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1简介
寿山石——万中无一的大山通石

寿山石——万中无一的大山通石大山石产于柳岭北面深山之中。
是柳岭采石业自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日益兴盛,矿洞不断向纵深扩展所出产的新品种,取大山为名,意为石出大山之中。
大山石给人的印象是一种粗石,产地为旗降矿脉附近的大山坑;颜色为红、紫、兰、黄、白、绿等;质地多为网状的棉砂,硬度高,石性脆,黄绿部分砂岩常夹通体结晶性体质。
大山石的结晶体称作大山通。
似乎大山绝大多数石头的普通,是为了造就另类的辉煌,众多的“百姓”缺衣少食,是为了让“帝王”更加雄壮。
大山通的存在,让谁也不敢小看大山这个石种,就犹如水帘洞的猴子有个孙大圣,哪个妖怪也不敢欺负众猴子。
“晶”是透明度的形容,其他的石种晶是最高等级,但此并不能形容最佳状态下的大山。
“通”者达四方而无碍,大山通在此形容上更进一步,除了要达到“晶”的透明度等级外,还要求整石为肉质,且无岩质、无糕点、无斑块的状态。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好的大山,多少都是岩质夹着晶肉的。
许多石友与商家将这样的石种,高兴怎么叫就怎么叫,有的叫大山晶,有的叫大山通;前者的称呼也罢,后者的叫法可是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的。
大山通的主要三种颜色,黄色的似枇杷黄,白色的如办公用纸,绿色的像绿色啤酒瓶,皆色泽匀称,无色块与斑点,硬度不输旗降,透度能超过最一流的二号矿。
因为有着非常苛刻的标准,真正意义上的大山透万中无一,其价格极其昂贵。
如果说到与昌化冻石接近的寿山石,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杜林与善伯。
其实大山通与昌化的接近程度比之两者犹有过之。
首先它们的色调相近,都具有灰调子。
其次细腻的质地也颇为类似,最重要的还是两者的荧光感极为雷同。
如果说差异,大概昌化质地更生硬,而大山则较为细柔。
昌化晶冻石大山通石。
寿山石介绍

寺坪田石: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
元末战乱,广应寺因曾收留过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连同僧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田黄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黄石经火炙后又埋入土中。
造化弄人,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水分浸蚀不但没有让这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田黄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养反而赋予了它们更为绚丽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黄石原有的优良品质,更进一步成就了其温润如古玉的厚重质朴的独特魅力。
此时的寺坪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石头,更像是历经风云变幻后的智者,它们静静的守护着广应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记录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广应寺明洪武和崇祯年间,两次焚毁、重建,反常的环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独特的演变条件。
其中明代毁于大火两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时间。
明时寺坪石的数量颇多,到广应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寺坪田的身价逐年上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易金十倍”了。
旗降石质地细腻脂润,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在寿山石中韧性最强。
色泽很丰富,以黄色为基调,有黄、红、白、紫、灰等色,或单色,或二三色相间,色泽深浅变化,或浓或淡,相互辉映。
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
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如黄旗降、红旗降等。
杜陵坑山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独石,埋藏于坑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
掘性杜陵坑石石质脂润,微透明,惟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
黄色掘性杜陵坑石,有桂花黄、枇杷黄、橘皮黄,有时亦出现萝卜纹。
石皮红筋,易与田黄石相混。
二号矿石:产于寿山乡党洋村二号叶蜡石矿,属黄巢矿脉,石性凝结微坚,细腻滋润,色彩绚丽。
结晶状态:有全结晶,半结晶,未结晶,即使未结晶的二号矿石,也至少已经起冻,而且质地细腻,光彩夺目。
寿山石

高山石
石质细而微松、光而通灵
红、黄、白、灰、红色斑点、偶见金沙、单一或双色相间、多色相间
因产于寿山最高峰得名
《海的女儿》《东方朔献桃》,《太白醉酒》《指日高升》
善伯洞石
石质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
红如桃花、黄如蜜蜡、灰如秋梨、白如水晶、赤如鸡冠、紫如茄皮
肌理多含金沙和粉白色、色彩艳丽
《踏青》
寿山石雕刻技巧多样齐全,主要有镂雕、圆雕、透雕、薄意、浮雕、高浮雕、镶嵌活链、钮雕等
作品造型一般包含古朴、善取巧色、将中国画融入薄意雕刻、精巧华丽、精妙绝伦、雅俗共赏
荔枝冻
晶莹通透,性坚者,两石相铿锵作响
白色为多,尚有黄、红、灰及各色相间者
因石洞口曾有株野荔枝树,且石材呈白色,极似新鲜的荔枝肉而得名,肌理隐现细密萝卜纹
旗降石
石质结实、湿润、坚细、凝腻
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
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色彩丰富
《虎溪三笑》《节节高》
大红袍石
石质结实,多藏于地表深层
大红为主调,除外有橙色、黄、绿、青、蓝、紫、灰等
浑厚古雅、纹理自然、神采飘飘、七彩斑斓
坑头石
石质颇坚
白、黄、红、灰、蓝及黄白相相间
湿润可爱、纯洁灵通、透明或半透明
都成坑石
石质结实,晶莹
白、红、黄、黑、花、晶
色泽丰富、表里如一
《桃园三结义》《前程似锦》《竹报平安》《丝绸之路》
芙蓉石
石质湿润、凝脂、细腻不甚透明
红、白、黄、青、红花乐
有着“似玉而非玉”的特质,雍雅尽在其中,被称为中国的“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
《一生忘忧》、《龙腾盛世》、《皆大欢喜》、《双龙戏珠》
寿山石简介

寿山石简介民间相传寿山石始于两汉,未有足证,现存的福建省博物馆,由福州闽江南岸桃花山南朝墓葬出土的老岭石"卧猪"(圆雕)刻工简朴,形态逼真,证明远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寿山石雕就已问世。
唐代,经济繁荣,佛教兴盛,寿山大兴寺院建筑,寿山石雕也得以发展,据传当时僧侣利用寿山石刻制佛象、香炉、念珠等,供寺院使用,也作为礼品馈赠香客。
宋朝,重文轻武,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福州成了东南沿海重要城市,推动了寿山石雕的发展,从福州地区出土的宋墓寿山石俑来看,不仅数量多,且品类丰富,造型各异,生动多姿的各式人物禽兽,刀法简练,风格严谨,可以看出,寿山石雕已进入成熟阶段。
元代之前,印章多以铜、铁、玉为材。
元明之间,民间流行用"花乳石"刻制印章,寿山石章以洁净如玉、柔而易攻而应运而生,倍受书画家、篆刻家的赏识,自此,篆刻家自行奏刀,追奏仿汉、斑驳淋漓,中国独特的篆刻艺术得以风行和发展,"万朵云霞几度攀,珠光宝气绝人寰,风靡皖浙千家刻,功在印坛是寿山",现代著名金石家钱君陶先生对寿山石在篆刻艺术史上的功绩作了很高的评价。
明代,寿山石的钮饰艺术得到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钮饰基础上,造诣很高,风格独特的印钮艺术,寿山石章成了文人墨客们的心爱之物、珍藏之宝。
由于石章钮饰的出现,寿山石雕技法有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刀具,握刀与运刀的方法都有了改变,过去的石俑、主要以肩膀顶着木柄长刀具雕刻,刀向多显直线,对于细小的印章钮头来说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了,刀具演变成为手凿与修刀,完全用手掌握,运刀如笔,刀法刚柔相济,婉转流畅,所表现的形象婀娜多姿,更臻完美,同时,受中国画的影响,出现了高浮雕技法、皱法雅洁,实有画意,从此,寿山石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是寿山石雕的昌盛时期,史籍记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雕刻艺术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动物及玉镶嵌各种器皿,印章的钮饰更加精致多样,表现技法上出现了阴刻和链条技法,乾隆皇帝用过的一套"宝印",就是用一块田黄刻制并由两根链条连接起来的三颗印章,技艺高超,堪称国之瑰宝。
寿山石简介

寿山石简介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被誉为“中华瑰宝”。
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寿山石的形成寿山石矿床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西自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
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 1.4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后,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和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稳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
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寿山石的成分寿山石是以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为主的单矿物或多矿物非均质集合体,含少量石英、绢云母、水铝石、绿泥石、红柱石、绿帘石和黄铁矿等。
化学成分主要为:、、O等。
主要矿物化学组成:叶蜡石为[],高岭石族为[],伊利石为(KO)SiAl。
寿山石按其主要组成矿物分叶蜡石型、高岭石族型、伊利石型三种,叶蜡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高岭石族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石;伊利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
据地质调查资料,寿山石主要微量元素有:Sn、Mo、Pb、Zn、Cu、Cr、Ni、Co、V、Ba、Ga、Sc、Nb、Y、Be等。
其中至少有七种(Mo、Zn、Cu、Cr、Ni、Co、V)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一种(Sn)为侯选的必需微量元素。
寿山石的特征寿山石质地晶莹、凝腻、温润、通透、色彩斑斓、刚柔适中,“细、凝、腻、润、灵、透”六德齐俱;其结晶状态属隐晶质集合体,呈细粒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变余凝灰结构等。
地方课作业:寿山石文化

贰 寿山石价值
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品始见于南朝的石俑 宋代开始大量开采寿山石,并用于雕刻 元末,开始用寿山石头刻印章
中国四大印章石
福建 寿山石
浙江 青田石
浙江 昌化石
内蒙古 巴林石
颜色艳丽
娇艳华贵
色泽湿润
通透灵动
寿山石收藏
寿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经开始 明末,曹学铨发现并开始收藏田黄石 清代,“寿山石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 寿山石中的田黄石有“易金十倍”的价值 1982年,美国一个教授“万金买田黄”,买了一块2两重的田 黄石原石材
名字将这座山改叫寿山,把棋子变成的宝石叫寿山石。
肆 寿山石知多少
第一题 寿山石起源于哪里? 福建福州长寿村
第二题 四大印章石是哪四种? 福建寿山石 浙江昌化石 浙江青田石 内蒙古巴林石
第三题 哪种寿山石有易金十倍的价值? 田黄石
谢谢观看!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泰戈尔
成了鹅卵状的溪蛋石、溪管石以及 在水洞中堆积的牛角冻、水晶
冻、玛瑙冻及环冻;在山林中,就形成了
高山石、旗降石、
大山石、芙蓉石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鲎箕石、坑头田等彩石。
山中遇仙
还有一种说法,说寿山这地方起初不叫寿山。大山附近住着一个
樵夫,叫陈长寿。陈长寿喜欢下棋,棋艺高超。有一天他上山
砍柴,见两位白发老者在对弈,陈长寿就上前观战。两位老者见他
收藏重在趣味而不是价格。精神层次的享有是可遇 而不可求的。清代篆刻大家邓石如刻过一枚白文印 章,印文是“有好都能累此生”,在叶少波看来, “累”字体现了邓石如对自身艺业的痴迷、执着, 也是一种无悔的态度。
无论是收藏原石还是经过艺术家雕刻的作品,更多的应该 是为了艺术欣赏。 但如今,赌石成风 却大行其道。 艺术与投资挂钩, 显然就披上了一层更加神秘、隐晦的外衣。
关于寿山石的故事

关于寿山石的故事
寿山石是一种来自福建省福州市寿山地区的石材,因其开采、加工、雕刻等工艺繁琐而独特,被誉为“石中之王”。
以下是一些关于寿山石的故事:
1. 起源传说
寿山石起源传说有多种,其中比较公认的是“石鬼洞人”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两个人因避战乱而来到福州寿山,在山中发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
他们将其带回村里,并开始进行雕刻。
这些石头不仅被用于雕刻艺术品,还被用于制作房屋、家具等生活用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人们逐渐掌握了寿山石雕刻的技巧,并将其发展成为这门手艺。
2. 雕刻艺术
寿山石的雕刻艺术起源于清朝,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寿山石雕刻的题材广泛,既有人物、动物、花卉,也有山水、风景等。
寿山石雕刻工艺繁琐而复杂,需要掌握多种技巧,如雕刻技法、刀法、造型等。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品因其独特的风采和精湛的技艺,被誉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3. 品牌文化
近年来,寿山石的品牌文化逐渐受到关注。
福建省政府将其列为“福建省特色文化品牌”,寿山石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符号。
一些品牌也开始将寿山石雕刻作为品牌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寿山石雕刻艺术品和纪念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寿山石作为中国传统石材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独特的质地和优美的雕刻技艺,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寿山石(上)

田黄石 的石皮 ,有 的很薄 、有的较厚 ,石皮颜
色主要 有黑 、黄 、白、灰绿等 ,石皮可为单层 、双 层 ,也可为三层 ,皮质 比其它掘性寿 山石 的石皮要细
结柔嫩 ,用刀轻刮 ,刀感流畅而微沉 ,粉粒 细腻 均
匀。 由于石皮是鉴定 田黄石的重要依据 ,在雕刻田黄
石时 ,一般都会保 留一部分原始石皮 ,这为田黄石的
才有可能内外一致 。
田黄石的颜色与普通寿山石有质的区别 。普通寿
是高山矿 区坑头 附近的寿山石原岩经受剥蚀 ,分 山石 的颜色是原生的 ,而田黄石的颜色是次生的 ,其
解为小块 ,经溪流 的长期 冲刷 、分选 ,其质地疏 主要特征是颜色分布不均匀 ,在结构相对薄弱的部位 松 、多裂部分被逐渐磨掉 ,而留下的精华部分 。 色比较浓 ,然后才向较致密部位渗透 ,这在放大检查
一
本类寿 山石的质地比较滋润 晶莹 ,可为透明 、
本文按 主要组成矿物将寿山石分为八大类 ,逐一做 半透明及微透 明等 。与其它寿山石 品种相 比,刀感
较软,用小刀轻刮 ,呈特征的刨花状 。
、
地开石型 寿山石
3 .放 大检查 ()颜色 1
放大检查 时可见颜色分 布不均匀 ,无论是红色
鉴定提供了依据。 3 .颜色 田黄石色泽鲜 而不俗 ,以黄色为主 。
无论红田、黑 田、白田,都带有黄味 ,但不同田黄石
图7
的色调 、色饱和度不尽相同。即使是 同一块 田黄石 , 其 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除白田黄石以外 ,大
4 .密度
一
般介 于25 —2 3 . 8 . 之间 ,含其它杂质矿物 都是外浓 而向 内逐渐 变淡 ,尤 其是大 而宽厚 的 田黄 6 时会有所变化。 石 ,内外一色的极少 ,只有形状薄 、体积小 的,颜色 ( )田黄 石 二 田黄石主要分布 于寿 山溪两旁的水 出中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分特点2
田黄石质是珍珠石与地开石成不同的比例 的银裹金是纯白色、半透明的地开石包裹 着金黄色的冻状珍珠石。
成分特点3
就是一般的印章石,基本上都是由地开石 与高岭石类的矿物组成,含少量叶蜡石, 这些叶蜡石在石料中分布并不均匀,
成分特点4
由地开石组成的石料寿山石与叶蜡石 组成的一般矿石是有区别的,后者软, 指甲易刻动,蜡状光泽强、敲打易裂 开,结晶粗,有定向片状感,
寿山石1—简介
作者:尹贤洙
英文名
寿山石(Shoushan Stone)
主要成分
寿山石主要化学成分有:SiO2、Al2O3、 FeO、TFe2O3、TiO2等。 不同品类的寿山石所含的化学成分值略有 不同
化学成分
类 型 寿山石 AL2O3 29.18 SIO2 60.71 Fe2O3 1.83 TiO2 0.5 CaO 0.15 K2O Na2O
青田石29.Biblioteka 166.210.43
0.16
0.03
0.45
巴林石
37—39
44—47
0.1—0.53
0.05
0.06—0.11
0.02
0.2
矿物组成
寿山石是以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珍 珠陶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为主的单矿物 或多矿物非均质集合体, 含少量石英、绢云母、水铝石、绿泥石、 红柱石、绿帘石和黄铁矿等。
物理性质4
它的另一特点是加温到1050 ℃—1080℃, 具有独特的热膨胀性。
未完待续 请继续收看 《寿山石2—分类》
成分特点5
而地开石质(寿山石)石料硬度略高,指 甲刻不动,断口细腻,无定向感,常成冻 状和结合体。
物理性质1
叶蜡石也是片状晶体,它是由一个结构单元层构 成,故易成薄片。 硬度低1—2。
物理性质2
有滑感、无膨胀性、质 纯者色白,疏水性和悬 浮性好的特性。
物理性质3
叶蜡石的高硅矿物存在,使它具有低的导 电、导热性能和高的耐火性、绝缘性、无 毒性、耐强酸腐蚀等特性。
同时现代科学检测表明寿山石中含有大量 对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如锌、铜、铬、镍、钴、钒、铁、硒、锶 及钙、镁、钠、钛等。
成分特点1
随着现代岩矿鉴定手段的应用,特别是通过X射 线衍射及热分析方法,电镜的应用和研究,现量 资料证实寿山石矿物成分是由地开石、部分叶蜡 石、伊利石所构成的陈冻矿物成分是珍珠石、少 量伊利石;
矿物分型
寿山石按其主要组成矿物分叶蜡石型、高 岭石族型、伊利石型三种。
矿物分型
叶蜡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 石; 高岭石族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 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石; 伊利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 石。
成分性质
其化学成分稳定、硅含量适中、铝含量高, 铁质及其它含量少等特点。
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