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7.1我国的分配制度详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共

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让按劳分配成为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
主体。下列对于按劳分配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①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
地位
主要考查学生对按劳分配的理
④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据解 配主。 的解 含体题 义地关、位键地在位于和把客握观按必劳然分性。
二、认识按劳分配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要求以“岗薪制”代替“身份 等级制”分配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岗薪制”属于 何种收入分配方式?以“岗薪制”来替代“身份等级 制”的不合理分配方式有何意义?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范围:公有制
分配标准: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地位:主体、基本原则
按劳
分配
在公有制范围 内的分配都是 按劳分配吗?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收入与
按பைடு நூலகம்
劳动成
劳
果联系
分
配
的
意
社会主
义
义性质 的分配
积极性、创造性 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 促进生产发展 否定剥削制度 消除两极分化 平等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
决定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对点训练】
搞好收入分配改革,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现阶段与基本
合法的 按劳分配;(公有经济内) 劳动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非公经济内)
合法的 非劳动收入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优秀教学案例: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分配制度的本质和内涵。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3.亮点三: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分配制度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收获更多。
4.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和评价分配制度。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度问题。
2.制定合作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对分配制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3.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评价能力。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分配方式下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对分配制度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配制度的本质和内涵。
2.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教师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分配观念。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分配问题。
2.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分配制度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分配制度。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框架,分析其内在联系和作用。
2.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探讨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按劳分配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和改革方向。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2.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2)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注重德育渗透,通过分配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公平正义、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问题设计:针对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按劳分配原则、多种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关系等知识点。
2.归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强调分配制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高中政治 我国的分配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
按资本要素
(1)具体形式: 按土地要素
按技术、信息要素
按管理要素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 一般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劳动者的
工资收入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 按资本要素 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 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土地要素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3、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物质基础 (按劳不按需)
我国公有制经济中能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收干下上 工活地工 人人人人 赶看等喊 人人人人 。,,,
平均分配
不论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贡献大小、效率 高低,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
我国公有制经济中能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 社会将不仅保证满足每个社会成员衣、 食、住、行等方面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且 要保证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合理 需要。
决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够高
按劳分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 人剥削人的制度,产 品极大丰富,各尽所 能,按需分配。但按 需分配,没有极大丰 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 能的。
养“懒汉”,无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束缚生产力,经济衰退 普遍贫困
“平均主义”必然养“懒汉”,导致人 人都不努力工作,无法调动人们的积极 性.
劳 动
性质
劳动还是人们谋 生的手段
特点
我国的劳动者劳动 能力存在明显差别
按劳分配 (直接原因)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3、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7.1《我国的分配制度》精品课件

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
是 什 么
1.合村乡农民承包的田地 山林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劳动的质量和数量 归谁? 集体经济 分配尺度: 分配标准: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对象: 个人消费品 地位: 主体地位
注意: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津贴、 奖金也属于按劳分配。
按 劳 分 配
为 什 么
2.合村农民承包山林土地 获得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 方式?他们的收入为何有 差距?
按劳分配
妈妈在分水私人制笔厂工作,年收入4万元。 按劳动要素分配 姑姑是农民,通过经营田地作物,可以创收8万。 按劳分配 随着合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小吴的叔叔将自己承 包的土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给当地农村专业
合作社,年可以分红3万元。
按土地要素分配
小吴的姐姐在一家外资企业从事经理工作,年薪 10万元。
考试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b 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
品乡土味道
喜勤劳致富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承包责任制以来,合村人民依靠山水田 地林地资源,种植农产品,勤劳致富,农户每年依靠农产品获 得的收入平均8万元,最高的农户可以达到12万元,最少也有 5万元,生活奔小康,告别了“大锅饭”年代的普遍贫穷。 合作探究 1.合村乡农民承包的田地山林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谁? 2.合村农民承包山林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他 们的收入为何有差距? 3. “大锅饭”的平均分配方式有什么弊端? “按需分配” 在我国当前能否实现? 要求:每小组确定组长、记录人、发言人,讨论时间5分钟
投资者
收入额 收入依据
500万
农民工
100万
管理层
200万
高中思想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张三的女儿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参谋,报
酬每月2500元。技术要素
学以致用
• 1.小张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创造,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 1万元;在这期间炒股获得收益3万元。小张的上述收入中, 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分别为〔 〕
根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决定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根本内容 必然性 意义 主体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开展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内容
〔按生产要素分配〕
意义
比较
存在范围
不 分配依据 同 点 分配方式
分配目的
地位
相 同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联想充满活力的分配体制促进了联想的飞速开展。大量人才加盟联想,大量 资本购置联想股票,投资联想,联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联想股票不 断升值,联想投资人也因而获益。联想的开展造就了无数个百万、千万、亿万富 翁,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
合作探究三: 联想公司的不同员工是凭借何种要素获得收入分配的?该分配方式有何积极意义?
2、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4000元。 按劳动要素 3、小赵花钱参与投资公司经营,一年赚了12万。资本要素 4、小李〔管理硕士〕是外资企业的经理,年薪10万。管理要素 5、小王老家的土地转让给别人,一年得到40000元。 土地要素 6、老刘承包集体土地,种植大棚蔬菜,一年净赚万。 按劳分配
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尺度
分配内容
分配标准
2.按劳分配的〔范围〕具体实现形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
(2)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 ,激励…… ,提高…… ,
促进…… 。
——对劳动者的积极意义
②按劳分配根本否定了剥削制度,是消灭剥削和 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
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3、性质和地位
(1)、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
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实现形式: 虽然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是,在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的部分仍然占较大比重。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 注意: 虽然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是,在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的部分仍然占较大比重。
合法的 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所得;(公有经济内) 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非公
经济内)
合法的 非劳动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 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 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 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 按信息要素分配所得; ……
财产性收入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 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 性收入。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的资料归部分或全体社会成
(1)必然性: 员共同占有,无法对劳动进行剥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有制
60%
①公有制占主体
②就
业劳
5.按劳分配 的地位
动者
最多
按劳分配占主体
情境探究三
最近我家开了 个小商店收入 比我工资还高
小 李
该国有企业车间的成员们有 了工资外的收入了。
我利用双休日为一 家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 报酬很丰厚
我买了一支股 票,每股升了 两元。
老
小
王
张
初级技工
② 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 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及劳动、知识、 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 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 造福于人民。
试试身手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 )
决定
生产关系
所有制形式 人与人关系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决定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客观必然性
(1)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根本原因
(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铃木购买股票,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土地 )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
8、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个体劳动所得 )
9、老刘承包了责任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2万元(按劳分配))
小结
按劳 分配 为主 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1.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为主体
按劳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必然性 意义
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的地位
3.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高级技工
初级技工
思考:他们工资外的收入属哪种收入分配 方式?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范围:在个体经济中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具体要素:劳动、资本、技术、信息、土地、管理等
(2)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①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按 劳 分 配
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生产资料 公有制
生产力发 展水平
劳动的性 质和特点
社会占 有,由 社会分 配
不高, 不平衡
存在差 别,谋 生手段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对劳动者的积极意义
(2)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 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 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初级技工 月工资2.5千元
思考:他们的工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
方式?他们的工资收入为什么高低不一?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1)实行范围: 公有制经济 (2)分配尺度: 以劳动为尺度(质、量统一) (3)分配什么: 个人消费品 (4)分配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情境探究二
我干得少, 平均分配, 我可多得些 小 李
该国有企业车间因业绩突 出,获奖金5000元
我正需要一台笔 记本电脑,最好 能满足我的需要
我可没少出力, 可不能少了我 的
老
小
王
张
初级技工
高级技工
初级技工
你来出主意:该怎么分配这笔奖金呢?
3.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由我
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为什么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
作业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 实行这一分配制度?P58 2.简述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P59第一段
3.实行按劳分配有什么意义? P59第二段
4.为什么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的制度?P60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的分配制度
探索新知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呢?
探索研究
决定
生产
分配
决定 我国的生产力状况
分配制度
水不多 平平层 低衡次
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探索研究
生产力
直接原因
探索新知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主体)
其 他 分
按个体劳动者劳 动成果分配
配
方 按生产要素分配
式
情境探究一
为什么受 伤的总是 我?
小 李
某国有企业车间
我是高级技工, 工资自然比他们 高。
我总是超额完 成生产任务, 收入还不错哦
老 王
小 张
初级技工 月工资2千元
高级技工 月工资3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