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乳猪料的最高境界
养猪操作技巧――乳猪补料

养猪操作技巧――乳猪补料养猪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工作,而乳猪的补料管理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乳猪是猪群中最脆弱的一环,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照料。
正确的乳猪补料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乳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下面将介绍一些养猪操作技巧,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乳猪的补料。
1.增加蛋白质和营养成分乳猪是生长发育迅速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营养成分来支持它们的生长。
在补料中应该适量增加高蛋白质的饲料,如豆粕、鱼粉等。
同时,在补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可以帮助提高乳猪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控制饲料的质量和配比饲料的质量和配比直接影响乳猪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
养殖户应该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并按照科学的配比比例来混合补料。
在混合补料时,需要注意每种饲料的比例和营养成分,以保证乳猪得到充分的营养和能量。
3.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补料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对乳猪的生长健康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该定期检查饲料的贮存和运输条件,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
同时,养殖户还应该及时清理和消毒饲料槽和水槽,防止细菌和寄生虫的污染。
4.定时喂食和量身定制乳猪每天的喂食次数和量身定制非常重要。
养殖户应该根据乳猪的年龄、体重和生长状况,科学地制定喂食计划,定时喂食,定量喂食。
同时,还需要根据乳猪的实际需求和反应,调整喂食量和比例,以满足乳猪的生长需求。
5.监测和调整补料方案养殖户应该定期监测乳猪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针对性地调整补料方案。
通过监测乳猪的体重、体态和饲料消耗量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措施,确保乳猪的健康生长。
总之,乳猪的补料管理是养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养殖户应该根据乳猪的实际需求,科学地制定补料方案,控制饲料的质量和配比,定时喂食和监测乳猪的生长情况,以提高乳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希望以上介绍的养猪操作技巧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乳猪的补料,实现高效养殖和经济效益。
八维生物K4乳猪、仔猪保育前期料

八维生物K4乳猪、仔猪保育前期料保育料是指为扩大保育期至断奶后10天到70日龄所设计的饲料。
保育期过短,过早换成小猪料,应激大,造成营养水平、保健剂量、料型和粉碎细度都不能满足乳仔猪的快速发育,容易出现抵抗力下降,腹泻、生长停滞(掉膘),严重影响到养殖效益。
为此将保育期延长至70日龄,采取提高保育期营养水准,与教槽料配合饲喂,使70日龄乳猪达到30~35kg 左右的体重,为良种猪早出栏打下基础。
八维生物K4乳猪、仔猪保育前期料:强化营养,防止二次断奶应激。
关键Key问题乳猪在断奶10天过度后,由教槽料复杂型日粮转变为简单型日粮,加上环境变化、免疫力下降、病原菌感染等原因造成乳猪:食欲降低、生长缓慢、精神萎靡、消化不良、腹泻、水肿和休克等现象,特别是有的企业在教槽料中加入大量的药物和血浆蛋白粉,很容易造成二次断乳应激。
关键问题:食欲降低疾病多二次断乳应激关键Key营养谷物原料经膨化处理,更易吸收加入牛磺酸,使脂肪更易消化特别加入谷氨酰胺二肽,让肠绒毛发育更完全,促进乳猪健康,为后续生长打好基础关键Key绩效降低二次断奶应激少提高日增重25%易消化,快吸收肠道好,肠绒毛长度提高30%,提升猪只基础健康使用方法直接饲喂饲喂量参考:日龄(天)36-37 38-40 41-43 44-45 45-每日采食(克/头)500-600 600-650 650-750 750-800 800八维生物K4乳猪、仔猪保育前期料保育料是在乳仔猪阶段使用的浓缩饲料。
在猪浓缩饲料系列产品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猪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养猪生产中,科学合理地饲养仔猪是养猪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不仅影响本阶段的生长,还严重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
所以在对保育料的选择上也倍加注重,选择大品牌、效果好的保育料是明智之举,八维生物K4乳猪、仔猪保育前期料:强化营养,防止二次断奶应激。
关于乳猪教槽料,这些不能不看!(一)

关于乳猪教槽料,这些不能不看!(一)按我国目前商品猪料的研究、制作及应用状况,从饲料的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哺乳母猪料和乳猪料是不易过关的,也是最难做好的两种料。
我国习惯于把体重小于15kg这个阶段的猪称为乳猪,这个阶段使用的饲料称为乳猪料。
随着养猪水平的提高、饲料工业加速发展及规模式猪场快速发展,养猪发达地区市场上已将乳猪料细分为两个阶段,即高档乳猪料(也是人们称为教槽料)和一般乳猪料。
行内通常认为,教槽料是指猪出生5天后开始补料时至断奶后10天内所使用的饲料;一般乳猪料指仔猪断奶10天后至15kg时使用的饲料。
目前在乳猪料使用上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1)使用教槽料后转为一般乳猪料后一周内,仔猪会出现采食量降低、生长停滞、腹泻增加的情况,我们要处理好一般乳猪料与高档乳猪料的衔接问题,不要将一般乳猪料与高档乳猪料的档次拉得太大。
(2)有许多高档乳猪料解决了腹泻问题、弱仔问题及采食量问题,但生长速度不够理想,饲料报酬也不够理想,所以增重成本很高;(3)由于许多教槽料使用高剂量药物添加剂来控制腹泻,导致乳猪在不用教槽料,转用一般乳猪料甚至到使用小猪料时,长速都比较缓慢,使教槽料的优势消失殆尽!这里也要十分注意。
当前,好的、过关的教槽料标准应当是:(1)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正常瘦肉型品种仔猪21 天断奶)断奶后3天,采食量及生长速度应恢复到断奶前的水平;(2)自断奶日起,10天内营养性腹泻率低于21%,饲料转化率为1.2左右,日均增重280g左右,采食量日均为330g左右;(3)以目前原料成本计,饲料成本不高于5500元/吨。
好的、过关的一般乳猪料产品标准应是:接教槽料后,采食量继续增加,生长速度继续增加,腹泻率不增加;到42天龄时体重达到15kg,饲料报酬为1.5左右;以目前原料成本计,饲料成本不高于4500元/吨。
下面从乳猪营养需要特点、配制特点、原料选取、品质控制及加工要点等方面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乳猪料喂到多大转小猪料,乳猪料有什么特点和要求

乳猪料喂到多大转小猪料,乳猪料有什么特点和要求乳猪料一般在小猪吃食35天左右之后,也就是小猪断奶35天后更换比较好。
养猪时要注意,在夏季时要给猪舍降温,避免由于天气太热而发生猪瘟,在冬季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猪受冻而感冒。
给猪喂食时要选择合适的饲料,一般情况下在上午可以给猪提供专用的精饲料。
一、乳猪料喂到多大转小猪料1、乳猪料一般在小猪吃食35天左右之后进行更换,也就是小猪断奶35天后,但是具体要喂到多大才更换可以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决定。
养猪时一定要考虑适应能力、育肥效果这2个方面,然后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养殖,养殖期间要给其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
2、在夏季时要给猪舍进行降温,避免温度太高而产生猪瘟,在冬季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猪受冻而产生感冒。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打扫猪舍内的粪便和残留食物,然后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及时给其接种疫苗,这样能降低发病几率。
3、给猪喂食时要选择合适的饲料,一般情况下上午时可以给猪提供精饲料,中午提供植株的块茎、玉米、青菜叶等食物,下午提供能量比较高的玉米粉、米糠等谷物。
同时还要定期给猪的饮食中添加营养剂,这样能提高猪的免疫力,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给猪舍进行消毒。
二、乳猪料有什么特点和要求1、乳猪料的特点(1)乳猪料的特点是使乳猪表现出食欲好、消化好、采食量大等现象,尤其是乳猪料结束过渡到下一产品后的1周内,这些现象都要体现出来。
(2)乳猪料要做到以下标准:营养性腹泻率低于20%,饲料转化率为1.2左右,日均增重达250克以上,日均采食量达300克以上。
2、乳猪料的要求(1)诱食为了使小猪可以及早吃料,所以乳猪料里面一般都要添加诱食剂,乳猪喜欢吃带有奶香和甜味的饲料,可在饲料里面添加香味剂等。
(2)易消化①乳猪由于消化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量都不足,因此乳猪料里面一定要添加酸化剂、酶制剂。
②乳猪料里面还可以添加饲料原料,比如大豆、饼粕等,但这些原料要经过膨化处理,这样既容易消化,又带香味,效果比较好。
乳猪料的设计 四个阶段的乳猪料10页

乳猪料的设计四个阶段的乳猪料目前,无论多钱(一万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种成分从7天喂到35天的。
完全忽视乳猪消化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
而一旦更换为小猪料,换料应激、断奶应激、转群应激(用乳猪喂料器就没有)还是难免。
而根据乳猪消化系统以及是否哺乳,教槽料是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的。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饲喂,由此既可达到补充营养,提前断奶,又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
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乳猪料分为哪四个阶段呢?一.补的阶段乳猪料的作用,首先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
提高仔猪成活率、育壮率。
因为:众所周知,光靠奶水是远远不能满足小猪极限生长需要的,而养种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最好的小猪。
而一个全面健康的小猪也会为今后的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免疫力强,自然少用药)。
然而,新生仔猪是没有先天保护性免疫力的,主要靠从初乳中获取大量抗体产生被动免疫。
但是,很多猪场由于管理不严、饲喂不科学,造成母乳不足,仔猪得不到"初乳抗体"(不足量)的有效保护;而就算获得足量的猪初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乳猪最初获得的"初乳抗体"也在逐渐减弱,而此时乳猪的自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力还未形成,加上仔猪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体"不足,以及营养不良,抗病力就会大大减弱。
特别是:出生7日龄内的这个阶段,增强乳猪免疫力及增加营养,就刻不容缓。
因此补充营养、补充免疫球蛋白就十分重要。
二.促的阶段乳猪在7-21日龄期间,虽然在母乳的作用下,肠道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加,但是,小肠刷状缘细胞(小肠绒毛)分泌消化酶的作用还很低。
而哺乳仔猪因胃底腺不发达,在生理上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主要还是通过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以维持胃的酸性环境。
一旦断奶,入住就会因胃酸分泌不足,会使胃内ph值升高,因而胃蛋白酶消化能力下降。
由此会对仔猪断奶造成影响,因此这个阶段的乳猪料,必须能够促进胃酸分泌以及小肠刷状缘细胞(小肠绒毛)生长。
烤乳猪配料

烤乳猪配料烤乳猪在许多宴席上都会有出现,因为烤乳猪代表了红红火火,是一个好的寓意,同时烤乳猪的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烤乳猪这样的菜式,其实它的制作工序还是比较复杂的,单单是它的配料就需要很多,并且在烤制的时候也是需要长时间的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猪皮烤的外焦里嫩的效果。
做烤乳猪放什么调料原料:乳猪5000克,五香精盐55克(五香粉、八角末各1克,精盐35克,白糖15克拌匀)糖醋150克(饴糖50克、白醋75克、醋、糯米酒各15克调匀加热烧深),白糖65克,豆酱、甜酱各100克,红腐乳、麻酱、花生油各25克,千层饼、酸甜菜、葱球各150克,蒜泥5克,汾酒7克,木炭7500克。
制作过程1、五香精盐涂猪腔腌30分钟,豆酱、腐乳、麻酱、汾酒、蒜泥、白糖25克拌匀涂猪腔20分钟,用烧叉从臂部插入至腮部,上叉后将猪头向上斜放,清水冲洗油污后沸水淋遍猪皮,涂糖醋;2、将木炭放入烤炉点燃,乳猪上炉用小火烤15分钟,至猪皮呈大红时离火;将烤好的乳猪皮去片,放在盘中,把猪皮放在猪身上,涮上熟花生油,千层饼、酸甜菜、葱球、甜面酱和白糖分盛两碟上桌。
烤乳猪的常见做法烤乳猪做法一1、将乳猪从内腔劈开,使猪身呈平板状,然后斩断第三、四条肋骨,取出这个部位的全部排骨和两边扇骨,挖出猪脑,在两旁牙关各斩一刀。
取125克香料匀涂猪内腔,腌30分钟即用铁钩挂起,滴干水分后取下,将除香味料及糖水外的全部调料拌和,匀抹内腔,腌20分钟后叉上,用沸水遍淋猪身使皮绷紧、肉变硬;2、将烫好的猪体头朝上放,用排笔扫刷糖水,用木条在内腔撑起猪身,前后腿也各用一条木条横撑开,扎好猪手;3、点燃炭火,拨作前后两堆,将猪头和臀部烤成嫣红色后用针扎眼排气,然后将猪身遍刷植物油,将炉炭拨成长条形通烤猪身,同时转动叉位使火候均匀,至猪通身成大红色便成。
上席时一般用红绸盖之,厨师当众揭开片皮。
烤乳猪做法二1、改刀好的猪洗净用配料腌制30分钟。
2、用烧腊挂钩挂住猪的后骨。
哺乳期母猪的猪料配方有哪些哺乳母猪猪料配方注意事项

哺乳期母猪的猪料配方有哪些哺乳母猪猪料配方注意事项哺乳期母猪指的是产仔过后还在给猪仔喂奶的母猪,此阶段母猪的喂养圈养非常重要。
如果一旦哺乳母猪每晚所摄取的能量不能满足,则会导致产奶量下降,而且体重受损等。
因此,哺乳期的母猪猪料一直都是整个猪场家犬的关键,养猪户必须在此阶段多加营养进去,从而来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那么,哺乳期母猪的猪料制法配方有哪些呢?哺乳母猪猪料泡制要注意什么呢?接下去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哺乳期母猪的猪料可可粉有哪些?哺乳母猪猪料配方注意事项排卵期母猪的猪料配方有哪些?①哺乳母猪配方玉米66.5%、豆饼10%、麦麸8%、鱼粉3%、骨粉1.3%、贝壳粉0.7%、食盐0.5%、另加多种维生素。
②适用于产后1~20天的喂奶母猪玉米67%、麦麸8%、花生饼10%、豆饼12%、骨粉1.7%、贝壳粉0.8%、食盐0.5%,另加土霉素、多维。
③适用于产后20~30天的哺乳肉食玉米38%、豆饼25%、麦麸10%、高粱糠25%、贝粉1.4%、食盐0.6%、青饲料2.94%.④上海农科院畜牧畜牧兽医所配方小麦30.2%、大麦30.2%、小麦麸10.4%、棉仁粕6.8%、鱼粉5.1%、豆粕1.8%、骨粉1.3%、食盐0.4%、水花生12.6%、甘薯藤1.2%(饲料配方)每公斤饲料含:消化能2.61兆卡、粗蛋白质13.8%、赖氨酸0.68%、磷0.67%.适用于太湖猪,母猪60天泌乳量为485公斤,仔猪断乳窝重233公斤以上。
⑤北京杨家农场配方玉米45%、玉米10%、高粱10%、麸皮18%、豆饼12%、鱼粉5%、另加骨粉2%和食盐0.5%,毫居里饲料含消化能3.15兆卡,可消化粗蛋白146克。
⑥江苏江阴县吴江县五蕊配方玉米30%、稻谷18%、大麦8%、青糠15%、麸皮10%、豆饼12%、鱼粉5%、贝壳粉1.5%、食盐0.5%,每公斤饲料中含消化能3.11兆卡,粗蛋肉质水平为15.6%.⑦玉米45%、大麦22%、豆饼14%、鱼粉3%、麸夫20%、干羊粉3%、碳酸钙1.5%、食盐0.5%.⑧玉米37%、大麦24%、豆饼14%、鱼粉3%、麸皮20%、骨粉1.5%、食盐0.5%,每公斤饲料中含有消化能10.04兆焦,粗蛋肉质14.6%.⑨玉米50%、大麦12%、豆饼10%、鱼粉6%、麸皮10%、草粉10%、骨粉0.6%、食盐0.5%、硫酸亚铁0.02%、硫酸铜0.01%、硫酸锌0.02%.哺乳母猪料配制注意事项泌乳母猪的喂养目标是(1)最大限度地增加母猪的泌乳量从而使仔猪个股表现较高的增重,(2)保持母猪适宜的体重和体况以改善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母猪长期的生产率保持稳定取决于体况的保持。
(整理)乳猪料的最高境界.

乳猪料的最高境界目前,无论多钱(一万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种成分从7天喂到35天的。
完全忽视乳猪消化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
而一旦更换为小猪料,换料应激、断奶应激、转群应激(用乳猪喂料器就没有)还是难免。
然而,“X X三宝”也好,“X胞胎420”也罢,亦或什么别的乳猪料,第一周都是不喂食的。
也就是说,营养再丰富也没用(何况并不安全、丰富)而根据乳猪消化系统以及是否哺乳,教槽料是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的。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饲喂,才有可能既可达到补充营养,提前断奶,又能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
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乳猪料分为哪四个阶段呢?一.补的阶段乳猪料的作用,首先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
提高仔猪成活率、育壮率。
因为:众所周知,光靠奶水是远远不能满足小猪极限生长需要的,而养种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最好的小猪。
而一个全面健康的小猪也会为今后的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免疫力强,自然少用药)。
然而,新生仔猪是没有先天保护性免疫力的,主要靠从初乳中获取大量抗体产生被动免疫。
但是,很多猪场由于管理不严、饲喂不科学,造成母乳不足,仔猪得不到“初乳抗体”(不足量)的有效保护;而就算获得足量的猪初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乳猪最初获得的“初乳抗体”也在逐渐减弱,而此时乳猪的自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力还未形成,加上仔猪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体”不足,以及营养不良,抗病力就会大大减弱。
特别是:出生7日龄内的这个阶段,增强乳猪免疫力及增加营养,就刻不容缓。
因此补充营养、补充免疫球蛋白就十分重要。
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饲料厂,生产1-7日龄的乳猪料。
事实上,不仅是乳猪料,就是其他阶段的饲料设计好不好,关键都看乳猪出生的第一周。
因为,乳猪出生时,胃肠系统还是一片空白、胃酸浓度极低。
正因为如此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移行抗体,才可能被仔猪吸收而发挥作用(大一点的猪,胃酸浓度一大,吃猪初乳就没有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猪料的最高境界乳猪料的最高境界目前,无论多钱(一万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种成分从7天喂到35天的。
完全忽视乳猪消化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
而一旦更换为小猪料,换料应激、断奶应激、转群应激(用乳猪喂料器就没有)还是难免。
然而,“X X三宝”也好,“X胞胎420”也罢,亦或什么别的乳猪料,第一周都是不喂食的。
也就是说,营养再丰富也没用(何况并不安全、丰富)而根据乳猪消化系统以及是否哺乳,教槽料是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的。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饲喂,才有可能既可达到补充营养,提前断奶,又能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
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乳猪料分为哪四个阶段呢?一.补的阶段乳猪料的作用,首先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
提高仔猪成活率、育壮率。
因为:众所周知,光靠奶水是远远不能满足小猪极限生长需要的,而养种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最好的小猪。
而一个全面健康的小猪也会为今后的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免疫力强,自然少用药)。
然而,新生仔猪是没有先天保护性免疫力的,主要靠从初乳中获取大量抗体产生被动免疫。
但是,很多猪场由于管理不严、饲喂不科学,造成母乳不足,仔猪得不到“初乳抗体”(不足量)的有效保护;而就算获得足量的猪初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乳猪最初获得的“初乳抗体”也在逐渐减弱,而此时乳猪的自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力还未形成,加上仔猪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体”不足,以及营养不良,抗病力就会大大减弱。
特别是:出生7日龄内的这个阶段,增强乳猪免疫力及增加营养,就刻不容缓。
因此补充营养、补充免疫球蛋白就十分重要。
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饲料厂,生产1-7日龄的乳猪料。
事实上,不仅是乳猪料,就是其他阶段的饲料设计好不好,关键都看乳猪出生的第一周。
因为,乳猪出生时,胃肠系统还是一片空白、胃酸浓度极低。
正因为如此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移行抗体,才可能被仔猪吸收而发挥作用(大一点的猪,胃酸浓度一大,吃猪初乳就没有用了。
)。
特别是,仔猪出生的第一周,有益菌的胃肠内定植,更是乳猪健康(拉稀、下痢、各种疫病如猪A型轮状病毒感染、PED病毒感染)以及今后健康的关键。
也就是说,乳猪最初胃肠道定植了什么菌,就适应什么菌生存。
以后药物杀灭也只能改变一时(药物也杀有益菌)。
停药后,还是最初的菌繁殖迅速。
说白了,大肠杆菌若是最先定植,拉稀、下痢,就永远潜伏在那里。
二.促的阶段乳猪在7-21日龄期间,虽然在母乳的作用下,肠道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加,但是,小肠刷状缘细胞(小肠绒毛)分泌消化酶的作用还很低。
而哺乳仔猪因胃底腺不发达,在生理上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主要还是通过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以维持胃的酸性环境。
一旦断奶,入住就会因胃酸分泌不足,会使胃内ph值升高,因而胃蛋白酶消化能力下降。
由此会对仔猪断奶造成影响,因此这个阶段的乳猪料,必须能够促进胃酸分泌以及小肠刷状缘细胞(小肠绒毛)生长。
三.激的阶段乳猪料的作用,除了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
提高仔猪成活率、育壮率。
也是为了实现刺激小猪的胃肠,促进胃酸分泌、肠绒毛和凹窝提前出现,避免在肠道没有经过饲料适应而直接断奶后被迫采食高抗原饲料而导致肠道损伤,从而严重影响养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并影响养殖效益。
即“培育乳猪肠道对非母猪饲料的适应性”。
也就是说,哺乳仔猪加喂乳猪料,也是为了激发乳猪对高抗原饲料抗体的产生,以及体液免疫中抗体合成。
从而尽快适应低档饲料,降低养殖成本。
四.提的阶段仔猪断奶后一周内,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凝乳酶等活性下降到断奶前水平的1/3,除胰脂肪酶外,其它酶要经两周后才能恢复甚至超过断奶前水平。
因此,断奶会造成肠道损伤,致使小肠刷状缘细胞分泌消化酶的作用减弱,免疫功能不完善。
而仔猪断奶后由于乳酸来源中断,乳酸生成减少,无论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液pH值均会立即上升,导致胃中多种酶原(胃蛋白酶、凝乳酶及乳糖酶等)致活能力减弱,饲料中各种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降低。
此外,过高的胃肠pH也为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梭菌等)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之胃酸分泌不足引起胃排空加快,大量未经消化的饲料涌入小肠,加重了小肠的负担,极易导致仔猪发生吸收不良、炎症、拉稀和生长减缓等现象。
所以,此阶段的乳猪料,重在提高乳猪胃酸环境,以及乳猪肠道活性酶的水平。
从而顺利完成饲料过渡,减少换料及转群应激。
这四个阶段,侧重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不会是从最好逐渐到最不好的。
实际上,乳猪料设计有十个突出的矛盾需要平衡,有十五个问题需要解决。
而这十个突出的矛盾若平衡不好,十五个问题解决不当。
就不可能设计出物美价廉的高档次乳猪料。
特别是:新设计或新推出的乳猪料,无论其效果如何好,一年之内是很难全面打开市场的。
而“四阶段乳猪料”设计更科学不说。
市场推广具有绝对的优势。
即较容易让养殖户接受。
乳猪料设计需要平衡的十个矛盾抗生素与肠道健康的矛盾超量抗生素对腹泻和其他疾病有防治作用,但也可以破坏肠道有益菌,损伤消化道功能,特别是对仔猪肠黏膜损害是是很严重的。
也就是说,对生长速度有阻碍作用,易产生药物性便秘。
因此,抗生素不仅仅加大养猪成本。
也是猪的重要致病因素。
事实上,猪的肠胃功能是保障猪机体各器官正常运作的动力源泉。
肠黏膜免疫系统是保证仔猪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肠黏膜免疫系统若是损坏,猪就得终生服用抗生素,所以,为了使猪的遗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以及降低饲养成本,一定要保证猪只从出生到上市,肠道系统的健康完整。
猪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生长潜能。
而且,少量和超量的抗生素都会对猪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后,猪以后还可以用什么抗生素呢,乳猪时就使用大量的抗生素,疫病难治,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会使动物机体产生更多的过氧化物,如“自由基”,加剧动物机体组织与器官的损害,使动物主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而这无疑加大了猪只的用药,饲养成本通常会增加30-50元。
而这还不算掉头的损失。
豆粕添加量与仔猪致过敏的矛盾直接用豆粕饲喂畜禽它的蛋白质生物转化率较低,主要是由于豆粕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
目前已在豆粕中发现了10 余种抗营养因子(ANFS) (如表2),根据热稳定性可将其分为两类: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
前者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聚素、尿素酶和致甲状腺肿因子;后者包括植酸盐、胀气因子和过敏因子等,它们以不同方式对动物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如胰蛋白酶抑制剂(TI)可以阻碍肠道内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且含量也比较高,在豆粕中的含量为2%左右。
TI能阻碍肠道内蛋白水解酶的作用而使蛋白质消化率下降,引起恶心、呕吐等肠胃中毒症状;另一方面TI 还作用于胰腺本身,刺激胰腺分泌过多的胰腺酶,造成蛋白质内源代谢损失,导致动物出现消化吸收功能失调或紊乱,抑制了机体的生长;另外,由于胰脏大量地制造胰蛋白酶,可造成胰脏肿大中毒等应激现象。
根据下面的文章,原则上,乳猪料是不应该加入豆粕的。
因为,豆粕中蛋白质的吸收率(不是所谓的消化率),一方面连50%都达不到。
另一方面,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吸收的结果却是致敏、引起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形成短期增重的假象。
而这种假象实际上潜伏了更大的危机。
因此,乳猪料是应该不加豆粕的(包括膨化大豆)。
但是,保育猪、育成猪的蛋白质主要来源却是豆粕,乳猪阶段若是不能产生相应的抗原,突然换料所带来的应激,也足以使仔猪产生免疫力下降、吸收不良、炎症、拉稀和生长减缓等现象影响仔猪豆粕消化率的研究新进展作者:张晶时间:2010-09-20来源:猪业科学豆粕是猪的主要蛋白饲料原料,但是豆粕的消化率不仅仅跟豆粕的质量有关,同时也与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有关。
最常提到的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是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通过热处理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强调豆粕加工要熟化。
因为生的豆粕会影响蛋白的消化。
但是即便没有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仔猪对豆粕的消化依然有影响,以下是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的关于大豆球蛋白致敏情况的信息。
1 大豆球蛋白的致敏机理大豆球蛋白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在仔猪致过敏反应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他在食品加工中如何参与凝胶、发泡和乳化特性的形成。
至于在畜禽过敏反应方面,则以大豆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对幼龄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等研究为主,而在以单个抗原蛋白为对象探讨其对动物的致过敏剂量和作用机理方面还很欠缺。
鉴于此原因,并考虑到在所有幼龄动物中,仔猪对大豆抗原的致敏反应最为敏感,因此,以仔猪为动物模型对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进行了研究。
试验中向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球蛋白纯品,评定了仔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皮肤试敏试验,测定了血清中IgE、IgGl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测定了小肠中IgE浓度、肥大细胞数目和组胺含量等指标。
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引起仔猪的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导致过敏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造成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生长受阻以及过敏性腹泻。
研究表明,仔猪发生过敏反应的程度与大豆球蛋白的剂量相关,相对高剂量可导致更为严重的免疫反应。
β-伴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目前,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对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作用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亚基水平。
用免疫亲和层析、基因表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纯度大于93%和99%的β- 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
这些高纯度样品的成功获得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为了探讨大豆抗原蛋白致敏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了过敏反应模型,将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系统研究了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对大鼠的致敏作用。
结果发现,在灌服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后,大鼠的IgE 和IgGl抗体浓度显著升(p<0.05),肠道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加,肥大细胞脱粒现象明显;肠道组织中组胺的释放率和释放量增加;淋巴细胞过度增殖,CD4+T细胞显著升高,血液和脾脏中的IL-2,IL-4和IL-5的分泌量增加。
这些免疫反应最终引起小肠炎症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造成免疫功能和组织器官的损伤及消化吸收不良。
因此可以初步推断,β-伴大豆球蛋白是诱发大鼠免疫机能紊乱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
该试验还首次证实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在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证实,大豆球蛋白G1亚基的酸性多肽连和β-伴大豆球蛋白中均含有IgE结合区域,可以抵制热加工和消化酶的作用,进入机体后通过消化道黏膜被原样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刺激体内IgE抗体的生成。
生成的IgE抗体迅速与消化道及全身各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当机体再次摄入相同抗原,这种结合了肥大细胞的IgE抗体与相应抗原再度结合后,激活肥大细胞,使之脱颗粒并释放生物活性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