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家乡的变化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摘要: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
对于我们这些90后来说,体会也许并不深刻,然而在祖辈父辈的谈论中,再结合自己成长时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家乡巨变,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文字上再怎么夸赞改革开放带来的变革都显得过于空洞乏味,唯有切身实际的感受来的真实。
关键字:家乡变化衣食住行改革开放我的家乡是在江苏苏北的一个偏僻的乡村。
改革开放以前,村里非常贫困,家家户户刚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没有楼房,没有林立的建筑,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零零星星的茅屋。
根据家里长辈的闲谈,我依稀能够体会出那种耐人寻味的历史的厚重气息。
在那样一个年代,人人都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在生产队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由于科技的贫乏导致的生产力低下的问题一直无法得以解决,人们连最基础的生活要求都是难以维系。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拂下,似乎绿了满个中国。
30年前村里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终于让农民群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播撒下新的希望的种子。
人们干劲十足,为自己的家园,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了薄弱但是不可忽略的力量。
从那时起家乡开始了大变样。
衣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自己家里做衣服穿的人随着改革开放和乡村的进步越来越少了。
当时,虽然是吃穿问题不严重了,但也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补丁等勤俭节约的习惯还保留在淳朴的家乡人身上,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村里的人身上衣服的补丁越来越少了,穿自家衣服的人也少了,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
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
然而如今,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
还可以网上购物足不出户。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
食80年代初各家各户家里的食品是很简单很单调的。
在现在作为家乡人主餐的白面馒头,那时只有在过年时家长才会给准备。
如今在集市和商店里品种繁多的蔬菜和肉类,当时同样很少吃到。
家乡三十年变化毛概论文

家乡三十年变化毛概论文第一篇:家乡三十年变化毛概论文地处偏远的天水,曾经是深受左倾错误之害的重灾区。
改革开放前,天水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薄弱,体制僵化,数百万人民群众难以摆脱匮乏的物质文化生活。
特别是历经十年“文革”破坏后,天水万物萧疏、百废待兴。
三十年斗转星移,三十年沧桑巨变,今天,天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史无前例的变化,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广大人民群众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一个充满魅力和特色的现代文明城市正在形成。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凡是亲身经历了这30年伟大变革的秦州儿女,无不为我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感到由衷的欣喜;凡是为天水的改革发展贡献了自己力量的秦州儿女,都有理由为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
这是我们的机遇和责任,也是我们的福祉与荣光!30年来,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直接见证。
曾几何时,“吃饱”依然是天水老百姓梦寐以求的愿望,1977年9月,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宋平同志在秦安县召开的一次干部大会上说:“秦安要扭转一年吃四五千万斤回销粮的局面,什么时候秦安不吃回销粮了,我就谢天谢地!”——“吃粮靠回销,穿衣靠救济”,是当时广大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伊始,从大抓粮食生产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调整种植结构到培植优势产业,从兴办乡镇企业到组织劳务输转,渭河川地、关山土塬、秦岭沟峁,勤劳智慧的天水人民,让绿染大地,黄土变黄金,昔日荒山老岭,尽显江南水乡泽国风貌,李萘芥姜,藤接中外奇茎,味聚东南之美,农业产业化道路各具形态。
万千农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出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他们从走乡串户到走南闯北,从远走边陲到越洋过海,磨砺出投身市场经济洪流的意志和智慧,告别了饥寒与痛苦,收获了幸福和尊严。
30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显著标志。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乡镇(街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人教版2019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3分),附加题单独2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3分。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1、至少用()个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2、线形图,填空。
3、钟面上时针走1大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5()。
4、树形填空题。
5、1米=()厘米。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在框里填数:2、看图列算式计算。
3、把圈里的三个数加起来,怎样算得快,为什么?4、选择条件或问题、再进行计算。
小明要做19个五角星,_____________,小明已经做了几个五角星?(1)做了6个,(2)还剩下6个没做,答:小明已经做了()个五角星。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1、根据下图中的个数,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比多少?2、在○里填<、>或=10○8 6○6 8○6+1 4-4○05+4○10 10-3○8 7-3○2+3 6+3○7+3四、选一选(本题共10分,每题5分)1、选一选。
在合适答案下面的□里打“√”。
2.第一小组有男生7人,女生5人。
这些学生坐一辆汽车去动物园,坐哪一辆车比较合适?2、想一想:小明走哪条路回家是最近的,然后在后面的□里打“√”。
五、对与错(本题共5分,每题2.5分)1、他们说的话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2、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1.90个一和9个十同样多。
( )2.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1。
( )3.八十五写作805。
( )4.4个十8个一组成的数是48。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及问题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2012级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专业冶金工程学号 ******** 姓名纪雷刚完成时间 2013年08月21日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及问题内容摘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
因为,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
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一、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真正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农村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
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
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家乡从前和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家乡即将种植的季节,也是农民大忙的季节。
30多年前,农村基本没有条件让孩子上学。
而今,农民也开始进行智力投资,让自己的孩子都念大学,享受高等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简直叫人不可思议。
30年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连瓦片都没有,下雨天,人们可就遭殃了,外面大下,屋里小下,有时墙壁也会掉土。
人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小米饭是等来了客人才吃的,更不用说大米、白面了,根本就没有。
那时人们穿的都是粗布衣,补丁罗补丁,家里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了,用来给孩子做鞋,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里穷,念不起书,都没有上过学校。
交通工具就更没有了,出门全是步行。
现在,家家住的都是砖瓦结构,屋里装修得是富丽堂皇。
吃的是大米、白面、鸡、鸭、鱼、肉,天天不断,穿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换新装。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_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陈兴霞
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并不深刻,然而在父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家乡的房子,家乡的小河,家乡的交通工具,人的生活......都在变化。
听老一辈人说,以前,在农村里人们做饭用玉米杆,豆秸,枯草以及稻草之类的东西当柴火烧,碰上雨天,低矮简陋的厨房里经常浓烟滚滚,呛得人咳嗽不止,熏得人泪流满面.从村头到村尾到处都是袅袅的炊烟.而现在全村都不见了炊烟,原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液化气灶等等,厨房里都装潢得洁净,明亮,烧菜煮饭的家伙也越来越高级,连装油,盐,酱,醋的盒子,也越来越精
致了!
听老一辈说,以前,家乡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起来非常地艰难,运输方面及不方便.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家乡泥泞的土路被改造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这样交通运输就更加方便了,家乡的特产就能卖出去了,这样更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010-11-18。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3篇(最新)

我的故乡在临沭,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个性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视、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着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我和妈妈不仅仅谈起祖国的变化,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泥土简简单单踩成了一条狭窄的马路,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留意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转成了什么样……以前,家乡人民很穷,住着破烂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坏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仿佛都想来凑热闹,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连夜挪动家具。
那时的校园是一座破旧有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一块玻璃也没有。
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春天,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嘀嗒”的雨声与琅琅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合谐的曲子……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破旧的茅草屋转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转成了条条柏油马路……人们利用资源,盖了公园、盖了大桥……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政治小论文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政治小论文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第一篇:政治小论文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三十多年前,邓小平,这位伟大的领袖,民族的栋梁,呕心沥血,为中国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
如今,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了。
30多年来,从城市风貌到普通百姓着装饮食的改变,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一九七八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领导着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就拿我家乡来说吧,它已经从封闭、贫穷、落后、缺乏生机的乡村向开放、文明、富强的新型农村转变——一、生活水平巨变三十年前,大家住的是土屋草房,谁家有二层小平房众人就稀奇得不得了。
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装潢得漂漂亮亮的。
呵,这可不都是改革开放的功劳吗?现在,一出家门,放眼望去,就是平平坦坦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回想当年,人们出行都要走土路,下雨天便泥泞不堪,人们更是苦不堪言。
三十多年前,人们大多只能吃泡菜、地瓜或稀得数得清米粒儿的粥果腹,吃鱼吃肉是过年时才有的奢望。
可是今天,人们餐桌上,腌菜、番薯反而成了“稀客”,大鱼大肉主宰了饭桌,明显的小康生活嘛!二、通讯工具的发展回想改革开往前,人们还需要通过信件,电报和BB机来互相联系,拥有一部电话那是梦想;而今天,连电话都已“落后”了点,手机、电视、电脑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Ipod,Iphone普遍成了人们手中的玩物,由原来砖头厚的大哥大,变成了薄薄的触屏手机。
不用再以写信,寄信来互相联络,现在,一封E-mail,方便快捷地替你传达讯息。
信息高速公路上,连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也能自由地甚至面对地相互交流呢!三、交通工具的发展在爷爷奶奶们的那个年代,你知道自行车是个什么概念么?两个字,有钱!奶奶总说:“唉,我们小时候啊,要是有那么一辆自行车,不知会欢喜煞了多少人!”可你看,今时今日哪家没有一辆自行车?更甚者,家里都开上小轿车了!在以前,连拥有自行车都是奢望,轿车那只是念想罢了。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论文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成长起来的我,亲眼见证了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回顾我家乡的发展历程,并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家乡的影响。
改革开放前的家乡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家乡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
大多数人从事农业劳动,生活以农业产出为主。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封闭等原因,家乡的农民生活贫困,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资源匮乏,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开创了新时代,也为我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农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
农民可以通过承包土地、发展乡村产业等方式增加收入。
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其次,改革开放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道路、桥梁、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交通、能源和信息的流动性,有效地打破了农村的封闭状态。
农民可以更方便地出行,与外界保持联系。
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此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的提升。
政府投入增加,学校和医院的建设得到了加强,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同时,文化娱乐活动也变得多样化,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这些改变使得农民在享受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提高自身素质和幸福感。
改革开放对我家乡的影响改革开放对我家乡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
首先,农村经济的繁荣使得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农民可以更好地解决温饱问题,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节余产业和教育上。
这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带动了更多的人们致富。
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道路的畅通使得农产品的运输更加方便,农业市场的拓展也更加广泛。
同时,电力和通讯的普及也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和交流。
这使得农民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的社会脉络中,与城市进行更密切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论文或调研报告
论文或调研报告名称___我的家乡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姓名_____肖建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专业_______2011级临床五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所在地___________山东省德州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012年9月
平原的发展
--------另眼观改革开放
平原,或许你并没有听过这个地名,很小很偏僻,很容易被人忽视,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没有灯红酒绿的豪华城区,没有风景宜人的旅游景区——这就是我的家乡,平原。
如果你仔细的看过三国演义,刘皇叔发迹之前做过平原县令,这或许是你在倒腾历史时唯一能找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城的地方
如果你经常走京沪,太青县,你或许会听到这个地名,但他仅仅只有一分钟的靠站时间。
是的,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你——这里很落后
如果说改革开放,我相信可以很轻易地罗列出一大堆的数据——当然真假我们无从可知,毕竟这只是数据。
所以我就从另一个角度给你看一下。
记得我们这经常教训孩子的话,当孩子很懒时,大人们总是会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自己都可以走到济南去背棉花去卖了。
”我们这里距离济南少说
也有100公里,15、6的孩子自己走那么远的路去卖棉花------我们也不能说那时候的父母狠心,因为时代在那,就像我们现在可以各种挥霍一样,因为都这样。
这不仅仅说的是穷的问题,70年代,穷是必然的,这里我要说的是路——路不通,有东西你卖不出去,只能靠背,当然走100多里路有点夸张了,但是走20、30里路去最近的棉纺厂还是有的。
路不通,要说厂子里下乡去挨家挨户的收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背。
如果说30年来平原县委县政府做过一件好事的话,也就是把路全修出来了——平原的gdp没有被县政府那群酒囊饭袋搞成负数依靠的恐怕也是两条路,105国道,京沪高速——还有一些省道略去不提。
在平原县,如果一个人富了,那么他除了有靠山,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去跑运输去了。
记得小时候出去玩,走到哪都是乡间土路,平时还好点,赶上下雨,泥泞不堪,人走陷人,车走陷车。
天气不好的话,没人敢出门。
不过,改革开放过后,交通就变得便利起来,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开展,柏油路开始蔓延开来,现如今,基本上公路通门口了。
虽说某些人可能借此大发横财,但是,总体带来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记得小时候,整个县里破破烂烂,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地方,孩子们只能在胡同里疯跑游戏,即使在县城里也仅仅是单调的街道——总体来说,何止一个无聊。
前几年全国各地都大兴文化热,各种主题公园各种名人故里应运而生——虽说平原不起眼,但我们前辈有起眼的人啊,刘备刘皇叔,因为在平原带过,县里的领导们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大打三国牌,花了三个亿修了所有刘备跟平原的一切,各种广场各种湖,还让县里的拍马文人像编网络小说一样杜撰了刘备当年在平原的一切——虽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面子工程,对于当年大兴的文化热没有一点帮助,没有带动一点经济房展——但是,一切都在但是两个字后边有些优点——但是,本县民众有了可以聚集玩乐的场所,那些原本几年刘皇叔的广场成了大爷大妈们跳舞扭秧歌的场所,小情侣们也可以去湖边亲亲我我了——这或许就是所说的坏心办好事——当然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娱乐设施的添加,人们不再是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可以出去溜个弯,起码是有了可以遛弯的理由——我感觉这是一种很好的改变,思想本身的改变比广场更重要,民众对娱乐有了诉求,必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娱乐场所,带动经济发展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我想起码对别人说的时候,我们不至于仅有的娱乐活动是电视。
虽然那些县里的大老爷们自吹自擂的高的政绩工程,但是终究是办了好事,还是给他们加上一分吧。
但这一分却显得有点苦涩-----这些所谓的公仆们办的好事却不是人家本心使然,这种感觉就像自己突然收到一条祝福短信,却马上有收到一条“对不起发错了”一样——对此,我也只能说:“呵呵.”
当然,也不能说他们一无是处。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流,那些个官员们在吃喝玩乐,互相勾心斗角,向上溜须行贿,向下欺压贪污之外,也搞来了一些投资,建起了几个食品加工厂以及造纸厂,化工厂等等的一系列工厂,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县里基础设施建设,为县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这是无可厚非的,改革开放给这座小城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上对劳动力外流起到了一些缓解作用,,富裕起来的人们用通过消费促进了这个小城财富的循环——总之,人民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
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教育的发展。
对于教育方面,平原还是做的很牛的,牛在哪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吧,高中自从十多年前扩建之后这个大啊,比某些大学修的都大。
这确实也是一种进步,起码保证了总体整体的教育水平。
十年前那个破破烂烂的小学校,仅有那么几座楼,学生宿舍还是平房,扩建之后,别的不敢说,起码从外面看,学校随便拿出一栋楼都要比县政府的楼豪华,这起码比某些地方最豪华的地方时县委县政府的办公楼是当地最豪华的楼要强的多,看来我们的领导们还是没有高调到那种地步啊。
而且能够有的人宿舍甚至要比我们现在的宿舍要好得多——起码哪里还有阳台。
平原的教育思想是颇有争议的。
因为对于大多数县城来说,初中每个乡镇都有,高中有几个乡镇会有——但是我们这里,乡镇的初高中全被废除,整合到县里,学生从初中开始住校,实行封闭化管理。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争论寄宿制的好坏,单从学习来看,确实是将教育大众化了,教育没有了地域的限制,所有人所拥有的师资水平是一样的-——这最起码是公平的,其次呢,这就有点像流水化作业了,在中国整体的教育体制下,在我看来,这最起码能提高平均成绩。
甚至新闻联播也报道过平原的这种做法,虽然没有做出评论,但是,据我看来,这是一个肯定的态度,对于一些偏远的教育水平低的地方,这不失为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所以,平原的教育局的某些领导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确是日新月异,无论是好是坏,我们终究迈出这一步,这就是一种进步。
变则通,通则达,即使我们有失误,总比墨守成规要好的多。
邓小平说得好: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
以后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