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公开课 完整带练习(课堂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讲解和训练ppt课件

.
20
对偶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1
双关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朱淑真《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
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
正侧描写 视角变化
细节描写
.
31
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前者 属于衬托手法。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 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 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动静景兼写, 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 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局部代整体,特征 代本体和专名代泛称等。
.
16
借代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 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 的显赫。
.
17
夸张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 ) 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竟有“三
▪ 〖参考答案〗这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 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
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
▪
▪
.
15
借代
▪ 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 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 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 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 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首联和颈联正面写环境的艰苦和战士们作战的艰
辛。颔联和尾联用典。“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
起了曲子“折杨柳”,引发了对家人的思念;尾联
“斩楼兰”言简意赅,表达了战士们报效国家英勇杀
精选课件
42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精选课件
43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
精选课件
34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精选课件
35
①明引: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公开课课件

对比的运用
对比
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情感,强调其差异和特点,突出诗歌的 主题或情感。
例子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用白日 和黄河的壮丽景象形成对比,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赞叹和豪情。
总结
对比的运用可以使诗歌主题更加鲜明,增强读者的印象。
反衬的运用
反衬
通过强调一个事物的反面特点,来突出其对立面的特点或情感, 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 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例子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 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将瀑 布比喻为“挂”在前面的河流,形象 地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
拟人的运用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类的情 感和动作,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活泼。
例子
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将花和鸟人格化 ,表达出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离别 的痛苦。
总结
拟人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情感更加丰 富,增强读者的共鸣感。
象征的运用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某 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读者通 过联想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例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 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用“急雨”和“私语”来象征 琵琶声的高低起伏和情感变化。
总结
象征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意义更加 深远,引发读者的联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或情感,使其具有人格化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拟人能够使诗歌中的事物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共鸣。它常常通过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言行 、情感或思想,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观点。例如,在诗歌中,用“河流”表达“岁月的流逝”,用“ 石头”表达“坚定不移”。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上课优秀实用ppt课件

以动衬静 术语: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简析后两句的表达技巧。
•答:(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2)两句中有花落有莺啼,有动作有声 响,这是动;山客犹眠说明居住的环境是 寂静的,花落莺啼更衬出了这种寂静。 •(3)表达了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
巩固训练
•完成P163第5题。
3、托物言志(象征)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 人的品德节操。如:
“牡丹”象征富丽;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 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 操。 “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 ……
菊 (郑 谷) 画菊 (郑思肖) 王孙莫把比蓬蒿, 花开不并百花丛, 九日枝枝近鬓毛。 独立疏篱趣未穷。 露湿秋香满池岸, 宁可枝头抱香死, 由来不羡瓦松高。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画菊》用了哪种相同的手法, 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答:①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 有益于人(甘于奉献)的高贵志向。 《画菊》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 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系是并列的,不分 主次;反衬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 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的《悯农》)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白梅》 •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析: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了汪伦 对我情谊之深。
正 衬
主体与衬体相似
反 衬
主体与衬体相反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树颠。 析:此处以狗吠、鸡 鸣反衬出乡间的宁静、 平和。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简析后两句的表达技巧。
•答:(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2)两句中有花落有莺啼,有动作有声 响,这是动;山客犹眠说明居住的环境是 寂静的,花落莺啼更衬出了这种寂静。 •(3)表达了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
巩固训练
•完成P163第5题。
3、托物言志(象征)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 人的品德节操。如:
“牡丹”象征富丽;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 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 操。 “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 ……
菊 (郑 谷) 画菊 (郑思肖) 王孙莫把比蓬蒿, 花开不并百花丛, 九日枝枝近鬓毛。 独立疏篱趣未穷。 露湿秋香满池岸, 宁可枝头抱香死, 由来不羡瓦松高。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画菊》用了哪种相同的手法, 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答:①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 有益于人(甘于奉献)的高贵志向。 《画菊》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 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系是并列的,不分 主次;反衬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 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的《悯农》)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白梅》 •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析: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了汪伦 对我情谊之深。
正 衬
主体与衬体相似
反 衬
主体与衬体相反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树颠。 析:此处以狗吠、鸡 鸣反衬出乡间的宁静、 平和。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公开课课件-完整带练习78页PPT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公开课课件-完 整带练习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 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 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 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14 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15
随堂练习
(2013·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 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
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
答案 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 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 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 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 递进,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7
【精要点拨】 衬托又称“映衬”“陪衬”。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 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 物作背景来陪衬,分为正衬、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次要 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也叫“烘托”“旁衬”,如李白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 “桃花潭水”形象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14 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15
随堂练习
(2013·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 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
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
答案 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 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 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 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 递进,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7
【精要点拨】 衬托又称“映衬”“陪衬”。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 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 物作背景来陪衬,分为正衬、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次要 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也叫“烘托”“旁衬”,如李白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 “桃花潭水”形象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 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 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
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 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 的离别之苦。
16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 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 的表现手法。
你学过哪些诗歌运 用了议论的表达方 式?举例谈谈运用 的妙处。
6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 属楚国,称楚江。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 江苏省海门市。 3.建业:今南京市。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 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 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4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5
记叙、议论、 描写、抒情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有情有景,间接而含蓄。
17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情景交融 直接抒情
18
寓情于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把自然闲适之情藏于景中。
19
乐景衬哀情( 乐的景与哀的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2
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诗人描 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 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 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 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2霏
24
李白的《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⑴天山:指祁连山。⑵折柳: 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20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 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1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将近、接近。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
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 思想感受。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 接抒情。
10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就是直抒胸臆。
11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2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议论)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抒情)
3
一、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注解】①这首诗写在长安落第之后。
“远上人”为作者的高僧友人,名远。
②三径:指退隐家园。
12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 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作者的所欲为隐逸,但诗用“一丘”、“三径” 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 园林风光。
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 来了。“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 “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七句写 “凉风”,八句写“蝉鸣”。“感秋”。凉风瑟 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
25
分析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 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 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 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 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 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 了。
26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 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 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借物来表达自 己的内心感情,含蓄蕴藉,富有哲理,使读者 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27
蝉 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简析这首诗所言之志。
【答案】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 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 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 能声名远播,突出强调了诗人的人格美,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 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28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咏 史诗中常见。
7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 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 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 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 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8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盘点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1
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等主观感情。
直抒胸臆。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 闷。
13
(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 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 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先出现景物,再借景抒情)
14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5
劳劳亭
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 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 的离别之苦。
16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 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 的表现手法。
你学过哪些诗歌运 用了议论的表达方 式?举例谈谈运用 的妙处。
6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 属楚国,称楚江。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 江苏省海门市。 3.建业:今南京市。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 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 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4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5
记叙、议论、 描写、抒情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有情有景,间接而含蓄。
17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情景交融 直接抒情
18
寓情于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把自然闲适之情藏于景中。
19
乐景衬哀情( 乐的景与哀的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2
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诗人描 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 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 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 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2霏
24
李白的《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⑴天山:指祁连山。⑵折柳: 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20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 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1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将近、接近。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
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 思想感受。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 接抒情。
10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就是直抒胸臆。
11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2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议论)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抒情)
3
一、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注解】①这首诗写在长安落第之后。
“远上人”为作者的高僧友人,名远。
②三径:指退隐家园。
12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 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作者的所欲为隐逸,但诗用“一丘”、“三径” 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 园林风光。
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 来了。“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 “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七句写 “凉风”,八句写“蝉鸣”。“感秋”。凉风瑟 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
25
分析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 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 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 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 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 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 了。
26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 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 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借物来表达自 己的内心感情,含蓄蕴藉,富有哲理,使读者 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27
蝉 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简析这首诗所言之志。
【答案】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 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 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 能声名远播,突出强调了诗人的人格美,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 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28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咏 史诗中常见。
7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 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 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 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 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8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盘点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1
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等主观感情。
直抒胸臆。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 闷。
13
(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 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 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先出现景物,再借景抒情)
14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5
劳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