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三国汉季方镇年表
14三国汉季方镇年表

韦端 马腾 韩遂
邯郸商
袁绍七月
韩馥十月
董卓刺史
刘虞四月
黄琬牧九
刘岱刺史
焦和
陶谦刺史
王叡刺史
陈温刺史
刘焉牧
韦端刺史
朱符刺史
中平
命,八月出奔
命为州牧
四月命,七月
拜太尉,九月
月入为司徒
张邈陈留
张超广陵
张咨南阳
马腾偏将
六年四
冀州
袁绍十二
领兵入京师,
拜大司马仍领
孔伷刺史
太守
太守,张邈弟
太守
军
月帝崩,皇
宣播
月命渤海太守
九月拜太尉仍
州牧
陶谦 张超
刘表 袁术
陈温
刘焉
韦端 马腾 韩遂
朱符
张扬建义
将军河内太守
董卓署
公孙瓒署
公孙瓒署
三年四
月司徒王 允诛董卓, 六月卓部 将李傕郭 汜攻陷京 师弑允遂 专朝政
黄琬六月 为李傕等所弑胡种 李傕九月 车骑将军领司 隶校尉朱雋十二 月入为太仆张扬
袁绍 严刚正月 与袁绍战,兵 败战殁
吕布奋威 将军,正月来 奔
董卓
刘虞 公孙瓒
周昂 郭贡刺史 天子命孙贲刺史 孙坚从子,袁 术表授
刘岱四月 与黄巾战死张邈 鲍信四月 与黄巾战死曹操刺史 兖州将吏迎立金尚刺史 天子命为曹操 击走臧洪东郡 太守
臧洪迁东
郡太守田楷 刘备 孔融
陶谦
刘表十月 拜镇南将军荆 州牧封成武侯袁术
陈温十二
月卒
袁遗刺史 袁绍署袁术杀陈瑀刺史 袁术署
王匡先弑
执金吾胡母 班,班子弟与 曹操共击斩匡
韩馥七月 逊位于袁绍, 绍承制授奋威 将军,寻往依 张邈,自杀。袁绍七月 代馥为州牧承 制行事严刚刺史
三国时期文献资料大全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裴注范晔:后汉书房玄龄,褚遂良等:晋书卢弼:三国志集解万斯同:三国大事年表周嘉猷:三国纪年表谢钟英:三国大事表张守常:三国大事表补正万斯同:三国汉季方镇年表万斯同:三国诸王世表万斯同:魏国将相大臣年表万斯同:魏将相大臣年表万斯同:魏方镇年表万斯同:汉将相大臣年表万斯同:吴将柏大臣年表黄大华:三国志三公宰辅年表周明泰:三国志世系表陶元珍:三国志世系表补遗附订洪饴孙:三国职官表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谢钟英:三国疆域表洪亮吉、谢钟英:补三国疆域志补注谢钟英:三国疆域志疑金兆丰:校补三国疆域志侯康:补三国艺文志姚振宗:三国艺文志陶元珍:三国食货志杨晨:三国会要鱼豢:魏略常璩:华阳国志郦道元:水经注王谟:汉唐地理书许嵩:建康实录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刘邵:人物志刘义庆:世说新语干宝:搜神记杜佑:通典司马光:资治通鉴刘知几:史通佚名:绵阳通鉴汤球辑:九家旧晋书辑本徐坚:初学记宗懔:荆楚岁时记唐庚:三国杂事严可均:全三国文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诸葛亮:诸葛亮集曹操:曹操文集曹丕:曹丕文集曹植:曹植文集曹操:曹操注解孙子兵法王夫之:读通鉴论洪迈:容斋随笔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陶元珍:三国吴兵考司马彪等:九州春秋,晋后略,魏晋世语,汉末英雄记,蜀鉴,襄阳记沈约:宋书袁宏:后汉纪唐庚:三国杂事严可均:全三国文李靖:唐太宗李靖问对陈振孙:元和郡县志李昉等:太平御览宋熊方等: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张鹏翮:三国蜀诸葛忠武侯亮年表。
秦汉三国年表

300 275 250 225 200 ..........*...... ........*........ .....*........... ...*............. ..*........
.........*....... ...*..........*.. .......*......... *.........*...... ...*.......
300 200 100 0 前100 前200 前300
Western Han 西汉 ( 前 206-8,计 215年)
公元 年 号 皇帝 备注
前195 黥布(前195)被 殺 前193 蕭何(前193)逝 前189 樊哙(前189)逝
前188
少帝恭(刘
恭,- 前184)
前184
少帝弘(刘
義,改名刘
弘)
前180
文帝(刘恒,
前202- 前
157)
前180 贾谊( 前 200- 前 168)为国 学博士 前178 陈平(前178)逝
前177 甲子
150 和平 151 元嘉 153 永兴
155 永寿 158 延熹
166 第一次党錮 之祸 167 永康 灵帝(刘 宏,156189) 167 月氏支婁伽 讖至洛阳
168 建寧
169 第二次党錮 之祸
172 熹平 178 光和 184 甲子年 184 中平
184 黃巾起义
189 光熹 少帝(刘 辩,175189) 即弘 农王 189 昭宁 何太后(189)專政
年
三国编年史

2月黄巾起义张角病死桃园三结义187年曹操任东郡太守9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12月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卒年15岁董卓焚洛阳,长安,洛阳古都残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斩华雄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孙坚攻击刘表,战死193年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吕布攻击曹操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曹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李傕、郭汜争夺献帝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讨伐张绣,失败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9月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曹操擒杀吕布周瑜同小乔成亲张绣投降曹操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关公赚城斩车胄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曹操诛杀董承一伙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曹操檄文,官渡之战开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10月曹操偷袭乌巢曹操败袁绍于仓亭刘备投奔刘表202年5月袁绍病死203年孙权讨伐黄祖具体事件三国大事年表184年1月2月190年10月197年12月198年189年196年7月191年4月6月192年194年195年10月千里走单骑11月199年201年200年曹操平定冀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205年曹操平定青州206年曹操平定并州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6月曹操封为汉丞相7月曹操南征刘表8月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9月刘琮投降曹操11月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209年10月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曹操建成铜雀台周瑜亡曹操攻破马超刘备入川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刘备驻扎霞萌关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213年5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5月孙权攻破宛城7月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7月曹操征张鲁张鲁降曹操逍遥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216年曹操称魏王217年2月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218年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10月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1月曹操病亡10月曹丕称帝,建魏国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张飞遇害孙权称吴王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4月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曹丕五路伐蜀蜀吴重修和好雍闿叛乱225年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曹丕病亡,曹睿继位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孙权围攻江夏,兵败227年诸葛亮上书北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姜维降蜀马谡失街亭周鲂诈降诱曹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诸葛亮第二次北伐211年10月212年8月207年208年210年204年228年12月226年8月223年222年4月221年10月214年220年7月219年11月215年孙权称帝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231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吴大举攻魏合肥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237年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239年1月曹睿亡,曹芳继位240年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241年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242年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244年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245年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246年毋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247年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248年司马懿封为丞相司马懿杀曹爽一伙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姜维攻魏西平失败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7月司马懿亡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孙权亡,孙亮继位司马昭攻吴,失败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姜维攻魏狄道失败吴孙峻诛杀诸葛恪9月司马师废曹芳曹髦继位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司马昭讨伐诸葛诞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死滕胤等人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綝5月贾充、成济杀死曹髦6月曹奂继位260年258年257年256年4月255年10月254年253年252年251年250年249年1月238年1月235年8月234年230年229年262年10月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263年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司马昭称晋王孙休亡,孙皓继位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12月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271年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277年晋文鸯击破鲜卑族278年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279年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280年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272年265年264年。
《三国演义》历史事件大年表,来瞧瞧!

《三国演义》历史事件大年表,来瞧瞧!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吧,即使没看过,至少也懂个大概吧。
比如人物,还有之间所发生的事件。
下面我就大家列出《三国演义》里历史事件大年表。
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
《三国演义》剧照公元184年,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
是年,东汉朝廷派军讨伐,张角病死,黄巾起义平定。
桃园三结义公元188年,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
公元189年,汉灵帝逝世,皇太子刘辨继位为少帝。
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杀害,袁绍诛杀宦官二千多人。
董卓引兵入京,赶走袁绍,自任丞相。
董卓废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
公元190年,天下十八路诸侯举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
董卓焚烧洛阳,强逼献帝迁都长安。
曹操独自出兵,被董卓军打败。
十八路诸侯联军宣告解散。
董卓公元191年,孙坚北伐打败董卓军,攻入洛阳,寻回传国玉玺。
袁绍从冀州牧韩馥中夺取冀州。
孙坚攻荆州牧刘表中箭逝世,儿子孙策投靠袁术。
公元192年,袁绍在界桥大败公孙瓒。
董卓被部下吕布及王允诛杀。
董卓旧将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杀王允,打败吕布,挟持献帝。
曹操自任兖州牧,平定青州黄巾军,收三十万黄巾军为部下。
东汉各诸侯分布图公元193年,曹操于匡亭打败袁术,袁术南逃至寿春。
公孙瓒斩幽州牧刘虞,统领全州。
曹操第一次东征徐州,大肆屠杀百姓。
公元194年,益州牧刘焉逝世,儿子刘璋继位。
曹操东征陶谦,吕布袭取兖州,曹操回师兖州。
吕布于濮阳和曹操对恃,互有胜负。
陶谦病逝,刘备继任为徐州牧。
公元195年,李傕和郭汜互相攻伐,势力日衰。
献帝开始从长安流亡回洛阳。
曹操收复兖州,吕布投奔刘备。
孙策起兵略江东,打败扬州刺史刘繇。
公元196年,吕布乘机袭取徐州,刘备投降驻守小沛。
孙策平定江东一带。
曹操入洛阳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刘备兵败投奔曹操,曹操任为豫州牧。
公元197年,曹操东征张绣败师,大将典韦阵亡。
袁术称帝,建号仲氏,定都寿春。
袁术军攻打吕布大败。
公元198年吕布攻打小沛,刘备兵败再投奔曹操。
三国相关年号

公元 东汉年号 魏年号 蜀年号 吴年号 晋年号 184 中平元年185 中平二年186 中平三年187 中平四年188 中平五年189 中平六年(光熹、昭宁、永汉)190 初平元年 191 初平二年 192 初平三年 193 初平四年 194 兴平元年 195 兴平二年 196 建安元年 197 建安二年 198 建安三年 199 建安四年 200 建安五年 201 建安六年 202 建安七年 203 建安八年 204 建安九年 205 建安十年 206 建安十一年 207 建安十二年 208 建安十三年 209 建安十四年 210 建安十五年 211 建安十六年 212 建安十七年 213 建安十八年 214 建安十九年 215 建安二十年216 建安二十一年217 建安二十二年218 建安二十三年219 建安二十四年220 建安二十五年(延康) 黄初元年221 建安二十六年 黄初二年 章武元年222 黄初三年 章武二年 黄武元年223 黄初四年 章武三年(建兴元年) 黄武二年224 黄初五年 建兴二年 黄武三年 225 黄初六年 建兴三年 黄武四年 226 黄初七年 建兴四年 黄武五年 227 太和元年 建兴五年 黄武六年 228 太和二年 建兴六年 黄武七年 229 太和三年 建兴七年 黄龙元年 230 太和四年 建兴八年 黄龙二年 231 太和五年 建兴九年 黄龙三年 232 太和六年 建兴十年 嘉禾元年 233 青龙元年 建兴十一年 嘉禾二年 234 青龙二年 建兴十二年 嘉禾三年 235 青龙三年 建兴十三年 嘉禾四年 236 青龙四年 建兴十四年 嘉禾五年 237 景初元年 建兴十五年 嘉禾六年 238 景初二年 延熙元年 赤乌元年 239 景初三年 延熙二年 赤乌二年 240 正始元年 延熙三年 赤乌三年 241 正始二年 延熙四年 赤乌四年 242 正始三年 延熙五年 赤乌五年 243 正始四年 延熙六年 赤乌六年 244 正始五年 延熙七年 赤乌七年 245 正始六年 延熙八年 赤乌八年 246 正始七年 延熙九年 赤乌九年 247 正始八年 延熙十年 赤乌十年248 正始九年 延熙十一年 赤乌十一年249 嘉平元年 延熙十二年 赤乌十二年250 嘉平二年 延熙十三年 赤乌十三年 251 嘉平三年 延熙十四年 太元元年252 嘉平四年 延熙十五年 太元二年(建兴元年)253 嘉平五年 延熙十六年 建兴二年254 嘉平六年(正元元年) 延熙十七年 五凤元年255 正元二年 延熙十八年 五凤二年 256 甘露元年 延熙十九年 太平元年 257 甘露二年 延熙二十年 太平二年258 甘露三年 景耀元年 太平三年(永安元年)259 甘露四年 景耀二年 永安二年260 甘露五年(景元元年) 景耀三年 永安三年261 景元二年 景耀四年 永安四年 262 景元三年 景耀五年 永安五年263 景元四年 景耀六年(炎兴元年) 永安六年264 咸熙元年 永安七年(元兴元年)265 咸熙二年 甘露元年 泰始元年266 甘露二年(宝鼎元年) 泰始二年267 宝鼎二年 泰始三年 268 宝鼎三年 泰始四年269 宝鼎四年(建衡元年) 泰始五年270 建衡二年 泰始六年 271 建衡三年 泰始七年 272 凤皇元年 泰始八年 273 凤皇二年 泰始九年 274 凤皇三年 泰始十年 275 天策元年 咸宁元年 276 天玺元年 咸宁二年 277 天纪元年 咸宁三年 278 天纪二年 咸宁四年 279 天纪三年 咸宁五年 280 天纪四年 太康元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点复习)

01
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民族融合的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考:少数民族怎样才能在中原牢牢站稳脚跟?
孝文帝(拓拔宏),进行改革,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02
03
04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包含哪些措施? 迁都、说汉话、改汉姓、改汉服、与汉族通婚
成就
(1)江南地区开发; (2)兴修水利、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 (3)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影响
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南迁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心南移
三国鼎立
南北朝的对峙
少数民族内迁
(孝文帝改革)
政权分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A
B
C
C
C
B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123
A
C
B
C
B
C
C
19、
今天的新疆归魏国管辖,广东省归吴国管辖。
魏国,吴国,蜀国。
长江中游
B
A
C
D
20、
G
F
A
C
D
E
21、
22、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蜀
魏
吴
23、
问题一:北魏孝文帝 问题二: 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问题三: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等,使用方便,有益于身体健康。 问题四:因为自孝文帝以后,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儒学,以孝治国。
魏晋南北朝文献资料

魏晋南北朝文献资料《三国志》《三国志》陈寿(233—297)撰。
有魏志(志一作书,下同)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
陈寿字承柞,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蜀汉时任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
入晋后任治书侍御史。
晋太康元年(280)平吴后,陈寿撰《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但他的思想感情,仍倾向于蜀汉。
关于《三国志》的宗旨、体例和后人对它评论的当否,可参看缪钺《三国志选注·前言》。
陈寿的时代距三国不远,不少事是他所闻甚至及见的。
魏、吴两国都有官修史书,成为陈寿撰述的依据。
蜀汉末立史官,但陈寿心怀故国,尽力搜求能得到的材料,如《诸葛亮传》中收录了诸葛氏集目录和传主自己编集的上表;《杨戏传》中收录了杨戏的《季汉辅臣赞》,都是《史记》《汉书》所未有的变例。
《三国志》中包括董卓、袁绍等人的传,可与范晔《后汉书》比较对照研究。
所撰日本古代史重要资料的《倭人传》,迄今为中外学者所重视。
陈寿书取材颇广,但漏略也不少,如名医张仲景、发明家马钧都未立传。
少数民族只收录了东北方面,而蜀汉的南中诸族和孙吴的山越都付缺如。
《三国志》以简练见长,而“裁制有余,文采不足”(清李慈铭语),是其缺点。
弥补《三国志》这一缺陷的,是宋裴松之(372—451)的《三国志注》。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先世东晋时渡江。
松之官至国子博士太中大夫。
他奉朱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元嘉六年(429)奏上。
裴松之的宗旨是补缺略,备异闻,纠正错误,评论得失。
他广搜博采,注中引书一百五十余种,绝大多数今已亡佚,如陈寿只在《武帝纪》和《任峻传》中各用了十三字和四十一字叙述曹魏重要措施屯田,裴松之在《武帝纪》注中引用王沈《魏书》的记载,补充了一百四十七字:在《任峻传》注中,引用《魏武故事》所载曹操令以补充枣抵事迹,关于屯田有一百八十二字。
裴注中保存的史料,质和量都不在原书之下,同为今天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依据。
裴注的字数约为本书的三倍,但亦有六十一篇传(包括一些重要人物的传)没有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坚起兵讨董卓,三月屯鲁阳与袁术合兵
袁术后将军,据南阳
陈温
刘焉
张鲁刘焉署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杀修并其众
韦端
马腾
韩遂
朱符
二年
刘嚣
赵谦
黄琬
朱雋屯中牟
王匡先弑执金吾胡母班,班子弟与曹操共击斩匡
张扬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董卓署
韩馥七月逊位于袁绍,绍承制授奋威将军,寻往依张邈,自杀。
蜀郡、汉中、广汉、巴郡、犍为、牂牁、越嶲、益州、永昌九郡,治雒
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十郡,治陇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治姑臧
南海、苍梧、九真、日南、交趾、郁林、合浦九郡,治苍梧步骘徙治番禺
灵帝中平六年四月帝崩,皇子辫即位。九月董卓废辫立陈留王协,卓自为相国专制朝政
鲜于辅渔阳太守拜建威将军,都督幽州六郡
袁熙
刘备冬受诏诛杀曹操事泄,北连曹操
曹操
袁谭
董昭徙魏郡太守
刘表
袁术六月死
孙策克庐江遂下豫章
严像刺史曹操署
刘璋
韦端
马腾
韩遂
邯郸商
五年
钟繇
袁绍
高幹
袁熙
鲜于辅
刘备正月曹操克小沛,备走青州依袁绍,寻引兵屯汝南
曹操
袁谭
刘表
严像为孙策庐江太守李术所杀
刘馥刺史曹操署止保九江一郡
袁绍七月代馥为州牧承制行事
严刚刺史公孙瓒署
董卓
刘虞
公孙瓒
孔伷
孙坚冬为刘表将黄祖射杀
周昂刺史袁绍署
刘岱
张邈
袁遗
鲍信
王肱
曹操七月袁绍授东郡太守
单经刺史公孙瓒署
臧洪
田楷刺史公孙瓒署
刘备平原相 公孙瓒署
孔融北海相
陶谦
张超
刘表
袁术
陈温
刘焉
韦端
马腾
韩遂
朱符
三年四月司徒王允诛董卓,六月卓部将李傕郭汜攻陷京师弑允遂专朝政
孙策十月拜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刘璋
韦端
马腾
韩遂
邯郸商
张津刺史
六年
钟繇
袁绍
高幹
袁熙
鲜于辅
阴夔
曹操
袁谭
刘表
刘备九月依刘表屯新野
刘馥
孙权
刘璋
牛亶刺史天子命璋据不纳
是年曹操拜张鲁镇民中郎将镇汉宁太守
韦端
马腾
韩遂
邯郸商
张津
七年
刘繇
袁绍五月卒
袁尚绍少子,代父任自称车骑将军
高幹
袁熙
鲜于辅
阴夔
曹操
袁谭袁谭
刘表
刘备
刘馥
袁绍七月命,八月出奔冀州
宣播
王匡
韩馥十月命为州牧
袁绍十二月命渤海太守
董卓刺史四月命,七月领兵入京师,九月拜太尉仍领州
刘虞四月拜太尉,九月拜大司马仍领州牧
公孙瓒降虏校尉屯右北平
公孙度辽东太守
黄琬牧九月入为司徒
孔伷刺史十月命
刘岱刺史
张邈陈留太守
乔瑁东郡太守
袁遗山阳太守
鲍信北海相
焦和
陶谦刺史
张超广陵太守,张邈弟
邯郸商
张津
十年
刘繇
曹操
高幹九月复叛
焦触正月降于曹操
鲜于辅
袁谭正月曹克南皮被杀
马超刺史曹操署,旋改谏议大夫
刘表
刘备
刘馥
孙权
刘璋
马腾
韩遂
邯郸商
张津
赖恭刺史刘表署
十一年
刘繇
曹操
高幹三月壶关破,出亡被杀
张陟刺史曹操署
臧霸刺史曹操署
刘表
刘备
刘馥
孙权
刘璋
马腾
韩遂
邯郸商七月为武威太守张猛所弑
赖恭
十二年
刘繇
曹操四月征乌桓
李整刺史曹操署
吕布
刘表
张绣建忠将军屯宛
袁术
刘繇
孙策八月克会稽
刘璋
韦端
马腾
韩遂
邯郸商刺史 六月设部领河西四郡
二年二月袁术僭号于寿春
曹操
钟繇正月侍中领司隶督关中诸军 曹操署
张扬
袁绍
高幹
袁熙
公孙瓒
刘备
曹操
袁谭
李整
吕布十二月曹操克下邳吕布出降被杀
车胄刺史曹操署
刘表
张绣
袁术
刘繇
孙策拜骑都尉袭封乌程侯,旋拜明汉将军领会稽太守
李傕
张扬十二月加安国将军封晋阳侯
袁绍正月拜右将军
高幹
袁熙
公孙瓒
曹操十月拜兖州牧
张邈八月曹围雍丘邈出请援兵被杀,己雍丘破,弟超自杀,曹夷其族
吕布闰五月与曹战败奔依刘备
臧洪曹操破东郡被杀
袁谭
孔融刺史刘备表领,仍留北海
刘备六月吕布依袁术破下邳,备诣布降。布署备豫州刺史屯小沛。己复为布所攻,走依曹操
吕布六月破备自领徐州牧
步骘
十七年
刘繇
曹操正月还邺,十月击孙权
梁习
王思
司马朗刺史 曹操署
臧霸
刘备
孙权徙治秣陵
刘璋
刘备十二月还军袭成都
韦康
徐奕幽州刺史 曹操署
夏侯渊护军将军屯关中 曹操署
步骘
十八年正月并天下十四州为九州,五月封曹操为魏公遂建魏国置百官
刘繇五月废司隶并于冀雍豫三州
曹操正月班师,五月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十郡为魏国,曹为魏公仍领冀州牧
吕布牧州将吏迎立
臧洪
田楷
袁谭
孔融
陶谦十二月卒
刘备刺史州将吏迎立
刘表
袁术
刘繇刺史刘岱弟天子命屯曲阿
惠衢刺史袁术署
孙策怀义校尉依袁术
刘焉十二月卒
扈瑁刺史天子命为州将吏所拒还朝
刘璋刘焉子,自立为州牧
韦端
马腾
韩遂
朱符
二年二月李傕郭汜相攻,李傕劫帝辛其营焚毁宫室,八月驾幸新丰,十月幸华阴,十二月幸弘农遂幸安邑
颍川、汝南二郡,沛、梁、陈、鲁四国,治谯
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八郡治昌邑,曹操徙治鄄城
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五郡及齐国,治临淄
东海、琅邪、彭城、广陵、下邳五郡,治郯
南阳、南郡、江夏、零陵、长沙、桂阳、武陵、七郡,治汉寿刘表徙治襄阳
九江、庐江、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六郡,治历阳刘繇徙治曲阿
汉季方镇
方镇
时间
司隶校尉
冀州
并州
幽州
豫州
兖州
青州
徐州
荆州
扬州
益州
凉州
雍州
交州
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七郡,治洛阳,钟繇徙治弘农
魏、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间、清河、渤海八郡及赵国,治鄗,韩馥徙治邺
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九郡,治晋阳
涿郡、上谷、广阳、代郡、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玄菟、乐浪十郡,治蓟
王叡刺史
张咨南阳太守
孙坚长沙太守
陈温刺史
刘焉牧
韦端刺史
马腾偏将军
韩遂偏将军
宋建据枹罕自称河首平汉王,改元署百官
朱符刺史
献帝初平元年正月韩馥、刘岱、孔伷、袁绍、王匡、张邈、张超、乔瑁、袁遗、鲍信、曹操、袁术等举兵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卓迁都长安
宣播
刘嚣
朱雋河南尹
王匡
韩馥
袁绍正月起兵讨董卓自称车骑将军
董卓
刘虞四月拜太傅
公孙瓒
公孙度并辽西、玄菟、乐浪诸郡,自称辽东侯平州牧,越海收东莱诸郡置营州刺史 遂郊祀天地僭天子威仪
孔伷
孙坚三月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袁术表授
刘岱
张邈
乔瑁弑
袁遗
鲍信
王肱东郡太守刘岱署
曹操前典军校尉自称奋武将军屯酸枣
焦和举兵讨董卓,寻卒
臧洪刺史袁绍署
陶谦
张超
王叡三月为孙坚所杀
刘表刺史三月命
郭贡
曹操
张邈
臧洪
田楷
袁谭刺史袁绍子私署
刘备
孔融
陶谦夏拜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刘表
陈瑀
袁术据寿春兼称徐州伯,李傕授为左将军封阳翟侯
刘焉
韦端
马腾
韩遂
朱符
兴平元年六月分凉州置雍州
李傕
张扬
袁绍
吕布去为兖州牧
高幹
袁熙
公孙瓒为刘虞子和等所攻,筑易京自守
郭贡
刘备刺史正月陶谦表授,屯小沛。十二月徙徐州
曹操
张邈正月叛曹迎吕布
孔融
陶谦
刘表十月拜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
袁术
陈温十二月卒
袁遗刺史袁绍署袁术杀
陈瑀刺史袁术署
刘焉
韦端
马腾征西将军屯郿李傕等署 寻率兵攻长安不克退还凉州
韩遂镇西将军屯金城
朱符
四年
李傕
张扬
袁绍
吕布引兵归河内张扬
高幹刺史袁绍外甥私署
刘虞十月与公孙瓒战,败被杀
公孙瓒十月拜前将军封易侯
段训刺史公孙瓒表授
袁熙刺史袁绍子私署
梁习刺史曹操署
是岁曹操授公孙康襄平侯左将军,康寻死弟恭自立
王思刺史曹操署
臧霸
刘表
刘备
刘馥
孙权
刘璋
韦康刺史曹操署
马腾
韩遂
赖恭
十三年
刘繇
曹操七月击刘表,表卒子琮出降遂移师击孙权十一月大败于赤壁
梁习
王思
刘琮刺史曹操署旋改谏议大夫
臧霸
刘表八月卒
刘备十一月与孙权大破曹操于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