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及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对比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息肉60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60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60例临床病理分析发表时间:2013-07-24T11:48:07.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李娜[导读] 综上所述,B超的检查方法无创并且较为便捷,但是漏诊率却很高[2]。

李娜(辽宁本溪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117000)【摘要】目的通过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与B超诊断比较,对其临床病理进行分析,为诊治子宫内膜息肉提供有利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因子宫异常出血而行B超检查以及宫腔镜检查的患者60例,对其进行宫腔镜与B超两种方法诊断,将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95%的符合率要高于B超诊断的75%符合率,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显著有具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宫腔镜诊断方法相对于B超诊断来讲更为科学、有效、并且安全性高,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B超病理妇科病【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81-02 子宫内膜息肉(简称EP)是子宫内膜受到雌性激素持续作用而发生的局灶性增生病变[1]。

可以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不孕和腹痛等症状。

传统的诊断方法漏诊高,而宫腔镜的应用则大大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因子宫异常出血而行B超检查以及宫腔镜检查的患者60例,其中小于30岁的患者为2例,30至39岁的患者为6例,40至49岁的患者为36例,50至59岁的患者为11例,大于60岁的患者为5例。

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者9例,不规则阴道流血者21例,月经过多者23例。

2. 诊断设备①本次采用由型号为SSD-1100扇扫超声仪(由日本Aloka公司研发),将探头频率设定为3.5MHz;②腔镜采用HYF-IT型与HYF-P型纤维宫腔镜(由日本Olympus 公司研发),诊断镜采用仍然由Olympus公司研发的5.5mm与4.5mm的连续灌流宫腔镜诊断镜。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和B超诊断结果比较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和B超诊断结果比较

现为强 回声 ,但也可表 现为 中、低 、不均 或蜂 窝样 回声 】 。
宫 腔 镜 检 查 :镜 下 为 突 出 子 宫 内膜 表 面 的 有 蒂 、柔软 的 赘 生 物 ,单 发 或 多 发 ,小 者 直 径 为 1 ~2 am ,大 者 可 充 满 宫 r
孕 1 。近年来 ,E P发病率 不断增加 , 有 资料显示 , 3 5岁及
官腔镜 检查 的确诊率优 于 B超 检查 ,可作为 确诊 E P的首选检 查方法 。
【 关键词 】 官腔镜 ;B超 ;子宫 内膜 息 肉;诊 断
子宫 内膜息 肉 ( E P)是子宫 内膜 受雌激素 持续作用 发
生 的局 灶 性 良性 病 变 ,可 引 起 不 规 则 阴 道 流 血 、腹 痛 及 不
胶原化 及成簇 的厚壁 血管_ 1 j 。
统的诊 断方法为 B超 、诊断性 刮宫等 ,漏诊率 较高 ,同时 有诸多 限制 。随着宫腔镜的应用 , 官腔 内病变的诊断率大大 提 高 。现对 我院收治 因子 宫异 常 出血 疑诊子宫 内膜息 肉病 例 的官腔镜 、B 超检查 结果进行 分析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我院 2 0 1 0年 1 月至 2 0 1 1年 1 2月 问 收
1 .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 P S S 1 2 . 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 ,
率 的比较用 x 检验 。P <O . 0 5为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2 结果
治的 5 2 8例 E P患者 ,年龄( 4 0± 1 2 ) 岁。所有 病例均 经病
理检查 确诊 ,2 6 4例 同时行 宫腔镜检查 ,另 2 6 4例 同时行
B超检 查 。两组 一般 资料大体 一致 。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进展作者:姜伶俐吴方跃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8年第28期[摘要]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在子宫内膜表面,由于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宫腔内有蒂或无蒂的新生物。

在女性中发病率为较高,可增加不孕率。

大部分子宫内膜息肉属于良性病变,少部分可恶变向子宫内膜癌发展。

宫腔镜是主要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而切除术后复发是该病的一个难题。

本文就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中诊断、治疗、术后复发及预防等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综述[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0(a)-0029-04[Abstract] Endometrial polyp occurs on the surface of the endometrium, and is a new organism with pedicles or without pedicle protruding from the uterine cavity due to excessive proliferation of the endometrium. The incidence among women is high and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infertility. Most endometrial polyps are benign, and few of them will progress to endometrial cancer. Hysteroscopy is the main metho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recurrence after resection is a difficult issu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hyste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endometrial polyps.[Key words] Hysteroscopy; Endometrial polyps; Review子宫内膜息肉是发生在女性群体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理与子宫内膜息肉过度增生有关。

子宫内膜息肉、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MR序列信号特征及与病理对照研究

子宫内膜息肉、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MR序列信号特征及与病理对照研究

·13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DEC. 2022, Vol.20, No.12 Total No.158【第一作者】刘 洁,女,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内分泌。

E-mail:*****************【通讯作者】刘 洁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MR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3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2月 第20卷 第12期 总第158期(下转第 147 页)特征,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χ-±s )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子宫内膜息肉、Ⅰ期子宫内膜癌MR序列信号特征比较DWI序列上,Ⅰ期子宫内膜癌病变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差值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P <0.05)。

T 2WI上,Ⅰ期子宫内膜癌高信号小囊、低信号纤维核心较子宫内膜息肉少见(P <0.05)。

T 2WI、DWI 上Ⅰ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均可见周围样高信号,但子宫内膜息肉较Ⅰ期子宫内膜癌多见(P <0.05),见表1。

2.2 影像学征象2.2.1 子宫内膜息肉MR表现 33例患者可见子宫内膜增厚,肿瘤直径约10.36mm~46mm;T 1WI上呈稍高或等信号,T 2WI上呈稍低或等信号,DWI上无明显扩散受限,呈低或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息肉显示清楚,略低于内膜,但与邻近肌层强化相似,部分略高于肌层。

33例患者结节带均完整,15例可见出血灶,囊变15例,窄基底16例,带蒂6例。

2.2.2 Ⅰ期子宫内膜癌MR表现 26例患者可见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局部形成菜花样肿块,肿瘤直径约16.67mm~47.31mm;T 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60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60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60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效果观察目的:本研究重点探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受检查的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其检查结果同临床病理检查结构相对比。

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表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90%。

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而言,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高,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首要检查方法。

标签:子宫内膜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符合率子宫内膜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多发的妇科疾病,雌激素刺激过度、炎症是常見的诱发因素[1-2]。

子宫内膜病变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等,病情严重者会出现不孕的症状。

然而,现如今,该疾病发病率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

现如今,医学技术日益成熟,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也随着发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能够直接、清楚地观察到子宫内膜病灶的真实情况、周围组织器官情况,且具有无创、操作便捷、经济实惠、多次重复检查等优势,因此已经普遍用于妇科疾病检查中。

本研究尝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检查的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44.1±5.2)岁。

患者均具有不规则阴道流产史、不孕、月经量多等症状,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本研究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为5~7MHz[3]。

全部患者均使用同一检测仪接受检查。

阴道超声检查无需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取截石体位,在探头表面涂抹上消毒耦合剂,并在探头上套上一次性避孕套,然后把探头慢慢放入到阴道中,同时多角度旋转进行全方位检查,重点查看宫腔内、子宫内膜形态、厚度,并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价值

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价值

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价值发布时间:2023-01-31T01:04:25.6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0期作者:魏叶华[导读]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经阴道彩超诊断的价值。

方法:以2020魏叶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 超声科528318[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经阴道彩超诊断的价值。

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为研究时间区间,甄选子宫内膜息肉病人65例与子宫内膜癌病人65例实施研究分析,均实施经阴道彩超诊断,比较两种疾病彩超诊断相关参数和病灶内部血流情况。

结果平均血流速度(TAP)、搏动指数(PI)以及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癌患者均低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差异显著(P<0.05)。

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内部血流丰富占比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病人,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经阴道彩超可有效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具有无创、经济、操作简单等优势,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女性群体中,子宫内膜癌属于十分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近年来该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其病死率仅低于宫颈癌和卵巢癌。

由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症状和子宫内膜息肉较为接近,若误诊采取不当治疗措施,则会对临床结局产生影响。

鉴于此,此次研究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区间,选取子宫内膜息肉病人65例与子宫内膜癌病人65例展开分析研究,分析了经阴道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为研究时间区间,通过选取子宫内膜息肉病人65例与子宫内膜癌病人65例展开分析研究,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介于33岁到6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8.14±6.28)岁,病程介于1个月到2年之间、病程均值为(8.23±1.50)个月;子宫内膜息肉病人年龄介于32岁到6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8.23±6.16)岁,病程介于1个月到2年之间、病程均值为(8.19±1.52)个月。

98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析

98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析

98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析发表时间:2016-07-22T14:06:49.7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作者:郭小华[导读] 探究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阴道超声报告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相关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兴平市人民医院 7131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阴道超声报告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相关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在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阴道超声报告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1例患者根据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阴道超声报告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2.86%,3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3例患者确诊为子宫肌瘤,1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上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有效明确疾病的性质,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超声检查;病理分析目前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在女性中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1],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经期延长、月经出血量增多及阴道出现不规则出血等。

该病在35岁以上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在25%左右。

近年来在该疾病的诊断阶段往往由于该疾病的发病部位对检查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存在一定的漏诊率与误诊率。

鉴于以上因素,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该院接受治疗的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阴道超声报告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在于探究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阴道超声报告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相关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

整体患者年龄段在26岁到53岁之间,平均年龄(38±4.5)岁,4例患者已绝经。

98例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均在超声科对阴道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初步诊断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初步诊断完毕后,进行诊刮或者接受宫腔镜下手术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三维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探讨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三维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探讨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三维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探讨发布时间:2021-09-01T13:50:41.20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3期作者:耿亚敏[导读] 目的:探索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性耿亚敏庆阳市妇幼保健院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目的:探索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性,分析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的影响特征。

方法:对2020年时间内受诊的60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人员,对这些患者实施二维超声诊断与三维超声诊断,把病理诊断结果纳入金标准,研究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超声变化特征。

结果:二维超声诊断灵敏度数值为61.2%、特异度数值为54.5%、准确度数值为60.0%,三维超声诊断灵敏度数值为89.9%、特异度数值为72.7%、准确度数值为86.7%,互相对比,三维超声诊断的灵感度与准确度数值均高于二维超声诊断,然而特异度的数值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利用阴道三维超声诊断方式,清晰的研究患者子宫腔内病变和内膜两者的关系,给子宫内膜息肉疾病的有效诊断提供依据支撑,诊断效果好于阴道二维超声诊断,所以要大力推广和宣传三维超声诊断模式。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价值;二维超声诊断对于妇科疾病而言,子宫内膜息肉为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变,即患者子宫腔内存有诸多光滑肿物,病变由于机体雌激素长时间对内膜基底层产生刺激【1】,引出血管增生的情况和腺体隆起的情况。

早期阶段病变一般情况下症状不够显著,如果没有对患者时效性治疗可能造成阴道流血的不规律,严重状态下促使患者不孕,所以有效的治疗可提高预后质量。

现阶段阴道超声诊断体现出一定优势,即操作便捷与不出现创面,特别是二维超声,可此种诊断方式无法保障清晰程度。

影像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随之产生阴道三维超声,围绕宫腔冠状面清晰化的呈现机体宫腔内组织结构,所以为了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的最佳方案,挑选60例患者加以医学观察,获取的信息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及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对比
发表时间:2018-03-27T15:27:25.1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作者:袁娅娅
[导读] 探究分析超声及病理诊断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超室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及病理诊断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观察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图像特征及血流情况,评价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200例所选疑是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177例,黏膜下肌瘤13例,子宫内膜癌10例。

超声诊断结果中,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65例,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准确率为93.22%,诊断黏膜下肌瘤21例,误诊8例,子宫内膜癌14例,误诊4例。

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采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099-01 子宫内膜息肉病变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指人体子宫内膜结节状隆起样病变,在子宫内膜息肉病变中较为多见,同时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生长与局灶性增生过长的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炎中比较普遍 [1-2]。

本文采用超声进行子宫病变诊断,进一步探讨了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病理诊断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本院行经阴道彩色多勒超声检查(trainsvaginal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TVCDS)。

患者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9.22±10.54)岁,绝经后患者45例。

12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延长、不规则性阴道出血、点滴出血等症状而到院就诊,30例患者由于不孕而就诊,43例病患临床症状不明显。

1.2 方法
本研究所选设备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PHILIPS iu22,4~8MHZ的探头频率。

经阴道声超声检查步骤为:患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采用常规探测方法观察患者的子宫大小、形态、内膜厚度、宫腔线回声、内膜回声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宫腔内是否存在异常结构等。

病理诊断:组织标本由手术切除,并采用4%的甲醛加以固定,实施常规取材、固定、脱水以及包埋,并实施HE染色,通过光镜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并观察患者病变内部是否存在粗大供养血管。

部分患者第一次内膜检查时间在分泌期,第一次检查结果为内膜呈现不均匀状态,并嘱咐病患在月经结束后3~4d前来复查,就可清晰显示息肉,其原因为子宫内膜息肉较小和月经中后期子宫内膜增厚不易分娩等因素相关。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用χ2进行检验,检验标准a=0.05,其中P<0.05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
经统计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正确率为93.22%(165/177),病理学诊断结果中,子宫内膜息肉177例,黏膜下肌瘤13例,子宫内膜癌10例。

见表。

2.2 超声诊断图像分析
子宫内膜的形成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内分泌紊乱及炎症反应具有密切关系,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来源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子宫内膜,特别是子宫内膜的基底部组织,子宫内膜多出现于患者的子宫宫腔底部,部分出现于宫角位置。

一般来说,小息肉只有数毫米,而大息肉具有数厘米,因此,子宫内膜息肉常布满整个宫腔内部,子宫内膜息肉在不断的病理发展中,可以发出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蒂,如果是长蒂的息肉组织,可能将脱出宫颈口外,继而引发出血、坏死等严重病理现象。

一般子宫内膜癌都会在子宫内膜位置发生,属于上皮性恶性肿瘤。

超声表现为内膜增厚,不均匀,特别是绝经期妇女,内膜厚度超过5mm,要引起高度重视。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以及伴随的血管过度生长,有时还含有平滑肌,息肉突入到子宫腔内。

组织学上子宫内膜息肉是由过度增生的内膜组织表面覆盖以上皮组织构成,通过显微镜观察显示,子宫内膜上皮覆盖息肉三面,营养血管位于中间。

然而,病理显微镜显示出来的特征是刮宫标本对息肉进行诊断有成索或者成束的血管所决定,同时伴有间质性纤维组织增生[3]。

患者子宫内膜供养血管属于螺旋动脉,患者管壁血流阻力与厚度和其子宫内膜时期等存在密切相关性。

但超声检查并不具备典型子宫内膜息肉超声特征,仅表现为内膜增厚,不均匀或欠均匀。

多发、较大息肉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子宫不规则性出血、月经过多以及月经失调等,反生育期妇女也会导致继发性不孕或者原发性不孕等。

而且尽管子宫内膜息肉属于良性病变,而且转化为恶性病变的概率为0.2~0.4%,因此,应该及时诊断与治疗。

本组的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达到了93.22%,根据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图像结果显示,本组研究中出现较大息肉边缘往往存在于单发息肉和多发息肉征象中。

经阴道超声诊断的过程中,由于阴道探头距离子宫较近,不需要进行膀胱充盈处
理,受到完腹部肠气、肥胖、腹壁紧张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另外,阴道超声的探头频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子宫内膜厚度、多余物质及其宫腔病变,极大的提高了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纯红,盛桂梅,刘杨,等.子宫内膜息肉的典型与非典型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1065-1067.
[2]王琨,李婕,李理,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2,33(5):620-621.
[3]何倩,于冰.经阴道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粘膜下肌瘤[J].中外医疗,2012,31(6):176-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