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冷却塔系统术语及计算
冷却塔计算公式与单位

冷却塔计算公式与单位冷却塔是一种用于回收工业废热的设备,它通过将水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方式来冷却热水。
冷却塔的性能通常使用一些计算公式和单位来评估,以下是一些与冷却塔相关的常见计算公式和单位。
1.计算湿球温度:湿球温度通常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湿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w = Tdb - (Tdb - Tdp) × RH/100其中,Tw表示湿球温度,Tdb表示干球温度,Tdp表示露点温度,RH 表示相对湿度。
2.计算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一个表示空气中饱和水蒸汽开始凝结的温度值,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dp = (243.12 × (17.62 × Tdb + 243.12) / (17.62 - Tdb)) / (log(RH/100) + ((17.62 × Tdb) / (243.12 + Tdb - (17.62 × Tdb))))其中,Tdb表示干球温度,Tdp表示露点温度,RH表示相对湿度。
3.计算湿度比:湿度比是空气中单位质量的水蒸汽含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W=(0.622×e)/(P-e)其中,W表示湿度比,e表示饱和水蒸汽压力,P表示空气压力。
4.计算冷却效能:冷却效能是衡量冷却塔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E = (Tin - Tout) / (Tin - Twb)其中,E表示冷却效能,Tin表示进水温度,Tout表示出水温度,Twb表示湿球温度。
5.计算冷却水量:冷却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冷却塔的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 = m × Cp × (Tin - Tout)其中,Q表示冷却水量,m表示水的质量流率,Cp表示水的比热容,Tin表示进水温度,Tout表示出水温度。
6.计算空气流量:空气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冷却塔的空气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a=ρa×Va其中,Qa表示空气流量,ρa表示空气密度,Va表示空气流速。
冷却塔计算公式与单位

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T.其中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容).热量的单位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缩写为J).历史上曾定义热量单位为卡路里(简称卡,缩写为cal),目前只作为能量的辅助单位,1卡=4.184焦.注意:1千卡=1大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4.184千焦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比热容本质是吸收的热量,不管固体液体的,单位都是一样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水的比热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摄氏度,蒸气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摄氏度汽化热是一个物质的物理性质。
其定义为:在标准大气压(101.325 kPa)下,使一摩尔物质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
常用单位为千焦/摩尔(或称千焦耳/摩尔),千焦/千克亦有使用。
其他仍在使用的单位包括 Btu/lb(英制单位,Btu为British Thermal Unit,lb为磅)。
水的汽化热为40.8千焦/摩尔,相当于2260千焦/千克。
一般地:使水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五倍于把等量水从一摄氏度加热到一百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空调冷却塔循环水计算公式

空调冷却塔循环水计算公式空调冷却塔是一种用于降低循环水温度的设备,它通过将循环水暴露在大气中,利用蒸发散热的原理来降低水温。
在设计和运行空调冷却塔时,需要对循环水的流量、温度和湿度等参数进行计算,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能。
本文将介绍空调冷却塔循环水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空调冷却塔循环水的基本参数。
循环水的流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的水量来表示,常用的单位有m³/h、L/s等。
循环水的温度是指水的实际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循环水的湿度是指水蒸气的含量,通常用相对湿度(%RH)来表示。
在空调冷却塔中,循环水的温度和湿度会随着蒸发散热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计算和控制。
空调冷却塔循环水的计算公式涉及到很多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湿球温度和焓值。
湿球温度是指在一定大气压下,水蒸气饱和时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焓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通常用千焦耳/千克(kJ/kg)来表示。
在空调冷却塔中,循环水的湿球温度和焓值会随着蒸发散热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计算和控制。
空调冷却塔循环水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循环水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蒸发散热的量。
其中,循环水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通过湿球温度和焓值来计算,而蒸发散热的量可以通过湿球温度和焓值的差值来计算。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1. 循环水的湿球温度计算公式:Twb = Ta ar (rh 0.01)^(1/8)。
其中,Twb表示湿球温度(℃),Ta表示大气温度(℃),ar表示大气压力比(kPa/kPa),rh表示相对湿度(%RH)。
2. 循环水的焓值计算公式:h = 1.006 Ta + (2501 + 1.86 Ta) (1 rh 0.01)。
其中,h表示焓值(kJ/kg),Ta表示大气温度(℃),rh表示相对湿度(%RH)。
3. 蒸发散热的计算公式:Q = m (h1 h2)。
其中,Q表示蒸发散热(kW),m表示循环水的流量(kg/s),h1表示循环水的进口焓值(kJ/kg),h2表示循环水的出口焓值(kJ/kg)。
循环水系统术语

大型循环水系统正常运行方案122.4.151.* 1楼大型循环水系统正常运行方案一.术语解释2.1常用术语解释2.1.1补充水:对于因冷却塔蒸发,排污,风吹(飞溅)而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损失的水量,进行必要的补充的水叫补充水。
2.1.2蒸发损失: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热的循环冷却水在冷却塔中因蒸发而被冷却,在此过程中损失的水量叫蒸发损失。
2.1.3风吹损失:被通风时气流从系统中带入大气中所损失的水量。
2.1.4排污或排放率:为维持系统中一定的浓缩倍数而排放的水量。
2.1.5冷却范围或温降度:冷却塔入口和集水池出口之间的温度差。
2.1.6 循环量:系统中循环水的量,它是时间的函数。
2.1.7浓缩倍数(K):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由于蒸发损失,水中所含的溶解盐类不断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浓缩,使冷却水中的含盐量高于补充中含盐量,两者的比值称浓缩倍数。
2.1.8系统容积:敞开式冷却水系统中所有水容量的总和, 包括冷却塔集水池的有效容积和系统管道.换热设备水侧容积等。
2.1.9 总溶固:水中所有溶解物质的量之和。
2.1.10 碱度:水中的重碳酸盐,碳酸盐及氢氧化物之和。
2.1.11 Rs稳定指数:用于判断水的结垢.腐蚀趋势。
2.2 术语缩写:2.2.1补水率: M2.2.2蒸发损失: E2.2.3风吹损失: D2.2.4排污或排放率: B2.2.5冷却范围或温降度: △T2.2.6循环量: R2.2.7浓缩倍数: K2.2.8系统容积: HC2.2.9总溶固: TDS2.2.10 Ryznar稳定指数: I.S2.3.计算:2.3.1浓缩倍数:K =(循环水中电导或K+或Na+)÷(补充水中电导或K+或Na+) 2.3.2补充量:M = E × K /(K-1)M = B+E+D2.3.3排放量:B = E÷K×△T2.3.4每周期的时间 = HC÷R2.3.5蒸发量:E = R×/rr(蒸发潜热) = 573(千卡/公斤) 43℃574(千卡/公斤) 40℃577(千卡/公斤) 35℃2.3.6风吹损失:D = R×0.1%二、大型循环水系统工况热电联产135MW的机组的循环冷却水主要是为凝汽器装置配套,补充水采用地下水和从整汽加热器末端出来的凝结水。
冷却塔循环水量换算公式

确定冷却塔循环水量的换算公式:1.冷却塔公称流量=主机制冷量(KW)x 1.2 x 1.25 x 861/(1000?t) (m3/h)2.冷却塔公称流量=主机制冷量(kcal/h)x 1.2 x 1.25 /(1000?t) (m3/h)3.冷却塔公称流量=主机制冷量(RT)x 1.2 x 1.25 x 3024 /(1000?t) (m3/h)4.冷却塔公称流量=主机(蒸发器)水流量(m3/h)x 1.2 x 1.25 (m3/h) 4.冷却塔公称流量=主机(冷凝器)水流量(m3/h)x 1.2 (m3/h)式中:1.2—为选型余量 1.25—为冷凝器负荷系数,对溴化锂主机取1.65861—为1KW=861(kcal/h)3024—为1RT=3024(kcal/h)t—冷却水进出水温差,国际工况下取?t=5℃ RT—表示冷吨冷却塔蒸发损失的计算公式:蒸发损失: E(%)=?t/600 x 100%=5/600 x 100%=0.83%t—冷却水进出水温差,国际工况下取?t=5℃600: 水的蒸发热(kcal/kg)举例:已知主机制冷量100 x 104(kcal/h)电制冷冷水机组一台,需选多大的冷却塔?国际工况下满负荷运行一天(24h)该冷却塔蒸发损失水量是多少?计算:冷却塔公称流量=100 x 104 x1.2 x 12.5/ (1000x5)=300(m3/h)蒸发损失水量Q=300 x E (%) x 24h=300 x 0.83 x 24=59.8 (m3/天)美国冷吨=3024千卡/小时(kcal/h)=3.517千瓦(KW)1日本冷吨=3320千卡/小时(kcal/h)=3.861千瓦(KW)(注:1冷吨就是使1吨0℃的水在24小所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 制冷技术中常用单位的换算:1马力(或1匹马功率)=735.5瓦(W)=0.7355千瓦(KW)1千卡/小时(kcal/h)=1.163瓦(W)1美国冷吨=3024千卡/小时(kcal/h)=3.517千瓦(KW)1日本冷吨=3320千卡/小时(kcal/h)=3.861千瓦(KW)摄氏温度℃=(华氏°F-32)5/9(注:1冷吨就是使1吨0℃的水在24小所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冷却塔计算公式与单位

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T.其中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容).热量的单位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缩写为J).历史上曾定义热量单位为卡路里(简称卡,缩写为cal),目前只作为能量的辅助单位,1卡=4.184焦.注意:1千卡=1大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4.184千焦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比热容本质是吸收的热量,不管固体液体的,单位都是一样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水的比热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摄氏度,蒸气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摄氏度汽化热是一个物质的物理性质。
其定义为:在标准大气压(101.325 kPa)下,使一摩尔物质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
常用单位为千焦/摩尔(或称千焦耳/摩尔),千焦/千克亦有使用。
其他仍在使用的单位包括 Btu/lb(英制单位,Btu为British Thermal Unit,lb为磅)。
水的汽化热为40.8千焦/摩尔,相当于2260千焦/千克。
一般地:使水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五倍于把等量水从一摄氏度加热到一百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
1、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蒸发量(WE)kg/h(一般为循环量的0.8% ~ 1%)
冷却塔在运行中循环水不断的蒸发,蒸发量由以下公式计算:
WE=(TW1-TW2)/2520*L*Cp
TW1:入口水温℃TW2: 出口水温℃
Cp:低压比热4.2KJ/kg℃2520: 水的蒸发潜热KJ/kg/
2、漂水量(WD)kg/h
根据冷却塔的构造、通风速度,一般的漂水量如下:
开放式,循环水量的0.05%
密闭式,循环水量的0.1%
3、排污水量(WB)kg/h
排污水量根据水质、浓缩的倍数不同而不同,一般开放式、密闭式一样为循环水量的0.3%
补充水量=WE+WD+WB(一般为循环量的3% ~ 5%)
开放式场合:循环水补充水量为:1.43%
密闭式场合:循环水补充水量为:1.28%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循环冷却水系统计算

循环冷却水系统计算1.确定散热量和冷却水需求:首先需要确定所需散热量和冷却水的需求量,这取决于被冷却设备或工艺的热量输出。
通常情况下,设备或工艺的额定功率和冷却系数可以用于计算散热量和冷却水需求。
2.计算冷却水流量:冷却水流量的计算取决于冷却水的体积流速和散热量。
通常情况下,冷却水流量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冷却水流量=散热量/(冷却水的比热容×冷却水的温度差)其中,冷却水的比热容可以通过已知的冷却水参数得到,而温度差则是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的差值。
3.计算冷却水温度差:冷却水温度差的计算取决于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
通常情况下,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和冷却塔的效率来确定,而出口温度则取决于被冷却设备或工艺的散热量和冷却水流量。
4.计算冷却水泵的功率和扬程:冷却水泵的功率和扬程的计算取决于冷却水的流量和管道的水头损失。
首先需要确定冷却水的流量,然后通过水头损失曲线和管道的水头损失系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冷却水泵的功率和扬程。
5.设计冷却塔:冷却塔是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来散热。
冷却塔的设计取决于冷却水的温度差、流量和环境温度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冷却水温度差和流量来确定冷却塔的散热面积,并选择合适的冷却塔类型和尺寸。
6.计算冷却水系统的热效率:冷却水系统的热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热效率=散热量/(散热量+冷却水泵的功率)其中,散热量可以通过已知的冷却水温度差和流量来计算,而冷却水泵的功率可以通过已知的冷却水流量和水泵的功率系数来计算。
以上就是循环冷却水系统计算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系统中的各种热损失和热交换的影响,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是确保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水冷却塔系统术语及计算
1常用术语解释
1.1补充水:对于因冷却塔蒸发,排污,风吹(飞溅)而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损失的水量,进行必要的补充的水叫补充水。
1.2蒸发损失: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热的循环冷却水在冷却塔中因蒸发而被冷却,在此过程中损失的水量叫蒸发损失。
1.3风吹损失:被通风时气流从系统中带入大气中所损失的水量。
1.4排污或排放率:为维持系统中一定的浓缩倍数而排放的水量。
1.5冷却范围或温降度:冷却塔入口和集水池出口之间的温度差。
1.6 循环量:系统中循环水的量,它是时间的函数。
1.7浓缩倍数(K):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由于蒸发损失,水中所含的溶解盐类不断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浓缩,使冷却水中的含盐量高于补充中含盐量,两者的比值称浓缩倍数。
1.8系统容积:敞开式冷却水系统中所有水容量的总和, 包括冷却塔集水池的有效容积和系统管道.换热设备水侧容积等。
1.9 总溶固:水中所有溶解物质的量之和。
1.10 碱度:水中的重碳酸盐,碳酸盐及氢氧化物之和。
1.11 Rs稳定指数:用于判断水的结垢.腐蚀趋势。
2 术语缩写:
2.1补水率: M
2.2蒸发损失: E
2.3风吹损失: D
2.4排污或排放率: B
2.5冷却范围或温降度: △T
2.6循环量: R
2.7浓缩倍数: K
2.8系统容积: HC
2.9总溶固: TDS
2.10 Ryznar稳定指数: I.S
3.计算:
3.1浓缩倍数:
K =(循环水中电导或K+或Na+)÷(补充水中电导或K+或Na+)
3.2补充量:
M = E × K /(K-1)
M = B+E+D
3.3排放量:
B = E÷K×△T
3.4每周期的时间= HC÷R
3.5蒸发量:
E = R×/r
r(蒸发潜热) = 573(千卡/公斤) 43℃
574(千卡/公斤) 40℃
577(千卡/公斤) 35℃
2.3.6风吹损失:
D = R×0.1%
工业循环水冷却的术语及其涵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冷却塔cooling tower
水冷却的一种设施。
水被输送到塔内,使水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或热、质交换,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
2 湿式冷却塔wet cooling tower
水和空气直接接触,热、质交换同时进行的冷却塔。
3 干式冷却塔dry cooling tower
水和空气不直接接触,只有热交换的冷却塔。
4 干湿式冷却塔dry cooling tower
由干式、湿式两部分组成的冷却塔。
5 自然通风冷却塔natural draft cooling tower
靠塔内外的空气密度差或自然风力形成的空气对流作用进行通风的冷却塔。
6 机械通风冷却塔mechanical draft cooling tower
靠风机进行通风的冷却塔。
7 风筒式冷却塔chimney cooling tower
具有双曲线形、圆柱形,多棱形等几何线型的一定高度的风筒的冷却塔。
8 开放式冷却塔atmospheric cooling tower
没有风筒,冷却塔的通风靠自然风力,在淋水填料周围设置百页窗的冷却塔。
9 抽风式机械通风冷却塔induced draft mechanical cooling tower
风机设置在冷却塔顶部空气出口处的冷却塔。
10 鼓风式机械通风冷却塔forced draft mechanical cooling tower
风机设置在冷却塔进风口处的冷却塔。
11 横流式冷却塔crossflow cooling tower
水流从塔上部垂直落下,空气水平流动通过淋水填料,气流与水流正交的冷却塔。
12 逆流式冷却塔counterflow cooling tower
水流在塔内垂直落下,气流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的冷却塔。
13 淋水填料packing
设置在冷却塔内,使水和空气间有充分接触,具有热、质交换表面的填充材料。
14 点滴式淋水填料splash packing
能使水流被连续溅散成无数细小水滴的淋水填料。
15 薄膜式淋水填料film packing
能使水流在填料表面形成连续薄水膜的淋水填料。
16 点滴薄膜式淋水填料splash-film packing
能使水流在被连续溅散成细小水滴的同时,也在填料表面成薄水膜的淋水填料。
17 冷却塔配水系统cooling tower distrlbution system
在冷却塔内由槽、管和溅水喷头组成的水分配系统。
18 槽式配水系统troughing distrlbution system
由水槽和溅水喷头组成的水分配系统。
19 管式配水系统piping distribution system
由管和溅水喷头组成的水分配系统。
20 管—槽结合式配水系统pipe-troughing distrlbution system
由水槽和水管联合组成的水分配系统。
21 池式配水系统hot water distrlbution basin
由池底开孔,或池底安装喷嘴的浅水池构成的水分配系统。
22 旋转布水器rotating distrlbutor
由旋转轴和若干条配水管组成的配水装置。
它利用从配水管孔口喷出的水流的反作用力,推动配水管绕旋转轴旋转,达到配水的目的。
23 溅水喷嘴spray nozzle
冷却塔配水系统的部件。
通过它使水喷溅成细小水滴。
24 冷却塔配水竖井vertical well of water distrlbution
把进入冷却塔的循环水,输送并分配到配水系统中去的井式构筑物。
简称配水竖井。
25 淋水面积area of water drenching
冷却塔内淋水填料层顶部的断面面积。
26 淋水密度water drenching density
单位时间通过每平方米淋水填料断面的水量。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h)表示。
27 逼近度approach
经过冷却塔冷却后的水温与环境湿球温度的差值。
28 冷却水温差cooling range
进入冷却设施的热水温度与冷却后水温度的差值。
29 除水器drift eliminstor
设置在冷却塔内,用来收集出塔气流中夹带的飘滴的装置。
30 飘滴drift
冷却塔排出的空气中所含有的细小水滴。
31 湿空气回流reclrculation of wet air
冷却塔排出的湿热空气一部分又被吸入到该冷却塔内的现象。
简称回流。
32 喷水池appray pond
水冷却的一种设施。
在水池内架设一定数量的喷嘴,水被喷溅到大气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和水股,与空气充分接触,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
33 冷却池cooling pond
水冷却的一种设施。
用来冷却循环水的池塘、水库、湖泊或专用水池等,统称为冷却池。
34 深水型冷却池deep cooling pond
一般水池深大于4m,有明显稳定的温差异重流的冷却池。
35 浅水型冷却池shallow cooling pond
一般水池深小于3m,仅在局部池区产生微弱的温差异重流或完全不产生温差异重流的冷却池。
”
36 挡热墙skimmer wall
设置在取水口前,并伸入到水面下一定深度的幕墙,以达到防止表层热水被吸入取水构筑物的目的。
37 潜水堰submerged welr
设置在排水出口前并潜入水表层一定深度的过水堤堰。
38 蒸发损失evaporation loss
在冷却设施中,由于蒸发而损失的水量。
39 风吹损失windage loss
在冷却设施中,以水滴形式被空气带走的水量。
40 渗漏损失seepage loss
在冷却水系统中,通过管道、设备和冷却设施的裂缝、孔隙缓慢渗漏的水量。
41 温差异重流thermal density flow
水体因温差而产生的异重流。
42 水面综合散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蒸发、对流和水面辐射三种水面散热系数的综合。
指单位时间内,水面温度变化1°K时,水体通过其单位表面积散失热量的变化量。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W/(㎡·°K)表示。