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乌克盆地水文地质特征浅析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现今地温场特征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现今地温场特征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勘探区之一。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对该区域的地温场特征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乌尔逊凹陷的地温场特征。
首先,乌尔逊凹陷位于东经119°30'至122°,北纬48°30'至50°,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该区域裂谷、断裂、背斜等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多个大型低温凹陷,其中乌尔逊凹陷是最大的一种。
其次,乌尔逊凹陷的地温场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该区域地表温度显著低于周边地区。
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乌尔逊凹陷地表温度一般在0℃以下,而周边地区地表温度在-10℃至-5℃之间。
第二,该区域地下温度较高。
根据钻井测温资料和地热勘查数据,乌尔逊凹陷深部地温一般在70℃左右,相对于同纬度地区的深部地温偏高。
第三,该区域地热梯度较大。
根据实测数据,乌尔逊凹陷地热梯度一般为35℃/km左右,相对于周边地区的地热梯度偏高。
最后,乌尔逊凹陷的地温场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多个大型低温凹陷,这种地形构造是造成地表温度低、地下温度高和地热梯度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该区域地下地层渗透性较好,地下水循环活跃,也是导致地下温度高和地热梯度大的重要原因。
此外,该区域地下深部存在较为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油气资源的热能也对地下温度产生了一定的贡献。
总之,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的地温场特征表现为地表温度低、地下温度高和地热梯度大的特点。
这些特征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地下水活动和油气资源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开发以及地热能利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地温场特征的研究和探索。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作者:吴文彬王玉平张妍李超李海洋刘永俊陈丽芳王晓亮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11期[摘要]根据在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资料,对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对元素分布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郎郡哈拉地区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并优选了哈日乌拉和郎郡哈拉-三间房成矿远景区。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红山地区;地球化学;成矿远景区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296-010 引言工作区位于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铜、铅、锌、银、铌成矿带上[1]。
该区经历了古生代的火山-沉积作用与绿片岩相的变质变形作用后,中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导致了该区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及矿化富集。
因此,笔者根据赤峰市红山地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研究工作区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结合野外矿产地质调查成果,提出今后的勘查方向。
1 区域地质特征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之北部陆缘增生带的镶黄旗—赤峰非火山型被动陆缘之上[1],位于赤峰东部西拉木伦河断裂带与赤峰开原断裂带之间,南与阴山隆起相邻,北与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相邻,为华北板块北部的陆缘增生带重要组成部分。
古生代时期,受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作用,表现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古生代造山带,地壳变形相对强烈。
中生代时期,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影响,本区进入了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发展阶段,尤其是燕山期构造活动的中晚期,区域上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连同本区在内的大面积区域接受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堆积和岩浆侵入,同时部分地段伴随了多金属成矿作用[2]。
2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2.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根据野外实地踏勘,测区地区地形相对平缓、覆盖相对厚、水系不发育。
参照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所采用的方法技术,本次采用土壤测量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张秋;聂志阳;谭志伟;张作祥;刘凤霞【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0(032)005【摘要】沉积盆地内的地下水是油气运移的重要载体,水文地质特征是控制或影响油气藏的边界条件.在划分盆地内含水岩系的基础上,采用水动力场与水化学场相结合的方法,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主要含水岩系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划分出3个不同性质的水文地质区带:交替活跃-氧化区带,开启程度高,不利于油气赋存;交替缓慢-弱还原区带,较有利于油气藏形成;交替阻滞-还原区带,封闭程度高,有利于油气藏形成,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目标区域.【总页数】6页(P453-458)【作者】张秋;聂志阳;谭志伟;张作祥;刘凤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44【相关文献】1.海拉尔盆地得尔布煤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J], 姚忠岭2.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J], 马中振;庞雄奇;魏建设;李明刚3.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岩性目标研究 [J], 李超;刘剑伦;孙庭斌;丁琼涛;王贵艳4.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早白垩世沉积特征和沉积–构造演化 [J], 吴根耀;朱德丰5.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与松辽盆地孤店CO2气田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岩石学特征[J], 高玉巧;刘立;曲希玉;刘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度赤峰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及预测

学 组分 有 N 3 , O 一 S 、 O 总硬度 、 固体共 O 一 N 2 、O C D、 总 6项 。与 2 0 0 8年 同期 比较 , 项 变 化 趋势 增加 的测试 单 组 分有 S 、 H、 O A , 项 变 化 趋 势 降低 的测 O p C D、 S 单
20 0 9年 度赤 峰地 区地下水 动 态变 化 特征 分析 及 预测 师
春等
1 7
【 文水资源 】 水
20 09留 国 咀 豳 图国
勖 感 壁 ∞ 圆
砸
师 春 杨 文 玉 刘 萍。 陈 岩 师雅 洁 , , , ,
(. 1 内蒙古 自治 区地 质调查院 ,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0 0 2 ;. 10 0 2 内蒙古第 七地质矿 产勘查开发 院,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0 0 2 ; 10 0
年 同期 比较 , 中心水 位埋 深 下 降 了 17 漏 斗 面积 .0m,
扩 大 了 0 2 m ; 水 源 地 漏 斗 , .2k 二 中心 水 位 埋 深 为
1 .0m, 3 3 漏斗 面积 2 9 m , 2 0 . 7k 与 0 8年 同期 比较 , 中
从 表 中可 以看 出 : 现状 年 地 下水 中 主要 超标 的化
期 对 比中心水 位埋 深 下降 了 5 5 漏 斗 面积 扩 大 了 .4m,
02 m ; .2 k 元宝 山露 天 煤 矿 疏 干 区漏 斗 中 心水 位 埋 深 为 2 . 2 m, 斗 面 积 1 . 6 k 与 2 0 94 漏 7 5 m , 0 8年 同期 对
比, 中心水 位埋 深 下降 了 18 原 中心点 已废 , 降 .6m( 下
中图分类 号 :V2 4 7 T 1. 文章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0 9一o 8 (0 0 0 0 1 0 10 0 8 2 1 )6— 0 7— 3
赤峰市西北部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赤峰市西北部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北地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城市。
7月25日凌晨,赤峰市西北部地区遭遇了一场持续多小时的暴雨,导致部分道路进水,居民楼内进水,部分地区农田遭受严重水浸。
本文将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一、天气背景分析根据西北地区天气预报台的预报,赤峰市这一地区25日当天天气状况为“多云”,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最低气温为18摄氏度。
然而,实际上在凌晨1点至4点期间,西北部地区确实受到了一次暴雨袭击。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次暴雨的形成与夏季气象特点密切相关。
在夏季,内蒙古地区常常会出现低涡、暖湿气流及局地性强对流的天气模式。
而本次暴雨的形成,也是受到这种天气模式的影响。
二、降水分析根据降水实况记录,赤峰市西北部地区暴雨的累积降水量为74.1毫米,其中最大降水率达到每小时23.8毫米。
在时间分布上,这次暴雨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主要在凌晨1点至早晨7点期间降水最为集中。
具体来说,这场暴雨从凌晨1点开始,逐渐加强,并在3点至4点达到最高强度。
此后,降水逐渐减弱,到早晨8点左右才基本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降水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局部地区的降雨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例如,降雨范围最大的漫长镇暴雨降水量达到了112毫米,而最小的如下井子乡只有23毫米。
三、环流分析根据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的分析,该次暴雨降水的形成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西北部地区,存在着一个较为稳定的偏东环流和两个低涡的共同作用。
在26日凌晨1时左右,较强的东北风过程进一步加速了下沉气流的下沉速率,促进了雾的发生,同时增强了水汽的输送。
在偏东环流的作用下,低涡凭借其较强的环流强度,形成了一条“上卷气流”的输送通道,并从西南部向上升起,导致了强降雨。
而山地地形的作用也使得西北地区的部分地区降水强度更为明显。
四、结论此次暴雨是受到夏季气象特点影响产生的,主要是低涡、暖湿气流及局地性强对流的天气模式所导致。
内蒙古赤峰塔西地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

内蒙古赤峰塔西地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廉永彪【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7(033)010【摘要】通过开展1:5万区域矿产调查,对内蒙古赤峰市塔西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总结了成矿规律,圈定了找矿靶区.该区处于天山-内蒙中部-兴安地槽褶皱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哲斯-林西复向斜的西北翼,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之西南侧.区内主要出露二叠纪及侏罗纪地层;区域构造运动强烈,以脆性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主构造线为NE向;侵入岩多岩株状NE向展布,以形成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酸性、中酸性花岗岩为主.区内以银、铜、铅、锌、锡、钨、铁等金属矿产为主,划分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等4个成矿期,以燕山晚期矿化作用最强,以充填交代为主.通过综合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二级成矿预测区4处,三级成矿预测区4处,为该区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总页数】5页(P8-12)【作者】廉永彪【作者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济南 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2【相关文献】1.内蒙古赤峰浩布高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J], 任国顺;刘文超;张天奇2.新疆和田县大红柳滩地区509道班西稀有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探讨 [J], 彭海练;贺宁强;王满仓;杜彪;李武杰;刘幼骐3.内蒙古赤峰浩布高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J], 赵鹏光; 魏良民; 崔志磊; 李志彤; 孙耀超4.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加尔塔斯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 [J], 刘建平;王核;龚贵伦;李文铅;任广利;赵玲5.河南省卢氏-方城地区三稀矿产资源区域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初探 [J], 曲凯;司马献章;俞礽安;曾威;司庆红;陈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赤峰地区的重磁特征及地质意义

内蒙古赤峰地区的重磁特征及地质意义作者:任振湖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11期摘要:内蒙古赤峰地区地处东西向古亚洲成矿域与北东向环太平洋成矿域的交汇部位,是中国矿产勘查和成矿理论的重点研究区域。
研究该区域内隐伏火成岩的空间展布及其属性特征能够为找矿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巨大的地质意义。
因此,本文对该区域内的火成岩进行了一系列常规数据处理,并将其与重力资料相比对与分析后确定了部分火成岩的属性特征及分布,为科学找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内蒙古赤峰地区;磁场特征;属性特征;火成岩中图分类号:P31 文献标识码:A内蒙古赤峰地区地处东西向古亚洲成矿域与北东向环太平洋成矿域的交汇部位,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矿产资源储藏地区。
由于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为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带了一定难度,尤其在寻找隐伏矿产资源方面。
面对这样状况,研究火成岩的空间展布和属性特征成为找矿的重要科学依据,对勘察和寻找隐伏火成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探明该地区火成岩的空间展布和属性特征,文中从高精度地面磁测技术入手,在一系列常规数据处理基础上成功分析了异常场现象,并结合当地地质资料,试图揭示隐伏火成岩的空间展布及属性特征,为获取火成岩的位置图形提供科学依据。
一、内蒙古赤峰地区岩石磁性和磁场特征分析(一)火成岩磁性分析为了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本区域内火成岩的磁性,文中对其进行了磁性测量。
测量结果表明:灰岩等沉积岩类是无磁性岩石;火山碎屑沉积岩是中等磁性;侵入岩属于无一弱磁性;侏罗纪花岗岩呈现弱磁性;年代久远的二叠纪正长岩的磁性则较强;火山岩的磁性有时没有,有时很高,变化范围较大;变质岩的磁性属于中等,等等。
(二)磁场特征分析为了能够有效分析磁场特征,磁异常资料来自野外1:60000地面磁测工作。
关键是采取了低通滤波、化极、上下延拓等多项处理技术岁磁异常资料进行了处理,以消除浅地层位置的高频成分的干扰和斜磁化。
通过磁测工作发现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磁异常特征可分为三大区块,即东部、西部和中部,且每一区块都有属于自身独特的特征。
《2024年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范文

《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篇一一、引言乌兰布和沙漠位于我国北方,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的水资源显得尤为珍贵。
本文将重点对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进行全面评估,旨在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地区概况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该地区地貌以沙漠、戈壁为主,地表水资源匮乏。
然而,地下水资源却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之一,对于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1. 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了解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水动力特征等。
2. 水质分析:采集地下水样本,进行化学、物理、生物等指标的检测分析,评价地下水质量。
3.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资料,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4. 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了解当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开采量、利用方式、水质变化等。
四、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1. 分布情况: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地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盆地、河谷等地形低洼处,且具有较好的补给条件。
2. 质量评价:该地区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大部分地区水质符合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标准。
然而,部分地区因人类活动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3. 资源量:根据计算,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4. 开发利用现状:当地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发利用地下水,主要用于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部分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五、开发利用建议1.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
2. 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3. 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减少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破坏,保护地下水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乌克盆地水文地质特征浅析摘要;乌克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盆地内赋存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第三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本文主要通过对盆地的地质概况、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为以后的找水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乌克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特征富水性分析Abstract:The Wukependi is located in Chifeng city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e occurrence of 4 basins in loose rocks of pore water and tertiary clastic rock class pore fracture water,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basi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for the following for water to provide the basis.Key words: basin, hydrological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aquifer feature rich water analysis正文一、自然地理概况乌克盆地位于赤峰市百灵庙镇南部乌克忽洞镇,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海拔为1428~1702m,相对高差270m。
北部塔苏日阿以东一带地形最低,海拔高度为1428m,东南部的东毛忽洞一带地形最高,海拔高度为1702m。
四周为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形,丘陵区内发育有冲沟,中间为盆地,地势较为平坦,由南向北地势渐低,海拔高度1428—1608m。
二、地质概况1、下元古界二道洼群(Pter)岩石类型为: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二云片岩、混合岩、长石石英岩,多呈绿色、灰绿色,黑色矿物定向排列明显,片麻状构造,花岗变晶结构。
其厚度大于2000m,下线不清。
2、第三系上新统(N2)据前人资料和本次施工的钻孔中均有揭露。
地层岩性上部为红色、棕黄色、棕红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含钙质结核;下部为红色、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含砾粗砂岩及砂砾岩互层。
泥岩较致密,干硬,水平断面上具有放射状条纹,含灰白、兰灰色斑点和条带,透水性差,为隔水层;砂岩、砂砾岩较疏松,砾石直径一般2-5mm,最大可达30mm,分选性差,具水平层理,透水性好,含水,顶板埋深0-18.5m,厚度大于100m。
该统上部被第四系覆盖,下部不整合于各老地层之上。
3、第四系(Q)受古地理环境的控制,沉积厚度变化较大,但厚度较薄,发育不均。
按其成因、时代划分以下两种类型,各地层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 al+pl)岩性为砂土、砂质粘土,为褐黄色、浅黄色,含有少量砾石,厚度2-12m。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条带状分布于沟谷中,主要由砂、砂砾石、含卵砂砾石等组成。
砾卵石为杂色、土黄色,呈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直径一般30 mm -70 mm,厚度3-15m。
三、水文地质特征乌克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狼山——白云鄂博台缘裂(断)陷带,由此构造控制而形成的低山丘陵及丘间盆地等地貌形态,赋存了不同类型的地下水。
区内的地下水总体循环条件处于山脉北麓的内陆径流系统中。
在各个不同地貌单元中的地下水处于局部循环带上。
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规律严格地受到地质构造、地貌、岩性、古地理和气候条件诸多因素的综合控制。
其中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形成不仅起着主导的控制作用,而且还控制着水文地貌单元的变化与地下水的类型。
水文地质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地质构造方向是一致的,同时在每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内,由于沉积物的岩性不同,从而使地下水的类型也不相同。
地貌条件控制了地下水的水平分带,古地理环境造成沉积厚度和含水层厚度的不同。
使赋存于不同岩层中的地下水的富水性有所不同。
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因此,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地下水的水量。
总之,上述诸因素对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和同一水文地质单元中不同的地下水含水层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而且在每一地段起控制作用的因素侧重面又有所不同。
乌克盆地位于阴山山地自治区内陆水系与外流水系的分水岭北缘,该盆地是一个东西长,南北宽,以第三系上新统砂岩为主向北倾斜的第三系坳陷盆地,由于中间隆起又分为东西两个小盆地组成,工作区位于西部小盆地,两个小盆地的分界线为上苏记至二楞滩的下元古界隆起。
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受以构造条件为主的各种自然因素的共同控制。
在隆起的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富水性不稳定的基岩裂隙水,在沉积盆地和沟谷中,分布着富水性较稳定的孔隙裂隙水。
不同地貌形态中的地下水类型由于含水层岩性、颗粒粗细、厚度以及补给条件的不同,富水程度和水质有很大差异。
1、含水层特征(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并不十分发育,分布面积狭小,沟谷的形成呈树枝状覆盖于第三系地层之上,受区域地形的影响,沟谷自南向北发育,其中含水层的产状向北倾斜。
各个沟谷中的含水层岩性为冲洪积砂卵砾石、砂砾石、含砾粗砂等,分选性差,松散,砾石成分较复杂,其中没有稳定的隔水层。
由于冲积作用形成的含水层,其岩性粒度明显反映出洪水搬运沉积的规律,从沟谷顶部向下游,颗粒由粗变细。
在沟谷顶部为砂卵石,砂砾石,向下游逐渐过渡为砂砾石,含砾粗砂,粗砂等。
含水层的厚度一般具有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变薄乃至尖灭的规律,通过地面对机民井调查,近丘陵边缘处,含水层厚度较大,如下苏记含水层厚15.00m,东河含水层厚度12.00m,小羯子羊圈含水层厚10.00m,到下游猪场二队含水层厚度变为5.00m。
通过钻探进一步核实了地面调查资料的准确性,1号钻孔含卵砂砾石厚度为10.50m,2号钻孔含砾中粗砂厚度为18.50m,到下游3号钻孔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则骤然尖灭,变为粉土,厚度12.50m。
通过地面对第四系孔隙潜水井的调查,由于近几年干旱加上种植面积的扩大,潜水含水层水位埋深从丘陵边缘的沟谷顶部向下游逐渐由深变浅。
如下苏记潜水位埋深13.44m,沿地下水流向到下房子变为4.94m,至猪场二队一带变为3.50m。
潜水的水量与含水层的颗粒粗细、厚度、井径有关。
通过调查机民井的井径一般在0.4~12.0m之间,一般为大口井,呈蓄水状态,潜水水位每年都呈下降趋势,往往不能满足灌溉的需求,不能连续抽水,为间歇性,潜水水量较贫,遇到干旱大多数潜水井无水可抽,主沟水量(大口井)一般在50~500m3/d,局部地段大于500m3/d,水质较好,潜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型,HCO3·Cl -Na·Mg型或Cl ·HCO3-Na·Mg·Ca型、HCO3·Cl·SO4-Ca·Mg·Na型,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0g/L。
通过地面调查及收集到的潜水井,水量、含水层厚度、井径(大口井)、气象、动态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第四系含水层不能作为集中供水水源地。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赋存于第三系上新统湖相地层中。
该套地层是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疏松半胶结的细砂岩、砂岩、砂砾岩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疏松、半胶结的矿岩、砂砾岩相间组成,泥岩、砂质泥岩为隔水层,细砂岩、砂岩、砂砾岩为含水层。
根据地面物探视电阻率垂向电测深结果也显示了本区地层结构。
由于工作区地质特征可知,第三系上新统砂岩、砂砾岩,砂岩、砂砾岩在沉积过程中纵向、横向上的颗粒大小和深度、厚度极不均匀。
在200m深度内,钻孔揭露厚度由南部 6.00m,向北增至70.70m。
该含水层地下水位埋深 1.95m-21.03m,盆地周边地下水位埋深较大,一般在15.63m-31.68m。
其余地区均小于10m,单井涌水量有由南向北增大的趋势,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量较丰富,单井涌水量在100-1000m3/d。
在工作区中部前洞子壕至小羯羊圈一带,地下水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m3/d。
第三系碎屑岩含水的渗透系数0.14-23.32 m/d。
该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型,HCO3·SO4-Na·Mg·Ca型或Cl·HCO3·SO4-Na型,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0g/l。
2、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根据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钻孔抽水资料及按12#口径,10m降深换算的单井涌水量,将第三系上新统含水层富水性划分为三个富水等级。
水量丰富区,单井涌水量>1000m3/d;水量中等区,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水量贫乏区,单井涌水量<100m3/d;现分别叙述如下:(1)水量丰富区分布在工作区中部前洞子壕至小羯羊圈一带。
根据ZK6、ZK7钻孔资料,水位埋深3.78-19.15m,含水层厚度为28.20-44.70m,单井涌水量552.065 m3/d -871.03 m3/d,渗透系数6.32-23.32m/d,导水系数为282.50-657.62 m2/d,释水系数为9.60×10-5-6.75×10-4。
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或HCO3Cl-Na 型水,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0g/l。
(2)水量中等区在工作区分布较广,位于水量丰富区的外围。
根据钻孔资料,水位埋深1.95-31.08m,含水层厚度为6.00-70.70m,单井涌水量101.02 m3/d-470.00 m3/d,渗透系数0.35-14.69m/d,导水系数为24.75-97.55m2/d,释水系数为3.69×10-5-7.92×10-4。
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Na或SO4-Ca·Mg型、HCO3·SO4-Na型水,溶解性总固体小于0.5-2.0g/l。
(3)水量贫乏区分布在工作区的西部红泥房子;北部的山探以北地区,在红泥房一带第四系地层覆盖在第三系地层之上,厚度小于10.0m,在山探以北地区第三系地层直接出露。
根据钻孔资料,水位埋深9.30-26.87m,含水层厚度为2.50-26.30m,单井涌水量小于100 m3/d,渗透系数0.10-0.20 m/d,导水系数为0.35- 5.0 m2/d。
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Mg和HCO3-Na·Mg型水,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0g/l。
参考文献[1]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资源[2] 龙凡、韩天成,2002年,赤峰地区玄武岩地下水赋存类型及其地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