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大中国通史课件 之——从统一到分裂

合集下载

中国通史图文详解(电子版)

中国通史图文详解(电子版)

中国通史图文详解(电子版)
中国历史是中华文明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

中国历史悠久,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神话传说中史前时期的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现;商朝时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时社会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提高,社会变革,思想百家争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西汉与东汉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汉字基本定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分裂割据局面,多民族融合。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繁荣、科技高速发展,文化影响广泛。

辽宋夏金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

明朝时,经济取得发展,明末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前期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疆域。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就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中华文明主要是由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从产生文字之后算起,之前的时期称之为“史前时代”。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部分资料目录:
本文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

北大中国通史课件 之——从大蒙古国到元朝

北大中国通史课件 之——从大蒙古国到元朝
——钱穆《国史大纲》 钱穆《国史大纲》 钱穆
大蒙古国(1206-1259) 1206-1259)
创立国家制度
3,创制蒙古文字
4,颁行法律与设置司法长官 大札撒》 《大札撒》,札鲁忽赤
5,分封子弟
大蒙古国(1206-1259) 1206-1259)
《 蒙 古 秘 史 》 汉 字 音 译 的 大 蒙 古 国 史 书
元朝的百年统治(1260-1368) 1260-1368) 十一行省
州 府 州 路 府 州
层 级 之 间 存 在 复 杂 的 统 属 关 系
元朝的百年统治(1260-1368) 1260-1368) 元
行 省 示 意 图
是 元 代 地 方 最 高 行 政 机 构
行 省 —— —— 行 中 书 省 事 之 简 称
大蒙古国(1206-1259) 1206-1259)
成 吉 思 汗
大抵鞑人身不甚长,最长 大抵鞑人身不甚长, 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 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 其面横阔而上下促, 其面横阔而上下促,有颧 眼无上纹,发须绝少, 骨,眼无上纹,发须绝少, 形状颇丑.鞑主忒没真者, 形状颇丑.鞑主忒没真者, 其身魁伟而广颡长髯, 其身魁伟而广颡长髯,人 物雄壮,所以异也. 物雄壮,所以异也.…… 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 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 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 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
元朝的百年统治(1260-1368) 1260-1368)
张帆 元代宰相制度研究》 《元代宰相制度研究》
李治安 行省制度研究》 《行省制度研究》
元朝的百年统治(1260-1368) 1260-1368)
伟 , 南 控 江 南 , 北 连 朔 漠 . 幽 燕 之 地 , 龙 蟠 虎 踞 , 形 势 雄 元 大 都 城 图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课堂小结:
三.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
2.东北——黑龙江流域:雅克萨之战 反侵略!!!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
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相关史事 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 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沙俄侵略 军死伤累累,被迫投降,保证不再侵犯雅克 萨。清军撤走后,沙俄侵略军不守信用,重 新占领雅克萨。康熙帝再派军队围攻雅克萨。 经过半年战斗,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击毙, 800多名入侵者仅剩60多人。
维吾尔族,回部
三.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
4.西北——新疆: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
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 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 丹,平定了叛乱,稳定 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平定大、小和卓得胜图》
乾隆时期,平定回 部上层贵族大、小 和卓发动叛乱
三.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
4.西北——新疆:
(1)清朝乾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
认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图片中的双方分别是?
郑成功 荷兰殖民者
思考双方为了什么发生冲突?
台湾
三.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
1.东南——台湾:背景
“台湾者,中国之 土地也,久为贵国 所踞,今余既来索, 则地当归我。”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出兵侵占了我 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郑成功 (1624年-1662年)
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 雍yōng正设置驻藏大臣; 乾隆颁布金瓶掣chè签制度。
康熙平定噶gá尔丹叛乱;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1771年,乾隆时土尔扈hù特部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康熙帝)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1张PPT)(五四学制)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1张PPT)(五四学制)

①经济需要:粮食需 江淮地区供应,沟通 江南经济区。
——南朝梁·沈约《宋书》 ②政治需要:加强南
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隋炀帝)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 对全国的统治。
以通运漕。
③军事需要:攻打辽 ——《隋书·阎毗传》 东的需要。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二、开通大运河
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两个王朝都结束 了分裂,开启了 统一:秦结束了 春秋战国的分裂; 隋朝结束了南北 朝的对峙;
统一
单元导读
政 权 更 迭 与 民 族 交 融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
江南区域开发、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荣 与 开 放 的 时
隋 唐 时 期 :

绚烂、辉煌、高质量的统一 迈向合流,统一帝国的到来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01
隋的统一
02
开通大运河
03
04
开创科举制 隋的灭亡
一、隋的统一
1.时间:581(建立) 589(统一)
2.人物:杨坚(隋文帝) 3.都城:长安 4.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57871年年 杨北坚周5建灭8立9北年隋齐朝
隋灭陈 统一全国
一、隋的统一
幸 游 玩
年 用 兵
四、隋的灭亡
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
朕当年曾教训太子说:自古 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
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38张PPT).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38张PPT).ppt
①设_______、_________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②北击_______,筑长城;③南抚 夷越,设_________。
①实行_________登记,有一般百姓的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②乡里制度与__________组织;③秦汉时期,皇帝赐给高龄老人手杖——________。
铁犁牛耕、重农抑商、统一_______、_________。
①选官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②考核制度:上计制。(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 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 ③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大夫,郡监御史。
①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②北击匈奴,筑长城;③南抚夷越, 设四郡(闽中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
——《史记·李斯列传》
秦国完成统一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
一、秦“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
秦统一之因 (P15—16)
天时
长期战乱,民不 聊生,人民渴望 安定统一 地域经济发展、
各民族联系加强 兼并战争出现局部 统一,统一成为人 们的共识
统一势不可挡!
地利
独立西陲之地 位置易守难攻
人和
励精图治, 广纳贤才, 吏治清明。
交通 修______、_______、五尺道、统一车轨。
文化 崇尚法家、焚书坑儒、统一________。
秦“大一统”局面
中央
地方 官员 选拔 与管 理 民族 外交 基层 管理
经济
①皇帝制 ;②三公九卿制;③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律”和“令” 都具有法律效力;④建立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①废分封,推广郡县制;②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新课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课件北师大版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课件北师大版

鲜卑骑马武士俑 (陕西西安出土)
A.迁都: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汉化政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③影响:孝文帝学习中原文明、促进民族交融的改革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
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四 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齐民要术》书影
考点知识回扣
3.书法与绘画 (1)书法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已将汉字书写发展成自我抒情达意的自觉的书法艺术。其中王羲之书法艺术成 就最高,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②王羲之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气韵高雅,飘逸潇洒,被 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立了坚实基 础。 这一时期,世界范围也经历了巨大变化。辉煌的古罗马文明因异族入侵而中断。安息为波斯帝国所灭。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1.曹操统一北方 (1)背景: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 趁机扩充实力,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 (2)措施 ①政治上: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招贤纳士。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 ③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基础。 (3)官渡之战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考点知识回扣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386年,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称为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特别提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四次短暂统一:

中国通史课件

中国通史课件

唐朝盛世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 宗之后唐玄宗的一场 政变,结束了武周逼 迫唐高宗内禅的政治 。
科举制度: 唐朝是中国古代科 举制度建立的时期, 对后世的科举制度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将中国与 中亚、欧洲联系在一 起,产生了丝绸之路 对外贸易。
宋代政治经济繁荣
宋朝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金国攻占汴京的事 件。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 治变革。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 深远影响的爱国民主运动。
03
中国通史的展望
中国通史的展望
中国的未来: 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展望。
中国的未来
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 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声,对 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之一,对 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 思想文化传统的一支 ,为中华文明做出了 重大贡献。
佛家文化: 佛家文化的兴起与传 播,对中国文化及思 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02
中世纪的中国
中世纪的中国
唐朝盛世: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特色。 宋代政治经济繁荣: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元代统一中国: 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 明朝和清朝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特点。 近现代的中国
科技发展: 宋朝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化艺术繁 荣。
南宋终结与元朝建立: 元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
元代统一中 国
蒙古征服: 蒙古人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宋政权。
蒙元文化: 元代的文化生活充满变革,明朝的舍利珠顶葬 形式,分别是由宋朝经禅宗渗入汉地。

中国通史课件

中国通史课件

卡尔-A-魏特夫 著
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
时间相当 地域相当
地层叠压关系一脉相承 与商前期文化特征相近
商前期文化 二里头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
宫殿遗址 青铜器 水井遗址 酒器 非正常埋葬现象
贤君汤的故事:统治合法性中德的因素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 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 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史记·殷 本纪 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 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 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 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悦,雨乃大至.—— 吕氏春秋·顺民
话舜 给天上这 尧 杨 舜 执尧 论
·
, .
让 你下了位 让 伯 亦 厥曰 语
位 给 禹 的 时 候
也 说 了 这 一 番
, .
, .
的 禄 位 也 就 会 永 远 地 终 止 了
的 百 姓 都 陷 于 困 苦 贫 穷
上 天
诚 实 地 保 持 着 那 正 确 罢 假 若
舜 上 天 的 大 命 已 经 落 到 你 身
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 居相圮耿,不厥常土. ——张衡 西京赋
尚书·盘庚下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 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 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 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 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 动万民以迁 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 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呜呼邦伯、 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 敬我众.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 叙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 罔有弗钦,无总 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志·诸葛亮传》
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诸葛亮一、二次北伐图
诸葛亮北伐:以攻为守,谋图自存。
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孙吴霸业之起,在魏、蜀 前;称王称帝,在魏、蜀 后,其建国道路,曲折而 又漫长。 孙氏霸业稽延,症结盖在 调整与江东大族关系的需 要。……其内核则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冒顿单于。是时,冒顿方强, 为书,使使遗高后,辞极亵嫚。高后大怒,召将相大臣, 议斩其使者,发兵击之。……令大谒者张释报书,深自 谦逊以谢之,并遗以车二乘,马二驷。冒顿复使使来谢, 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因献马,遂 和亲。
——《资治通鉴》卷一一、一二
秦汉以来的民族问题
——《资治通鉴》卷六八 建安二十四年条臣光曰
曹操……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手,企图躲在汉献帝的背 后完成作皇帝的一切准备。……他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 里面。
——翦伯赞
东三汉国时的期瓦全图解和三国鼎立



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 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 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 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 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 权,内修政理;……诚如是,则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汉武帝北击匈奴的三次战役
元朔二年(BC127),卫青从云中出击,至陇西, 夺回河套一带,设置朔方郡。
元狩二年(BC121),霍去病自陇西出兵,重击匈 奴右部,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阻断 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沟通了内地与西域。
西河故事云: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 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 无颜色。”
参考论文: 《孙吴的建国道路》 《暨艳案及相关问题》
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屏山石合陈自 障形头称相孙 。陡城“继吴
峭,六定起 ,孙朝都, 是权”建东 六所。康晋 朝建 (、 都。 初宋 城临 名、 的江 建齐 主而 业、 要立 )梁
, ,、 六朝都城遗址
二、秦汉以来的民族问题
东胡 匈奴


秦汉以来的民族问题
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三国志》卷一二《毛玠传》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 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 业可成也”。
建安元年(196),曹操控 制汉献帝,定都许县,“挟 天子而令诸侯”。
唯才是举, “治平尚德行, 有事赏功能”。
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 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 名义而自抑也”
秦汉以来的民族问题
长城内外的两个统一政权
中国秦代统一,而秦汉之际北方诸族亦逐次统一于匈奴。
匈奴国极盛时期从前209—128年,即冒顿(BC209— BC174)、老上(BC174—BC160)、军臣(BC160— BC126)三单于时期,相当于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 元年。
秦汉以来的民族问题
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 相救饷。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 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 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
到了前四世纪或前三世纪之际, 所谓“斯基泰·西伯利亚·蒙古 文化”——即以金属武器和车 马具武装一新,更进一步骑马 民族化了的欧亚内大陆游牧民 和半牧半猎民、半农半牧民们, 就以南俄罗斯、吉尔吉斯、阿 尔泰山地、米努斯辛克盆地以 及长城地带为基地,以欧亚大 陆为舞台,绵延反复了两千年 的所谓“南北相争”活剧的第 一幕就拉开了。在这一幕中, 成为主角的是西方的斯基泰和 东方的匈奴。
第七讲 从统一到分裂
一、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二、秦汉以来的民族问题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一、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184年黄巾起义 汉武帝时定汉为土德。 王莽重新排定德运, 自居土德,以汉为火 德。东汉末,欲代汉 者皆自居土德。曹丕 篡位,定年号“黄 初”;孙权建国,定 年号“黄武”、“黄 龙”。
岁苍 在天 甲已 子死 天黄 下天 大当 吉立
——《史记·匈奴列传》正义引《括地志》
秦汉以来的民族问题
元狩四年(BC119),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两 路穷追匈奴。“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马霍 踏去 匈病 奴墓 石 雕
秦汉以来的民族问题
匈奴国的衰微和分裂时期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后91年, 即从伊稚斜单于到北匈奴第二次西迁,相当于中国汉武 帝元朔二年到东汉和帝永元三年。
——江上波夫
秦汉以来的民族问题
匈奴 牌饰
❖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 苗裔也。
❖ 居于北蛮,……逐水草 迁徙,毋城郭常处、耕 田之业。
❖ 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 其俗,宽则随畜,因射 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 习战攻以侵伐。
❖ 利则进,不利则退,不 羞遁走。苟利所在,不 知礼义。
❖ 贵壮健,贱老弱。父死 妻其后母,兄弟死,皆 取其妻妻之。
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 刺史——州牧
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刘〕焉以为刺史威轻, 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 镇安方夏,请选重臣以居其任。……出焉为监军使者领 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 本职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后汉书·刘焉传》
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大 者 连 郡 国 , 中 者 婴 城 邑 , 小 者 聚 阡 陌
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各地方割据的,幽州有公孙瓒,冀州有袁绍,兖州有曹 操,徐州始而是陶谦,后来成为吕布和刘备争夺之场。 扬州,今寿县一带,为袁术所据,江东则入于孙策,荆 州有刘表,益州有刘焉。这是较大而在中原之地的,其 较小较偏僻的,则汉中有张鲁,凉州有马腾、韩遂,辽 东有公孙度。当时政治的重心,是在山东(华山以东)。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袁绍为曹操所败,205年,绍二 子为操所灭,北方无与操抗者。220年,曹操死,子曹丕 篡汉自立,是为魏文帝。221年,刘备称帝于蜀,孙权是 到229年才称帝的,天下正式成为三分之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