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灯》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文学是灯

文学是灯

教学重点
理解“文学是灯”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学 习时应着眼文章整体,注意从作者青少年时期以及当今社会的特点出发, 深入理解文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作为“灯”的文学的内涵。找出能 够反映文章段落旨意的句子,体会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从而理解文章的 结构特点。 理解文学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体会文学对于作者人生成长的 指引作用。 学习时应从作者作为文学的阅读者和创作者两种不同身份出发, 的力量 文学之光永恒 六、链接补充
3
文学继承发展——文学的深度 保持谦逊态度
1.作家作品补介 铁凝,1957 年 9 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1975 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 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 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5 年至 1978 年在农村务农 4 年,此间写出《夜路》 《丧事》 《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发 表于《上海文艺》 《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1979 年,铁凝调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 辑部任小说编辑。1980 年参加河北省文学讲习班。同年,短篇小说《灶火的故事》在孙 犁主办的《天津日报》 “文艺增刊”发表, 《小说月报》转载,并引起争鸣。第一本小说 集《夜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82 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 笔会,会间写出短篇小说《哦,香雪》 (发表于当年第 9 期《青年文学》 ) ,并获得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随后,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 发表,并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 《红衣少女》获本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 “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88 年第一部长 篇小说《玫瑰门》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学四季》创刊号以头条位置发表,次年由 作家出版社出版。1997 年,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0 年 初,长篇小说《大浴女》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2001 年,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 41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 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 “百花奖” 。她的许多作品被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 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1985 年,在中国作家协会第 4 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为该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1996 年 10 月, 河北省作家协会从河北省文联中独立分设,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同年年底,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 5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6 年 11 月 出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2.铁凝演讲 桥的翅膀——在巴黎首届中法文学论坛的演讲 铁凝 今天的演讲是在规定的题目之下,题目是《桥梁与窗口》 。我想分三个部分来讲述在 我心中和文学有关的桥。 一、山谷山槽 就在一个多月之前,我在德国的时候,一位汉堡大学的华人老教授送给我一本他的 回忆录,其中他写取了一座“桥” ,留给我深刻印象。这位教授出身于中国一个有名望的 家族,生在北京长在上海,之后又回到北京得到一份很优越的让人羡慕的工作。上世纪 五十年代后期,在一场大面积的政治运动中,他和许多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一夜之间突 然成了人民的对立面。他被迫离开家庭、妻子和孩子,被迫去往偏远的青海省接受劳动 改造。那里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很快就适应了种种艰苦,并和最底层的劳动者成为朋 友。后来他在当地一家画报社做摄影记者,经常被派往深山区采访。有一晚他独自一人 在陌生的山里迷了路,不知怎样才能找到他要去的村子。他在山上乱走了半夜,黑暗中 还突然看见附近有一些不断增多的绿色光点,他遇见了狼群。他急中生智打开随身带的 照相机闪光灯拼命冲着狼群闪烁,一边快步奔逃。当他暂时甩掉狼群时意外发现眼前出 现了一座桥。桥的对面竟然传来狗叫,有狗叫就有人家。他欣喜若狂地借着闪光灯向桥 上照时,这才看清原来那不是桥,是架设在两山之间的一段狭窄的大约三十多米长的木 头水槽。他听见水槽里细微的流水声,水槽下面是幽黑的深谷。他无法知道那水槽能否 承载他的重量,但他没有退路,他必须通过这水槽到达山对面,不如此,说不定他会被 野兽吃掉。于是,他几乎毫不犹豫地奔向那水槽,他骑在水槽上,一分一寸地向前挪着

初二作文《文学是灯》500字(共7页PPT)

初二作文《文学是灯》500字(共7页PPT)
文学是灯,引导我走向成功, 而不堕落的面向失败。
文学是火,燃起心中求知的欲望,
关键词:黑暗,迷失,自我,文学,
引导,走向,成功,堕落,面向,失败, 文学,燃起,心中,求知,欲望。
初二作文《文学是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使我从无知走向大学; 文学是火,温暖着我失落的
心,
使我飞到知识的天空。 文学是水,滋润这我过激的 情绪,
关键词:无知,走向,大学,文学,
温暖,失落,飞到,知识,天空,文学, 滋润,过激,情绪。
初二作文《文学是灯》
使我不再目无王法的行动;
文学是水,托起我心中那叶
舟,
航行在美丽而快乐的海上。
关键词:不再,目无王法,行动,
文学,托起,心中,那叶舟,航行,美丽, 快乐,海上。
初二作文《文学是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文学是灯
初二作文 500字
文学是灯,给予我无限的光 明。
文学是火,燃起心中求知的欲望。
文学是水,滋润我过激的情 绪。
文学是灯,给予我无限的光明,
关键词:文学,给予,无限,光明,
文学,燃起,心中,求知,欲望,文学, 滋润,过激,情绪,文学,给予,无限, 光明。
初二作文《文学是灯》
使我在黑暗中不迷失自我;
再见

中职语文教案:文学是灯(全2课时)

中职语文教案:文学是灯(全2课时)
2.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在回答媒体提问时,首先回顾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时的时代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当时是一个鄙视知识、文化荒凉的时代,文学作品中大多充斥着愤怒、仇恨以及对个体的不屑。)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运用反衬手法,以时代文化的“荒凉”突出好的文学作品的建设,突出好的文学作品对我的鼓舞和指引作用。)
7.这篇演讲是以“文学是灯”为题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她个人的文学经历来表达这一主题的?作者在文中两次说,这种说法是一种“冒险”,(第5节、8节开头)这是为什么?
作者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她在无书可读的日子里读到了被家中大人偷着藏起来的书,她又在高中毕业之后自愿到乡村当了四年的农民,这些经历使他慢慢懂得了有一盏文学之灯在引领着她的生活,影响着她的精神与价值取向,让她懂得了如何看待生活,看待人生。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文学是灯”的说法是一种“冒险”是要说明从世俗的意义上讲,文学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尤其在今天,信息的爆炸把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这反映出当代的一种状况。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内容上:在那个文化荒凉的时代,文学照亮了“我”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指引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在如今这个文化边缘化的时代,作者仍然坚信文学应该有力量去呼唤人类积极的东西,去照亮人性之美,并以此作为自己坚守的创作宗旨。并且,“文学是灯”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文学是灯

文学是灯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四、结构图示(见板书)
五、文本赏析
1,作者说在青少年时期曾经有两部书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什么?
明确:因为这两本书让作者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它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同寻常的思考,给“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对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授课形式
授课章节
名称
《文学是灯》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
教学目的
体会语句的哲理性
教学重点
体会语句的哲理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语句的哲理性
课外作业
1.字词三遍
2.解释一遍
3.完成练习册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回忆作者的文学阅读。
第二部分(3~4)作品的拓展,提出了“文学是灯”的观点。
2,这篇讲演是以“文学是灯”为题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她个人的文学经历来表达这一主题的?
明确:作者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她在无书可读的日子里读到了被家中大人偷着藏起来的书,她又在高中毕业之后自愿到乡村当了四年的农民,这些经历使她慢慢懂得了有一盏文学之灯在引领着她的生活,影响着她的精神与价值的取向,让她懂得了如何看待生活,看待人生。
三、字词积累
1.语音
苛刻忏悔不屑扉页鬼鬼祟祟娇憨趣味盎然炫耀醇厚凛然尴尬璀璨谦逊
2.语义
苛刻:严厉,刻薄
趣味盎然: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盎,洋溢。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
璀璨: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
鬼鬼祟祟:指行动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文学是灯(优质严选)

文学是灯(优质严选)

序号课时 3 课型新授班级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三册第四单元《文学是灯》
教学资源教材、教参、导学与同步训练、网络
教学方法
使用教具PPT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铁凝及其作品。

2.理清文章结构,能具体分析作者思想与观点形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者亲切平和的文字风格,加强对议论散文文体特点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学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加强阅读。

培养学生雅正的文学趣味和文化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文学是灯”的含义。

理解和把握作者对文学的本质及意义的看法。

教学难点文中作者在讲解“灯”的时候,语言含有哲理性,思考这些句子的含义。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1~2):回忆作者的文学阅读。

二(3~4):作品的拓展,从文学与生活、与人的关系入手说明文学的本质,并提出“文学是灯”的观点。

三(5~6):正面论述“文学是灯”。

四(7~8):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对对“文学是灯”的进一步深化。

五(9):再次重申对文学传统、对在我们之前就亮着的灯要谦逊,同时进一步说明文学之灯的光亮是永恒的,文学之美是永远无
法抵达的,这正是文学不朽的魅力。

文学是灯

文学是灯
2、“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怎样理解?(6)
文学的灯哪怕是微弱的,但只要给人一点感悟,它就光亮无比。
3、怎样理解“从古至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6)
介绍
介绍作者
分析讨论
介绍
介绍
介绍
介绍
介绍
介绍
介绍
了解
了解
了解
讨论
讨论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课题序号
3
授课班级
18物流3+3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文学是灯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
2.体会文学对于作者人生成长的指引作用。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理解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2.理解文学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加强阅读。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更新、补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回忆作者的文学阅读。
第二部分(3--4)提出“文学是灯”的观点。
第三部分(5--6)论述“文学是灯”。
第四部分(7--9)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对“文学是灯”的进一步深化。
四、讨论解题
结合全文,如何理解“文学是灯”这一标题的含义?它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课程讲解》-3文学是灯

《课程讲解》-3文学是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铁凝
1.巩固重点字词
(1)字音与字形
扉页(kuò) 鬼祟( suì) 娇憨( hān ) 凛然(lǐn ) 醇厚(chún ) 炫耀( xuàn) 谦逊(xùn) 璀璨(cuǐcàn )
1.巩固重点字词
(2)字义
醇厚:气味、滋味纯正浓厚。 酣畅:畅快。 震撼:震动;摇动 。 璀璨:光彩夺目,非常绚丽。 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 鬼鬼祟祟: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 孜孜不倦:孜孜,努力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 趣味盎然:盎,洋溢,盛。
4.聚焦最新考点
(1)行文思路
回忆 文学阅读
提出“文学 是
灯”的观点
论述 “文学是灯”
深化 “文学是灯”
5.自主课堂小结
【单元课文内容概述】
(1)《春末闲谈》是鲁迅杂文中的经典,它从春天生物界的一个 自然现象说起,说到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种种痼疾,幽默风趣,但又 发人深省。
(2)海勒·凯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散文中的名篇,发表 以来,激励过无数的人。作品构思奇特,对景物的描写出于常人, 而所表达的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更是异常精警。 (3)《文学是灯》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铁凝的一篇文学演讲,作 者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说起,再展开对中外文学源流的叙述,阐发 对文学意义的看法,亲切,随意,叙议结合,没有丝毫的说教而又 启发人思考。
2.回顾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铁凝(1957- ),中国现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
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笨花》 《大浴女》,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麦秸垛》, 短篇小说《哦,香雪》《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 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 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 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文学是灯_精品文档

文学是灯_精品文档

文学是灯文学是灯,这个题目所要探讨的是文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力的象征,同时也是知识的源泉。

它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还通过文字的力量传播着智慧和真理。

首先,文学是一盏照亮人们内心世界的灯。

文学作品通过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内涵,直触人心,引起读者共鸣。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进而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共通之处。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事件情节,能够代表和表达各种情感状态,引导人们思考自己的生活和观念。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

其次,文学是一盏照亮人类文化的灯。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记录了人类的历史经验和智慧。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变。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民族的骄傲和识别。

通过传承和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不断弘扬和发展人类文化,让文明之光继续照耀下去。

此外,文学也是一盏照亮社会问题的灯。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虚构的手法,揭示和批判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激发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可以代表和表达社会现象和问题。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问题的不公、不平等或者不道德,进而促使我们思考和思索如何改变或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文学还是一盏照亮自由和创造力的灯。

在文学的世界里,我们能够体验到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阅读,让我们获得了表达自己的自由和空间。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们独特的思维和观点,同时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文学作品中的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力量,激发了我们自身创作的欲望和勇气。

总之,文学是一盏照亮人类内心世界、人类文化和社会问题的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说自己每天都在日记里检讨自己所犯的错误,期盼 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纯粹的人 ,是为了说明那个时代是文化荒 芜的年代,压抑个性的年代。 作者在演讲中,着重写了两部文学经典在“文化大革命” 那个鄙视知识、限制阅读的文化荒凉的时代中给自己的影响, 紧扣了“文学是灯”这个题目。

我问这位韩国友人,金基昌先生在韩国究 竟有多高的地位多高的知名度,他说和齐白石 在中国差不多。谈话间我和父亲及这位朋友正 坐在出租车上,我于是试探地问出租车司机是 否知道画家金基昌,司机回答说金基昌先生吗? 那么有名的画家,哪个韩国人不知道呢。又说 他弟弟也很有名,住在平壤。当我告诉他住在 平壤的金基万是我父亲的朋友时,这位司机显 得意外而又惊喜。他把我们送至目的地后,特 意从车上下来,向我父亲深深鞠了个躬说,因 为您本人就是艺术家,又是我们的大画家的朋 友,我向您致意。应该说,这位普通司机和七 十年代朝鲜电影里所提供的韩国人形象是那样 的不同。
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样说是要说明从世俗的意义上讲,文学一直就
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尤其是在今天,信息的爆炸把 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这反映出当代 社会的一种状况。
作者在文中说:“文学其实一直就不在社会生 活的中心。”试整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感同身受
•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 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 清· 孙龙尾 《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 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 受。” • “说一句老套的话,你如果能给我解决 三分之一,我真是‘感同身受’呢!” (叶圣陶《感同身受》)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的句子:
“文学应该是光亮的,如灯,照亮人性之美。”(第4节末)
答:作者在农村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无一不体现 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人性之美,正如文学作品所要反映出来的一样, 也是作者日后对文学的态度的一种肯定,用作者的 话说“那些醇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却成为了我生 活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那里有一种对人生深沉 的体贴,有一种凛然的情义”对作者以后在文学发 展的道路上有很大帮助。

• • • •
现在我把时间再向前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我的少年 时代,中国的大门还没有向世界打开,多数中国人对当代韩国 和韩国人所知甚少。作为一个少年的我,对于韩国的了解也仅 仅来自当时朝鲜的一些电影。那时中国人习惯称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为北朝鲜,称大韩民国为南韩。南韩当然联系着李 承晚“匪帮”,而李承晚“匪帮”背后是“万恶的麦克阿瑟”。 在我的少年时代,一提起韩国,首先会想起某些朝鲜电影里的 韩国“特务”形象。比如当时有一部名叫《看不见的战线》的 朝鲜电影,影片中一位化装成教师模样的韩国越境特务手拿一 本书,和朝鲜的暗藏特务对接头暗号: 问:你拿的是什么书? 答:歌曲集。 问:什么歌曲? 答:《阿里郎》。
2、作者说在青少年时期曾经有两本书对她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为什么? 因为这两本书让作者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 (1)它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同寻常的思考,照亮 了她精神深 处的幽暗之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气。使她在那个文化荒 凉的时代认识到人的自身价值,并敢于去追求个体的独特价值。 (2)为她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 开启 了一个秘密而有趣味,但又 不可与人言的空间。给她带来了人生的趣味,使她敢于打破种 种约束,去追求人的本质,去做一个真正的人。
理解文章标题
• “文学是灯”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全 文的线索,将“我”作为一个文学的 阅读者和创作者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 的文学经历贯穿起来。
•【总结】
1.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回忆作者的文学阅读。
第二部分(3~4):从文学与生活、与人的关系入手说明文学 的本质。 第三部分(5~6):正面论述“文学是灯”。 第四部分(7~8):对“文学是灯”的进一步深化。 第五部分(9):再次重申对文学传统、对在我们之前就亮着 的灯要谦逊,同时进一步说明文学之灯的光亮是永恒的,文学 之美是永远无法抵达的,这正是文学不朽的魅力。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20131219
铁凝:
(1957年—)当代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 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玫瑰园》《无雨之城》 《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 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 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 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 “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 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 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
怎样理解“这就是在我的青春期文学给我的恩 泽和‘打击’,这‘打击’具有一种宝贵和难忘的 重量,它沉入我的心底,既甜蜜又酣畅。”这句话?
(第2节末)
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中,在青春期能读到一部两部经 典是十分幸运的事,它让人体会到文学真正的魅力。所 谓的“打击”其实是文学带来的陌生感,它开启了一个 未知的想象的世界。
•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一九八八年汉城 奥运会之后,中国人对今天的韩国有了新鲜而 又具体的感知,这感知远不再是朝鲜电影中的 戏剧化脸谱。韩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和由此带 来的文明、发达,特别是这个民族对艺术不同 寻常的尊敬和爱,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二 ○○三年在首尔时,某位韩鲜著名画家,上世纪五十 年代在中国留学时,成为当时也是大学生的我 父亲的好友。
文学是灯
铁凝 在首届东亚文学论坛的演讲
——东西文学的经典与我的文学经历
2008年9月30日
很高兴在秋天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来到首尔,参加 韩日中东亚文学论坛。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文学是 灯——东西文学的经典与我的文学经历》。 • 这是我第四次访问韩国,第一次是在一九九八年, 距今已经十年。之后的两次分别是二○○二年和二○○ 三年。前三次的访问和文学并无关系,因为我父亲在首 尔举办个人画展,主办方也邀请了我作为陪同前往。不 用准备演讲,也不必以作家身份和媒体见面回答问题, 这使我的心情很放松,也使我得以更自然、更近切地体 味首尔的美丽和雪岳山的神奇。而我学会的第一句韩文 就是在飞机上听到的广播:“汉城到了!” •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文学作品 2 、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人性的影响。古语有云:人性本善。只是人性 之美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不知觉 的被湮没。文学作品恰如一盏明灯驱逐人性黑暗, 给人更多光明。
阅读第三部分:作者在文中两次说“文学是灯”的说 法是一种“冒险”,(第5节、8节开头)这是为什么?
优秀作品不在于它是鸿篇巨制还是玲珑小品, 也不在于它是否跨越国界,只要它是好的,不管 它是否写了你熟悉还是不熟悉的生活,它都会给 人滋养,启迪人心。
结合全文,如何理解“文学是灯”这一标题 的含义?它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试 作简要说明。 • 在那个文化荒凉的时代,文学照亮了“我” 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指引我走上文学创作之 路;在如今这个文化边缘化的时代,作者仍然 坚信文学应该有力量去呼唤人类积极的东西, 去照亮人性之美,并以此作为自己坚守的创作 宗旨。结构上,“文学是灯”是全文的线索, 将“我”作为一个文学的阅读者和创作者两个 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文学经历贯穿起来;内容上, “文学是灯”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少年时代阅读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和《聊 斋志异》对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因为这两本书让作者第一次真正领略了文学的 魅力,它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同寻常的思考,给 “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而有趣味,
但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对她的精神世界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
在第3、4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农村 生活,这和“文学”有什么关系?
字词积累
苛刻 ( kē )鄙视( bǐ )忏悔 ( chàn ) 纯粹( cuì ) 自卑( bēi )不屑 (xiè )扉页 ( fēi yè ) 鬼祟 ( suì) 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炫耀 ( xuàn ) 淹没( mò )震撼( hàn )浸润 jì n rùn 尴尬 ( gān gà) 凛然 ( lǐn ) 娇憨 ( hān ) 醇厚( chún ) 汀( tīng ) 璀璨 ( cuǐ càn ) 谦逊( xùn )酣畅 hān
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文学的灯哪怕是微弱的,但只要给人一点感 悟,它就光亮无比。
怎样理解“从古至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 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 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现出一 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 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 (第6节末) 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看这电影时正读初中,这段对话在中国 的中学生中广为流传。上课时常有学生压低嗓 音问旁边正在阅读课文的同学:你拿的是什么 书……而女生们更感兴趣的是另一部反间谍电 影,说一名韩国女间谍潜入朝鲜去冒名顶替一 个名叫贞姬的姑娘,为此她在韩国做了面部整 容术。这高超的整容术真的奏了效,使朝鲜人 对两个贞姬真假难分。这样,在很长时间里, 我以为间谍对于朝鲜的渗透和整容术的先进就 是韩国的两大特点。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本民族的优 秀文学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它对我们的精神世界的陶冶 起到积极的作用。
阅读第四部分:怎样理解“其实若把文学简单分为 两类,只有好的和不好的。而所有好的文学,不论是从 一个岛,一座山,一个村子,一个小镇,一个人,一群 人,或者从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出发,它都可以超越民 族、地域、历史、文化和时间而抵达人心。也因此,我 对文学基本持一种乐观的认识。”(第7节末) 2、什么是记叙文中的议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