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上课课件
03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尚书禹贡 尚书 禹贡 冀州 兖州 青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梁州 雍州 吕氏春秋 冀州 兖州 青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幽州 雍州
周礼职方 冀州 兖州 青州 并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幽州 雍州 尔雅释地 冀州 兖州 营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幽州 雍州
二 各国变法运动
各国变法概况 商鞅变法 官僚制的建立
子产曰: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左传 昭公十八年》 昭公十八年》 《左传昭公十八年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敢问死. 未知生, 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 知死? ——《论语 先进》 先进》 知死?" 《论语先进 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 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 公冶长》 公冶长》 《论语公冶长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 论而不议. ——《庄子 齐物论》 齐物论》 论而不议. 《庄子齐物论 君子……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 君子 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 其于天地万物也 而致善用其材. ——《荀子 君道》 君道》 而致善用其材. 《荀子君道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错人而思天,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错人而思天,则失 错人而思天 万物之情. ——《荀子 天论》 天论》 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
三 士阶他文化成果
中国古代"道"的另一特征,我想称它为"人 中国古代" 的另一特征,我想称它为" 间性" 间性".……印度和以色列的宗教传统虽然也 印度和以色列的宗教传统虽然也 离不开世间的问题, 离不开世间的问题,但是世间问题在这种传统 中毕竟是以超世间的形态出现的.换句话说, 中毕竟是以超世间的形态出现的.换句话说, 便是"把世间的问题变成神学的问题" 便是"把世间的问题变成神学的问题".…… 希腊的哲学传统是从对自然界的好奇与探索开 始的, 始的,这一向自然界追求永恒规律的训练不可 避免地影响到思想家对人生问题的处理方式. 避免地影响到思想家对人生问题的处理方式. 当他们的目光转移到人生问题时, 当他们的目光转移到人生问题时,他们同样要 在人的内在宇宙中寻找不易之则. 在人的内在宇宙中寻找不易之则.这就不免将 人生界客观化而与自然界同成为科学研究的对 相形之下, 象了. 象了.……相形之下,中国古代之"道"比较 相形之下 中国古代之" 能够摆脱宗教和宇宙论的纠缠. 能够摆脱宗教和宇宙论的纠缠.中国没有古希 腊那种追究宇宙起源的思辩传统. 腊那种追究宇宙起源的思辩传统.……中国 中国 的人间性更有一个特点, "道"的人间性更有一个特点,即强调人间秩 序的安排. 先秦诸子, 序的安排.……先秦诸子,包括讲"坚白异同" 先秦诸子 包括讲"坚白异同" 的名家在内,最后都归结到治国, 的名家在内,最后都归结到治国,平天下之道 上去. 上去. 余英时《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余英时《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09(2)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秦…除井田,民得买卖,…或耕豪 民之田,见税什五.……汉兴,循 佃 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农 宁成…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
役使数千家.数年,…致产数千金. (史记酷吏列传)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 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 雇 耕,何富贵也?" (史记陈涉 世家) 梁鸿……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 农 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 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 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 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后汉书逸民列传)
——《南史王僧达传》
自宋氏失御,礼教凋衰,衣 冠之族日失其序,姻娅沦杂, 罔计厮庶.……风闻东海王 源,嫁女于富阳满氏(璋 之).源虽人品庸陋,胄实 参华.……而托姻结,唯利 是求,玷辱流辈,莫此为 甚.……窃寻璋之姓族,士 庶莫辨,…王,满联姻,实 骇物听.……臣等参议,请 以见事免源所居官,禁锢终 身. ——沈约《奏弹王源》
王
魏晋之玄学…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 魏晋之玄学 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进而论天地万 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 物之本体. 以寡御众 而归于玄极;忘象得意, 以寡御众, 物之本体.…以寡御众,而归于玄极;忘象得意,而游于物 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 外.……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魏晋贵谈有无之玄致.… 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 魏晋贵谈有无之玄致. 前者常不免依物象数理之消息盈虚,言天道,合人事; 前者常不免依物象数理之消息盈虚,言天道,合人事;后者建 言大道之玄远无朕,而不执着于实物. 言大道之玄远无朕,而不执着于实物.凡阴阳五行以及象数之 遂均废置不用,因乃进于纯玄学之讨论. 谈,遂均废置不用,因乃进于纯玄学之讨论.
12(2) 中国通史 精美PPT图解

正官自行台中书舍人,再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 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仆射,三为司空,两在中书,一守 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 授戎太傅,又授汉太师. 爵自开国男至开国公,鲁国公,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 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勋自柱国至上柱国.功臣名自经邦致理翊赞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 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静思本末,庆及存亡,盖自国恩,尽从家法,承训诲之旨,关教化 之源,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 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 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事亲,事君,事长,临人之道,旷蒙天 恕,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佑.… 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犹子,有孙, 奉身即有余矣.为时乃不足,不足者何?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 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时开一卷,时饮一杯, 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
燕云十六州
谋国而贻天 燕 宣化 云 下之大患, 延庆 密云 十 斯为天下之 顺义 大同 六 罪人,而有 . 北京 蓟州 蔚 州 差等焉.… 蔚州 应县 朔州 涿州 祸及万世, 则万世之罪 人,自生民 河间 以来,唯桑 维翰当之.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其计定矣, 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从其策, 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於 是而生民之肝脑,五帝三王之衣冠礼乐,驱以入於狂 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 穷,人胥为夷.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九
族子(杜)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西征, 天宝十年至西海.(代宗)宝应初,因 贾商船舶自广州而回,著《经行记》. 《通典》卷191《边防典七》
中国通史8PPT课件

二 北朝概况
北魏前期统治 魏孝文帝改革与六镇起事 从东、西魏对峙到北周灭齐
拓跋鲜卑源于东胡。据《魏书》所载,他们早先活动于“大鲜卑 山”,后逐步南迁。北魏建立后,曾派人到原居地的一座“石室” 祖庙进行祭祀。这座“石室”祖庙,已被当代学者确认为内蒙古呼 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大鲜卑山”,指的就是大兴安岭
晋《载记》诸僭伪之君,虽非中国人,亦多有文学。……皆
生于戎、羌,以用武为急,而仍兼文学如此,人亦何可轻量
哉!
——赵。……或亲临讲试,或
建坛宫中,虽旦夕小朝,兵戈云扰,而文教之盛,转胜江东。
岂非盗亦有道者欤?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苻坚…以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京兆尹。……数旬之间,贵戚 强豪诛死者二十有余人。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 化大行。……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 物靡不悉备。
北魏
秦
西凉的建立者被后来的唐朝尊为祖先 南凉的建立者与北魏同源 北凉是十六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
421年亡于北凉
北魏
439年亡于北魏
410年姑臧 为北凉所占
414年亡于西秦 西
秦
后秦
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当日学术中心在家族不在学校,凉州一 隅其秩序较中原为安全,故其所保存者 亦较中原为多。 惟此偏隅之地,保存汉代中原之文化学 术,经历东汉末、西晋之大乱及北朝扰 攘之长期,能不失坠,卒得辗转传输, 加入隋唐统一混合之文化,蔚然为独立 之一源。继前启后,实吾国文化史之一 大业。
呼伦贝尔不仅现在是内蒙的一个最好的牧区,自古以来就是 一个最好的草原。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出 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游牧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 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 史上的青春时代。
中国通史课件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谋 , 当 今 争 于 气 力 。 上 古 竞 于 道 德 , 中 世 逐 韩 非 于 子 智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 文、武之道尽矣!
赵武灵王推行的军事改革,推 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标 志着我国由车战时代进入骑战 时代,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 划时代的意义。随着骑射的发 展,马逐渐用于骑乘,大大加 强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 促进了各地区,尤其是中原汉 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 赵武灵王,三家分晋后赵国 文化交流。由此我们可以说, 的第6代国君,前325年至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导致了中原 299年在位。战国时期雄才大 华夏族与北方游牧族的文化融 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推行 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 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 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
朋
第四节 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中国通史课件

唐朝盛世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 宗之后唐玄宗的一场 政变,结束了武周逼 迫唐高宗内禅的政治 。
科举制度: 唐朝是中国古代科 举制度建立的时期, 对后世的科举制度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将中国与 中亚、欧洲联系在一 起,产生了丝绸之路 对外贸易。
宋代政治经济繁荣
宋朝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金国攻占汴京的事 件。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 治变革。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 深远影响的爱国民主运动。
03
中国通史的展望
中国通史的展望
中国的未来: 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展望。
中国的未来
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 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声,对 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之一,对 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 思想文化传统的一支 ,为中华文明做出了 重大贡献。
佛家文化: 佛家文化的兴起与传 播,对中国文化及思 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02
中世纪的中国
中世纪的中国
唐朝盛世: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特色。 宋代政治经济繁荣: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元代统一中国: 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 明朝和清朝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特点。 近现代的中国
科技发展: 宋朝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化艺术繁 荣。
南宋终结与元朝建立: 元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
元代统一中 国
蒙古征服: 蒙古人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宋政权。
蒙元文化: 元代的文化生活充满变革,明朝的舍利珠顶葬 形式,分别是由宋朝经禅宗渗入汉地。
《中国通史》PPT课件

周秦文化在西周末年还是相异的。此后,秦人虽至周地,
在物质文化方面多变化,但最难改变的是其思想和价值观
念,这样一直坚持到后来。秦人的思想及价值观念是怎样
的呢?秦人价值观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代一直沿袭的伦理
道德相悖。这段时期,思想主要脉络按正统思想说法来看
就是“以天为宗,以德为本”,即对伦理道德的要求,其
这种正统的价值观上升为国家意志,概括为奖励耕战,适
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开拓了生产关系。此外,在审
美观上符合秦人的强壮为美的观念,一个最明显的实例是
兵马俑的磅礴气势,不正是这种审美的结晶。不仅如此,
这种审美意志转化为国家政治就是对领土和强权的追求。
反过来,只有这样的战略目标,才有国家的政治和价值观
▪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葛剑雄《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
ppt课件
18
秦统一封建中央集权 国家的建立
■皇帝制度 ■官僚制度 ——三公九卿制 ■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
ppt课件
19
皇帝制度
◇“三皇”、“五帝”中 “皇”与“帝”结合,自称 “始皇帝”,后世子孙世代 相承。 ◇皇帝之“命”称“制”、 “令”称“诏”、“印”称 “玺”,皇帝自称“朕”。 ◇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 度。 ◇与皇帝地位相应的祭典和 封禅大典。
及文化意志。那么,就需要统一中国,秦人也实现了目标。
-----------林鸣剑:《秦人的pp价t课件值观和中国的统一》
16
ppt课件
17
地理基础
▪ 秦据有富饶而又易守难攻的关中地区,具有 良好的地理环境;
▪ 支持中央集权化的大一统的一个要素是土壤 地理-----黄土和黄河
▪ 支持中央集权化的大一统的另一个要素是气 象地理------风向与雨量
中国通史课件

卡尔-A-魏特夫 著
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
时间相当 地域相当
地层叠压关系一脉相承 与商前期文化特征相近
商前期文化 二里头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
宫殿遗址 青铜器 水井遗址 酒器 非正常埋葬现象
贤君汤的故事:统治合法性中德的因素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 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 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史记·殷 本纪 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 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 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 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悦,雨乃大至.—— 吕氏春秋·顺民
话舜 给天上这 尧 杨 舜 执尧 论
·
, .
让 你下了位 让 伯 亦 厥曰 语
位 给 禹 的 时 候
也 说 了 这 一 番
, .
, .
的 禄 位 也 就 会 永 远 地 终 止 了
的 百 姓 都 陷 于 困 苦 贫 穷
上 天
诚 实 地 保 持 着 那 正 确 罢 假 若
舜 上 天 的 大 命 已 经 落 到 你 身
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 居相圮耿,不厥常土. ——张衡 西京赋
尚书·盘庚下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 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 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 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 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 动万民以迁 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 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呜呼邦伯、 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 敬我众.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 叙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 罔有弗钦,无总 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唐文化圈的形成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系统的讲授和讨论,令学生掌握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唐朝文化之西传和唐代的外来文明。
【内容提要】
一、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
古代东亚国家之所以向中国朝贡,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中国发生关系,是因为各民族的国家形成比中国迟,所以有必要向中国学习其国家机构的建制及其运作。
在这个时代,东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是以此为中心展开,并因此获得各种文化的。
中国的国家机构建制及其运作,规定于律令之中。
因此,对于各国而言,重要的是学习此律令,引入律令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堀敏一
(一)日本
新罗遣大使奈末智洗尔,任那遣达率奈末智,并来朝。
……是时,大唐学问者僧惠斋、惠光及医惠日、福因等,并从智洗尔等来之。
于是惠日等共奏闻曰:留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业,应唤。
且其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推古卅一年(623)秋七月条
吉备真备(693-775)随第9次遣唐使于开元五年(717)至唐朝。
空海(774-835)随第17次遣唐使于德宗贞元二十年(804)至唐。
鉴真(688-763)天宝十二载(753)第六次东渡,搭第11次遣唐使船到达日本。
“如一灯燃百千灯”——《唐大和上东征传》
645年,孝德天皇模仿中国,建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
次年设教官,以留唐回国的学问僧僧旻、留学生高向玄理为博士,参与革新。
日本自大化改新以后,开始全面地吸取唐文化,吸收的重点在于学习和模仿唐的政治制度,完善各级统治机构。
这种对唐朝的封建统治制的学习和模仿,到奈良时代(710-794),达到了顶点。
中央:
二官:神祇官、太政官
八省: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
省
一台:弹正台
五卫: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左右兵卫府
地方:
国——郡——里
机构内部:长官、次官、判官、主典
位阶制:
法律: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大宝律令》养老二年(718)或略晚:《养老律令》
教育:中央置大学寮,设明经、纪传、明法、书道、算道、音道等六学,学习课程以《礼记》、《左传》、《周礼》、《尚书》等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经济:班田制
宦官制度:日本没有引进
(二)新罗
实际上,唐初积极介入半岛事务,除了高句丽“倔强边徼”之外,新罗力求消灭对手、实现统一而精心实施的战略拉动是一个重要原因。
——王小甫663年,灭百济。
668年,灭高句丽,新罗完成统一。
金春秋掌权时期,649年新罗导入唐朝的衣冠制,650年采用了唐朝的年号。
654年,金春秋即位,马上制定了理方府格。
朝鲜半岛从668年新罗灭高句丽起,到935年新罗敬顺王归降高丽王建止,称为新罗统一时代。
与日本一样,新罗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向唐朝学习,并受到唐朝文化的强烈影响。
政治制度
中央:仿照唐中书门下设执事省,其下设六部。
地方:州——郡
经济制度
仿照唐之均田制实行丁田制,仿照唐实行租庸调法和户籍制。
新罗国学:“教授之法,以《周易》、《春秋左氏传》、《文选》,分而为之业,博士若助教一人,或以《礼记》、《周易》、《论语》、《孝经》;或以《春秋左氏传》、《毛诗》、《论语》、《孝经》;或以《尚书》、《论语》、《孝经》、《文选》授之。
诸
生读书以三品出身,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为上;读《曲礼》、《论语》、《孝经》者为中;读《曲礼》、《孝经》者为下。
若能兼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书者,超擢用之”。
——《三国史记》卷三八
新罗用人论骨品,苟非其族,虽有鸿才杰功,不能逾越。
我愿西游中华国,奋不世之略,立非常之功,自致荣路,备簪绅佩剑,出入天子之侧足矣。
——《三国史记》卷四七
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为大唐学生,不亦可用耶?——《三国史记》卷一○
二、唐朝文化之西传
贞观四年(630),灭东突厥。
贞观九年(635),击败吐谷浑。
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
于交河置安西都护府。
贞观二十二年(648),设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
显庆二年(657),灭西突厥。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王朝。
弓剑不离身。
重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倨于父,出入皆少者在前,老者居其后。
军令严肃,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
重兵死,恶病终。
累代战没,以为甲门。
临阵败北者,悬狐尾于其首,表其似狐之怯。
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
——《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
高宗时期,“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巂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中宗景云元年(710)四月辛巳,以嗣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
(一)唐、吐蕃对西域和陇右的争夺
《资治通鉴》卷二一二:开元十年(722),“吐蕃围小勃律王没谨忙,谨忙求救于北庭节度使张嵩曰:勃律,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
”
唐关中乃王畿,故安西四镇为防护国家重心之要地,而小勃律所以成唐之西门也。
玄宗之世,华夏、吐蕃、大食三大民族皆称盛强,中国欲保其腹心之关陇,
不能不固守四镇。
欲固守四镇,又不能不扼据小勃律,以制吐蕃,而断绝其与大食通援之道。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天宝六载(747),高仙芝破小勃律。
天宝八载(749),哥舒翰克石堡城。
唐在西域势力达到顶点。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二)天宝十载(751)唐、大食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的西传
这次战役在东西文化传播的历史上意义重大,战争中,大批唐朝士兵包括工匠在内被俘往阿拉伯地区。
据《珍闻谐趣之书》等阿拉伯文献记载,被俘的中国人中有造纸工匠,他们在撒马尔干建立了穆斯林世界第一座纸坊。
造纸术在九世纪传入埃及,而后有长足的发展。
十世纪以后,摩洛哥的首府非斯成了造纸业中心,造纸由此传入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三、唐代的外来文明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时代。
尤其是在宗教、艺术、器用乃至习俗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隋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
其实,唐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中外、胡汉混合的文化,正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才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
——张广达、王小甫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
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
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
汤用彤先生总结隋唐佛教之特性:统一性、国际性、自主(独立)性、系统性
唐代的雅乐和燕乐
隋唐燕乐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唐代的软舞和健舞
健舞:胡旋、柘枝、胡腾,均来自中亚舞蹈
白居易:《胡旋舞》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余里。
……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
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
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
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
2、难点是唐朝文化之西传和唐代的外来文明。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外学习指导和作业】
1、试论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
【检查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和要求】通过课后讨论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难点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