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辅导教案】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课程辅导教案】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课程辅导教案】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一、(生长素的产生与分布)

【知识梳理】

1、植物的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植物发生弯曲的部位:尖端以下部位。

2、生长素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尖、根尖、发育着的种子)。

生长素特点:见光分解,运输时有生物极性;

运输方向: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人为改变其形态、位置不影响生物学形态。

3、生长素的分布:

(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2)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如分生区>老根。

【例题精讲】

例1.【2014高考模拟】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尖端(即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和幼根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来源:学科网]

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答案】B

例2.【2014高考模拟】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选D。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

A项c组、d组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错误

B项a′组、b′组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错误

C项c组、d组的尖端的生长素都能通过极性运输向胚芽鞘

基部运输

错误

D项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够通过极性运输向胚芽鞘基部运

输,在单侧光的作用下,分布不均,出现向光弯曲生

长;b′组中接入的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在下,形态学

下端在上,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胚芽

鞘基部,胚芽鞘无弯曲生长

正确

【答案】D

例3.【2014高考模拟】右图所示一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块,将花盆放入暗箱中,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在图示的位置停止。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D.不生长不弯曲

【答案】B

【课堂练习】

1、如图表示用不透光的锡纸及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2、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分(如图),一段时间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3、将小麦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培养,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仍能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答案】

1、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直立生长,不生长也不弯曲,向右弯曲。

2、①③⑤⑦

3、A

二、(植物的顶端优势与向光弯曲)

【知识梳理】

1、植物向光弯曲的原理:

胚芽鞘受单侧光作用,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速度快于向光侧,从而表现出向光弯曲现象2、生长素调节作用的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受害或死亡,如除草剂的使用。

3、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因生长素浓度过高而受抑制。

应用:如松、杉等,主干挺拔而枝干并不茂盛;茶叶摘心为去除顶端优势,使枝叶繁茂。

【例题精讲】

例1.【2014高考模拟】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右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

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 mol·L-1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 mol·L-1

【答案】B

例2.【2014高考模拟】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能说明()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mg/L)

胚芽鞘弯曲的角度

0 3 7 12 15 18 15 10

α(°)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一定不同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0 mg/L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D.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时,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

【答案】C

【课堂练习】

1、【2017新高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0.生长素的化学名称为,其最基本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

41.由图可知,促进芽生长的最是浓度是 mol/L。

42.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的影响分别是和,说明同一株植物

的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43. A点和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作用相反,说明生长素调节

作用具有。

2、【新高考】对4株具有顶端优势的植株进行下列处理,长出侧芽的一株是()

A. 去顶芽,在切口上放一琼脂块

B. 去顶芽,在切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C. 不去顶芽,在侧芽涂以琼脂

D. 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

3、【2016闵行一模】下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C.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α具有最大值

【答案】

1、吲哚乙酸,伸长;10-8;抑制生长,促进生长;两重性。

2、A

3、B

三、(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

1、常见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生长素:促生长;

赤霉素:促进生长与发育;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促进植物衰老与脱落;

乙烯:促进植物的成熟。

2、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的发育: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子房也能正常发育成果实,但没有种子,即无籽果实。如无籽番茄、无籽黄瓜,对比记忆无籽西瓜(单倍体育种)。

3)防止落花落果。

4)其他:如催熟、促进种子萌发。

【例题精讲】

例1.【2014高考模拟】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 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 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 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 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答案】B

例2.【2014高考模拟】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解析】

选项分析结论

A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可促进果实生长正确

B 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和果实发育错误

C 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错误

D 脱落酸仅促进果实成熟与叶片脱落错误

【答案】A

例3.【2014高考模拟】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答案】A

例4.【2014高考模拟】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答案】A

【课堂练习】

1、【2014高考模拟】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2、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

请回答: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而

且_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__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

_______组织。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答案】

1、

2、

【专题检测】

1、【2016年徐汇一模06】小麦幼苗受到大风的影响后,植株茎杆出现了倒伏现象(图甲所示),但一段时问后,弯曲的茎杆又慢慢变得直立(图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弯曲的茎杆能直立生长体现了植物茎的背地性

B.弯曲的茎杆又慢慢变得直立的过程离不开重力的作用

C.弯曲的茎杆内生长素仍然是极性运输

D.茎杆从弯曲到直立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在重力的作用下,导致生长素发布不均匀,结果根出现向地性,茎出现背地性,据此答题。

【答案】D

2、【2016年嘉定一模15】如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

B.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图甲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

【答案】D

3、【2016年虹口一模36】取燕麦幼苗若干,在胚芽鞘顶端以下插入云母片,如图1所示.

(1)在图中1幼苗的左侧给予光照,结果幼苗.

(2)由实验发现的生长素的基本特征是(多选).

A.促进细胞伸长 B.体内含量丰富

C.单侧光照可引起分布不均 D.可长距离转运

将燕麦幼苗在黑暗环境中横置于平台上,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的多少表示生长素的多少)

(3)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目的是.

(4)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1、4处促进生长

B.2、3处生长受到抑制

C.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较多处生长快

D.平台若置于水平转盘上缓慢转动,幼苗将水平生长

为了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进行如图3处理,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5)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②若,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左侧单侧光的照射,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导致右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云母片的阻挡作用,左侧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侧,而右侧生长素可以运输到下侧,所以右侧生长快,而左侧生长慢,幼苗向左生长.图2中跟会向地生长,茎会背地生长.图3装置是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据此分析作答。

【答案】

(1)向光弯曲(向左侧弯曲)

(2)ACD

(3)避免(单侧)光照对植物(向性)生长的影响

(4)A

(5)①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且B向上弯曲程度大

②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

4、【2016年徐汇一模47】(9分)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以下是关于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

(1)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如图1)。

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①本实验中,考虑到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在使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②从图2中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是GA3和IAA单独处理的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存在关系.

A.3.6倍和18倍

B.3.25倍和2.89倍 C.协同作用 D.拮抗作用

(2)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3),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4。

①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②从图4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③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④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解析】

(1)①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由生态学上端运输到生态学下端.

②分析图2中B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两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9,GA3单独处理促进作用是2.5,IAA单独处理的促进作用是0.5,因此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6 倍、IAA单独处理的18倍(C组中,两种激素联合使用促进作用是GA3单独使用的(10.0﹣4.0)/(6.0﹣4.0)=3倍,是IAA单独使用的(14.0﹣4.0)/(4.1﹣4.0)=60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

五年高中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09 植物的激素调节 【2020年】 1.(2020·新课标Ⅲ)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 Suc 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 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件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C. 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 D. 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最低,仅加入IAA组比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升高,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仅加入IAA组,说明蔗糖对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有促进作用。 K+、Cl-是植物所需要的矿质离子,可被植物细胞主动吸收,进入细胞后能使细胞渗透压上升,A 正确;水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胚芽鞘伸长生长的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吸水过程,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用KCl代替蔗糖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而KCl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因此不能说明蔗糖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的作用效果,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IAA组,而KCl代替Suc也可达到相同结果,因此说明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D正确。 故选C。 2.(2020·山东卷)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B.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 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答案】A 【解析】提高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的比值,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A错误;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如果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以获得无子番茄,B正确;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以促进未成熟的柿子成熟,D正确。故选A。 3.(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2,4-D可杀除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2,4-D的敏感性强 B. 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存在生长素与乙烯的对抗作用 C. 赤霉素能促进果柄伸长,使无籽葡萄的果实增大 D. 喷洒脱落酸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 【答案】D 【解析】植物激素往往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每种激素的作用取决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根据各种植物激素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及应用,分析选项进行判断。2,4-D为生长素类似物,其作用具有两重性,由于双子叶杂草相较于单子叶作物对2,4-D的敏感性更强,可利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促进单子叶作物生长,A正确;生长素能抑制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修改稿)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大连二十四中生物组刘恒 【研讨教材——考向指南】本章在个体水平上来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控制。新课标教材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对植物激素调节融合了较深的内容,并在进行拓宽的同时对有些内容进行了修改(值得注意),更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多结合生产实践或与相关章节的联系出题。所以纵观10年来的试题情况,本章内容较多。试题中以联系生产、生活为主的中档题居多,设计实验题是一个重要的考试方向。本章内容可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热点有: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及提供材料的实验设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生产实际中的运用;各种植物激素与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无土栽培相联系。 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体会实验思想,运用实验思想解决实验设计问题。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4.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情分析】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所以复习课不能是新授课的简单的重演。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为了上好这堂复习课,要认真组织材料制做PPT 课件,一方面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要让他们找回自信,在课堂中,留一定时间给学生看书,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搭建好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全体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另一方面还要提出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同学去思考和探索。设计经典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助其巩固知识。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解决实验题大难关。 【教学策略】高考是很全面的考试,考得也很细,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在讲授知识方面尽量的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让每一个学生有知识上的漏洞,对学生来说就是“查漏补缺”,所以要强调学生注意书本上有关小字部分的知识以及书本上的小资料部分和相关插图,并设计相关的练习来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一节课主线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点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使其知识归纳有条理,要使之知识得到升华。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归纳总结法。

人教版2020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十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专题10 含答案

。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 (3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达尔文生长素发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暗中没有光合作用,胚芽鞘无法生长 B.胚芽鞘的生长是尖端和尖端下部共同生长造成的 C.达尔文的实验确定了影响植物生长的是一种物质 D.达尔文实验的自变量不止一个,因变量也不止一个 【解析】选D。种子萌发早期的幼苗生长,主要依赖自身(子叶或胚乳)储存的有机物而不是光合作用,故A错误。胚芽鞘尖端并不生长,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下部,故B错误。达尔文实验只确定了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并引起向光弯曲的部位,并不确定这种“影响”的性质,故C错误。达尔文实验的自变量包括尖端有无和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因变量包括胚芽鞘生长状况和弯曲状况,故D正确。 2.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0~20 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5 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根可促进其生长 【解析】选C。由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激素都在开始的一段范围内促进了幼根的生长,当它们超过一定浓度之后,三者对幼根的生长均起到了抑制作用(与起点相比)。这体现了三种激素作用的两重性,故A正确。在0~20 ppm范围内,甲曲线一直在丙曲线之上,故B正确。在浓度

大于5 ppm,小于20 ppm时,乙曲线位于对照组之上,说明对幼根的生长起到的是促进作用,故C错误。在浓度为30 ppm时,甲对幼根的促进作用减弱,但曲线仍位于起点(对照组)之上,说明这个时候,甲对于幼根的生长还是促进的,故D正确。 3.下列事例中与所涉及的植物激素对应关系不一致的是( ) A.移栽棉花比非移栽棉花的根系发达——生长素 B.早春低温时溪水中浸泡后的水稻种子可提早发芽——赤霉素 C.用熟苹果催熟未熟的柿子——乙烯 D.为使插花保鲜更长的时间,对切口进行处理——细胞分裂素 【解析】选B。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根也存在顶端优势,主根的存在会抑制侧根的发育,而在移栽过程中破坏了主根的顶端优势,侧根发育较快,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A正确;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种子自身几乎不含赤霉素,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休眠, 通过溪水浸泡种子,种子内脱落酸含量减少,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减弱,可使种子提前萌发,B错误;熟苹果产生的乙烯能促进未熟柿子成熟,C正确;插花的切口经细胞分裂素处理后可促进细胞 分裂,减缓衰老,D正确。 4.(2018·郑州一模)研究人员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M和植物激素N对某种植株插条生根的影响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浓度和种类 B.与生长素具有类似作用特点的是激素M C.激素M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能是150 mg/L D.说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本质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2)

第五章生命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5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长素的化学名称、产生部位及含量。 2、理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及生长素的调节特点。 3、理解植物激素定义、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生长素作用曲线的分析及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探究,理解植物生长素的调节特点。 2、收集有关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资料,思考和讨论科学技术对人类 生活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协同调节,初步学会辩证地看待植物激素的作用效果。 二、重点: 1、植物生长素的调节特点。 2、植物激素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难点: 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思维导图 五、教学过程

附:本节思维导图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理解植物生长素的调节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完成。亮点:在生长素调节特点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课本上相关的曲线图加工、处理,由浅入深地设计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整体到局部分析,在得出结论的同时也渗透了解读生物图表题的方法。在学习植物激素应用时,尽量多联系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建立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足:课前可先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知识,这样课上这部分可以进行更充分的学生讨论活动,效果会更好。在课堂上还需更广泛的关注学生的反应,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的效率。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案

讲考纲 讲考点 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极性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特点: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2)实例剖析 ①顶端优势 a.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b.原因: c.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d.应用:可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 ②根的向地性 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不均(根的向地侧生长慢,背地侧生长快)→根向地生长。 ③除草剂

从图中可以看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同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 【例1】(2017年江苏卷,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 处理插条 D.400 mg/ 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答案】D 【跟踪训练1】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幼苗生长状况,图乙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B、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则生根效果不相同 B.若某植物幼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2f C.图甲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 D.若图甲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中B点对应的浓度相同,则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BD对应的浓度区间 D 【答案】 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2.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7 第7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 7 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 植物生长 2. 分化 3. 脱分化 4. 再分化 5. 发育 6. 极性 7.种子寿命 8.种子生活力 9. 种子活力 10. 需光种子 11. 细胞全能性 12. 植物组织培养 13. 人工种子 14. 温周期现象 15. 协调最适温度 16. 顶端优势 17. 生长的相关性 18. 向光性 19. 生长大周期 20. 根冠比 21. 黄化现象 22. 光形态建成 23. 光敏色素 24. 光受体 25.感性运动 26.生物钟 二、缩写符号翻译: 1. TTC 2. R/T 3.Pr、Pfr 4. PhyⅠ 5.PhyⅡ 6.R 7.FR 8. UV-B 9. BL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6700563.html,R 11. LAI 12.GI 13.RH 三、填空题: 1. 按种子吸水的速度变化,可将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 、 、 。 2. 为使果树种子完成其生理上的后熟作用,在其贮藏期可采用 法处理种子。 3. 检验种子死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 和 。 4. 植物细胞的生长通常分为三个时期: 、 和 。 5..种子萌发初期进行 呼吸,然后是 呼吸 6. 有些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水分、氧气和温度外,还受 的影响。 7. 在种子吸水的第l阶段至第2阶段,其呼吸作用主要是以 呼吸为主。 8. 将柳树枝条挂在潮湿的空气中,总是在 长芽,在 长根。这种现象称为 。 9. 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植物材料称为 。 10. 植物组织培养基一般由无机营养、碳源、 、 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 11. 在组织培养诱导根芽形成时,当CTK/IAA的比值高时, 诱导 的分化;当CTK/IAA的比值低时, 诱导 的 分化;中等水平的CTK/IAA的比值,诱导 的分化。 12. 蓝紫光对植物茎的生长有 作用。 13. 烟草叶子中的烟碱是在 中合成的。 14. 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 和 ,其中 型是生理激活型。 15. 光敏色素的单体是由一个 和一个 所组成。 16. 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三种光受体为: 、 、 。 17. 光之所以抑制多种作物根的生长,是因为光促进了根内形成 的缘故。 18. 土壤中水分不足时,使根冠比值 ;土壤中水分充足时,使根冠比值 。 19. 土壤中缺氮时,使根冠比值 ;土壤中氮肥充足时,使根冠比值 。 20. 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 21. 向光性的光受体是存在于质膜上的 。 22. 关于植物向光性反应的原因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 分布不均匀,一是 分布不均匀。 23. 向性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 ;感性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 。 24.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和 。 25. 植物借助于生理钟准确地进行 。 26.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三基点,即 、 和 。但 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四、 选择题く单项和多项 ): 1.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光是( )。 A.蓝紫光 B.紫外光 C.红光 D.远红光 2.花生、棉花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需要更多的( )。 A.水 B.矿质元素 C.氧气 D.光照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讲义:3 专题十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B) 2.其他植物激素(A) 3.植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C) ?[疏漏诊断] 1.生长素的正误判断 (1)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 (2)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 (4)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5)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6)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2.其他植物激素的正误判断 (7)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8)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其中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9)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 (10)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可促进植物生长(×) (11)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12)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长句冲关] 1.概述性知识

(1)极性运输涉及的部位是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等。 (2)植物向光性的原理:单侧光照射时,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再经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导致下部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3)顶端优势的原理: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其发育,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发育。 (4)植物激素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特点是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程序性诱问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下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6)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的植物激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植物激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热考命题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应用[学生用书P65] 1.(2019·高考江苏卷,T5)下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2021年高中高一生物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 ___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

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 ___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___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

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

三年高考(2017-2019)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9 植物的激素调节(解析版)

专题09 植物的激素调节 1.(2019江苏卷·5)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错误;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其应该直立生长,B错误;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甲、乙两侧生长情况应该基本一致,C正确;生长素现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 2.(2019浙江4月选考·11)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素是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生长方向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作用是使植物细胞壁松弛,从而使细胞增长,尤其能刺激茎内细胞纵向生长并抑制根内细胞横向生长的一类激素。 【详解】植物的生长是由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引起的,单侧光照射引起的是植物向光生长,A选项错误;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B选项正确;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运输到尖端下方,使尖端下方的细胞伸长,C选项错误;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所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一定不同,D选项错误。 【点睛】生长素由尖端产生,通过极性运输将生长素输送到尖端下部对细胞的生长起作用,单侧光的照射会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导致背光侧的细胞生长速度快,引起植物的向光生长。 3.(2019浙江4月选考·26)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响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 B.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 C.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 D.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图乙可分析,外源添加生长素会一方面会抑制GA8和GA29的合成,另一方面能够促进GA1和GA20的合成。结合图甲可理解为外源生长素阻断了从GA1合成GA8和从GA20合成GA29的路径,从而使GA1和GA20的含量上升。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 / 16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 2 / 16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和光的组成(光质)三个方面。 (一)光照强度 1.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徒长或黄化;抑制根系; ?植物受光不良,花芽形成和发育不良;果实发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 ?光照过强,发生光抑制(光破坏);日烧; ?光强对蔬菜品质的双向调节作用:果菜类强光、叶菜类弱光;软化栽培嫌光。 2.光形态建成 由低能量光所调控的植株器官的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 ?马铃薯植株在黑暗中抽出黄化的枝条(匍匐茎),但其每天只要在弱光下照射5~ 10 min,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变为正常地上茎。 ?消除在无光下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是一种低能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3.需光度 植物对光强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品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原产于低纬度、多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光的需求一般略低于高纬度植物。 ?原生在森林边缘和空旷山地的植物多为喜光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需光度不同。 ?不同的生育时期需光度也不相同。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光强的要求,可将蔬菜分为: ?强光照蔬菜:饱和光强1500μmol·m-2·s-1左右,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中光照蔬菜:饱和光强800~1200 μmol·m-2·s-1,白菜类、根菜类、黄瓜等。 ?弱光照蔬菜:饱和光强600~800 μmol·m-2·s-1,绿叶菜类、葱蒜类等。 (2)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需求不同,将蔬菜种子分为: ?需光种子:伞形花科、菊科 ?嫌光种子:百合科、茄果类、瓜类 ?中光种子:豆类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云雾等。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 ?栽培条件:如栽植密度、行向、植株调整以及间作套种等,会影响田间群体的光强分布。 ?栽培设施: (二)光质 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150-3000nm,其中400-700nm的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 ?光质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高考题分类)

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 1.(2017?新课标Ⅰ卷.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 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 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2.(2017?江苏卷.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 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B.不同浓度的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 处理插条D.400 mg/ 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 效应 3.(2017?海南卷.26)(9分)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 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剥口上 生长素用量(mg/枝)处理枝条数第90天存活枝条数第90天存活时的生根枝条数首次出根所需天数 0 50 50 12 75 0.5 50 50 40 30 1.0 50 50 43 25 1.5 50 50 41 30 2.0 50 43 38 30 3.0 50 37 33 33 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新课标Ⅲ卷.30)(9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 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 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 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 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精选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正式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向性运动、植物激素等概念。 2.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对照实验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展示与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4.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操。 2.通过生长素实验的分析和体会,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实验观。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依据观察现象,科学设计分析实验过程,推导实验结论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受重力影响的玉米种子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目的 引课通过录像引出本节课题从学生感兴趣的录像入手,使注意力集中指向授课内容,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察设问(展示三副图)放在窗内的盆花,倾倒 的植物,岸边的树设问 1.你看到了哪 些现象 2.这些现象分别是由什么刺激 引起的 3.这些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共 同点? 观察,分析,讨论:培养观察生命现象的 能力,学会分析现象找规律 评价鼓励学生发言,必要时加以点评,学生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启发引导从身边现象入手,学会归纳科学概念,得出向性运动的概念 应用寻找身边的向性运动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开启思维

辨析示图片:含羞草受震动小叶会合拢,这 是否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发表观点,互相评判,生生互动,自己解 决,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启发出示受重力影响的种子,问向性运动对 植物有什么意义? 思考,分析实例得出结论,学会对事物从 现象到本质的认识 辩证思维引起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外界刺 激,内因与生长素有关 对生命现象向深层次理解 过渡以科学家的身份体验一下生长素的发现 过程 激发兴趣 铺垫展示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 加强对对比实验的理解 了解对比实验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因子 变量 探究如何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玉米胚 芽鞘具有向光性?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讨论并根据 学案分组设计实验, 展示从中选出几组不同设计展示,设计同学 讲解设计思路 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不同设计进行思考比较 讨论互评教师引导 互相评价,寻找最佳思路,完善实验设计, 逐步学会实验的设计,加深对对照实验思 想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实 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实验观。 结论展示课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玉米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鼓励达尔文的设计也是如此,你们是未来的 学者 增强自信心 深入探究引起向光生长的外因是单侧光,内因可 能是玉米胚芽鞘中的某种物质,那使玉 米胚芽鞘向光生长的物质在哪里?尖端 还是尖端以下?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确 定部位? 确定单因子变量,分组设计实验 评价鼓励,引导,肯定,评价陈述设计思想,并完善设计思路,培养与人分享的精神 结论展示课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的物质和植物的生长有关 深入探究胚芽鞘能向光生长,单侧光是外因,那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里?是尖端还是 尖端以下呢? 确定单因子变量,分组讨论 结论展示课件根据结果得出结论: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 激疑那么究竟是胚芽鞘的哪一部分在生长 呢?展示课件 观察得出结论:尖端以下部位生长

植物生长和发育

?植物生长和发育 ?褚建君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一、植物体 ?被子植物在营养生长时期,其植株可以区分为根、茎、叶等部分。 ?这些部分共同担负着植物体的营养生长活动,是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 ?被子植物营养生长到了一定阶段,便会进入生殖生长,开花结果。花、果实和种子 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reproduction organ)。 ?胚embryo ?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型(即原始体)。是种子的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 ?1、根 根(root)是植物在长期适应陆生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 根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株,并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质营养和氮素,供植物生活所利用。 根还具有生物合成的功能,至少有十余种氨基酸以及植物碱、有机氮等有机物是在根内合成的。 此外,有些植物的根容易发生不定芽而萌发为新枝,因而具有营养繁殖的功能。 ?定根与不定根 ?定根normal root:发生于特定位置的主根与侧根。 胚根、主根(初生根primary root);侧根lateral root(次生根secondary root),一级、二级。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也可产生侧根。 ? 1.1 根尖的形态与结构 ?根尖的形态结构 ? 1.2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 1.3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主根和较大的侧根在完成了初生生长之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 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这种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secondary growth)。 ?形成层有两种,即维管形成层(vascular cambium)和木栓形成层(phellogen或cork cambium)。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 ? 1.4 禾本科植物根的解剖结构特点 ?禾本科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与双子叶植物类似,也可分为表皮、 皮层和中柱三个基本部分。 ?但各部分的结构却有其特点,特别是没有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 生长。 ?水稻根的解剖结构 ? 1.5 侧根的发生 ?2、茎Stem ?上胚轴和胚芽向上发展为地上部分的茎和叶。

省贵阳市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十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试验结论小结: 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 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有光无光都产生生长素) 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 感性运动与向性运动

①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总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含羞草叶片闭合) ②植物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总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向光性,向水性) 植物弯曲生长的直接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光,重力,人为原因) 2、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运输: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非极性运输:自由扩散,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 生长素产生: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生长素 2、作用:a、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 b、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 c、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3、特点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不同:茎 > 芽 > 根, 敏感度不同;根>芽>茎(横向生长的植物受重力影响而根 有向地性,茎有背地性)许多禾本科植物倒扶后可以自己站 起来,

植物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大致可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物质与能力量转换、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3个方面。 2.生长发育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 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等过程。 3.植物生长物质是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可分为两类: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 剂。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激素 4.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脱落酸一起被称为5大类激素。近来也发 现了油菜素内酯类、茉莉酸、水杨酸、多胺类与多肽等。 5.生长素类的一些种类:吲哚-3-乙酸(IAA)、苯乙酸(PAA)、4-氯-3-吲哚乙酸(4-Cl-IAA)、 吲哚丁酸(IBA)。其中IAA是生长素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植物激素。 6.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制:化学渗透学说:①IAA以非解离型(IAA)被动的进入细胞或 以阴离子型(IAA-)主动协同进入细胞;②细胞壁因质膜H+-ATP酶活动而维持细胞壁酸性;③胞质溶胶pH呈酸性,阴离子型(IAA-)占优势;④阴离子型通过聚集于长距离运输途径细胞基部的阴离子输出载体运出细胞。其关键是建立于细胞基部的质膜上有专一的生长素输出载体。 7.细胞壁空间的生长素通过扩散或在输入载体AUX1蛋白的协助下,从细胞的顶端流入胞 质溶胶;胞质溶胶的生长素又在细胞基部质膜的输出载体PIN和PGP蛋白的协助下,输出细胞。如此反复进行,就形成了生长速度极性运输。 8.IAA的生物合成: ●色胺途径:色氨酸(Trp)→色胺(TAM)→吲哚-3-乙醛(IAld)→吲哚-3-乙酸(IAA) ●吲哚丙酮酸途径:色氨酸(Trp)→吲哚-3-丙酮酸(IPA)→吲哚-3-乙醛(IAld)→吲哚-3- 乙酸(IAA) ●吲哚乙氰途径:Trp→吲哚-3-乙醛肟→吲哚-3-乙腈(IAN) →IAA ●吲哚乙酰胺途径:Trp→吲哚-3-乙酰胺→IAA 9.IAA的生物降解: ?酶促降解:可分为脱羧降解和非脱羧降解 ?光氧化:在强光下体外的IAA在核黄素催化下可被光氧化,产物是吲哚醛等。 10.IAA的生理作用: a)促进作用:促进雌花增加,单性结实,子房壁生长,细胞分裂,维管束分化,光合 产物分配,叶片扩大,茎伸长,偏上性生长,乙烯产生,叶片脱落,形成层活性,伤口愈合,不定根形成,种子发芽,侧根形成,根瘤形成,种子和果实生长,坐果, 顶端优势。 b)抑制作用:抑制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块根形成,叶片衰老。 11.赤霉素(现已发现有136种,最常见的是GA3)的一些种类:C20赤霉素(如:GA12,13,25,27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