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超声鉴别诊断(精)
最新: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治疗规范

最新: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内子宫内膜组织局部增生,由间质、腺体和血管组成,表面覆盖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镜检查过程中最常见的内膜病变,也是宫腔镜手术中最常见的病因。
子宫内膜息肉通常为良性病变,当出现临床症状时,约20%患者存在小范围子宫内膜增生,其中0.5%~1%为恶性息肉。
分类子宫内膜息肉分类如下:功能性息肉(20%):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学相似,具有增殖期和分泌期改变,根据主要成分可分为腺体型和纤维型。
增生性息肉(35%):组织学改变近似于子宫内膜增生。
萎缩性息肉(44%):伴有退化或萎缩改变,通常在绝经后女性中发现。
恶性息肉(1%):息肉中可见癌细胞。
有两个概念需要特别注意,“恶性息肉”和“假性息肉”。
恶性息肉的定义由Dr. F. Coloma首次提出,指息肉内有恶性细胞,而息肉的基底部及宫腔其余部分完全正常。
假性息肉指子宫内膜局部增厚如内膜息肉,大小<1 cm,由于无营养血管的支持会随着月经来潮而脱落。
症状大部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无临床症状,多在常规体检中被发现。
有症状者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同房后出血、轻微腹痛,有时可引起不孕。
流行病学随着临床工作中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使用率增加,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率逐渐提高。
据估计,在无症状妇女中占1%,在异常子宫出血妇女中占25%。
诊断若临床上遇到可疑子宫内膜息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宫内病变最敏感的方法。
经阴道超声检查(TVUS)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更好地显示其血管供应,提高诊断能力。
通常,子宫内膜增厚时将高度可疑子宫内膜息肉。
其他辅助诊断技术包括子宫输卵管造影和子宫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另外有数据显示,盲刮可能导致的息肉漏诊率高达10%。
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是宫腔镜检查,不仅可以直视息肉,还可以进行活检,甚至在检查时直接进行切除。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增生,通常其表面呈海绵样,并缺乏血管结构,这点可与粘膜下子宫肌瘤进行鉴别。
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

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背景介绍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指子宫内膜局部增生形成的息肉状突起。
它可以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给女性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便。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病理特点子宫内膜息肉常见于子宫腔内的宫腔侧壁或宫腔中央,它通常是由于子宫内膜的局部增生所致。
根据组织学的特点,可以将子宫内膜息肉分为以下几类:1.腺肌症型:组织学上呈现出腺体和肌性增生,并且有较明显的血管扩张;2.腺体增生型: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腺体的结构增生,腺体覆盖面积增加;3.纤维肌症型: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纤维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增生,腺体数量较少。
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1.月经不调: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经量增多或减少;2.月经疼痛:月经期或非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疼痛可伴随腰酸、腿软等症状;3.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可能阻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通过超声波的成像来观察子宫内膜息肉的位置、形态和大小;2.宫腔镜检查:通过宫腔镜的引导下,直接观察子宫内膜息肉,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不明显或轻度的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尝试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口服避孕药或黄体酮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激素水平,减轻症状并缩小息肉的大小。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1.子宫内膜刮宫:通过宫腔镜引导下,将子宫内膜息肉刮除;2.子宫肌瘤剜除术:对于子宫内膜息肉较大或伴有其他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剜除整个子宫。
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恢复情况,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病理特点包括腺肌症型、腺体增生型和纤维肌症型。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
针对不同病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子宫内膜癌超声如何诊断

⼦宫内膜癌超声如何诊断⼦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指发⽣于⼦宫内膜的癌,⼜称宫体癌,为⼥性⽣殖道常见三⼤恶性肿瘤之⼀,80%以上发⽣于绝经年龄妇⼥。
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宫内膜癌的病因与长期雌激素刺激、⼦宫内膜腺瘤型增⽣过长、不典型增⽣过长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宫内膜癌⽣长较缓慢,局限在内膜的时间长,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
Ⅰ期癌局限在⼦宫内膜,Ⅱ期累及宫颈,Ⅲ期癌侵犯⼦宫浆膜和/或附件,Ⅳ期癌侵犯膀胱、直肠及远处转移。
【病理】⼦宫内膜癌⾁眼检查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
1.局限型:肿瘤仅累及部分⼦宫内膜,呈息⾁状或乳头状,灰⽩⾊、质脆,表⾯可有出⾎或溃疡形成。
病灶虽⼩,但易侵犯肌层。
2.弥漫型:肿瘤累及⼤部分甚⾄整个宫腔的内膜。
癌变内膜明显增厚呈不规则的息⾁状或菜花样隆起,灰⽩或灰黄⾊、质脆,表⾯出⾎、坏死及溃疡形成。
【临床表现】⼦宫内膜癌⾼发年龄为50 ~ 60岁,多数发⽣于绝经后,早期⽆明显症状,临床表现包括不规则⼦宫出⾎、绝经后⼦宫出⾎、阴道排液、⽩带增多。
晚期出现下腹痛及全⾝症状。
妇科检查早期⽆明显异常,晚期⼦宫可增⼤变形或盆腔内扪及不规则肿物。
【超声表现】1. ⼆维超声表现(1) ⼦宫内膜回声特点:早期病灶细⼩,仅表现为内膜少许增厚,回声均匀,⽆法与内膜增⽣过长鉴别,需根据病史和诊断性刮宫诊断。
随病情的发展,⼦宫内膜增厚,育龄妇⼥内膜厚度⼤于12mm,绝经后妇⼥⼤于5mm,回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不均匀混合性回声,增厚内膜病灶区呈弱回声或强弱不均杂乱回声,见图9-4-1、图9-4-2。
当病变累及宫颈或癌肿脱⼊宫颈管引起阻塞时,可出现宫腔积液,表现为宫腔线分离,腔内见液性暗区及散在弱回声,见图9-4-3。
(2) ⼦宫肌层回声:当病变累及肌层时,局部内膜与肌层界限不清,局部肌层呈低⽽不均匀回声,与周围正常肌层⽆明显界限,见图9-4-4。
肌层受侵范围较⼤时,肌层增厚肥⼤,回声普遍降低⽽不均匀,⽆法辨认⼦宫正常结构,浆膜下深肌层回声不均,见图9-4-5。
子宫内膜息肉ppt

2021/3/27
CHENLI
4
•4.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有症状者主要以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 长、经间期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和不孕为主要表现。少 部分以白带增多、血性白带为主要表现。仍有约 30%的患者 无明显临床症状(是否治疗有争议,一些观察性研究发现伴 或不伴临床症状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无关,尤其绝经后)。
2021/3/27
CHENLI
7
2021/3/27
谢谢~ 周二愉快!
冀娜娜 2017-09-12
CHENLI
8
• 下周二晚八点黄金时间再见
2021/3/27
1/3/27
10
1.内分泌因素 因雌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因而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与 雌激素水平过高密切相关。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经常吃一 些激素类的保健品,都会使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
2.炎症因素 长期妇科炎症刺激、宫腔内异物(如避孕环)刺激、分娩、流产、产褥 期感染、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都可能引起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且长 期的炎症刺激会使息肉越来越大。
2021/3/27
CHENLI
6
6.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
(1)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随着体内性激素变化 发生周期性改变,部分在月经期自行脱落,期待治疗即 可; (2)左炔诺孕酮宫 内 缓 释 系 统 (LNG-IUS ):可致子宫内膜变薄, 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可预防息肉的复发,但不适 用于有生育要求 的患者; (3)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宫腔镜被认为是诊断及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选择。尤其适用于未妊娠或仍有妊娠要求 者,以及 老年有多种内科合并症者; (4)清宫术:盲操,且效果不佳,对子宫内膜有一定的损伤,导致子宫 内膜炎症、不孕及宫腔粘连(不是有效措施); (5)子宫切除术:创伤大,恢复慢,对不孕患者难以接受。
子宫腔内病变的超声鉴别诊断

像 图上表 现为 :圆形 ,有被膜 , 官腔 内部表 面覆盖 子宫 其
内膜 ,因而在肌瘤的基底部 子宫 内膜多呈 中断状 , 而表面被 膜与子宫内膜延续 ,蒂或基底多较宽 。由于肌瘤 由排列致密 的结缔组织构成 , 组织成分简单 , 以声散射 较少 。当无变 所 性、 坏死 时,肿瘤实质呈均匀偏 低回声 , 回声强度常较 内 其
的超声 正确 定性诊 断是使其得 到适 当治疗 的前提 。上述 各
种子宫 内膜 病变 由于 病理基础 不 同,反映在 声像 图上 形成 各 自的声像 图特 点 ,构成 了声像 图上 相互 鉴别 的要 点。 3 1 子宫黏 膜下肌瘤 的声像 图表现 . 子宫黏 膜下肌瘤 由
于其来 源于子宫平滑肌 , 质地较息 肉或 内膜增 生硬 , 于子宫 内膜与肌层 间挤压子宫 内膜 ,向官腔 内突入性 生长 ,因而声
(9 6 单纯性 增生 。1 6 . %) 6例 内膜 癌 中,弥漫型 9例 (/l ) 9 6, 局 限性 4例 ( /1 ) 4 6 ,息 肉型 3例 ( /1 ) 3 6。 2. 宫腔 内不 同结 节声 像 图表现 ( 2) 2 表 。 2. 官 腔 内不 同结 节病 理所 见( 3 3 表 )
多普勒 仅能在 部分黏 膜下肌瘤 内或 周边检 测到血 流信号 。 因而 ,当在结 节 内未测 到血流信号 时 ,不能 作为肌瘤 和息 肉鉴 别诊 断的依 据 。
3 3 子宫黏 膜下肌瘤 与子 宫内膜癌 鉴别 .
子宫 内膜 癌大
体病理上 分为弥漫型、局 限型和息肉型 3种 。弥漫型超声 显示子宫 内膜呈 团块状弥漫增 厚边界 不规则 ,回声 明显增 高且 不均匀 ,鉴别诊断不困难 。而息肉型为局 限性高 回声结 节, 但表面不光滑呈菜花或锯齿状 , 底多较宽 , 基 与黏膜下 肌瘤 的表 面光滑形成 对照 。局 限型病 灶小于 1 m。其特点 c 为形态不规则或扁平斑块 , 是与黏膜下肌瘤不同之处 。 另外, 子宫 内膜 癌好发于 绝经后 ,常伴 有绝经 后出血或 阴道 排液 等临床症 状可作 为鉴别诊 断 。 3 4 子宫黏 膜下 肌瘤 与子宫 内膜增 生鉴 别 . 子宫 内膜增
子宫内膜息肉74例超声诊断

tcnq eadrsl ti n reso l r crs ]I- eh i n eut u ̄z gt e ud oe[.n u s i h h es J
松 动及 肱骨 头坏 死发 生 ,V型 骨折 发生 延迟 愈合 仅 1 , 合时 间为 1 。 例 愈 6周
2 讨 论
关 于肱 骨外科 颈 骨折 的手 术 指征 及 内 固定 方 法 尚未 统一 。但 多数 学者 专 家认 为移 位 明显 或 合并 肩 袖、 腋动 脉损 伤或 粉碎 性 骨折 的二 部分 骨 折 、 多数 大 三 部分骨 折 和几乎 全 部 的 四部 分 骨折 是切 开复 位 内
固定 的指 征[ 3 1 。 手 术 治疗 中发 现三 叶草 型 钢板 是治 疗 不稳 定 和
的固定 可获 得早 期 活动 。 能使 功 能恢 复 良好 。 既 又避
免 了长 期 卧床及 制 动所带 来 的并 发症 。
[ 考 文 献】 参
有移位 的二 、 、 三 四部分 肱骨 外科 颈 骨折 的一个 适 当
poi a pr o eh me sJ. oe Jit ug mJ rxm l a ft u r [] JB n on S r , t h u
2 0 . 4 A:1 9 9 5 0 28 一 91 -1 2 .
[] Wii R J WogK . w — a n he — a a。 3 la G r n L T o pr ad tr pr f c l ms , t e t r
t r s p n r d c in a d i t r a x t n v ru l s d u e :o e e u t n n e l f a i e s s c o e o u i o
通过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回顾

通过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回顾发布时间:2023-01-04T03:42:39.57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8期作者:阮家琳[导读]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回顾阮家琳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545001[摘要]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回顾。
方法:回顾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间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31例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31例,已手术106例,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子宫内膜息肉82例,误诊24例。
诊断符合率77.36%(82/106)。
结论:通过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诊断时,应结合临床病史,并与其他宫腔占位病变相鉴别,综合考虑,才能避免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主要包括子宫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其中以子宫内膜息肉较常见[1]。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间质局限性增生隆起而形成的一种带蒂的瘤样病变[2]。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可出现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白带增多,部分患者亦可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甚者导致不孕。
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方法有多种, 包括超声、子宫声学造影、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等,阴道超声具有经济、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 为筛查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提供可靠的诊断[3]。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间231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怀疑子宫内膜息肉的病例,总结检查方法及诊断特点及误诊分析,与其他子宫内膜疾病相鉴别。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我院2022年1月~ 2022年3月期间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231例患者,患者年龄12-56岁,平均年龄35.7岁。
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156例,无症状者30例,不孕45例。
1.2 方法采用迈瑞超声诊断仪,阴超探头频率5.0~7.5MHz。
子宫内膜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

➢子宫内膜增厚伴多发片絮状或轻度强化
仅平扫易漏诊
女 43岁
体检发现子宫肌瘤8天
子宫息肉--子宫腔稍扩张
-
子宫息肉---子宫腔稍扩张
子宫肌瘤(粘膜下型)
子宫肌瘤(包膜无强化)
周围无强化区:扩张的淋巴管及血管
正常子宫内膜DWI表现:稍高信号
DWI子宫内膜信号为高信号
女 47岁,月经紊乱,阴道流血20天
T2WI为稍高信号,厚度8mm
Case 1
子宫内膜无增厚,约9mm,结合带部分不规则
Case 2
39岁,不规则阴道流血
Case 2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浸润深度小于1/2个肌层
Ia子宫内膜癌:结合带中断、不规则受累
➢子宫内膜癌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低信号
子宫良恶性病变的MRI动态对比增强---曲线
子宫内膜肉瘤
粘膜下肌瘤 息肉、增生 子宫内膜癌
Byung Kwan Park, et al, Eur Radiol (2006)16: 1591-1598
子宫息肉--动态增强
息肉:T2WI上中心等信号 明显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
子宫息肉--- DWI表现
DWl:等信号 ADC:信号稍高
子宫息肉-不典型强化
女49岁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增生突向子宫腔的良性结
节,有或无蒂,可单发或多发,光 滑,由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肿物
➢40-50岁高发年龄,可发生于任何
年龄
➢症状:小息肉常无症状,多发性、
弥漫型者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 易继发感染、坏死,引起不规则出 血及血性分泌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超声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临床症状较相似,主要表
现为不规律阴道流血、月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绝经后阴道流血等,其超声检
查均有子宫内膜病变,二者临床较容易混淆。 超声特别是阴道超声图像清晰
对本病有良好敏感性及可信度[1]。早期正确的超声鉴别诊断,对治疗有较好的
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
60例(各30例),超声检查后接受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
1.2仪器及方法:应用飞利浦—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
探头3.5-5.0MHz,阴道探头5.0-7.5MHz。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先经腹检查,必
要时排空膀胱行阴道超声检查,进一步观察子宫内膜。
2 结果
本组病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子宫内膜息肉30例,符合26例,
符合率为87%,其中3例为内膜增生过长、1例为粘膜下肌瘤误诊为息肉;子宫
内膜增生过长30例,符合25例,符合率83%,其中3例多发息肉、1例子宫内
膜癌、1例宫腔粘连误诊为增生过长。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间质局限性隆起而形成的一
种带蒂的瘤样病变,他不是真正的肿瘤,以40-50岁妇女多见;子宫内膜增生
过长是由于大量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所致内膜过度增生的病理改变,多见于
青春期和更年期[1]。它们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宫腔内不均质团状
强回声,多为水滴状,或不规则形状,轮廓较模糊,内膜较厚时息肉与正常内
膜界限显示欠清晰,内膜晕回声尚清晰。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表现为子宫内膜增
厚,回声增强,可为均匀回声、不均质斑块状回声或多小囊状回声,与肌层分
界清,可见内膜晕。二者声像图表现不典型时更难区分,要注意其不同组织学
基础及病理过程造成的二维声像特点交叉重叠性,阴道超声接近子宫,能清晰
显示宫腔内膜及有无较小的肿块及内部及周边回声,有无包膜及蒂,是否与肌
层相连,能敏感捕捉血流信号。还要选择适当的检查时间,一般选择在子宫内
膜增生早期检查,此时内膜较薄呈低回声,易与强回声的息肉辨别,有助于对
较小息肉的检出,而且此时内膜脱落完全,也有利于避免将内膜增生误诊为息
肉。另要注意与其他内膜病变的鉴别:粘膜下肌瘤来源于肌层,仔细过程有蒂
与肌层相连,故肌瘤的基底部内膜中断;彩色多普勒能较好显示血流信号,而
内膜息肉及增生均无蒂部血流信号。宫腔粘连的声像图表现是子宫内膜回声不
均,宫腔线显示不清。内膜癌鉴别点是内膜回声不均匀、杂乱,基底线模糊,
彩色多普勒显示异常低阻波,RI<0.4[2]。上述病变均可依靠诊断性刮宫及病理
检查确诊。
综上所述,阴道超声可简单、快捷、无创的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及增生过长提供有力的证据,且能反复进行追踪观察,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病
变的首选方法,结合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就可对内膜病变作出较全面的诊
断。
参 考 文 献
[1]谢红宁主编.妇产科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5-229.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279-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