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思想转变ppt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马克思和恩格斯ppt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7、康德(德国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2、爱因斯坦(犹太裔科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6、霍金(英国科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新莱茵报》编辑部
恩格斯 在普法 尔茨前 线(油 画)
马克思 (1866年3 月底)
马克思 在国际 工人协 会成立 大会上
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 的代表
第一国际各支部分布图
公社的最后战斗
马克思对公 社的事业十 分关心。图 为马克思通 过一位德国 商人转达自 己对公社的 建议。
17岁时进入波恩大学就读于法律系,之后转入柏林大 学。1841年4月从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证书。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中的 德语作文。写于1835年8月12日,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 第一次发表于《社会主义和工诗人,但他绝 11年卷,署名:马克思 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 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 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 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 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 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 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 Karl Marx 高尚的人实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 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 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 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恩格斯PPT课件

恩格斯强调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 过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倡导全面发展教育
恩格斯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 力、体力、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注重知 识的传授。
教育思想在当代价值体现
指导教育实践
恩格斯的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实 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强调实践 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理念在当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恩格斯军事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积极参与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推动各国无 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革命斗争,加速了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的发展进程。
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恩格斯军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他的军事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 主义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对国家职能和民主制度的思考
恩格斯晚年对国家职能和民主制度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提出了“国家消亡”的思想,认为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 将逐渐失去其政治性质,并转变为纯粹的管理机构。同时,他也强调了民主制度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 作用。
晚年思想转变影响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转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他的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 示和思想借鉴。
对后世的影响
恩格斯的思想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 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02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与阐释
恩格斯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 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包括历史 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无产
阶级革命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2.抛弃过时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72年德文版序 言中说过:“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 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 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 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 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 阶级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 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 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 过时了。”
1.具体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 应用、丰富、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2.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创新规律、 重心转移规律、具体化规律、民族化规律、大众化规律等 等。
3.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领导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
4.研究马克思主义呼应与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特别 是与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斗争的历史过 程及其一般规律。
2、从理论到现实的社会制度(酝酿准备)
从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列宁理论和实践 活动时期。列宁一生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 面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前期是就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展 开的,成就是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后期是围绕如何 对待社会主义展开的,成就是提出从战时共产主义走向新 经济政策,总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把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奠基)
(1)从1836年到1848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青年 马克思恩格斯从信奉青年黑格尔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 立场经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而走向并创立马克思主义时期。 (2)从1848年到1875年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和系统化阶段。 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 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经过革命实 践和经济学的双重证明,被确立为科学理论。 (3)从1875年至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马克思主义的展开 时期。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前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 以及对资本主义新变化、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新思想。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优秀课件

第二,关心无产阶级的命运,提出“一切人都应 当劳动”的思想。这是他的核心思想。
第三,在1816年提出“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 础”的观点,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萌芽。
第四,表述了未来“对人的政治统治应变成对物 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的思想。这是国家 消亡思想的萌芽。
本书包括法文版前言、德 文第一版序言、德文第四版序 言、英文版导言和三章正文。 教材选取了三章正文。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l 三、内容解读
(一)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主要论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历史, 分析了三大空想家的积极思想和历史局限性。本 章共有31个自然段,可分为6个问题。
(1)区别(4-5)
在阶级本质上是对立的,启蒙学者代表上升时
期资产阶级利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早期无产
阶级利益。(5)
空想社会主义从16世纪就开始产生到19世纪达 到顶峰,历史很久远,其中产生了许多空想社会主
义学说,虽然他们观点不同,但是都是无产阶级的 代表。这是同启蒙思想根本不同的。(4)
(2)联系(5)
第五,在1814-1815年,很有远见的提出应建立英、 法、德同盟以保障欧洲和平和繁荣。
(2)对傅立叶的评价。(16-20)
傅立叶是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最 伟大的批评家、讽刺家之一。
主要贡献:第一,无情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 种弊端。
第二,第一次提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 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1、现代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 (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2课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中4张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 图1:注重实践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 图2: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优秀品质; 图3:创作出大量理论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图4:对国际工人运动进行晚年住在英国伦敦西北区瑞琴特公园路122号的一幢单 元式三层楼里。这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宅院,在马克思去世 后,成了各国革命者之家,全世界社会主义者的圣地。过了 74岁生日后,恩格斯的身体每况愈下。转一年,他病倒了, 医生诊断为食道癌。在遗嘱中,恩格斯还说:“我希望将我 的遗体火化,而我的骨灰,一有可能就把它沉入海中。”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情景3: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要追求“名”和“利” 的,恩格斯的做法有点傻。”
1、你对情景1和情景2中恩格斯的做法是如何 看待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恩格斯。
3、结合现实谈谈你的“名利观”。
本课小结
恩格斯的革命轨迹
恩格斯的革命成果
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 义者的转变 与马克思合作,创立和丰富 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 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 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恩格斯晚年的和平思想-精选资料

恩格斯晚年的和平思想一、恩格斯和平思想的萌芽恩格斯的晚年一般来说是指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直到恩格斯去世的这些年,即 1883 年以后。
[1] 但是恩格斯和平思想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形成,所以在此便不拘于特定时间的限定,来广泛的探讨恩格斯晚年的和平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早年面对欧洲严峻的形势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暴力的手段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
虽然主张暴力革命的方式,马克思也没有完全否定资本主义的作用,他在《资本论》中写道,“在资产阶级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个世纪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2] 只是他认为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并且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生产力的能量。
至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到 70 年代的恩格斯并没有完全像马克思一样把革命视为各国的普遍规律。
恩格斯在 1845 年的一次演讲中就已经提出:“我们要采取手段使我们在实现社会关系的变革中避免使用暴力和流血牺牲。
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和平实现共产主义,或者至少是和平准备共产主义。
” [3] 这一想法成为他后来认为英国、法国、美国能够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革命的萌芽。
在 1848 年法国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关注到无产阶级革命争取普选权和议会斗争的问题。
只不过这时候他们的的主要策略依然是坚持暴力革命。
但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西欧工人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不小的收获后,所取得的成绩比历次武装斗争取得的成就都大。
在对客观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恩格斯与时俱进,提出了和平的斗争之路。
二、恩格斯转向和平策略的原因(一)社会革命的革命时机未到在马克思恩格斯早年阶段,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决战的时刻已经到了。
但是恩格斯晚年在给马克思的《 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写的导言中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观点做出改变。
他说:“历史证明我们确实错了,当时我们的看法却是是一个幻想,历史走了更远:他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看法,还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早已过时了”。
高中历史选修四 马克思和恩格斯页PPT文档

•1882年为《共产党 宣言》俄译本作序
•1883年3月14日, 马克思积劳成疾, 躺在安乐椅上溘然 长逝。享年65岁。
• 1820年11月28日 出生于 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 厂主家庭。
• 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Fra bibliotek• 1837年其父坚持要他辍学 经商。业余刻苦自学 。
• 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 在柏林服兵役,旁听柏林大 学的哲学讲座
• 1885年7月,恩格斯在晚 年承担了整理、出版马 克思未完成的《资本论》 第二、三卷手稿的巨大 工作,《资本论》第二 卷出版。
• 1889年7月,在恩格斯 的指导和推动下,国 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 大会(即第二国际) 在巴黎召开。
• 1895年8月5日,恩格 斯因患癌症逝世。遵 照他的遗嘱,他的骨 灰被洒在大海中。
• 1864年9月28日,马克 思应邀出席在伦敦举行 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 会(即第一国际),当选 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 起草了协会的成立宣言 和临时章程。
• 1867年9月14日,在汉 堡《资本论》第一卷出 版。
• 1871年5月30日,马克 思宣读了题为《法兰西 内战》的宣言,指出巴 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 级的政府。
• 巴黎公社期间,他和马克思一 起组织声援公社的活动。
公社的最后战斗
马克思对公 社的事业十 分关心。图 为马克思通 过一位德国 商人转达自 己对公社的 建议。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在贝尔一拉雪兹墓地枪杀公 社战士(法国画家爱·波基奥 作)
• 1871年9月举行的国际伦敦代表会议上,恩 格斯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提出工人阶级必 须参加阶级斗争并建立同一切旧政党相对 立的无产阶级独立政党。
• 1842年11月,恩格斯在 英国参加宪章派活动, 深入研究历史、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 理论,开始了从唯心主 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 民主主义向科学共产主 义的转变。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继续为科 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 要贡献。
恩格斯还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 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关 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设想。
02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 义思想的新探索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度分析
恩格斯的思想强调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为未来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 理论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
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领导 力量,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
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
恩格斯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问题,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爆发时,无产阶级才有可能发动革命,夺取政权。
未来社会主义的方向
恩格斯晚年的思想成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发 展指明了方向,为社会主义在未来的发展提供 了理论支撑。
未来社会主义的挑战
恩格斯晚年的思想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面临 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应对未来社会主义 的挑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未来社会主义的任务
恩格斯晚年的思想成果,明确了未来社会主义 的任务和目标,为社会主义在未来的发展提供 了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胜利的形式
恩格斯探讨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形式,指出无产阶级将通过建立工人 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探讨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描述,包括 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 理论不足:根据一般的人类道德和人道的抽象原则来批 评资产阶级社会及其经济学。
“新的政治经济学, 即从亚当·斯密的 ‘原富’为基础的自 由贸易学说,也同样是伪善、矛盾和不道德的。 这种伪善、矛 盾和不道德目前在一切领域中和自由的人性处于对立的地位。”
15
(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 1843年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上发表了题为《大陆上社会 改革的进展》的文章,向英国工人阶级介绍了法国、德国等大 陆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学说。
8
(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 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的时候,我异常清晰地观察到: 至今在历史著作中毫无地位或只占极可怜的一点地位的 经济因素至少对于现代世界是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些 经济因素形成了现代阶级对立所由产生的基础;这些阶 级对立,在它们因大工业而获得充分发展的一切国家里 ,特别是在英国,又都是政党形成的基础,政党斗争的 基础,因而也是全部政治史的基础。”
10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 马克思:“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 • 首先,恩格斯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是维护私有制的,
是伪善的。
“通过企图否认旧政治经济学的不道德和因此而产生的必然 结果即伪善而使这种不道德达于极点”。
11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 其次,站在反对私有制的立场上进行经济学研究。
“正如英国社会主义者早就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证明的那样,反 对私有制的人从经济观点出发也能够更正确地解决经济问题” 。
5
(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 2、曼彻斯特与思想的转变
在1842年底为《莱茵报》写了《国内危机》的 政论文章,是恩格斯思想转变开始的标志。
6
(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 《国内危机》
• 发现了物质利益对政党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英国,至少在正在争统治权的政党中间,在辉格党
和托利党中间,是从来没有过原则斗争的;它们中间只有 物质利益的冲突。” • 认识到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
《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 现在>》
• 首先,恩格斯肯定了《过去和现在》的积极意义。
“英国去年出版的,供‘有教养的人’消愁解闷和领受教 益的大量厚本书和薄册子中间这是唯一值得阅读的一本。”
16
• 其次,以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观点批判了卡莱尔的唯心 主义历史观和宗教观
“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但我们认为历史不是‘ 神’ 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启示。······了 解人类在历史上的发展,了解人类一往直前的进步,了解人类 对个人的非理性的一贯有把握的胜利,了解人类战胜一切似乎 超人的事物,了解人类同大自然进行的残酷而又顺利的斗争 ,直到具备自由的人的自觉”。
• 恩格斯已经认识到社会发展不是决定于精神力量,而是 决定于经济的物质力量。恩格斯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 义。
9
(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 3、《德法年鉴》时期
1844年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政治经济 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 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标志着思想转变 的完成。
柏林大学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尔海奈凯教授:“不错,现在谁也不会自认 为如此才疏学浅,以致不能反驳黑格尔及其哲学···可是所期望的这种反驳 现在还没有,而且只要不是平心静气地对黑格尔进行科学探讨,而是采取 激怒、仇视、忌妒,总而言之采取狂热的态度···所期望的这种反驳就不会 有。这种反驳的首要条件当然是正确地理解对手”。
12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 再次,工人阶级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底层。
“工人所得的仅仅是最必需的东西,仅仅是一些生活资料, 而大部分产品则为资本和土地所瓜分。”
13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 最后,私有制是不合理制度的根源,并将进一步加剧 经济危机 。
一切“都产生于资本和劳动的最初的分离和完成这一分离 的人类分为资本家和工人的分类。而这一分裂正在日益加剧 ······它必然会不断地加剧”。
英国工人阶级 “已经成为英国最强大的一个阶级,当他 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英国富翁们就该倒霉了。”
“只有通过暴力消灭现有的反常关系,根本推翻门阀贵 族和工业贵族,才能改善无产者的物质状况”,
7
(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 在《各个政党的立场》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伦敦来 信》等文章中,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英国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结 构问题。深刻分析了英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认识到经济、 工业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这表明恩格斯已经开始 转向对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研究。
2
(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 1、从“学生国王”到“下士炮手”
• 出生与1820年11月28日,莱茵省巴门市 • 中学时代被学生称为“德意志的第一学生国王” • 辍学经商
3
(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1839年3月以笔名发表了
《乌培河谷来信》,描述了贫 困工人的生活,揭露了当时社 会的阴暗面,表现出鲜明的革 命民主主义立场 。
——阅读黑格尔著作,指出其中 的革命性:“这种哲学正是为 了抨击现存事物的实际状况而 已经剑拔弩张”。
青年恩格斯
——1841年9月到柏林服兵役, 并到的转变
• 反对谢林及其哲学,写作
了《谢林论黑格尔》、《
谢林
谢林和启示》、《谢林—
—基督教的哲学家》
(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资本论》手稿
马克思和恩格斯
1
(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 “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 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 ,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 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 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当现在 突然要我在理论问题上代替 马克思的地位并且去拉第一 小提琴时,就不免要出漏洞 ,这一点没有人比我自己更 强烈地感觉到。
17
• 再次,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考察和研究找到了改造社会 现实历史使命的力量 。
“只有工人、英国的贱民、穷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他们还有力量从事伟大的民族事业,他们还有前途”。这 一论断区别与人道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因为他们从来不 认为无产者是改造社会的力量,只有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才 是改造者。恩格斯则把希望,力量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