材料做成特定形状的试样,施加拉力以撕裂试样,根据试样撕裂的力和路径来评估防水材料的撕裂强度。
3. 耐候性测试耐候性是指防水材料在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如紫外线、温度变化、酸雨等的影响下,仍然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
常见的耐候性测试方法包括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和自然气候暴露试验。
(1)人工气候老化试验:该测试方法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在实验室中对防水材料进行长时间的加速老化测试。
通过观察和测量防水材料的性能变化情况,评估其耐候性能。
(2)自然气候暴露试验:该测试方法将防水材料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经历各种气候条件的变化,观察和测量防水材料的性能变化情况。
ACM水性无机渗透防水剂

ACM 水性无机渗透防水剂一:产品介绍千瑞·科密斯水性无机渗透防水剂ACM是在永凝液DPS原配方的基础上叠加了高分子聚合技术和纳米乳化技术,并添加了改性抗裂成分,从而进一步提高永凝液DPS的各项性能,是永凝液DPS的升级产品。
ACM无毒、无味、不可燃、不含任何挥发性有机溶剂,是绿色环保产品,属于建设部《建设业10项新技术》及国家《地下室建筑防水技术规范》重点推广的产品。
二:防水机理活性物质渗透到混凝土内部20-30毫米与大量存在的游离碱(氢氧化钙等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性质稳定的蔓枝状晶体,封闭混凝土的毛细孔和微细裂缝,通过密实混凝土实现结构的终身自防水,并且防水性能会随时间不断增强。
当混凝土结构后期因不确定因素产生新的裂纹时,活性物质遇水再次结晶修复裂纹。
三:产品特性1、更强的抗渗透能力,防水更具保障性;更强的渗透吸收和结晶固化能力;更强的结构补强作用。
2、更强的耐磨、抗冲击和抗裂、阻裂性能;更强的裂缝修复和自愈能力。
3、更强的抗冻融损伤和保护钢筋的性能;抑制碱骨料反应,促进新旧混凝土的粘结。
4、更强的封闭性能,抗酸雨、盐碱湿气及氧化物侵蚀的防腐能力和抗菌防霉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适用范围1、混凝土建筑地下室、厕浴间的防水工程。
2、水工、海工建筑物防水、防腐工程。
3、污水、垃圾处理等高腐蚀性项目的抗渗透防腐工程。
4、地下室、外墙、屋面等建筑渗漏维修工程。
五:施工方法1、施工面杂物、飞尘、油污用高压清洗机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状态。
2、防水剂用毛刷或喷雾器均匀喷涂施工面。
3、水池、浴室、厕所、花台等内壁防水。
六:覆盖率:理论覆盖率为4-5㎡/kg,实际覆盖率会因施工方法、施工环境、基面粗糙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七:执行标准JC/T1018-2006《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DBJ01-54-2001 《界面渗透型防水涂料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标准介绍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行业标准介绍摘要:分析了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在国内的应用情况以及标准制定的必要性,阐述了新标准的内容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标准制定1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是一种新型的防水抗渗材料。
该产品是根据美国桦青公司M1500和永凝牌、神鹰牌等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的作用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制而成的一类新型水性无机建筑防水剂。
自80年代以来,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在我国的建筑物防水方面,特别是混凝土类构筑物防水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基础地坪、地下室、人防坑道、机场跑道、公路、桥墩桥面、水塔(池)、储槽(罐)容器、隧道涵洞等防水工程的内部或外部进行的密封防水和抗渗漏、抗风化处理时,经表面喷涂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后建筑物可以承受1 MPa以上的抗渗水压。
在水泥砂浆抹灰层防水上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也有很多应用,如砖(石)砌体、预制混凝土构件(板)、屋面等水泥砂浆抹灰刚性防水层的密封防水和抗渗漏。
在我国,该产品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在数以万计的工程中使用过.特别是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湖北、北京等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产品市场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最近几年应用量逐步扩大,在一些高等级公路、路桥工程、城市高架路得到了应用,旧工程维修用量也日益增大。
但该材料至今还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只能制定企业标准组织生产,给该材料的生产、施工、检验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十分重要。
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改办工业[2004]872号文和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标准质童部以标准部函[2004]014号文下达的“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被列人了国家行业标准编制计划。
该标准由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建材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作为主编单位,苏州混凝土制品研究设计院、浙江大学等10余家单位作为参编单位。
经过标准编制小组两年的工作,提出了标准的送审稿,专家组于2006年7月13日在杭州通过了该标准的审查.目前标准报批稿已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审批。
水性渗透性无机防水剂

水性渗透性无机防水剂1 技术要求产品应符合下表要求。
技术要求序号试验项目技术指标I型II型1 外观无色透明、无气味2 密度,g/cm3≥ 1.10 1.073 pH值13±1 11±14 粘度,s 11.0±1.05 表面张力,mN/m ≤26.0 36.06 凝胶化时间,min 初凝120±30 ——终凝180±30 ≤4007 抗渗性/渗入高度,mm ≤30 358 贮存稳定性,10次循环外观无变化2 试验方法2.1 标准试验条件标准试验条件:温度(20±3)℃。
试验前试样应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4h。
2.2 外观取试样注入洁净干燥的100mL玻璃量筒内,进行色泽、透明度的目测观测,气味的判定。
2.3 密度按GB/T 8077-2000中5.3规定进行。
2.4 pH值按GB/T 8077-2000第7章规定进行。
2.5 粘度按GB 1723-1993中5.3规定进行。
2.6 表面张力按GB/T 8077-2000第8章规定进行2.7 凝胶化时间2.7.1 仪器a.量筒:50mLb.烧杯:50mLc.天平:感量为0.01gd.玻璃搅拌棒e.秒表2.7.2 试验材料a.Ca(OH)2:分析纯b.水:去离子水2.7.3 实验步骤用感量为0.01g的天平,称量Ca(OH)2 0.50g于50mL的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15mL,用玻璃棒搅拌2min,然后缓缓注入20mL试样,随即开始计时,匀速搅拌5min 后放置。
放置60min后,每隔5min~10min观察一次。
2.7.4 结果评定将玻璃烧杯左右轻晃,观察其液面波动情况,以液面开始产生凝胶,并与烧杯壁呈粘附状为初凝时间,将烧杯倾斜45°角表面无流动呈完全凝胶状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
以三个平行试验的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
2.8 抗渗性2.8.1 试验器具2.8.1.2 试模:Φ175mm×Φ185mm×150mm2.8.1.2 混凝土抗渗试验仪2.8.1.3 钢直尺:300mm,精度1mm。
防水涂料检测标准

防水涂料检测标准防水涂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保护建筑结构不受潮湿和水腐蚀。
然而,为了确保防水涂料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防水涂料的检测标准,以帮助相关行业人士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首先,防水涂料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耐久性评估和环境适应性测试。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涂料的附着力、耐磨性、耐冲击性等指标的测定,这些指标直接影响涂料的使用寿命和防水效果。
化学成分分析则是通过对涂料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性质进行检测,以确保涂料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耐久性评估是指对涂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候性和耐久性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
环境适应性测试则是对涂料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化学介质等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防水涂料,其检测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水性防水涂料和溶剂型防水涂料的检测标准会有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成分分析和环境适应性测试上。
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防水涂料,如地下室防水涂料、屋顶防水涂料等,其检测标准还会包括一些特定的指标和要求,以确保其在特定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最后,防水涂料的检测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结构的防水效果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和评估,才能确保涂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从而有效地保护建筑结构不受水分侵害。
因此,相关行业人士在选择和应用防水涂料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检测标准,确保所选用的涂料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综上所述,防水涂料的检测标准是保障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涂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测和评估,可以确保其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发挥预期的防水效果,保护建筑结构不受水分侵害。
因此,相关行业人士应当充分了解和应用这些检测标准,以确保所选用的防水涂料符合要求,达到预期的防水效果。
水性渗透型材料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

芯样原表面朝下放在合适的容器中,注入温度为 23 ℃的 5 mol 的 NaCL 溶液,其液面在芯样上 10 mm。
24 h 后取出芯样,在 40 ℃下烘 24 h,然后从该芯样的深度 5 mm 处切片,弃去该切片,将原芯样上的新
A.11.5.1 每组受检试件第N次循环后的酸蚀质量损失率应按下式进行计算,精确至0.1 %。
1
ℎ0 −ℎ
3
ℎ0
ℎ = ∑3=1
× 100 ······················································ (A.1)
式中:
Sshn ——每组受检试件第 N 次循环后的酸蚀质量损失率,%;
a) 胶砂配合比为水泥:450 g,标准砂:1350 g,水:225 g。胶砂共成型 2 组,每组 3 块,试件尺
寸为 160 mm×40 mm×40 mm。
b) 将胶砂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 GB/T 17671 规定进行搅拌、试件成型和养护。
c) 试件标准养护至 28 d,1 组试件作为基准组留置于标养室继续养护至 36 d;1 组试件作为受检
A.4 密度
按 GB/T 8077—2012 中 7.3 规定进行。
A.5 pH值
按 GB/T 8077—2012 第 9 章规定进行。
A.6 粘度
按 GB 1723—1993 中 5.3 规定进行。
A.7 表面张力
按 GB/T 8077—2012 第 10 章规定进行。
A.8 凝胶化时间
A.8.1 器具
275—2000 中硅烷有关的测试方法对“渗透深度”进行测试。故在需要测试该类型材料的渗透深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性能检测
主要依据JC/T 1018-2006《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国家标准进行相关试验。
(一)性能指标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的相关技术指标见表2.5。
表2.5 技术指标
续表2.5
(二)检测方法
⑴标准试验条件
①标准试验条件:温度(20±3)℃;
②实验前试验应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4h。
⑵外观
取试样注入洁净干燥的100ml量筒内,进行色泽、透明度的目测观察、气味的判定。
⑶密度
按GB/T 8077-2000中5.3规定进行。
⑷PH值
按GB/T 8077-2000第7章规定进行。
⑸凝胶化时间
①仪器
500ml量筒、50ml烧杯、天平、玻璃棒、秒表。
②实验材料
氢氧化钙、去离子水。
③实验步骤
用感量为0.01g的天平称量氢氧化钙0.50g于50ml的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15ml,用玻璃棒搅拌2min,然后缓缓注入20ml试样,随即开始计时,匀速搅拌5min后放置,放置60min后,每隔5—10min观察一次,直至完全凝胶化为止。
⑹抗渗性
①试验器具
试模(Φ175×Φ185×150)mm,混凝土抗实验仪、钢直尺。
②试验材料
水泥: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的碎石。
③试件成型及养护条件
Ⅰ试件成型:温度(20±3)℃;
Ⅱ时间养护:温度(20±3)℃、相对湿度≥75%。
④试件制备
混凝土抗渗性检测试件配合比见表2.6。
表2.6 混凝土试件配比(C30混凝土配合比)
⑤试验步骤
各取基准试件和涂刷试件6个,按GBJ 82-1985第5章进行抗渗实验。
当涂
刷的渗透压达到1.20MPa时,恒压8h卸下试件。
破型后,在底边均匀取10点,用钢直尺测量渗水高度,取平均值,精确至mm。
性能检测
依据JC/T 1018-2006《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国家标准对设计出的最佳配合比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的相关性能进行检测。
1、外观性能
取适量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试样注入洁净干燥的100ml量筒中,静置数分钟,然后进行色泽、透明度的目测观察和气味的判定。
结果显示,该防水剂试样呈无色透明状态,并且无气味。
图4.1为外观性能示意图。
图4.1 外观性能示意图
2、
本实验密度测试采用质量法。
取10ml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试样注入50ml 小烧杯中,用感量为0.01g的电子天平称取其质量,用密度公式测定其密度。
防水密度按公式(4.1)计算:
ρ=Μ/ν(4.1) 式中:ρ—防水剂密度;
Μ—防水剂质量;
ν—防水剂体积。
检测结果见表4.1。
表4.1 密度检测结果
3、PH值
PH值是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防水剂能否与混凝土起发生反应,对混凝土结构是否产生破坏。
实验用精密PH试纸对该防水剂进行酸碱测试。
检测结果见表4.2。
图4.2为检测示意图。
表4.2 PH值检测结果
图4.2 PH值检测
4、凝胶化时间
用感量为0.01g的天平称量氢氧化钙0.50g于50ml的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15ml,用玻璃棒搅拌2min,然后缓缓注入20ml试样,随即开始计时,匀速搅拌5min后放置,放置60min后,每隔5—10min观察一次,直至完全凝胶化为止。
将玻璃烧杯左右晃动,观察其液面波动情况,以液面开始产生凝胶,并与烧杯壁呈
现粘附状为初凝时间,将烧杯倾斜45度角表面呈现完全凝胶状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
检测结果见表4.3。
图4.3为检测示意图。
表4.3 凝胶化时间检测结果
图4.3 凝胶化时间检测
5、抗渗性能
将水泥、中砂、碎石按表3.2中所列的配合比倒入60升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5min后加入自来水,再搅拌3min出料,然后在铁板上人工搅拌2~3 次后装入涂有脱模剂的标准混凝土抗渗模具中,放于混凝土振动台上震动1min,即可制得用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上底直径为175mm,下底直径为185mm,高为150mm的圆台试块。
抗渗试件成型后24小时拆模,然后送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8天。
抗渗试块中的6个基准试件继续在标准条件下养护7天,其余试验用试件用1.5号铁砂纸除去其底底面的脱模油,清洗干净,待表面晾干后,将试件的迎水面朝下浸泡在防水剂试样中24h,液面应高出试件迎水面10mm,然后取出,用滤纸抹去表面附着液,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6天备用。
各取基准试件和涂刷试件6个,按GBJ82-1985第5章进行抗渗实验。
当涂刷的渗透压达到1.20MPa时,恒压8h卸下试件。
破型后,在底边均匀取10点,用钢直尺测量渗水高度,取平均值,精确至mm。
检测结果见表4.4。
图4.4为检
测结果示意图。
表4.4 抗渗性能检测结果
图4.4 抗渗性能试验检测
6、小结
依据国标JC/T 1018-2006《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对所配制的最佳配合比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的性能进行详细的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本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外观性能、PH值、密度、凝胶化时间和抗渗性能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固盾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研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