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五育并举”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五育并举”教学研究摘要:在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学科教学已经不再仅仅追求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
特别是在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主导思想,并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五育”理念贯穿其中,从多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和实践能力。
就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采取并行不悖的策略,促进“五育”理念与学科要求相互融合,共同培养出具备丰富核心素养的优秀生物学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五育并举“五育并举”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综合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体质、美术和劳动技能的一个重要理念。
这一概念强调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机会和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全面培养学生的五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理解为目标。
通过这种融合,能够打破传统教育中知识与能力分离的局限,使学习变得更加综合和有意义[1]。
一、生物教学与德育的融合首先,通过融入德育元素到生物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在讲解细胞分裂、遗传变异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讨论伦理问题,并借此引发对伦理道德的思考。
例如,在探究基因编辑技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潜在伦理影响,并就相关伦理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还能使他们明确科技应用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融合策略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德育与生物教学的融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例如,通过组织生态保护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并体验到其积极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一来,德育与生物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术成就,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高中生物学科是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理解自然界生命现象的一个重要学科。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探讨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生物学教学课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1. 基本生物学知识:学生应该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识,了解生物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
2. 实验与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数据、分析问题,并做出结论的能力。
3. 生物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方式和习惯,包括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
4. 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和同学一起合作进行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的能力。
1. 教学目标的设计:根据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通过某一课程,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运用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等。
2.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设计,包括生物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和科学技术的应用。
教师还可以设置生物学实验、科学考察、生物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实验和观察能力。
3. 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应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采用讲授、示范、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教学手段的设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仪器、生物学模型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的设计: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设计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实验报告、学习笔记、课外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高考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新高考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界和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新高考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研究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深入探讨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
具有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生物学,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的奥秘,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念。
研究如何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新高考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生物学学科中核心素养的特点和需求,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还旨在验证不同培养策略的实施效果,评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成效,并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最终目的是通过研究实践,全面贯彻新高考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优秀生物学人才。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生物学是高中生命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高考改革中的重点学科之一。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高中生物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合作沟通、批判思维等综合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中生物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缺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问题。
有必要进行关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动机。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高中生物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符合教育部门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也符合社会对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可以为未来高中生物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生物学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开展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教育教学工作者、学生及整个教育系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强调科学素养。
在新高考改革中,高中生物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使其具备辨别真伪、提出问题、探究规律等科学素养。
注重生命素养。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的科学,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伦理和道德素养。
注重环境素养。
随着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高考要求生物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使他们具备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PBL教学实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PBL教学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PBL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介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启发性等。
也会介绍PBL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和价值。
通过对背景介绍的全面分析,可以为后续探讨高中生物PBL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PBL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2. 分析学科核心素养与PBL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有效整合两者实现教学目标;3. 基于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高中生物PBL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4. 提出评价与改进的建议,为今后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科素养提升。
2. 正文2.1 PBL教学模式概述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综合性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强调学生在探究、讨论和合作中建立知识结构,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在PBL教学中,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PBL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PBL教学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PBL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一、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容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中获得广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具备创新、沟通、合作、批判思维等能力的综合素养。
在生物课程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知识与方法:学生要通过生物课程学习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了解生物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生物思维与分析能力:学生要培养生物思维的习惯,能够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
通过学习生物课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生物实验和数据分析。
3. 生物信息素养:学生要了解生物领域的最新知识和科学发展动态,掌握获取、处理和利用生物信息的技能,培养科学创新的能力。
4. 生物伦理素养:学生要了解和尊重生物的权益,具备正确的伦理和道德观念,培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1. 理论联系实际:生物课堂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社会中。
通过讲解生物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2. 问题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探究和解决问题。
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探究某个生物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3. 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更加生动和形象地呈现生物知识。
通过投影仪展示生物的图片和视频材料,使学生对生物进行直观感受和理解。
4. 小组合作学习:生物课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5. 评价与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方法进行评价和反馈。
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研究

探索篇誗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材中部分知识较难理解,教师要结合生物学实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对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的学习,随着知识难度的递增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具备高效的学习技巧,逐步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教师重视对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引导学生重视搭建生物学知识体系,重视训练生物学知识解题方法,培养核心素养,对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文化要义核心素养体现在生物学中就是理解生物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批判性思维品质,具备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的实践能力,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用理性的态度去分析问题、剖析问题,探究生物学中的科学本质,充分理解生物学与大自然生命科学、社会各行各业生产发展的紧密联系。
同时对生物学中能够对学生进步成长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内容展开生活化实践教学,训练高中生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一)重视核心素养教学与教材知识的高效融合核心素养教学内容的渗透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不断适应核心素养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要将核心素养内容渗透进教材知识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逻辑思维,在生物学实验、探究性活动中加强训练频次。
例如,在新人教版“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有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的零部件,在细胞核的统一调控下分工协作,成为细胞保持生命活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刻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因素,将细胞的构成作为本章节的核心学习内容,记录在思维导图的主干关系图中表示第一级。
第二级就是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内容。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高中生物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生命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而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入手,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即是学科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指学科中的基本术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
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学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1. 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术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命科学的基础认识。
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生物学的系统性认识,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学科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讨论案例、展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生物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生物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5. 教师角色的转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1.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10T14:28:08.1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总第327期作者:刘桂敏李晶晶[导读] 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促进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长处和某个薄弱环节进行选择性学习。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2613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教师应当有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策略,希冀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核心素养理念,使传统生物教学与核心素养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丰富的内容,包括生命价值观念,客观科学探究、健康的生活理念、知识运用的能力、理性的思维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等。
一、运用现代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动能
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促进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长处和某个薄弱环节进行选择性学习,实现实质意义上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方面,微课教学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微课教学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一系列具有感染力的方式让学生有趣、高效地学习,让学生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微课通过视频为展现形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视觉效果,学生的感官收到刺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重新建立起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可以将每个小部分精心设计做成微课,上传到班级创建的云库中,课后学生可以下载每一小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步骤化学习,可以随时掌控讲解速度,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遇到不懂的地方时,学生可以将视频暂停,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
二、基于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渗透生物科学史,能够促使高中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并感受到生物学家内在的理性思维,开阔自身科学视野,这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生物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设生物学家相关探究模拟情境,促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过程中,形成基本的知识及思路,并在学科学、做科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核心素养。
三、利用生活材料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中的内容均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分解,将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进行科学分析与解读,通过实验、符号、定义等对生活中的现象或生命进行解释。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了解生命的可贵,能够珍惜每种生命。
比如:我曾在教授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时候,就将生活中的水、土壤,在土壤中生长的绿萝等带到教室中。
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物质和材料,来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元素以及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命。
我还为学生展示了池塘、森林、干涸的土地、枯萎的庄稼等图片,让学生能够从这些生活材料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通过生活材料的运用,我让学生意识到了生命观念中的平衡观,并让学生更加懂得珍惜的价值。
四、基于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学知识概念具有突出的抽象性特点,教师仅通过口述讲解,很难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科学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在科学探究体验中充分理解并掌握生物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对“渗透作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渗透实验让学生对渗透作用现象进行观察,并提出探究问题:“装置当中水柱保持不变的时候,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再引导学生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对两边溶液浓度加以判断。
通过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促使其理性化地认识抽象的渗透作用知识,同时还可在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步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
五、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培养学生的关键,这要求教师要结合当地的资源来开展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使学生热爱生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教师在课堂之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积累,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提高格局。
教师还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将学生融入国家和民族情怀当中,使学生用正确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并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高中的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重视个人发展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重点培养价值观,理性思维,社会担当。
对于老师,也应该加强教学理念的形成,重视逻辑科学,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和情景式教学的融合。
希望通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路上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陈英水陈欣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个性化教学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7,(1)。
[2]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7,(3)。
[3]杨新张君谈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