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平法标注
梁平法集中标注的几种情况[修订]
![梁平法集中标注的几种情况[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21a53f4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6.png)
梁平法集中标注的几种情况梁平法集中标注的几种情况根据梁的平法标注规则,平法标注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数值原位标注,施工和预算时,原位标注优先。
如梁集中标注 2C25上部通长筋,梁中间支座原位标注7C25 4/3,说明有二根直径25的钢筋贯通,中间支座钢筋共6根25(含2根贯通筋),需另外配置2根一排支座负筋和3根二排支座负筋。
这种梁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直径相同的设计较普遍。
其他特殊情况,梁支座负筋与梁通长筋直径不同。
如梁集中标注2C20上部通长筋,梁端支座原位标注5C25 3/2,2根直径20的通长筋不能连续通过支座,必须与支座连接后形成由不同直径组合的通长筋,支座钢筋伸入跨内的长度第一排为L0/3,第二排为L0/4,通长筋与第一排支座负筋搭接LlE。
这种设计极不合理,我不建议,因为它虽然通长钢筋用小了,其实反而浪费钢筋。
通长筋每跨都要与支座负筋100%搭接,一根通长筋每跨有2个接头,且这个搭接长度不是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150㎜,而是基本锚固长度乘以搭接修正系数1.6。
如果把通长筋改成2C25,也不会增加钢筋用量,因为钢筋接头数量减少了,不必每跨都搭接。
接头位于梁跨中1/3区域,接头百分率50%甚至可以控制在25%,搭接修正系数也可以减少为1.4或1.2。
其次,这种通长筋与支座负筋设计成不同直径对梁受力也不利,因为在支座附近1/3区域上部出现许多密集的绑扎接头,而这个正是梁负弯矩最大处,其实是不宜设置接头的。
当梁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
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全部写入括号内。
当梁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直径相同时,通长筋在梁跨中1/3区域连接,梁通长筋直径与支座负筋直径不同时与支座负筋搭接长度为LlE,架立筋与支座负筋搭接150㎜。
平法标注梁的解读

平法标注梁的解读
平法标注梁是指按照标准规定,用缆绳、钢丝或细锯材等缆绳材料绑扎在梁表面上,标注梁的尺寸,型号,等级及梁体的方向等要求的表面标志。
一、传统平法标注的布局方法
1、传统的平法标注以梁中心为基准,将梁尺寸以相同的节距排列,从梁的任一边(上下、左右)开始,依次排列,以隔离距离标准为0.5m。
2、在传统的平法标注中,节距需根据地梁与连接的梁尺寸和型号调整,一般直径大于Φ20mm的梁,相应的节距可以增加至1m,直径小于Φ20mm的节距可继续保持0.5m。
3、平法标注梁的排列方式按照梁的尺寸和型号划分,将梁节点按顺序排列,以方便施工现场对梁进行定位及施工安装。
4、传统的平法标注中,梁外侧需标明梁的尺寸和型号,梁内侧则标明梁体方向及梁体上的承重等级,以便施工现场安装时便于按图纸施工。
二、新型平法标注技术
1、新型平法标注技术采用数控系统,操作更加简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梁的标注,提高了施工效率。
2、新型平法标注技术采用喷码机,可以用绳索、钢绞线或细锯材绑扎梁表面,标注梁心线、尺寸比例、梁体方向及梁体上的承重等级等要求,使标注工作更加容易快捷。
3、采用新型平法标注技术,可以利用激光扫描识别技术识别梁表面的标注,以确保标注的准确性,运用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定位,可实现坐标准确定位,生成标准标签,施工现场便于安装,加快施工进度。
以上就是关于平法标注梁的解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 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1.集中标注(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2)梁下部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 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6φ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5,且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
二、柱平法柱平法施工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注写式,也就是用柱平面图,再用表格式配合来表示柱钢筋的各项信息;另一种是截面注写式,也就是直接在柱平面图上,在柱的截面表示该类柱钢筋的各项信息。
梁的平法标注

梁的平法标注一、桥梁的平移测量1、对桥梁的平移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桥梁左右边缘中心处的平移长度,绘制平移曲线图来确定桥梁的平移位移量。
2、为确定梁移位和分布规律,一般采用正射影像测量法。
正射影像测量使用正射摄影机,通过对桥梁内侧平台和外侧围墙进行遥感拍摄,分析拍摄后能得到的桥梁的平移量和构架移动角。
3、在桥梁移动测量方法中,当桥跨越特殊型桥梁(比如拱桥、圆拱桥)或者桥梁移动特别快时,视觉测量方法是可行的。
4、桥梁平移测量中,基本测量设备为杆距计、支承点测距仪和测斜仪等,其中杆距计主要测量桥台杆件(桥台杆件的纵向移动和横向位移),支承点测距仪测量桥梁的支承点的位移,测斜仪确定桥梁的角度等。
5、对于较大杆件紧定性,对桥梁的拉伸力作用有较大,可采用杆件自动标定装置来实施杆件的移动测量。
二、桥梁的旋转测量1、通过测量桥梁多个点的旋转情况,可以确定桥梁的旋转情况。
一般采用正射影像测量法来确定桥梁旋转角度,其用到的器材有正射摄影机、双面撮合仪等,以及处理容易出错的数字图像匹配技术。
2、对于同一桥梁的旋转角度变化,可以通过交叉比较的方法,收集不同测量时段的正射影像,利用且比较投影体系中一定节点指示符的旋转情况,来确定桥梁的实际旋转情况。
3、在同桥梁移动角非常小时,可采用位移杆件测量法来测量桥梁的旋转角,首先在桥内进行定位,再在桥外进行定位,即可以确定桥梁旋转角度情况。
4、还有一些简便的方法来测量桥梁旋转角,如水准仪、卡尺和测距仪等,在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的测量,也可以用来确定桥梁的旋转情况。
5、为了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仅要138测量桥梁的旋转角,而且还要测量桥梁的位移量和拉伸力,以完整的描述桥梁的移动情况。
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左右

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左右
摘要:
1.梁的概述
2.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的含义
3.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的左右标注方法
4.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的注意事项
5.结论
正文:
一、梁的概述
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主要承受着建筑物的荷载并将其传递至柱或墙体。
梁的结构形式多样,如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等。
在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梁的结构设计、加固与标注至关重要。
二、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的含义
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是指在梁的结构设计中,为了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抗震性能,采用增大截面尺寸的方法对梁进行加固。
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是指在梁的施工图中,用特定的符号、线型和文字来表示梁加固过程中截面尺寸的变化,以指导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施工。
三、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的左右标注方法
在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中,左右标注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注符号:采用箭头符号表示梁截面尺寸的变化。
箭头指向增大截面的方向,箭头宽度表示增大的截面尺寸。
2.标注线型: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的线型一般采用粗实线,以示区别于其他标注。
3.标注文字:在标注符号附近,应注明梁截面尺寸的变化情况,如“梁高增加200mm”。
四、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注应准确、清晰,避免产生歧义,以确保施工质量。
2.标注应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避免标注错误导致施工错误。
3.标注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五、结论
梁增大截面加固平法标注是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梁平法标注知识

N4C14 ; :这里表示的是梁的侧面纵筋采用4根直径为14MM的三级钢筋,受力类型为抗扭设计,N:代表抗扭的意思,如果是G则代表构造腰筋;
XQJ9 W5CK HJ3T R5P3 ZFZR DS63 VD0V 0ZGX T4DR KFJW QEA3 Z8E1 H51P 2HLW FGS5 TUXC X4F4
HG70 EJY9 0217 8W53 YFRW 9HJW Y53W JZKD 4GWU PJU0 KLR3 GDZY A1P8 AWGV EL98 63QE 82QD
最后提供一组CAD2008激活码
产品: AutoCAD 2008
序列号: 666-66666666
申请号: S4UE 0X8R WRS9 VFP3 YH2K 288H
注册激活码:
HZQ6 9YD4 ZVKV RTP3 KS3E DZH2 JD48 EGXX L4WJ AXGR 7HNY DVL8 5RF3 R44D 3428 G5GA KFHGX9AE 1AGZ QARY VJP3 NU6K CRNZ FT5Q 5DEH QHPG T629 LXYR K2VD VQHU AE99 1GGC VHH4 N0LS
JL1(7B):400*900 B8@200(4) B:4C25 ; T:4C20 ; N4C14 ;LA8@400
JL1(7B):400*900 :表示基础梁7跨,两端有悬挑 梁截面宽400高900;
B8@200(4) :表示箍筋是B一般代表2级钢筋也有可能图纸上表示不一样,这个你要看一下图纸下的说明;B8:表示B级钢筋直径8MM的,@200(4):表示间距200,使用4肢箍形式;
完整版平法梁原位标注

【答】1、在03G101-1 图集
中规定,当梁的上部纵筋或 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 线“/”将多排纵筋自上而下 分开。
【例】
上部纵筋标注 6 25 4/2 (表示第一排上部纵筋为 4
25,第二排为2 25);
下部纵筋标注 6 25 2/4 (表示第一排下部纵筋为 4
25,第二排为2 25)
但是上述“ 4/2”或“2/4”的表示方式只适用于 单一规格钢筋的“分排”。对于两种以上规格的 钢筋的“分排”,则要在斜线“ /”的前后写清楚具 体钢筋的规格和根数。
其中:d、d1、d2(钢筋直径), s、s1、s2(钢 筋根数), m、n(上下排纵筋根数)
【例】
6 25 4/2 表示: 上排纵筋为 4 25;下排纵筋 为2 25。
2 25+2 22 表示一排纵筋: 2 25放在角部;
2 22放在中间。
有时候为了讲述方便起见,我 们把上排上部纵筋(即紧贴箍筋水 平段的上部纵筋)称为“ 第一排上 部纵筋 ”,而把下排上部纵筋(即 远离箍筋水平段的上部纵筋)称为 “第二排上部纵筋 ”。
4、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 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纵筋相同时,不需要在该跨 上部任何部位标注( 这句话是对设计人员说的 )。 换句话说,当某跨梁的上部没有进行任何原 位标注时,表示该跨梁执行集中标注的梁上部纵 筋——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 这句话是对施 工人员说的 )。
【例】
KL1悬挑端的上部没有任何原位标注,则认为该 跨上部执行集中标注的上部通常筋 4 25。(同 样,缺省标注的下部纵筋采用集中标注的下部通 常筋。)
根数), m、n(上下排纵筋根数)
【例】
? 6 25 4/2 表示上排纵筋为 4 25;下排纵筋为 2 25。
梁平法标注资料

梁平法标注资料梁平法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分析方法,用于对梁的强度、刚度以及变形等进行计算和分析。
梁平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标注资料,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梁平法标注资料的内容和格式。
一、结构图纸结构图纸是进行梁平法计算和分析的基础,梁的尺寸、位置、材料等信息都需要在结构图纸上进行标注。
标注时应该清晰明了,避免歧义。
常见的梁的标注内容包括:1. 梁的长度和宽度2. 梁的材料和截面形状3. 梁的支座和节点位置4. 梁的荷载情况二、荷载标注梁平法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就是荷载的标注。
荷载标注包含两个方面: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
1. 静态荷载标注:静态荷载包括自重、人工荷载、附加荷载等。
对于每个荷载,需要标注其大小、分布情况、作用位置等。
2. 动态荷载标注:动态荷载主要指车辆荷载或其他振动荷载。
对于动态荷载,需要标注其类型、作用时间、振动频率等。
三、约束条件标注在进行梁平法计算时,约束条件的标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约束条件标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梁的支座类型和位置:标注梁的支座类型,如固定支座、铰支座等,以及支座的具体位置。
2. 约束条件:标注梁的约束条件,如是否允许转动、是否允许位移等。
3. 梁的边界条件:标注梁的边界条件,如梁的端点是否固定等。
四、梁截面标注在进行梁平法计算时,梁截面的标注也是非常重要的。
梁截面标注应包括以下信息:1. 梁截面形状和尺寸:标注梁的截面形状,如矩形、圆形等,以及截面的尺寸。
2. 梁截面的材料性能:标注梁截面所采用的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抗弯强度等。
五、计算结果标注在完成梁平法计算后,需要将计算结果进行标注。
计算结果标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验算结果:标注梁是否满足抗弯、抗剪等强度要求。
2. 刚度验算结果:标注梁的刚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挠度、弯矩等。
3. 变形验算结果:标注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如挠度、膨胀裂缝等。
六、安全系数标注在标注资料中,还需要对安全系数进行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钢筋,而在集中标注时已经 注明,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③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当多数附加箍筋和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 统一注明,否则直接画在平面图的主梁上,用引出线标注 总配筋数(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
图13.2.11 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肢箍,间距150;梁跨中为φ 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 +” 号相联标 柱,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 括号。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时, 用 2φ 22+ ( 2φ 12 )表示, 其中2φ 22为通长筋,(2φ 12)为架立钢筋。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规 格的纵筋相联表示,并将角部钢筋写在“+”号前面。 例如2φ 25+2φ 22 表示2φ 25放在角部,2φ 22放在顶 梁的中部。
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的纵向筋规格不同时,须在支
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纵筋相同时,可 仅在支座一边标注,另一边可省略标注。
②梁下部纵向钢筋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一排时,用“/”号将各排纵向钢筋 自下而上分开。 例如梁下部注写为 6φ 25(2/4)表示梁下部 纵向钢筋为两排,上排为 2φ 25 ,下排为 4φ 25 ,全部钢筋伸 入支座。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
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例如梁下部注写为 6φ 25 2(2)/4 表 示 梁 下 部 为 双 排 配 筋 , 其 中 上 排 2φ 25 不 伸 入 支 座 , 下 排 4φ 25全部伸入支座。
梁施工图识读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梁的平法表达方式。
梁平法识读施工图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 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上部、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的表示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号内。 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 筋相同,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并用分号“;”隔开。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当梁的腹板高度 ≥ 450mm 时,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构造钢筋用大写 字母 G 打头,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筋量,且对称配置。 例如G4φ 12,表示在梁的每侧各配2φ 12构造钢筋。 受扭纵筋用 N 打头。例如 N6φ 18 ,表示梁的每侧配置 3φ 18的纵向受扭钢筋。 ⑤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 梁顶高差是指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的高度差值,当梁 顶与相应的结构层标高一致时,则不标此项,若梁顶与结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 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 用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
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其分
隔开表示。 例如 13φ 8@150/200(4),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 8 箍筋,间距为 150 ;梁跨中箍的间距为 200 ,全部为 4 肢箍。 又如 13φ 8@150(4)/150(2),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 8的4
1)集中标注 KL-1(3)300×650 — 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φ 8@100/200(2)
—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
区间距(箍筋肢数)。
2Φ 25
G2φ 12 (-0.05)
—— 通长筋根数、直径。
——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构层存在高差时,者将高差值标入括号内。例如(0.05)表示梁顶低于结构层0.05m;若为(0.05)表示梁 顶高于结构层0.05m。 2)梁原位标注法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 该部位标注包括梁上部的所有纵筋,即包括通长筋。 当梁上部纵筋不止一排时用斜线“ /” 将各排纵筋从上 自下分开 。如 6φ 25(4/2),表示梁支座的上一排钢筋 为4φ 25,下排钢筋为2φ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