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分类,形成,含量,及各项指标
煤的分类标准

煤的分类标准
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供暖等领域。
煤的分类是指根据煤的成分、性质和用途特点,将煤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品种。
煤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煤的形成方式、煤的热值、煤的灰分和硫分等指标。
下面将对煤的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煤的形成方式是煤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煤的形成方式,煤可以分为原煤和变质煤两大类。
原煤是指在地质时期形成的煤,包括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
而变质煤是指经过地壳运动和热液作用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煤,包括石煤、煤沥青和煤矸石等。
其次,煤的热值也是煤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所释放的热量,通常以焦耳/克或千卡/克为单位。
根据煤的热值,煤可以分为高热值煤和低热值煤两大类。
高热值煤是指热值大于23.26MJ/kg(5500kcal/kg)的煤,主要包括无烟煤和烟煤;低热值煤是指热值小于23.26MJ/kg(5500kcal/kg)的煤,主要包括褐煤和石煤。
此外,煤的灰分和硫分也是煤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煤的灰分是指煤中不可燃的无机物质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煤的硫分是指煤中硫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根据煤的灰分和硫分,煤可以分为高灰煤、低灰煤、高硫煤和低硫煤等多个品种。
高灰煤和高硫煤多用于工业生产,低灰煤和低硫煤多用于生活供暖。
综上所述,煤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煤的形成方式、煤的热值、煤的灰分和硫分等指标。
通过对煤的分类标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希望本文能够对煤的分类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煤炭分类标准一览表

煤炭分类标准一览表煤炭是一种由有机质在地壳内形成的矿石,主要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
根据其埋藏地质时代、含煤种类、煤质特征以及综合利用价值等形成了一系列分类标准。
1.埋藏地质时代分类煤炭的形成时间可以通过地质时代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期。
-中生代煤:形成于距今约2.5亿至6,600万年前的中生代时代,主要包括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的煤炭。
这些煤炭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区。
-新生代煤:形成于距今约6600万年以来的新生代时代,主要包括第三纪以及第四纪形成的煤炭。
这类煤炭一般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高纬度地区。
2.含煤种类分类根据煤岩中的含煤植物种类的不同,煤炭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
-煤粉煤:由木质植物和蕨类等低等植物残体形成。
这类煤炭一般煤化程度较低,含有较多的挥发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较高。
-褐煤:主要由木质植物、杂草和苔藓等形成。
这类煤炭煤化程度低,水分含量高,热值较低,适合用于发电等低温燃烧过程。
-烟煤:主要由陆地植物形成,煤炭煤化程度较高,火焰稳定,热值较高,是工业和家庭采暖的重要燃料。
-钛煤:由湖泊和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形成,这类煤炭中的硫含量较低,燃烧时产生的硫气体少,可以降低大气环境污染。
-裂解煤:经过高温裂解处理的原煤,主要用于制备煤焦油、煤焦油制品以及煤化工产品。
3.煤质特征分类根据煤炭中的固体含量、挥发分、灼烧特性等参数,可以对煤炭进行不同的分类标准。
-灰分:煤炭中非燃烧部分的总量,其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炭的热值、燃烧效率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
-挥发分:煤炭中在高温下挥发出来的部分,主要是水分和各种气体。
挥发分的含量与煤炭的燃烧性能有关。
-硫分:煤炭中的硫含量,高硫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热值:煤炭所含的可燃部分的热量,是煤炭应用价值的重要指标,通常以高热值煤炭为优质煤种。
4.综合利用价值分类根据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可以将其分为燃料煤、冶金煤和化工煤三个类别。
煤炭的形成、分类、用途及指标

煤炭的形成、分类、用途及指标1. 煤炭的形成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形成于地质历史长达数亿年的时间里,主要来源于古代植物的遗体和碳质沉积物。
煤炭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 植物遗体堆积煤炭的形成始于古代植物的死亡和堆积。
在湿地或沼泽地等环境中,植物的遗体往往不能完全分解,而是逐渐被水和泥沙所覆盖。
1.2 压实和排气随着沉积物的堆积,植物遗体逐渐被压实,其中的水分和气体被逐渐排出,使得植物遗体逐渐转变为含有较高碳质的有机质。
1.3 高温和高压作用当沉积物继续堆积并随着地壳的运动而向下深埋时,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
这些高温和高压的地质作用促使有机质进一步转化为煤炭。
1.4 煤质成熟度根据地质作用的程度,煤炭可以分为不同的成熟度等级。
煤质成熟度越高,煤炭中的挥发分含量越低,煤质越硬。
主要的煤质成熟度等级有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
2. 煤炭的分类根据煤炭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可以将煤炭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类:2.1 褐煤褐煤是煤炭中的一种低级别煤,含有较高的挥发分和水分,并且质地较软。
褐煤通常用作热能和电力发电,但其能量密度较低。
2.2 烟煤烟煤是中级别的煤炭,相对于褐煤来说,烟煤的挥发分含量较低,并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烟煤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供暖。
2.3 无烟煤无烟煤是煤炭中的高级别煤,其挥发分含量非常低,灰分、硫分等杂质也相对较少。
无烟煤燃烧时不会产生太多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因此广泛用于发电、冶金和化工等行业。
2.4 其他特种煤除了以上常见的煤炭分类外,还有许多特种煤,包括肥煤、气体煤、焦煤等。
这些特种煤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3. 煤炭的用途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用途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热能和电力发电煤炭是最主要的燃料之一,被广泛用于热能和电力发电。
燃烧煤炭可以产生大量热能,用于供暖和驱动蒸汽轮机产生电力。
3.2 工业原料煤炭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提取出来作为工业原料,如焦炭可用于炼钢和冶金工业,煤沥青可用于生产沥青材料。
煤炭基础知识-精选.pdf

煤炭基础知识一、煤炭的生成煤炭的生成。
煤炭是古代的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的遗体,经过生物及化学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煤炭化阶段,即由植物转变成泥炭阶段。
当植物枯死之后,堆积在充满水的沼泽中,开始是水存在的氧气不足,后来在水面下隔绝空气,并在细菌的作用下,直到植物的各部分不断分解,相互作用,最后植物的遗体变成了褐色或黑褐色的淤泥物质,这就是泥炭。
这个过程,叫做泥炭化过程。
这个阶段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需要进行千百万年。
第二阶段,由泥炭转变成褐煤,褐煤转变成烟煤,烟煤再转变成无烟煤阶段。
当泥炭层形成后。
有水经常冲刷大陆的低洼地方,带来了大量的砂、石,在泥潭层逐渐形成岩层(称为顶板)。
被埋在顶板下的泥炭层在顶板下的泥潭层在顶板岩石层的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一系列变化,同时它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缓慢的变化,逐步变成比重较大,较致密的黑褐色的褐煤。
当顶板逐渐加厚,顶板的静压力逐渐增高,煤层中温度也逐渐升高后,煤质便发生变化,逐渐由成岩作用变成了以温度影响为主的变质作用。
这样褐煤逐渐变成了烟煤、无烟煤。
如果有更高的温度,最终可能变成石墨。
成煤必须具备四个先决条件:(1)植物条件。
(2)气候条件。
(3)地理条件。
(4)地壳运动条件。
二、煤炭的分类及各类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1)煤炭按煤的用途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喷吹煤及无烟煤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作为生产原料,用来生产焦炭,进而用于钢铁行业的煤炭种,称为炼焦煤;钢铁行业高炉喷吹用的喷吹煤;无烟煤块煤主要应用是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无烟粉煤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用于高炉喷吹。
我国约1/3的煤用于发电,目前平均消耗为标准煤(7000大卡)370g/kw.h。
(2)煤炭按粒度分类:经简单筛选后剩下的大块有烟煤,筛选常用通过网目大小来规定最小尺寸的块度。
煤质分析_

➢ 元素分析
主要测定煤中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了 解煤的元素组成。 元素分析的结果是对煤进行科学分类的主要依据。 在工业上,是计算发热量、计算热量平衡的依据。
➢ 煤的工艺性质
(1)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 (2)发热量和燃点 (3)反应性 (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
二、煤的分析项目
✓ 工业分析 ✓ 元素分析 ✓ 物理性能测定 ✓ 工艺性能测定 ✓ 煤灰成分分析
➢ 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又叫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是评价煤的 基本依据。它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产率和固定 碳四个项目的测定。
通常,水分、灰分、挥发分产率都直接测定,固定碳不 作直接测定,而是用差减法进行计算。
出。
挥发分坩埚
2、高温炉
带热电偶和调温器,炉壁留有一个排气孔。 炉膛内必须有一个温度稳定的恒温区,以保证 炉内温度能恒定在90010℃范围内。
3、坩埚架
用镍铬丝制成,大 小应与炉内 90010℃稳定温度 区相适应,放在架 上的坩埚底部应与 炉堂底距离20~ 30mm。
坩埚架
✓方法
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盖 瓷坩埚,称取粒度为 0.2mm以下的空气干 燥煤样1±0.01)g( 精确至0.0002g)
快速灰分测定仪 1-管式电炉;2-传送带;3-控制仪
(2)方法B
盛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由炉 外逐渐送入预先加热至(815±10)℃的马弗炉中灰化并灼烧 至质量恒定。
✓计算
Aad——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产率,%; m1——残留物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四、挥发分产率的测定
❖ 游离水
中国煤炭分类指标及其各类煤质用途

中国煤炭分类指标及其各类煤质用途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制定了煤类编码系统。
各类煤用两位阿拉伯数码表示。
十位数系按煤的挥发分分组,无烟煤为0、烟煤类为1~4、褐煤为5。
个位数,无烟煤类为1~3,表示煤化程度;烟煤类为1~6,表示粘结性;褐煤类为1~2,表示煤化程度。
各煤类符号用前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
如贫煤(PinMei)PM、贫瘦煤(PinShoumei)PS,无烟煤小类在字母后加阿拉伯数字区分(WY1、WY2、WY3),1/3焦煤和1/2中粘煤在字母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3JM和1/2ZN)。
1. 分类参数(1)煤阶(rank),对于中、高煤阶煤,以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ran%作为分类参数;对于低煤阶煤,以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daf,MJ/kg作为分类参数。
(2)显微组分组成(maceral group composition):以煤的显微组分组成中无矿物质基镜质组含量(%,V/V)表示,Vt,mmf(vol,%)。
(3)品位(grade):以干燥基灰分表示,Ad,%。
2. 分类方法(1)按煤阶分类: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daf=24MJ/kg为界来区分低煤阶煤(<24 MJ/ kg)与中煤阶煤(≥24MJ/kg);用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ran=2.%为界来区分中煤阶煤(<2%)与高煤阶煤(≥2%);规定ran≥0.6%的煤必须按ran%来分类,ran<0.6%的煤必须按Qgr.dafMJ/kg来分类。
(2)按煤的显微组分组成分类:以无矿物质基镜质组含量(%,V/V)表示煤岩显微组分组成。
(3)按煤的品位分类:以干燥基灰分表征煤的品位。
3. 分类图图2-1-1表示了中国煤层煤分类系统。
4. 命名表述煤类名称的冠名顺序以品位、显微组分组成、煤阶依次排列。
表2-1-2为示例。
重点:煤的用途和煤质要求(1).无烟煤(WY)无烟煤的特点是固定碳高,挥发分低,纯煤真密度高达1.35~1.90,无粘结性,燃点高,一般达360~420℃左右。
煤炭的形成、分类、用途及指标

目录第一节煤炭介绍 (2)1、形成过程 (3)2、成分 (4)3、伴生元素 (4)4、分类 (5)5、用途 (6)6、采矿方法 (7)7、储藏量 (7)8、生态破坏 (7)9、中国的煤炭资源 (8)10、政策调整 (10)第二节煤的形成阶段 (11)第三节煤炭的种类及用途 (16)1、煤炭的分类: (16)2、煤炭的用途: (19)第四节煤炭分类指标 (25)第一节煤炭介绍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
俗称煤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
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
《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石史》,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煤炭是一种可以用作燃料或工业原料的矿物。
它是古代植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
煤作为一种燃料,早在800年前就已经开始。
煤被广泛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是从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的。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煤被广泛地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向前发展,随之发展起煤炭、钢铁、化工、采矿、冶金等工业。
煤炭热量高,标准煤的发热量为7000大卡/千克。
而且煤炭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一般也比较容易开采,因而被广泛用作各种工业生产中的燃料。
煤种分类标准

煤种分类标准煤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供暖等领域。
根据其形成过程和特性的不同,煤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而其分类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
下面将就煤种的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从形成过程上来看,煤可以分为褐煤、烟煤、无烟煤和变质煤四大类。
褐煤是一种低阶煤,主要由植物残体组成,含水量较高,热值较低,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
烟煤是一种高阶煤,形成于中生代,煤质较好,热值较高,适合冶金和化工行业。
无烟煤是介于褐煤和烟煤之间的一种煤种,煤质较好,热值适中,广泛用于工业生产。
变质煤是由褐煤、烟煤或无烟煤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煤种,其煤质和用途各异。
其次,从煤的热值和挥发分含量来看,煤可以分为高热值煤和低热值煤。
高热值煤一般指烟煤和无烟煤,其热值较高,挥发分含量较低,适合用于工业生产和供暖。
低热值煤一般指褐煤和变质煤,其热值较低,挥发分含量较高,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
此外,从煤的成分和燃烧特性来看,煤可以分为烟煤、无烟煤和气煤。
烟煤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燃烧时产生较多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对环境污染较大。
无烟煤的硫含量较低,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较少,对环境影响较小。
气煤是一种含气量较高的煤种,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较大,适合用于城市燃气供应。
综上所述,煤种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形成过程、热值和挥发分含量、成分和燃烧特性等方面。
不同种类的煤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合理分类和利用煤种对于保障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煤种的分类标准有所帮助,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分类,形成,含量,及各项指标中国煤炭种类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前者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无烟煤为什么少烟?变质程度最高的煤种。
由烟煤变质转变而成,也有的由腐泥煤变质而成。
呈深灰至钢灰色,似金属光泽。
硬度高,比重大,燃点高,化学反应性弱。
挥发分低(小于10%),含碳量高(90%~98%)发热量高,无粘结性。
燃烧时无烟或少烟而火焰短。
无烟煤是较好的民用和动力燃料,可用作合成氨的原料。
低灰、低硫无烟煤可用于制造石墨、电石、碳电极、碳化硅、碳纤维等。
变质程度较低的无烟煤可用作高炉喷吹燃料。
无烟煤(英文名称anthracite),俗称白煤或红煤。
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
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
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
以脂摩擦不致染污,断口成介壳状,燃烧时火焰短而少烟。
不结焦。
一般含碳量在90%以上,挥发物在10%以下。
无胶质层厚度。
热值约8000-8500千卡/公斤。
有时把挥发物含量特大的称做半无烟煤;特小的称做高无烟煤。
无烟煤为煤化程度最深的煤,含碳量最多,灰分不多,水分较少,发热量很高,可达25000~32500kJ/kg,挥发分释出温度较高,其焦炭没有黏着性,着火和燃尽均比较困难,燃烧时无烟,火焰呈青蓝色。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出一部分分子量较小的液态(此时为蒸汽状态)和气态产物,这些产物称为挥发物。
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分数成为挥发分产率或简称为挥发分。
以干燥无灰基为分析基,挥发分低于10%勺煤称为无烟煤。
挥发分大于6.5%小于10%勺无烟煤称为无烟煤三号。
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
中国无烟煤预测储量为4740亿吨,占全国煤炭总资源量的10%年产2亿吨。
山西省占32%河南省占18%贵州省占11%中国有六大无烟煤基地:北京京煤集团,晋城煤业集团,焦作煤业集团,河南永城矿区,宁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
无烟煤块煤主要应用是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无烟粉煤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用于高炉喷吹(高炉喷吹用煤主要包括无烟煤、贫煤、瘦煤和气煤)。
煤碳的水分、灰分、挥发份煤碳的水分、灰分、挥发份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碳、氢、氧是煤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
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
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
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
煤碳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
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分",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
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
如果燃烧条件不适当,挥发分高的煤燃烧时易产生未燃尽的碳粒,俗称"黑烟";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类、醛类等污染物,热效率降低。
因此,要根据煤的挥发分选择适当的燃烧条件和设备。
煤中的无机物质含量很少,主要有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矿物质是煤炭的主要杂质,如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有害成分。
"水分"对煤炭的加工利用有很大影响。
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煤炭中的水分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以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
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灰分"是煤碳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是重要的煤质指标。
灰分主要来自煤炭中不可燃烧的矿物质。
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灰分越高,煤炭燃烧的热效率越低;灰分越多--各煤地的特点;现在在我国,国家根据各地煤田的情况,在未来几年里,将建立13个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分布在各大煤田上,其中山西有3个,陕西有1个,内蒙古有2个,还有其它的,就不说了,先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是山西的晋北基地,这里是一大同矿区为主的动力煤基地,成煤的时期为石炭,二跌,侏罗纪3个,煤种以气煤,不黏煤,弱粘煤,三分之一焦煤和长焰煤为主,挥发份在29%-358之间,灰分较低在5%-15?之间,煤灰中的氧化铁含量较高,在15%- 25%之间,而晋北基地的另一个矿区平朔矿区,煤种以气煤为主,煤灰的氧化铝含量较高在40%-488之间,晋北基地的煤炭是挥发份高,燃烧稳定,易点燃,的优质动力煤!晋东基地,这个基地主要产无烟煤,矿区包括阳泉,晋城,翼城,阳城等,这里的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硬度大的特点,阳泉矿区的无烟煤灰分在15%-20%L间,灰分的氧化铝含量高,在42%-56%E右。
是优质的无烟煤。
晋中基地,主要包括乡宁,古交等矿区,这个基地的煤田里的煤主要以炼焦煤为主,有肥煤,焦煤,瘦煤等,灰分属于中等,在15%-25嘛灰的氧化铝含量较高在40流右。
陕西的是陕北基地,位于陕西榆神地区,是低灰,低硫,低有害物质,高发热量的优质煤,煤种以长焰煤和不黏煤为主,挥发分在26%--38%之间,灰分在5.7%-10.8%之间。
内蒙古的是蒙东基地和神东基地,神东基地的煤种以不黏煤和长焰煤为主,其次是弱粘煤,气煤,是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
蒙东基地包括蒙东的霍林河,还有东北的铁法,沈阳,抚顺,以及黑龙江的4大矿区为主,霍林河以褐煤为主,是水分含量高,发热量低,中等灰分,低硫的煤,铁法是以长焰煤为主,矿区的煤多为高灰低硫煤。
黑龙江的4大矿区以双鸭山为例,矿区里含有多种煤,有无烟煤,贫煤,焦煤,弱粘煤,不黏煤等,是低中灰,特低硫的煤!至于楼主你所说的,成煤时间,大同的是石炭,二迭,侏罗纪,平朔的是石炭,二迭。
阳泉的是石炭纪和二迭纪。
晋中基地的是石炭纪和二迭纪。
陕西的是侏罗纪。
神东的是石炭纪,侏罗纪,二迭纪。
蒙东基地的是侏罗纪。
至于植物,侏罗纪的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二迭纪和石炭纪的植物主要是蕨子植物。
楼主,各地的煤炭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在我的回答中,你应该知道了吧!煤的形成煤是由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
这个转变过程叫做植物的成煤作用。
一般认为,成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前者主要是生物化学过程,后者是物理化学过程。
在泥炭化阶段,植物残骸既分解又化合,最后形成泥炭或腐泥。
泥炭和腐泥都含有大量的腐植酸,其组成和植物的组成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煤化阶段包含两个连续的过程:第一个过程,在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泥炭层发生压实、失水、肢体老化、硬结等各种变化而成为褐煤。
褐煤的密度比泥炭大,在组成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碳含量相对增加,腐植酸含量减少,氧含量也减少。
因为煤是一种有机岩,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成岩作用。
第二个过程,是褐煤转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煤的性质发生变化,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变质作用。
地壳继续下沉,褐煤的覆盖层也随之加厚。
在地热和静压力的作用下,褐煤继续经受着物理化学变化而被压实、失水。
其内部组成、结构和性质都进一步发生变化。
这个过程就是褐煤变成烟煤的变质作用。
烟煤比褐煤碳含量增高,氧含量减少,腐植酸在烟煤中已经不存在了。
烟煤继续进行着变质作用。
由低变质程度向高变质程度变化。
从而出现了低变质程度的长焰烟、气煤,中等变质程度的肥煤、焦煤和高变质程度的瘦煤、贫煤。
它们之间的碳含量也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温度对于在成煤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有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地层加深,地温升高,煤的变质程度就逐渐加深。
高温作用的时间愈长,煤的变质程度愈高,反之亦然。
在温度和时间的同时作用下,煤的变质过程基本上是化学变化过程。
在其变化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脱水、脱羧、脱甲烷、脱氧和缩聚等。
压力也是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煤化过程中气体的析出和压力的增高,反应速度会愈来愈馒,但却能促成煤化过程中煤质物理结构的变化,能够减少低变质程度煤的孔隙率、水分和增加密度。
当地球处于不同地质年代,随着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
就植物而言,从无生命一直发展到被子植物。
这些植物在相应的地质年代中造成了大量的煤。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迭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袍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株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
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煤的发热量是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以符号Q表示。
发热量的国际单位是J(焦耳)/g,中国过去使用cal(卡)/g。
(1J/g=0.239Cal/g)煤的发热量是评价煤质和热工计算的重要指标。
在煤的燃烧或转化过程中, 常用煤的发热量来计算热平衡、耗煤量和热效率。
对动力用煤,其发热量是确定价格的主要依据。
在国际和中国煤炭分类中,煤的发热量还是低煤化度煤的分类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