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省赛)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需要通过数字记录,直 观性不太强。
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实验创新
1,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 2,改进实验细节,减少实验失误及误差。
改进之处
一. 利用金属薄铁片的弹性弯曲,使斜面与水平面圆滑衔接; 二. 滚动球改为圆柱体,滑块改成泡沫; 三. 实验步骤分两步,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从不同的高度滚下,
质量不同的两球从同一高度滚下。
原型实验及不足之处
原理图;
原型实 验:
原理:获得动能--------撞击做功---------------比较做功的大小
二、不足之处
撞击球方向性较差,容 易滚出预定轨迹,导致 实验失误;
由于木块与桌面接触不 均,导致撞击后的运动 轨迹容易发生改变,而 导致实验失误;
摩擦力较大,要撞击球 的惯性大一点,碰撞需 要完全非弹性碰撞,否 则看不出效果
验同时演示,效果会好些;
比较适合中等偏下的学生 接受;
03
02
缩短了实验时间,降低 了难度;
师生合作学习的难度降
04 低了,提高了课堂学习
效率;
谢谢指导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实验效果:
对比实验同时演示,现象明显,直观性强,直接比较得出结 论,降低学习的难度,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演示二,让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撞击停在 同一线上的滑块,观察比较滑块被撞的距离,说明动能的大 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自我评价
对于综合分析能力还不是
很强的学生来说,对比实 01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探究动能大小决定因素的 实验改进 周源山学校 付秀智
资兴市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中学生物理创新实验大赛经验体会 2

中学生物理创新实验大赛经验体会 2

教师最大的魅力是教学艺术的创新——中学生物理创新实验大赛经验体会2012年3月2日至2012年3月4日我带了我辅导的王泽璐、朱良昱两位同学的一件创新实验作品参加了在龙口进行了山东省第三届初中学生创新实验大赛,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现把本次比赛的经验汇报如下:1、创新实验让学生热爱物理。

我认为教育最直接的目标是让我教过的每个学生热爱物理。

我曾经在一次全区公开课上,随口问一个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我长大了要像您一样成为一名物理老师。

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这说明了我的学生热爱物理,信任他的物理老师,我认为这是对一个老师最大的褒奖。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给学生做一些非常有趣的实验,如在讲授密度在社会生活的应用一节课中,我为学生现场做了一杯三色鸡尾酒,让学生了解鸡尾酒的调制就是利用了密度的知识;在讲授磁场一节课中,让每个学生用铁屑撒在磁铁的周围,模拟出了磁场的奇特形状,让学生体验了物理的奇妙等等,这样的实验每节新授课做一两个,慢慢的学生会越来越热爱物理,我的好多学生立志将来要从事物理方面的工作。

在这次辅导学生创新改进实验的过程中,我带领的两位同学更是与我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创新开发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带领同学们对原实验详细分析,从实验的方法是否巧妙,实验的操作是否简便到实验的数据是否足够的精确等方面分析实验,找出实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案。

然后带领学生根据改进方案动手自制实验器材。

下一步要学生根据我们的实验方案认真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的数据,验证实验是否达到了我们改进的要求。

最后一步,要求学生把我们创新的实验用演讲的方式展示给评委。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收获非常大,既锻炼了他们的实验分析能力,了解实验的各个要素,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能自制实验器材,能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实验,取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2、只有认真准备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①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我们烟台三中分校的领导对我们物理学科教学非常重视,只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校就会在各个方面对我们大力支持。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分度值为 N。

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 浮力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 内容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其中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能帮 助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以及对物体的 浮沉,浮力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浮力就是液体对物 体向上托的力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 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熟悉探究的方 法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由实验得出结论,客观具体,学生容易接 受,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实验器材:铁架台,两个规格相同的圆形
测力计,轻质塑料杯,自制溢水杯,升降仪, 重物。
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利用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所 受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通过对比两者大 小关系得出正确结论。
2、实验装置图:
实验过程
1、记录重物未浸入水中时测力计A的示数为 G ,同时观察塑料袋中的水的情况,观 察测力计B的示数并记录 ; 2、通过调节升降仪,改变重物浸入水中的深 度,逐步观察,记录,比较测力计A和B 示数,通过列表归纳物体所受浮力的规律。

实验数据
物体浸入水中的 位置(逐步变深) 未浸入时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位置4
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B 的示数(N)
实验效果:
两测力计同时演示,现象明显,直 观性强,列表直接比较得出结论,降 低学习的难度,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自我评价
• 本装置可以避免水在溢出过程中的损耗,几 乎可以收集全部溢出的水; • 较大优势是现象非常直观,读数方便,容易 总结实验结论; • 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连续多次测量重物在不同 位置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及排开水的重力,使 得实验过程具有连续性,能够克服原有教材 中实验的片面性偶然性等因素的影响,实验 结论更具说服力。

2022-2023学年浙江省余姚市兰江中学中考试题猜想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余姚市兰江中学中考试题猜想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年中考物理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雨后的彩虹B.树荫下的光斑C.池水看起来“浅”D.树在水中的倒影3.下列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一定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B.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必须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接线C.在用实验室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一定要取出来读数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必须竖直方向拉,不能倾斜拉4.在“地震”灾难救援工作中,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注射器的针头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B.用注射器往人体内注射药液时利用了大气压强C.喷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D.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省力杠杆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水中倒影B.手影游戏C.小孔成像D.海市蜃楼6.在中学生创新大赛中,某初中参赛小组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如图甲),迎风板与压敏电阻R x连接,工作时迎风板总是正对风吹来的方向,压敏电阻的阻值随风力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则A.当风力增大时,电流表示数增大B.当风力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减小C.当风力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增大D.当风力减小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增大7.如图所示的坐标图,如果可以给这个坐标图的横纵坐标加上一些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说明A.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所运动路程的关系B.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的关系C.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质量的关系D.晶体加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8.科博会上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当幼教机器人和小朋友比赛背古诗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芦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响度不D.校器人的内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4m/s9.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比为F A、F B,则()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10.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A.照相机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会出现清晰的像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2V不变,小灯泡L标有“2.5V 0.2A”字样,小灯泡的阻值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1、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工作时,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B.此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C.若只断开开关S2,小灯泡L变得更亮D.若开关S2由闭合变为断开,电流表的示数变小1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手影”游戏,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河边树木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倒影…光的折射C.电影…凸透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14.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如图所示).当一艘潜水艇处于如图甲、乙、丙三个位置时,自身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和F丙,则其中数值最小的是_____(选填“F甲”、“F乙”或“F丙”);潜水艇在丙位置时受到的水的压力_____在乙位置时受到的水的压力,因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压强与_____有关.15.如图甲所示为一款国产品牌汽车,它的发动机工作时是通过水来冷却的,是因为水的_________大;车内装有先进的倒车雷达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探测障碍物;如下左图乙是该车内安装的GPS全球卫星定位仪,它与导航卫星通过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实现全球定位功能的.1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水加热,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6min 内完全燃烧了0.2kg的煤。

吉林省物理实验创新大赛参赛作品(精选)

吉林省物理实验创新大赛参赛作品(精选)

新型平抛运动实验器吉林松花江中学朱振栋刘洋一、新型平抛实验器的设计思路研究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新课标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生实验,目前大多采用直接描迹法(如1、铅笔描迹法2、水柱法3、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法4、利用接球挡板挤压法(J2154))其流程:选定坐标系—留迹—描迹—量取纵、横坐标值—研究平抛运动特点(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计算初速度)。

可见这种方法:操作时间长,误差来源多,偶然误差大。

新型平抛运动实验器(图2),采用间接描迹法,其流程:留迹——量取横坐标值—(描迹)—研究平抛运动特点(判断轨迹是不是抛物线、计算初速度)。

可见这种方法:操作快捷、误差来源少、偶然误差小。

二、新型平抛运动实验装置制作原理依据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而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h是与运动时间t的二次方成正比。

因此为计算方便,在纵坐标y轴上,从原点开始向下任取坐标为1h、4h、9h、16h、…n2h的点。

这样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从其中一个位置运动到下一个位置所用的时间都是相等的(h1:h2:h3… =gt12/2:gt22/2 :gt32/2 …,1:4:9…=t12:t22:t32…,即1:2:3= t1:t2:t3…)。

过这些点作水平线与轨迹相交,交点就是每经相等时间物体所到达的位置(图1)。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直接测得这些交点的坐标值,对我们研究平抛运动会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减少了误差来源。

三、新型平抛运动实验装置制作方法1 、支架和底座用木方做成长50cm、宽55cm的支架,固定在长50cm、宽30cm的底座上。

再把斜槽轨道(可自制或选用J2154、J2135实验器上的轨道)固定在左侧支架的适当位置(如图2)。

把电磁线圈安装在轨道上端自由活动的档球板上,连接线上要带有吸放球开关.这样利用开关的通断来控制小球的下落,以减少由于手动而引起的实验误差。

2、接球槽用厚胶合板做成前后面、左右有挡板的接球槽(如图2),槽宽度略大于支架和轨道宽度之和,槽深略大于球的直径,以防止球下落到底板时滚出接球槽。

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

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

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学习。

借此机会,非常感谢省、市、区物理教研员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真诚的帮助。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参加赛课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全国性质的大赛课还是第一次参加,感触颇多。

有了荣誉上的收获,但与同行高手过招时,有了更多知识理念上的收获,下面我把大赛前前后后的片段介绍给大家,愿相互共勉。

在参加全国大赛之前,第一场比赛是参加2011年8月份举行的黑龙江省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这时,大赛就拉开了序幕。

教师先进行理论考试,然后进行团队说课比赛,两项赛事的总分作为团队或个人的成绩,再进行评比。

比赛异常的激烈和困难。

我校出两个团队,由于人多,召集略有困难,因此在比赛前,我们的成员就在赛场附近找个地方进行备战。

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洪铁老师亲自到我们的团队进行一一指导,备战到深夜。

由于物理组老师扎实的专业水平和充分的准备,最后我校物理组被纳入“黑龙江省中学物理优秀团队”资源库,物理组教师被纳入“黑龙江省优秀中学物理教师”资源库。

很荣幸的是,我获得了黑龙江省中学物理教师技能大赛(笔试说课)两项一等奖。

经过大赛的选拔,最后很荣幸能代表黑龙江省参加2011年11月份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并获得大赛的一等奖。

照片本次大赛仍然采用打分制,满分100分。

课堂教学实录60分,教学设计10分,现场评课30分。

先谈一下关于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

(1)选课课题自选,但必须要符合大赛的主题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突出物理知识在技术、社会领域的应用,突出物理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但这节课一定要适应于你自身的教育、教学的特点。

因为这样的课可以有很多的不足,但一定不能出现错误。

记得我在选课时,征求洪老师的意见,他没有犹豫的就选择了“光的折射规律”这一课。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桓台世纪中学物理组一、物理探究性学习提出的背景:我国基础教育对现行的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它改了传统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将物理假设为一种可以直接灌输让学生学到的一堆知识,将学生假设为一种品质良好的容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吸纳这些真理的过程,教师更多地只是将这些知识理清头绪,尽可能清楚地告诉给学生并使他们能重现。

而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性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物理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旨。

学生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物理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的目的。

在学校全面落实课程开设的大氛围下,我们物理组积极挖掘课程资源,出发点就是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顺利实施课程改革作好充分准备和打下良好的基础,改变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传输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建立一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材处理
没有实验 六张图片
枯燥 难懂 乏味
常用装置
玻璃透镜
生物仪器
玻璃透镜
三、创新之路
灵感
资料
试验
第一代作品
不便控制,不好调节
第二代作品
只能调厚度,不能调曲度
第三代作品
更易变焦,成像清晰,现象明显
第四代作品
更 科 学
更 真 实
四、创新实验
1、器材原理:
相当于睫状体
要观察的物体
相当于晶状体
相当于视网膜
水透镜调节曲度,晶状体仿真模拟。
2、创新演示:
a、安装器材,并在光屏上成像。 b、将物体移近,像变模糊,调节水透镜螺 母使水透镜变厚,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c、将物体远离,像变模糊,调节水透镜螺
母使水透镜变薄,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d、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五、自我评价
亮点:通过螺母的调节,拉伸压缩水透镜,改
自制水透镜模拟眼球晶状体变焦 创新实验
郴州市永兴县长郡文昌中学:刘烈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地位作用
眼球的晶状体变焦过程及成像原理,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的重点和难点;是凸透镜成 像规律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应用和延伸;是了 解眼球工作机能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 原因及其矫正方法的基础。
变曲度,调节焦距,能更科学,更真实地反 映晶状体的变焦成像过程。
材料易得;制作简单;费用低廉。 现象明显;直观易懂。 改进了教法,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兴趣。 填补了教材的空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