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别诗》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0-2021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2020-2021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资料链接】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ד/”赠××”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空间意象】1、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2、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3、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4、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5、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时间意象】1、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

《天静沙·秋思》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春望》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赤壁》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过零丁洋》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 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山坡羊·潼关怀古》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必刷试卷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

(2分)【答案】“空”的意思是“白白地”“徒然”,离别多年,被贬归来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

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

“翻”的意思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家乡,无人知晓,惊觉时间飞逝,已不复当初。

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空”的意思是是“白白地”,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1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中的“翻”意思是“反而”,这里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20.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2分)【答案】运用比喻,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被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饱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慨叹,蕴含了新陈代谢的哲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更好,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必刷试卷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一(含答案)042038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一(含答案)042038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一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0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100分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丹阳送韦参严 维丹阳郭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①参军:官名。

②丹阳郭里:地名,今属江苏,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1)这两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2“”(3)你认为这首诗的第三联被人们千古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军①里②(2)“翩翩”原是轻快洒脱的意思,这里是指什么?“翩翩两骑”的宫使用什么换走了“一车炭,千余斤”?这里用什么手法反映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字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写出了送友人时所见周围景色。

B.“孤蓬”表达了友人远行后的孤单无依。

C.“浮云”喻指友人的未来生活行踪不定。

D.“班马鸣”暗指友人难以割舍这段友情。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四)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四)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四)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元•许有壬春山碧。

诗成马上应相忆。

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

但悲后会知何日。

知何日。

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和。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解释“歧路”“儿女”两个词语。

(2)诗的颈联是千古名句,请结合诗句内容对此联进行赏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两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女儿般哭哭啼啼。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染,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探究这两首送别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两点)。

5.古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020-2021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2020-2021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资料链接】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ד/”赠××”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空间意象】1、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2、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3、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4、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5、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时间意象】1、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两首送别诗中,甲诗《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表达了的感情,乙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抒发了。

离别难舍旷达宽慰之怀2.甲诗的送别地点是,乙诗的送别地点是,两诗的共同点是渭城长安(答“城阙”亦可)都通过对饯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挚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3.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4.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集锦1、第①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3、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答: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

4、你认为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5、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6、本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

答: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答: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中考古诗词:送别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送别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送别诗)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答: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1、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3分)1、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2、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1、(2分)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2分)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送别诗)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1、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3分)
1、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2、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
1、(2分)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2分)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说明:意近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3分)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
1、答:“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
答: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

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1、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2、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4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送客诗
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1、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婺江(双溪)八咏楼
2、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5
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1)明卿:作者的好友。

(2)楚:楚地。

(3)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萧瑟、凄凉、迷蒙
2、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九、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6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

(2分)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3分)
1、秋季冬季
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慰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十、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
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
夕阳在沙岸。

7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分)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3分)
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腾,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宁静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