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期护理常规
临床护理:分娩期护理

临床护理:分娩期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妊娠经过及既往分娩史、疾病史、心理状态。
2.评估生命体征、胎心、子宫收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情况。
3.观察胎盘剥离征象、软产道情况、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4.评估新生儿情况。
(二)操作要点。
1.鼓励产妇进食及适当活动。
2.协助产妇及时排便、排尿。
3.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适时胎心监护,适时肛查。
4.准备接生及新生儿所需物品。
5.协助胎儿娩出,行新生儿APgar评分。
6.协助娩出胎盘并检查是否完整。
7.胎儿娩出后及时给缩宫素。
8.检查软产道是否有损伤,必要时缝合会阴伤口
o(三)指导要点。
1.指导产妇配合呼吸减轻疼痛的方法。
2.指导分娩时的配合要点。
(四)注意事项。
1.重视产妇主诉,给予个性化、人性化的全面护理。
2.胎儿娩出后2h内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监测血压变化。
3.鼓励产妇产后尽早自行排尿。
产前一般护理常规

一. 产前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1.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开窗通风。
2.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左侧卧位,适当活动,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3.给与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4.密切观察产兆及胎心变化。
5.定时计数胎动、吸氧。
6.妊娠晚期有阴道流血、流水者应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
7.已正式临产者送产房并进行交接班。
二.产前健康教育1.消除孕妇对于分娩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
2.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以及母婴同室的规章制度,取得理解配合。
3.讲解妊娠晚期进行胎儿自我监护的方法及意义。
二.产后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后护理1.严格交接班,了解分娩经过,核对产后医嘱。
2.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愉快接受自我角色转变。
3.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清淡饮食,少食多餐。
4.适当活动,促进恶露排出及肠蠕动。
5.密切观察子宫复旧、宫底高度、阴道流血、膀胱充盈等情况。
6.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帮助掌握正确母乳喂养方法,了解母乳喂养效果。
7.督促产后排尿,如产后6小时不能自解应对症处理。
8.保持外阴清洁,观察会阴切口和恶露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
二.产后健康教育1.讲解保持室内的适宜温度、定时开窗通风的意义。
2.注意与新生儿同步休息,坚持母乳喂养。
3.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防止受凉。
4.做好计划生育,产褥期禁止性生活。
三.新生儿护理1.新生儿入室时,详细交接班,了解新生儿的全身情况并记录。
2.认真核对新生儿手圈、性别、床号、母亲姓名。
3.观察新生儿吸吮母乳情况。
4.详细做好新生儿护理记录。
5.新生儿每日沐浴一次,观察全身情况,做好皮肤、脐带、眼部的护理。
6.按要求测试体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7.每日磅体重一次,如新生儿体重下降较明显,需观察24小时大小便情况,了解哺乳效果。
8.新生儿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9.有医学指征需要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根据医嘱喂奶。
四.前置胎盘护理一.一般护理1..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定时吸氧。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02
分娩过程护理
产程观察与记录
产程观察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监测胎心、 宫缩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 处理。
产程记录
详细记录产程时间、宫缩频率、 胎儿情况等信息,为医生提供准 确数据。
产妇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
疼痛缓解
采用非药物性方法,如呼吸法、按摩 等,缓解产妇的疼痛感。
舒适护理
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产妇的体位舒 适、提供心理支持等,提高产妇的舒孕妇的健康 状况,包括血压、血糖、 骨盆等指标,预测分娩风 险。
孕期营养与健康生活
均衡饮食
保证孕妇获得充足的营养 ,包括蛋白质、铁、钙、 叶酸等,以满足胎儿生长 和母体需求。
适量运动
孕妇应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强 体质,为分娩做准备。
避免不良嗜好
孕妇应避免吸烟、饮酒等 不良嗜好,以及过度劳累 和熬夜。
心理调适与产前教育
心理支持
家庭支持
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 情况,心理调适可以帮助她们缓解情 绪压力。
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陪伴对孕妇的心理 健康非常重要,可以为她们提供情感 上的支持和帮助。
产前教育
通过产前教育课程,让孕妇了解分娩 过程、哺乳知识、新生儿护理等方面 的知识,增强信心和应对能力。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1
目录
• 产前护理 • 分娩过程护理 • 产后护理 • 特殊情况处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产前护理
定期产检
01
02
03
建立产检档案
在孕期定期进行产检,记 录胎儿和母体的各项指标 ,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 异常情况。
监测胎儿状况
通过产检可以监测胎儿的 生长和发育情况,以及是 否存在宫内缺氧、畸形等 问题。
妇产科护理常规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措施:1、帮助孕妇了解妊娠的正常生理过程,各期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在临产先兆出现后应及时住院,教导孕妇抚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
2、告知孕妇若为早孕、高危孕妇,以及孕期第20、24、28、32、36、37、38、39、40周,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3、推算预产期,依末次月经推算,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4、孕妇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改变会影响胎儿发育,帮助孕妇树立妊娠分娩的信心,解除对妊娠和分娩的焦虑、恐惧心理。
5、若出现阴道流水现象,应嘱孕妇平卧,以免脐带脱垂危及胎儿生命。
6、指导用药,妊娠期间应避免乱用药物以免对胎儿有害。
7、孕妇在妊娠各期获得丰富营养、足够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健康教育:(一)妊娠早期1、外阴要清洁卫生,以清水淋洗,每月1-—-2次.2、经常洗澡以保持舒适,促进血液循环及皮肤排泄。
3、做好口腔卫生,选用软毛刷刷牙。
4、孕妇不可吸烟、饮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二)妊娠中、晚期1、自计胎动,了解胎动的正常值。
2、乳房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乳头及皮肤皱褶处,防止发炎,皲裂,扁平或凹陷者可于擦洗时用手捏住乳头根部往外牵拉。
3、适当的活动或运动。
其中散步和体操是最佳活动方式,休息时采取左侧卧位。
4、指导孕妇进行胎教。
正常孕产妇分娩期的护理措施:帮助产妇办好入院手续,介绍待产室及产房的环境。
采集病史并完成护理书写。
2、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提供产程进展信息,给予产妇支持和鼓励,缓解、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协助其生活护理。
3、观察生命体征,胎心音、产程进展,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
4、做好新生儿护理,协助胎盘娩出并检查。
预防产后出血,留产房观察2h,注意产妇子宫收缩,子宫底高度,膀胱充盈否,阴道出血量及有无阴道壁血肿。
仔细检查软产道,正确及时进行会阴切开缝合术或会阴裂伤修补术。
5、帮助母婴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6、提供良好的舒适的环境,给予消炎,易消化流质饮食,帮助产妇恢复体力。
分娩护理工作制度

分娩护理工作制度是为了确保分娩过程中母婴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分娩护理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分娩护理工作规范》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娩护理指南》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
以下是分娩护理工作制度的内容:一、收住对象1. 凡住院分娩(阴道或剖宫产)的产妇及新生儿,除不宜母乳喂养者外,均应收住分娩护理区。
2. 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暂不宜母乳喂养,待病情好转后酌情转入分娩护理区。
3. 分娩护理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传染病需隔离时,应将母婴共同进行隔离治疗。
二、工作人员职责1. 分娩护理人员工作职责:(1)实行母婴责任制护理,认真执行分娩护理工作制度。
(2)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伤口、宫缩、阴道出血和排尿情况,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3)协助产妇进行分娩,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4)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清理、保暖、评估和必要的护理措施。
(5)填写分娩护理记录,确保资料完整、准确。
2. 产科医师工作职责:(1)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人负责。
(2)与护士密切配合,指导母乳喂养。
(3)每日查房至少2次,做好相应诊治工作。
(4)认真书写病历,包括有关分娩记录。
三、护理常规1. 产后6小时内母婴观察及护理:(1)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伤口、宫缩、阴道出血和排尿情况。
(2)核对新生儿姓名、性别、住院号。
(3)观察新生儿呼吸及皮肤、脐带有无渗血、婴儿有无呕吐并注意保暖。
(4)协助剖宫产的母亲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指导正确哺乳姿势及按需哺乳。
2. 产后24小时内母婴观察及护理:(1)观察产妇伤口愈合情况,宫缩、阴道出血情况,注意预防产后出血。
(2)评估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注意新生儿黄疸、肺炎等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处理。
(3)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4)进行母乳喂养指导,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产后48小时内母婴观察及护理:(1)继续观察产妇伤口愈合情况,宫缩、阴道出血情况,关注产妇心理状况。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标题:产科病房护理常规
引言概述:
产科病房是孕妇分娩后的重要场所,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本文将从产科病房护理的常规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护士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实践产科护理工作。
一、产妇的基本护理
1.1 保持产妇的卫生清洁
1.2 监测产妇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1.3 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和产后恶露情况
二、产后护理
2.1 协助产妇进行产后恢复训练
2.2 监测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
2.3 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和产后护理知识的学习
三、新生儿护理
3.1 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3.2 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和呼吸情况
3.3 协助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和喂养
四、产妇及新生儿的营养护理
4.1 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4.2 指导产妇进行产后恢复饮食和营养补充
4.3 确保新生儿得到足够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
五、产科病房的环境护理
5.1 保持产房的清洁卫生
5.2 确保产房的温度适宜
5.3 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安静的氛围,促进产妇和新生儿的康复和健康发展
结语:
产科病房护理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护士和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实践产科病房护理的常规工作,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产科护理常规范文

产科护理常规范文一、孕期护理1.健康评估:孕妇进入产科病房后,产科护士首先进行孕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孕妇的体重、血压、血红蛋白水平等生理指标的检查,以及孕妇的情绪状态的了解。
通过评估,护士可以及时发现孕妇的健康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个体化护理计划:二、分娩期护理1.分娩准备:在孕妇出现分娩迹象时,护士会为孕妇做好分娩准备工作。
包括为孕妇准备分娩所需的物资,如分娩床单、产妇护理包等;为孕妇提供舒适的环境,如调节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安排孕妇的家属进入产房,并解释分娩的整个过程等。
2.分娩辅助护理:产科护士要全程协助妇产科医生进行分娩。
在分娩过程中,护士要为孕妇提供相应的物理和心理支持。
包括帮助孕妇保持正确的分娩姿势,鼓励孕妇屏住呼吸和用力推产,帮助孕妇缓解疼痛和紧张等。
三、产后期护理1.新生儿护理:产科护士要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的护理。
包括为新生儿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基本数据;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活动等生理指标的情况;为新生儿进行常规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
2.产妇护理:产妇在产后也需要得到细心的护理。
护士要为产妇观察其子宫收缩情况、出血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等;帮助产妇清洗、更换卫生巾和调整躺卧姿势;指导产妇进行恶露排出的方法等。
3.早期哺乳指导:产科护士要为产妇提供早期哺乳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正确的喂奶姿势、供乳时间和频率的安排、哺乳的注意事项等,以帮助产妇建立正确的哺乳技巧和习惯,促进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总结:产科护理常规是对孕妇从孕期到分娩期再到产后期的全程护理。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评估工作,护士可以及时发现孕妇的健康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分娩期,护士要为孕妇提供物理和心理的支持,并全程协助医生进行分娩。
在产后期,护士要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全面的护理,确保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在早期哺乳指导方面,护士要为产妇提供正确的指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哺乳技巧和习惯。
产科护理常规的贯彻执行能够提高产妇和婴儿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七章第三节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七章第三节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妊娠满28周及以后,胎儿及期附属物由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一、影响分娩的因素影响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一)产力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宫缩)、腹壁肌、膈肌收缩力(称为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是分娩时子宫肌产生的规律性收缩,是临产后的主要力量。
子宫收缩可以使宫颈管缩短直至消失,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胎儿和胎盘娩出。
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1)节律性:节律性宫缩是临产的重要标志,正常宫缩是子宫体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
每次宫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内松弛,宫缩如此反复出现,直至分娩结束。
临产时子宫收缩持续30秒,间歇5~6分钟,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延长,间歇期缩短,至宫口接近开全时(10cm),宫缩持续60秒,间歇1~2分钟。
(2)对称性和极性①正常宫缩起于两侧宫角部,迅速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2cm/ s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在15秒内均匀协调的扩展至整个子宫,此为宫缩的对称性。
②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此为宫缩的极性。
(3)缩复作用:每次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期肌纤维松弛但不能恢复到原长度,反复宫缩使肌纤维越来越短,此为宫缩的缩复作用。
1分娩过程中主要的产力是A.子宫收缩力B.腹肌收缩力C.肛提肌收缩力D.腰肌收缩力E.臀肌收缩力2.腹臂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力量。
第二产程末期腹压配合宫缩运用最有效。
第三产程使用腹压还可迫使胎盘向外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第二产程中,宫缩时肛提肌的收缩可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完成旋转及仰伸等作用,胎儿娩出后,有利于协助已剥离的胎盘娩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地点:
内容:分娩期护理常规
主讲人:
参加人员: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有规律宫缩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分娩期分为四个产程:第一产程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需约6-8小时;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一般需1-2h,经产妇需数分钟至1h;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一般需5-15min,不超过30min;第四产程为胎盘娩出后2h。
(一)第一产程
1.热情接待待产妇;认真评估产妇情况;对初产妇或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进行骨盆外测量,有异常者,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相应的处理,并做好健康教育。
2.产程进展情况观察
(1)宫缩:观察宫缩强度、持续时间及间歇时间。
每次连续观察20-30min或至少观察3-5次宫缩,并做好记录。
(2)肛查及阴检:适时在宫缩时行肛查,次数不宜过多,以不超过10次为宜,每次检查者不超过2人。
潜伏期2-4h查肛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繁者,间隔时间应缩短。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3-4cm送入分娩室。
肛查可以了解宫颈松软度、宫口扩张程度、内骨盆情况、是否破膜及胎先露下降程度,若肛查不清,可行阴道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绘制产程图,有特殊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3.待产妇生命体征监测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特别是血压。
正常情况下,第一产程期间,每个3-6小时测量血压一次。
若发现血压升高,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病人,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通知意思给予相应处理。
4.胎儿情况监测潜伏期1-2h听胎心一次,每次至少听诊1min,宫缩较密者可增加听诊次数。
活跃期15-30min听胎心一次,若有异常,行胎儿心电监护,并通知主管医生。
5.清洁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会阴垫,大小便后及时冲洗会阴。
6.活动与休息产程早期鼓励待产妇下床活动,但下列情况者需卧床:a胎膜已破者b阴道流血者c心脏功能Ⅲ级以上或者有其他内科合并症者d血压≥150/100mmHg者e孕妇发热或怀疑胎儿宫内窘迫者。
鼓励孕妇自我放松,对潜伏期延长、进展慢或疲乏的产妇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以促进产程进展。
7.饮食鼓励待产妇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及充足的水分,对进食差或呕吐者,以及产程延长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8.排尿与排便鼓励待产妇没2-4h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以下情况禁灌肠:胎膜早破、阴道流血、先露部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过强估计1h内即将分娩、合并心脏病等。
9.心理护理加强沟通,环节待产妇恐惧及紧张心理,使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以顺利分娩。
10.疼痛管理评估待产妇疼痛情况,根据疼痛程度和性质,指导其深呼吸、转移注意力、行腰骶部按摩等,必要时协助医生进行分娩镇痛。
(二)第二产程
1.心理护理产妇被送入分娩室后,助产士应及时提供产程进展信息,给予安慰与鼓励,环节其紧张和恐惧,同时主动向家属介绍产妇及胎儿情况以缓解家属的不安情绪。
2.母儿监护与产程进展观察:密切观察产程进展、胎心音变化以及产妇整体情况,最好采用胎心电子监护。
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接生物资及人员准备。
第二产程开始时常规阴检一次,进一步明确宫口、先露、内骨盆及胎方位情况,可以继续试产者,指导其正确屏气用力。
3.接产①会阴冲洗消毒后,经产妇宫口扩张3cm,初产妇抬头拔露时,接产者洗手,铺巾;②导尿③1%利多卡因20ml+生理盐水对半稀释,行阴部阻滞及侵润麻醉④正确保护会阴,根据会阴条件酌情行会阴侧切术,防止会阴撕伤。
4.胎儿娩出及处理胎头免除后先挤出口鼻内粘液及羊水,再协助胎肩、胎体娩出,巡回护士记录胎儿娩出时间。
胎儿娩出后1-2min内断脐;若有脐带绕颈不能推开或松解时,先断脐带,再娩胎肩、胎体。
(三)第三产程
1.新生儿护理
(1)清理呼吸道:置新生儿于辐射台,取仰卧头低位,用负压吸引器洗出口鼻粘液和羊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羊水、粘液吸净后仍未啼哭,可轻拍新生儿足底,刺激其啼哭。
若有窒息应立即进行抢救(见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2)结扎脐带:先用碘伏消毒脐轮及脐轮上5cm的脐带,再将套好气门芯的血管钳距离脐轮0.5cm处夹紧脐带,并将两个干棉球置于血管钳两侧,与血管钳上0.5cm处剪断脐带,将气门芯套住脐带,再用另一棉球擦去断端血后用5%碘酒烧灼断端,最后用无菌小纱布包裹残端,无菌纱布卷饶腹部固定。
(3)一般护理:填写新生儿记录单,并将新生儿信息输入电脑;打足印(男左女右),将腕带按男左女右系在新生儿手腕级足腕上,抱给母亲看清性别和面容后将新生儿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允,然后将新生儿送入新生儿接待室行进一步护理。
2.预防产后出血:胎肩娩出后,遵医嘱给予缩宫素10-20u静脉滴注,促进子宫收缩,加快第三产程及减少产后出血。
3.协助胎盘娩出并检查:有胎盘剥离征像时,一手轻拉脐带,一手放在腹部同时加压宫底,协助胎盘娩出。
胎儿娩出后,阴道有活动性流血超过100ml或10min 后胎盘未娩出,应行人工剥离胎盘术。
胎盘娩出过程中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并正确判断产后出血量。
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测量胎盘体积和重量、脐带长短,注意胎盘及脐带有无异常,并做记录。
若检查发现有残缺胎盘、胎膜,应立即通知医生,由医生根据情况行钳夹或清宫术。
4.检查软产道:急产、助产术后或阴道有活动性鲜血流出时,应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伤,发现裂伤应予缝合,缝合后常规做肛门检查,如发现缝线穿过直肠粘膜,应立即拆除重新缝合。
(四)第四产程
1.健康教育:指导母乳喂养及母儿护理知识。
、
2.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按摩子宫以协助宫腔内积血排出。
若发生产后大出血,立即按摩子宫,建立静脉通道,同时通知医生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3.若2h后产妇及新生儿无异常,将其送入母婴同室区休息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