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一年级数学故事大全

一年级数学故事大全小明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他非常喜欢数学课,因为老师总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讲解数学知识。
今天,让我们跟随小明一起来听听一些有趣的一年级数学故事吧!故事一,《小猫和小狗的比较》。
从前,有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它们都很喜欢吃饼干。
有一天,它们一起拿到了一样多的饼干,小猫吃了3块,小狗吃了2块,然后它们又拿到了一样多的饼干,这次小猫吃了5块,小狗吃了4块。
你知道它们一共吃了多少块饼干吗?故事二,《小兔子的胡萝卜》。
小兔子种了一些胡萝卜,第一天它摘了3个胡萝卜,第二天又摘了5个,第三天又摘了2个。
请问,小兔子一共摘了多少个胡萝卜呢?故事三,《小鸟的蛋》。
小鸟妈妈生了3个蛋,第一天孵出了1只小鸟,第二天又孵出了2只小鸟。
请问,小鸟妈妈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鸟呢?故事四,《小鱼的朋友》。
小鱼有3个朋友,它们一起游泳,第一天有2只小鱼来找它玩,第二天又有4只小鱼来找它玩。
请问,小鱼一共有多少个朋友呢?故事五,《小蜜蜂采花蜜》。
小蜜蜂飞到花丛中采蜜,第一天它采了2朵花的蜜,第二天又采了3朵花的蜜。
请问,小蜜蜂一共采了多少朵花的蜜呢?故事六,《小猴子的香蕉》。
小猴子有一串香蕉,第一天吃了4根,第二天又吃了3根,第三天又吃了5根。
请问,小猴子一共吃了多少根香蕉呢?故事七,《小熊的玩具》。
小熊有一堆玩具,第一天买了3个玩具,第二天又买了2个玩具,第三天又买了4个玩具。
请问,小熊一共买了多少个玩具呢?故事八,《小鸭子的蛋》。
小鸭子妈妈生了4个蛋,第一天孵出了2只小鸭子,第二天又孵出了3只小鸭子。
请问,小鸭子妈妈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鸭子呢?故事九,《小狐狸的果子》。
小狐狸摘了一些果子,第一天摘了5个,第二天又摘了3个,第三天又摘了4个。
请问,小狐狸一共摘了多少个果子呢?故事十,《小青蛙的跳跃》。
小青蛙一共跳了6次,第一次跳了2米,第二次跳了1米,第三次跳了3米,第四次跳了2米,第五次跳了1米,第六次跳了3米。
请问,小青蛙一共跳了多少米呢?通过这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小明不仅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还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故事一年级3篇

数学故事一年级第一篇故事:小兔子算数题小兔子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很喜欢学习算数。
有一天,他在家做作业,遇到了一道算数题。
这道题是这样的:如果小兔子有5个胡萝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小兔子想了一下,用手指头数了一遍,得出答案是3。
但是他不放心,觉得要再算一遍,于是又用手指头数了一遍,还是得出答案是3。
小兔子非常高兴,他兴奋地跑到妈妈面前,向她展示题目和答案。
妈妈看了一眼,笑了笑,夸奖小兔子做得非常正确,还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算数。
从那时起,小兔子更加热爱学习算数,他开始自己编写算数题,考验自己的智慧。
他知道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高手。
第二篇故事:小猴子的糖果小猴子非常喜欢糖果,他经常收到爷爷和妈妈送给他的糖果。
一天,小猴子收到了5颗糖果。
他吃掉了3颗,还剩几颗糖果?小猴子想了一会儿,觉得这个算数题很简单,他用手指头数了一遍,得出答案是2颗糖果。
但是他不放心,觉得要再算一遍,于是又用手指头数了一遍,还是得出答案是2颗糖果。
小猴子非常高兴,他兴奋地跑到妈妈面前,向她展示题目和答案。
妈妈看了一眼,笑了笑,夸奖小猴子做得非常正确,还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算数。
从那时起,小猴子更加热爱学习算数,他开始用糖果来编写算数题,考验自己的智慧。
他知道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高手。
第三篇故事:小鸭子的加减法小鸭子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很喜欢学习算数。
有一天,他在学校上课,老师出了一道加减法的练习题。
这道题是这样的:如果小鸭子有8条鱼,他卖了3条鱼给朋友,又从朋友那里得到了2条鱼,他现在有几条鱼?小鸭子想了一下,手脚并用,很快得出了答案是7条鱼。
他兴奋地跑到老师面前,向她展示题目和答案。
老师看了一眼,高兴地夸奖小鸭子做得非常正确,还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算数。
从那时起,小鸭子更加热爱学习算数,他开始自己编写加减法,考验自己的智慧。
他知道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高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五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篇一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 +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篇二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
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见识少了。
”“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
”“1”信心十足地说。
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5篇)

【导语】兴趣是的⽼师,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学好数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故事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
由于他出⽣在7⽉,为了表⽰他的伟⼤,决定将7⽉改为“儒略⽉”,连同所有的单⽉都规定为31天,双⽉为30天。
这样⼀年多出⼀天,2⽉是古罗马处死犯⼈的⽉份,为了减少处死的⼈数,将2⽉减少1天,为29天。
【篇⼆】⼩学⼀年级数学故事 ⼀只蜗⽜不留意掉进了⼀只枯井⾥,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的对蜗⽜说:“别哭了,⼩兄弟,哭也没⽤,这井壁⼜⾼⼜滑,掉到那⾥只能在那⾥⽣活了。
我已经在那⾥⽣活了许多年了。
” 蜗⽜望着⼜⽼⼜丑的癞蛤蟆,⼼⾥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活在⼜⿊⼜冷的井底⾥。
”蜗⽜对癞蛤蟆说:“癞⼤叔,我不能⽣活在那⾥,我必须要爬出去,请问这⼝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深,你⼩⼩年纪。
⼜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样能爬出去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段,总能爬出去!”第⼆天,蜗⽜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最后爬了5⽶,蜗⽜个性⾼兴,⼼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够爬出去了。
”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被⼀阵呼噜声吵醒了,⼀看,原先是癞⼤叔还以睡觉,他⼼⾥⼀惊:“我怎样离井底这么近?” 原先,蜗⽜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蜗⽜叹了⼀⼝⽓,咬咬⽛,⼜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往上爬了5⽶,可晚上,蜗⽜⼜滑下来4⽶,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最后爬上了井台。
聪明的⼩朋友你能猜出来蜗⽜⽤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篇三】⼩学⼀年级数学故事 当⾼斯还在上⼩学⼆年级的时候,有⼀天他的数学⽼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些⾃⼰的私事,因此打算出⼀道难题给学⽣练习。
他的题⽬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师觉得出了这题,学⽣肯定是要算蛮久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五篇)

两排小动物们摊开手掌一看,可不是,黑熊老师猜得完全正确。
小动物们惊奇极了,忍不住纷纷问道: “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 ”
黑熊老师于是分析道: “
奇数 ×2=偶数
奇数 ×3=奇数
偶数 ×2=偶数
偶数 ×3=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左手是奇数时,奇数 ×3 是奇数,奇数+偶数(右手中的偶数 ×2),结果是奇数。而如右 手是奇数时,奇数 ×2 成偶数,偶数+偶数(左手中的偶数 ×3),结果是偶数。
“你……”“ 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 “不管怎么说,你 ‘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 ”“不0”慌不忙地说, “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 0 度,难道是没有温 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 ‘1呢’? ”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 1037、 1307,永远不能领头。 ”“信1”心十足地 说。听了这话, “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 “这可说不定了,如 0。 1,没有我这个 ‘0来’占位, 你可怎么办? ”
胖子 “0”不服气了: “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 组成 100 呢? ”
“哟! ”“不1”甘示弱, “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 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
‘1+0还’不等于我本身,
“去! ‘1×结0’果也还不是我,你 ‘1不’也同样没用! ”“针0”锋相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篇三
加减号 “+”、 “-”—五百年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
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
以表示减少的 “-”和用来表示增加的 “+”148年9 ,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 “+”、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三篇)

【导语】兴趣是的⽼师,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学好数学。
让每⼀个读者爱上数学,不再把数学看成是枯燥难懂的学科,⼀个个精彩的⼩故事。
⽣动、形象地讲述了⼀个个知识点,是你轻松打开数学王国⼤门的钥匙。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趣味⼩故事(三篇)》,希望帮助到您。
【篇⼀】 从前,⼀个国王经常给⾝边的⼤⾂出难题来取乐,如果⼤⾂答对了,他将⽤⼩恩⼩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被砍头。
⼀天,国王指着宫⾥的⼀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有多少桶⽔,我就赏他珠宝。
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50⼤鞭。
”⼤⾂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们⼼慌意乱之际,⾛过来⼀个放⽜的⼩男孩。
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 ⼤⾂们把⼩男孩带到了国王⾝边。
国王见眼前的⼩男孩⼜⿊⼜瘦⼜⼩,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都替这个⼩男孩捏了⼀把汗,可⼩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
国王⽆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男孩。
⼩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道条件不⾜的问题。
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法找出正确答案的。
⼩男孩正好抓住这⼀关键。
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如果桶和池塘⼀样⼤,就是⼀桶⽔;如果桶只有池塘⼀半⼤,就是有两桶⽔;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就是3桶⽔……” ⼩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篇⼆】 有⼀个年轻的⼩伙⼦来找刘先⽣,并⾃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港旅游,听说您的⼤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 刘先⽣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共有多少⼈?” “⼈嘛,还可以,是⼀个⼤团。
” 刘先⽣⼼⾥⼀阵惊喜:⼀个⼤团,⼜是⼀笔⼤⽣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的⼼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一年级简短数学小故事精选22个3篇

一年级简短数学小故事精选22个
故事一:小兔子数兔子
小兔子去河边玩,看到了几只兔子在吃草。
他很快数出了一只、两只、三只……一直数到了十只兔子。
突然,一个大灰狼跑来了,小兔子吓得赶紧跑回家,一边跑一边数:“一只兔子、两只兔子、三只兔子……九只兔子,哎呀,差点儿被灰狼吃掉了!”
故事二:小熊跳数字
小熊正在草地上边跑边跳,他看到地上画了好多数字,于是他决定玩一个游戏。
他要跳到编号为偶数的数字上,跳五次就可以得到一枚金币。
小熊跳啊跳,一、三、五、七……跳得越来越快,终于跳到了第十一次,他满头大汗地说:“好累,我跳了十次啦,赶快去换金币吧!”
故事三:小蚂蚁搬数字
小蚂蚁要搬数字,他决定把数字搬到从小到大排列好的地方。
他首先搬了一、四、五、九四个数字,当他要搬第五个数字时,却不小心把七和八都搬了上来。
他发现数字不对了,立马把七和八搬回了原来的地方,然后继续搬数字。
小蚂蚁辛苦地搬了一上午,终于把数字都搬到了正确的位置。
他很高兴地说:“我太棒了,现在我可以顺手搬数字了!”。
几则一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

【导语】让学⽣体会到数学源于⽣活、⽤于⽣活的同时,更应该让学⽣体会到数学⾼于⽣活,体会到数学可以带动社会的发展,带动⽣活质量的提⾼,这样更能激发学⽣学好数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数学优秀⼩故事 有⼀个年轻的⼩伙⼦来找刘先⽣,并⾃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港旅游,听说您的⼤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 刘先⽣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共有多少⼈?” “⼈嘛,还可以,是⼀个⼤团。
” 刘先⽣⼼⾥⼀阵惊喜:⼀个⼤团,⼜是⼀笔⼤⽣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的⼼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 “你请说吧。
”刘先⽣⾃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再把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多出⼀⼈,再把分成的四⼩组分成四份,结果⼜多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少有多少⼈?” “⼀共多少呢?”刘先⽣马上思考起来,他⼀定要接下这笔⽣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呢?”他是精明的⽣意⼈,很快说出答案:“⾄少⼋⼗五⼈,对不对?” 于江先⽣⾼兴地说:“⼀点不错,就是⼋⼗五⼈。
请说说您的算法。
” “⼈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次四等分时,每份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第⼆次分之前有5×4+1=21(⼈),第⼀次分之前有21×4+1=85(⼈)。
”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了。
”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的?” “有55个男的,30个⼥的。
” “我们这⼉现在只有11⼈的房间,7⼈、5⼈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 ⼜出了⼀个题⽬,刘先⽣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他只好⼜得花⼀番⼼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案:男的两间11⼈房间,四间7⼈房,⼀间5⼈房;⼥的⼀间11⼈房间,两间7⼈房,⼀间5⼈的,⼀共11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狐狸帮忙
森林里有20只猴子,他们和睦相处,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大家平分,从不亏待哪一个。
有一次,20只猴子共采到130只野梨,可就是算不出每只猴子应当得几只梨。
猴子们忙了半天,肚子饿得咕咕叫,又不能马上吃到梨,有的急得乱蹦乱跳,有的急得抓耳挠腮。
猴子分梨的情景早已给躲在外面的一只狐狸看得一清二楚。
这时候,狐狸大摇大摆地向猴子们走来,“猴老兄,什么事使你们这样着急啊?”不等猴子回话,狐狸就接着说:“是梨子分不匀吧,这件事好办,让我来帮帮忙,怎么样?”
“太好了!”几只猴子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于是狐狸装模作样地一五一十地数着,接着又数了数猴子的只数说:“你们的130只梨,给20只猴兄弟分,按算式‘130÷20’,每
并且在13的后面划去一个0,在2的后面也划去一个0,这样很容易算了。
余1只梨”。
狐狸拍了拍那只猴子的肩膀:“老兄很聪明,现在你们大家都来拿6只走,最后余下的一只就给我来尝个鲜吧。
”
“慢着!”这时,一只金丝猴跳到狐狸面前,指着他写的除法竖式说:“竖式中除数、被除数都划去一个0,表示把它们同时缩小了
10倍,因而余数被缩小了10倍,这样,你要的那零头不是1只,而是10只。
”
“原来狐狸帮忙,没安好心呀!”其它的猴子一下子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