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当代重要的文学潮流,1977年至1979年间,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滥觞,文坛上涌现了一批直面人生苦难,对十年“文革”浩劫进行血泪控诉,揭示极左路线给人们精神上造成内伤的作品,形成一股创作潮流,称为“伤痕文学”。

2.反思文学:在“伤痕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试图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观察和思考过去的教训,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再认识、再评价,扩充和深化了文学的历史内容,在题材开阔、思想主题深化、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3.寻根文学:出现于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形势的冲击下,文学创作呈现出主题多元化的局面。一批青年作家改变文学视角,立足于构建中国当代小说的“民族品格”,形成了一股潮流。这些作家注重民族文化心理的探寻,以特定的地域文化现象为描写对象,从特定的地域文化色彩进行文化寻根,在描绘中挖掘民族文化精神。

4.先锋小说:又称为现代派小说,广义上指当时一切与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美学思潮以及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密切相关,且在其直接影响下的,其作品从哲学思潮到艺术形式都有明显的超前性的小说;从狭义上看专指在80年代中期的以形式主义为旗帜,以叙事革命为轴心,彻底颠覆既有文学传统的小说。

5.朦胧诗:70年代末80年代初活跃于诗坛的诗作,源于一代青年在“文革”中痛苦迷惘的经历、思考和情感,大胆地借鉴西方象征派、超现实主义,尤其是意象派等现代诗的表现艺术,探索以新的诗艺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与个性。

6.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利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本来面貌。

7.第三代诗人:以自觉叛逆的姿态登上文坛,反对朦胧诗派,称自己为第三代诗人,对朦胧走向经典不朽,要自觉对抗、极端地断裂。

8.革命样板戏:为了粉饰文革期间文艺界的萧条,填补周扬文艺黑线和文学作品都打倒后留下的空白,并达到某种教育作用。60年代初进行“京剧革命”,1967年《红旗》杂志上第一次称为样板戏,70年代革命样板戏达到高潮。

9、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

10、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穆木天等。主要刊物有《创造周报》、《洪水》等。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后期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1、语丝文体:源自1924年在北京创立的语丝社,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等。他们所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代表刊物《莽原》、《未名》。

12、问题小说:指五四以后(1919-1925)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代表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以及庐隐等。

13、乡土文学:是指一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代表人物有鲁迅、周作人、王鲁彦、彭家煌,代表作《菊英的出嫁》、《怂恿》。

14、新格律诗:源自于1923年胡适、闻一多、徐志摩发起的新月社。新格律诗应当押韵,诗行应相对整齐,应当有一定的格律形式;在这些前提下,格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代表作《发现》、《雪花的快乐》。

15、新感觉派:产生于20-40年代之间,是海派承上启下极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新^在于其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新异的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代表人物有施蛰存、黑婴、禾金等。代表作有《梅雨之夕》、《五月的支那》、《蝶蝶样》等。

16、新歌剧:“五四”时期以后,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即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戏剧、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因有别于中国传统歌剧戏曲,故称新歌剧,代表作《白毛女》。

17、革命现实主义:20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要求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表现生活,从现实的革命斗争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代表人物茅盾,周起应,瞿秋白等。

18、评书体小说:主要是指赵树理的评书体小说,对中国以说唱文学为基础的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方式、表现手段进行了扬弃与改造,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

各作家的艺术特色

1.王蒙文学观念上的转变

(1)文学社会功能上的转变:从干预生活转为干预人的心灵。

(2)描写对象的转变:从描写外在是社会生活转向描写人的心灵。

(3)艺术手法上的转变: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2.王蒙创作的艺术特色

(1)意识流以人物的心理意识为重点,表现动态的心理活动,其表现方式是内心独白,内心分析、感官印象。

(2)幽默以诙谐的方式体现严肃的思想。

(3)语言特色主观色彩浓重,杂文般的随意性,快节奏的语言。

3.郭小川的创作特色。(政治抒情诗)

(1)诗人与战士的结合,如《致大海》用大海象征革命。他自己说“诗人就是战士”。

(2)个人精神的矛盾显现,即他自觉诗人与革命诗人双重身份的矛盾。

(3)有深刻的哲理,他的叙事诗多是探索人生道路和宏观世界的奥秘,也有表现对宇宙、人生认识思考的抒情诗,如《望星空》。

(4)重视诗歌艺术的创新,政治激情渗透到感情形式上去体现;反复渲染、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