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数据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 第八章排序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 第八章排序

第八章排序:习题习题一、选择题1.在所有排序方法中,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与记录的初始排列次序无关的是( )。

A.希尔排序B.冒泡排序C.插入排序D.选择排序2.设有1000个无序的记录,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挑选出其中前10个最大的记录,最好选用( )排序法。

A.冒泡排序B.快速排序C.堆排序D.基数排序3.在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基本有序的前提下,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 )。

A.插入排序B.选择排序C.快速排序D.归并排序’4.不稳定的排序方法是指在排序中,关键字值相等的不同记录的前后相对位置( )。

A.保持不变B.保持相反C.不定D.无关5.内部排序是指在排序的整个过程中,全部数据都在计算机的( )中完成的排序。

A. 内存储器B.外存储器C.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D.寄存器6.用冒泡排序的方法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第一趟共比较( )对记录。

A.1B.2C.n-lD.n7.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是从第( )个记录开始,插入前边适当位置的排序方法。

A.1B.2C.3D.n8.用堆排序的方法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首先将n个记录分成( )组。

A.1B.2C.n-lD.n9.归并排序的方法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首先将n个记录分成( )组,两两归并。

A.1B.2C.n-lD.n10.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要求被排序的数据( )存储。

A.必须是顺序B.必须是链表C.顺序或链表D.二叉树11.冒泡排序的方法要求被排序的数据( )存储。

A.必须是顺序B.必须是链表C.顺序或链表D.二叉树12.快速排序的方法要求被排序的数据( )存储。

A.必须是顺序B.必须是链表C.顺序或链表D.二叉树13.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记录与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中的记录进行比较,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上的方法,称为( )。

A.希尔排序B.冒泡排序C.插入排序D.选择排序14.每次把待排序的记录划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其中左序列中记录的关键字均小于等于基准记录的关键字,右序列中记录的关键字均大于基准记录的关键字,则此排序方法叫做( )。

通信原理(第八章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八章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PPT课件

实例分析
QPSK(四相相移键控调制)
在PSK的基础上,将相位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状态,每个状态表示两个 比特的信息,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传输速率。
16-QAM(十六进制正交幅度调制)
在QAM的基础上,将幅度划分为16个不同的状态,每个状态表示4个 比特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传输速率。
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
20世纪70年代,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 术的发展,多种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 术如QPSK、QAM等开始出现。
02
数字带通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数字信号的调制过程
调制概念
调制是将低频信号(如声音、图像等)转换成高频信号的过程, 以便传输。
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
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主要有振幅键控(ASK)、频率键控(FSK) 和相位键控(PSK)等。
通信原理(第八章新型数字带 通调制技术)ppt课件
• 引言 • 数字带通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介绍 •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的应用场景
•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的优势与挑 战
•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的实现方法 与实例分析
01
引言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是指利用数字 信号调制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 以实现信号传输的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如偏振复用正交频分复用(PD-OFDM) 被用于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流量需求。
卫星通信系统
广播卫星
在广播卫星中,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被用于发送多路电视信号和其他多媒 体内容,提供高质量的广播服务。
将高速数据流分割成多个低速数据流,在多个子载波上进行调制,提 高了频谱利用率和抗多径干扰能力。

数据库系统概论习题集第八章数据库并发控制

数据库系统概论习题集第八章数据库并发控制

数据库系统概论习题集第⼋章数据库并发控制第⼋章数据库并发控制 ⼀、选择题 1.为了防⽌⼀个⽤户的⼯作不适当地影响另⼀个⽤户,应该采取()。

A. 完整性控制B. 访问控制C. 安全性控制D. 并发控制 2.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致问题普遍采⽤()技术。

A. 封锁B. 存取控制C. 恢复D. 协商 3.下列不属于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是()。

A. 丢失修改B. 不可重复读C. 死锁D. 脏读 4. DBMS普遍采⽤()⽅法来保证调度的正确性。

A. 索引B. 授权C. 封锁D. ⽇志 5.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这是()。

A. ⼀级封锁协议B. ⼆级封锁协议C. 三级封锁协议D. 零级封锁协议 6.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他锁,则T对Q()。

A. 只能读不能写B. 只能写不能读C. 既可读⼜可写D. 不能读也不能写 7.设事务T1和T2,对数据库中地数据A进⾏操作,可能有如下⼏种情况,请问哪⼀种不会发⽣冲突操作()。

A. T1正在写A,T2要读A B. T1正在写A,T2也要写A C. T1正在读A,T2要写A D. T1正在读A,T2也要读A 8.如果有两个事务,同时对数据库中同⼀数据进⾏操作,不会引起冲突的操作是()。

A. ⼀个是DELETE,⼀个是SELECT B. ⼀个是SELECT,⼀个是DELETE C. 两个都是UPDATE D. 两个都是SELECT 9.在数据库系统中,死锁属于()。

A. 系统故障B. 事务故障C. 介质故障D. 程序故障 选择题答案: (1) D (2) A (3) C (4) C (5) A (6) C (7) D (8) D (9) B ⼆、简答题 1. 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 答:数据库是共享资源,通常有许多个事务同时在运⾏。

当多个事务并发地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同时读取和/或修改同⼀数据的情况。

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致性。

09_第八章_RTK原始数据处理

09_第八章_RTK原始数据处理

第八章 RTK 原始数据处理第八章 RTK原始数据处理近几年来由于RTK技术的广泛应用,差分仪的生产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而且其原始数据记录格式也各不相同。

不过无论哪种RTK差分仪,其在野外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与我们所要求的成果数据格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要经过数据编辑、格式转换以及QC等事后的处理工作,才能达到所规定的上交要求。

原始数据的事后处理工作(以后简称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RTK原始数据的下载●RTK原始数据的打开●RTK原始数据编辑●RTK原始记录QC●RTK原始数据处理:包括坐标转换、高程拟合、成果分离、统计分析等。

其中统计分析是对野外能够记录下来的有关观测数据(如点记录的QC值、记录瞬时的DOP值、天线高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找出可能出错的不合理数据。

●RTK标准文本数据格式说明9.1 RTK原始数据的下载RTK原始数据的下载,通常是指RTK差分仪在野外将观测点的坐标及相关信息以一定的格式记录在存储设备上(如PC卡等),回到室内后通过厂家提供的传输软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并以文本文件保存的过程。

保存的文本文件就是RTK仪器下载的格式文件。

为了在本系统中对各种不同RTK仪器所产生的RTK下载格式文件中的坐标及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我们需要针对各种RTK仪器下载的格式文件,将其所包含的数据项转换成系统使用的统一的RTK原始记录格式。

9.2 RTK原始数据的打开在数据树窗口中右击某一项目下的打开一个下拉菜单, 从菜单中选择“打开原始记录文件”项或选择主菜单“RTK数据处理”下的“打开RTK数据文件”项,进入如图8-1所示的窗口。

注意:选择主菜单“RTK数据处理”下的“追加原始数据”项,可以把一段原始数据追加到当前窗口中,即相当于两段原始数据的合并。

图8-1我们看到,数据来源可以有三种途径:9.2.1 仪器下载文本文件(1)选择仪器类型(左击相应的仪器类型即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全套资料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全套资料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全套二级VF学习讲义 (1)第一章前言――从零开始 (2)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3)第2章V ISUAL F OX P RO 程序设计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V ISUAL F OX P RO 数据库及其操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查询与视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表单设计与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章菜单设计与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报表的设计和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CADCAM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版

机械CADCAM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版

第一章概述1. CAD、CAPP、CAM 技术各具有哪些功能?为什么要进行CAD/CAM 技术的集成?2. 分析应用CAD/CAM 系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的作业过程及其特征。

3. 简述CAD/CAM 系统硬件的组成,并分析各自在系统中的作用。

4. 简述CAD/CAM 系统软件的组成,并分析各自在系统中的作用。

5. 概述CAD/CAM 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领域。

6. 分析CAD/CAM 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CAD/CAM 支撑技术1. 阐述数据结构的概念。

何谓数据的逻辑结构?何谓存储结构?2. 阐述栈与队列数据结构的概念及其特点。

3. 简述数据的文件管理与数据库管理的区别。

4. 何谓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数据库?为什么当前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大多为关系型数据库?5. 什么是工程数据库?与一般商用数据库比较,工程数据库有哪些特点?6. 什么是产品数据管理(PDM)?它有哪些功能作用?并说明PDM 的实施对CAD/CAM 系统集成的意义和作用。

7. 简述计算机局域网的组成和常用的拓扑结构。

8. 阐述常用的网络CAD/CAM 系统结构模式和作业原理。

9. 描述可视化技术的含义及其基本流程。

10. 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有哪些?分别阐述产生式表示法和框架表示法是如何进行知识表示的。

11. 什么是正向推理?什么是反向推理?各自有何特点?12. 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几部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如何?简要描述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数据处理技术1. 在CAD/CAM 作业中如何对数表和线图进行计算机处理?2. 分析函数插值与函数拟合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第四章图形处理技术1. 何为窗口?何为视区?如何将窗口内的图形在视区内显示?2. 闸述Cohen-Sutherland 直线段的剪裁方法与处理步骤。

3. 描述多边形剪裁的基本思想。

4. 有一任意平面直线段,试求将之变换到与X 轴重合的复合变换矩阵。

5. 分析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各种方式特点以及应用场合。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及其应用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及其应用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及其应用教案第一章:多媒体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理解多媒体的关键特性。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多媒体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多媒体的关键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多媒体的应用领域:教育、娱乐、商业、医疗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多媒体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多媒体的关键特性。

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回答多媒体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提交小组讨论的总结报告。

第二章:多媒体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组成。

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数据的基本格式。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处理技术。

2.2 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组成:硬件、软件、数据。

多媒体数据的基本格式:文本、图像、音频、视频。

多媒体处理技术: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组成。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多媒体数据的基本格式。

学生动手实践多媒体处理技术。

2.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回答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组成。

学生提交实践作品的评价。

第三章:多媒体应用软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类型。

让学生掌握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

3.2 教学内容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类型:演示软件、创作软件、游戏软件。

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操作、功能特性。

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程、测试。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类型。

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

3.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回答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类型。

学生提交小组讨论的总结报告。

第四章: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

让学生掌握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

让学生掌握多媒体作品的发布与传播。

Chapter8-厦门大学-林子雨-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八章-流计算

Chapter8-厦门大学-林子雨-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八章-流计算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林子雨
ziyulin@
8.1.3 流计算概念
• 流计算:实时获取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海量数据,经过实时 分析处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采集
实时分析处理
结果反馈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流计算示意图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林子雨
ziyulin@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林子雨
ziyulin@
8.1.1 静态数据和流数据
• 近年来,在Web应用、网络监控、传感监测等领域,兴起了一种新 的数据密集型应用——流数据,即数据以大量、快速、时变的流形式 持续到达
• 流数据具有如下特征: – 数据快速持续到达,潜在大小也许是无穷无尽的 – 数据来源众多,格式复杂 – 数据量大,但是不十分关注存储,一旦经过处理,要么被丢弃, 要么被归档存储 – 注重数据的整体价值,不过分关注个别数据 – 数据顺序颠倒,或者不完整,系统无法控制将要处理据,包括用户的 搜索内容、用户的浏览记录等数据。采用流计算进行实时数据分析, 可以了解每个时刻的流量变化情况,甚至可以分析用户的实时浏览轨 迹,从而进行实时个性化内容推荐
• 但是,并不是每个应用场景都需要用到流计算的。流计算适合于需要 处理持续到达的流数据、对数据处理有较高实时性要求的场景
传统的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 传统的数据处理流程隐含了两个前提:
– 存储的数据是旧的。存储的静态数据是过去某一时刻的快照,这 些数据在查询时可能已不具备时效性了
– 需要用户主动发出查询来获取结果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林子雨
ziyul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标度变换是最常用的标度变换方式,其前提 条件是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被测参数之间呈线性关系
工程量 Am Ax A0 N0 Nx Nm 数字量
图 8-12 线性关系的标度变换 线性关系的标度变换
工程量
数字量Nx工程量Ax:
Am
A x ( A m A0 )
Nx N0 Nm N0
Ax
通常,采样周期T 足够小,则a ≈T / Tf ,滤波算法的 截止频率为
f
1 2 RC

a 2 T
当采样周期T一定时,滤波系数 a 越小,数字滤波器 的截止频率 f 就越低 For example,T=0.5s,a =1/32: f = (1/32)/(2×3.14×0.5) ≈ 0.01Hz
y (k )
y m
i 1
1
m
i
一般:流量信号可取10左右,压力信号可取4左右, 温度、等缓变信号可取2甚至不进行算术平均 适用于含周期性干扰的信号
2.去极值平均滤波
算术平均滤波不能将明显的偶然的脉冲干扰消除,只 是把其平均到采样结果中,从而降低了测量精度
去极值平均滤波?
对连续采样的m个数据进行比较,去掉其中的最大值 与最小值,然后计算余下的m-2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适用于经常遇到尖脉冲干扰的信号
+ A0
A0 N0 Nx Nm
数字量
图 8-12 线性关系的标度变换
A0——一次测量仪表的下限(测量范围最小值)
Am——一次测量仪表的上限(测量范围最大值)
Ax——实际测量值(工程量) N0——仪表下限所对应的数字量 Nm——仪表上限所对应的数字量 Nx——实际测量值所对应的数字量
1.顺序查表法
针对无序排列表格 类似人工查表
2. 计算查表法 各数据元素在表中的排列方法及所占的存储器单元个数 都一样的有序表格 根据所给的数据元素Xi ,通过一定的计算,求出元素Xi 所对应的数值的地址 将该地址单元的内容取出即可 关键在于找出一个计算表地址的公式 查表的时间与表格的长度无关 对表格的要求比较严格
取三阶多项式为:t = a3 R 3+ a2 R 2+ a1R + a0
取t=10,17,27,39这4点为插值点,
8.00003 a3 + 8.00002 a2 + 8.0000 a1 + a0 = 10 7.01743 a3 + 7.01742 a2 + 7.0174 a1 + a0 = 17 5.97013 a3 + 5.97012 a2 + 5.9701 a1 + a0 = 27 5.06313 a3 + 5.06312 a2 + 5.0631 a1 + a0 = 39 a3 = -0.2346989 a2 = 6.120273 a1 = -59.28043 a0 = 212.7118 t = -0.2346989 R 3 + 6.120273 R 2- 59.28043 R + 212.7118
由算法软件程序来完成的 各种不同的算法:取决于被测参数的工程量与转换后 的无量纲数字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般:输入通道中的放大器、A/D转换器基本上是线 性的
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函数关系的表达形式不同 的标度变换方法 主要方法有:线性式变换、非线性式变换、多项式变 换以及查表法
8.3.1
线性式变换
例:热敏电阻测温 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构造三阶多项式P3( R )来逼近这种函数关系
热敏电阻的温度-电阻特性
━━━━━━━━━━━━━━━━━━━━━━━━━ 温度 t(℃) 阻值R(kΩ) 温度 t(℃) 阻值R(kΩ) 10 8.0000 26 6.0606 11 7.8431 27 5.9701 12 7.6923 28 5.8823 13 7.5471 29 5.7970 14 7.4074 30 5.7142 15 7.2727 31 5.6337 16 7.1428 32 5.5554 17 7.0174 33 5.4793 18 6.8965 34 5.4053 19 6.7796 35 5.3332 20 6.6670 36 5.2630 21 6.5574 37 5.1946 22 6.4516 38 5.1281 23 6.3491 39 5.0631 24 6.2500 40 5.0000 25 6.1538
Cm > Cm-1 > …C1 > 0
4.滑动平均滤波
前三种共同点:
一个有效采样值连续采样多次
采样速度慢、采样信号变化快??系统的实时性 滑动平均滤波? 在每个采样周期只采样一次 将这个值和过去的若干次采样值求平均有效采样值
实时性好
8.2.2 中值滤波
信号的连续m次采样值按大小进行排序 取中间值作为本次的有效采样值 采样次数m应为奇数,一般:3~5次 适于缓变过程中脉动干扰 不适用快速变化过程(如流量)
通常在函数y= f( x )的曲线上曲率大的地方应适当加密 插值点 一般:增加插值点和多项式的次数能提高逼近精度
但同时会增加计算时间
带拐点的函数,如果用一个多项式去逼近,将会产生较 大的误差。
分段插值法:将被逼近的函数根据其变化情况分成几段,每一 段区间分别用直线或抛物线去逼近 分段插值的分段点的选取可按实际曲线的情况灵活决定:等距 分段法or非等距分段法。
能很好地消除周期性干扰和较宽频率的随机干扰信号。
采用不采用、采用哪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8.3 标度变换
显示、记录、打印和报警 标度变换:把得到的二进制的数字量还原成原来值 的样子
。 0~1200 C
0~48mV 放大
0~5V A/D
00~FFH CPU
。 0~1200 C 显示
图 8-11 标度变换原理图
A x A m A0 ) Nx Nm + A0 200 ) 205 + 200
255
= 682℃
8.3.2
非线性式变换
例:在差压法测流量中,流量与差压间的关系为:
Q K P
Q—— 流体流量 K—— 刻度系数,与流体的性质及节流装 置的尺寸有关 P——节流装置前后的差压。
温度
-k0(R - R0) + t3
R0≤R≤R1
t 3 L0 t2 t1 t0 R0 R1 R2 L1 L2 R3
t=
-k1(R - R1) + t2
-k2(R – R2) + t1
R1≤R≤R2
R2≤R≤R3
k0、k1、k2分别为线段L0、L1、L2的斜率
电阻
图 8-13 热敏电阻特性及分段线性化 热敏电阻特性及分段线性化
用某种计算方法进行数字处理(削弱或滤除干扰噪声造成 的随机误差)
获得一个较真实信号 一种程序滤波 特点? 修改滤波参数容易 一个滤波程序可被多个通道共用
可以对极低频率的信号进行滤波
常用的简单数字滤波方法:
平均值滤波、中值滤波、限幅滤波和惯性滤波等
8.2.1平均值滤波
对多个采样值进行平均算法
消除随机误差最常用的方法 1. 算术平均滤波 在采样周期T内,对测量信号进行m次采样, 把m个 采样值相加后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本次的有效采样值
CPU分时巡回采集1路校准电路与n路传感变送器送来的电 压信号 首先:零点偏移值N0 然后:依次采集1、2、… n路, N1、N2、… Nn=实际值+N0
数字调零减法运算
可去掉很多项漂移的影响 降低硬件成本
8.2
数字滤波方法
工业生产的现场环境非常恶劣
硬件电路的滤波处理
仍然混有随机干扰
什么是数字滤波? 采样多次
8.2.3 限幅滤波 生产过程中许多物理量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相邻 两次采样值之间的变化幅度应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限幅滤波? 当| y(k)y(k1)| Y 时,则取 y(k)=(k) 当| y(k)y(k1) |>Y时,则取y(k)=y(k-1) Y──相邻两次采样值所允许的最大偏差,采样周期T 和信号Y的正常变化率 对随机干扰或采样通道不稳定引起的失真有良好的滤 波效果
8.3.4
查表法
把事先计算或测得的数据编制成表格 检测得到的值查出代表的被测值
非数值计算方法
例:热电偶的mV-℃分度表,通过计算机的查表程序就 能迅速便捷地由电势mV值查到相应的温度℃值
查表程序的繁简程度及查询时间的长短:
表格的长短;表格的排列方法
表格有两种排列方法:
(1)无序表格,即表格中的数据是任意排列的; (2) 有序表格,即表格中的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查表方法有:顺序查表法,计算查表法,对分搜索法 等。
例:某加热炉温度测量仪表的量程为200 ~ 800℃(0~FFH),在某一时刻计算机系统采样并经数字 滤波后的数字量为CDH,求此时的温度值是多少?(设 该仪表的量程是线性的)。
解:A0 = 200℃, Am = 800℃,Nx = CDH = (205)D, Nm= FFH = (255)D。所以此时的温度为
Q x (Q m Q 0 )
Nx N0 Nm N0
+ Q0
式中:Q0—— 差压流量仪表的下限值;
Qm—— 差压流量仪表的上限值;
Qx—— 被测液体的流量测量值; N0—— 差压流量仪表下限所对应的数字量; Nm—— 差压流量仪表上限所对应的数字量; Nx—— 差压流量仪表测得差压值所对应的数字量。
3. 加权平均滤波
算术平均滤波和去极值平均滤波:
次数太多则灵敏度下降,对测量参数的变化趋势不敏感。 为协调两者关系,可采用加权平均滤波。 加权平均滤波? 对每次采样值以增加新鲜采样值的权重相加。
m
y (k ) C i y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