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之改革开放
毛概改革开放分析

毛概改革开放分析第一篇:毛概改革开放分析改革开放的利与弊改革开放(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
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四位。
有人说很快会赶上德国。
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
毛概关于改革开放论文

毛概关于改革开放论文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伟大实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毛泽东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入手,探讨毛概中的相关观点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
二、毛泽东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改革开放”,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后来的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事求是的思想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鼓励人民对现实进行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察和分析。
他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强调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
这一思想对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使中国领导层对当前形势进行客观分析,勇于面对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2. 实事求是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相结合,对于推动改革开放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毛泽东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不能盲目追求外国模式。
这使得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国情和人民的利益,逐步找寻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道路。
3.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毛泽东非常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创造出新的发展途径。
他主张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拘泥于经验的局限,勇于开拓创新。
这一思想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鼓励人们以开放的思维去面对问题,敢于打破陈规旧思维,在改革中不断突破。
三、毛泽东思想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毛泽东思想提倡实事求是的观念,实践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实事求是精神对后来的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促使中国领导层在改革中更加注重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其次,毛泽东思想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这一观点使得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能够避免盲目追求外国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道路。
浅析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

浅析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期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篇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摘要:本文主题是论述改革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
第一,改革开放使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第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找到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正确途径;第三,改革开放注重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给社会主义制度注入了活力,全面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从1978年十一届三种全会开始,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革实践顶住了苏东剧变所带来的冲击,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初步改变了中国的穷困面貌,使社会主义理念放射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回顾过去三十年的历史,更加坚定我们沿着改革开放之路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的信心。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思想解放的革命,使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回顾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最大的问题,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是用实践去丰富、发展理论,而是用理论来剪裁现实。
因而在左倾思潮影响下,我们的实践越来越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
粉碎“_”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过去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反思后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横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使广大干部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了出来,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3篇(最新)

我的故乡在临沭,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个性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视、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着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我和妈妈不仅仅谈起祖国的变化,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泥土简简单单踩成了一条狭窄的马路,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留意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转成了什么样……以前,家乡人民很穷,住着破烂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坏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仿佛都想来凑热闹,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连夜挪动家具。
那时的校园是一座破旧有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一块玻璃也没有。
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春天,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嘀嗒”的雨声与琅琅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合谐的曲子……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破旧的茅草屋转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转成了条条柏油马路……人们利用资源,盖了公园、盖了大桥……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论中国改革开放方向的毛概论文

论中国改革开放方向的毛概论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篇一《论具有强大动力的改革开放》摘要:改革开放是我国经历曲折之后提出的一大伟大的创举,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结合了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并借鉴其他国家的历史道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我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
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不仅发展了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关键字: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强大动力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1920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首次冲击。
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还处在帝国主义资本时代,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第一次的大萧条,资本主义的弊端开始出现,这次弊端的出现,可以说是二战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苏联社会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随着世界的发展,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了之前的暴力状况成为了现如今的时代主题,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之内可以保持这种和平与发展的外部环境。
任何伟大的理论要想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成为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都必须转化为实践创新才有可能实现。
我们党和政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此我国展开了新的篇章——改革开放时期。
2改革开放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邓小平理论被称为“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邓小平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又开阔了其新的境界。
邓小平同志凭借自己理性的思维与胆识,回答了众多始终禁锢着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新的问题和新的看法,提出要符合三个“有利于”。
这就要求党和国家人民要开放自己的头脑,更要使我国对外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

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我国改革开放有着深厚的国际国内背景, 面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困难, 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着力回答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这一时代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各国, 在发展初期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 但后来由于没有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体制和机制逐步僵化, 导致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 至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面临严重的困难。
在此同时,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新技术革命兴起的机遇,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调整自己的体制和政策, 缓解社会矛盾, 表现出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势头。
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遭遇了极大的挫折。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后, 极大地发展了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 但也走了弯路, 甚至发生/ 文化大革命0 这样全局性的失误, 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停滞,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面临着巨大的国际性挑战和压力。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下, 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和发展社会主义双重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 开始深刻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进程中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而资本主义为什么在发展进程中又起死回生, 表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怎样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 发展起来, 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引出了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走改革开放之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毛概论文3000字

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毛概论文3000字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今,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3000字篇1《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实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怎样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弄清这些问题,对全面认识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导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的进行改革开放,有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30多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

改革开放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改革开放毛概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毛概2000字论文篇一:《改革开放国内背景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了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本文试图从这一决策出台的国内背景对其进行解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上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地位,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建国以来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通过拨乱反正凝聚了民心,这一切都为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如何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要求和做法。
关键词:改革开放决策国内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道是“饮水思源”,我们必须要铭记有功于这一决策的伟人,也需要回到三十多年前的中国,去深入地了解这一决策出台的国内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继续贯彻这一英明决策。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上确立了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改革开放的提出和顺利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邓小平同志一生中经历“三起三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政坛的传奇人物。
他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对中国的国情有清醒的认识,对我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和总结,真正承担得起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角色。
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既是这一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指导了这一伟大的实践。
第二,建国三十余年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探索的实践及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实践条件和理论基础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八大以来对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的探索,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1959年庐山会议以前八九个月的探索和1960年冬天以后五年调整的探索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语学院12级英教4班林婉婷120201092 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演绎了前所未有的果断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回忆过去,面对现实,思考未来,中国要消除“左”的干扰、摆脱传统体制的制约,就只有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不断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向前发展。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正文:
改革开放实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怎样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弄清这些问题,对全面认识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邓小平不但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而且描绘并规划了具体蓝图,领导制定了实现这个蓝图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而始终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大方向。
而今,改革开放已成为深入民心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邓小平理论不仅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更为我们建设了一个新时代。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建国以来一些失误产生的原因。
首先在思想路线上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全党应解放思想、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人民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产生迷茫的时候,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事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论断在思想观念上为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使人民纠正了过去的错误观念,以辩证双向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而实施的方法,就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导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的进行改革开放,有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30多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把增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首先是思想解放的三十年。
正是得益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领导,三十多年来国人才从“文革”期间的保守、落后、偏执的心态变得开明、积极、宽容,为“大国”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切的改革,首先必须自思想始。
正缘于此,从1978年伊始,我党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不断的引进、学习、消化世界范围内一切有益的、积极的意识形态,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世界接轨,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用这些先进理念指引我们的改革,才彻底搞活了计划体制下日益困窘的局面,这才有了三十多年间的快速发展。
三十多年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成功、获胜、腾飞的法宝,是我们社会和谐、民众安宁的根本保证。
30年的风雨兼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铸就了华夏儿女近百年的富强梦想!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就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永往高攀的历史缩影。
细细的翻阅这段时光,常常忍不住叹息:这是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民族啊!三十多年的时间创造了多少奇迹,留给世人几多感慨、几多震撼?我们默默
奉献着的先辈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感慨于我们这一辈人的无知与狂妄,深深叹息,然后又是莫名的期待:对于我们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个和父辈共同的话题,一个打破代沟天堑的良好契机。
无论怎样,围绕着这个令我们骄傲的话题,我们应该有共同的自豪和心声吧?
改革开放演绎了前所未有的果断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回忆过去,面对现实,思考未来,中国要消除“左”的干扰、摆脱传统体制的制约,就只有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的领导下,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纠正“左”的错误路线,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二是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在党内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978年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开辟新的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发展成为新中国历史的里程碑;四是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制定了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指导方针;五是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消除思想僵化和封闭守旧意识,要求人民的思想要适应改革开放,迎接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一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革命首先在农村展开,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要高度重视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在改革开放中牢牢抓住生产力不放松。
一是深刻地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并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二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
实践证明,第一、第二步已经实现,第三步在新世纪初已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论述,一则消除了人民几十年来对社会主义只有计划经济、不能有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
二则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由此,使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四是“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一方面克服了在发展中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问题,用发展的事实来证明党执政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另一方面为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特别是重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认识上的思想障碍,使非国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五是在邓小平同志“抓住时机,加快发展”的要求下,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实现了每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党能够形成邓小平理论,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