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进程
我国粮油市场供给改革开放以来的简要历史与现状

英语中的动词用法和搭配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点动词及其搭配用法的汇总:1. agree:agree to do sth: 同意做某事,例如:My parents agree to have a party at home.(我父母同意在家里举办一次聚会。
)agree with sb: 同意某人的观点,例如:I agree with your opinion.(我同意你的观点。
)2. ask:ask sb about sth: 询问某人关于某事,例如:I asked her about the weather.(我问她天气如何。
)ask sb to do sth: 请求某人做某事,例如:I asked him to help me with my homework.(我请他帮我做作业。
)3. begin:begin doing/sth: 开始做某事,例如:I began learning English when I was ten.(我十岁开始学英语。
)to begin with: 首先,例如:To begin with, let's review what we've learned.(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内容。
)4. break: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油市场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购统销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运作。
以下是中国粮油市场供给改革开放以来的简要历史与现状:历史回顾:1. 1978-1984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逐步放宽对粮油市场的控制,实行“双轨制”,即在保持国家计划收购的同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市场调节。
这一阶段的改革为后续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2. 1985-1992年: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制度。
这一政策进一步放宽了对农民的收购限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3. 1993-1997年: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实行“两条线”运行,即国家对粮食生产和流通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允许市场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运作。
粮食经济PPT课件04 粮食流通体制变迁

MAUQ
- 23 -
• 1982 年 1 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实行粮食征购、 销售、调拨包干一定三年的通知》,决定从1982 年粮食年度起,除了新疆、西藏外,中央同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协商确定粮食征购、销售、调拨 包干数字,包干数字确定后, 1982 ~ 1984 年一 定三年不变; • 生产队、生产小组和农户在完成征购任务后,有 权,是指对粮食流通过程中的经营主体、 流通渠道、流通方式、购销政策和价格政策的制度 安排。
粮食流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 地位,不同的国家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都试 图建立一套同其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粮食流通体 制,采取相应的流通政策。
MAUQ
-3-
MAUQ
-9-
同时,广大农村仍处在小农经济阶段,商品粮掌握 在个体农民手里,私营粮商在粮食经营中还占相当 大的比重,在粮食供求紧张的情况下,一些粮商利 用自由市场和小农经济自发势力,趁机套购粮食, 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扰乱市场,致使农村中的余 粮户贮存观望,不愿把粮食卖给国家。
1953 年的粮食困难反映了计划经济与小农经济和 自由市场之间的矛盾。
• 关于粮食方针政策,计划收购与销售的数量、标 准、价格,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粮食调拨、库 存等,都由中央统一规定或经中央批准; • 地方在中央既定的方针政策原则下,因地制宜, 分工负责,保证购销计划的完成和各项政策的实 施。
MAUQ
- 15 -
三、统购统销的发展历程
1.刚刚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阶段
MAUQ -5-
主要内容
在市场主体方面,自上而下成立了国营粮食经营系 统和管理组织体系,加强了国家粮食机构及其队伍 建设,逐步实行了对于粮食的集中、统一管理。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及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及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李志萌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伴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由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经过市场化改革逐步演变形成的。
目前,在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形势下,市场流通对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新时期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实质是保证农产品的市场实现和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流通方式的现代化,用优化的机制保证优质农产品的流通,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历程自1978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方向改革。
一是由计划调节向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过渡阶段(1979~1984年)。
政府逐步减少统购统销和派购限售的品种和数量,缩小国家收购农产品范围。
到1984年年底,国家对主要农产品量和播种面积下达的25种指令性计划指标已基本取消。
逐步放开了三类农产品的购销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实行议购议销。
由于政策的放宽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实施,我国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曾被取缔、合并的农村集贸市场和传统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得到了初步恢复和发展。
二是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并存时期(1985~1991年)。
在家庭承包制与先行放开的农产品收购价格和集市贸易相配合下促成的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一举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农产品供应匮乏状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文件的核心内容是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筹建国家粮食储备局,对粮食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制度,并建立用于调节供求和市场价格的粮食专项储备制度。
这标志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市场取向的大跨步推进阶段,对于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发育农村市场机制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上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总结

上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总结上半年,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下面,我将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改革举措和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等方面对上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行总结。
一、背景和目标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背景是由于原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大、市场竞争不充分等,严重阻碍了粮食流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为了推动粮食流通体制向市场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上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完善市场体系、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二、改革举措和效果上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1.加强市场监管。
通过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粮食流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这一举措有效地减少了市场层面的不正当竞争,保护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2.优化流通渠道。
通过加强流通渠道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流通成本,推动流通环节的现代化。
这一举措使得粮食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更加顺畅,确保了粮食的安全和品质。
3.推进粮食电子商务。
通过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益和竞争力,为农民增加收入。
这一举措促进了农产品的市场化,加快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腾飞。
改革举措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一方面,市场监管的加强和流通渠道的优化使得市场的秩序更加健康,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保护;另一方面,粮食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民增加了销售渠道和收入来源,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上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监管力度还不够强,市场中仍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其次,流通渠道的短板还不少,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流通渠道建设仍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此外,粮食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和支付体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七讲 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进程

这不仅表现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减少计划征购比重、双轨制、市场 化的过程,也是30年来不断摸索、不断调整的过程。 这不仅因为粮食流通体 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渐进式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 体制改革同步,也是因为,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且耕地 资源相对匮乏的我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任 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慎之又慎。
1.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2. 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 3. 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 4. 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
三项政策一项改革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 制改革的若干阶段及其市场化进程
• 六、 第六阶段 2000年以后,全面实行粮食流通市场化阶段 • 2000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的通知》调
2005年.国家首次在南方部分稻谷主产区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 执行预案.2006年在部分小麦主产区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 案。
2007、2008年国家在小麦主产区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 案。预案启动后,市场价格迅速回升,并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之 上。2007年12月中旬,国家还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启动了粳稻最 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7年由于主产区早籼稻、中晚籼稻市场价 格一直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籼稻主产区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
第三节 我国渐进式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的经验总结
第一、市场化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线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逐步搞活粮食流通,调整粮食价格政策,允许多元化 的市场主体参与粮食经营,市场开始发挥作用开始。由统购统销走向“双轨 制”;由放开粮食经营到 “两条线运行”;由“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到全面 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30年

一、改革历程
三十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发
展的需要和粮食供求形势的变
化,国家适时调整粮食购销政
策 ,完 善 体 制 机 制 ,推 动 粮 食 流
通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稳
步前进。
第一步:提高粮食统购价
格,恢复粮食集市贸易(1979 年
- 1981 年)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阶
栏 目
段的 1950 年 - 1953 年,国家实
第二步:实行征购、销售、调 拨包干,允许多渠道经营(1982 年 - 1984 年)
从 1982 年 粮 食 年 度 起 ,对 各省(区、市)实行“粮食征购、 销售、调拨包干一定三年”的粮 食管理办法。在完成国家粮食征 超购任务后,积极开展粮食议购 议销,调剂余缺。粮食包干以后, 实 行 中 央 和 省( 区 、市)两 级 管 理 粮 食 的 办 法 ,国 家 储 备 、中 央 直接掌握的周转库存、省间调 拨、归中央支配的议价转平价 粮、军粮、棉糖奖售粮、进口和出 口,由中央统一管理;粮食征购、 销 售 、定 额 周 转 库 存 、议 价 粮 库 存 、代 队 储 备 ,由 省( 区 、市)统 一管理。根据粮食包干办法和当 时“ 分 灶 吃 饭 ”的 财 政 体 制 ,粮 食财务仍由中央粮食管理部门 和省(区、市)两级管理。
1999 年,针对我国粮食已由 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大体平衡、丰 年有余,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日 益突出,优质品种相对不足,一些 粮食品种销售不畅,库存大量积 压,而农民仍在继续大量生产;按 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偏大,影响粮 食生产结构调整和效益提高;粮 食超储补贴办法不尽合理,导致 一些国有粮食企业不积极销售、 坐拿超储补贴,财政补贴负担过 重的状况,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完
1993 年末,粮食品种结构不 能满足消费需求,粮价上升较快, 市场供应一度比较紧张。为加强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粮油市场的宏 观调控,1994 年,国务院批准了 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 内贸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储备局 等六部门提出的《粮食风险基金 实施意见》;组建了以经营农产 品收购资金为主的农业政策性金 融机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国务院发出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 革的通知,决定提高粮食定购价 格,要求切实做好粮食收购工作, 确保国家掌握必要的粮源,建立
中国粮食体制改革的历史路径

中国粮食体制改革的历史路径统购统销的时代"1953年10月16日、11月1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公布了《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从此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进入长达31年的统购统销时期。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李先德研究员说。
当时的农村普遍实行集体所有制,建立了公社,农民没有自己的承包土地,所生产的粮食首先完成国家统购任务之后,剩余的在合作社社员之间进行分配。
"妇女、儿童、男劳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而由于国家统购任务具有强制性,遇上歉收的年景,还可能出现统购粮挤占农民口粮的现象。
"李介绍。
国家统购的粮食作为国家储备和工业领域的产品一样,由各级粮食主管部门按照统一的指令性计划在城市居民中间进行分配。
"当时一个乡一个粮站,收上来的粮食由政府统一调拨。
"河北省南皮县粮食局副局长邵文新说,他总结当时的城乡粮食体制,"基层粮站搞收购,县城粮站搞供应。
上学的、上班的、养猪的都各有供应标准。
所以分配粮食是当时县粮食局的主要工作。
""实际上,1978年开始施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国家对统购统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为了鼓励农民多交粮,1979年国家对粮食统购价提高21%同时对超出国家’定购粮'的部分实行’超购价’,’超购价’比统购价高50%这一措施的效果是明显的,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476.5亿吨跃升至1984年的40730.5亿吨。
但是’统购统销’的粮食体制没有发生变化,农民卖粮只能遵从国家定价。
"李先德研究员说。
双轨制的兴衰从1985年开始,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进入了实质性变革时期。
这一年元旦,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这是中国农产品购销体制由统购统销走向"双轨制"的转折点。
至此,中国实行了31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被打破,国家开始允许国有粮站在完成"统购统销"任务的基础上还可进行"议购议销"邵文新所在的南皮县粮食局正是由于较早地进行了农产品自主经营而迎来了其最红火的时期。
黑龙江粮食流通改革30年风雨历程和主要成就、启示

2009年 2月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V0. No 1 I7 .
F b u r 2 0 e r ay 0 9
3 黑 龙 江 粮食 流 通 改革 O年 风 雨 历 程 和 主 要 成 就 示 启
、
卜祥银
( 黑龙江省粮食局 , 黑龙江 哈尔滨 1 化改 革风 雨历 程 0年
17 9 9年 以来 , 省粮 改 以打破 “ 购统 销 ” 全 统 的
镇居 民口粮需求 。同时, 在国有粮食 系统 内部推 行 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两条线运行机制 ,
把市 场化 改革 推进 到 国有 粮 食 系 统 内 部 , 出 了 迈
企业改革等方面取得 了较好成效。在粮食流通改革市场化方向、 建设新型粮食市场、 流通 的先
导作 用 、 宏观 调 控 目标 取 向等 方面 得到 了深 刻启 示。
[ 关键词 ] 粮食流通 ; 3 0年改革开放; 成就和启示 . [ 中图分 类号 ]3 7 F0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 编号 ]6 23 0 (09)10 1-3 17 -85 20 O - 30 0
[ 摘 要 ] 改革 开放 3 0年来 黑 龙江 省市场 化粮 食 流通 体 制 改革 历 经启 动 、 快速 重点 突破 、 全 面 深入 推进 、 坚决胜 四个 阶段 , 出了七个 实质 性步伐 。粮 食 流通 工作 重心 、 攻 迈 粮食 流通 体制 、 资 源 配置方 式 、 价形 成机 制等 都发 生 了深 刻 变化 。保 障粮 食 安 全 、 护农 民利 益 、 粮 保 国有 粮食
成 就 , 累了宝 贵经 验 , 到 了深刻 启示 。 积 得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