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类新药分类

合集下载

国家新药分类

国家新药分类

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分类方法跟以前不同,2005年前的才有叫一类的,化学药品1.5类是“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5)新的复方制剂;”如果按2005年前的分类法,也属于一类新药2005年前药品注册分类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5)新的复方制剂;(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五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六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8号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一、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5)新的复方制剂;(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中药6类新药注册分类

中药6类新药注册分类

中药6类新药注册分类【知识文章】中药6类新药注册分类导语:中药作为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拥有着广泛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药行业的发展,中药的注册分类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药6类新药注册分类,并探讨其对中药产业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类:中药化学药品中药化学药品是指以中药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得的药品。

这类药品具有药理活性明确、结构清晰、质量稳定的特点。

典型的代表是阿司匹林和普萘洛尔等,它们在西医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中药化学药品的注册分类,有助于提升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和可信度,促进中西医药的融合与发展。

第二类:植物药植物药是指以中草药为原料,通过提取、浸膏、粉碎等工艺制得的药品。

这类药品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症和疗效,如金银花颗粒、三七胶囊等。

通过注册分类,可以明晰植物药的品质标准和药效,进一步规范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保证植物药安全有效的使用。

第三类:动物药动物药是指以动物组织、器官或其分离物为原料制成的药品。

这类药品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妇产科等领域,如龟板胶囊、牛黄解毒片等。

通过注册分类,有助于确保动物药品的来源和工艺符合规范,促进动物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类:矿物药矿物药是指以矿物质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药品,如石斛、雪莲等。

这类药品的疗效主要依赖于其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具有较为独特的药理作用。

注册分类可以帮助规范矿物药的生产和应用,促进其在医疗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第五类:虫草药虫草药是指以虫草菌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品,如冬虫夏草等。

虫草药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独特的药理作用。

注册分类有助于确保虫草药的质量和产地的可追溯性,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规范性和可信度。

第六类:其他中药除以上五类外,还有一些中药不属于特定类别,但具有一定疗效和应用价值。

这些中药或者具有独特的活性成分,或者依据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一定用法用量等,如人参、黄芪等。

通过注册分类,可以更好地规范这些中药的生产和应用,保证其质量和疗效。

化药6类 注册分类

化药6类 注册分类

化药6类注册分类(实用版)目录1.化药 6 类的定义与范围2.化药 6 类的注册分类介绍3.化药 6 类注册的具体流程4.我国对于化药 6 类的政策法规5.化药 6 类注册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化药 6 类,全称为化学药品新药注册分类,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的一种分类方式。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化药 6 类主要是指在已知活性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其剂型、给药途径、适应症等,从而形成的新型化学药品。

化药 6 类的注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进口药品等。

其中,创新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研发的化学药品,其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等均具有新颖性。

改良型新药则是在已上市药品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以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仿制药则是指在原研药专利保护期结束后,仿制其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等的药品。

进口药品则是指在我国境外生产的化学药品,其注册分类与国产药品相同。

化药 6 类的注册具体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报生产、生产现场检查等。

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合成、质量研究、药理毒理研究等。

临床试验则是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验证的重要阶段,分为 I、II、III、IV 期。

申报生产阶段需要提交药品注册申请表、临床试验报告、生产工艺等资料。

生产现场检查则是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确保其具备生产合格药品的能力。

我国对于化药 6 类的政策法规主要体现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药品注册审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提高药品审批效率,鼓励创新,提升药品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化药 6 类注册在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中药新药分类

中药新药分类

中药新药分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1. 1.其主要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还有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成分。

局部使用治疗外生殖器和肛周疣。

2.中药新药研发分类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5)新的复方制剂;(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五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六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3.药学研究资料:1.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2. 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3.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分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4.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5.药品标准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6样品的检验报告书7.原料药、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书8.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9.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4.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药研发过程中,还是应以药理活性和药物疗效为核心。

不能将所有的萃取产物均视为有效成分。

如有研究发现,超临界CO2容易萃取出的地肤子油抗菌效果不明显,而有效成分是在萃取出油之后加入乙醇作提携剂提出的部分。

一类新药、二类新药、三类新药

一类新药、二类新药、三类新药

一类新药、二类新药、三类新药
一、中药
第一类:
1. 中药材的人工制成品。

2. 新发现的中药材及其制剂。

3. 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4. 复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第二类:
1. 中药注射剂。

2. 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3. 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4. 中药材以人工方法在动物体内的制取物及其制剂。

5. 复方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群。

第三类:
1. 新的中药复方制剂。

2. 以中药疗效为主的中药和化学药品的复方制剂。

3. 从国外引种或引进养殖的习用进口药材及其制剂。

二、化学药品
第一类:首创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1. 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成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 天然物质中提取的或通过发酵提取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 国外已有药用研究报道,尚未获一国药品管理当局批准上市的化合物。

第二类:
1. 已在国外获准生产上市,但未载入药典,我国也未进口的药品。

2. 用拆分、合成的方法首次制得的某一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3. 国外尚未上市的由口服、外用或其他途径改变为注射途径给药者,或由局部用药改为全身给药者(如口服、吸入等制剂)。

第三类:
1. 由化学药品新组成的复方制剂。

2. 由化学药品与中药新组成的复方制剂并以化学药品发挥主要作用者。

3. 由已上市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分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4. 由动物或其组织、器官提取的新的多组分生化药品。

中药6类新药注册分类

中药6类新药注册分类

中药6类新药注册分类
根据中国药品管理法规,中药新药可以根据其临床应用目的和临床试验资料分为以下六类进行注册分类:
1. 改善临床疗效类:主要用于改善传统中药临床疗效,如加强疗效、提高生命质量等。

2. 新适应症类:主要用于中成药具有临床应用的新临床适应症。

3. 新剂型类:主要用于中成药新的给药剂型,如胶囊、片剂、颗粒剂等。

4. 新用途类:主要用于已有的中药适应症之外的新的临床应用领域。

5. 新组分类:主要用于中药有新的有效组分、新的特征成分或按不同的有效成分制剂组合使用。

6. 新工艺类:主要用于中成药新的提取、纯化、制备工艺,如采用新的分离、提取、精制、配置过程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新药的注册分类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试验数据和药物行为特点进行评估和确定。

六大类新药分类

六大类新药分类

新药分类
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3—4年新药监测期保护):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五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六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新药注册分类

新药注册分类

中药、天然药物新药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新发现药材的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药用部位的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和的复方制剂
6.1传统中药复方制剂
6.2现代中药复方制剂
6.3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6.4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7、改变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仿制药
化学药品新药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1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成的原料药的制剂
1.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有效单体的制剂
1.3用拆分或者合成的方法等制得的已知药物的光学异构体的制剂
1.4由已上市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分的药物
1.5新的复方制剂
1.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但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的适应症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物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物
3.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和/或改变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药物
3.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药物
3.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的制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药分类
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3-4年新药监测期保护):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五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六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