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西湖七月半》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西湖七月半》文言文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西湖七月半》文言文阅读答案西湖七月半①张岱②西湖七月半,一不可看看,终了可以看一看七月半之人。
看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叫看看月而虚不见踪影月者,看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阳台,左右期盼,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强管及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看月,而欲人看看其看看月者,看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呼喧闹,装假醉酒,演唱无腔曲,月亦看看,看看月者亦看看,不看看月者亦看看,而若非一看者,看看之;其一,小船重幌,天量几暖炉,茶铛旋煎,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请月同挤,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看月而人不见踪影其看看月之态,亦不缘生法看看月者,看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肥,席其上时,呼客纵饮。
此时,月例如镜崭新搓,山复整妆,湖为丛藓科扭口藓?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来,匿影树下者亦出来。
吾辈往通声气,扎与同坐。
韵友去,名妓至,杯箸恩,竹肉播发。
月色壮阔,东方将白,客方熄灭。
吾辈纵舟,熟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摄人,清梦甚知言。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
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
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
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
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最新】语文阅读:《西湖七月半》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语文阅读:《西湖七月半》西湖七月半①张岱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
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
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
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辄以水沃面________ ②或夜昏怠________(2)宋濂和范仲淹的求学经历有何相似之处?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迪?2.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④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⑤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①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杭州风俗,游湖赏月。
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
③燎:火把。
④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
⑤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⑥夕春:夕阳。
(1)(赏月景)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④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及译文]张岱的西湖七月半
![[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及译文]张岱的西湖七月半](https://img.taocdn.com/s3/m/29c9c99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c.png)
[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及译文]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张岱②①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②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③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
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随之败落,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
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
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
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试题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课外阅读富人之子苏轼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案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释)①曷:何,怎能,②当:担当,承担。
③妄言:乱说,造谣。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家累千金(________)②他日曷能克其家(_______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④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⑤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①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杭州风俗,游湖赏月。
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
上海黄浦学校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上海黄浦学校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④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⑤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①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杭州风俗,游湖赏月。
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
③燎:火把。
④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
⑤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⑥夕春:夕阳。
(1)(赏月景)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2)(明时间)下列(甲)(乙)(丙)三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简单地交代时间与地点,接着便切入描写的对象“雪”。
B.(乙)文中农历七月半,为了欣赏西湖月景,人们“逐队争出”。
C.(丙)文中“俗士”指的是“午、未、申三时”游湖的人。
D.(甲)(乙)(丙)三文中张岱、袁宏道游西湖的时间与“杭人”不同。
(3)(品言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2024届北京七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北京七中学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取缔褻渎口头禅箪食壶浆妄自菲薄B.搏弈狡點高利贷断章取义心无旁骛C.惬意陨落城皇庙恪尽职守恼羞成怒D.侥幸襁褓震慑力流言斐语分庭抗礼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B.①②③⑤④C.④②①⑤③D.④②①③⑤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B.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济南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C.济南新东站努力为旅客们营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和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D.今年“五一”前后,历下区已经有近三十家爱心驿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B.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C.初夏时节,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琵琶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追求是什么?是追求物质的富足?还是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5.默写填空。
__________,白露未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文言文《西湖七月半》选段,完成11--15题。
(10分)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②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
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舣(yǐ):通'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止见篙击篙()(2)席其上()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上文与《湖心亭看雪》内容比较理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篇文章都在描写西湖,从体裁上来看两篇小品文,都属于游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写景上都运用了白描手法,粗线条地写景。
B.《湖心亭看雪》重在描写一处湖心亭;同时,两文的季节也大不相同,《西湖七月半》是讲夏天,《湖心亭看雪》是讲冬天,故浏览人一多一少,对比鲜明。
C.两篇文章都在写浏览西湖的经过,两文都只写夜游西湖,但《西湖七月半》重点描写西湖七月半晚上热闹的情景,而《湖心亭看雪》重点描写西湖看雪景的经历和见闻。
D.《西湖七月半》着重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物享受西湖美好生活的乐趣,而《湖心亭看雪》则用独往表现作者孤高的情趣。
15.上文写文人雅士在众人散尽后享受西湖月夜的清雅情趣,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1.(2分)(1)只(2)名作动词,坐
12. (2分)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13. (2分)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
14.(2分)C(杭人白天游湖)
15. (2分)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
(答对一点即可。
不随流俗,清高自赏,有些孤高)
)
参考译文: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
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
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
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
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
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
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
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
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
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
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