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猪料的设计 四个阶段的乳猪料
乳猪料的设计原则和目前可用的手段

质 .等 待 另 外 一 些 临 时 短 缺但 必 需 的 营养 素 出
现 . 合 成 体 蛋 白质 ( 前 土 法养 猪 的体 脂 肪 含 再 以 量 很 高 的 胴体 。 往 是 氨 基 酸 不 够 平 衡 。 量 被 往 能 转化 成体 脂肪 临 时蓄积 的结果 ) 。
猪全 程 经济 效益 的基 础
对 于乳 仔猪 高 效 的脂 肪利 用 能力 . 在 是极 大 浪 实
费 。由于 饲料 中粗脂 肪含 量 有 限 , 猪 断奶 前 采 乳
食 教槽 料 获得 的营养 素 中 . 对乳 猪体 脂 肪 蓄积 几 乎 没有 贡 献 . 足够 的体脂 肪 蓄积 是乳 猪 对抗 断 奶
的 营养 素 同步吸 收机制 . 就是 研究 的第 一 步 , 果 如 饲料 产品 只是单纯 的 营养素 堆积 ,而 不考 虑他 们
能量 需 要 和利 用 率 都很 高 . 是 提 高乳 仔 猪 质量 这
() 3 最大 的 断奶体 重
相 同 1 .断 奶 体 重 越 大 后 期 生 长速 度 越 3龄 快. 这是 养殖 场一 直追 求 的 目标 。
() 4 在最短 时 间 内总采 食饲 料量达 到 6 0/ 0 g头
应 激 的最后 一 道 防线 因此 . 饲料 中脂肪 的使 对
用 工艺 . 有乳 仔 猪 对粗 脂 肪 的消化 吸 收机 理 的 还
时间 . 是衡量 教槽 料性 价 比 的有 效指 标 。
2 当前乳 猪饲 料常 见的 问题
21 蛋 白质 原料 可 消化性 能差 .
着 所有 营养 物质 基本 上 是直 接 参 与快 速合 成 . 而
给乳猪补饲乳猪料的好处和补饲过程

给乳猪补饲乳猪料的好处和补饲过程当仔猪非常小的时候,其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消化固体食物会有困难。
事实上,在生命的头2周,仔猪只能充分消化乳蛋白(酪蛋白)、乳糖、葡萄糖和脂肪。
这个阶段的乳猪料主要是乳制品。
到2-3周龄,仔猪的酶系统已有发展,可消化更多的淀粉、蔗糖和非乳蛋白。
补饲乳猪料的仔猪会比那些仅采食母乳的仔猪发育得更成熟。
通过补饲乳猪料,可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以便适应断奶的需要。
除了可以减轻断奶应激,补饲乳猪料还有下列好处:1、可以将不同乳头供奶量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2、使仔猪在断奶前能够稳定持续地增重。
3、早期增重的效率是最高的,补饲乳猪料可使仔猪达到最大的断奶体重,从而降低出栏日龄。
4、高效地使用乳猪料使得早期断奶成为可能,从而减少母猪泌乳期饲料用量,降低母猪成本。
补饲过程不同窝的仔猪采食乳猪料的时间各不相同,但通常是1-2周龄开始。
早在2-3日龄,即可在仔猪区撒上几粒饲料或谷物,诱导仔猪采食。
把这些食物撒在干净的土上有时也能刺激仔猪采食。
直到2-3周龄,仔猪才会明显地采食一定量的乳猪料。
注意每次添加的量一定要少,并且每天要把剩料清走。
饲料可放在一块干净的地板上,不过最好是放在一块转的凹陷部位,或放在陶碟里。
每天添五、六次,随着采食量增加,可改为将饲料放在牢固的料槽里。
然而,添加的量要让仔猪在24小时内吃完。
随着仔猪的生长,其采食量会增加,这是可改用小型自动料槽。
不过,料槽中所盛的饲料量不应超过几天的采食量,而且仍然要求每天检查,看看料槽是否堵塞,料是否变质。
填料应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
要确保饲料新鲜、适口性好,以便刺激仔猪采食的兴趣。
除了乳猪料,还要全天为仔猪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这也非常重要。
乳猪料主要是用来补充仔猪的营养需要的,高产母猪的仔猪的营养需要常常会超出母猪的泌乳能力,从而更需要乳猪料。
猪场实践中常常购买商品乳猪料,由熟谷物和大量乳制品加工而成。
开食料应包含至少15.0兆焦(MJ)/kg(DE/kg)的消化能和0.9g 可消化赖氨酸/MJDE。
如何做好乳猪料

如何做好乳猪料?实际生过程中,哺乳母猪料和乳猪料是比较难以得出理想效果的两个产品。
因为影响它们效果的因素太多,不是一个配方能完全解决问题的。
一、乳猪料需要分析市场上对乳猪料有两个层次的需求:第一个层次:适口性好、不拉稀、皮红毛亮。
更深层次的要求则是:生长速度快、造肉成本低、抗病力强。
我们做配方首先得考虑第一个层次,只有在解决了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才能考虑第二个层次。
因为第一个层次是最直观的,反应最快的,一般几天就有反应。
如果第一关过不了,养殖户立即会停止使用。
第二个层次则需比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做相对正规的试验才能出真实的结果,尤其是抗病力方面,没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和细心的比效是得不出结果的,有时甚至要合时的机会才能看出。
二、乳猪料效果难以控制的原因分析1、因为生理以育不全,断奶仔猪本身就容易拉稀。
2、因为养殖不规范,大多没有采用科学的试养方法。
比如过早试喂、过度限饲,疫苗程序不合理、卫生条件太差、保温设施不好、难用药物、饮用水不合格(温度高低、重水、细菌含量超标等)。
3、因为没有正式的试验场所,大多厂家的技术员是靠道听途说或闭门造车,是用市场来做试验。
随意调整配方或不根据季切调整配方是常见现象。
4、因为成本竞争压力,大多数厂家的乳猪料不可能真正达到营养需要标准。
能量偏低,蛋白偏高,没有消除抗营养因子,很少使用功能性添加剂用以调节消化系统(肠、胃),也很少使用免疫增强剂(肝、肾),中医说中气足则百毒不浸,中气虚则百病生。
5、很多厂家因为乳猪料生产量不高,不可能采用单独的生产线来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管控相当不到位。
比如粉碎细度、低温制粒环模、定期清理设备、计量器校正等。
6、基于同样的因素,大多厂家不可能为了一点乳猪料而单独采购另外的大宗原料:比如一级玉米、去皮豆粕、蒸汽鱼粉、一级豆油。
三、乳猪料配制的基本原理(一)、基本营养素1、浓量:3400~3500大卡/千克2、粗蛋白:16~19%3、氨酸酸:1.25~1.4%,氨基酸比例:赖:苏:蛋:色=100:65:28:184、钙:0.75~0.9%;总磷:06.~0.75%;有效磷:0.4~0.5%5、矿物质元素铁:120~220PPM铜:25~220PPM锌:100~160PPM锰:30~60PPM碘:0.3~0.5PPM硒:0.3~1.0PPM盐:0.3~0.5PPM(二)、乳猪料的常规原料来源1、能量来源不能纯靠淀粉类,需多种来源给合。
乳猪,仔猪配合饲料配方设计要点

乳猪,仔猪配合饲料配方设计要点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饲料配方也变得愈发重要。
对于乳猪和仔猪的饲料配方设计,其要点包括:配方营养平衡、原料选择和比例搭配、饲料加工技术等方面。
下文将针对这些要点,为大家详细介绍。
1. 配方营养平衡乳猪和仔猪的饲料配方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其营养需求的平衡。
乳猪属于生长期的猪只,其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量较高。
在配方设计中,要根据乳猪的生长发育特点,精准确定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确保其满足生长的需要。
而对于仔猪来说,其需要的营养素种类也较为丰富,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保健和免疫等方面的需求。
在配方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营养的平衡,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仔猪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
2. 原料选择和比例搭配在饲料配方设计中,原料的选择和比例搭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常用的原料包括玉米、大豆粕、麦麸、鱼粉、磷酸氢钙等。
这些原料的不同比例搭配,可以满足不同品种猪只的生长需求。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原料的品质、价格以及对猪只生长的影响;在比例搭配上,要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的需求,进行科学搭配,确保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符合猪只的需求。
3. 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对饲料的品质和营养成分的保持至关重要。
在饲料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原料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设备,确保饲料的加工质量。
合适的加工技术可以有效保持原料中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可溶性和可消化性,从而提高猪只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
在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加工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避免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和丢失。
总结:乳猪,仔猪的饲料配方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程。
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制定出适合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猪只的饲料配方。
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配方,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从而促进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饲料配方设计中,除了以上提到的要点外,还有其他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乳猪的生理及饲料配方资料

05 乳猪饲料加工与储存注意 事项
饲料加工工艺要求
原料粉碎
原料应粉碎至适当粒度,以增加 饲料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提高
消化率。
混合均匀
各种原料应混合均匀,以确保乳猪 摄入的营养物质均衡。
调制与制粒
饲料调制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水分 和时间的控制,制粒后应冷却干燥, 以防霉变。
饲料储存环境条件设置
干燥通风
通风换气
保持饲养环境空气新鲜,定期通风换气,避免氨气、硫化氢等有 害气体浓度过高。
饲喂方法指导
母乳喂养
新生乳猪应尽早吃到初乳,以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在哺 乳期,应保证母猪有充足的营养和饮水量,以提高母乳质 量。
补料饲喂
随着乳猪的生长,应及时补充饲料,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一般在7-10日龄开始补料,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乳猪 料,逐渐过渡到断奶料。
质污染。
02 乳猪饲料原料选择
能量原料种类及特点
玉米
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玉米含 有较高的淀粉和较低的纤维素
,易于消化吸收。
小麦
小麦也是常用的能量原料,其 淀粉含量较高,但蛋白质含量 相对较低。
大麦
大麦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和较 低的淀粉,适量添加可以增加 饲料的粗纤维含量。
高粱
高粱是一种较为廉价的能量原 料,但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
常、有无疾病症状。针对原因进行调整,如增加饲喂次数、提高饲料营
养浓度等。
03
如何预防乳猪疾病?
保持饲养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合理配制饲料,提高乳猪免疫力;按照
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常在21天左右断奶,需要适应完全 独立的采食。
断奶仔猪的饲料配方,断奶后的猪饲养步骤

断奶仔猪的饲料配方,断奶后的猪饲养步骤概述:在给仔猪断奶后,无论是断奶后的仔猪还是母猪,这个时候都很关键,一定要加强饲养,做好管理。
以**仔猪健康过度,母猪**恢复。
下面我们来看看断奶后的仔猪饲料配方及仔猪、母猪的饲养方法:1、玉米14%,糙米20%,稻谷15%,4号粉16%,机糠13%,菜籽(粕)饼6%,棉籽饼3%,豆饼4%,进口鱼粉8%,贝壳粉0.6%,食盐0.4%。
2、玉米60%,豆饼20%,高粱3%,鱼粉7%,奶粉4%,葡萄糖1%,麦麸4%,骨粉1%。
二、旺食期饲料配方玉米16%,稻谷20%,糙米18%,4号粉5%,糠饼20%,棉籽饼3%,豆饼6%,进口鱼粉5%,贝壳粉0.6%,食盐0.4%。
以上配方均需另加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添加剂(按产品说明添加),亦可添加促生长剂,如土霉素钙粉、喹乙醇(每千克饲料加入5~10克)等。
断奶后的猪饲养步骤1、合理分群。
强弱大小分栏饲养,每栏仔猪体重接近。
如果不是采用工厂化流程饲养方式,一直饲养到出栏仍在原栏,按每头猪占0.9平方米的面积计算每栏饲养头数。
最多每栏在15头左右,过多拥挤易发生咬尾、咬耳现象,不利于猪的生长。
2、喂料。
对自繁自养转群的断奶仔猪饲料要逐步更换,并栏半个月内仍用乳猪料,一周后按1/3、1/2、3/1的比例逐步过渡用小猪料。
饲喂次数由原来的日喂五次过渡到日喂三次。
日用料量按体重5%计算。
再按日喂次均分每次喂量。
如在一**内不能吃完,应清扫回收。
下次可减量。
对从市场或其他猪场购买的仔猪,可喂给含粗蛋白18%、消化能3200千卡的仔猪料(颗粒料或自配料)。
自配粉料需拌湿喂之。
若无自动饮水器,饲槽内放清洁的水,刚进栏的猪可适当在饮水中加入多维。
二、断奶后母猪的饲养1、断母猪可喂哺乳料,使其尽快的增膘复壮,给予短期优饲,以达到加速发情排卵的进程,日喂二餐,日喂2.5-3kg;推迟发情的断奶母猪优饲,日喂3-4kg;对于断奶后过度消廋的母猪,除了断奶前后不减料外,还应加大喂量和每日补饲青饲料1千克(或者额外撒点鱼粉),使其尽快恢复体况;其余的母猪以每天2kg料为标准,根据母猪的体况和肥瘦和食欲适量地增加或减少(冬季增加一定幅度),日喂2-3次。
乳猪饲料的能量设计

3.℃左 右 ; 出生后 , 8 5 而 环境 温度 迅 速 降低 , 难 以保 且
持恒定 , 例如在我 国的饲 养条件下 , 本上在 1~ 5 基 5 2℃ 之 间, 动范 围在± 8 1 ) 。 波 ( ~ 2 o 这样 的环境条件 , 猪每 C 乳
难, 使用传统 的饲料生 产工艺 , 到乳 猪饲料的制作 达不
要求 , 因此工艺 改革 , 势在必行 。 63 提高 乳猪 采食 量 .
4 母乳的能量含量
母 乳 中( 以干物 质为基 础 ) 有乳 脂 8 含 %以上 , 蛋 白质 2 %左 右 ( 期 逐 渐减 少 ) 乳 糖 6 %以 上 , 5 后 , 0 因
天必须 消耗大量 的能量来对 抗环 境 。 目前 , 在我 国大
被 消耗 。 改善环境可 以大大提 高饲养收益 , 目前 由于 但 饲养户 的投资 能力 等因素的 限制 而难 以实现 。在设 计
乳猪饲料 的时候 , 如果可 以提供更多 的可消化 能量 , 必
部 分养殖 场 , 由于 产房湿 度 基本 在 7 %以上 , 0 同时采 用漏缝 地板 , 多数为铁 质材料 , 且 在这样 的环境 下 , 乳
然会在很 大程 度上改善饲养效果 ,从 而树立饲料企 业 的品牌 。在 目前 的饲 养环境下 , 北方 , 尤其 乳猪料 的设 计 如果 以高消化能为主 ,或者将有 限 的成本 向消化能 倾向, 会得到 良好的市场效应 。
猪体热散失很快 。 遗传上 , 出生 到 3 0日龄 , 乳猪平 均 日
乳 猪 的采食 量 在很 大程 度 上取 决 于饲料 的适 口
性, 设计配方要 充分考 虑乳猪 的嗜好 , 提高采食 量 , 如 使用特殊 的香 味剂 、 味剂 。此外 , 甜 由于乳猪料蛋 白质
如何做中国最好的乳猪料

如何做中国最好的乳猪料说明:这里提供生产全国最好乳猪料的方法。
所述乳猪料不仅成本较低,而且不使用诱食成分(血浆蛋白,甚至鱼粉香精以及诱食剂等)至于它为什么成本较低,还说最好,你需要有点耐心。
(我只是说效果最好、性价比高你信吗?而您是否愿意相信、是否愿意试试,那得看我说的是否可行、是否有理有据)目前,许多厂家,都说自己的猪料是最好的(教槽料始祖、教父、之父)。
也有混淆视听的:说是“打造中国最好的乳猪料”。
不错,人家只是“打造”,没说“就是”。
但也有不要脸的,说是只要喂他们的乳猪料就行了,理由是没有的(就这么霸道)。
其实,乳猪料好不好,不在于价格多高、原料多贵;也不在于鱼粉添加了多高(蛋白质太高容易腹泻)。
更不是你是不是鼻祖。
而是断奶前能否均匀地采食达到600克(吃得进去、消化得了)。
至于那些说“吃一斤长一斤”的,那更都是骗人的(按这种说法,不吃料还长肉呢….吃母乳)。
实际上,乳猪料的作用,简单说,除了是为了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提高仔猪活仔率、后期的育成率之外。
也是为了实现刺激小猪的胃肠(促进胃酸分泌以及肠绒毛和凹窝提前出现),避免在肠道没有经过饲料适应,而直接断奶后被迫采食高抗原饲料而导致肠道损伤,从而严重影响养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并影响养殖效益。
即“培育乳猪肠道对非母猪饲料的适应性”。
也就是说,哺乳仔猪加喂乳猪料,也是为了激发乳猪对高抗原饲料抗体的产生,以及体液免疫中抗体合成。
从而尽快适应低档饲料,降低养殖成本。
就像有人说的,有人说教槽料的作用有三第一: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习惯去吃“槽”里的饲料第二:是为了培育肠道,避免在肠道没有经过饲料适应而直接断奶后被迫采食高抗原饲料而导致肠道损伤,严重影响养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并影响养殖效益。
第三:促进体重的额外增长。
而细说起来。
好的乳猪料/教槽料,其作用远远不止这些。
细算一下,作用竟然二十几个。
总体来说,乳猪料/教槽料的作用应该分为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猪料的设计四个阶段的乳猪料目前,无论多钱(一万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种成分从7天喂到35天的。
完全忽视乳猪消化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
而一旦更换为小猪料,换料应激、断奶应激、转群应激(用乳猪喂料器就没有)还是难免。
而根据乳猪消化系统以及是否哺乳,教槽料是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的。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饲喂,由此既可达到补充营养,提前断奶,又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
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乳猪料分为哪四个阶段呢?一.补的阶段乳猪料的作用,首先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
提高仔猪成活率、育壮率。
因为:众所周知,光靠奶水是远远不能满足小猪极限生长需要的,而养种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最好的小猪。
而一个全面健康的小猪也会为今后的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免疫力强,自然少用药)。
然而,新生仔猪是没有先天保护性免疫力的,主要靠从初乳中获取大量抗体产生被动免疫。
但是,很多猪场由于管理不严、饲喂不科学,造成母乳不足,仔猪得不到"初乳抗体"(不足量)的有效保护;而就算获得足量的猪初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乳猪最初获得的"初乳抗体"也在逐渐减弱,而此时乳猪的自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力还未形成,加上仔猪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体"不足,以及营养不良,抗病力就会大大减弱。
特别是:出生7日龄内的这个阶段,增强乳猪免疫力及增加营养,就刻不容缓。
因此补充营养、补充免疫球蛋白就十分重要。
二.促的阶段乳猪在7-21日龄期间,虽然在母乳的作用下,肠道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加,但是,小肠刷状缘细胞(小肠绒毛)分泌消化酶的作用还很低。
而哺乳仔猪因胃底腺不发达,在生理上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主要还是通过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以维持胃的酸性环境。
一旦断奶,入住就会因胃酸分泌不足,会使胃内ph值升高,因而胃蛋白酶消化能力下降。
由此会对仔猪断奶造成影响,因此这个阶段的乳猪料,必须能够促进胃酸分泌以及小肠刷状缘细胞(小肠绒毛)生长。
三.激的阶段乳猪料的作用,除了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
提高仔猪成活率、育壮率。
也是为了实现刺激小猪的胃肠,促进胃酸分泌、肠绒毛和凹窝提前出现,避免在肠道没有经过饲料适应而直接断奶后被迫采食高抗原饲料而导致肠道损伤,从而严重影响养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并影响养殖效益。
即"培育乳猪肠道对非母猪饲料的适应性"。
也就是说,哺乳仔猪加喂乳猪料,也是为了激发乳猪对高抗原饲料抗体的产生,以及体液免疫中抗体合成。
从而尽快适应低档饲料,降低养殖成本。
四.提的阶段仔猪断奶后一周内,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凝乳酶等活性下降到断奶前水平的1/3,除胰脂肪酶外,其它酶要经两周后才能恢复甚至超过断奶前水平。
因此,断奶会造成肠道损伤,致使小肠刷状缘细胞分泌消化酶的作用减弱,免疫功能不完善。
而仔猪断奶后由于乳酸来源中断,乳酸生成减少,无论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液pH值均会立即上升,导致胃中多种酶原(胃蛋白酶、凝乳酶及乳糖酶等)致活能力减弱,饲料中各种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降低。
此外,过高的胃肠pH也为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梭菌等)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之胃酸分泌不足引起胃排空加快,大量未经消化的饲料涌入小肠,加重了小肠的负担,极易导致仔猪发生吸收不良、炎症、拉稀和生长减缓等现象。
所以,此阶段的乳猪料,重在提高乳猪胃酸环境,以及乳猪肠道活性酶的水平。
从而顺利完成饲料过渡,减少换料及转群应激。
这四个阶段,侧重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不会是从最好逐渐到最不好的。
实际上,乳猪料设计有十个突出的矛盾需要平衡,有十五个问题需要解决。
而这十个突出的矛盾若平衡不好,十五个问题解决不当。
就不可能设计出物美价廉的高档次乳猪料。
特别是:新设计或新推出的乳猪料,无论其效果如何好,一年之内是很难全面打开市场的。
而"四阶段乳猪料"设计更科学不说。
市场推广具有绝对的优势。
即较容易让养殖户接受。
乳猪料设计需要平衡的十个矛盾抗生素与肠道健康的矛盾超量抗生素对腹泻和其他疾病有防治作用,但也可以破坏肠道有益菌,损伤消化道功能,特别是对仔猪肠黏膜损害是是很严重的。
也就是说,对生长速度有阻碍作用,易产生药物性便秘。
因此,抗生素不仅仅加大养猪成本。
也是猪的重要致病因素。
事实上,猪的肠胃功能是保障猪机体各器官正常运作的动力源泉。
肠黏膜免疫系统是保证仔猪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肠黏膜免疫系统若是损坏,猪就得终生服用抗生素,所以,为了使猪的遗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以及降低饲养成本,一定要保证猪只从出生到上市,肠道系统的健康完整。
猪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生长潜能。
而且,少量和超量的抗生素都会对猪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后,猪以后还可以用什么抗生素呢,乳猪时就使用大量的抗生素,疫病难治,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会使动物机体产生更多的过氧化物,如"自由基",加剧动物机体组织与器官的损害,使动物主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而这无疑加大了猪只的用药,饲养成本通常会增加30-50元。
而这还不算掉头的损失。
豆粕添加量与仔猪致过敏的矛盾直接用豆粕饲喂畜禽它的蛋白质生物转化率较低,主要是由于豆粕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
目前已在豆粕中发现了10余种抗营养因子(ANFS)(如表2),根据热稳定性可将其分为两类: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
前者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聚素、尿素酶和致甲状腺肿因子;后者包括植酸盐、胀气因子和过敏因子等,它们以不同方式对动物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如胰蛋白酶抑制剂(TI)可以阻碍肠道内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且含量也比较高,在豆粕中的含量为2%左右。
TI能阻碍肠道内蛋白水解酶的作用而使蛋白质消化率下降,引起恶心、呕吐等肠胃中毒症状;另一方面TI还作用于胰腺本身,刺激胰腺分泌过多的胰腺酶,造成蛋白质内源代谢损失,导致动物出现消化吸收功能失调或紊乱,抑制了机体的生长;另外,由于胰脏大量地制造胰蛋白酶,可造成胰脏肿大中毒等应激现象。
根据下面的文章,原则上,乳猪料是不应该加入豆粕的。
因为,豆粕中蛋白质的吸收率(不是所谓的消化率),一方面连50%都达不到。
另一方面,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吸收的结果却是致敏、引起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形成短期增重的假象。
而这种假象实际上潜伏了更大的危机。
因此,乳猪料是应该不加豆粕的(包括膨化大豆)。
但是,保育猪、育成猪的蛋白质主要来源却是豆粕,乳猪阶段若是不能产生相应的抗原,突然换料所带来的应激,也足以使仔猪产生免疫力下降、吸收不良、炎症、拉稀和生长减缓等现象。
影响仔猪豆粕消化率的研究新进展作者:张晶时间:2010-09-20来源:猪业科学豆粕是猪的主要蛋白饲料原料,但是豆粕的消化率不仅仅跟豆粕的质量有关,同时也与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有关。
最常提到的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是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通过热处理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强调豆粕加工要熟化。
因为生的豆粕会影响蛋白的消化。
但是即便没有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仔猪对豆粕的消化依然有影响,以下是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的关于大豆球蛋白致敏情况的信息。
1大豆球蛋白的致敏机理大豆球蛋白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在仔猪致过敏反应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他在食品加工中如何参与凝胶、发泡和乳化特性的形成。
至于在畜禽过敏反应方面,则以大豆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对幼龄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等研究为主,而在以单个抗原蛋白为对象探讨其对动物的致过敏剂量和作用机理方面还很欠缺。
鉴于此原因,并考虑到在所有幼龄动物中,仔猪对大豆抗原的致敏反应最为敏感,因此,以仔猪为动物模型对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进行了研究。
试验中向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球蛋白纯品,评定了仔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皮肤试敏试验,测定了血清中IgE、IgGl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测定了小肠中IgE浓度、肥大细胞数目和组胺含量等指标。
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引起仔猪的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导致过敏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造成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生长受阻以及过敏性腹泻。
研究表明,仔猪发生过敏反应的程度与大豆球蛋白的剂量相关,相对高剂量可导致更为严重的免疫反应。
β-伴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目前,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对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作用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亚基水平。
用免疫亲和层析、基因表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纯度大于93%和99%的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
这些高纯度样品的成功获得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为了探讨大豆抗原蛋白致敏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了过敏反应模型,将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系统研究了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对大鼠的致敏作用。
结果发现,在灌服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后,大鼠的IgE和IgGl抗体浓度显著升(p 0.05),肠道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加,肥大细胞脱粒现象明显;肠道组织中组胺的释放率和释放量增加;淋巴细胞过度增殖,CD4+T细胞显著升高,血液和脾脏中的IL-2,IL-4和IL-5的分泌量增加。
这些免疫反应最终引起小肠炎症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造成免疫功能和组织器官的损伤及消化吸收不良。
因此可以初步推断,β-伴大豆球蛋白是诱发大鼠免疫机能紊乱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
该试验还首次证实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在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证实,大豆球蛋白G1亚基的酸性多肽连和β-伴大豆球蛋白中均含有IgE结合区域,可以抵制热加工和消化酶的作用,进入机体后通过消化道黏膜被原样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刺激体内IgE抗体的生成。
生成的IgE抗体迅速与消化道及全身各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当机体再次摄入相同抗原,这种结合了肥大细胞的IgE抗体与相应抗原再度结合后,激活肥大细胞,使之脱颗粒并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3前景展望作为畜禽主要饲料原料的大豆在现实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大豆中存在的抗原蛋白是限制大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往消除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作用多集中于研究开发加工处理生大豆的方法,如热处理、膨化加工处理、热乙醇处理以及酮制剂处理等,然而,由于大豆抗原蛋白是热稳定的抗营养因子,以上加工方法还不足以生产零抗原或低抗原大豆。
目前,利用基因消除法将大豆中表达抗原表位的基因去除以培育出无抗原物质的大豆蛋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目前,大豆抗原蛋白的理化特性逐渐被认识,其致敏作用的机制也逐渐被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