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补贴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机补贴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主要做法

购机补贴政策实施7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主要做法是:

一是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农业部、财政部密切配合,对全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和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科学制定了农机购置补贴规划,为农机补贴政策持续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各级农机、财政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实施。许多省区市将农机补贴实施列入地方政府对农机化主管部门的考核内容。大部分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专门成立了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做好统筹协调,为农机购置补贴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制度,完善机制。经过多年实践,农机购置补贴已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制定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五项制度”为核心的操作办法,即: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补贴资金省级集中支付制、受益对象公示制、执行过程监督制、实施效果考核制。每年还制定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各地也制定了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规范、监督管理办法、绩效考评办法、档案管理办法、补贴产品经销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是规范程序,阳光操作。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补贴资金向粮食等农产品大省倾斜、向主要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倾斜、向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倾斜。以机具选型和补贴对象确定为重点,加强规范操作,努力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在部、省两级补贴机具选型和补贴目录制定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农民实际购机情况公示到乡村,接受农民监督。一些省份开发了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实现网上申报、审核,提高了效率,加快了结算,方便了监管,使操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四是强化措施,搞好服务。为尽快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农业部较去年提前两月启动了补贴工作,连续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加快实施,及时结算,半月报送一次进度。财政部在9月份上旬下达第二批30亿元补贴资金,确保补贴机具在“三秋”农机化生产中发挥有效作用。开通了全国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系统网页,方便农民、企业查询补贴政策信息。公布了购机补贴热线电话,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咨询。陕西等省还探索建立了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超市;江苏组织“一站式”、“零距离”服务,深入到农户家中与农民签订购机合同;山西组织开展“农机大回访”行动,对补贴机具质量、服务进行跟踪调查。为减轻企业垫支压力,江苏、陕西还建立了补贴资金预拨付制度。

五是严肃纪律,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国务院提出的“三个禁止”规定,即严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严禁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乱涨价。要求农机化系统做到“八个不得”,即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机化推广机构不得指定经销商;不得违反规定程序确定补贴对象;不得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不得保护落后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不得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额外费用;不

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结算手续;不得委托经销商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不得以购机补贴名义召开机具展示会、展销会、订货会。农业部领导高度重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孙政才部长、危朝安、张桃林副部长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专题研究部署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朱保成组长主持会议研究制定农机补贴政策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农业部先后派出25个联合督导组,分赴全国各省市检查指导实施工作。利用农机补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国农机补贴实施情况开展了电话抽查和重点督查。发现问题,立即调查核实,严肃处理,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全国农机化系统,加强警示教育。

六是加强宣传,营造环境。农业部和财政部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将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向社会公布,加强政策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各地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购机补贴政策、补贴目录、实施方案、申请程序等,采取张贴公告到村、发放政策指南到户、发送手机短信到人等方式,使补贴政策家喻户晓。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成效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优化我国农业装备结构、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拉动内需、推动农机工业振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农机补贴是一项利国利民、兼顾农工、一举多得的好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2004-2008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年均增幅在7%左右,明显高于补贴前5.5%的水平。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将超过48%,比2003年提高15.5个百分点,近三年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油菜机收

及水稻机收、机插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突破,其中水稻机收水平超过50%。农机作业领域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扩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二是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农业稳产农民增收。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下,农业机械得以快速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在节本增效方面:推广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每亩可以节约种子3~4公斤;机械深施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可减少损失3%左右。在增加粮食单产方面:大型机械深松整地增产幅度达到10%~15%,可使玉米增产100公斤;水稻机插秧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可提高生产效率20倍以上;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可替代200多人。今年“三夏”跨区机收为广大农民节省人工费用40亿元,减少粮食损失50亿斤左右,农机手纯收入26亿元,共为农民节本增收近110亿元。

三是拉动了农村需求,促进了农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2004—2008年中央财政共投入69.7亿元,带动地方投入52亿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达到373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240万台(套)。据预测,今年中央投入130亿元将拉动地方各级政府和农民投入近700亿元。2004年以来全国农机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